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如果不终止郑和下西洋,历史将会如何?明朝可能会迅速灭亡。别说明朝可能赚钱,郑和七次下西洋,有获得过实际利益么?与近代大航海时...
明朝如果不终止郑和下西洋,历史将会如何?
明朝可能会迅速灭亡。别说明朝可能赚钱,郑和七次下西洋,有获得过实际利益么?与近代大航海时代,西方到处建立殖民地进行殖民掠夺不同的是,郑和下西洋的政治、文化意义要远远胜过其经济意义,俗称“赔本赚吆喝”。
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规模庞大,总共有两百多艘船近三万人,无论在规模、科技水平等方面都比后来的欧洲高出很多。然而,明宣宗时代,因为郑和下西洋花费太大,而实际利益实在太少而从此中止,封建社会在海洋游弋了千百年的中国船队也从此消失。
当时的明王朝江山万里,北方的威胁一直没有消除,郑和下西洋期间更加证明了当时的海洋根本没有能够与明王朝抗衡的存在。
明王朝为了集中力量对付北边的游牧民族,加上东南沿海倭寇祸患不断,明朝施行了“海禁”政策,停止了下西洋的行动。
郑和下西洋花费巨大惊人,永乐时代建造改造了多达两千艘“宝船”,每艘船的花费大约在五千两白银左右。再加上船上准备的大量供应赏赐的丝绸、金银、茶叶、瓷器,郑和每次下西洋的花费都在千万两白银左右。
郑和下西洋,到达了超过30个国家,所到之处的主要活动就是“弘扬国威”,建立更加广泛巩固的朝贡体系。而事实证明,明朝的目的的确达到了,后来马六甲等国受到葡萄牙殖民者入侵,还不忘去明朝求助。
可中国的“朝贡”说白了就是“打肿脸充胖子”,付出远远胜过得到,只要对明朝俯首称臣,明朝就会进行大量的赏赐,同时将其纳入保护范围,要给藩属国提供保护的义务。
郑和下西洋规模庞大,虽然没有像西方殖民者那样进行掠夺,但是竟然连民间的商业贸易也没有,甚至还大量赏赐,付出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对明朝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所以,只要明朝“不改初衷”,郑和下西洋就始终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行为。当年的宋朝通过海外贸易获取了巨额财富,明朝的确有这个机会,但是有机会又不去做等同于没有,郑和多番下西洋,始终都没有开拓商业利益,所以不要把“郑和下西洋”跟“海洋贸易”扯上关系。而为了支持这一活动,同时还要对漠北、西北等用兵,明朝无力承担之下,必然催动灭亡。
明朝用不着与西方一样进行殖民掠夺,然而七次下西洋,却连当初与宋朝一样的和平贸易都没有。民间“寸板不下海”,官方又只会“赔本赚吆喝”,下西洋的活动继续下去也只是徒劳无功。
假如郑和下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 到达欧洲会怎么样
如果郑和下西洋是去殖民,历史进程是否会有所不同?
郑和模式根本不会存在掠夺和殖民可能性。因我们人口在永乐年间远没饱和,明朝末年才引进了番薯,过去人口还不多。中国人乡土观念非常重,而且不喜欢背井离乡的去远方。更何况,明初连西北东北全部没完全占领,还在和少数民族打仗呢。老百姓没有没兴趣,国家没有可能分兵。所以,政府派出的郑和船队,耗资非常巨大,用在于宣扬国威,成本完全划不来。要是通过了郑和殖民外国,殖民地还没有建起来,大明破产了。
欧洲船队属于商业众筹模式,探险家在带队,目的有一个,那是发财。欧洲船队选择的目的地是非洲和美洲,那全部是遍地黄金地方。但是郑和要是殖民东南亚可以做什么呢?土著手中有的是热带水果,抢来干什么?欧洲前期的掠夺和殖民基本上属于民间行为。国王建立了政府在收税,完完全全收商人的贸易税和关税。你万一收农业税,等你将香蕉运回国时早烂了。
富裕属于一个很复杂的概念和系统。你要设立的是统一全球的金融体系,后面你大量的发展生产力,拿你产品大量的剥削了殖民地里面劳动力,让两地产生了非常大生产力差值。你才可以显得强大和富足!但是明朝人完全不懂得金融体系,更不懂什么叫资本与产品。并且中国如此大一个国家,无所不有,不像小国林立的欧洲,喜欢贸易互通有无。
一样的,喜欢和中原王朝互市的少数民族,可是中原王朝没有所谓。古时候中国除北方少数民族以外,没别的外部压力,不像欧洲国家。并且这不是儒家讲什么“仁义礼智”,天国可以从小河南变成了大公鸡,不是充话费送的。可以下嘴时,天国肯定毫不犹豫。但是郑和下西洋时,真没有如此条件,外部内部全部没有。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没过红海去欧洲?
原因是:当时远洋航行用的是帆船,中国的帆船之所以能远航至非洲东岸主要是得益于季风和回洋流,当答北半球刮起东北季风的时候正好南下出海,等到西南季风起的时候又可以回到中国。
同时洋流流向也正好符合这条航线的需要。而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以前,要去欧洲只能绕过非洲好望角,对当时的航海技术和船只而言,无疑是近乎不可能的任务。
郑和下西洋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船只和海员最多、时间最久的海上航行,也是15世纪末欧洲的地理大发现的航行以前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系列海上探险。然而,关于郑和船队的航海目的、航行范围等史实以及对七次航行的评价,仍存在争议。
扩展资料:
郑和船队每次出海,“云帆蔽日”,浩浩荡荡,但从实质上看,却是“孤帆远影”,它的后面没有,也不许跟随民间海商的船队。明成祖不许沿海军民“私自下番,交通外国”,一再下令“仍禁频海民不得私自出海”、“海道可以通外邦,故尝禁其往来”、“禁频海民私通海外诸国”,对于沿海居民的海外贸易,下令“严禁绝之”。
严厉的海禁危及沿海居民的生计,而且导致在停止国家组织的郑和下西洋活动的同时,海洋也被封闭起来了。亦即,一旦皇家的需要得到满足,一旦他们听到了海晏河清的消息,便从国家层面到百姓层面,彻底地封锁了海洋,以至于造成了在世界史的关键时期海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缺位。
苏伊士运河(又译苏彝士运河) 1869年修筑通航,怎么过去?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