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对骑兵有什么影响

发布时间: 2023-04-08 15:01:06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10

马镫和马鞍有什么作用?马镫和马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马镫处于马的身体两侧,骑行的人将脚伸进里面,人们才可以维持身体的稳定。马鞍是位...

马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对骑兵有什么影响

马镫和马鞍有什么作用?马镫和马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马镫处于马的身体两侧,骑行的人将脚伸进里面,人们才可以维持身体的稳定。马鞍是位于马背上的一个器具,有了马鞍的存在,可以让骑马的人与马更好的结合,从而使人更好的骑行这匹马,让人在马背上不易跌落,维持人体的平衡。马镫还有马鞍是在1600年前出土的,所以在那个时候应该也就有这两样东西了。

古代的骑兵之所以可以在马背上很稳的骑行,甚至在上战场的时候,可以一跃而起,腾空飞驰,这都得益于这些马具。因为马是有一些野性的,即使是人们用来喂养在家中,也是很难驯服他原来的本性,于是人们就用这些器具来使自己更平稳的上马。

因为这些器具的发明,提升了骑兵的作战能力。刚开始女子是很难骑上马背的,但是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女中豪杰在马背上随马骑行,而马上具备着马鞍马镫,还有策马的马鞭,他们都可以让马表现的比较乖一点,而且可以保障马背上的人身体的健康与安全,不会随意跌落下马。

马镫的出现,可以让人们的腿部力量得到了释放,这时候人们在骑马的时候,不需要将双腿夹紧马的两侧。只需要让脚伸进去,就可以平稳的运行。这样的做法可以提高士兵的作战能力,让原本在马背上的骑兵可以分担更多的力量在手臂上,从而让他们杀敌人更加有力量。

这些马具有着长久的历史渊源,在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时候,就有着这些马具,她从东市西市南市北市分别购买齐全马具,因为马具是骑马打仗的很重要的东西。

马镫上马时起到一个借力的作用,马鞍可以使人在马上固定住,他们大约出现在公元477年出现在中国。
马镫是为了骑马的时候,脚上有支撑方便用力,而马鞍是为了坐在马背上的时候能舒服一点儿。马镫和马鞍最早的记载是出现在木兰辞中,而木兰辞出现在五代十国的文章中。
马镫:吊挂在马匹左右两侧,骑乘者能够借此保持稳定。马鞍:四角马鞍,骑马的时候大腿可以固定在四角的角状构造上,即使身体倾斜,也能很快恢复姿势,在四个角落装有木制的角状结构,能够增加稳定性

中国骑兵最早使用马镫在哪个朝代

中国骑兵最早使用马镫正式有记载是在东晋时期,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

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双边,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扩展资料: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铁马镫的替代物——布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西方人在经过东方游牧民族入侵后逐渐装备马镫,从而诞生了新的社会阶级——中世纪的骑士贵族阶级。

秦汉之际,更加灵活机动的骑兵逐渐取代了战车。至唐朝,骑兵成为主战兵种,用于大规模作战。唐王朝正是凭借强大的骑兵一举击败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等周边游牧民族,创造了农业民族大规模战胜游牧民族的战争奇迹。

马镫大多使用铁制成,为的是使马镫更牢固,不被脱落。据漠北出土壁画等文物,匈奴人可能为最早使用马镫的民族。马镫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双手,骑兵始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大大提升了骑兵战斗力,并可能依此击败欧洲人。西晋时有单蹬,东晋十六国时有双镫。

至少在东汉末年就有了
因为曹操的骑兵就是使用马镫的
战国时期引进的胡服骑射
这个名字就已经很显然了
当时骑兵只是以弓作为武器
就是因为没有马镫
所以不适合使用短兵器

马镫什么时候发明的?

问题一:马蹬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马蹬是现代骑马必备的一种工具,使用时拴于马上,骑马者的脚部悬挂处。最早见于《南齐书》的记载,唐朝以后被广泛应用。秦汉之际,更加灵活机动的骑兵逐渐取代了战车。至唐朝,骑兵成为主战兵种,用于大规模作战。唐王朝正是凭借强大的骑兵一举击败东西突厥、薛延陀、高昌、吐谷浑等周边游牧民族,创造了农业民族大规模战胜游牧民族的战争奇迹。马蹬大多使用铁制成,为的是使马蹬更牢固,不被脱落。据漠北出土壁画等文物,匈奴人可能为最早使用马蹬的民族;西欧则至8世纪时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灭亡时才有。马蹬最大功能是可以解放双手,骑兵始可以靠双脚控制平衡在马上冲、刺、劈、击,大大提升了骑兵战斗力,并可能依此击败欧洲人。西晋时有单蹬,东晋16国时有双蹬。
网上资料实在太少,但实际上马蹬确实应当成为匈奴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这之前,人对于马的操纵十分不便,一旦山路难走,双脚很难发力。在马蹬发明之前,骑手必须至少一手扶鞍鞯,即使发箭也只能一发,很难换剪枝,只能使用单手兵刃和轻型兵刃,双手刀、锤、斧等兵刃根本不能使用,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战。
马蹬发明之后,加上长筒靴的普及,让骑手可以摆脱马匹对手的限制,大大增加了双手在骑行中的作用,可以双手持兵器弓箭,战斗力大大增强,而在同时,中原地区却没有普及马蹬,因此匈奴骑兵战斗力十分惊人,对中原地区造成巨大的威胁。
除开作战之外,马蹬的作用也很明显。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危险且极容易疲劳。
相关资料:中国出土马蹬最早的是东晋, 制式已相当完备.。孙恭恂教授认为三国时期的曹军已经装备了马蹬,考虑到西晋仅延续了28年,虽然没有有力的出土文物,三国时期已经使用马蹬似乎是可以商榷的。但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事实,既曹军曾一日一夜追击败军500里,如果没有马蹬,大概骑兵们半路上就全都掉下来,也不用追赶了。别小瞧马镫这个小玩意儿,西方的骑兵哪个时期可都是骑在光背马上的,稍微一撞就会掉下来,而并非像电影里描述的那样具有做为主力使用。所以中国历史上对马的使用并不落后,马蹬的使用就使骑兵控马和战斗能力大幅提高。

问题二:马镫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马镫在距今1500多年以前,由在中国古代北方地区游牧的鲜卑人发明。
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马镫包括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由骑者踏脚的部分,即镫环;二是将马镫悬挂在马鞍两侧的镫柄或镫穿。考古发现表明:中国东北方的草原地区,约在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十六国时期,就可能已开始出现马镫。这种马镫是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挂式马镫。其后,这种马镫通过高句丽向东传播,扩散到朝鲜半岛和日本,继而出现了窄踏板金属马镫在欧亚大草原上的广泛传播。在中国南方地区,约在公元4世纪也已出现了马镫。总互,木芯长直柄马镫是东西方各类马镫的源头。最早的马镫实物,发现于公元3世纪中叶到4世纪初的中国东北的鲜卑人活动的区域,出土地点在辽宁省西部与内蒙古赤峰相接的北票县。1965年,考古人员在北票县北燕贵族冯素弗墓中,出土了一对木芯长直柄包铜皮的马镫。这对马镫长24.5厘米,宽16.8厘米,是国际上现存时代最早的马镫实物。

问题三:马镫的起源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有铁马镫的替代物――布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西方人在经过东方民族入侵后逐渐装备马镫,从而诞生了新的社会阶级――中世纪的骑士贵族阶级。在没有成熟马镫的3世纪前,由于以有马鞍的发明和推广,有大量骑士作战的记录,如西周晚期的数千骑作战记录,到了公元前4世纪战国兵法对骑士作战的兵书《六韬》,六韬中就有大量训练和选拔骑兵的方法,如要求骑士能“绝尘跨沟壑””冲敌险阻“云云,可见当时中国骑兵的选拔和训练之严,差不多同时代的中东,更是重装骑兵的天下,都是没有马镫的夹马骑行的骑兵,可见在没有马镫的年代,骑士只有更强化的训练才能弥补;另外如南欧的亚历山大的军队,大名鼎鼎的伙伴骑兵更是亚历山大军队破敌的突击所在;北亚游牧民族的骑士更是从小骑行训练,加之高桥马鞍的发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强的机动性和骑术。在没有马镫发明的年代,骑士作战骑乘在马匹的马鞍上既有弓箭随身又兼并长矛和刀剑盾牌,那个年代的骑士训练比中世纪骑兵训练要严,因而选拔要求更好。北魏陶马俑 :它虽然不很精美但却是中国马镫发明与使用历史]中的一件重要文物。这件北魏陶马俑,于1977年出土于呼和浩特大学路一座北魏中期的墓葬中,其时代约为公元5世纪前期,在马俑腹部绘有一对马镫,这是拓跋鲜卑人所建北魏王朝使用马镫的实物见证,可见最起码中国在公元400度年就有成熟的铁马镫。马镫是人类历史上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发明。正如英国科技史学家怀特指出的:“很少有发明像马镫那样简单,而又很少有发明具有如此重大的历史意义。马镫把畜力应用在短兵相接之中,让骑兵与马结为一体”。确实,马镫发明以后,使战马更容易驾驭,使人与马连接为一体,使骑在马背上的人解放了双手,骑兵们可以在飞驰的战马上且骑且射,也可以在马背上左右大幅度摆动,完成左劈右砍的军事动作。 马镫,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悬挂在鞍子两边的皮带上。考古材料充分表明,马镫是中国古代人民独创的;传入欧洲后,使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骑士时代”。在没有马镫的时候,古代人骑马是一桩苦差事,因为当马飞奔或腾跃时,骑手坐在马鞍上,两脚悬空,只好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紧地抓住马鬃才能防止从马上摔下来。古代各国军队,如波斯人、亚述人、埃及人、罗马人、巴比伦人以及希腊人都不知道,更谈不上使用马镫;甚至亚力山大大帝率军横跨整个中亚时,他的骑士们的双腿也是横跨于马鞍两旁,双脚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支撑,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马镫发明以后,这种麻烦就迎刃而解了。有关古代马镫的起源和发明,一直是学术界关心的问题。有人认为,大约到公元3世纪时,中国冶炼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开始制造铜或铁制的马镫。发明马镫的构思很可能是从登山时偶尔利用皮绳打成环再踩环而上的经验中得到启发而发明了马镫。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发现汉代使用的金属马镫。1955―1960年期间,在湖南长沙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葬中,出土的三件骑马青瓷俑随葬品,发现马鞍左前侧处作出三角状镫,这是目前青瓷中最早的马镫形象。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马之右侧却没有装镫,乘马者的脚并没有踏在镫里,镫在足部的前上方,并且镫革很短,只有人腿部的一半长。1965年,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获得了马镫的实物资料。冯素弗死于太平七年(415年)。1983年,在河南安阳孝民屯154号墓中,发现了一只马镫(如图一)。该墓约略相当于西晋末到东晋初年,(约316年前后)。比此墓出土的马镫年代稍迟的另一组实物,出土于辽宁朝阳袁台子东晋墓中。孝民屯154号墓、袁台子墓和冯素弗墓出土的马镫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是木芯外包嵌青铜片,孝......>>

问题四:中国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马镫的 马镫是一对挂在马鞍两边的脚踏,供骑马人在上马时和骑乘时用来踏脚的马具。马镫的作用不仅是帮助人上马,更主要的是在骑行时支撑骑马者的双脚,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骑马的优势,同时又能有效地保护骑马人的安全。最早的马镫是单边的,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演化成双边,进一步解放骑乘者的双手,它的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历史。
根据目前的考古发现,中国最迟在西汉时期就出现了马镫,从西汉壁画中可见一斑。在没有成熟马镫的3世纪前,由于已有马鞍的发明和推广,有大量骑士作战的记录,如西周晚期的数千骑作战记录,到了公元前4世纪战国兵法对骑士作战的兵书《六韬》,六韬中就有大量训练和选拔骑兵的方法,如要求骑士能“绝尘跨沟壑””冲敌险阻“云云,可见当时中国骑兵的选拔和训练之严,差不多同时代的中东,更是重装骑兵的天下,都是没有马镫的夹马骑行的骑兵,可见在没有马镫的年代,骑士只有更强化的训练才能弥补;另外如南欧的亚历山大的军队,大名鼎鼎的伙伴骑兵更是亚历山大军队破敌的突击所在;北亚游牧民族的骑士更是从小骑行训练,加之高桥马鞍的发明,因而比文明民族更强的机动性和骑术。
在没有马镫发明的年代,骑士作战骑乘在马匹的马鞍上既有弓箭随身又兼并长矛和刀剑盾牌,那个年代的骑士训练比中世纪骑兵训练要严,因而选拔要求更好。

问题五:马镫到底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马镫的起源
马在我国被驯养,大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马以其快捷健走、力大温良的优点,很早就被人类所认识。早期马多被用来驾车,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军队最初都是以步兵和兵车混合为主,动辄都是几十万,而骑兵最多不过五六千骑。直至赵武灵王提倡“胡服骑射”,才为赵国训练了一支强大的骑兵队伍,改变了原来的军队装备,这是军事史上一项伟大的变革。此后,各诸侯国都非常重视发展骑兵。
但是,在当时骑马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因为还没有发明马镫。马镫是骑马时踏脚的装置,没有它,当马飞奔或腾越时,骑士们只能用双腿夹紧马身,同时用手紧抓马鬃才能避免摔下马来。陕西临潼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的重大发现。在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中出土了许多与真马大小相似的陶马。马身上马具齐备,但就是没有发现马镫。
马镫虽然很小,作用却很大,它可以使骑士和战马很好地结合在一起,把人和马的力量合在一起,发挥出最大效力。马镫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但准确的时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
吉林市郊帽儿山墓地是20世纪八十年代发现的,其年代大致相当于西汉中晚期至南北朝。1993年在帽儿山墓地18号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用铜片夹裹木芯,以铆钉缀合加固。这是我国出土年代较早的马镫。
1965年至1970年,南京象山发掘了东晋琅琊王氏族墓群,7号墓中出土了一件装双镫的陶马,墓葬年代为东晋永昌元年(322)或稍后。这件陶马的双镫是已知马镫的较早实例。
1965年在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北燕是公元四世纪初迁至辽西的汉族统治者冯氏在前燕、后燕基础上建立的鲜卑族国家,冯素弗是北燕王冯跋的弟弟。这是一座时代明确的北燕墓葬。墓中出土了一副马镫,形状近似三角形,角部 *** ,在木芯外面包镶着鎏金的铜片。
马镫发明后,很快就由中国传到朝鲜,在公元五世纪的朝鲜古墓中已有了马镫的绘画。至于流传到西方的马镫,是首先由中国传到土耳其,然后传到古罗马帝国,最后传播到欧洲大陆的。
英国著名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对中国发明的马镫给予高度评价,他说:“关于脚镫曾有过很多热烈的讨论……最近的分析研究,表明占优势的是中国。直到8世纪初期在西方(或拜占庭)才出现脚镫,但是它们在那里的社会影响是非常特殊的。林恩・怀特说:‘只有极少的发明像脚镫这样简单,但却在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催化影响。’”,“我们可以这样说,就像中国的火药在封建主义的最后阶段帮助摧毁了欧洲封建制度一样,中国的脚镫在最初却帮助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建立”。

问题六:马鞍和马镫历史上是何时出现的?又是在哪个王朝推广的?切记是马鞍和马镫! 其实马鞍可以说很早就有了,你问的应该是高桥马鞍,这个并没有确定的说法,但秦朝时绝对没有,因为当时的骑兵只是侦察、侧翼包抄、骚扰遮断、偷袭和追击,并不能成为作战主力,更不用提独立承担整个战役了。而且在兵马俑里也没有发现 汉武帝时期, 这是中国第一个骑兵的辉煌时代,但到底有没有出现马鞍和马镫的出现虽然有史料记载,但没有发现什么实证,但相信应该有了,毕竟要完成漠北决战这种任务,如果单靠骑术的话,可能还去不了万人,所以这个时候比较可信,而且,后来匈奴在欧洲兴风作浪的时候,西方才发现匈奴运用的马鞍和马镫,从而对这两样东西进行了进一步的研发

问题七:中国历史上最早使用马鞍和马镫是什么时候? 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其初步奠定了中国后世2000年的大致疆域,从此使“天下一统”的观念深入汉民族的内心深处,并且在经济、政治、文化上对周边地区甚至远至中西亚都产生了巨大影响,第一次使中国作为一个稳固强大的帝国登上世界历史的一级竞争舞台。汉朝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原因之一就在于其强有力的军事力量,这一力量的最重要来源就是它能征善战的骑兵部队。而对于骑兵来讲非常重要的马具,其最关键的马鞍和马镫在两汉时代、尤其是西汉是否存在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事情。
对于这一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始终没有在考古中发现西汉马鞍和两汉马镫的实物和雕塑、绘画等方面的证据,传统观点是这样认为的:“西汉时,马鞍、马镫仍未出现,多少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⑴、“……(西汉)但马镫仍未出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骑兵的战斗力。”⑵ 而需要强调的是,这里及本文所说的“马鞍”并非指其广义上所含概的所有用于隔开人体和马背的物体,而是指其狭义,即两端上翘的“高桥马鞍”。那么事实真的如上面所说吗?这里就要对此进行一下粗浅的讨论。
马鞍和马镫是全套马具中继马嚼和缰绳之后最重要的发明。在没有鞍镫的时代,人们需要骑跨于裸马的背上,仅靠抓住缰绳或马鬃并用腿夹紧马腹使自己在马匹飞驰的时候不致摔落。但这种方式是很不可靠的,首先是长时间骑马容易疲劳,同时在奔跑的马背上也难以有效地使用弓箭,而在近战中,骑手无法随心所欲地使用刀剑和长矛,劈砍或刺杀落空、双方兵刃的撞击等都随时会令骑手从马上滑下。因此这一时期骑兵除速度占优外,其战斗力是远不如脚踏实地的步兵的,所以在骑兵到达目的地后,往往下马作为步兵投入战场,亚历山大时代的马其顿骑兵就是如此。
第一个革新(这只是一般性的看法,但其实际的发明顺序不一定是这样)是高桥马鞍的出现,马鞍两端从平坦转为高翘,限制了骑手身体的前后滑动趋势,提供了纵向的稳定性。第二个则是马镫的使用,它通过固定双脚提供横向稳定性,同时在马鞍的协助下将人和马结为一个整体,使骑兵利用马匹的速度进行正面冲击成为可能。西方学者这样评论进入欧洲的匈奴人携带的新装备:“马鞍是人与马完全结合在一起的关键。匈奴人独特的马鞍引起了罗马人的惊奇。他们的马鞍不像罗马人的那样由裹住马肚子的皮革制成,匈奴人的马鞍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有一个两头高的木制托架。这样不论马怎么跑,骑士们都能稳稳地坐在马背上。……相反,罗马人笨拙的骑术使不少骑手经常在战斗中失去平衡,而从马上掉下来,这通常很危险,有时甚至是致命的。……除了马鞍,匈奴人还从亚洲带来了一项在当时具有革命性的创新:欧洲人从未见过的马镫。为了防止腿在长距离的骑马后会疲劳,人们在马鞍上系上了绷带、皮带或者用一种亚麻织成的腿带。这样,脚就有了可踏的地方。……尽管当时这种马镫还不完善,但它给骑手们一种安全感,同时也能让他们在马上站起来向各个方向转身。由于有了木马鞍和马镫,匈奴骑手们能在骑马的过程中朝每个方向射箭。”⑶ 鞍镫的引进,在欧洲来讲是一件大事,正是它使骑兵取代步兵成为中世纪战争的主力,“一旦马镫成为8世纪的法兰克人通用之物,马匹不仅能用于迅速集中力量,并且也能用来作战了。速度可以转化为突击。”⑷“马镫使中世纪穿戴沉重的铠甲的封建骑士得以产生。”⑸ 由此可见其重要的程度。
既然马鞍和马镫是以骑兵为主力的作战方式产生的前提,从中国古代骑兵运用的情况中就大致可以发现一些端倪了。可以认为,在中国至迟到秦代,马鞍和马镫仍未产生。作出这一判断不仅是由于始皇陵兵马俑中具有表现细致的马具,却惟独没有高桥马鞍与马镫(图1),而且还因为在兵马俑战阵的布......>>

问题八:大家认为马镫是什么时期出现的 本人以为汉朝已经有马镫的雏形了,只不过可能是绳子之类易腐蚀的材料,而双马镫的最早出土在鲜卑贵族墓中,那时的马镫已经很完善了,不可能是后世马镫的祖先,而且从汉军的很多战例来看,没有马镫的情况下令中原汉兵稳定在马上射箭,砍杀基本不现实,而且还有说法说是匈奴发明的马镫,在交流结果中汉军有马镫或者说马镫概念也不奇怪吧?

问题九:马镫是何时出现的 据现代的考古学的发现,1955―1960年期间,在湖南长沙西晋永宁二年(302年)墓葬中,出土的三件骑马青瓷俑随葬品,发现马鞍左前侧处作出三角状镫。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马之右侧却没有装镫,乘马者的脚并没有踏在镫里,镫在足部的前上方,并且镫革很短,只有人腿部的一半长。由以上现象猜测,可能这是供上马时踏足用的,骑好后就不再踏镫了。这种小镫,应该是马镫的雏型。 1965年,辽宁北票西官营子发掘了北燕冯素弗墓,获得了马镫的实物资料。冯素弗死于太平七年(415年)。根据这两条考古学上的发现,我们好像可以断定马镫是出现在公元302年到公元415年之间了,但根据历史文献的分析却得出了一个不同的结果。
秦朝的时候是没有马镫的,从秦始皇兵马俑里面没有马镫就可以知道,另外从兵马俑里面的布阵方面来看,骑兵相对而言比较少,而且处于侧翼。这些都说明了秦朝的时候骑兵仅起到侦察、侧翼包抄、偷袭或追击这样的任务,并不是作战的主力。另外孙膑也说:“用骑有十利:一曰迎敌始至;二曰乘虚背敌;三曰追散击乱;四曰迎敌击后;五曰遮其粮食,绝其军道;六曰败其关津,发其桥梁;七曰掩其不备,卒击其未振旅;八曰攻其懈怠,出其不意;九曰烧其积蓄,虚其市里;十曰掠其田野,系累其子弟。此十者,骑战之利也。”可见骑兵在这一时期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那么当历史进入到楚汉战争的时代(前206―前202)。大家先来看看一场让人瞠目结舌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分封诸侯之后,齐地首先叛乱,项羽于是带领军队去齐国平叛,这时刘邦 *** 了五国联军,共计56万人,给项羽来了个釜底抽薪,一举拿下了楚国的都城彭城。项羽闻讯后,带领3万精兵火速杀回彭城,这场战争就是著名的彭城之战。战斗的结果大出我们意料,项羽的3万精兵杀得刘邦56万人丢盔弃甲,杀死十几万人,还有十几万在逃跑的过程中掉进了睢水里。当时如果不是天上突然飞沙走石,刘邦也有可能在这场战争中丧命。那为什么项羽的3万人如此厉害呢?司马迁在《项羽本纪》里面说了项羽带领了3万精兵,至于是什么兵种,在《项羽本纪》里面没有介绍。但我们在读灌婴的列传发现,项羽取得彭城之战的胜利之后继续追杀刘邦,刘邦这时逃到了军事重镇荥阳,看到项羽带领来了大量的骑兵,马上让灌婴成立骑兵军团,如果不是在彭城之战时刘邦吃了项羽骑兵的大亏,他也不会如此迫切想成立骑兵军团了。所以在彭城之战时骑兵已经作为一个主力军种出现在战场上了,而且威力巨大。通过前面分析我们知道:没有马镫的骑兵是不可能成为主力的,所以推测这个时候已经有马镫了。
然后来看另外一场战争,项羽在垓下突围之后,项羽带领28骑被围在一个山丘上,项羽将28骑分成4队,向四周冲开,项羽在冲下山的过程中,斩杀一名汉军将领,并且砍倒了汉军军旗。项羽和他的士兵冲出重围之后,来到了乌江,项羽听了乌江亭长的话,便发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感叹。汉兵追来了之后,项羽命令剩下的士兵全部下马接战,从这里我们可以猜想到,项羽从突围到乌江的整个途中是没有下马的,至少在战斗中没有下过马。如果骑兵当时打仗,冲到跟前要下马的话,项羽也就不会特意的叫他的士兵下马了。由此可以知道,楚汉战争时期士兵已经可以在马上进行白刃战了。当时如果没有马镫,项羽怎么能在马上进行斩将刈旗呢?
当进入到汉朝之后,骑兵作为主力的战争就屡见不鲜了,汉七年(前200),冒顿指挥他的四十万骑兵,在白登山把刘邦的32万步兵围困了七日。元光六年(前129年)公孙贺,公孙敖,李广,卫青分别带领1万骑兵出动出击攻击匈奴。元朔六年 (前123),霍去病随大将军卫青参加漠南之战,他率80......>>
本文标题: 马镫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对骑兵有什么影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30019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乾隆到底有多自恋古代朝 廷认为收老百姓一些钱就够,下面却擅作主张收十倍百倍的钱,除却私心,还有什么促使他们这样做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