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有千年以上历史的人类种族10.阿拉伯,民族历史:3500年,阿拉伯人,泛指西亚和北非讲阿拉伯语的居民。“阿拉伯”一词最早...
地球上有千年以上历史的人类种族
10.阿拉伯 民族历史:3500年
阿拉伯人,泛指西亚和北非讲阿拉伯语的居民。“阿拉伯”一词最早出现于公元前9世纪。欧洲人称之为“萨拉森人”。主要分布在西亚,占这些国家居民的大多数,还有一小部分分布在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索马里、乍得、坦桑尼亚等国,估计约2.3亿人。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北非和南阿拉伯的一部分人混有尼格罗人种特征。
在蒙昧时代,只有阿拉比亚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被称为阿拉伯人。大扩张之后倭马亚王朝建立,只有源出阿拉伯半岛、血统纯正的人才有资格自称阿拉伯人,拥有高贵的身份;而到了阿拔斯王朝,文明的融合进一步加强。阿拉伯人这个概念,逐渐包括了帝国属下所有使用阿拉伯语、信仰伊斯兰的各族人民。
9.阿伊努 民族历史:3000~4000年
阿伊努人(阿伊努语:Ainu),或翻译成爱努人、爱奴人、阿衣奴人,居住在俄罗斯库页岛和日本北海道。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从通古斯北部和东南亚迁居到日本。阿依努是他们混血产生的民族。
某些学者认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们在某个时期控制了远东广大地区后分布在本州诸岛。随着日本的一些部族逐渐向北方移民,他们的地盘日益缩小。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称为“虾夷”,系夷狄之意,这是日本人对占据日本外族或土著的称呼。大约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起逐渐地改称为阿伊努人。也有人说他们是绳文人(绳纹族)后人。
8.印度斯坦 民族历史:3500~4000年
印度斯坦族,南亚印度民族集团之一,又译“兴都斯坦人”。中国史籍中称其居住地为 “身毒”、“贤豆”、“天竺”、“印度”等。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混有澳大利亚人种成分。历史悠久,与其他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辉煌的印度文化,盛行父系大家族制,常由三、四代人组成,历史上长期遭受殖民统治,1947年与国内其他民族一起获得独立。
印度斯坦人主要从事农业。印度斯坦族(HINDUSTANI)主要分布在印度北方邦、中央邦、哈利亚纳邦、比哈尔邦和拉贾斯坦邦等地。多数人信奉印度教,部分人信奉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和耆那教等。
7.波斯 民族历史:4000年
波斯帝国兴起于伊朗高原的古国。波斯人属印欧语系的一支,约公元前二千年代末叶从中亚一带迁至伊朗高原西南部(法尔斯地区—),有十个部落(六个农耕,四个畜牧)。曾一度处于米堤亚统治之下。后经过数十年扩充疆土,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大帝推翻米底部落的统治,建立了波斯帝国。
在国王大流士一世 (公元前522年至公元前486年)统治时期,波斯帝国达到鼎盛时期,其疆土东起印度河流域,西至巴尔干半岛,北起亚美尼亚,南至埃塞俄比亚,境内包括70个民族,约1800万人口,近700万平方公里土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在公元前492年希波战争后逐渐由鼎盛走向衰落。
6.希腊 民族历史:4000~年
希腊、南塞浦路斯的主体民族。另有部分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土耳其。多属欧罗巴人种地中海类型,部分属阿尔卑斯类型。使用希腊语,属印欧语系希腊语族。文字有古希腊文与新希腊文之分。多信东正教,少数信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由古希腊人与其他民族混合而成希。分布在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澳大利亚和土耳其。是一个世居于希腊及爱琴海一带的民族,已有超过四千年的历史。目前希腊人主要居住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希腊诸岛及塞浦路斯,以至世界各地,总人口约1.7千万。
公元前2000年亚该亚人、爱奥尼亚人、伊奥利亚人、多利安人等希腊部落从巴尔干半岛北部进入后,同化了佩拉斯吉等土著居民,在前8~前6世纪,建立雅典、斯巴达等奴隶制城邦国家。同时,相互间形成了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称谓——海伦人,即古希腊人。
5.瑶族 民族历史:4500~年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人口为2637421人,主要从事山地农业。自称“勉”、“金门”、“布努”、“炳多优”、“黑尤蒙”、“拉珈”等。
瑶族祖先为盘古,居住地区多为亚热带, 海拔一般多在1000至2000米之间,村寨坐落周围,竹木叠翠,风景秀丽。因其生产方式、居住、服饰和经济生活、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又有“盘瑶”、“山子瑶”、“顶板瑶”、“花篮瑶”、“过山瑶”、“白裤瑶”、“红瑶”、“蓝靛瑶”、“八排瑶”、“平地瑶”、“坳瑶”等称谓之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称为瑶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广东、贵州等省。
4. 苗族 民族历史:5000年
苗族是一个发源于中国的国际性民族,在2021年人口普查中,苗族总人口为942.6万人,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重庆、广西等省(区)。苗族聚居的苗岭山脉和武陵山脉气候温和,山环水绕,大小田坝点缀其间。苗族人主要种植水稻、玉米、谷子、小麦、棉花、烤烟、油菜、油桐等。
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商周时期,苗族先民便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建立“三苗国”,从事农业稻作。苗族在历史上多次迁徙,大致路线是由黄河[1]流域至湘(湖南)、至黔(贵州)、至滇(云南)。
3. 爱斯基摩人 民族历史:5000~年
爱斯基摩人(Eskimo)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自称因纽特人分布在从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到格陵兰的北极圈内外。总人口约13万(2000),分别居住在格陵兰(5.3万)、美国的阿拉斯加(4.1万)、加拿大北部(3.4万)和俄罗斯白令海峡一侧(约2千)。属蒙古人种北极类型。先后创制了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拼写的文字。
多信万物有灵和萨满教,部分信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住房有石屋、木屋和雪屋,房屋一半陷入地下,门道极低。一般养狗,用以拉雪橇。主要从事陆地或海上狩猎,辅以捕鱼和驯鹿。以猎物为主要生活来源:以肉为食,毛皮做衣物,油脂用于照明和烹饪,骨牙作工具和武器。
2. 羌族 民族历史:5000~6000年
中国最古老民族——羌族(现集中于中国西部)羌族,炎帝正统后人,甲骨文就是古羌族人的通用文字,种族历史不下于6000年,现存约31万人。
作为炎黄子孙,你知道我们民族的起源吗?炎黄子孙的起源,实际上是来自于中国上古时期的两个重要民族,一个是古老的华夏族,另一个则是古老的羌族。华夏族经过千百年的吸收融合,逐渐转化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族。而古老的羌人经过千百年的分化与融合,一部分融入汉民族,成为了汉民族重要的成员;更多的则是经过逐步分化,成为今天十几个独立民族的重要源头,这些民族的族源史都与古老的羌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汉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原文地址:http://history.gmw.cn/2021-07/13/content_20946357.htm
假如阿伊努人建立国家
听说过阿伊努族吗?东北亚最古老人种之一,近代是如何没落的?
阿伊努人是东北亚诸民族之中最特殊的存在之一,他们散居在包括库页岛、千岛群岛和日本北海道在内的广袤区域里,在漫长的历史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到了近代,触角已经伸到太平洋的俄、日两国在东北亚短兵相接,处在夹缝中的各少数民族封闭而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以阿伊努人为代表的民族开始被迫裹挟在近代化的洪流之中,命运被日俄等大国全面支配。
阿伊努人
为了控制、抵御俄国人对日本列岛的觊觎,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开始大规模向北海道移民,原本生活在北海道的阿伊努原住民遭遇了灭顶之灾,被迫成为饱受歧视的新日本人。而在一海之隔的库页岛,那里的阿伊努人同样面临着来自俄国的压力,不断有阿伊努人被迫皈依东正教,被层层剥削的阿伊努人逐渐走向消亡。就在他们的血泪之中,日本和俄国对千岛群岛的争夺逐渐走向白热化。
日本绘画中的阿伊努人
一、孤独而遁世的起源
在现代科学诞生之前,没有人知道阿伊努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这些毛发旺盛、长得像熊一样的人长期被看作是没有文明的“野蛮人”,只有现代科学才有可能确定,当今阿伊努人祖先的最初起源地区以及他们向现代居住地发展的途径。科学的基因分析表明,阿伊努族人的基因序列非常古老,大约和人类在非洲的起源保持同一个时期。也就是说,阿伊努人一直没有与其他民族发生过民族融合,在漫长的历史上,他们与日本人的接触竟然是这个民族第一次触碰其他文明。
北海道阿伊努人的传统服饰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阿伊努人是生活在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上土著的分支,因为他们在夏天身上只绑着一条类似的缠腰带,而且他们的语言既不同于日语或其他东方语言,也和任何已知的欧洲语言截然不同。现代科学否定了他们和南半球大洋洲上那些土著民族的联系,他们的祖先从非洲出发,在进入日本列岛之前,曾通过西藏进入中国,最后才走到东北亚找到容身之所。一些研究认为,阿伊努人很可能就是日本历史上漫长的绳纹时代的创造者。
日本最古老的国宝深钵形土器,即绳纹式陶器
二、“熊”文化与原始宗教
阿伊努人从来不以农业为生,狩猎和采集是他们数千年来的主要生存方式。由于狩猎需要较大的空间,因此阿伊努人的定居点始终相距遥远。阿伊努人的宗教是原始的万物有灵论,和许多原始民族一样,他们把图腾作为和自然之神沟通的信物,而熊则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图腾动物。在最早接触这些“虾夷人”的日本人看来,阿伊努人与其说是和自己一样的人类,不如说是熊的同类。那些毛茸茸的“人”留着宽大的胡须,在用餐时必须发出奇怪的声音,还有他们头上和身上浓密的卷发,所有这些都让日本人感到恐惧,这让他们对于“阿伊努人是熊的后裔”这个传言深信不疑。
无论从外观还是从习俗上来看,阿伊努人和其他民族都截然不同,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土地上的争端。在日本列岛,这种文化间的对峙持续了将近1500年,显然阿伊努人是失败的一方。但是,在日本列岛上的这种对峙没有转变为民族同化和民族融合,作为落后文化一方的阿伊努人,既没有娴熟的武艺,也没有孕育出更高级的文明,这就为他们在近代的悲惨境遇埋下了伏笔。
阿伊努人明信片
三、走向近代的屈辱史
阿伊努人的命运和白令海峡对面的印第安人类似,在更先进的文明面前,他们被迫离开了自己的猎场,被驱赶着进入“施舍”给他们的特殊保留地,在日本,这块保留地就是千岛群岛上的4个岛屿。在那里,阿伊努人被迫改变他们旧有的生活方式,放弃渔猎而从事农业。日本政府用暴力镇压了发生在在北海道和其他岛屿上阿伊努人的叛乱。
到了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政府加快了文化同化的速度。他们给阿伊努人盖医院、盖学校,试图把这些人纳入到统一的文化环境中来,但作为代价,阿伊努人中的男性被禁止留茂密的胡须,而妇女则被禁止在嘴唇上涂抹色彩鲜艳的颜料。事实上,阿伊努人的近代化历史就是日本人对其传统文化逐渐破坏的历史。
阿伊努妇女在嘴唇上涂抹颜料
为了在北海道新的社会环境中得以生存,阿伊努人只能吐故纳新,逐渐接受新的语言和风俗文化。一些人迫切想要拥抱文明,成为新日本人,而另外一些保守文化的拥趸,只能越过海峡逃向他们在勘察加以及库页岛的同胞身边。
生活在日本的阿伊努人
同样是在日本,根据1899年通过的原住民保护法,每个阿伊努人家庭都分配到了一块免税30年的土地。在阿伊努的保留地,除非经过政府的许可,任何人都不能穿越阿伊努人的土地。政府为贫困的阿伊努族家庭提供了种子,并在阿伊努族村庄建立了学校。做这么多工作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阿伊努人尽快融入日本社会中。年轻的阿伊努人被赋予了大和式的名字,但阿伊努人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想承认自己是日本人,那些“顽固分子”依旧拒绝日本文化,并提出了建立阿伊努人自己的主权国家的政治诉求。
日本阿伊努人保留地的旗帜
四、被排斥的俄罗斯阿伊努人
除了生活在北海道的阿伊努人之外,在远东,从勘察加半岛到黑龙江沿岸,到处都留下了阿伊努人的足迹。和日本人相比,阿伊努人丰富的毛发和俄国人更加接近,以至于日本人最早把俄国人当成了阿伊努人的一支。
1875年,俄国在《日俄协定》中将千岛群岛和岛上的阿伊努人都割让给了日本,到了日俄战争期间,日本以阿伊努人是日本人的一份子为由,要求俄方将所有有阿伊努人居住的土地都割让给日本。处于守势的俄国以阿伊努人已经在远东灭绝为由回绝了日本的要求,但代价是阿伊努人的身份再也得不到承认。
1903年,俄国科学家拍摄的远东阿伊努人家庭照片
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本将生活在远东的阿伊努人强行迁徙到了北海道,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许多信仰东正教并且懂俄语的阿伊努人,被冠上了日本姓名。在苏联的争取下,很少一部分已经获得日文名字的阿伊努人回到了苏联境内居住,然而,随后苏联政府因为阿伊努人的日本姓名开始怀疑他们可能是日方的间谍。就这样,本就为数不多的阿伊努人被大量投进了古拉格劳改营,大陆阿伊努人的命运即将迎来终结。
1979年,“阿伊努人”这个民族被苏联政府正式宣布灭绝。
请介绍一下日本的阿伊努族
指生活在东北亚的千岛群岛和北海道的土著居民阿伊努人
日本的民族构成比较单纯,除少数阿伊努族(又称虾夷族)人以外,都是大和族人。 阿伊努族人是日本最初的居民,是赤道人种的一支。据日本史料记载。阿伊努人在公元五世纪时被称为“毛人”,因为他们的特征是皮肤比较黑,毛发浓密而长,有波纹,脸上和身上的汗毛都很多,身材不高,成年男子身高约1.6米。他们的面孔具有欧洲人的特征,语言与毗邻的各民族和国家的语言没有任何相似之处,男人留着红胡子。他们穿的衣服很象居住在极北地区的部族的服装,他们的传说故事和流传的众多叙事诗歌,与大洋州和澳大利亚各土著居民的民间(口头)创作有许多共同的地方。总之,这种混合文化令人不可思议,至今对这一现象也未作出解释。他们是怎样来到日本的,无人知晓。 有人认为,他们的祖先是新石器时期早期(约六、七千年以前)就从东南亚迁居到日本。某些学者认为,阿伊努族人是阿拉伯移民,他们在某个时期控制了远东广大地区后分布在本州诸岛。随着日本的一些部族逐渐向北方移民,他们的地盘日益缩小。从公元七世纪后半期起阿伊努人被称为“虾夷”,系夷狄之意,这是日本占统治地位的大和族的反动统治者对他们的鄙称。大约从公元十四世纪中叶起逐渐地改称为阿伊努人。“阿伊努”一词,在该族语言中是“人”的意思。从公元十六世纪起有一部分阿伊努族人迁移到库页岛一带。在十七至十八世纪,阿伊努族大部被消灭,今天仅剩下不足二万人,大部分移住在北海道中部和北部的日高、旭川、钏路等地,少数远移库页岛和千岛群岛一带,也有一部分散居在本州的一些地方。 阿伊努人原先主要靠渔猎为生。公元十八世纪末,德川幕府直接派官吏管理千岛,开辟了十几个渔场,同时实行同化政策,要求阿伊努人改变风俗习惯,剃去胡须、洁发、穿和服、按日本方式改名换姓。公元十九世纪以后,日本开始对北海道等各岛进行开发,普及大和民族的文明。这样一来,阿伊努人的传统生活方式进一步发生了变化,他们放弃了传统的捕渔和打猎,成了过定居生活的农民。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节日和祭祀活动,最有名的是“熊祭”,他们喜欢用凿子在剥了皮的圆木上雕刻动物,尤其是熊的形象,日本称之为“阿伊努雕”。阿伊努人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善于刺绣,喜爱舞蹈。他们创作了不少诗歌,凭着记忆代代相传。有一部分从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阿伊努族语的长篇叙事诗,内容丰富,朗诵一遍都需要很长的时间。 阿伊努人有自己的语言——阿伊努语,属抱合语。这是一种独立的语言,属于马来——利尼西亚(澳斯特罗尼西亚)语系。目前,世界上除阿伊努人以外,只有爱斯基摩人和美国印第安人使用这种语言。日本东北部的地名,许多来源于阿伊努语。如:“礼幌”,原意为“大的河谷”;“小樽”,原意为“砂川”;“名寄”,原意为“乌鸦出没的城市”等。阿伊努民族对日本列岛的开发,包括文化发展是有贡献的。 近年来,日本国内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阿伊努语,并出版了代表阿伊努民族文化的许多古籍。另外,研究阿伊努族历史,也是远东考古学家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他们经常就这个问题举行国际会晤,进行科学考察。但是,在日本从事阿伊努族问题研究的人极少,因此,阿伊努族的古老文化仍受到灭绝的威胁。
没有三韩向列岛的移民就没有日本这个国家。阿伊努人建立的国家是不会殖民韩国侵略中国的。
就凭阿依努人的文明发展来看,即便是进入封建社会都很难,更别提殖民其他国家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