金朝和蒙古有哪些不同之处,让南宋就是打不过后者?公元1279年,宋蒙之间进行了最后一次对决——崖山海战,张世杰PK堂弟张弘范,双...
金朝和蒙古有哪些不同之处,让南宋就是打不过后者?
公元1279年,宋蒙之间进行了最后一次对决——崖山海战,张世杰PK堂弟张弘范,双方力量对比有点悬殊:宋军20万(含大量的非战斗人员),蒙军2万。
从纸面对比看,这应该是宋方一场漂亮的绝地反击战,此战成功,不但可以捍卫主场,更可能在两广一带站稳脚跟,延续赵宋帝国。
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北方军团大胜,不但南宋水师全军覆没,而且十万军民连同宋末帝,一起投海殉国,赵宋帝国复兴的希望彻底熄灭。
崖山海战、南宋覆灭,成了中国历史永恒的一课。这堂课,其中一个课题便是:
所谓“南船北马”,以旱鸭子为主的北方蒙元军,是凭什么战胜了熟谙水战的南方宋军?
毕竟,水军可是南宋立国的招牌和杀手锏,它曾经多次挽救南宋国运,它的历史曾经无比的辉煌、灿烂。
1.搜山检海捉不到赵构
公元1129年,誓灭赵宋王朝的金军,携雷霆万钧之势,先后占领山东,攻破徐州、扬州,兵锋直指临安,目标是对赵构实施“斩首行动”。基于当时宋军几乎从没打赢过金军的“事实”,赵九弟充分发挥你能追我更能跑的“高超”本领,从中原一路逃向江浙,最后把行在设置在了明州(今浙江宁波)。可后面的金军却是一路追赶到了明州,在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情况下,明州水师却迅速准备了1000余搜海船,载着赵九弟及其文武百官,避难舟山群岛。缺少水师的金军,也只能望海兴叹。
2.唐岛之战
公元1161年,完颜亮发动了侵宋之战。野心不断膨胀的完颜亮,这一次远征的决心空前强烈——筹备了整整1年,光是水军就达7万人600余艘战船。这支舰队的目的便是,从海路直接攻击首都临安。
此时的大宋,皇帝还是那个皇帝——宋高宗,但岳飞、韩世忠等名将却已是昨日黄花,连岳家军都被拆分得七零八落。
然而,被拆分的岳家军仍然是岳家军——李宝,这个曾经的老岳家军部将,请缨出战。不过他的部属有点可怜:水军3000人,战船120艘。
宋、金双方的兵力对比大概是1:20,战舰也就1:5。但即便如此,善于水战的李宝在茫茫大海之上实施了隐蔽接敌、先发制人、突然袭击、火攻破敌的战法,将金军水师摁在唐岛海湾痛殴,7万金人几乎全军覆没。
这一战,不但彻底瓦解了完颜亮水陆并进的战略设想,而且唤醒了金国人久违的记忆——当年韩世忠八千水军,将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的阴影,再一次笼罩金军。
从此,南宋也开启了东亚地区的大航海时代,海上丝绸之路自此肇始。
可以说,水师的存在堪称南宋的立国之本,在一次次的宋金对峙中,起到了救命稻草的作用,完颜金国终其一生也未能在水战上战胜南宋。
二、蒙古的水军12世纪下半页,浩瀚草原崛起了后来令整个世界战栗的——蒙古,作为马背上的民族,北方的蒙古人更善于骑兵作战,而他们当时最大的敌人金国也同样是骑兵大国,并没有水军。但随着成吉思汗的西征,尤其在征服花喇子模时,在横渡莫兰河过程中,第一次组建了水军。
也基本都是陆战。至于水军——在此时真的没有现实意义。
直到13世纪后半页,目光所及的世界几乎都已经刻上了属于蒙古的印记,长江南岸风雨飘摇的宋帝国,成了蒙(元)帝国最后的对手。
此时的宋帝国虽然不善于野战,但是凭城坚守,再加上长江沿岸水师的机动支援,蒙军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余玠、吕文德等人多次利用水军的机动性,从淮河或者海上迂回攻击蒙元敌后,使得蒙元始终无法全力南下。
而最经典的战例便是公元1259的钓鱼城之战,面对险峻的钓鱼城,外加万艘规模的水师支援,这一战,大汗蒙哥战死,正是凭此一战,为南宋续命20年。
宋元崖山海战
宋元崖山海战发生在1279年,参战双方是南宋方面和元朝方面。南宋方面有军队20余万,元朝方面有军队2万人。南宋方面的战船是1000余艘,元朝方面的战船是400余艘。双方在崖山附近的海面上进行海战。
宋元崖山海战前,南宋遭到元朝的猛烈进攻,先是南宋方面丢失了临安,皇帝逃到了福建的泉州,接着泉州被元军攻陷,南宋皇帝逃到了广东的崖山。广东的崖山往南是大海,再往南是海南岛,但是海南岛上没有多少资源,崖山成为了南宋的最后一块基地。因此南宋方面聚集20万人在此背水一战。
宋元崖山海战中,南宋方面的指挥官张世杰命令所有的舰船都用铁索连上,并且将所有的战舰聚集在海港里。元朝方面的指挥官是张弘范,张弘范看到南宋的战船连在一起,就用火攻来打击南宋的水军。
张世杰在崖山海战中没有犯曹操一样的错误,他命人在战船上涂上湿泥,并且在船上准备好长木棍,以此抵住元朝方面的火船。张弘范看到火攻不行,就调集了大量的回回炮,以火炮轰击南宋的战船,但是火炮无法安置,最后告败。
最后,元军的战船向前猛冲,冲入宋军阵中,与宋军在船上展开了弓弩战与白刃战。宋军在白刃战中极具劣势,近20万人被杀,尸体漂浮在海港上。南宋方面的陆秀夫在看到宋军的败象以后,背着少帝投海自尽。
崖山海战的过程
作为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规模海战,那么崖山海战的过程是怎样的呢?
祥兴二年正月,降元大将张弘范率领元朝大军攻至崖门,元军浩浩荡荡陆续抵达崖山,对南宋军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面对着巨大的压力,张世杰命令手下尽焚陆地上的宫殿、房屋和据点;继而又下令将千多艘宋军船只以“连环船”的方案用大绳索以一字形连贯在海湾以内,并且将赵昺的“龙舟”安排在军队中间。
祥兴二年(今1279年)二月六日癸未,张弘范打算迅速猛攻,元军中有人建议先使用火炮,弘范认为火炮打乱宋军的一字阵型,容易令其撤退。次日,张弘范将其均分成四份,宋军东、南、北三面皆各驻一军;张弘范亲自率领一军与宋军同去里余,并以奏乐为总攻讯号。首先,北军队乘潮进攻宋军北部失利,李恒等顺潮而退回。正午时段,张弘范的水师正面进攻宋军,接著用麻布遮挡事先建成并埋有伏兵的船楼,以鸣金为进攻讯号。各路伏兵负盾俯伏,在箭雨下驶近宋船。两军船舰接近,元军鸣金,撤布交战,一时间连破七艘宋船,其气势势如破竹。宋师大败,元军一路追到宋军中央。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他抽调精兵,并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一起斩断大索突围而去。
祥兴二年(今1279年)三月十九日,崖山海战结束,大宋王朝就此宣告灭亡。
崖山海战遗址
崖山海战遗址位于广东省冈州,在那里留存着一些崖山海战的遗迹。在崖山海战遗址处,可以看到战船的模型,是木制的,有宋朝的战船模型,也有元朝的战船模型。这些战船模型都是当代人制作的。
崖山海战遗址处可以看到当年发生海战的海面,海面外围是一个出口,当年崖山海战就是在出口处发生的。站在崖山海岸边,看着波涛汹涌的海面,可以想象当年崖山海战发生时的状况。
崖山海战遗址处有几处庙宇,祭拜的是当时的抗蒙义士,有陆秀夫、张世杰、文天祥。这几处庙宇是在明朝年间修建的,当地人一直供奉着这几位义士。庙宇旁边的石壁上,有文人们写的诗词,诗词赞扬了南宋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在崖山海战遗址处,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刻着“元柱国将军张弘范灭送于此”。元朝的将领张弘范打赢崖山海战后,在崖山这个地方刻了一块石碑,以此纪念元朝军队的功绩。这块石碑上的字迹到现在还很清晰。
崖山海战遗址处还有宋朝传国玉玺的石像。据传闻,当年陆秀夫背着宋朝少帝跳海时,将传国玉玺一块带入了大海。崖山海战这一地区常年有海风吹拂,并且当地比较荒凉,没有什么植物。在观看崖山海战遗址的时候,可以感悟到当年崖山海战的惨烈,也能感悟到当年南宋人民抗击侵略的不屈精神。
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
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中,最为重要的是改变了当时中国的政治格局,中国实现了大统一。唐朝灭亡以后,宋朝虽然实现了大统一,但是格局非常小。而元朝实现的大统一是大格局的`,和唐朝一样。
多民族的统一性也是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崖山海战结束后,标志着蒙古人建立的元朝统一了中国。新建立的元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种多民族性一直传承到现在。因此崖山海战是多民族统一性的一个开始点。
崖山海战也有着另一方面的历史意义。崖山海战结束后,宋王朝正式灭亡,元朝成立。宋王朝是农业文明国家,元朝是游牧民族建立的国家,两种国家有着不同的意识形态,这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不同的文明时期。
南宋人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也是崖山海战的历史意义。崖山海战中,南宋军民已经是穷途末路,但是这些人依然守卫崖山,保护着危在旦夕的宋王朝。战争的最后,这些人没有选择逃跑,全部葬身大海。崖山海战显示出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抗侵略的精神。
崖山海战是宋王朝同元王朝进行的最后一次对决,也是元王朝在中华地区的最后一次大型战役。崖山海战结束后,宋王朝灭亡,元朝实现了大一统,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崖山海战是新旧王朝交替的里程碑事件。
南宋水军战斗力有多强大?
南船北马,宋金各有优势。南宋为了发挥自己的优势,很重视水师建设。岳飞、刘光世、韩世忠、张俊率领的各路大军中都有强大的水师。绍兴末年,当完颜亮再次大举攻宋时,南宋水师的战绩比陆军显著得多,多次击败金军。孝宗以后,为了防御金军南侵,南宋在沿江、沿海陆续设置了20余支水军,防御从武昌到常熟、从嘉兴府杭州湾的澉浦到广西钦州的海防的战略要地。重点配制在长江下游和两浙路沿海。后来在抗击元军南侵时,南宋水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南宋灭亡时站出来试图力挽狂澜的英雄人物是?
阿弥陀佛。您说的这个人叫张世杰。
南宋与元朝的最后一次战役:厓山海战
厓山海战,又称崖门战役,是宋朝末年南宋与元朝的最后一次战役。对于元军而言,这是一次以少胜多的大战,宋元双方投入军队三十余万,最终宋军全军覆灭。此次战役之后,宋朝也随之覆灭。南宋军民十余万人在海战失败后投水殉国,上演了两宋抗战史上最为壮烈的一幕。
临安失守
元军占领襄阳后,于次年六月大举伐宋,以伯颜为统帅,兵分三路南下江淮。不久,宋度宗病死,其年仅四岁的儿子赵湿即位,是为恭帝,由理宗皇后谢道清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垂帘听政。宋德祐元年(1275),元军顺江直下,沿江宋军、城邑相继投降。
当年二月,南宋宰相贾似道承受不住朝野内外的巨大压力,率战舰两千余艘、将士七万前往抗击元军。结果在丁家洲(今安徽贵池北)一战中,元军骑兵从左右两翼突袭宋军,贾似道弃军逃往扬州,宋军大败。当年十一月,伯颜将大军分成东、西、中三路,直扑临安,伯颜亲率中军进攻常州。南宋知州姚、通判陈炲、将官王安节等奋勇守城,姚 在城破时战死,陈炲、王安节率宋兵展开巷战,都英勇战死。另一路元兵攻取安吉(今属浙江)东南的独松关,附近州县宋兵皆闻风而逃。
德祐二年(1276)正月,伯颜率领的中路军攻至皋亭山(今浙江杭州东北),宋朝派员求和,伯颜不允,还扣留了前来交涉的南宋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祥。当年二月,伯颜率军进入临安。宋恭帝、全太后以及官僚和太学士被俘,押送到大都(今北京)。恭帝被元世祖废为瀛国公,后来入寺为僧。太皇太后谢氏因病暂留临安,不久也被押往大都。
继续抗元
南宋大将张世杰、刘师勇及苏刘义等将领以朝廷不战而降为耻,各自领本部兵马撤出。宋度宗的杨淑妃在国舅杨亮节的护卫下,带着自己的儿子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出逃,在金华与大臣陆秀夫、张世杰、陈宜中、文天祥等会合,重整兵马,封赵昰为天下兵马都元帅,赵昰为副元帅。元军统帅伯颜率大兵穷追不舍,二王一路逃到福州。
不久刚满7岁的赵昰登基,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尊生母杨淑妃为杨太后,加封弟弟赵昺为卫王,张世杰为大将,陆秀夫为签书枢密院事,陈宜中为丞相,文天祥为少保、信国公并组织抗元工作。南宋大将张世杰、刘师勇及苏刘义等将领以朝廷不战而降为耻,各自领本部兵马撤出。
赵昰做皇帝以后,元朝加紧了消灭南宋残余势力的步伐。景炎二年(1277),福州终于被攻陷,端宗的南宋流亡小朝廷直奔泉州。泉州市舶司、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与张世杰不和,张世杰要求借船,可是蒲寿庚阳奉阴违,导致船只不足。
张世杰于是没收蒲寿庚所属的船只和货物出海,蒲寿庚大怒,杀尽留在泉州的南宋诸宗室及士大夫,南宋流亡小朝廷逃往广东。端宗准备逃到雷州(今属广东),不料遇到台风,帝舟倾覆,端宗差点溺死,因此得病。左丞相陈宜中建议带端宗到占城(今越南南部),并自己前往占城,最后逃到暹罗(今泰国)并死在那里。
端宗死后,他7岁弟弟卫王赵昺登基,年号“祥兴”。赵昺登基以后,南宋小朝廷想占领雷州却遭到失败,于是在陆上已无立足之地,因此左丞相陆秀夫和太傅(皇帝的老师)张世杰护卫着赵昺逃到厓山(今广东新会南海上),建立基地,准备继续抗元。不久,在广东和江西两省抗元的文天祥在广东海丰的五坡岭兵败被俘,在陆地的抗元势力终于覆灭。
祥兴元年(1279),张弘范率元军水师对南宋行朝进行了最后的围剿,文天祥也被挟持到了厓山。张弘范企图借重文天祥的影响力,说服行朝投降,这当然遭到了文天祥的拒绝。文天祥在零丁洋上(广东中山南边的海面)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一诗作为自己的回答,诗云:“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抛絮,身世飘摇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张弘范读后慨叹:“好人好诗!”
此后,文天祥被押解到元朝首都大都(今北京)。元世祖忽必烈非常敬重他的人品和才学,指示有关官员加紧进行劝降工作。元人先后以其妻女、弟弟劝降,甚至派出投降了的宋恭帝和另一位状元宰相留梦炎出来做说客,都遭到了文天祥的断然决绝。忽必烈仍然不甘心,再派平章政事阿合马出面劝降,开出元朝宰相的价码来利诱文天祥,文天祥终究不为之所动。至元十九年(1283)十二月,誓死不屈的文天祥最终在大都菜市口英勇就义,时年47岁。
最后一战
祥兴二年(1279),张弘范大举进攻赵宋朝廷临时驻地厓山。双方兵力对比为张弘范统领的元朝水军有战船500艘,这时只到达300艘,而张世杰有战船1000艘,兵民20余万,纸面势力看宋军占有优势。
然而从战略方面来看,宋军没有大陆的依靠,孤立无援,得不到补充,而元军已经占领了整个大陆,军需给养源源不断,宋军纵然能打退一次两次的进攻,可是在大海之上后勤断绝,后援全无,失败是必然的。再从战术角度来讲,宋军虽然有庞大的海军,但却没有机动灵活地发挥战船数量上的优势,反而将千多艘船只以“连环船”的办法连贯在海湾内,也正是这一点导致了宋军后来的失败。
海战开始后,元军战船大举猛攻,可是宋军连环船队防御严密,元军攻不进去。于是又乘风以小船载茅草和火油,纵火冲向宋船。可是宋船上均涂满了泥,并用长木防御元军的火攻。元朝水师火攻不成,就封锁海湾,断绝宋军给水及砍柴的道路。
宋军水道断绝,无淡水可用,士兵们吃干粮只能饮用海水,多呕吐腹泻,战斗力和士气顿挫。张弘范趁机三次派人到张世杰处招降,均被严词拒绝。二月六日,张弘范将军队分成四部,乘着潮水发动南北夹攻,宋军大败。这时张世杰见大势已去,抽调精兵,和苏刘义带领余部十余只船舰斩断大索突围而去。赵昺的船在船队中间,此时天色已晚,风雨交加,迷雾大起,咫尺之间不能辨认。
而元军又杀至,大臣陆秀夫背起9岁的赵昺,一起投海身亡。不少后宫侍从和大臣亦相继跳海自杀,南宋军民共计十余万投水殉国。
当时张世杰希望以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宗亲为主,以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到宋帝赵昺的死讯后亦赴海自杀。张世杰收太后尸身,葬于海滨。
几天后,海上飓风骤起,部下们都劝张世杰上岸避风,以图再战。满心悲凉的张世杰却叹息说:“此时此刻,还用避风吗?我为大宋江山已经尽了全力,一位皇帝去世,我再立一位,现在新皇帝又死,这是天要亡我大宋吧”。
不久风浪越来越大,座船倾覆,张世杰溺亡于海上,这位抗元名将饮恨于大海之中,宋朝也正式灭亡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