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肯斯坦的作品影响《弗兰肯斯坦》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玛丽·雪莱(1791—1851)最为世人熟知的作品,自1816年面世以来,...
弗兰肯斯坦的作品影响
《弗兰肯斯坦》是英国19世纪女作家玛丽·雪莱(1791—1851)最为世人熟知的作品,自1816年面世以来,已经被翻译成100多种语言。近年来,这部小说更是成为英美文化中的一个热点,而根据它改编的舞台剧和电影多达几十个版本,1931年《科学怪人》的续集电影,被视为影史上最重要的恐怖电影之一。其中的怪物形象在西方家喻户晓。美国心理学家普林斯顿大学高特博士进行过—项大规模的研究,收集了大量的数据,根据接受状况来确定世界文学和传说中最重要的100名虚构人物,根据她的统计结果,第一名是哈姆莱特,贾宝玉名列第八,弗兰肯斯坦排名第三十三。
它还为英语添加了一个新的单词Frankenstein,一个最终毁了它的创造者的东西。
《弗兰肯斯坦》这部书,你认为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科学怪人》,又名《科学怪人:另一个普罗米修斯》,又译作《弗兰肯斯坦》,是西方文学中的第一部科学幻想小说,诞生于日内瓦湖畔,出自英国女作家玛丽·雪莱之手。最初出版于1818年,较为普及的版本是1831年印行的第三版,属于受到浪漫主义影响的哥特小说。
后世有部分学者认为这部小说可视为恐怖小说或科幻小说的始祖;不过,目前已知1764年出版的《奥特兰托堡》(The Castle of Otranto)方为第一部哥特小说或恐怖小说,所以称其为科幻小说较为适切,作品融入了启蒙时代科学幻想的成分,弗兰肯斯坦本人其实是故事中的疯狂医生,因为以科学的方式使死尸复活,所以中文版译作《科学怪人》。而那个人造人称为“弗兰肯斯坦的怪物”。
《科学怪人》的草稿《科学怪人》发表后,出现大量重写或续写的作品、电影、戏剧、电视作品等。但大多与原作所描述的怪人一样,头上满布疤痕、强壮又高大(2.5米),脸色枯黄,眼窝深陷,两片嘴唇呈直溜溜的一条黑线,而怪物的脖子或太阳穴通常都有大螺丝,一般认为这是弗兰肯斯坦为了增强导电使之复活而装上的,上述的设定使得它更像个怪物;也有将科学怪人改编成面恶心善的作品,这种心地善良的怪物通常被称为“Frankenstein”,但其实在原作中,这怪物是没有名字的,这怪物只被称为“怪物”(the monster),而制造他的人是有名字的,叫Victor Frankenstein。这类作品多半改编成卡通,但在卡通中,弗兰肯有点像客串的角色。怪物的名字“弗兰肯”(Franken)多被认为是取自弗兰肯斯坦的原文名称“Frankenstein”。
评价《科学怪人》出版之后评价两极化比较严重。沃尔特·斯科特在《布莱克伍德杂志》上说他虽然不认为文中描绘的办法能够给予怪物智慧,但他确实看出作者有写作的天分[1]。但约翰·威尔逊·克罗克在《季度评论》中匿名撰文称虽然作者的想法和语言都很有力量,但文章本身只是“一连串恐怖又恶心的胡言乱语”。[2]
《弗兰肯斯坦》读后感
《弗兰肯斯坦》这部书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引言:1818年英国作家玛丽·雪莱创造了长篇小说《弗兰肯斯坦》,其中主角人物弗兰肯斯坦是小说中的一位疯狂科学家。他利用闪电将碎尸拼成的人激活,可真当这个怪物获得生命的时候,弗兰克斯坦却被他吓得逃离。它穷追不舍向弗兰肯斯坦索要女伴和温暖,紧接着引发了一系列的悬疑事件。
(一)《佛兰肯斯坦》创作背景作者当时所生活的西方社会,正经历着历史变化的动荡时期,其中英华没等过完成了工业革命。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下,文学也有了很大的发现,其中玛丽·雪莱的父亲,威廉·葛德文是一位政治家,而其母亲玛丽·沃尔斯通克拉夫特是《女权辩护》一书的作者。在家庭的熏陶下她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然而这部作品最初的原型却产生于玛丽同丈夫出席一场聚会,大家提出每人一个恐怖故事,然而只有玛丽雪莱的故事成型。
(二)《弗兰肯斯坦》的简介主角人物佛兰肯斯坦曾在德国留学,主要研究电化学和生命,在研究的过程中他发现了死亡的秘密,于是决定动手制造生命。他首先从那尸体中寻找材料将其进行组装,然后利用电化学将他们激活,却没想到怪物被激活之后变得奇丑无比,弗兰肯斯坦被吓得逃离现场。怪物刚刚诞生之时并无恶意,它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但在他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他丧失了最后一丝的善良。他将一切怪罪于他的制造者,弗兰克斯坦开始没有任何内疚,后来终于认清内心主动的承担责任,与怪物进行决斗。
(三)《弗兰肯斯坦》主题思想这是一部哥特式小说,内容多为神怪、暴力以及对中世纪生活的向往,其中小说刻画的不仅是人类与科学进步之间的冲突,展现的更是技术滥用所造成的后果。小说揭示了资产阶级在人文价值观趋势下人们自大狂妄的丑态,对于现在的社会造成的巨大伤害。反应了社会道德与个人追求之间的矛盾,告诫后人应当完善自我,走出自我的思想,应当融入现实社会与他人建立起友好关系。
弗兰肯斯坦又名现代普罗米修斯,是世界历史上第1部科幻小说,其作者是十九世纪初英国文坛的领袖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14岁的玛丽就认识了当时已经有两个孩子的有妇之夫雪莱,二人志同道合,都热爱文学,他们在1816年随同拜伦爵士到瑞士日内瓦湖附近进行旅行。拜伦爵士给他们出了一个写恐怖小说的游戏,催生了玛丽这部小说的诞生。
18岁的玛丽虽然接受了非常好的文学教育,但年幼时母亲病逝给她的心理带来了很大的阴影,使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抑郁,对死亡有着非同一般的迷恋。当时的大时代是科学技术革命如火如荼的时代,很多人相信科学可以征服一切,人类可以征服一切,甚至可以挑战自己的宗教信仰,在这样大背景下,玛丽创造出了一个瑞士的科学家弗兰克斯坦创造怪物的文学底本。该小说的构思是在瑞士旅行中完成的,玛丽回到家后,很快变成了雪莱夫人,在雪莱的支持下于1818年完成了该科幻小说,荣登世界第一科幻小说的宝座。
小说中的男主弗兰肯斯坦是一位天才科学家,一直追逐着着科学的最新动态和发展,他对生物学和解剖学方面的造诣可以说是无人可及,一直希望着能够用科学去揭示人类生与死去的终极秘密。他研究的最感兴趣的话题,便是如何可以做到起死回生。弗兰肯斯坦开始忘我地进行一系列大胆前卫的生命实验,最终他制造出了一具又大又笨的躯体。他把他毕生的精力全部用在研究如何让这具躯体起死回生,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奇迹出现了,这个躯体复活了,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怪物。
弗兰肯斯坦也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最后这个怪兽变得不受控制,摧毁了弗兰肯斯坦所热爱的一切。这部作品直接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宗教与科学的激烈矛盾,人类因为科技迅速发展而不断的盲目自信自大,想要探索生与死的边界,挑战了宗教的权威。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潜在的威胁。这就跟现在人类拼命研究智能机器人一样,很有可能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会威胁到现代人类的和平生活。这一本小说自出版以来一直警醒着人类,这是它的永恒魅力所在,该书自出版以来,一再被翻印出版。到了20世纪以后,这部小说不断被拍成为了电影,最成功的电影是1931年由卡洛夫主演的同名电影。
《弗兰肯斯坦》是玛丽·雪莱创作的小说,写作背景是什么?如何赏析这本书?
写作背景:作家生活在整个西方社会深刻的历史变革时期。当时英、法、美等国相继完成了工业革命,科技文明空前发展。天文学、地理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其他学科也有重大发现。受过科学理性洗礼的广大人民群众普遍盲目地追随科学,对科学技术改变世界抱有各种幻想。他们认为,科学知识是一件具有无限魔力的法宝。
作者的父亲是一位政治家和哲学家,母亲是女权运动的先驱,她的家庭经常进进出出各个领域的学者,她父亲的崇拜者不计其数。他们谈论过去和现在,有各种各样的话题,但他们谈论更多的是对当时许多问题的思考,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人类如何看待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科技的巨大进步和成功令人鼓舞,但与此同时,人们却陷入恐慌和沉思。
作品赏析:在小说中,弗兰肯斯坦痴迷于追求科学知识,揭示和探索自然的奥秘。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他缺乏对自己行为后果的理性思考。一时冲动之下,他造了一个让自己后悔的人。最后,弗兰肯斯坦像讲寓言一样向沃尔顿坦白了自己的命运,以此来说服、改变或阻止沃尔顿对冒险的执着。弗兰肯斯坦警告说,如果盲目追求最高权力,最终会坠入永恒的深渊。那时候,沃尔顿被冰山包围,很多人丧生。后来,他迫于形势,不情愿地回来了。显然,弗兰肯斯坦故事的寓意是,如果你为了了解大自然的变幻莫测而冲动行事,你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在作品中,作者创造的怪物本来是善良的,乐于助人的,但最终却变成了社会秩序的破坏者,变成了不折不扣的魔鬼,但即便如此,它仍然保持着一定的良知;弗兰肯斯坦自己也开始认为自己的行为没有什么问题,然后逐渐感到内疚。最后,他敢于承担责任,与怪物决斗。小说不仅描绘了人类与科技进步的冲突,而且还描绘了科技层面上的科学滥用及其后果。更揭示了19世纪初科学技术的空前发展,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价值观的驱动下,人类肆无忌惮、狂妄自大的自我斗争的丑陋状态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