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日本,却被我们称为民族英雄,这个称号到底配不配?
前段时间的一则新闻,想必很多人都看了,说的是在我国中小学课本上,岳飞「 ”民族英雄”的称号被光荣的摘掉了,理由是岳飞是抗金的,而大金国也是我中华之范围,算是历史上的内战,所以岳飞算不得民族英雄。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历史上的另一位民族英雄——郑成功,想必此时正在坟墓里瑟瑟发抖,心里慌得不得了,因为他的「 ”民族英雄”的帽子,似乎也戴不牢靠了。因为他一生最主要的敌人就是满人的清军,他一直在致力于反清复明,而无论大明还是满清,也都是我中华之范围。虽然他有 *** 这个硬核指标,但也有很多人认为他这么做,其实是为了找个落脚地,好有个抗击大清的根据地。初衷还是为了反清罢了。 那么,郑成功到底配不配戴这顶「 ”帽子”呢? 反方:不配。理由如下: 一、出身成分问题 郑成功,本来叫郑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生于天启四年(1624年),出生地在日本的九州平户。因隆武帝朱聿键赐国姓「 ”朱”,赐名成功,所以人称「 ”国姓爷”、郑成功。 为什么出生在日本?因为他爸郑芝龙年轻的时候,到日本做生意,住在本地田川氏家里。田川氏家里有一女儿名叫田川松,恰好大郑芝龙2岁。两人年纪相仿(一个19,一个21),又同住一个屋檐下,时间一长,在青春的荷尔蒙作用下,两人相互越看对方越顺眼。爱情来得太简单,就这样,这段跨国恋变成了现实。婚后不久,就生下了一个混血男婴,便是后来的郑成功。 所以,郑成功的母亲是一个地道的日本人,那么郑成功的身体里流有日本血统,这样的话,他的民族成分就不是那么纯了。 二、主要对手 就像前文所说,郑成功一直致力于抗击清廷、反清复明,他的主要对手是满清。但无论大明还是满清,都属于我中华之范畴。甚至,种种迹象表明,他只想反清,复明只是一个幌子,比如潮州之役,他就攻打过同为南明领导的李成栋部下属的郝尚久部。 所以道理和岳飞的事件一样,既然岳飞都能被删除「 ”民族英雄”的称号,为什么郑成功的还能保留? 有人说他能保留称号,最主要原因是因为他驱除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这是抵御外民族入侵,还算不得民族英雄吗? 先来看下他在 *** 之前,所经历的大致处境。 郑成功和清廷交手很多次,之前输多胜少,损失比较大,但也曾经打了不少胜仗,且在挥师北伐中一度包围南京,且完全有机会拿下胜利,只是策略失误,功亏一篑。后来随着清军的步步紧逼,他只能退居沿海地带负隅顽抗,但这样下去终究不是办法。后来他把眼光放在了隔海相望的台湾。 荷兰人当初入侵台湾之际,正是大明王朝多事之秋,外有清军即将入关夺权之患,内有各路闯王欲推翻政权之忧,根本无暇顾及海岛台湾之事。鉴于朝廷不管不顾,荷兰人根本没有花费太多力气,所以驻军不是很多。 所以,郑成功就这样,为了一己之私,如此动机,且轻而易举赶走荷兰人,把台湾变成了自己的抗清根据地。 三、手段凶残 凡为「 ”英雄”者,必行事仁善,这大概已经成为世人之共识。但有史志记载: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十一月廿三日,郑成功破澄海鸥汀寨,屠杀男女六万余人。此为史上极为酷烈惨案之一。 试问,如果作为一个英雄,为何会对手无寸铁的普通人痛下杀手?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郑成功实不能享有「 ”民族英雄”之称谓。 正方:完全配得上 一、关于出身问题 无论从正史还是野史里,都没有关于郑成功民族成分的争议。他是中国人且是 *** 无疑。 虽然的他的母亲是日本人,但是他父亲是中国人。特别是在古代中国封建礼教森严的制度下,「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在那时,父亲是 *** ,子女必是 *** 。 还有,古时皇家和外国外族联姻事件很多,皇上或者皇子们娶了外族女子立为嫔妃,生下皇子难道还是外族人吗? 所以,民族成分问题根本不是问题。 二、关于对手 反方观点避重就轻,虽然郑成功一直和清廷抗争, *** 之事,并不是说的那么简单。当时世界上西方国家正在热衷于疯狂海外殖民,荷兰就是其中之一。而且他们的游历世界各地,对敌经验和武器装备都比较先进。荷兰并不是那么不堪。 而且明末时,海上贸易已逐渐新兴起来,而且海外殖民者也在不断劫掠商船,郑成功一方面为了抗击清廷,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后方粮草运送安稳,以及保护海上华人商贸路线的安全,必将驱除荷兰殖民者的侵入。 *** 的重要意义在于,为实现大中华的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 三、手段凶残问题 关于对澄海鸥汀寨的屠杀,据有史记载,真是的原因可能是「 ”鸥汀人陈君谔经常率众于海上截劫郑成功粮草役夫,扰乱郑的部署”。 粮草是一支部队的命根所在,且郑成功当时正处于对抗清廷的艰难处境中,可能澄海鸥汀人的做法,让本就处于焦虑中的郑成功,火冒三丈,做出不是很理智的屠杀行为。 历史上很多千古一帝也好,一代枭雄也罢,亦或是功勋卓著的名将,也可能都双手沾满鲜血,争议颇多,比如「 ”文字狱”、「 ”杀功臣”、「 ”万人斩”等,这些并没有影响历史对他们的评价。 虽然不能说郑成功屠杀平民是正确之举,但是在此讨论的是关于他名族大义的问题。所以这些问题,并没有影响他的「 ”民族英雄”的称号。 对于以上两种观点,我认为史实就是事实。对于历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度和观点去解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事实就是,郑成功收复了台湾,赶走了荷兰人。不管他的动机如何,他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功利千秋的大事。就好比隋炀帝,虽背负千古骂名,但他开凿了京杭大运河,至今仍惠利当世,可他开凿大运河的动机是什么?想必,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所以我觉得郑成功还是配得上「 ”民族英雄”这顶帽子的。读者朋友们觉得呢?
郑成功是中华民族的英雄,为何日本人也称他为民族英雄?
众所周知郑成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使台湾回到祖国母亲怀抱;同时他也是日本人心目中的英雄。这是为什么呢?
郑成功,原名郑森或者郑福松,父亲是东南沿海的走私集团头目,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氏,所以说郑成功有一半日本人的血统。由于郑森是当时中国沿海地区势力最大的走私集团头目,所以很受日本平户藩的亲赖,送他宅邸美女,所以郑森就娶了当地的女人田川氏。
郑成功就诞生在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一直和母亲田川氏在日本生活了七年,儿时的郑成功叫福松。
由于他爹郑芝龙势力太大,明朝这个时候国力又衰落,打又打不过怎么办,招安。到了1628年,郑芝龙接受明朝的招安,于是七岁的郑成功就被从日本接到了中国福建泉州府安平,从此海归郑成功就开始接受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教育。1644年的时候,他的老师给他改名森,所以这个时候的郑成功叫郑森。
这个时期也是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缢明朝灭亡的时期。崇祯皇帝死后,明朝宗室福王在南京建立了南明弘光政权,过了一年也就是1645年就被清军剿灭。于是手握重兵的郑芝龙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隆武政权。也是同年,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被郑芝龙从日本接到了福建泉州府安平,但是由于日本人的阻挠,郑成功的同胞弟弟田川七左卫门被留在了日本,曾一度担任郑氏集团在日本的代表,从事中日贸易。
郑成功很快就得到了隆武帝的赏识,赐给他国姓“朱”,又给他改名成功,所以这个时候的郑成功叫朱成功,因为“朱”是国姓,百姓又称他为国姓爷。
结果这个时候手握大权的郑成功老爸不给力了,看到清军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再加上清朝的糖衣炮弹的猛烈“轰炸”,“商人重利轻离别”的思想充分体现,结果采取不抵抗政策,不顾郑成功极力反对决心带着其他几个儿子投降,郑成功无奈带着部分部将逃往金门。这时投降清朝的老郑还坐等着加官进爵的黄粱美梦,结果却被一勺烩的押送到北京变相软禁起来了,同时清军又开始攻打老郑老家闽南南安,恰好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这时居住在南安没能逃走,在清军攻破南安后田川氏自杀殉节。
田川氏的死,也是郑成功后来坚持到底抗清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身在日本的郑成功的弟弟田川七左卫门得知母亲自杀身亡的消息也是悲痛万分,要死返回中国和哥哥郑成功一起反清复明,以报杀母之仇。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允许,田川七左卫门就开始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哥哥郑成功,并且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为郑成功的反清复明斗争提供了经济保障,做出了巨大贡献,一直到维持到德川幕府锁国后。
答:因为郑成功的母亲就是日本人。他的爸爸是一名海盗,后来娶了他的母亲,就有了他。所以日本人也以他为骄傲的。
这是因为郑成功的父亲和一个日本的女子结了婚,然后郑成功本身就是一个混血儿;然后他在抗击清朝的时候,也符合日本人们当时的心愿;同时在日本的历史当中,把郑成功纳入到了日本的武士行列当中。
中国古代出洋的目的是宣扬国威,带动了世界的文化交流,让很多国家获得了文化知识,同样带给日本的知识促进了日本的进步。
因为郑成功出海的时候为日本人指明了航线,大型宝船给日本带来了大量文化交流,间接促进了日本近代化的发展。
郑成功如何成为“日本神话”?
将荷兰人从台湾赶跑、使宝岛重回祖国怀抱——明末抗清名将郑成功无疑是中华民族英雄。然而,在日本的历史剧中,郑成功却成了“日本骄傲”。
在日本,郑成功的事迹并不陌生,因为在日本的史着中,有一本着名的历史剧作,名叫《国姓爷合战》。此书的作者是活跃于十七世纪末到十八世纪初的日本一个着名武士作家,名叫近松门左卫门,这位被后人称作“日本的莎士比亚”的日本作家,就是靠“国姓爷”一举成名。直到今天,《国姓爷合战》仍是日本的一个偶尔出演的传统剧目。
这部历史剧诞生于1715年。剧中,郑成功的“日本血脉”被无限放大,近松门将这位中国海盗名将郑芝龙和日本女子所生的后代,取了个日本名字,叫“和藤内”。所谓“和”即为大和民族之意,所谓“藤”,取自中国“唐”谐音,所谓“内”与日语“不”同音,“和藤内”的意译,即是“非日本人非中国人”,但是“和”字在前,又突出了郑成功的日本血统。
“和藤内”在日本出生、长大、娶妻生子,二十几岁回到中国,为扬日本国威帮助 *** 与入关的鞑靼人(清兵)作战,清兵一次次被“和藤内”打败,每次胜利后,“和藤内”总是摸着老虎的脊背对被他打败清兵说:“纵然你们人多势众,也没什么了不起,我的生国是大日本……你们看看日本人的本领!连老虎都害怕我们!”……
日本人如此移花接木、惊天动地描述郑成功究竟是为了什么?这就不能不从近代日本的“文化焦虑”说起。
众所周知,日本文化的致命缺陷,是“原创”问题。即日本文化先天缺失主体性。从古至今,有两个日本,一个是“汉化”日本,另一个是“西化”日本。但这并不表明,日本没有一点属于自己的“土生土长”的东西。尤其是“汉化”后、“西化”前的中近代日本,眼见中国一步步衰落、古老帝国不断遭受华夷之变,顾影自怜,顿生“文化焦虑”。
十七世纪,日本就有人提出放弃中国儒学。那么,要用一种什么文化取代儒家文化呢?此时,一批日本学者发现了本土的“神道文化‘。
神道文化本为日本的地方文化,因为国家苦于放大原创,神道文化边由地方文化转成国家文化。与其用儒学教育臣民成为天皇的驯服工具,不如用神道鼓舞民族信心,把日本的历史精英们一道”封神“,从而让国民死心塌地地跟着他们走,甚至把东方领袖国天经地义地说成是日本。
于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历史传奇故事就成了无价之宝,其功能被无限放大,从那里寻找土生土长的日本精神,变成了原创捷径。结果,心灵手巧的近松门左卫门找到了郑成功,把郑成功变成”和藤内“,又把”和藤内“写成了”日本国家神话“。
一个国家需要文化去填充人们的精神世界。日本国小人少,自身没有很好的文化渊源,再加之与中国较为临近。所以一些中国文化就被吸收过去,郑成功也就成为了日本人的”神话“。
本文标题: 为什么日本这么推崇郑成功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125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