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为什么唐朝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代我今天看了很多评论,有人说是秦汉元,还有人说是元清,不过我客观的分析纵观历史,最强大的绝...
请问为什么唐朝才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代
唐朝的文化,不用说绝对是顶峰,他影响了整个世界的文化,如唐 装唐人仿唐建筑,还有外国人要么以东方人的胖为美要么以柳叶眉纤细腰的吕 燕型(汉朝美女的标准)为美,唐代的文化引得八方来潮当今存世的响当当的为世界人所知的都是唐文化
唐代的军事,也是绝对的强大不然他拖不起这样强大的帝国
唐代的经济,我敢说唐代的经济绝对发达,从一个方面可以表现出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是大修陵墓,你们要是去看过清十三陵或其它陵墓就能发现都是很庞大的地面建筑和巨大的坟头,但只有唐代的陵墓是开山修陵,将一座山改造成一个陵墓,只有唐代的帝王是这样,因为唐代的经济太强大了,后世都无法达到
所以唐朝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时期,其它的比较太没意思,说清朝科技发达,他比唐朝完了几百年了,这就跟别人说再过几百年科技比现在发达是一个道理,还有说元朝地域辽阔所以最强大,那是铁木真好战又能打可是他的人民生活的真的幸福吗,比较就是要综合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不能只看一俩个方面,宋朝经济发达占世界JDP的50%,但不能说他是历史的经济顶峰,因为宋朝那时的世界GDP和各个朝代的世界GDP是有区别的,不在同一水平线上,不过要说最辉煌的朝代就是秦汉唐了,清朝怎么说呢,康乾盛世毕竟也是 闭关锁国 ,那时的世界已经发生了变化,如果当时清朝能抓住机会,后来也不至于造成中 国史上最屈 辱的一面,你们觉的呢
“安史之乱”后,唐朝便一蹶不振,为何海外仍将其视作强大帝国?
为何海外仍将其视作强大帝国?我们学过历史的都知道唐朝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整个国家就显出一种颓势,唐朝也自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但是国外依然将唐朝看作强大的帝国,这是因为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就算经历了安史之乱,唐朝的实力仍然在世界上是顶尖的。
有一句俗语大家应该都听过,那就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朝对于当时的世界各国来说,就可以这样形容。因为唐朝很多年的繁盛积累下来的国力还是能够震慑国外的很多国家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了解过,安史之乱之后的唐朝有哪些丰功伟绩,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不敢相信。
在安史之乱这场叛乱过后,唐朝还是凭借自己的实力,打败了回纥、吐蕃、南诏这三个强劲的敌人,还收复了河西、陇右的很广大的疆土,在这个时候唐朝的疆域甚至还超过了鼎盛时期的宋朝,这是让人感到很意外的一件事。
在经济方面,虽然因为安史之乱,唐朝的经济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与当时世界上的其他国家相比,唐朝的经济文化水平还是无法超越的高度。
而且很巧合的事情是,虽然安史之乱使得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变弱了,但是江淮地区的经济也因此发展了起来,这可以说是因祸得福了。
而在统治者的水平方面,安史之乱之后唐朝还是出现了几个能力比较强的皇帝的,就比如说唐宪宗、唐武宗和唐宣宗,这三个人都治理出了几个比较兴盛的时期,使得唐朝在最后的一段时间里还有比较好的发展。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朝代之一,唐朝在海外知名度也非常高。因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唐朝中后期还是用自己的实力灭了一些劲敌,收复了大片疆土。所以经过安史之乱,外国把唐朝是做强大帝国也是应该的。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玄宗天宝年间,虽然这场叛乱导致唐朝大放血,但是没有断其筋脉。毕竟唐王朝还是最终的胜利者。后期还用自己老底子震惊了世人,灭回纥、败吐蕃、破南诏,这也算是杀鸡给猴看,告诉外国人,即使唐朝经历了大叛乱,一样也可以收拾你们。后来收复河西、陇右大片疆土,疆土甚至超过了宋朝的鼎盛时期。这也是典型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也是这种情况,下周边的国家无论大小也都不敢招惹唐朝。
再者来说,经过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的经济从中原北方转移到了南方。这种经济和文化水平是属于持续高度发展状态,又经历过几个比较能干的君王,比如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唐武宗的会昌中兴、唐玄宗的大中政治。经过后来这几位能干的君主,唐朝还是发展的非常不错。换句话说,那些契丹、渤海、沙坨、党项吐谷浑等都是一群乌合之众,没有形成统一的情况下,看到唐朝如此蓬勃,自然是把唐朝视为强大的帝国!
在国外认知,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王朝之一。毕竟我们现在去到海外也都会有“唐人街”这种地方,也就说明唐朝的影响力绝非偶然,也绝非是因为一场叛乱就使唐朝名声大打折扣了!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力大损,为何还能击败三大帝国?
“安史之乱”确实令唐朝盛世终结,国力大损,短短数年时间,人口户数从890万户、5300万人,锐减到190万户,1700万人,此前几代明君良将百年扩张所得疆土,也在胡族侵攻下丢失大半。
然而,之后经历百年苦战,唐朝仍能灭回纥、破吐蕃、败南诏,将三大劲敌尽数从东亚大陆的争霸战争中淘汰出局,收复河西、陇右大片疆土,最终版图竟仍然能超过宋朝最鼎盛时期。虽然肯定不及唐朝中前期称霸亚洲、所向无敌的赫赫武功,依旧是无可争议的亚洲第一强国。
公元866年,唐朝版图,维持到黄巢起义为止:
公元1123年,北宋最鼎盛时版图:
安禄山本是深得唐玄宗宠信的范阳、卢龙、河东三镇节度使,他起兵反叛后,其麾下多达18万人,占帝国野战精锐三分之一份额的叛军,在防御空虚的中原地区长驱直入,犹如破竹,长安洛阳两京失守。
在这个时候,明知是饮鸩止渴,唐朝也不得不将河西、陇右、安西各镇精兵尽数调往中原平叛,先解燃眉之急。等唐军数年苦战,平息安史之乱后,大将仆固怀恩又联合吐蕃、回纥,举兵谋叛。
虽然唐朝名将郭子仪,恩威并施,平定此乱,并于奉天之战说服回纥军倒戈,大破吐蕃军,斩首五万,生擒万人。更有唐军猛将浑瑊,仅率二百骑冲击吐蕃十万大军营阵,生擒蕃将,又引兵夜袭其营,累战斩首五千,勇冠诸军。
唐朝汾阳郡王:郭子仪
然而,吐蕃却趁机夺取兵力空虚的河西、陇右地区,将西域唐军和中原隔绝数十年,并最终侵吞之,更常年寇掠关中和巴蜀,兵锋还一度杀入长安,又占据居高临下地利,俯瞰中原大地,也成了唐朝生死攸关的头号大敌。
唐朝名臣李泌则提出【北和回纥,南通云南,西结大食、天竺,则吐蕃自困】的“平蕃策”,为此后百年历代唐朝皇帝所坚持,并最终在回鹘汗国、阿拉伯帝国、南诏王国的合计绞杀下,打垮了这个雪域高原数千年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强大政权。
唐朝、吐蕃、回纥、南诏的鼎立局势:
公元777年,吐蕃和南诏组成联军十万,兵分三路进犯西川,唐朝名将李晟率四千禁军千里驰援,一路进兵所向无当,追击至大渡河畔,斩首七千级,俘获和杀伤敌军不可胜计,吐蕃、南诏联军光是被困山谷,饥寒交迫,甚至坠崖而死者,就有八九万人。
唐朝西平郡王: 李晟
公元786年,吐蕃国相尚结赞率军攻唐,在汧城之战又被李晟大败。
公元788年,吐蕃南诏联军10万,再攻成都。唐朝名将韦皋以书信离间,令南诏退兵。韦皋趁机进兵,大破吐蕃军于州台登谷,斩首二千级,擒其大将乞藏遮遮,吐蕃军投崖及溺死者不可胜数。
唐朝南康郡王:韦皋
公元792年, 韦皋出兵攻维州, 擒吐蕃大将论赞热,次年遣兵出西山,攻拔吐蕃堡栅五十座。剑南周边的诸羌首领十余人,纷纷弃绝吐蕃, 归附唐朝。唐朝趁机收复盐州、夏州。
同年,在唐朝强大的军事、政治、外交多重压力下,南诏王异牟寻遣使归唐,愿为臣属。
南诏国王:异牟寻
公元794年,异牟寻以助吐蕃共抗回纥为名,以五千士卒为先导,三万大军紧随其后,诈取吐蕃的神川铁桥要塞,夺其城池十六座,俘虏十余万部众,斩杀溺毙吐蕃军万余人。 韦皋率唐军策应出兵,斩杀俘获吐蕃军三万人。
神川之战后,吐蕃从百年前的赞普赤德祖赞时代,就开始的”扶植南诏、侧攻唐朝”的云南攻略,也彻底宣告破灭。
公元801年, 韦皋大破吐蕃军于雅州,兵困维州及昆明。次年,吐蕃大相论莽热率军十万,意图解围, 韦皋于维州城外据险设伏,吐蕃军大败,被斩杀六万余人,论莽热也被生擒。
吐蕃在西南战场屡战屡败,大量丧失有生力量, 其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此后, 唐朝更动辄会同南诏、回纥、以及唐蕃边境的各大边镇,对吐蕃发动遍布半个中国境内的全面进攻,所谓【回鹘、太原、邠宁、泾原军猎其北,剑南东川、山南兵震其东, 振武、灵武、凤翔军当其西, 剑南西川、南诏深入其腹心。】
在唐朝联合其周边强敌的战略剿杀下,在唐朝军队的持续打击下,在占领区汉人百姓的不断反抗下,吐蕃帝国终于因为夺取关中与巴蜀、进占中原的野心,历经百年犹自不得实现,因此内部矛盾滋生,逐渐衰亡。
在唐朝联合回鹘,共抗吐蕃的百年光阴里,回鹘可汗名义接受唐朝皇帝册封,其实亦常有倨傲无礼之举。回鹘人以摩尼教国教,便强求唐朝在中原各州府都建立摩尼寺,允许摩尼教法师自由传教。两国长期进行的绢马贸易,回鹘人也常以劣马充当良驹,换取上好的唐绢。
公元840年,回鹘汗国被其北方黠戛斯人击败,十万精锐军队战死,回鹘乌介可汗请求南下内附中原,取阴山南麓的河套天德军为其部众栖省之所,被唐朝果断回绝。乌介可汗遂率三十万部众分路南侵,而唐朝面对威风不再的回鹘人,正是新仇旧恨一并清算!
公元842年,大唐名相李德裕调集北方的幽州、振武、河东各藩镇兵马,以及趁机叛离了回鹘的契丹、奚人等部族,组成联军迎战回鹘。
唐朝宰相,卫国公:李德裕
渔阳之战,幽州节度使张仲武派其弟张仲至率精兵三万,全歼回鹘将领勒那颉啜部,斩杀、俘虏回鹘军九万人,受降三万人,俘虏回鹘王侯贵族一千余人,缴获的牛马、骆驼不计其数;
杀胡山之战,河东镇麟州刺史石雄引兵夜出,攻破乌介可汗牙帐,击溃其可汗亲军二十万,斩首万级,降其部落二万余人。
两战之后,回鹘部众尽皆丧胆,其公主密羯可敦等七支回鹘部族三万余人,向幽州镇投降,另有回鹘宰相、尚书等五支回鹘部族,向振武镇投降。
此时乌介可汗所剩十万残兵,已成惊弓之鸟,闻唐军马蹄而胆落,当河东节度使刘沔派军奔袭时,他们竟不敢应战,向东北方奔逃,飘零饿冻了整整一年多,部众不断离散,最后乌介可汗穷途末路,因内讧被杀,传首长安, 其余众向幽州镇乞降时,仅剩下三千余人。 统治漠北草原百年的回鹘汗国,至此灭亡。
大唐王朝报了回鹘人多年的侵掠欺压之仇后,接下来便轮到了吐蕃人。
公元848年,传奇英雄张义潮率领河西汉人大起义,推翻吐蕃人在当地的统治, 并遣使长安,献其版籍,受封归义军节度使。
唐朝司徒、归义军节度使: 张义潮
公元851年,唐宣宗出兵收复河湟三关七州(秦、原、安乐三州和石门七关)。
此后,大唐归义军经年鏖战,陆续收复沙、瓜、甘、肃、河、渭、凉诸州, 累积歼灭吐蕃军十余万。 归义军部将, 归降回鹘人仆固俊, 奉命率部西征,收复吐蕃占领的轮台、西州、庭州等西域地区。
公元866年,吐蕃帝国最后一任国相论恐热,被归附唐朝的蕃将拓跋怀光斩杀,其首级传首长安,宣告了这个雪域高原空前绝后强大帝国的彻底终结。
南诏同样是个穷兵黩武,无岁不战的强大奴隶制国家,连缅甸的骠国也被他们击败并收为臣属。当回鹘、吐蕃相继衰亡后, 南诏野心滋生,再次起兵叛唐,多次出兵侵扰四川、广西地区,一度杀入成都,更大量掠夺汉人为奴,两次攻陷交趾地区,杀伤当地军民甚重。
晚唐名将高骈,先镇静海军,克复交趾,俘斩南诏军4万余人;又移镇西川,连连大胜,俘斩南诏军6万余人。
唐朝渤海郡王: 高骈
南诏夺取交趾,获得出海口的梦想破灭,更因多次战争中,被唐朝覆军杀将,军力和物力折损惨重,其国力空虚,最后窘迫到了15岁以下的幼童被迫从军,国内完全依靠妇女耕种的地步,不得不向唐朝屈词请和,再难为患。
这也导致南诏贵族严重不满,王室大权旁落,终于由汉人大臣郑买嗣夺取其政权,并将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尽数斩杀,毁其王陵,剖棺戳尸,是为天道好还!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