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神秘的党项人来自哪里,最后他们的后裔又去了哪里了?在历史上,党项人建立了西夏,也曾盛极一时,但是最后西夏还是被蒙古所灭。在...
历史上神秘的党项人来自哪里,最后他们的后裔又去了哪里了?
在历史上,党项人建立了西夏,也曾盛极一时,但是最后西夏还是被蒙古所灭。在西夏灭亡后,党项族也随之消失了。那么,西夏的党项人在西夏灭亡后,他们去了哪里,还有就是他们的后裔现在变成了什么民族呢?
历史上的党项族是古代的北方民族之一,追根溯源,他们属于西羌族的一支,羌族发源今青海省东南部黄河一带。据史书记载,在汉唐时期,党项族多次内迁,最后在唐末的时候,其大部分族人迁移到今甘肃、宁夏等地区。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式称帝,建立了西夏。随后,西夏政权在周边辽国、金国、宋国以及后来的蒙古政权之间的夹缝中顽强生存。
直到1227年,西夏向蒙古投降,根据成吉思汗的遗嘱,蒙古人将西夏皇族乃至党项全族灭族,西夏就此灭亡。在西夏亡国后,党项族人遭受蒙古人屠杀,失去了共同生活的地域,少数幸存者不得不与其他民族间错杂居,这个民族最终走向消亡的。关于西夏党项人的后裔的去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推测。
一是在西夏灭亡后,西夏贵族带领一部分党项人迁徙到了现在西藏甘孜一带的木雅,重新建立了西吴王国。后来,这些党项人在与当地藏族人的民族融合,逐渐被藏族人同化,其后裔成了我们今天的藏族的木雅人。
二是一部分党项人在西夏灭亡后,他们继续留在了西夏故地,成为了元朝的百姓。蒙古元朝曾多次从河西陇右调征为数可观的党项兵士,蒙古元朝的宿卫军和镇戍军中都有专由党项人组成的''唐兀军''。后来,这些留在西夏故地的党项族后裔被蒙古族以及回族同化,最后成了蒙古人和回族人。
三是根据族谱、碑文以及考古研究,专家发现一部分党项人在西夏灭亡后,他们选择了南迁到河北、河南、安徽等地。他们与当地的汉族融合,其后裔最后成了汉族人。
总之,在西夏灭亡后,党项族的少数幸存者不得不与其他民族间错杂居,从而渐渐为藏族、蒙古族、回族等族所同化,党项族就这样最终走向了消亡。纵观中华历史上下五千年年,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历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56个民族是一家!各位,你们说呢?
西夏后裔在川西高原建立的西吴尔王国具体在哪里?
资料延伸:
党项是拓跋氏的后代。十一世纪初其贵族首领割据了夏、银、绥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陕、甘、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于公元1032年(即西夏显道元年)建立大夏。
西夏的国都一开始在鄂尔多斯西南的夏州(统万城),后来迁到兴庆府(银川)。公元1036年前,西夏就仿照汉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传十代,到了公元1227年才为成吉思汗所灭。
西夏灭亡后,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并未一下子完全消失。元朝时,政府还印刷了许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经文典籍。著名的居庸关元体文字石刻其中就有西夏文。我国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经。
明代晚期万历年间,还有人能用西夏文将诗文写在藏文本的经典上。可见西夏文至少延续到十六世纪,距创造文字之时已历时约五百多年。
西夏文仿照汉字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而创造。孝仁帝时还“慕大汉体风”特立大汉太学,尊孔子为“文室帝”。西夏文中吸收了许多汉族语汇,这同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党项长期一道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不仅名词中有相当多的汉语借用词,而且在动词、形容词中也有许多使用汉语的借用语。
有趣的是,西夏灭亡之后,有一部分西夏人南迁四川、西藏等地区。在今天四川康定的木雅人,国内外学者们认为与西夏有密切关系,他们可能就是西夏党项人的后裔。
强大的蒙古族崛起北方之后,剪灭西夏,使游牧于河套一带的西夏党项上人被迫南迁进入四川、西藏一带的康定地区,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能从语言的产生、融合、消亡中窥见西夏党项族的影子。
你说的川西高原的这一部分,应该在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方(即今康定县拆多山以西,雅砻江以东,乾宁县以南,九龙县以北的地区)。他们建立了一个小政权,至今在本地的藏族居民中留下传说,他们把这个小小政权的首领叫做“西吴王”,实际也就是“西夏王”的称号。这个小政权直到清朝康熙年间才被彻底消灭。
现在,其实四川省木雅人依然保留了自己特有的语言和习俗,他们的语言被称作“木雅语”或“道孚语”,与古代的党项族语即西夏语,在发音和基本词汇上比较接近,而更有意思的是,道孚就是古音“大夏”,说明部分党项族人在西夏亡国后返回原籍,与藏民相居,并逐渐藏化了。
木雅的解释
在历史上,多康六岗中的木雅热岗就是指木雅地区,即是现在的青海、甘南、川西北、甘孜地区和昌都地区以及云南的迪庆地区。。这一地域内居住的藏族,被称之为“木雅娃”。
木雅藏族的来历至今是一个迷,但学术界较为普遍的说法是古代党项羌人与本地土著先民融合繁衍的后裔。木雅藏族最大的特点表现在语言上,这一区域的藏族操一种被称为“绒格”的木雅语。而木雅语又分为东部方言和西部方言两个语区。在今甘孜州境内,分布在九龙县的湾坝乡和、洪坝乡操的这种语言的藏族自称为“本勒”,属木雅语东部方言区;而分布在九龙县的汤古乡、康定县的沙德乡、六巴乡、普沙绒乡、朋布西乡和雅江县的祝桑乡操这种语言的藏族自称为“木雅”,属西部方言区。东部方言区受汉文化和彝文化的影响较大,而西部方言区受藏文化的影响明显。
我国古代有一少数民族名曰党项,是拓跋氏的后代。十一世纪初其贵族首领割据了夏、银、绥等十二州(即今天的陕、甘、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于公元1032年(即西夏显道元年)建立大夏。
西夏的国都一开始在鄂尔多斯西南的夏州(统万城),后来迁到兴庆府(银川)。公元1036年前,西夏就仿照汉文制定了西夏文。西夏王传十代,到了公元1227年才为成吉思汗所灭。
西夏灭亡后,它的民族文化和文字并未一下子完全消失。元朝时,政府还印刷了许多西夏文的石刻和佛教经文典籍。著名的居庸关元体文字石刻其中就有西夏文。我国南方杭州也存有西夏文的佛经。
明代晚期万历年间,还有人能用西夏文将诗文写在藏文本的经典上。可见西夏文至少延续到十六世纪,距创造文字之时已历时约五百多年。
西夏文仿照汉字六书——象形、会意、转注、指事、假借、形声而创造。孝仁帝时还“慕大汉体风”特立大汉太学,尊孔子为“文室帝”。西夏文中吸收了许多汉族语汇,这同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党项长期一道生产生活密不可分,不仅名词中有相当多的汉语借用词,而且在动词、形容词中也有许多使用汉语的借用语。
有趣的是,西夏灭亡之后,有一部分西夏人南迁四川、西藏等地区。在今天四川康定的木雅人,国内外学者们认为与西夏有密切关系,他们可能就是西夏党项人的后裔。
强大的蒙古族崛起北方之后,剪灭西夏,使游牧于河套一带的西夏党项上人被迫南迁进入四川、西藏一带的康定地区,是很合乎情理的事。所以我们今天仍然能从语言的产生、融合、消亡中窥见西夏党项族的影子。
中篇小说《以尼玛神地》与长篇小说《以尼玛传说》中就有提到木雅人。
党项族是现在的什么族?
四川的木雅人,根据当地部分居民的语言特征,认为他们有可能是西夏亡国后南徙川康的党项人的后裔。
古代西夏民族以党项人为主,这是今天哪一个民族呢?
党项族是中国古代发源于西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在有些文献中又称唐兀、唐惕、唐古特,一般认为是羌族的一支,所以又叫党项羌。羌族在汉代时大量内迁到关陇、河西地区,此时他们还过着原始的游牧生活,后来逐渐发展出党项八部,其中最强盛的就是拓跋氏。
余脉尚存、绝处求生的党项人战争摧残生灵,但战争也是不同种族人类的融合剂,投降蒙古的少数党项人毫无悬念地融合于多数的蒙古人及汉从当中。另外,就在蒙古大军横行西夏的时候,一部分党项人向南迁徙,最终在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木雅地区建立了一个叫做“西吴”的政权,并与元朝并行。明朝时期,明成祖失棣封其为土司,原因是协助明朝讨伐四川军阀明玉珍而建功,并且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时期,因没有男性继承人,土司的封号终止。
党项人的后裔与我国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如同一杯醇厚的酒,浸满了岁月沧桑。而他们的前身都像一捧揉和在一块儿的五谷杂粮,在经历漫长的发酵,烈火的加热,热气的蒸溜,最终又冷却成一股涓涓清泉。让人唇齿留香,回味难忘。历史的过往总有许多无奈,党项人也曾有过无限辉煌,因此他们的名字也注定被铭记。
中国的党项人在哪里?有一则说法是西夏灭亡后,拓跋裹足率领余众进入了四川和西藏一代的康定地区,在那里建立个小王国:西吴王国。
西吴王贵的具体地址和资料已经无法考证,因为这个小国存在时间不长,并且没有文字记录。但考古学家研究后觉得,不论是语言还是习俗方面,现在四川省的木雅人很可能就是西吴王国党项人的后裔。
除了木雅人外,还有一部分人向蒙古人投降,就是上面说的,他们的成了色目人为元朝服务,而西夏人英勇善战的性格也受到了元朝统治者的重视。
另一部分迁徙到了如今的河北保定地区,从后来查到的遗迹和记录显示,至少在明朝时期这些人一直保留着党项人的习俗,但后来被汉族同化。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