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的智谋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什么层次?吴用嘛,就是个犯罪团伙出馊主意的狗头军师。,他所擅长者,下个蒙汗药、搞个离间计、绝人后路...
吴用的智谋在中国历史上属于什么层次?
他所擅长者,下个蒙汗药、搞个离间计、绝人后路、伪造信函、偷东西、骗家属、打个埋伏、派个卧底,如此而已。
而且他做的大多数勾当,都是损人利己甚至损人不利己。只是底线比较低罢了。许多人想不到他这种计策,是因为没他这般阴损。
论聪明周密,我反而欣赏武松的一个细节:
当日他带了何九叔与郓哥,去衙门告西门庆,县官不受理。
武松默默回去,平静地请来邻居,请了王婆和潘金莲,带了士兵,摆了宴席。封门。拔刀。逼潘金莲和王婆招供了。让邻居作证写了文书,画了押。让士兵看住邻居们,自己独自去狮子楼杀了西门庆。拿了西门庆与潘金莲的首级,留着王婆这个活口,带了邻居、文书和花押,去县令那里自首。
干脆利落,沉稳周密。杀了该杀的人,留了该留的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完美地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报仇),又最大限度地保存了自己(人证、物证、旁证、自首行为)。
全书从头到尾,吴用都没做到过类似细密无痕、沉静自持的行为。
所以我一直觉得,论聪明机变,武松或燕青他们都有吴用这份聪明,只是没吴用这么不要脸罢了。
好玩的,倒是这个题设。
中国著名的军师谋士:姜子牙,张良,韩信,萧何,范增,诸葛亮,庞统,周瑜,鲁肃,陆逊,荀彧,贾诩,司马懿,徐茂公,刘伯温。这些人谁能胜过智多星吴用?
妈的,吴用何德何能,跟这些人搁在一个句子里?
姜尚辅佐文王武王,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开周克殷,讨伐东夷,开创齐国。
张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汉初三杰之中智略第一,从谋刺始皇到善终为留侯,大小智计无不如意,一生机略无算。
韩信还定三秦、涉河破魏,井陉破赵二十万,徇燕定代,定三齐杀龙且,垓下战项羽。功无二于天下,略不世出者。
萧何转输军粮助刘邦定天下,制法统为汉二百年之圭臬,千古贤相。
范增到七十岁才出山,还能作为项羽副手,救巨鹿,破王离,伏章邯,入咸阳,分封天下十八王,定齐,还彭城,围荥阳。
诸葛亮二十七岁规划十二年后天下三分之势,让四十六岁无尺寸之地的刘备到六十岁当了天子,自己南征北伐,以一州之地打得九州之地的曹魏雍凉不卸甲、中原不释鞍,治理得蜀汉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用心平而劝诫明,邦宇之内畏而爱之。
庞统知人之能名扬荆襄,间接帮刘备撑起了一个荆襄文官班子,帮刘备定入蜀之谋。
周瑜军旅生涯十余年之间,定吴,取江夏,以寡击众,让过去十年擒吕布击袁术破袁绍统一北方略无敌手的曹操尝了一生最大败绩,当时所谓文武筹略,万人之英。
陆逊出将入相,西拒刘备东破曹休,《三国志》中非君王而一人立传者,只有他与诸葛亮而已。
荀彧是曹操实际的合伙人,构筑了公元207年之前曹操的干部团队,自己主持日常工作,作为曹操与汉献帝的桥梁,事实上为东汉续命。
贾诩存身乱世,手段不算太高明,但佐李郭破吕布定长安,佐张绣则杀曹昂典韦,佐曹操则破关西诸侯,算无遗策,当了太尉虽然被孙权嘲笑,好歹是个太尉。
司马懿人生最后三四年做了许多缺德事,但早年破孟达平辽东英杰神谋,平王凌也是当机立断,也算纵横天下无敌手,一辈子的黑点也就是公元231-234年两次被诸葛亮压得畏蜀如虎罢了。
徐世绩身随李世民平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刘黑闼、徐圆朗,又平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到七十五岁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克平壤定辽东。唐初论名将,只有李靖李世民差可压过他。
刘伯温为朱元璋定计拒张士诚与陈友谅,龙湾、安庆、江州陈友谅都是他的计策,又鄱阳湖亲随朱元璋作战,定北伐中原之计。朱元璋一代雄主,都尊称他“老先生”。
以上这些人,基本都是将相之才。统辖万军、宰割天下、安邦定国的人物。
吴用凭啥能跟他们相比?
无非是因为《水浒》这本小说写得太好看,以及,中国老百姓了解 历史 人物,基本通过 历史 演义。而 历史 演义又极为脸谱化:把张飞程咬金胡大海都写成莽汉猛将,把诸葛亮与徐世绩这样的将相之才,都想象成跟吴用差不多的牛鼻子。
以至于知道程咬金的多,没几个人知道史书上的真名程知节;知道裴元庆的多,没几个人知道史书上的真名裴行俨。知道徐茂公的多,没几个人知道史书上的真名徐世绩。
吴用一个虚构出来的狗头军师的名字,居然能跟这些史上大贤并列,这就类似于,有人跑到英文论坛,“请问下《冰火》里的小指头和克伦威尔、丘吉尔、威灵顿哪个牛叉?”
所以这个问题的出现,只能说是:在大众文化角度,虚构小说和民间话本赢了正统史书吧。
或者也可以说:这是施耐庵杰出写作才能的胜利,连带提携了吴用这个狗头军师的知名度。
吴用(?~1124),是小说《水浒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车市村人。
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在财主家任门馆教授,生得眉清目秀,面白须长,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人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 为山寨掌管机密的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是梁山起义军中的知识分子的代表,梁山起义军的军师,基层人民智慧的化身。受招安后,被封武胜军承宣使。因宋江李逵被害后托梦给他,与花荣一同自缢于楚州南门外蓼儿洼宋江墓前,尸身葬于宋江墓左侧。
性格特点
1、沉着冷静,神机妙算,足智多谋。例子:智取生辰纲、智取大名府 、智取文安县、 巧用双掌连环计、智赚玉麒麟、在二打曾头市中巧用“番犬伏窝”之计。
2 、结交广泛,广纳贤才,知人善用。
3 、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4 、对宋江尽忠。
5 、有领导才能,能巧妙分拨梁山好汉,以达成自己的目标。
实际上,吴用的原型多半是诸葛亮。
吴用属于机会主义者,用的都是阴谋诡计。象被他诱、骗、迫上山入伙的,不可能是一条心,没有统一的意志,何谈谋天下,要么安身梁山,要么受招安。
对于题主所列举的这些著名的军师谋士,我们的吴用一个也比不上。
我就以三国来说,吴用的水平应该在袁绍的谋士许攸和郭图的水平,不能再高了。
吴用都做过什么事呢?
智取生辰纲、江州劫法场、打祝家庄、破连环马等。
智取生辰纲:吴用等人用麻药麻翻了杨志等一干人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还是白日鼠白胜的表演。如果是诸葛亮等人,可能会用疑兵让杨志等人寝食难安,最终无力抵抗。
江州劫法场:起作用的还是诸位梁山好汉,而且吴用对整个劫法场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什么时间,从哪里走这些都没有考虑。
打祝家庄:此时使用连环计攻克祝家庄,是不错的计谋。但其中还有宋公明领导有方。
破连环马:偷甲骗徐宁上山,我想题主所列的这些人应该不屑于用此种计谋吧。
所以,吴用的能力和诸葛亮等著名军师相比还差的档次。
说吴用滥竽充数过了点,我看他肚子里那点墨水也就比郭德纲多点。吴用的谋士范是装出来的。顶多上过两年私塾,没受过什么系统教育能有多大能耐,要不是头领艹盖宋江脑子好使,就没有108个将了,队伍到不了梁山就会被官军灭了。
吴用只是虚构的一个人物,看他使用计谋,也就是属于末流吧!他没有提出对于整个梁山集团影响深远的战略规划。从我们职业经理人的角度看,他那些都是上不了台面的阴谋诡计小把戏而已。如果在现实中,成功概率不大。
倘若程咬金、张飞、李逵三个爆脾气打架,谁是其中的胜者?
这是一个类似于关公战秦琼的的穿越时空的话题。张飞是三国时期,程咬金是唐朝,李逵是北宋。三个人虽然不在一个朝代但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脾气暴躁容易冲动。如果把这三个人放到一起打一场的话估计会很有看点,很热闹。
三人之中要论能耐的话当然是首推张飞,这个是毫无疑义的。张飞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位列蜀国五虎大将之一,是一员了不起的上将。张飞胯下乌骓马手中丈八蛇矛有万夫不当之勇,号称“万人敌”。张飞的战绩相当辉煌,被大家耳熟能详的当有三次。
第一次在虎牢关,张飞力斗三国第一猛将吕布吕奉先。双方大战五十余回合未分胜负,后刘备、关羽协同张飞三英战吕布,将吕布杀得败下阵去,仓皇逃窜。
第二次当阳桥之战,张飞匹马单枪立于桥头,阻拦曹操大军。曹操帐下拥有文聘、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猛将,但无一敢与张飞对决。张飞怒吼三声:我张飞张翼德在此,谁敢前来受死!一声吼当阳桥水倒流;二声吼当阳桥断;三声吼将曹操大将夏侯杰吓破苦胆,坠马身亡。
第三次张飞挑灯夜战马超。在葭萌关张飞与五虎大将之一的马超从早打到晚,大战数百回合未分胜负,唬得那刘玄德直呼俩人真虎将也!双方最后都使用了暗器依然未分输赢:
原来马超见赢不得张飞,心生一计:诈败佯输,赚张飞赶来,暗掣铜锤在手,扭回身觑着张飞便打将来。张飞见马超走,心中也提防;比及铜锤打来时,张飞一闪,从耳朵边过去。张飞便勒回马走时,马超却又赶来。张飞带住马,拈弓搭箭,回射马超;超却闪过。二将各自回阵。
张飞对阵的都是三国最杰出的猛将可谓是含金量极高,充分印证了他的超强的战力。张飞的战力是程咬金和李逵无法相提并论的。在张飞面前即便是程咬金和李逵联手都会被秒杀。
程咬金本身能力有限,最著名的就是那三板斧,即所谓的“劈脑袋、鬼剔牙、掏耳朵”,这三招轮番使用,这三招能唬住就唬住,一旦唬不住不灵了的话就只能听天由命等死了。据说这三板斧是程咬金梦中所学,在梦中实际上学了全套的斧法,但没想到被那个尤俊达惊扰了好梦,程咬金醒了以后就只记得这三招了。我觉得这说法更像是程咬金忽悠人的,不管怎么说这三招在张三将军面前简直就如同小儿科不值一提。
李逵使用的是两把车轮板斧,貌似非常凶悍。李逵一生杀人无数,但死在他斧下的大都是碌碌之辈和普通无辜的老百姓。而且李逵打仗还有个毛病必须把上身脱得精光赤膊上阵,这样是很容易受伤的,所以宋江给他配了两个助手李衮和项充,这俩人不干别的,专门拿着盾牌保护李逵。
李逵鲜有跟高手交手的记录,当然他曾跟燕青比过摔跤,输得很惨。因此李逵就是装大尾巴狼的货色,在普通人面前耀武扬威,在高人面前丢人现眼。
总之,这三个人放在一起明显拉低了张飞的档次,张飞这样的一代名将很轻松就能把程咬金、李逵这俩货打得找不着北,然后再满地找牙。
新三国里张飞,新水浒的李逵,楚汉传奇里的樊哙都是一个演员演的,历史上这三个人形象也差不多吗,都是粗
新三国里张飞,新水浒的李逵,楚汉传奇里的樊哙都是一个演员演的,历史上这三个人形象也差不多吗,都是粗汉历史上张飞不算粗人。善草书,绘画。
对李逵、张飞、程咬金、牛皋这四大历史粗人进行人物评价
李逵,就是个只知蛮干的,不会变通,但为人真诚,讲义气
程咬金 豪爽,为人真诚,但是有心眼,知道变通。
张飞、李逵、樊哙傻傻分不清,为什么领导身边多莽汉?
朋友们,你们是否有这种感觉,读三国水浒史记的时候,会觉得张飞、李逵、樊哙是同一个人,无论是外貌特征,还是性格特点都出奇的相似。在近几年的影视作品中,也是由同一个人出演的,结果就弄的傻傻分不清。
他们的外貌都是粗狂型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一看就是莽汉。性格都是暴躁,冲动,不会思考,头脑简单,四肢发达。而且张飞和樊哙的职业还一样,都是屠夫。他们还有个共同特点,都是领导身边最信任最器重的人,张飞是刘备的结义兄弟,李逵是宋江最得力的小弟,樊哙是从沛县就跟刘邦起义的兄弟。而且他们都一以贯之的忠诚,很是奇怪,为什么领导需要身边有这样的莽汉呢?
首先说来,这样的人没心机,便于控制,一旦认定一个领导,就会死心塌地跟他一辈子。张飞跟刘备关羽结义,誓同生死,风风雨雨多少苦难都坚持下来,如果换成心里有小九九的人早跑了。张飞心思简单,得知关羽被曹操俘虏,以为降了曹操,待关羽回来时,便拔矛相向,弄清楚缘由后,立刻变怒为喜,把酒言欢。
李逵在江州被宋江用十两银子收买后,便终其一生为宋江卖命,直到最后被宋江毒死,仍说:“罢罢罢,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真是做到至死不渝。
樊哙跟刘邦不仅是一同起事的兄弟,更是亲家,刘邦晚年病重,讨厌见人,别的大臣都不敢去打扰,樊哙想念往日情义,不顾阻拦入宫见刘邦,痛哭流涕地说:“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说得高祖笑着起来了。患难见真情啊。
这样的人往往能替领导说出想说不能说,想干不敢干的事。最明显的是张飞和李逵,刘备打下汉中后,势力达到顶峰,群臣都有劝进之意,刘备自己也想当皇帝,但自己说出来显得太不要脸了,这时,就得张飞站出来,大声说:“哥哥为汉中王!”刘备还要作态,骂张飞一顿,其实心里暗爽,诸葛亮等文臣再劝进,事情就成了。
李逵也有这样的作用,第一次朝廷招安时,朝廷看梁山完全跟打发乞丐一样,众人不满,这时是李逵从房梁跳下来扯了诏书,事情才得到缓解。而且李逵也做了跟张飞一样的事,大呼:“哥哥做大宋皇帝”,宋江明里大骂,暗里照顾,说出了宋江的心声。
樊哙也干过类似的事,在鸿门宴上,樊哙持盾闯入,大义凌然的说:“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正是樊哙这番话救了刘邦,这句话樊哙作为一个武夫说出来正合适,要是刘邦或者张良说,项羽不会这么轻易放过刘邦的。
这些人都是打先锋的不二人选,他们三人都是各自阵营中冲在最前面的人,领导需要这样的人做榜样,需要他们打先锋,需要他们身先士卒,鼓舞士气,一支部队中有这样的人,往往在士气上就赢了。
其实还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故事中,需要这样的角色。我之前说的是他们的文学形象,在历史上,张飞不莽,还会书法,据说还是帅哥,因为刘禅娶了张飞的女儿,生女儿像爹,应该长的还可以。而樊哙,其实也不莽,非常识大体的,在鸿门宴上对刘邦说:“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还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非常果断有谋。李逵本是虚构,不多说。
他们被描画成这样,用流行的说法,是剧情需要。要唱好一台戏,就什么样的人都得有,一般都是这样安排角色,领导大都无能,遇到事情只会说,“为之奈何”、“军师救我”或者“悟空救我”。还需要个军师,统筹全局,比如张良、诸葛亮、吴用。还需要独挡一面的大将,比如韩信、关羽、林冲。当然,也需要莽汉,增加戏剧元素,莽汉的作用很多,往往会因为某些小原因坏大事,增加戏剧冲突,莽汉身上还有很多喜剧元素,为剧情增加欢乐。每当张飞、李逵、樊哙、甚至猪八戒出场的时候,往往会伴随搞笑的事情,这些都是观众喜欢看的。
无论是评书演义,还是现在的影视剧,都需要这样的角色活跃气氛,如果个个一本正经,个个聪明绝顶,那看起来未免枯燥,所以,作者编剧塑造出全新的人物形象,来为大众带来更多的欢乐。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