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首先是大名,即国主1.第一个有实力统一全境的大名,织田信长2.继信长之后,正真统一全国的原织田家重臣,...
说说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
首先是大名,即国主
1.第一个有实力统一全境的大名,织田信长
2.继信长之后,正真统一全国的原织田家重臣,丰臣秀吉
3.秀吉死后,反叛并结束战国,取得将军之位的,德川家康
4.织田家崛起之前就成名,运用战法堪称全国第一的,武田信玄
5.武田信玄的死敌,以“义”为信念立足于战国,并且非常勇猛的,上杉谦信
6.丰臣秀吉的心腹,也是秀吉的继承者,最后在“关原之战”战败给德川,结束战国时期的,石田三成
7.与织田信长的妹妹,战国第一美女,阿市结婚,最后被织田所灭的浅井长政
8.战国末期的朱明光大名,伊达政宗
9.第一位女大名,立花暗千代
然后是武将
1.被称为“花之庆次”,“战国第一奇人”,13人击退数万大军的无双猛将,前田庆次,是织田家重臣前田利家的大哥的养子,后来又投靠上杉,飘忽不定,所以没办法说是属于哪个国家的
2.“德川四天王”之首,从来不挂伤的猛将,本多忠胜,与前田庆次、上杉谦信是一个级别的
3.武田的谋臣真田幸隆的孙子,被称为“战国第一武士”,德川家康最惧怕的人,真田幸村
4.岛津义玄,岛津家的第一猛将,被丰臣秀吉派往过侵略朝鲜的战斗,令朝鲜和中国明朝援军闻风丧胆的武将
5.石田三成雇佣的大将,为了三成的赏识而卖命的猛将,岛左近
6.铃木家的第一猛将,铃木重秀,被称为“杂贺孙市”,善于实用火枪
再者是谋臣
1.织田信长妻子的表哥,在政治上工作出色,缺最后背叛信长的,明智光秀
2.上杉景胜(上杉谦信的继承者)手下名臣直江兼续,同时也是石田三成的好友
忍者
1.北条家的忍者,风魔小太郎
2.德川家康的忍者,服部半藏
剑客
1.二刀流鼻祖,战国末期著名剑客,宫本武藏
2.虚构人物,传说败给武藏的剑客,佐佐木小次郎
其它
1.织田信长的妹妹,战国第一美女,阿市
2.日本舞姬的创始人,阿国
3.本多忠胜的女儿,稻姬
4.丰臣秀吉的妻子,宁宁
5.织田信长的小厮,森兰丸
6.织田信长的妻子,浓姬
1.第一个有实力统一全境的大名,织田信长
2.继信长之后,正真统一全国的原织田家重臣,丰臣秀吉
3.秀吉死后,反叛并结束战国,取得将军之位的,德川家康
4.织田家崛起之前就成名,运用战法堪称全国第一的,武田信玄
5.武田信玄的死敌,以“义”为信念立足于战国,并且非常勇猛的,上杉谦信
6.丰臣秀吉的心腹,也是秀吉的继承者,最后在“关原之战”战败给德川,结束战国时期的,石田三成
7.与织田信长的妹妹,战国第一美女,阿市结婚,最后被织田所灭的浅井长政
8.战国末期的朱明光大名,伊达政宗
9.第一位女大名,立花暗千代
然后是武将
1.被称为“花之庆次”,“战国第一奇人”,13人击退数万大军的无双猛将,前田庆次,是织田家重臣前田利家的大哥的养子,后来又投靠上杉,飘忽不定,所以没办法说是属于哪个国家的
2.“德川四天王”之首,从来不挂伤的猛将,本多忠胜,与前田庆次、上杉谦信是一个级别的
3.武田的谋臣真田幸隆的孙子,被称为“战国第一武士”,德川家康最惧怕的人,真田幸村
4.岛津义玄,岛津家的第一猛将,被丰臣秀吉派往过侵略朝鲜的战斗,令朝鲜和中国明朝援军闻风丧胆的武将
5.石田三成雇佣的大将,为了三成的赏识而卖命的猛将,岛左近
6.铃木家的第一猛将,铃木重秀,被称为“杂贺孙市”,善于实用火枪
再者是谋臣
1.织田信长妻子的表哥,在政治上工作出色,缺最后背叛信长的,明智光秀
2.上杉景胜(上杉谦信的继承者)手下名臣直江兼续,同时也是石田三成的好友
忍者
1.北条家的忍者,风魔小太郎
2.德川家康的忍者,服部半藏
剑客
1.二刀流鼻祖,战国末期著名剑客,宫本武藏
2.虚构人物,传说败给武藏的剑客,佐佐木小次郎
其它
1.织田信长的妹妹,战国第一美女,阿市
2.日本舞姬的创始人,阿国
3.本多忠胜的女儿,稻姬
4.丰臣秀吉的妻子,宁宁
5.织田信长的小厮,森兰丸
6.织田信长的妻子,浓姬
其实我说了好几百年了 我是一个日本超级风云人物 只是我隐姓埋名 所以没人知道我是谁 不过你只要问当年的人就知道我有多拉风了
织田信长
乱之时代---日本战国名人人名那些事儿
我在看日本战国历史时最搞不清的一件事就是历史人物的名字,从小名儿,到元服后的正经名儿,到出家后的法名,这都容易拎的清,弄不清的是各位名人的各种改性,各种改名,比如你看生被树成职场励志偶像外号老乌龟的德川家康原本打小儿姓松平,后来怎么成了德川家康的呢,请看百度百科。
弘治二年(1556年)正月中,今川义元为竹千代行成人礼,并改名为松平次郎三郎元信(もとのぶ)。两年后,元信将名字中的“信”,改为祖父清康的“康”,是为松平藏人佐元康(もとやす),
永禄5年(1562年)松平元康接受了织田信长的私下求和,在两国将军队撤离边界与厘清彼此的国界之后,信长邀请元康前往尾张的清洲城缔结盟约。同年元康舍弃今川义元的偏讳“元”字,改名为松平家康(“家”字源自家康崇敬的源义家)。
永禄9年12月29日(1567年2月18日)得敕许,改姓德川(据说德川是其祖先居住地源头德川乡)。事实上,家康是篡改了祖谱,僭越改姓。但自此德川氏被公认源自清和源氏分支新田氏支流德川氏系。这一举动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源氏后裔,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征夷大将军,从此家康就开始了自己的争夺天下之路。
---俺是引用完毕的昏割线。这还远远不算复杂的,因为战国时代的领导们爱给下属赐字,就是把自己名字中某字给某家臣,这个在当时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充分证明你在领导跟前儿是有脸儿的人。比如宝玉跟前的袭人,太太赏你菜,赏你她穿过的旧衣裳,不要算计东西本身的价值,关健在其意义,翻成今天的通用语就是这说明领导心里有你。当然,有无数历史事实证明,领导心里可不光有你,他心里装的东西多了去了,比机器猫那是只多不少,所以你会在史书上看到一堆比如信长FIRE了一群跟了他几十年的老家臣,家康逼着自己大儿子自杀一类的记录哇,一句话,为了天下,大局为重啊。相应的,我们也会看到那谁开始是那谁谁谁的属下,后来他往前走了一步,改老大了,就把前老大赐的字剪切替换掉,用了新老大的赐字,比如上面提到的德川家康,名字中由元变家的经历就是这样。还有不少后来又往前走,又往前走,走了好几步的,这些位也不是什么三姓家奴,而是打怪过程中的升级换代。打从UCDOS6.0到了WIN7的,你想那界面能变了一点半点的么,比如说你看黑田如水同学的简历,历仕三朝,打从十六岁侍奉小寺政职,被赐姓小寺,后来小寺家投了织田信长,他也变成羽柴秀吉(就是后来的丰臣秀吉喔)的参谋。
一五七九年(天正六年)十一月,泷川一益终于攻落有冈城,并救出了如水。但长年的牢狱生活已经腐蚀了他的脚,头发也掉光了,其状惨不忍睹。秀吉见如水受这样的折磨仍然没有背叛自己,非常感动。于是大加赏赐,他见如水步行困难,还特意为他准备了轿子。同年十二月,秀吉命令如水抛弃“小寺”这个有叛逆之心的姓氏,恢复了他的旧姓“黑田”。(本段引自百度百科)
请注意喔,这其间他的名一直是官兵卫,他改名如水是出家以后的事情哦。文禄二年(1593年)七月,黑田官兵卫剃发,法号如水园清,开始了他隐居的生活。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来源于“水乃方圆之器”“人在毁誉褒贬之间,心如水般清澈。”这两句古语。当然,再后来虽然他和儿子在关原之战中投向德川家康这边,但他未在家康手下工作过,只是他儿子在德川家讨生活,所以不能算历仕四朝,只能算三朝元老啦。
你看看你看看,还没列举那种COS吕布那种战国武将的简历,找了个基本是从一而终的,就已经热闹成这样,真是吓到宝宝了。
相比之下,还有一件只能算是花毛双拼(一个盘子里煮花生和煮毛豆一半一半,北京夏天路边摊经典菜色)之流的小菜,重名问题:脑仁儿堪比松仁大小的同学表示这些大人物们名字的重复性太高了有木有,比如长政,随便想想想的起来的就有:浅井长政、黑田长政、还有浅野长政,这个乱哪,而且还都不是小角色,都各有各的一摊子事业,真是辛苦死日本的历史学家们了。
当然,上面所言在战国史里只能算天南一叶,红炉上一片雪渣渣,说到这个题目简直足够写一部大书,俺上面提这一点点连塞牙缝的量都不算。这里面不光是名字的变迁,从中体现出的战国那些年的离乱、变迁,一将功成背后的凄惨,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功名十字路》里千代说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啊!”
弘治二年(1556年)正月中,今川义元为竹千代行成人礼,并改名为松平次郎三郎元信(もとのぶ)。两年后,元信将名字中的“信”,改为祖父清康的“康”,是为松平藏人佐元康(もとやす),
永禄5年(1562年)松平元康接受了织田信长的私下求和,在两国将军队撤离边界与厘清彼此的国界之后,信长邀请元康前往尾张的清洲城缔结盟约。同年元康舍弃今川义元的偏讳“元”字,改名为松平家康(“家”字源自家康崇敬的源义家)。
永禄9年12月29日(1567年2月18日)得敕许,改姓德川(据说德川是其祖先居住地源头德川乡)。事实上,家康是篡改了祖谱,僭越改姓。但自此德川氏被公认源自清和源氏分支新田氏支流德川氏系。这一举动是为了表明自己是源氏后裔,希望有朝一日成为征夷大将军,从此家康就开始了自己的争夺天下之路。
---俺是引用完毕的昏割线。这还远远不算复杂的,因为战国时代的领导们爱给下属赐字,就是把自己名字中某字给某家臣,这个在当时可是天大的好事儿,充分证明你在领导跟前儿是有脸儿的人。比如宝玉跟前的袭人,太太赏你菜,赏你她穿过的旧衣裳,不要算计东西本身的价值,关健在其意义,翻成今天的通用语就是这说明领导心里有你。当然,有无数历史事实证明,领导心里可不光有你,他心里装的东西多了去了,比机器猫那是只多不少,所以你会在史书上看到一堆比如信长FIRE了一群跟了他几十年的老家臣,家康逼着自己大儿子自杀一类的记录哇,一句话,为了天下,大局为重啊。相应的,我们也会看到那谁开始是那谁谁谁的属下,后来他往前走了一步,改老大了,就把前老大赐的字剪切替换掉,用了新老大的赐字,比如上面提到的德川家康,名字中由元变家的经历就是这样。还有不少后来又往前走,又往前走,走了好几步的,这些位也不是什么三姓家奴,而是打怪过程中的升级换代。打从UCDOS6.0到了WIN7的,你想那界面能变了一点半点的么,比如说你看黑田如水同学的简历,历仕三朝,打从十六岁侍奉小寺政职,被赐姓小寺,后来小寺家投了织田信长,他也变成羽柴秀吉(就是后来的丰臣秀吉喔)的参谋。
一五七九年(天正六年)十一月,泷川一益终于攻落有冈城,并救出了如水。但长年的牢狱生活已经腐蚀了他的脚,头发也掉光了,其状惨不忍睹。秀吉见如水受这样的折磨仍然没有背叛自己,非常感动。于是大加赏赐,他见如水步行困难,还特意为他准备了轿子。同年十二月,秀吉命令如水抛弃“小寺”这个有叛逆之心的姓氏,恢复了他的旧姓“黑田”。(本段引自百度百科)
请注意喔,这其间他的名一直是官兵卫,他改名如水是出家以后的事情哦。文禄二年(1593年)七月,黑田官兵卫剃发,法号如水园清,开始了他隐居的生活。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来源于“水乃方圆之器”“人在毁誉褒贬之间,心如水般清澈。”这两句古语。当然,再后来虽然他和儿子在关原之战中投向德川家康这边,但他未在家康手下工作过,只是他儿子在德川家讨生活,所以不能算历仕四朝,只能算三朝元老啦。
你看看你看看,还没列举那种COS吕布那种战国武将的简历,找了个基本是从一而终的,就已经热闹成这样,真是吓到宝宝了。
相比之下,还有一件只能算是花毛双拼(一个盘子里煮花生和煮毛豆一半一半,北京夏天路边摊经典菜色)之流的小菜,重名问题:脑仁儿堪比松仁大小的同学表示这些大人物们名字的重复性太高了有木有,比如长政,随便想想想的起来的就有:浅井长政、黑田长政、还有浅野长政,这个乱哪,而且还都不是小角色,都各有各的一摊子事业,真是辛苦死日本的历史学家们了。
当然,上面所言在战国史里只能算天南一叶,红炉上一片雪渣渣,说到这个题目简直足够写一部大书,俺上面提这一点点连塞牙缝的量都不算。这里面不光是名字的变迁,从中体现出的战国那些年的离乱、变迁,一将功成背后的凄惨,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功名十字路》里千代说的:“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啊!”
求日本战国时代主要人物资料
例如织田信长,德川家康等等德川家康(1541—1616)(英文名:Tokugawa Ieyasu),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江户幕府的第一代将军。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 TOKUGAWA IEYASU )(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年生于名古屋市附近的冈崎市,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9.htm
织田信长【织田信长(おだのぶなが)】(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日)是活耀於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尾张的实力者织田信秀的嫡子,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一般认为忌部说可能性较高。幼名吉法师,出生於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与美浓斋藤道三的女儿结婚。织田信长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人称“第六天魔王”,他蔑视传统的佛法礼教,立志以武力统一天下,创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即将成功之时,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而魂断于本能寺自杀,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http://baike.baidu.com/view/4625.htm
德川家康,(とくがわ いえやす TOKUGAWA IEYASU )(天文11年12月26日-元和2年4月17日;1543年1月31日—1616年6月1日)年生于名古屋市附近的冈崎市,为冈崎城主松平广忠之长子,原姓松平氏,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后改名元康,最后改名家康,1566年奉敕改姓德川。德川家康的先祖是发迹于三河地方的一个土豪,在战国时代逐渐上升为战国大名,到松平广忠这一代时,松平氏已领有整个三河国。但其领国被夹在势力较强的两个大名尾张的织田氏和骏河的今川氏之间,地位很不巩固。
http://baike.baidu.com/view/13839.htm
织田信长【织田信长(おだのぶなが)】(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日)是活耀於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尾张的实力者织田信秀的嫡子,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一般认为忌部说可能性较高。幼名吉法师,出生於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与美浓斋藤道三的女儿结婚。织田信长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人称“第六天魔王”,他蔑视传统的佛法礼教,立志以武力统一天下,创建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在即将成功之时,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而魂断于本能寺自杀,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http://baike.baidu.com/view/4625.htm
篇幅太长了,写不下
你再问,把德川家康的资料再给你
http://homepage1.nifty.com/NCRAFT/sengoku/
织田信长(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1日)是活跃於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一般认为忌部说可能性较高。幼名吉法师,出生於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生平
织田信长於1534年出生尾张国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说是胜幡城),是尾张守护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织田信秀的嫡长子(有一庶兄织田信广),母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包和秀孝。少年时代为人荒诞不羁,被人嘲为「尾张的大傻瓜」。1548年,与美浓国大名斋藤道三长女斋藤归蝶政治联姻。德川家康年幼时曾经是织田家的人质,当时年轻的信长和松平竹千代(日后的德川家康)有过一段一起游乐的少年时光,这段往事后来成为两人同盟(清洲同盟)的一个助力。
继任家督
织田信秀在尾张尚未统一又有强敌今川义元的内忧外患下,终於在1551年因酒色过度中风而死。身为嫡长子的织田信长因而继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礼上,信长一反传统,对父亲的祭坛投掷抹香而引来争议(此事件有后人捏造之嫌)。不久后信长的傅役兼大老的平手政秀以自己未将信长教育好为由切腹自尽。之后织田家的分裂也越来越严重,其中以同母弟织田信行为最大的分裂势力。织田信行与部分家臣(柴田胜家、林通胜(林通胜又名林秀贞)),以推翻信长,拥立信行成为新家督为目标,最后却在稻生会战中被信长打败。之后多次卷土重来但都失利的织田信行终於在1557年被织田信长在清洲城处死。不久后信长打倒周遭所有反对他的势力,统一了尾张国。
桶狭间之战
详见桶狭间之战
1560年,位於尾张东北边的骏河国,控有骏河、远江、三河三国,当时国力如日中天,人称「东海道第一弓」的 今川义元率领2万5000大军(以「北条五代记」的说法),并对外号称有4万大军上洛觐见将军。由於上京之路必经尾张,信长不愿臣服,决定兴兵对抗。面对如此数倍於己的军队,仅有3000兵力的织田信长发动强袭,利用当日下著豪雨,导致视线不良的情势冲入桶狭间狙击位於后方的今川本阵而获得大胜,名将今川义元因而战死。信长一战成名,威震日本,而今川家则日渐衰败。两年之后他与德川家康(那时候的德川家康还叫松平家康)结盟,开始一统天下的计划。
天下布武
1567年信长发动对美浓稻叶山城的总攻击。在内外配合的优势下彻底打垮斋藤家占领整个美浓。同年,信长迁居稻叶山城,取中国周朝龙兴之地岐山之「岐」字,将其改名为岐阜。并制作了「天下布武」之印,以岐阜为根据地,展开往后长达15年的统一日本之路。1568年,藉著拥立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将军足利义昭为由,与德川家康率领号称六万人的联合大军南向上洛。在同盟浅井长政的配合下,织田、德川联军逐一击溃六角家、北畠家、三好家等诸侯,拿下南近江国、伊势国、大和国、摄津国,把自己的力量扩张到近畿和东海一带。
可是好景不常,越前国大名朝仓义景长期和织田氏敌对,使信长决定出兵越前,但浅井长政突然叛变,造成信长北面受敌,(织田信长得知浅井长政背叛的消息相传是出自於嫁为长政之妻的信长之妹市姬的告密)於是织田信长决定首先讨伐浅井长政与朝仓义景,并且与德川家康於姉川之战联手将其击败。
信长包围网
1570年,全国各有力的大名开始以将军足利义昭为中心联合抗击信长,称为信长包围网。包围网中最有力的大名为武田信玄,信玄原本打算趁机一举击败德川家与织田家,却在重挫德川家康的三方原会战后便壮志未酬而病死。(也有说是武田信玄被德川军於野田城狙杀而死,不过通说为信玄病死)信玄死后,织田信长对各大名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除消灭浅井长政与朝仓义景之外,并且於1573年将足利义昭逐出京都,击败近畿三好氏的残余势力三好三人众,包围网因而重挫。之后又与德川家康在长篠之战中击败名将武田信玄之子武田胜赖,信长包围网至此大致崩盘。
十年战争
参考:石山合战
1573年,还对一向宗暴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随后成为几乎囊括整个京畿地带的霸主。 一向宗是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的别称,有很多农民信仰。一向宗在本能寺的集会活动客观上起了组织信徒开展武装抗争的作用。从15世纪开始,就有信徒开始拒绝交纳地租和捐税,并开始暴动。到了1488年,本愿寺所在地的加贺国(今石川县)当地发生激烈的一向一揆暴动:一向宗信徒与国人联手推翻了守护大名富樫政亲,进而控制了当地政权。暴动曾几次让德川家康陷入困境。在本愿寺的号召下,信徒对信长的讨伐进行了浴血抵抗,长达十年之久。1582年一向宗的领袖石山本愿寺遭到信长包围而投降,持续了百余年的一向一揆至此也画上休止符。
成为最大势力
信长在1576年迁入其新筑於南近江(今滋贺县)的安土城,以此地作为他统一天下的最终基地。隔年与名将上杉谦信在手取川交战失利,但信长的力量并没有明显衰退,反而上杉谦信战后不久便与世长辞,让信长少了一个强敌。到了1582年信长终於消灭宿敌武田家,家督武田信胜和其父亲武田胜赖在天目山自尽。此时织田家与其盟军已经把势力扩张到日本近畿、甲信、东海、北越、中国、关东、四国等地,距离信长统一日本不远了。
本能寺之变
详见本能寺之变
1582年,信长开始支援羽柴秀吉征伐,在夜宿京都的本能寺时,遭到前往支援羽柴秀吉作战的部将明智光秀突袭,经过一番抵抗后失踪,一般相信已死於寺中(当时本能寺已被大火烧毁),当年49岁。其长子织田信忠逃到附近的二条御所抵抗明智大军,最后亦不敌自杀。史称本能寺之变。
推动之改革
织田信长掌权期间,撤除国境上的关所(收取过路关税的检查站)、设立乐市鼓励商业。积极鼓励自由贸易,奖励技术革新。信长还推行了新的大名制度,使各地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
家臣与一门
[编辑] 家臣
织田四天王-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明智光秀、泷川一益
京都所司代-村井贞胜
信长的亲婿-蒲生氏乡、筒井定次、丹羽长重、前田利长
其他有力重臣;平手政秀、佐久间信盛、池田恒兴、前田利家、佐佐成政、金森长近、峰屋赖隆、河尻秀隆、原田直政、林通胜、森可成、森长可、细川藤孝、筒井顺庆、坂井政尚、羽柴秀吉、浅野长政、前野长康、峰须贺正胜、稻叶良通、安藤守就、氏家直元、武井夕庵
妻妾
正室:斋藤归蝶
侧室:生驹吉乃
侧室:阿锅之方
侧室:原田直子
侧室:阪氏
侧室:土方氏
侧室:慈德院殿(织田信忠的乳母)
儿子
(按长幼排列)
织田信正(信长的庶长子,织田信广的养子)
织田信忠(信长的嫡长子)
北畠信雄(北畠具教的养子)
神户信孝(神户具盛的养子)
羽柴秀胜(羽柴秀吉的养子)
织田胜长(先后为远山景任和武田信玄的养子)
织田信秀
织田信高
织田信吉
织田信贞
织田信好
织田长次
女儿
冬姬
五德
秀子
永姬
鹤姬
三之丸殿
孙子
织田秀信(织田信忠之子)
织田秀则(织田信忠之子)
织田秀雄(织田信雄之子)
养女
胜龙院殿
你再问,把德川家康的资料再给你
http://homepage1.nifty.com/NCRAFT/sengoku/
织田信长(1534年5月28日—1582年6月21日)是活跃於日本安土桃山时代的战国大名。织田为其苗字,族姓则有三说:平氏、忌部氏或藤原氏,一般认为忌部说可能性较高。幼名吉法师,出生於尾张国(今爱知县西部)。他成功控制近畿地方为主的日本政治文化核心地带,使织田氏成为日本战国时代中晚期最强大的大名,但后来遭到部将明智光秀的背叛,魂断本能寺,织田氏也因而一蹶不振。法名总见院殿赠大相国一品泰岩尊仪,生前官至正二位右大臣,大正天皇时追赠为正一位太政大臣。
生平
织田信长於1534年出生尾张国那古野城(今名古屋市,另有一说是胜幡城),是尾张守护代旗下三奉行之一的织田信秀的嫡长子(有一庶兄织田信广),母为信秀正室土田御前,同母弟有信行、信包和秀孝。少年时代为人荒诞不羁,被人嘲为「尾张的大傻瓜」。1548年,与美浓国大名斋藤道三长女斋藤归蝶政治联姻。德川家康年幼时曾经是织田家的人质,当时年轻的信长和松平竹千代(日后的德川家康)有过一段一起游乐的少年时光,这段往事后来成为两人同盟(清洲同盟)的一个助力。
继任家督
织田信秀在尾张尚未统一又有强敌今川义元的内忧外患下,终於在1551年因酒色过度中风而死。身为嫡长子的织田信长因而继承家督。在信秀的葬礼上,信长一反传统,对父亲的祭坛投掷抹香而引来争议(此事件有后人捏造之嫌)。不久后信长的傅役兼大老的平手政秀以自己未将信长教育好为由切腹自尽。之后织田家的分裂也越来越严重,其中以同母弟织田信行为最大的分裂势力。织田信行与部分家臣(柴田胜家、林通胜(林通胜又名林秀贞)),以推翻信长,拥立信行成为新家督为目标,最后却在稻生会战中被信长打败。之后多次卷土重来但都失利的织田信行终於在1557年被织田信长在清洲城处死。不久后信长打倒周遭所有反对他的势力,统一了尾张国。
桶狭间之战
详见桶狭间之战
1560年,位於尾张东北边的骏河国,控有骏河、远江、三河三国,当时国力如日中天,人称「东海道第一弓」的 今川义元率领2万5000大军(以「北条五代记」的说法),并对外号称有4万大军上洛觐见将军。由於上京之路必经尾张,信长不愿臣服,决定兴兵对抗。面对如此数倍於己的军队,仅有3000兵力的织田信长发动强袭,利用当日下著豪雨,导致视线不良的情势冲入桶狭间狙击位於后方的今川本阵而获得大胜,名将今川义元因而战死。信长一战成名,威震日本,而今川家则日渐衰败。两年之后他与德川家康(那时候的德川家康还叫松平家康)结盟,开始一统天下的计划。
天下布武
1567年信长发动对美浓稻叶山城的总攻击。在内外配合的优势下彻底打垮斋藤家占领整个美浓。同年,信长迁居稻叶山城,取中国周朝龙兴之地岐山之「岐」字,将其改名为岐阜。并制作了「天下布武」之印,以岐阜为根据地,展开往后长达15年的统一日本之路。1568年,藉著拥立室町幕府第15代将军将军足利义昭为由,与德川家康率领号称六万人的联合大军南向上洛。在同盟浅井长政的配合下,织田、德川联军逐一击溃六角家、北畠家、三好家等诸侯,拿下南近江国、伊势国、大和国、摄津国,把自己的力量扩张到近畿和东海一带。
可是好景不常,越前国大名朝仓义景长期和织田氏敌对,使信长决定出兵越前,但浅井长政突然叛变,造成信长北面受敌,(织田信长得知浅井长政背叛的消息相传是出自於嫁为长政之妻的信长之妹市姬的告密)於是织田信长决定首先讨伐浅井长政与朝仓义景,并且与德川家康於姉川之战联手将其击败。
信长包围网
1570年,全国各有力的大名开始以将军足利义昭为中心联合抗击信长,称为信长包围网。包围网中最有力的大名为武田信玄,信玄原本打算趁机一举击败德川家与织田家,却在重挫德川家康的三方原会战后便壮志未酬而病死。(也有说是武田信玄被德川军於野田城狙杀而死,不过通说为信玄病死)信玄死后,织田信长对各大名采取各个击破的方式,除消灭浅井长政与朝仓义景之外,并且於1573年将足利义昭逐出京都,击败近畿三好氏的残余势力三好三人众,包围网因而重挫。之后又与德川家康在长篠之战中击败名将武田信玄之子武田胜赖,信长包围网至此大致崩盘。
十年战争
参考:石山合战
1573年,还对一向宗暴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随后成为几乎囊括整个京畿地带的霸主。 一向宗是日本佛教宗派净土真宗的别称,有很多农民信仰。一向宗在本能寺的集会活动客观上起了组织信徒开展武装抗争的作用。从15世纪开始,就有信徒开始拒绝交纳地租和捐税,并开始暴动。到了1488年,本愿寺所在地的加贺国(今石川县)当地发生激烈的一向一揆暴动:一向宗信徒与国人联手推翻了守护大名富樫政亲,进而控制了当地政权。暴动曾几次让德川家康陷入困境。在本愿寺的号召下,信徒对信长的讨伐进行了浴血抵抗,长达十年之久。1582年一向宗的领袖石山本愿寺遭到信长包围而投降,持续了百余年的一向一揆至此也画上休止符。
成为最大势力
信长在1576年迁入其新筑於南近江(今滋贺县)的安土城,以此地作为他统一天下的最终基地。隔年与名将上杉谦信在手取川交战失利,但信长的力量并没有明显衰退,反而上杉谦信战后不久便与世长辞,让信长少了一个强敌。到了1582年信长终於消灭宿敌武田家,家督武田信胜和其父亲武田胜赖在天目山自尽。此时织田家与其盟军已经把势力扩张到日本近畿、甲信、东海、北越、中国、关东、四国等地,距离信长统一日本不远了。
本能寺之变
详见本能寺之变
1582年,信长开始支援羽柴秀吉征伐,在夜宿京都的本能寺时,遭到前往支援羽柴秀吉作战的部将明智光秀突袭,经过一番抵抗后失踪,一般相信已死於寺中(当时本能寺已被大火烧毁),当年49岁。其长子织田信忠逃到附近的二条御所抵抗明智大军,最后亦不敌自杀。史称本能寺之变。
推动之改革
织田信长掌权期间,撤除国境上的关所(收取过路关税的检查站)、设立乐市鼓励商业。积极鼓励自由贸易,奖励技术革新。信长还推行了新的大名制度,使各地的地方制度更加完善。
家臣与一门
[编辑] 家臣
织田四天王-柴田胜家、丹羽长秀、明智光秀、泷川一益
京都所司代-村井贞胜
信长的亲婿-蒲生氏乡、筒井定次、丹羽长重、前田利长
其他有力重臣;平手政秀、佐久间信盛、池田恒兴、前田利家、佐佐成政、金森长近、峰屋赖隆、河尻秀隆、原田直政、林通胜、森可成、森长可、细川藤孝、筒井顺庆、坂井政尚、羽柴秀吉、浅野长政、前野长康、峰须贺正胜、稻叶良通、安藤守就、氏家直元、武井夕庵
妻妾
正室:斋藤归蝶
侧室:生驹吉乃
侧室:阿锅之方
侧室:原田直子
侧室:阪氏
侧室:土方氏
侧室:慈德院殿(织田信忠的乳母)
儿子
(按长幼排列)
织田信正(信长的庶长子,织田信广的养子)
织田信忠(信长的嫡长子)
北畠信雄(北畠具教的养子)
神户信孝(神户具盛的养子)
羽柴秀胜(羽柴秀吉的养子)
织田胜长(先后为远山景任和武田信玄的养子)
织田信秀
织田信高
织田信吉
织田信贞
织田信好
织田长次
女儿
冬姬
五德
秀子
永姬
鹤姬
三之丸殿
孙子
织田秀信(织田信忠之子)
织田秀则(织田信忠之子)
织田秀雄(织田信雄之子)
养女
胜龙院殿
武田信玄
大永元年——天正元年(1521-1573)
姓名:胜千代→武田晴信→武田信玄
官位:大膳大夫
战国时代屈指可数之名武将,人称“甲斐之虎”。以“风林火山”四字为家训(语出《孙子兵法》:疾如风,静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开创“甲州流”兵法。
信玄本名晴信,父亲武田信虎是甲斐豪族。信虎为人残暴,战争资金不够,便对百姓课以重税。家臣因此上谏,却被信虎斩首。信虎的暴政引起家臣及百姓的强烈不满。天文十年(1541年),晴信将父亲信虎流放到今川家,自己成为武田家当主。
此后信玄统一了甲斐、信浓,并准备进一步向越后扩张。于是在川中岛,信玄与号称“越后之龙”的越后守护上杉谦信进行了五次川中岛合战。第一次战后,武田家与今川家、北条家建立了同盟关系,以牵制上杉谦信。这就是历史上的“善德寺会盟”。第四次战前,今川义元在桶狭间遭遇织田信长的奇袭,并且战死。织田家迅速崛起。因而信玄立即与织田家建立了婚姻同盟关系。
五次川中岛合战,看似各有胜负,实际上是由信玄控制了川中岛,取得实质性的胜利。而此时的今川家,由于义元已死于桶狭间合战,由今川氏真成为当主。今川氏真愚钝无能,于是信玄决定攻打骏河,灭掉今川家。在与上杉谦信议和,免除后顾之忧后,武田军遂与德川军联手,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12月13日攻下骏府城,今川家灭亡。
此后,武田家与德川家关系恶化。两军于元龟三年(1572年)在三方原展开合战,武田军胜利。三方原合战后,信玄自身病况恶化,遂断了继续西进的念头,全军回归甲斐,途中在信浓驹场病故。享年52岁。
◆ 马场信房
永正十二年——天正三年(1515-1575)
别名:信春
官位:民部少辅、民部大辅、美浓守
武田四名臣之一。又名马场信春。武田家第一猛将,人称“不死的鬼美浓”。是辅佐信虎、信玄、胜赖三代的老臣。在四十余年的征战中无一次受伤。
天正三年(1575),长筱合战爆发。在设乐原决战的战前军议中,信房反对与织田·德川连合军一战决胜,认为这是徒劳。然而胜赖却一意孤行。武田军在织田军的三千挺步枪下惨败,信房壮烈战死。
◆ 高坂昌信
大永七年——天正六年(1527-1578)
别名:源助、晴昌、虎纲
官位:弹正忠
武田四名臣之一。原名源助,又名虎纲。用兵沉着冷静,一击不成,能全身而退。人称“逃之弹正”。与“枪之弹正”保科正俊、“攻之弹正”真田信隆一起,合称“战国三弹正”。
甲斐伊泽豪农春日大隅之子,在武田家仕官。天文21年(1552)任侍大将,翌年出任信浓小诸城代。弘治二年(1556)任海津城城主,守护川中岛一带,封地7万5千石。永禄四年(1561)受信玄之命继承高坂家。在同年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担任妻女山攻击队总指挥。加入信玄上洛军,活跃于三方原之战中。著有《甲阳军鉴》一书。
昌信是武田四名臣中唯一没有死于长筱合战的武将。
大永元年——天正元年(1521-1573)
姓名:胜千代→武田晴信→武田信玄
官位:大膳大夫
战国时代屈指可数之名武将,人称“甲斐之虎”。以“风林火山”四字为家训(语出《孙子兵法》:疾如风,静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开创“甲州流”兵法。
信玄本名晴信,父亲武田信虎是甲斐豪族。信虎为人残暴,战争资金不够,便对百姓课以重税。家臣因此上谏,却被信虎斩首。信虎的暴政引起家臣及百姓的强烈不满。天文十年(1541年),晴信将父亲信虎流放到今川家,自己成为武田家当主。
此后信玄统一了甲斐、信浓,并准备进一步向越后扩张。于是在川中岛,信玄与号称“越后之龙”的越后守护上杉谦信进行了五次川中岛合战。第一次战后,武田家与今川家、北条家建立了同盟关系,以牵制上杉谦信。这就是历史上的“善德寺会盟”。第四次战前,今川义元在桶狭间遭遇织田信长的奇袭,并且战死。织田家迅速崛起。因而信玄立即与织田家建立了婚姻同盟关系。
五次川中岛合战,看似各有胜负,实际上是由信玄控制了川中岛,取得实质性的胜利。而此时的今川家,由于义元已死于桶狭间合战,由今川氏真成为当主。今川氏真愚钝无能,于是信玄决定攻打骏河,灭掉今川家。在与上杉谦信议和,免除后顾之忧后,武田军遂与德川军联手,于永禄十一年(1568年)12月13日攻下骏府城,今川家灭亡。
此后,武田家与德川家关系恶化。两军于元龟三年(1572年)在三方原展开合战,武田军胜利。三方原合战后,信玄自身病况恶化,遂断了继续西进的念头,全军回归甲斐,途中在信浓驹场病故。享年52岁。
◆ 马场信房
永正十二年——天正三年(1515-1575)
别名:信春
官位:民部少辅、民部大辅、美浓守
武田四名臣之一。又名马场信春。武田家第一猛将,人称“不死的鬼美浓”。是辅佐信虎、信玄、胜赖三代的老臣。在四十余年的征战中无一次受伤。
天正三年(1575),长筱合战爆发。在设乐原决战的战前军议中,信房反对与织田·德川连合军一战决胜,认为这是徒劳。然而胜赖却一意孤行。武田军在织田军的三千挺步枪下惨败,信房壮烈战死。
◆ 高坂昌信
大永七年——天正六年(1527-1578)
别名:源助、晴昌、虎纲
官位:弹正忠
武田四名臣之一。原名源助,又名虎纲。用兵沉着冷静,一击不成,能全身而退。人称“逃之弹正”。与“枪之弹正”保科正俊、“攻之弹正”真田信隆一起,合称“战国三弹正”。
甲斐伊泽豪农春日大隅之子,在武田家仕官。天文21年(1552)任侍大将,翌年出任信浓小诸城代。弘治二年(1556)任海津城城主,守护川中岛一带,封地7万5千石。永禄四年(1561)受信玄之命继承高坂家。在同年的第四次川中岛合战中,担任妻女山攻击队总指挥。加入信玄上洛军,活跃于三方原之战中。著有《甲阳军鉴》一书。
昌信是武田四名臣中唯一没有死于长筱合战的武将。
日本的战国时期在什么时候。代表人物。。。
日本战国时期一般指日本室町幕府后期到安土桃山时代的这段历史。多数人认为日本战国始于1467年的应仁之乱;至1615年,德川家康于大坂夏之阵打败丰臣秀赖,丰臣氏灭亡,日本战国时代结束。 代表人物有武田信玄、上杉谦信、真田幸村、丰臣秀吉、岛津义久、岛津义弘、岛津家久、铃木重秀、伊达政宗……
主要在14世纪,也就是咱们中国的大明朝。 主要人物(我只列举大名):织田信长 、丰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谦信、北条氏康、毛利元就、小早川隆景、大友义统、岛津贵久等等,太多了,出名的武将、文臣、忍者非常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本文标题: 日本战国时代!接受偏讳的人物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617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