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年为什么没有形成像东汉末年 唐朝末年那样的藩镇割据

发布时间: 2023-03-09 18:01:35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7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和唐代末年的藩镇割据,二者如何解释为好?下面的解释,请问对不对?刺史是秦汉时期,中央朝廷派出御史外出监察的人员...

明朝末年为什么没有形成像东汉末年 唐朝末年那样的藩镇割据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和唐代末年的藩镇割据,二者如何解释为好?

下面的解释,请问对不对?
刺史是秦汉时期,中央朝廷派出御史外出监察的人员的官名。主要是有监察权力,后来在东汉的时候,为了方便控制地方,朝廷又赋予刺史军政监察权力,形成了军阀割据。

太守:当地的主政官,后来将军权和财权揽入手中,这样也是形成了军阀割据。

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和唐代末年的藩镇割据,实际都是拥兵自重,不服从重要的表现。主要是叫法的不同。

东汉末年的集团体系以军人居多所以叫军阀割据时代。

唐代末年因为是重要赐予封号藩镇节度使,所以藩镇割据由此而来。

有不一样的地方,少提了不少重要内容。
唐朝藩镇形成的时间跨度远比汉末军阀要长很多。拥兵自重的历史亦比汉末长很久。

东汉末年的拥兵自重,是从黄巾起义时才开始的。在此之前,汉朝绝无任何分裂倾向!
同时,虽为军阀割据,但实际形成割据后,财政文化运转都要依赖地方豪强门阀士族。
唐朝的藩镇割据,始于安史之乱,源于府兵制衰败,募兵制兴起。其结果是国家变成四类藩镇彼此制衡的半分裂状态:没钱有兵不听中央的;没钱有兵帮你守边的;没钱有兵帮你揍第一类的;有钱没兵替你赚钱的。唐朝就在这样的半分裂状态下“兴也藩镇,亡也藩镇”地渡过150年,直到黄巢起义,引爆了最后的引线。
这不是都知道嘛!那还问个啥

为什么明末没有像东汉末年一样

因为明末不像东汉末年那样,皇权衰落群雄割据且互相制衡争斗,明末只有明、清以及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三只力量的对抗。从性质来说明末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以及外族之间的争斗,东汉末年除了黄巾起义(最后被消灭)是带有宗教色彩的农民阶级,其他势力大都是地方诸侯或军阀,是属于上流社会有文化有智识的同阶级之间的斗争,因为纷乱多杂他们之间的较量通常会更激烈更持久。
虽然每个历史时期有每个历史时期的特点,表现往往也各不相同,但历史在衰亡和兴盛之间互相更替的发展规律却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东汉末年与唐朝末年会那样相似呢?

一个是群雄割据

一个是藩镇割据

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两代末年惊人相似,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都属于中国历史,所有事件都发生在中华大地上,所以,他们虽然分属两个朝代,却有着共同的不幸:都是农民起义破坏了统治基础,皇帝成为傀儡,成为了一种摆设工具,从而导致军阀混战。

但他们又是两个朝代,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特点:唐朝的军阀自安史之乱后一直存在,且逐渐增强,黄巢起义使军阀彻底抛开了颜面而大战,皇权彻底沦丧。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前皇权依然比较稳固,战后军阀混战靠的是氏族门阀的支持,当时忠君思想还比较浓。

然而,唐朝的氏族门阀已经被黄巢基本击垮,军阀混战只是依靠自己的军队,并且对军队的控制力很低,极易叛变,当时流行收义子,忠君思想基本不复存在。

东汉王朝亡于自身的世家大族,那些军阀一般都有显赫的家世。

唐朝末年的军阀很多都是地痞无赖出身,读书人几乎没有,出身上层的人也是极少。

唐朝的灭亡,黄巢起义起了促进作用,让那些军阀名正言顺的活跃起来。

东汉的农民起义则是彻底毁灭了东汉王朝的活力,催生了一系列军阀。

总之,汉唐末年只所以大乱,主要因为皇权失民心久矣!

东汉亡时还有人大哭大叫,上蹦下跳,想力挽狂澜。

唐朝灭亡,都已知道是早晚的事,比东汉平静得多,个个都专注于自身利益。

可见,东汉和唐代末年表面看很相似,但实际上区别还是蛮大的。

                                                               

唐朝末年的藩镇们,为何不效仿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唐朝末年的政治生态,和东汉末年的政治生态非常相似。朝廷中宦官与权臣轮番专政,地方上诸侯割据,不听朝廷节制。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皇帝想利用一种势力,打击另一种势力,恢复皇权的威严。最后不但没有成功,反而成为傀儡。

但是唐朝末年和东汉末年又有些不同。

东汉末年,大家都在争抢皇帝汉献帝,谁都想把汉献帝接到身边来。董卓有这样的想法,曹操有这样的想法,袁绍有这样的想法,刘备也有这样的想法。手中有个皇帝,使可以经常假借皇帝的名义,发号施令,让其他诸侯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状态。这就是有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

不过唐朝基本上没怎么出现过这种情况。唐朝的最后几位皇帝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宗,确实也在诸侯手里换来换去,但是并没有哪个诸侯觉得拥有皇帝是一件幸运的事,并没有利用皇帝来发号施令。这是为什么呢?

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唐朝地方诸侯藩镇割据,是很早就已经形成气候了。因为唐朝中期发生了“安史之乱”,为了平息“安史之乱”,地方诸侯因此有了武装力量,后来便拥兵自重,不听朝廷的命令,对皇帝的诏书也是爱理不理。同时,唐朝的皇帝又多次被宦官自行废立,很多事情都由宦官说了算,皇帝早已没有了权威。也就是说,这样的皇帝,有也可,没有也可,并非是一个了不得的筹码。

东汉末年不一样。东汉末年,虽然豪强地主也很厉害,他们甚至也拥有了自己的军队,但是还没有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最后出现袁绍、曹操、袁术、孙坚、刘备等各路诸侯,是在共同讨伐黄巾军起义的过程中形成的。他们虽然事实上是在拥兵自重,但打的旗号都是在拱卫朝廷,谁也不敢擅自称王称帝。袁术抢先称帝,结果遭到诸侯们的一致谴责,最后自食恶果。(反观唐朝,当黄巢起义攻入长安的时候,诸侯们都不来救,唐朝皇帝没有办法,只好向沙陀人借兵,这样,沙陀人李克用又卓立为一方诸侯。形成一个新的割据政权。)


(安史之乱)

既然东汉末年诸侯们拥兵的目的,是为了拱卫朝廷。那么,拥有皇帝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就可以“挟天子而令诸侯”。而且其他诸侯还非常害怕这一招。当时汉献帝被曹操接到许都的时候,袁绍就害怕从许都来的诏令对自己不利,经常惶恐不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第二,唐朝末年没有出现过一个像东汉末年的曹操那样,把“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一招用得非常好的雄才大略的人。

东汉末年,曹操拥有了汉献帝,他也把汉献帝架空,杀了伏皇后、董贵人,以及与他们有关的外戚,欺负得汉献帝够呛。但曹操是一个雄才大略的人,政治手段一流。他除了剥夺汉献帝的权利外,其他对汉献帝都很好,甚至还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他利用汉献帝来“挟天子以令诸侯”,诸侯们还不敢小视,不敢不听他的,所以相当有用。


(唐昭宗)

而唐朝末年,拥有过天子的诸侯不少,比如李茂贞、李克用、朱温等等。但是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大眼光,且别说“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用,就算是有用,他们也不知道应该怎么用。所以最终,唐朝末年的这些诸侯们,只能建立一些短命王朝,并不能像曹操那样,差点儿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第三,唐朝末年的皇帝,并没有那么心甘情愿地给诸侯们挟持。东汉末年的汉献帝,性格是比较柔弱的。当他的皇后被曹操抓住,准备杀掉的时候,他求汉献帝救他。可是汉献帝却说,我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死呢。

而唐朝末年的皇帝,尤其是唐昭宗,他并非是一个受人摆布的人。他先是杀掉了专权的宦官杨复恭,接着,试图清理掉地方上拥兵自重的田令孜和李克用。只是力量有限,最后才没有成功,成为傀儡。可以说,他即不会任人摆布,别人摆布他,假借他的名义号令诸侯,也没人相信。

就算是唐朝末年了,人们对于大唐的尊崇还是非常的高的,因为平民老百姓还是对唐朝的皇室存在希望,藩镇节度使自然也是不敢。

明朝为什么没有出现藩镇割据

藩王制和传统的分封制又有不同,它们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分封制(见于周和两汉)下的王国是个独立的王国。只要向天子称臣纳贡并服从天子的统治就行了。中央并不直接干涉地方王国的事物,分封王国享有独立的军事、民政、财政权利。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讲,传统分封制下的王国享有“高度自治权” 明朝的藩王制,除了北方几个边关地区的王外(比如燕王,宁王朱权,正是由于在北方和蒙古打仗,所以他们享有高度军事自主权),其他内地藩王只有在特定情况(如地方上有人造反)下才享有一定军事权利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实际的权利,只是在地方上设有一个王府,享有皇亲国戚的荣誉,不愁吃穿(朝廷每年无偿向藩王供给钱粮,这是朱元璋当年定下的规矩)。 到了洪武后期,尤其是永乐以后,朱棣鉴于自己造反成功的经验。对藩王们制定了很多苛刻的约束条例,很多藩王只享受作乐,不管朝事, 被称为“贤王” 。藩王并不享有其他军政、民政、和财政权。这些由地方布政使负责,由六部统管!偶尔有个把闹事的藩王(宁王朱晨濠)也被朝廷三下五除二就搞定了。
没来得及就被灭国了
其实封建王朝如果不是亡与外患的话,基本都是这个一个过程,先是土地兼并,特权阶层膨胀,政府财政收入锐减,政府入不敷出,然后农民没有活路揭竿而起(或者朝廷发不出兵饷允许地方自筹),朝廷没钱平叛开始把权力下放给地方,然后地方做大架空朝廷,最后王朝灭亡,然后就是乱世诸侯混战,最后再出来个猛人统一全国,然后继续这种循环
现在往回看, 如果明朝顶住了流寇的压力,洪承畴,卢象升,左良玉,孙传庭等等这些地方大员掌握财权兵权,也将不再依赖大明朝廷,最终出现架空朝廷,藩镇割据的局面
藩镇割据,始于唐朝,是府兵制变成募兵制导致的。这种割据导致唐朝覆亡,演变为五代十国。在北宋统一后,就吸取教训,结束了这一局面。
明朝时期,实行世兵制、募兵制和征兵制三种兵役制度并存,这种特殊的兵制决定了明朝不大可能产生唐末那样的藩镇割据。而明朝的藩王制,除了北方几个边关地区的个别藩王在打仗时期享有高度军事自主权,其他内地藩王只有在特定情况下才享有一定军事权利外,几乎没有什么其他实际的权利,只是在地方上设有一个王府,享有皇亲国戚的荣誉,不愁吃穿。 到了洪武后期,尤其是永乐以后,朱棣鉴于自己造反成功的经验。对藩王们制定了很多苛刻的约束条例,很多藩王只享受作乐,不管朝事, 被称为“贤王” 。藩王并不享有其他军政、民政、和财政权,这些地方也由地方布政使负责,由六部统管,所以不可能出现大量割据的情况。
本文标题: 明朝末年为什么没有形成像东汉末年 唐朝末年那样的藩镇割据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9147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历朝历代的王府都是怎么样的 具体规模和人员配备 以及王府太监和宫里的地位差别樱花在中国不像在日本那样受到极高的推崇,是因为樱花不符合中国人的文学审美还是因为樱花寓意不吉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