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凫的传说?神话中蜀人的祖先是“蚕丛”和“鱼凫”。蜀与“镯”通,即野蚕。蚕丛“目纵”,居岷山下的石穴里,蚕丛、柏砱、鱼凫三代都有...
鱼凫的传说?
蚕丛及鱼凫是什么意思
鱼凫的解释
(1).传说中古 蜀国 帝王名。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 蜀 王之先,名 蚕丛 、 伯灌 、 鱼凫 、 蒲泽 、 开明 。” 唐 李白 《 蜀道难 》 诗:“ 蚕丛 及 鱼凫 ,开国何 茫然 。” 清 赵翼 《接同年李雨村书》 诗之三:“岂意 鱼凫 国,今成豺虎区。” 郭沫若 《蜀道奇》 诗:“流成 瀑布 三千丈,地质年代远迈 蚕丛 与 鱼凫 。” (2).鱼和凫。凫,野鸭。 元 王逢 《题垂虹桥亭》 诗:“葑田连沮洳,鲛室乱鱼凫。” 清 张岱 《陶庵梦忆·定海水操》 :“﹝健儿﹞又趵跃入水,轻如鱼凫。”
词语分解
鱼的解释 鱼 (鱼) ú 脊椎 动物 的一类, 生活 在水中,一般有鳞和鳍,用鳃呼吸,冷血:鱼虾。鱼虫。鱼网。鱼跃。鱼贯(像鱼游一样先后相续)。 鱼雁 (书信,信息)。鱼米乡。鱼尾纹。鱼目混珠。鱼质龙文(喻虚有其表)。 姓 凫的解释 凫 (凫) ú 水鸟,俗称“野鸭”,似鸭,雄的头部 绿色 ,背部黑褐色,雌的全身黑褐色,常群游 湖泊 中,能飞。 同“浮”。 〔凫茈〕古书上指“荸荠”。 同“洑”。 部首 :几。
李白诗中的“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讲的是什么意思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大概意思: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首当其冲,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
【出处】盛唐 李白《蜀道难》,收录于《河岳英灵集》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白话译文】
啊!何其高竣,何其峭险!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又听见月夜里杜鹃声声哀鸣,悲声回荡在空山中愁情更添。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蜀道难: 古乐府旧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噫吁嚱: 惊叹声。
通人烟: 人员往来。
西当: 西对。
当: 对着,向着。
鸟道: 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横绝: 横越。
峨眉巅: 峨眉顶峰。
摧:倒塌。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栈: 栈道。
高标: 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 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 水流回旋。
回川: 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 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尚: 尚且。
得: 能。
猿猱: 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 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
盘盘: 曲折回旋的样子。
百步九折: 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萦: 盘绕。
岩峦: 山峰。
扪参历井: 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扪(mén):用手摸。
历: 经过。
去: 距离。
盈: 满。
飞湍: 飞奔而下的急流。
喧豗: 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壑: 山谷。
嗟: 感叹声。
尔: 你。
胡为: 为什么。
来: 指入蜀。
峥嵘、崔嵬: 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一夫: 一人。
当关: 守关。
莫开: 不能打开。
所守: 指把守关口的人。
朝: 早上。
吮: 吸。
咨嗟: 叹息。
【作品赏析】
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这句诗的意思是: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原文】:
蜀道难
李白 〔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横绝:横越。
峨眉巅:峨眉顶峰。
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栈:栈道。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尚:尚且。
得:能。
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萦:盘绕。
岩峦:山峰。
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膺:胸。
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
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只听见。
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从:跟随。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去:距离。
盈:满。
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壑:山谷。
嗟:感叹声。
尔:你。
胡为:为什么。
来:指入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一夫:一人。
当关:守关。
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
匪亲:不是亲信。
朝:早上。吮:吸。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咨嗟:叹息。
【创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
唐孟棨《本事诗》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均有贺知章在太子宾客任上读到此诗的记载,据此,则李白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之时。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詹锳认为此诗是李白天宝年间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赏析】:
整体评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整体把握
这首诗大约是天宝(唐玄宗年后,742~756)初年,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写的。《蜀道难》是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从“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至“使人听此凋朱颜”为又一段落。这一段极写山势的高危,山高写得愈充分,愈可见路之难行。你看那突兀而立的高山,高标接天,挡住了太阳神的运行;山下则是冲波激浪、曲折回旋的河川。诗人不但把夸张和神话融为一体,直写山高,而且衬以“回川”之险。唯其水险,更见山势的高危。诗人意犹未足,又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不言而喻,人行走就难上加难了。以上用虚写手法层层映衬,下面再具体描写青泥岭的难行。
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为唐代入蜀要道。诗人着重就其峰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捕捉了在岭上曲折盘桓、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等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悚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困危之状如在目前。
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风光变幻,险象丛生。在十分惊险的气氛中,最后写到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他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形胜之地,匪亲勿居”的语句,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唐天宝初年,太平景象的背后正潜伏着危机,后来发生的安史之乱,证明诗人的忧虑是有现实意义的。
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李白之所以描绘得如此动人,还在于融贯其间的浪漫主义激情。诗人寄情山水,放浪形骸。他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的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借以抒发自己的理想感受。那飞流惊湍、奇峰险壑,赋予了诗人的情感气质,因而才呈现出飞动的灵魂和瑰伟的姿态。诗人善于把想象、夸张和神话传说融为一体进行写景抒情。言山之高峻,则曰“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状道之险阻,则曰“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诗人“驰走风云,鞭挞海岳”(陆时雍《诗镜总论》评李白七古语),从蚕丛开国说到五丁开山,由六龙回日写到子规夜啼,天马行空般地驰骋想象,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可以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洲”的高大形象。
唐以前的《蜀道难》作品,简短单薄。李白对东府古题有所创新和发展,用了大量散文化诗句,字数从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直到十一言,参差错落,长短不齐,形成极为奔放的语言风格。诗的用韵,也突破了梁陈时代旧作一韵到底的程式。后面描写蜀中险要环境,一连三换韵脚,极尽变化之能事。所以殷璠编《河岳英灵集》称此诗“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
关于此篇,前人有种种寓意之说,断定是专为某人某事而作的。明人胡震亨、顾炎武认为,李白“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有谓此诗表面写蜀道艰险,实则写仕途坎坷,反映了诗人在长期漫游中屡逢踬碍的生活经历和怀才不遇的愤懑,迄无定论。
逐段分析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的意思为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出自唐代李白的《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横绝:横越。
峨眉巅:峨眉顶峰。
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栈:栈道。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尚:尚且。
得:能。
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萦:盘绕。
岩峦:山峰。
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膺:胸。
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
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只听见。
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从:跟随。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去:距离。
盈:满。
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壑:山谷。
嗟:感叹声。
尔:你。
胡为:为什么。
来:指入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一夫:一人。
当关:守关。
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
匪亲:不是亲信。
朝:早上。吮:吸。
翻译
啊!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出自唐代李白的诗作《蜀道难》。
原文
蜀道难
李白 〔唐代〕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
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了吧,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高峻无路只有飞鸟可通行,此山可以直通峨眉山巅。
山崩地裂,埋葬了五位开山英雄壮士,这样以后高险的山路和栈道才相互勾连。
蜀中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的泥路曲曲弯弯,百步九折萦绕着山峦。
屏住呼吸仰头就可触摸参星和井星,紧张得透不过气来,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这蜀道的峭岩险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茂密树丛之间。
月夜又听到杜鹃凄凉悲啼,在空山中传响回荡,令人愁思绵绵无穷尽!
蜀道难以攀越,简直难于上青天,使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飞流撞击着巨石在山谷中滚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这样危险的地方,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什么非要来这里不可呀?
剑阁所在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难免要变为豺狼,据险作乱。
每日每夜都要躲避猛虎和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难以攀越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注释
《蜀道难》:古乐府题,属《相和歌·瑟调曲》。
噫吁嚱:惊叹声,蜀方言,表示惊讶的声音。
蚕丛、鱼凫:传说中古蜀国两位国王的名字。
何茫然:完全不知道的样子。何:多么。茫然:渺茫遥远的样子。
尔来:从那时以来。
四万八千岁:极言时间之漫长,夸张而大约言之。
秦塞:秦的关塞,指秦地。秦地四周有山川险阻,故称“四塞之地”。
通人烟:人员往来。
西当:西对。当:对着,向着。
太白:太白山,又名太乙山,在长安西(今陕西眉县、太白县一带)。
鸟道:指连绵高山间的低缺处,只有鸟能飞过,人迹所不能至。
横绝:横越。
峨眉巅:峨眉顶峰。
摧:倒塌。
天梯:非常陡峭的山路。
石栈:栈道。
高标:指蜀山中可作一方之标识的最高峰。
冲波:水流冲击腾起的波浪,这里指激流。
逆折:水流回旋。回川:有漩涡的河流。
黄鹤:黄鹄(Hú),善飞的大鸟。
尚:尚且。
得:能。
猿猱(náo):蜀山中最善攀援的猴类。
青泥:青泥岭,在今甘肃徽县南,陕西略阳县北。
盘盘:曲折回旋的样子。
百步九折:百步之内拐九道弯。
萦:盘绕。
岩峦:山峰。
扪参历井:参(shēn)、井是二星宿名。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叫做“分野”,以便通过观察天象来占卜地上所配州国的吉凶。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扪(mén):用手摸。历:经过。
胁息:屏气不敢呼吸。
膺:胸。
坐:徒,空。
君:入蜀的友人。
畏途:可怕的路途。巉岩:险恶陡峭的山壁。
但见:只听见。
号古木:在古树木中大声啼鸣。
从:跟随。
子规:即杜鹃鸟,蜀地最多,鸣声悲哀,若云“不如归去”。
凋朱颜:红颜带忧色,如花凋谢。凋,使动用法,使.....凋谢,这里指脸色由红润变成铁青。
去:距离。
盈:满。
飞湍(tuān):飞奔而下的急流。
喧豗(huī):喧闹声,这里指急流和瀑布发出的巨大响声。
砯(pīng)崖:水撞石之声。砯,水冲击石壁发出的响声,这里作动词用,冲击的意思。
转:使滚动。
壑:山谷。
嗟:感叹声。
尔:你。
胡为:为什么。
来:指入蜀。
剑阁:又名剑门关,在四川剑阁县北,是大、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长约三十余里。
峥嵘、崔嵬:都是形容山势高大雄峻的样子。
一夫:一人。
当关:守关。
莫开:不能打开。
所守:指把守关口的人。
或匪亲:倘若不是可信赖的人。
匪亲:不是亲信。
朝:早上。吮:吸。
锦城:成都古代以产锦闻名,朝廷曾经设官于此,专收锦织品,故称锦城或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市。
咨嗟:叹息。
创作背景
对《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
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
唐孟棨《本事诗》及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均有贺知章在太子宾客任上读到此诗的记载,据此,则李白此诗当作于天宝元年(742)奉诏入京供奉翰林之时。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詹锳认为此诗是李白天宝年间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赏析
这首诗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诗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歌咏蜀地山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山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中国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此诗袭用乐府旧题,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
蚕丛及鱼凫的蚕丛和鱼凫是什么 蚕丛及鱼凫的蚕丛和鱼凫是啥
2、蚕丛,又称蚕丛氏,古代神话传说中的蚕神,据说是古蜀国的第一任君主,而第三任君主是鱼凫。蚕丛是位养蚕专家,据说他的眼睛跟螃蟹一样是向前突起,头发在脑后梳成“椎髻”,衣服样式向左交叉,最早他居住岷山石室(今四川茂县北叠溪)中。后来蚕丛为了养蚕事业。率领部族从岷山到成都居住。在夏桀十四年,夏桀派大将军扁攻打蚕丛和有缗氏,于是蚕丛跟有缗氏说用美女来让夏桀没有打仗的心情,果然夏桀被美女迷惑后,宣布要回到朝廷。西周时期,蚕丛被其他部落打败后,蚕丛的子孙后代,都各别逃到姚(今云南姚安)和雟(今四川西昌),最后由新势力鱼凫来结束这次战争。
3、鱼凫,主要有以下三个意思:传说中古蜀国帝王名。鱼凫即鱼老鸹,是一种捕鱼的水鸟。地名,指鱼凫城,又名柳城,是今成都市温江区别称。古蜀国的第一任君主据说叫蚕丛。《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而三星堆遗址2号坑中出土了纵目人面具。专家根据该形状推测,纵目的身体特征应当是眼睛向外凸出,即今天医学所指的甲亢症。但古人无法认知这种疾病,就将其视作一种“圣人异象”。蜀国的第三任君主是鱼凫,凫指的是一种水鸟。而三星堆1号坑出土了一根长143厘米的金杖,金杖一端刻有戴冠人像,以及扛着箭的鸟,箭的末端刺有一条鱼。捕鱼的水鸟应当就是鱼凫的化身。
李白说的“蚕丛及鱼凫”是啥意思?专家为啥怀疑古蜀历史?
三星堆出土文物
三星堆遗址的开发,揭开了古蜀国的神秘面纱。根据出土文物可知古蜀国有虔诚的太阳神崇拜和神秘的巫文化。根据传世文献,也可以大致勾勒出蜀国的发展历程,蜀国古史上的君主们来自不同的族裔,直到开明王朝创建后,古蜀国才成为世袭制王国,而开明王朝最终因无法应对北部强敌秦国而亡国。
一、三星堆遗址与古蜀文化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市场上流传着一种被称作“广汉玉器”的新出土古董,古玩界都想追寻其来源,考古队便展开行动,但因为当地土匪横行,考古工作开展10天左右便草草收场,但考古队还是收获了玉器600余件。上世纪80年代,考古工作者在四川广汉开展工作,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由是重见天日。
根据年代判定,这些遗址应当是古蜀国的遗址。这一下便把我们的思绪牵引到了诗仙李白《蜀道难》中的那句诗上:“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个蚕丛和鱼凫,据史籍记载都是蜀国历史上统治达百年的君主。但神秘的古蜀国,史籍记载只有只言片语,一些学者甚至怀疑这些记载的可靠性。幸运的是,三星堆遗址出土的器物正可与古蜀国遥相呼应。
古蜀国的第一任君主据说叫蚕丛。《华阳国志》记载:“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
而三星堆遗址2号坑中出土了纵目人面具。专家根据该形状推测,纵目的身体特征应当是眼睛向外凸出,即今天医学所指的甲亢症。但古人无法认知这种疾病,就将其视作一种“圣人异象”。
纵目人面具
蜀国的第三任君主是鱼凫,凫指的是一种水鸟。而三星堆1号坑出土了一根长143厘米的金杖,金杖一端刻有戴冠人像,以及扛着箭的鸟,箭的末端刺有一条鱼。捕鱼的水鸟应当就是鱼凫的化身。
三星堆金杖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当是一些形态奇异的青铜器,尤其是人面像和通天神树。这些人面像的特征一般都是大粗眉、扩口抿嘴以及大长耳。学者认为这些应该不是真人的面容,而是用来祭祀的面具,与蜀国的信仰息息相关。这说明蜀国的巫文化气息很重。
三星堆青铜人像
通天神树高396厘米,树干上盘踞着一条巨龙,树枝上则有9只金乌。据《山海经》记载:“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明确说明这些乌鸦是太阳的象征,我们熟悉的后羿射日故事中的金乌便是太阳的象征。通天神树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扶桑树,这指示我们古蜀国十分看重太阳神信仰。
通天神树
二、古蜀的传说时代
三星堆向我们展示了古蜀文化的神秘莫测,但要论及古蜀历史,我们还得依靠典籍进行勾勒。蜀国的第一任君主为蚕丛是确认无疑的,而蜀的得名也与蚕相关。《说文解字》说: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
因此有学者推测“蜀”和“蚕”联系密切,这可能跟蜀地很早就从事养蚕活动有关。但也有学者认为,以上说法只是中原士人的理解。他们根据三星堆出土的蟾蜍形象,认为蚕丛实际为蟾从,只是由于中原对蜀地比较陌生,便将蟾从误读为蚕丛。因为在三星堆遗址中,蟾蜍形象在各种动物形象中是最多的。
蚕丛雕像
学者认为蚕丛时期是古蜀的初创时期,应当是蜀地刚从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氏族社会时期,大致范围相当于中原龙山文化到夏文化早期之间。他们是四川地区最早的土著,蚕丛时,蜀国活动的范围可能只有岷江上游的山区,今天当地仍有蚕崖关、蚕崖石。
蜀国的第二任君主是柏灌,第三任为鱼凫。《蜀王本纪》记载:“蜀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濩名,后者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
此时大致当处于部落联盟时代。只是到鱼凫时,蜀部落已经迁徙到了成都平原。有一种观点认为三星堆遗址就是鱼凫时代确立的蜀都城。
大约到了蜀王杜宇之时,蜀国由部落联盟转变为早期国家,其在位时期大致对应西周时期。杜宇时,蜀国已经扩大到占据了四川盆地。杜宇又称“望帝”,《蜀王本纪》等记载,杜宇“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化民往往复出”。
虽然都是蜀王,但学者认为杜宇是征服者,不是蜀国土著,而是不知来源的其他民族。
影视剧中的杜宇《华阳国志》记载杜宇“教民务农”,说明蜀国此时已经进入农业社会。李商隐有诗曰“望帝春心托杜鹃”,据传说,杜宇晚年将王位让给治水有功的开明帝而归隐,但他一心系百姓,所以魂魄化为杜鹃,每到二月出来鸣叫,直至啼血。
杜宇传说的背后,也显示着望帝禅让于开明帝很有可能是被逼无奈。第一任开明帝又称“从帝”“鳖灵”,他是率部自楚地进入蜀地投奔望帝的。《蜀王本纪》记载:“鳖灵治水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
鳖灵因治水有功而即位。就是这位开明帝开创了绵延数代的开明王朝。
鳖灵拓峡
三、开明王朝与古蜀灭亡
开明王朝时将国都迁到了今成都,使当地至今都是蜀地中心。开明王朝治下的蜀国达到极盛。开明王朝第二任君主卢帝时,正处于春秋早期。卢帝向北攻打秦国,占据今陕西凤翔一带。到了开明王朝保子帝时,“雄张僚僰”,其势力向南到达南中地区,即川西、云南东北、贵州西北一带。但与秦的接壤,使蜀国开启了历史的新时期,那就是与秦国交锋期。春秋时期,秦、蜀两国基本处于时战时和的局面,但蜀国逐渐处于劣势,因为《史记》中记载了蜀国曾在春秋晚期派人贿赂秦国。
春秋时期版图
到了战国初期,秦国逐渐强大,蜀国的处境越来越危险,但其君主却毫无察觉。秦惠王时,蜀国内部的矛盾直接给了秦伐蜀的机会。当时蜀王封其弟葭萌为苴侯,封地在汉中。但是苴侯却与蜀国东部的敌国巴国交好,于是蜀王大怒,出兵伐苴。苴侯逃到巴国,同时向秦求救。秦国正好找到借口伐蜀。当时群臣认为秦国应当先伐韩国,但是司马错指出,如果占据蜀地,将来顺游而下,灭楚国就十分容易了,于是秦惠王命司马错伐蜀,灭蜀之后顺道灭巴国。
秦惠王
司马错灭蜀之后,在当地设置郡县,同时贬蜀王后代为蜀侯,实行双重管辖,以缓解蜀地民族的反秦情绪。秦惠文王时期,蜀国国相陈壮杀了蜀侯,后又因恐惧主动投降。秦国便派其宗室公子恽为蜀侯。但在秦昭襄王时,公子恽遭到陷害,于是秦转封公子绾为蜀侯。昭襄王三十年(前277年),秦国怀疑蜀侯谋反,遂废蜀侯,保留了单一的郡县制,以张若为蜀守。张若之后,李冰为蜀守,并营造都江堰,使成都平原粮食产量大大提高,蜀地成为了真正的天府之国。
古代中原人士对古蜀地的认识,莫过于李白那首脍炙人口的《蜀道难》,朦胧的古代历史,险阻难越的高山,为远古的蜀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我们今天通过出土的文物和传世文献的勾勒,大致可以窥见古蜀国的面貌。最早的蜀人创造了灿烂的三星堆文明,但同后世一样,四川地区不断有外来人口迁入,因此古蜀国的王族先后有本地土著和南部民族、楚人、秦人。也许正是这种兼容并包和海纳百川的历史性格,才缔造了丰富多彩的蜀地文化。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