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时期古人用的火折子是什么做的?从很多影视剧我们都可以看到,每当到了一个黑暗的地方,就会有人拿出一个像口红状的东西,只要把盖帽...
古代时期古人用的火折子是什么做的?
从很多影视剧我们都可以看到,每当到了一个黑暗的地方,就会有人拿出一个像口红状的东西,只要把盖帽揭开,然后轻轻一吹,就有火了,这个东西就是火折子,相当于古代的“打火机”。
较好的火折子的纸制作方法是以红薯的藤蔓再再在水中浸泡,然后再取出捶扁,再泡上棉花和芦苇缨子然后继续再捶,进行晒干。然后再加上硝、硫磺、松香,樟脑等易燃物质和多种香料而制成的。最后折成长扁筒或拧为绳,晚间燃烧放在竹筒里,需要用的时候取出一晃即可以燃,非常易燃,特别适合那个时代的故人用。
但是一般的火折子的纸只是普通的草纸。制作时把纸裁成比竹筒还长的长度来剪下来,再卷起来,松紧度适中,卷成于竹筒内般大小就可以了,最后插进竹筒里。然后点燃,并盖住通风的盖子。到需要用的时候,把盖子拔出来,然后对着火折子轻轻一吹,当然要吹风得要有一定技巧才行。
火折子的工作原理,就是硬物高速相撞、摩擦产生高温、超高温,相撞、摩擦掉的细小颗粒变成“火星子”,”火星子”将高温、超高温带至易燃、易着物,使易燃、易着物燃烧着火的一种方法。
当然火折子的缺点也很明显,一则缺氧条件下捂着烧虽然缓慢,其实还是在烧,在烧就有损耗,时不时的就得换芯;二则这东西是贴身携带的,要是不小心自己复燃了,直接把衣服点了也不是没可能的;三则吹的时候很讲技巧,你要是微微吹气,那就等着灭吧。
其实古人出远门一般会携带火石这种生火工具,因为火折子虽好,但是寿命远远没有火石长,所以也不要被电视剧误导,在野外的会是火石居多,而在城内的则是火折子,因为火折子用来点烟的效果还是蛮好的。
武侠小说里提到的“火折子”指的是什么?
火镰子、火石、火折子是一套
古人随身携带的火折子,一吹就能冒火,背后的原理是什么?
火折子一吹就可以冒火,用的就是现在我们熟知的“复燃”原理。火折子这个词或许在很多电视剧里面都出现过,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武侠剧中,但是对于我个人来说,最早知道火折子是因为南派三叔的小说《盗墓笔记》。小说中描述的火折子即使是在墓中也可以吹一下就冒火,当时的我看到这里对火折子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火折子做了些了解。
火折子其实很早就出现了,它不仅出现在小说、电视剧里,它还出现在古代人的生活中。火折子已经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火折子据记载应该是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是在皇宫里生火的宫人发明的,目的就是为了取火方便。
火折子并不像是我们现在的打火机,一点就着,火折子一开始里面就是有火的,不过是被人吹灭罢了。火折子里面的火升起来之后就吹灭它,只在里面留下一点点小火星,需要用的时候就打开,然后往里面吹气,里面有了氧气火星自然就会复燃了。但是吹得时候也是要有技巧的,肺活量要大,否则传统的火折子是不容易被点燃的。
火折子里面装的就是一些易燃的木屑,香料和燃料,最大的用处就是取火时比较方便,可以随便移动,因此火折子在古代军事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然军队中的火折子肯定和我们普通百姓家用的是不一样的,他们的火折子燃料更好,也更容易升起火,当然价格也更贵,是当时普通百姓消受不起的。其实对于火的使用,我国的古代人民是最有发言权的,他们除了火折子还发明了火药,一开始只是使用在节日庆祝上,但是后来逐渐将火药用到了军事领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