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两军对垒,真的靠武将一对一单挑就可以决定胜负吗?肯定不是靠武将一对一就能胜利的,古代两军对垒重要的是团队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单打...
古代两军对垒,真的靠武将一对一单挑就可以决定胜负吗?
肯定不是靠武将一对一就能胜利的,古代两军对垒重要的是团队之间的合作而不是单打独斗。我们在看一些古代剧的时候往往会突出将领的武艺高强,然后有的时候两军对垒还会将领来对战。但是这是不对的,在古代中两军对垒将领更多的是镇定军心以及管理军队的作用反倒是在前线的往往是普通的将士,所以说将士也是非常的重要的。
古代行军中也会有各种的官职,不同的有不同的任务统帅不同的地方。古代的时候两军对垒更多的也是团队的合作,比如说是先出弓箭手还是什么这都是一种合作需要将领的安排。两军对垒肯定不是仅仅是靠将领的一对一单挑决定的,将领的作用是统率和布局以及传达君主的旨意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当机立断做出决定的。一对一单挑更多的是一种想象中的侠义而不是两军对垒。
两军对垒需要多方面的合作和布局。像是粮草的供应能否跟上可以保证将士们的生活需求,以及何时扎营在哪里扎营什么时候进攻这些决策类的才是将领们需要去做的东西。而古代的时候行军条件也是非常的艰难的每一个地方都要做好统帅。如果只是需要将领一对一的单挑那么就不需要那么多的将士了,所以说这是根本不存在的事情。将领的重要性就在于安排事情和做决定,做好这些才是一个好的将领,所以说将领不仅仅要武艺高强更重要的是要有智慧。
战争从来都是非常的残酷的,需要大量的人也会有大量的将士在战场上牺牲,每一个将士都是优秀的,一个战争的胜利不仅仅是将领的功劳而是整个军队的功劳。古代两军对垒更多的是团队之间的合作。
古代两军对垒的时候,主将单挑的结果会决定大战的胜负吗?
在历史通俗演义中,古代两军交战的主场面,是双方主将出军阵单挑,如果势均力敌,两人可能要斗个几百回合,如果实力相差悬殊,厉害的一方可能一两招就把对方挑下马。决斗结束后,失败的主将若是战死,他手下的军队往往会兵败如山倒或是不战而败;胜利的主将就能凭两人之间的单挑,决定数万人战场的胜负,最典型的例子当属我们耳熟能详的《三国演义》了。
其实这样的描述是很荒谬的,我很小的时候就质疑主将单挑决胜负的真实性。一个主将如果在军阵后面指挥,他的指挥能产生的作用可能价值数万人的军队,但是他如果披甲上阵与敌人单挑,最多也就只能发挥一个武夫的作用,那么他有什么理由选择单挑而不是指挥呢?
再者如果单挑的作用真有那么大,战场上还要那些兵士干嘛,是来凑数的吗?我小的时候很喜欢看武侠剧和通俗历史电视剧,我常常就有如下疑问:那些兵士往往在武艺高强之人面前毫无还手能力,如砧板上任人宰割的鱼肉;那些大侠和将军往往能以一敌百,能一人把数十上百人打得落荒而逃。那么古代的君主为何不多培养一些大侠和武艺高强的将军,就算这些人是百里挑一,那么培养一百个武艺高强之人也比培养一万人的军队来得实在啊!
相信也有很多人在看电视时产生过和我一样的疑惑,电视剧虽然精彩,但常常脱离现实,那么古代真实的战场的场面是个什么样子呢?主将们每天研究的到底是怎么排兵布阵还是如何在单挑中获胜呢?
广武对骂
我要举一个有名的两军主将单挑的例子,楚汉后期天下的命运掌握在两个人手中,那就是汉王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战争第四年,一向以勇武著称的项羽,竟然主动要求与刘邦单挑。
其实总体上来看,五年楚汉战争中,项羽根本就没占过多少优势,反而优势方一直都是刘邦。但光从表面上看的话,楚汉战争前四年,项羽一直都是压着刘邦打的。然而这所有表面现象,都从第四年开始扭转。
前一年,刘邦的盟友彭越率领一支军队攻克了项羽后方十多座城池,截断了楚军主力的粮道,烧毁了楚军的后期补给。这年年初,项羽亲自带领一部分主力离开与刘邦对峙的前线,令手下大将大司马咎坚守成皋,告诫他说自己半个月之内必定能解决彭越并回来支援,而你万万不可与刘邦交战。
就这样,项羽亲自带兵回到梁地将彭越打得落荒而逃,收复了所有的失地。然而在前线,刘邦多次派人侮辱、挑衅大司马咎,大司马咎忍无可忍,最终擅自出击,令全部军队进攻刘邦。刘邦先派一部分军队与楚军交战,然后佯装战败渡河逃回,大司马咎就令军队渡河追击,结果一半军队刚过了河,刘邦就令全军出击攻击楚军,楚军大败死伤无数,且失去了前线所有的战略物资。
所以等项羽回到了前线,才发现自己的主力已经损失了一半,此时的他已无回天之力,败给刘邦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此时的项羽焦急万分,他既不想投降,更不甘心失败,而他此时的实力已经无法与刘邦对抗了。于是因焦急而丧失理智的项羽,在历史舞台上表演出了留笑千古的滑稽一幕,那就是广武对骂。
单挑
先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一向自诩为正人君子的项羽,此时也开始想着拿刘邦的家人去威胁刘邦了,他声称刘邦再不投降自己就煮了刘太公。可刘邦是经历过大风雨的人,现在你项羽已经山穷水尽,你真敢对我父亲怎样?你想拖自己的族人下水?
项羽更加滑稽了,又派人去给刘邦送去了单挑信,信中义正言辞地写道:“天下好几年都不得安定,都是因为你我两人的争端。咱们为天下人考虑考虑,用单挑决胜负吧,结束这无谓的纷争!”
谁不知道项羽武艺高强力能扛鼎?论武艺,刘邦是绝对打不过项羽的。而论实力,项羽已经是敌不过刘邦了。所以刘邦回信:“我宁愿与项王斗智,不愿与项王斗勇!”
字里行间隐藏着的意思是:论勇武我敌不过你,论智商你可远远比不过我啊!
这可把项羽惹恼了,他派手下一个勇士去刘邦军阵前挑战,刘邦手下一个叫娄烦的神射手出战,那勇士还没瞥清娄烦的样貌,就被娄烦射中了胸口。楚军又先后派出了十多名勇士,可娄烦手起弓落,这十多个“靶子”就应声倒地了。项羽一怒之下亲自披甲上阵去挑战娄烦,娄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最后落荒而逃。
刘邦一听说这事,立刻到城楼上看是何人如此勇武,结果就认出这人正是项羽。
项羽也看见了刘邦,张嘴第一句话就是要和刘邦单挑,结果刘邦不仅不同意,还乘机数落了项羽的十条罪名,搞得项羽脸上无光、羞愧难当,一气之下弓下身来就要用脚踏弩射击刘邦。刘邦正身子前倾去看项羽到底突然弓下身要干嘛,一支劲弩的箭矢就飞速冲击过来,刚好命中了刘邦的胸口,可能离心脏只差了那么一两厘米,结果是刘邦大病了一场,从此身体再不如以前,不过幸好是保住了性命。
结语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广武对骂,刘邦和项羽在一定意义上是单挑过了,不过一个用的是伤人心却不伤人身的口才做武器,另一个是实打实的劲弩作的武器。结果可想而知,项羽只不过是内心被刺痛了一下,刘邦受的可是险些致命的重伤,刘邦当然是吃亏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单挑的话武器一定要选好,不然真的很吃亏。
古代战争两军对阵,为什么将帅先拼杀呢?
古时候两军对阵先干什么?当老毒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相信许多朋友的第一反应就是“将军对战啊”。两军交战,双方将领现出来一对一的打斗,这似乎是每一个人心目中的战场。其实这些元素都是受到了古装电视剧和小说中的影响,今天老毒就来给大家科普一下,古代真实的战斗到底是什么情况。
首先根据正史记载,两军交战前出现武将一对一的情况是很少见的,可能上百次的战斗会出现一两次这样的情况。并且许多都是未能载入历史的。有的朋友可能会好奇,为什么双方将领不会战斗呢?其实这根古代战争的模式有着很密切的联系。
早在三皇五帝时期华夏文明就开始出现了战争,直到夏商时期战争才真正的具有一定的规模,但是总的来说人数都不会超过太多。发生在最早时期的部落之间的战争,完全就不存在着什么规则,完全就是野蛮人的战争。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战争武器的升级。就开始出现阵法,不同的兵种相互配合,直到取得战争的胜利。
所以从战争的发展历史情况来看,战争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并且如果己方将领在单挑过程中出现意外,对于全军的士气无疑是一种打击。“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很早就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其次我们再来详细的聊一聊关于阵法的重要性,无论是正史还是小说中的描写,中国关于阵法的研究已有千年的历史。据传黄帝时期,在黄帝战胜蚩尤的战争中,黄帝从神那里学习到了阵法,从而战胜了蚩尤。虽然是传说,但是已经能够看出中国阵法的形成。从西周到春秋,我国诞生了“太公兵法”“孙子兵法”等多部讲到阵法的兵书。阵法讲究的就是团结协作,所以战争由武将单挑开始纯属杜撰。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