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傅作义起义在即,毛主席却宣布他是战犯,事后才知此举高明,文,|,九鼎鉴史,编辑,|九鼎鉴史,1948年...
1949年傅作义起义在即,毛主席却宣布他是战犯,事后才知此举高明
文 |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1948年解放军准备 解放北平 ,此时傅作义带领 25万国民党军守候在此 ,为了能够和平解放北平,毛主席决定策反傅作义,与其进行谈判,然而傅作义怎么都没想到, 谈判进入关键时期时,毛主席却突然宣布他是战犯 ,傅作义想着:完了,共产党不需要我,只能去找蒋介石自首, 毛主席为何要宣布傅作义是战犯?目的是啥?傅作义最后的结局又是啥?
傅作义,国民革命军中的优秀将领,因 作战勇猛 让其职位上升得很快,尤其是抗日战争中,傅作义带领自己的部队 辗转于各个抗日战场。
为抗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是 保卫太原 的那一战,让许多人重新认识了他,为了守住太原,他给老家的信中写到: “只要有一口气在,就一定要与日寇血战到底,为国捐躯,义无反顾。”
要知道,当时傅作义的手上 只有两个旅 ,虽然都打过仗,但是几个月来南北转战,伤亡人数也很多,就算临时扩充了新兵,却也 和原先部队没有融合性,缺乏训练 ,然而就算如此,他也坚决守城。
也正是他 视死如归 的大无畏精神,让他的士兵全部抱着 必死的决心,一起打击日军 ,虽然最终没能守得住太原,但也掩护了卫立煌、孙连仲等人的安全转移, 日军遭受重创,让其再没有能力向南挺进。
傅作义虽然是蒋介石的手下,但是在抗日战争中 参加过多场战役 ,尤其是亲自举办了 “抗战建国讨论会” ,轮训各级军政干部,参加人员有共产党人、国民党人和无党派人士, 为打击日军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更是人送外号“七路半”。
抗日战争中是 抗日名将 ,然而到了解放战争中,又和蒋介石一起发动内战,1946年10月,因我军判断失误,让傅作义钻了空子,带领部队 从张北绕开防守占领了张家口 ,让蒋介石非常高兴。
第二年傅作义就被任命为 华北总司令 ,帮助国民党军一起围剿我军,被我军将士恨的咬牙切齿, 不过因为傅作义在抗战时期的表现,所以和我军并没有到不可调和的地步。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东北全境解放, 杜聿明已经被华野和中野团团围住 ,没有任何反击的余地,而此时傅作义的处境也是非常艰难, 被夹在东北和华中之间 ,让其异常焦灼,他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什么,不知道等待自己的究竟是怎样的结局。
平津战役是最后一战,当时的主阵地 北平是我们国家的千年古都 ,里面的一砖一瓦都是珍贵文物,战争一旦打响,里面的所有房屋都会毁于一旦,任何文物都留不住,因此毛主席 希望能够和平解放北平,能够保存里面的文物。
此时守城的国民党将领就是傅作义,面对解放军的猛烈攻势,傅作义自认为是有能力守住北平的, 手握重兵,还控制着平津地区所有的铁路和港口 ,更认为防守是自己的强项,却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会有 不战而降的那一天 。
在傅作义的心里明白,我军肯定 不会对北平进行强攻 ,他知道北平对我们的意义有多重,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军一定会投鼠忌器,短时间内不会攻打这里,就在他猜测我军的意图之时,却猛然发现 自己被完全包围,彻底阻断了他的逃跑之路。
他就像热锅上的蚂蚁,急得团团转, 想投降,却害怕投降之后被中共直接处决,不投降吧,自己被活捉也只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傅作义之所以会犹豫,是因为他并 没有多么忠心蒋介石 ,他虽然是蒋介石的部下,但是他对于蒋介石的许多行为都是看不上的,而他也 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并没有多受重视 ,所以他才会犹豫不决。
此时一个改变傅作义后半生的人出现了,她就是 傅作义的大女儿“傅冬菊” ,她在傅作义成为华北总司令的时候,加入了中共地下党,所以在接到党的命令时,毫不犹豫的来到北平。
见到自己的父亲傅作义的时候说:我是共党派来的代表,共产党希望可以 和平解放北平 ,在和傅作义交谈的同时,她还会把 解放区出版的报刊和小册子 放到傅作义的办公桌上,为的就是说服傅作义和共党合作。
傅作义左思右想,想到张学良和卫立煌是蒋介石的亲信,却在最后也落得了极为凄凉的下场,他觉得自己 已经没有别的路可以选,再加上傅冬菊的耐心劝解 ,他决定和我党进行谈判。
因为他明白,我军能够打下天津,就能够打下北平,只是不愿意打而已,真的逼急了,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攻打, 北平如果被打,他将会是 历史 的罪人 ,所以他退了,对傅冬菊说,我愿意和共党进行谈判,傅冬菊听完非常高兴,因为她也不希望自己的父亲成为 历史 的罪人。
不过傅作义虽然愿意谈判,却时常敷衍, 不好好配合谈判,明显就是有二心 ,在故意搞拖延,为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大权不被收割,能够拥有自己独立的统治权, 想要和我党在华北地区平起平坐。
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曾经对解放军犯下的罪行, 害怕自己就算和谈,也会难逃一死 ,我党在看到傅作义的意图时,1948年12月13号,我党直接 切断了北平和天津的联系,让北平彻底成为了一座孤城。
与此同时,毛主席更是直接给东野发电,让 华野4个纵队 在东野炮兵团的辅助下,打响平津战役,傅作义的嫡系部队 35军遭受重创,守卫张家口的5.4万士兵也直接被全歼 ,直接阻断了傅作义的后路,让其所有想法都成空谈。
而北平城内的进步人士更是发起游行演讲活动, 呼吁和平解放问题,反对内战 ,一系列的操作之下,让傅作义意识到如今自己已经是砧板上的鱼肉,已经不是自己说的算,于是他直接给毛主席去了一封电报,这次的电报上诚意满满, 一字一句都表达了自己愿意投降的诚意,更愿意放弃自己的兵权。
对于傅作义的示好行为,毛主席早就已经料到,因为毛主席不打没有准备的仗,不可能等着傅作义自己投降, 不把傅作义逼到没有退路,他是不可能和谈的。
而傅作义在给毛主席去过电报以后,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没有后顾之忧,但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还没有等到毛主席的回复,先听到了自己 被共党列为战犯 的消息。
报纸上写着: 傅作义反共已久,我党不能不将他和阎锡山、胡宗南等人列为战犯 ,这个消息一出,让他彻底懵圈,他不知道怎么自己就成了战犯了, 明明前几天还在和谈,现在就变了样子。
后来,还是有人对他解释道:毛主席之所以把你列为战犯,就是为了让你在蒋介石那里的地位更加巩固, 让蒋介石相信你就算被围困,也并没有和共党合作,还是和他一心的。
否则蒋介石在看到傅作义没有被列为战犯的话,一定会觉得傅作义已经和共党合作,会直接把傅作义给除掉,并吞并他的兵权。
而毛主席明面上把其列为战犯, 暗地里却和傅作义已经和谈,理应外合 ,就能够和平解放北平,这才是毛主席的英明之处, 既能够保护北平不受战争的侵害,还能够去除蒋介石的左膀右臂,是真正的好计谋。
1949年1月22日,傅作义的部队 按照和平协议开始撤离北平 ,城内20多万的国民党军都移出城外,到达指定地点等待听候改编,1月31日, 北平正式宣布和平解放 。
虽然傅作义对解放军做过许多不可原谅的事情,但是在和平解放北平这件事上也有很大的功劳,后来更是在 绥远起义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新中国成立后,他和毛主席等人一起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以新中国领导人的身份参加开国盛典,后来更是 担任中国的水利部部长,绥远省军区司令员等职位 ,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
在尼克松访华期间,更是直接对尼克松说: 美国必须尊重中国的主权,放弃对台湾的支持 ,傅作义的一生,中间虽然走错了一段路,但是及时改正,为我国做出了许多贡献,也是值得钦佩的。
1949年,北平两个警卫营突然兵变,目标直指正在香山办公的毛主席
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后,国内两个组织之间的矛盾凸显出来,战争又一次席卷全国。所谓一山不容二虎,这场战争无法避免,只是无辜的百姓并没有获得安稳的生活。 这种性质的战争并不是第一次发生,然而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正确的组织只能迎难而上。
倘若组织此时后退一步主动认输,那么数年后的国家将会重蹈覆辙。为了后代能够享受美好幸福的生活,这场战争在所难免且必须胜利。 这就是祖祖辈辈一直 探索 的正确道路,唯有这条道路才能让中华民族雄踞东方。胜利属于人民的组织,但是失败者并没有放弃作乱的机会。
蒋介石已经逃往台湾,只剩下他的追随者苟延残喘。他们的思想是可悲的,他们的行为是可笑的。 尤其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那段时间,两个警卫营竟然妄想靠近香山办公室,威胁伟人的安全。所幸他们的计划被粉碎在摇篮之中,并未掀起风浪 。
许多人听到这件事的第一反应是震惊, 新中国的成立迫在眉睫,首都的防卫不可能如此草率。倘若并未逃亡的敌人有所计划并不奇怪,但是这次事件的核心是两个警卫营, 不免让人困惑不已。
按照惯例警卫营应该是绝对忠诚的将士,拥有着正确的思想和优秀的品质。 想来他们进入组织的时间并不短暂,经历过多年的战争知晓民族大义。本该是人人称赞的队伍,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纰漏呢? 原来这一切与傅作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傅作义出生于山西省的小山村,从小聪明伶俐热爱学习。 在他的学习生涯中,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优秀是他的代名词。他立志报效祖国,于是选择就读军官学校,毫无疑问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从此他的军旅生活拉开帷幕,不得不承认他是天生的将帅之才。
虽然傅作义起初属于蒋介石的部下,但是他一直以救国为己任积极抗日,与处于相同境地的其他人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他带领着士兵们浴血奋战,给予日军沉痛的打击。即使难以取得作战的胜利,他也会率领部队给敌人造成重大伤亡 。
全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后,傅作义开始与正确的组织相处并肩作战。他第一次被人民的军队所震撼,一颗小小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他开始学习相应的管理模式,教导士兵们帮助贫苦百姓,实现军民合作的美好氛围,整个队伍变得积极向上充满阳光。
然而他的行为却得不到认可,不久后这段合作关系以傅作义调离为结局。 此后相当长的时间傅作义都在为蒋介石做事,直到解放这阵春风到达北平。组织基于对傅作义的了解以及此前的合作,决定尝试进行和谈不再发起战争 。
倘若和谈成功那么百姓将不再受到战乱之苦,双方的士兵可以不再面临死亡的威胁,北平的文物等 历史 文化将被完整地保留下来。 这样的行为意义巨大,恰好戳中傅作义的心。他虽然身在曹营,但是远不同于曹贼,他始终不希望百姓受到伤害,他是爱民爱兵的好将领 。
另一方面美国抛出橄榄枝想要帮助傅作义撤离,但是他深知民族大义断不会向他人屈服。 蒋介石频繁要求他负隅顽抗,这绝非良策。几番思索过后他选择和平解放北平,百姓顿时欢呼雀跃。 人们身上流淌的都是炎黄子孙的血液,何必互相争斗不休呢?
更何况组织的胜局已定,抵抗只会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所幸傅作义做出正确的选择,拯救了无数国人的生命。傅作义和组织的缘分就此展开,这次的和谈奠定了傅作义的未来发展 。和平是人们的不二选择,愿世间再无战乱。
人民的队伍不计前嫌,自然欢迎任何有志之士加入。后来傅作义率领部队回到北平,此时的他依旧心怀忐忑,他的要求是保证自己的士兵安全 。所谓两个警卫营正是属于傅作义的士兵,这恰好解释为何会有如此庞大的组织发生兵变,原来并非人们所想象的警卫营。
此时的傅作义担心自己曾经与组织为敌,并且造成重大伤亡这一点会遭到批判和抵制。 他怕自己的妥协被认为不忠,因此得不到信任。他的心向往着新中国,但是缺少一些坚定。 他的担心是多余的,比起冤冤相报,组织选择的是化干戈为玉帛,这是属于中华民族的大格局。
傅作义并没有过激之举,但是一些士兵却心怀鬼胎。有的士兵认为傅作义是被迫之举,他们依旧想要阻止新中国的成立。 于是两个警卫营被有心之人煽动想要攻击香山办公室,而这些话语恰好被提前安排的人员听到,相关人员急忙将消息传递出来。
没有人能够威胁毛主席的安全,部队快速将这两个警卫营控制起来。 他们的阴谋及时被粉碎,这件事情就此告一段落。傅作义并不知道其中缘由,本以为自己保护士兵的要求没有得到满足。 当他得知事情原委之后,顿时羞愧不已。
傅作义本以为自己会被问责,前往毛主席的办公室请求原谅,事实是毛主席表示并未产生影响既往不咎。 这个组织给予他从未有过的温暖,那一刻他的内心坚定无比。建国后,傅作义开始担任职务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警卫营兵变的事情就此结束,但是依旧有人虎视眈眈。
有的人认为傅作义的归顺是时局所迫,毕竟组织一向饱含善意。 无论他曾经归属于何处,无论他曾经立场如何。即使抗日战争胜利后,也从未虐待日军俘虏,这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气节。 但是傅作义促使北平和平解放又承担相应责任,这一切都是不可磨灭的。
无论何时何地,毛主席的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绝不能让有心之人引起祸乱。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相关人员的警觉性很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且进行监督,有效地解决相关隐患。 只有全面地思考问题才能真正做好预防工作,将风险降低到最小,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害。
新中国成立之际,美国和蒋介石都想要从中作梗破坏仪式。 他们的计划是痴心妄想,一一被组织粉碎。一场看似轻松的开国大典,其背后有着许多人为之殚精竭虑,感谢每一位默默付出的人。 胜利永远属于代表正义的一方,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组织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傅作义为什么不去台湾
他选择放弃自己在国军内部的地位和职务,率领部下起义。正是因为他的起义,北平得以和平解放,全中国的解放进程也得以加快。傅作义率部起义的时候,麾下大部分将领都跟随他一起加入了我党阵营,少部分负隅顽抗的则沦为阶下囚。
傅作义是不会打仗的?
傅作义是在被包围,石家庄和天津都失败后才同意和平的,实际上是投降。傅作义摆了长蛇阵,说明傅作义是不会打仗的。如果傅作义真的会打仗,他就不会摆长蛇阵,就会与国军密切配合了。傅作义的一字长蛇阵,分散兵力,说明他战略上是比较蠢的,分明就是不会打仗的表现。傅作义是会打仗的,1946年国内战争初期的“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完胜,傅作义攻占了聂荣臻的革命根据地张家口,并俘虏了5万多解放军,京张铁路两侧的每个电线杆都挂个解放军人头。
“大同集宁战役“是聂荣臻先打的第一枪,并提出 “进大同吃月饼”的口号。没想到大同没打下来,连自己的地盘张家口都丢了,惨败!说明傅作义是会打仗的
反对傅作义的两个兵团司令,到台湾后结局如何?
当时反对傅作义的两个兵团司令是李文和石觉,他们到台湾后,在蒋介石的帮助下,两个人都经商了,结局都挺不错的,度过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晚年。
一、北平和平解放
解放战争中一件非常重要的大事,就是和平解放北平。因为北平的特殊地位,一旦被战火蔓延,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损失,辽沈战役后,为了争取和平解放北平,我党从1948年11月开始接触傅作义,直到1949年1月,北平才和平解放。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奇怪,傅作义为何犹豫了这么长时间才决定呢?
傅作义的犹豫,和他手底下的四个兵团司令有关。傅作义被任命为华北“剿总”司令,指挥4个兵团,这4个兵团司令分别是第四兵团司令李文、第九兵团司令石觉、第十一兵团司令孙兰峰与第十七兵团司令侯镜如
四个兵团司除了孙兰峰之外都是中央军嫡系,他们深得委员长信任,好在侯镜如支持傅作义,故而只剩下石觉与李文两个兵团司令反对傅作义的计划。傅作义无奈,只能把他们送回去。
二,第四兵团司令官李文
李文出生于1905年,他是湖南新化人,黄埔一期毕业。因为是黄埔一期毕业生。李文曾参加过多场大型抗日战役,是个战斗经验极为丰富的将领。解放战争期间,李文被任命为华北“剿总”副司令兼第四兵团司令官,是一位大权在握的将领。
李文是一位深得委员长信任的学生,所以傅作义计划和平起义时李文反对傅作义的计划,最终他被傅作义送回国军阵营。与傅作义分道扬镳后,李文回到溪口。后来身兼二职,一边是西安“绥靖”公署副主任,一边是第五兵团的司令官。
1949年年底,李文的态度再次转变,选择向解放军投诚,不过却趁着学习改造的时间逃走,之后经由香港到达台湾。在他退役之后开始选择进入商界,给别的公司担任商业顾问。可以说他的晚年生活相对于安稳,也是过得非常不错的。在那个时代能够成功的活到最后就已经是一种幸福。
三,第九兵团司令官石觉
石觉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并且当时也很受重用和信任。他当时带领军队与日本军队做抗争的时候,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武汉会战中更是率先带领军队奔赴沙场,为中国军队抗战胜利作出努力。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他担任第九兵团司令官。但是当他与傅作义决裂之后,就独自来到了南京生活。那时他一直执迷不悟,来到台湾之后,晚年的石觉一直想回家乡,不过直到去世他都没能如愿。1986年,石觉在台湾因病去世,终年78岁。
这两个人分别是李文和石觉。当时李文在台湾的生活还是非常不错的他后来选择进入到商业发展并且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就。而石觉同样虽然打了败仗,但是蒋介石也并没有怪罪他。可以说这两个人的晚年生活都是非常不错的。在台湾毕竟蒋介石的势力比较大,而这两个人蒋介石的帮助之下度过了一个相对安稳的晚年。
李文是在黄埔军校毕业的。可以说在李文学习的过程中就受到了蒋介石的赏识,当时李文曾多次带领士兵到前线与日本军队进行对抗。可以说当时他是一个非常有经验的将领,并且他的军事才能也是非常优越的。在解放战争期间他担任第四兵团司令官,手中的权力也是比较大的。
在1949年的时候,李文却转变了态度开始投向解放军。他趁着学习改造的时间逃到了台湾,之后就一直在台湾生活,始终没有能够再次回到大陆。在他退役之后开始选择进入商界,给别的公司担任商业顾问。可以说他的晚年生活相对于安稳,也是过得非常不错的。在那个时代能够成功的活到最后就已经是一种幸福。
石觉也是黄埔军校毕业的学生,并且当时也受到了蒋介石的信任。他当时带领军队与日本军队做抗争的时候,为国家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尤其是在武汉会战中更是率先带领军队奔赴沙场,为中国军队抗战胜利作出努力。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他担任第九兵团司令官。但是当他与傅作义决裂之后,就独自来到了南京生活。那时他一直执迷不悟,始终选择跟随蒋介石。来到台湾之后,他虽然打了几场败仗,但是蒋介石也并没有难为他,到最后因为身体原因去世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