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呢?明朝皇帝不上朝,其实是由于明朝特殊的政治制度造成的,明朝自...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的区别在哪里二人谁的能力更强呢?
明朝皇帝不上朝,其实是由于明朝特殊的政治制度造成的,明朝自宣德皇帝开始,官员呈送给皇帝的奏折,必须经过内阁,内阁作出初步的处理意见,这种初步的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然后皇帝再在奏折上作出批示,称为披红。明朝皇帝往往把披红的权力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而一旦把这种披红的权力,交给宦官代行之后,皇帝等于是没事了。
清朝也有内阁,也有票拟,但是清朝皇帝事必躬亲,常常亲自批阅奏折,从来不把披红的权力交由他人处理,到了雍正年间,还设立了军机处,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没有任何的决策权,所以清朝的皇帝必须勤政,如果不勤政,政事就无法处理。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朝皇帝的勤政与明朝皇帝的怠政,都是由政治制度造成的,而非皇帝个人的原因。
明朝总共存在了276年的时间,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两个人在位的时间加起来,总共有93年的时间,明神宗万历皇帝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其次是明世宗嘉靖皇帝,而两个人都是长期不上朝,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后宫宅着,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不上朝的根本原因,前文已经阐述了,主要是明朝的政治制度造成的。
但是两个人不上朝的具体原因是有区别的,嘉靖皇帝主要是痴迷道教,喜欢炼丹,而万历皇帝主要是受制于阁臣,无法自己选定自己心仪的皇储,只好用罢工的方式,来对抗朝臣。
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不上朝,并没有影响明朝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许多重大的决策还是由皇帝最终决定的,比如《明世宗实录》说嘉靖皇帝“虽深居渊穆而威柄不移”。
就从个人能力而言,嘉靖皇帝要比万历皇帝的能力强,嘉靖是以外藩入继大统,在皇宫之外生活过一段时间,而万历皇帝在9岁的时候就已经登基了,从小就生活在皇宫之中,个人能力显然弱于嘉靖皇帝。
但是,明朝的社会经济其实是在万历皇帝的时候进入到了全盛时期,如明末清初的学者李邺嗣曾说:“神宗全盛日,海内一愁无。”明朝在万历年间,国家承平日久,社会经济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同是二十多年不上朝,万历和嘉靖谁更厉害?
嘉靖帝朱厚熜和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皇帝,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曾经二十多年不上朝。
同样二十多年不上朝,嘉靖帝跟万历帝有何不同?
嘉靖和万历这祖孙俩,可以称得上是明朝历史上的两个奇葩皇帝。两人在后世人眼中,都不能算是个功载千秋的明君。
嘉靖皇帝在位44年,他的孙子万历皇帝在位48年,都是20多年不理朝政。虽然被人们称之为昏君。然而祖孙两者的人生轨迹迥异,对明代历史产生的影响也完全不同。
嘉靖是庶出,如果不是正德无后,嘉靖这辈子顶多只是个两湖地区的同姓王爷而已。所以,他的即位是非常幸运的。
嘉靖即位之初,出于对朝廷政局的不了解和慑于朝臣集团的强大威慑力,做出一副勤政亲贤的样子来。待时机成熟,形成了拥护自己的小集团后,便拿“大礼议”对不服管教的大臣开刀。
从这件事,我们至少可以看出,嘉靖对皇权的渴望十分强烈,绝对专制的欲望十分明显,手段也颇为果敢。
中国历史上的皇帝,不好色是少数,嘉靖追求长生不老仙丹,采用处女初潮经血,这对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在那个时代,任何一个个体都是微不足道的,包括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没有完整的人权,各种权益受到侵害是正常现象,老百姓只希望天下太平,吃饱穿暖,也就知足了。
朱元璋和朱棣在位时期,基本形成了淘汰丞相,升格六部,由皇帝直接统领中央政府各个衙门,集总统、总理、副总理、军队最高司令和最高大法官于一身。
然而,皇帝精力所限,权力集中了却难以维系繁重的工作,所以让一些重臣充当皇帝的机要秘书,这些秘书品级不高,但由于具备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才能,文字功底和经史底蕴深厚,所以得到重用,这些人称为殿阁大学士,他们帮助皇帝应对各种奏札、题本,并拟定初步意见供皇帝参考,使皇帝的批阅难度大大降低。
这样,这些大学士就逐渐获得了参政议政权。而这些大学士往往有一个头目领衔,这个称为“首辅”的领衔大学士,就具有最权威的议政权。
夏言、严嵩、徐阶等人,都拥有这样的权势。而他们与六部尚书的合作,以及部分尚书兼任大学士,使得总理、副总理的部分职能从皇帝手里转移到大臣手中。
因此,朱元璋和朱棣希望改变汉代以来皇帝垂拱,官僚集团总揽朝纲的局面,这种希望一厢情愿,脱离了社会规律,难以成功。
因此,有这样一套制度做保障,即便皇帝不理朝政,国家也不会因此而出现太大问题,国家机器照旧正常运转,只不过运转的效率会慢慢降低,各种弊病会越来越多。
纵观中国历史,有作为未必是好事。由于祖制带来了庞大的既得利益,使所有王朝中叶的改革都会面临强大的阻力,任何改革都会因为过于仓促和敌对压力过大而大打折扣甚至失败。
在儒家理想的治国体系中,皇帝作为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君王,把议政权和执行权放手交给贤能和具有公心的大臣,是管理国家的有效手段。
嘉靖带给明朝最大的幸运,是朝政所有的大事能由他一人说了算。当他头脑清醒的时候,他就能做出几件像样的好事,比如平定倭寇,默许地方清丈土地等;当他头脑不清醒的时候,就躲在宫里炼丹,让能者多劳。
嘉靖没有过多的思想障碍,他的一生中也没有什么心理阴影,所以他的很多选择,看似招人鄙夷,实际很明智。
嘉靖留给隆庆的,不是一个太好的遗产,但也不能算差。因此,尽管隆庆好酒色不理朝政,但比较务实的内阁大学士却能做出一些成绩,并通过渐进性的改革逐步增强明朝的国力。
万历就要倒霉许多。刚刚出生的时候父亲还是藩王,总是受嘉靖猜忌,日子过得不痛快。
父亲即位后十分放纵,给他带了坏头。他的即位风平浪静,只是因为年岁小,被李太后和张居正管束。尽管张居正搞改革不遗余力,但他个人生活的不检点,这与他教给小万历的圣贤之学和对万历的严格要求大相径庭,真是宽于律己,严于待人。
所以,当张居正死后,万历就采取对张居正后人打击报复和怠工不上朝,来作为对朝臣集团的报复。
而实力派大学士徐阶、高拱,特别是张居正的下台,使得官僚集团胆战心惊——原来贤能的下场也是这样!于是他们不敢放手有所作为,大量国家政务被耽误,国家机器运转效率直线下降。
而万历年间,明朝面临了两个大难题:财政危机和东北危机。
张居正积累的财富很快被低效率的国家机器折腾殆尽,国家造血能力显著下降;建州女真的兴起成为明朝的劲敌。
万历本人因少年生活的波折而带来的变态心理,使他无法恰当的处理后宫的关系,郑贵妃干预太子问题而引发的明末三大案,便是他在此方面无能的表现。
后宫的混乱为宦官干政创造了条件。由于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在太子问题上险些违反祖制,导致他与官僚集团的矛盾不可调和,一部分官僚索性组成不同的集团,为着类似这样的事情的是非而争论不休。后宫混乱,宦官干政,官僚争权,这为明朝政治的总崩溃埋下了祸根。
因此,尽管都是昏君,但嘉靖是幸运的,而万历是不幸的。
历史允许嘉靖怠政,但当万历也如法炮制之后,历史便抛弃了明王朝。到最后烂摊子交到崇祯手上,纵使崇祯有心重振旗鼓,但却是回天无力。
同样二十多年不上朝,嘉靖跟万历有何不同?
目的不同,结果自然不一样。
祖孙俩人都缺岗,不乏孙子有效仿爷爷的嫌疑,但是学的了形式,却没悟透内涵。
嘉靖帝不上朝,主要是因为他深刻体验到了权力的甜头之后想要“再活500年”而去玄修,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统治,所以他不上朝并不代表着他不工作,而是要更加出色的工作,每天晚上睡的时间很短,会花很长的时间来批阅奏折,他把自己躲在暗处不上朝还可以避免与官僚集团正面交锋,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使自己置身事外,做到旁观者清,洞若观火,从而对朝局、对各方势力准确观察,作出最理性的决定。
这是大谋!明神宗呢?他不上朝是来躲口水来了,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这是皇权受到压抑,万历用消极方式对抗。
团队素质不同。
嘉靖帝的统治时期,明朝人才济济的,夏言、李春芳、胡宗宪、戚继光、俞大猷、徐阶、高拱、张居正、海瑞...这一串名字放到哪一朝都是星光闪耀,哪个不是治国之能手,安邦之良才。
相比万历呢?除了最早的那套内阁班子外,到万历四十年“部、寺大僚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数年,六科止存四人,十三道止存五人”。国家机构等同虚设,人才队伍哪还有扛起大局的呢?
性格、能力不同,皇权与文官集团强弱对比不同。
嘉靖帝十五岁由旁系入大统,在追认其生父为先皇这件事儿上就和大臣们杠上了,尤其是杨廷和,三朝老臣,宦海沉浮这么多年,以他为首的文官们闹出个“左顺门”事件,几百名大臣汇聚在左顺门,放声大哭,与小嘉靖作斗争,目的无非就一个,让你听我们的,可是聪明人天生就是聪明人,嘉靖没有慌神,更没有妥协,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那就是打。
这一打就打死了十几个人,带头闹事的都被发配到了边疆,永不叙用。这件事以文官集团的完败收场,此后四十多年再也没有敢闹事的文官了。
从最初的杨廷和,到后来的严嵩党,他们哪个在嘉靖手里还不是被玩得团团转,嘉靖几十年不上朝,国家这部大机器不还照样正常运转,朝局被他玩弄于鼓掌之间。这就是能力,不服不行。
而经过长期的捆绑式教育万历的性格变得不愠不火、中规中矩、深沉内敛,是明代最“温柔”的一个皇帝,甚至有点软弱可欺。群臣利用万历皇帝的软弱性格,借助言官制度,不断打着各种旗号,以诤谏的名义,全方位地收拾万历,万历手段又不够强硬,又不愿忍受口水,只能,不理朝政,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用消极方式进行对抗。
皇帝这么软,也是没谁了。
同样是几十年不上朝,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二人谁的能力
明朝皇帝不上朝,其实是由于明朝特殊的政治制度造成的,明朝自宣德皇帝开始,官员呈送给皇帝的奏折,必须经过内阁,内阁作出初步的处理意见,这种初步的处理意见称为票拟,然后皇帝再在奏折上作出批示,称为披红。明朝皇帝往往把披红的权力交由司礼监秉笔太监代行,而一旦把这种披红的权力,交给宦官代行之后,皇帝等于是没事了。
同样多年不上朝,嘉靖帝对于朝廷的控制一直很深,御下之道炉火纯青,但是对于国家大局控制有一些力不从心之举,万历帝对于朝廷的控制并不是很强,但是大事严抓通过万历三大征等巩固了当时中国的宗主国地位,维持了中国东亚一哥的统治秩序,两位皇帝侧重面不同,但是相同的是没有大权旁落,哪怕不上朝也一直是帝国真正的决策者。
嘉靖皇帝的综合素质是要比万历皇帝高的。藩王上位,本来处于皇权弱势,但政治天才嘉靖愣是用手段扳倒了一个又一个的拦路虎。“大礼议”大获全胜。杨廷和,张璁,严嵩,徐阶包括后来的高拱张居正都是嘉靖皇帝的掌中傀儡。一个外蕃能将帝王之术运用如此纯熟,且手底下都是大牛人,炼丹二十年,帝国还是他说了算,只能佩服!
嘉靖皇帝不上朝,可他却每天都要召见官员,尤其是内阁部院大臣,所以,整个大明王朝的财政税赋,人事军事,他都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万历,是觉得大臣都不是啥好东西,所以不上朝,也不接见大臣,可他依然自己掌握着内庭,也正因为如此,没有出现像朱厚照,朱由校时期那种宦官专权的局面。
这样就可以说,无论是嘉靖还是万历,只要掌握了控制全局的小内庭他的皇权就绝对不会旁落。至于要比较嘉靖和万历,在我个人看来,万历论智商和帝王心术,是没法跟嘉靖比的,就算放在整个大明来说,要玩权谋,嘉靖也是皇帝里的3号人物,估计就朱元璋和朱棣能比。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