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发布时间: 2022-12-06 13:00:3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5

孔子为什么说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意思是:晋文公善于搞权诈而为人不正道,齐桓公为人正道而不善于搞权诈。齐桓公是春秋首霸,在...

孔子为什么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孔子为什么说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

意思是:晋文公善于搞权诈而为人不正道,齐桓公为人正道而不善于搞权诈。

齐桓公是春秋首霸,在管仲的辅佐下,曾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在争霸天下的过程中,齐桓公打的是“尊王攘夷"的旗号,名义上都是维护周王尊严。当时,西北的戎狄不断进犯中原各国,齐桓公出兵帮助燕国、卫国、邢国打退异族人侵,保卫了华夏文化。

齐桓公还曾组建联军讨伐楚国,理由是楚国不尊王室,而且周王莫名其妙地死在楚国。孔子认为,齐桓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合乎道义的“正派"之事。

晋文公,内政治理成功后,便开始对外争霸。当时,齐国衰落,能与晋国抗衡的是南方的楚国。晋文公与楚国开战缺乏正当理由,于是通过打击楚国盟友郑国的手段挑逗楚国。

并且,大败楚国也是不用堂堂之阵,而是用了诡谋。战胜楚国之后,与诸国会盟,竟然以亚召君,欺凌天下共主。这大概就是孔子批评晋文公,说他谲而不正的原因。


扩展资料

不管孔子对齐桓晋文的评价是否公允,但其阐述的政治思想却是极有价值的。他认为,一个国家或政府,如果在政治上采用阴谋诡计,而不重视道德仁义,这个政府的合法跬就大打折扣。如果这个基础不牢,政权也很难长久,最终必将导致败亡。

综观历史,不能不说孔子智慧深邃,目光独到。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先后兴起过许多王朝,这些王朝的政权,有的是靠正道创立的,有的则是靠诡诈取得的。夏桀无道,商汤吊民伐罪,创立商朝。商汤得天下走的是正道,所以国运绵延600多年。

秦朝建立以后,以严刑苛法荼毒天下百姓,引起秦末大乱,汉高祖刘邦起兵讨伐暴秦,是为义举。秦灭之后,与项羽逐鹿中原,最终创立汉王朝。这个政权的创建,走的也是堂堂正正之路,所以汉朝统治长达400余年。

蒙古人人王中原后,不但把汉人看作低等人歧视压迫,而且剥削相当残酷。朱元璋参加义军,得天下也为正道。所以,尽管昏君众多,明朝还是存活了270多年。由此可见,这些以正道得来的江山,基础都很牢固。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齐桓公

百度百科——晋文公

齐桓与晋文同属春秋五霸
也都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称号
但齐桓公是诚心实意的去尊王攘夷
而晋文公却以此为号来增大自己的名誉 就像广告一样
所以这么说
释义:孔子说:“晋文公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狡诈。

孔子为什么要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呢?

从史实的角度来说,孔夫子对这两位春秋霸主的评价并没什么大错,事实就是如此。

晋文公为回国抢夺国君之位,不惜违背伦常来讨好秦穆公:在秦穆公逼迫之下,他娶了既是外甥女又是侄媳的怀嬴为妻,两人还一起生下一儿子公子乐。为了富贵,作出这样的乱伦之行,也难怪孔夫子会批评晋文公做人不够正派了!不光是如此,城濮之战时,为了将秦、齐两个大国拉入己方阵营,晋人使尽了各种权谋手段:先是把曹、卫之田送给宋国,以加深宋、楚矛盾;楚军主将子玉为此被激怒,断然拒绝了秦、齐二国的求和,把这两个大国推入了晋国阵营。整个城濮之战过程中,晋人一步步设下各种陷阱,诱使子玉进入圈套而不自觉,最终楚人遭遇了一次惨败!晋文公权谋之术应用得如此娴熟,即便是在城濮之战后一举称霸东周,在孔夫子看来也觉得不够光明正大,当然就会评价晋文公是“谲而不正”了。

与晋文公相反,齐桓公的称霸就完全不同:柯地之盟时,齐桓公被鲁人劫持而被迫结盟,事后他却遵从盟约返还了汶阳之田;北燕国向齐桓公求救攻打山戎,齐桓公立刻出兵相救;卫、邢为赤狄所灭,齐桓公又帮助这二国在黄河东岸复国;楚国入侵中原诸侯,齐桓公又联合诸侯伐楚;周惠王想废嫡立庶,齐桓公又联合诸侯稳定太子之位……。齐桓公一生,存亡继绝、“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生堂堂正正,所以孔夫子才评价他是“正而不谲”。

然而,晋文公虽然小节有亏,但他对周王室却比齐桓公要尊敬得多:城濮之战前,他替周襄王平定了王子带之乱;城濮之战后,他立刻到王室献楚捷。城濮之战中晋文公多诡谲权变,是因为晋人硬实力远远落后于楚国:城濮之战时,晋人仅有七百乘兵马,远远落后于楚国;如果不以权谋来拉拢秦、齐两个大国,晋国军队根本就无法与楚军相抗衡!因而,晋文公虽然“谲而不正”,可在大节上却并无缺失。晋文公的诡谲,只不过是在晋国硬实力严重不足的前提下,被迫以权谋之术来弥补与楚国的实力差距罢了。

齐桓公称霸之时,在“第一相”管仲的协助下,在齐国推动了大幅改革,组建起了三军:共计三万人、达二千一百乘的强大军队!按管仲说辞,“君有此士也三万人,……,天下大国之君莫之能御!”(《国语·齐语》)因此,齐桓公称霸依靠的是齐国硬实力,他根本就无需依靠权谋之术来拉拢其他诸侯国——谁敢不服从齐国,就将他打服!可齐桓公虽说“正而不谲”,他的“霸道”也无人能出其右:伐楚之后,因为郑、陈二国使诈诱使诸侯大军向东撤军、造成联军损失惨重,齐桓公一方面两度伐陈,另一方面霸道地把郑国虎牢直接赏给了告密的申侯;因为齐桓公干涉王室立太子之事,竟然迫使周惠王要联合楚人来抗齐!能“霸”到周王室之上,齐桓公“霸道”威力之大,可想而知。

此外,在孔夫子评价晋、齐两国国君时,还必须考虑到孔子本人身份。孔夫子本来就是鲁人,在他所处年代晋国霸业衰微,对诸侯越来越傲慢;齐国虽然屡屡威胁到鲁国,但却未对鲁国造成大的伤害。

公元前529年,因为遭邾、莒两个东夷国投诉,晋人悍然扣押了鲁国正卿季平子;公元前518年,又因为鲁人伏击了不告而入侵鲁国边境的邾人,晋人又将鲁国卿士叔孙婼扣押在晋国,长达一年。晋人这两次扣押鲁国卿士之举,在鲁人看来都是维护了夷狄而抛弃了“诸夏”,是不可原谅之举。

在主张华夏正统的孔夫子眼中,晋人份量是否也因此而降低?

《史记·管晏》列传中曾说,“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然而,即便孔夫子再怎么看不起管仲,却也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齐桓公虽然霸道,却退回了鲁国汶阳之田,且长期率诸侯抗击戎狄;晋文公再怎么尊王,不但在落魄时逃入狄国求狄人庇护,晋国历次对外征战都少不了戎狄军队的协助。

光就这点而言,在华夏正统观念浓厚的鲁国,孔夫子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也就不奇怪了。

因为晋文公善用权谋,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而齐桓公为人光明正大,正直公平,所以孔子说”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孔子评价晋文公为人心思深沉,计谋多端,为人不够直爽。而齐桓公性格则过于耿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懂得变通。
这句话是用来描述两个人性格的,晋文公为人心思深沉,计谋多端,为人不够直爽,齐桓公性格则过于耿直,有什么就说什么,不懂得变通。

"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怎么翻译?

孔子说:“晋文公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狡诈。”
谲而不正
开放分类:
成语、汉语、熟语
词目
谲而不正
发音
jué
ér

zhèng
释义
谲:欺诈。诡诈而不正派。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宪问》:“子曰:‘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孔子为什么说齐桓正而不谲,晋文谲而不正。

齐桓与晋文同属春秋五霸
也都提出了尊王攘夷的称号
但齐桓公是诚心实意的去尊王攘夷
而晋文公却以此为号来增大自己的名誉
就像广告一样
所以这么说
释义:孔子说:“晋文公狡诈而不正直,齐桓公正直而不狡诈。

论语新视界123|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晋献公之子,晋国第二十二任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36至公元前628年在位。

齐桓公,姜姓,名小白,齐僖公之子,齐国第十五任国君,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85至公元前643年在位。

两位霸主,功绩各有千秋,评价亦各有千秋。孔子是怎么评价的呢?

谲(jué),欺诈,玩弄手段。

孔子评价晋文公“谲而不正”,就是诡诈而不正派;齐桓公“正而不谲”,就是正派而不诡诈。

孔子作《春秋》,丘明注《春秋》,都绕不开这两位霸主,大量记载了他们的事迹。孔子为什么会作出这样的评价呢?

朱熹注《论语》认为,晋文公和齐桓公都是当时的诸侯盟主,都是“攘夷狄以尊周室者也”,但“以力假仁,心皆不正”。他举了一个例子。晋文公、齐桓公都讨伐过楚国,但在伐楚这件事上,齐桓公“仗义执言,不由诡道”,晋文公则“伐卫以致楚,而阴谋以取胜,其谲甚矣”。朱熹还说,晋文公和齐桓公其他的做法也都和这件事类似,因此,孔子作了上述评价。

另外,晋文公和齐桓公都主持过诸侯会盟,但对待周天子的态度是不一样的。

鲁僖公九年,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左传》认为,这次会盟,“寻盟,且修好,礼也。” 重温过去的盟约,同时发展友好关系,这是合于礼的。周襄王派宰孔参加会盟,并且把祭肉赐给齐桓公,齐桓公准备下阶拜谢。宰孔说:“天子说:‘因为你年纪大了,加上功劳,奖赐一级,不用下阶拜谢。’”齐桓公回答说:“天子的威严就在前面,小白我岂敢受天子的命令而不下阶拜谢?不下拜,我惟恐在诸侯位上摔下来,给天子留下羞辱。岂敢不下阶拜谢?”齐桓公于是“下,拜;登,受”,下阶拜谢,登上台阶接受祭肉,礼数周全。

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在温地主持诸侯会盟,以讨伐那些不驯服的小国。《春秋》记载说:“天王狩于河阳”。《左传》注解说:“是会也,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训。’故书曰:‘天王狩于河阳。’言非其地也,且明德也。” 这次温地的会盟,晋文公召请周襄王前来,并且带领诸侯朝见他,又让周襄王打猎。孔子认为,诸侯召请天子,这是不行的,是不合于礼的。《左传》认为,《春秋》记载说“天王狩于河阳”,是隐讳地表示,晋文公这样做是不行的,之所以这样记载,就是为了向天下昭明正确的道理。

这只是几个例子。孔子对晋文公和齐桓公的评价,我们只有大量阅读历史,才能有更深入地理解。
本文标题: 孔子为什么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60438.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陶渊明家贫,但还能读得起书、被举为长吏、结交名士、饮酒取乐请问哪些史料中记载了郑和下西洋相关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