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认为石峁就是夏后氏

发布时间: 2022-12-03 09:00:3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为何商无夏朝记载?商朝对夏朝没有记载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甲骨文没有全部解读。因为在现如今出土的甲骨文,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解读出...

能否认为石峁就是夏后氏

为何商无夏朝记载?

商朝对夏朝没有记载的一个原因,可能是甲骨文没有全部解读。

因为在现如今出土的甲骨文,仍然有很大一部分没有被解读出来,或许其中有关于夏朝的记载。另外一个原因则是,甲骨文并非史书文字,它是一种卜辞,不能严格要求将一个早已灭亡的朝代写入卜辞。

至今许多史学家对于夏朝是否存在表示存疑。因为没有足够多和更可信的史料以及出土文物来佐证夏朝的存在。在一些记载当中,对夏朝的描述以及商汤灭夏的过程和武王伐纣的过程非常相似,很容易让人怀疑是否是因为对灭商的合理性的需要,因此复制出一段商汤灭夏的历史。

再加上在殷墟中出土的甲骨文,并没有对于夏朝的任何记载,而且武丁对商汤的功德描述当中也没有灭夏这一功绩的记载。

夏族起源

据史书记载,在夏后氏建立之前,曾出现过夏部族与周围其他部族之间争夺联盟首领的频繁战争。夏部族大约是在中国古史传说中的颛顼以后逐渐兴起的。

有学者认为石峁古城是夏人首都,但石峁文化更接近“狄”的系统。古书称禹出自西羌,似与北狄无关。而如若在更广的背景下理解禹出西羌的说法,亦即禹有“泛西北文化系统”或戎狄背景,那么就不能排除石峁与夏的关联。

全国那么多的炎黄故里,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呢?

黄帝和炎帝是中国的人文始祖,中华儿女都自称为“炎黄子孙”。不过黄帝和炎帝到底生活在哪里?国内还没有一个定论,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陕西省、河北省都宣称拥有炎黄故里,河南更是宣称炎帝和黄帝都在郑州。本文通过古代史料和当今的一些研究成果,来梳理一下炎黄族的的线索,以证明炎黄族形成于渭河流域。

一,黄帝在姬水,炎帝在姜水

根据史料记载,黄帝为姬姓,氏族为轩辕氏或者有熊氏。而炎帝为姜姓。关于两者的出生地,《国语》有记载“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两者都是从少典部族分裂而出,《国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

著名的历史学家张岂之考证后得出结论:“少典族原居住在陕西、甘肃交界处”,这一代也就是后来周人的起源地,也就是岐山地带。那姬水和姜水在哪里呢?目前学界认为,姬水是陕西武功县的漆水河,另外有一种说法认为姬水陕西黄陵县附近的沮河,古人将两河并称为“漆沮”。

关于姜水在何处,史学界也有争论。郭沫若、翦伯赞认为姜水在今岐山之东,是渭河的支流。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姜水是宝鸡市的清姜河,也是渭河的支流。《大明一统志》对姜水也考证:““姜氏城:在宝鸡县南七里,城南有姜水。《帝王世纪》:母为有蟜氏,有女登,为少典妃,游华阳,感神龙首而生炎帝,即此”。

漆水河

但是不管争论如何,绝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姬水和姜水在陕西省渭河流域上游一带。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说:“古代黄河流域分布着不少的部落。在陕西一带有姬姓黄帝和姜姓炎帝部落,他们之间世代通婚”。

黄帝葬于关中地区,也是被历朝历代所认可。早在战国时期,前422年秦灵公“作吴阳上畤,专祭黄帝”。司马迁在经过考察后得出结论:“黄帝崩,葬桥山”。汉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在桥山修建黄帝衣冠墓,进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从此,历朝历代均会在黄帝陵实行国家大祭。虽然有学者认为司马迁记载的桥山并非今天陕西黄帝陵,但是大家所提出的桥山原指基本不出陕西范围。

黄帝陵

二,炎黄二姓融合而成周人

中国早期的历史大多都是周人的追溯,黄帝、炎帝、尧舜禹甚至夏朝都和周人有密切的联系。周人自称是夏朝的继承者,这一点当今学界没有多少疑问。关于黄帝和炎帝的记载,最早出自于《国语》一书,《山海经》中也有零星的记载,但《山海经》成书于战国到秦汉之间。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炎帝和黄帝发生了一场战争,名为阪泉之战。阪泉之战后,炎帝部族和黄帝部族实现了统一,两族开始融合,而周族就是两族融合的产物。首先,周族姓姬,和黄帝有血缘关系。《史记》载:“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也就是周族的母系来源于有邰氏,是姜姓的姜原。姜原又是帝喾的元妃,而帝喾则是黄帝之孙。

后稷

在周族中,姬姓和姜姓是两大贵族群体。其中姜姓中最有名的为太公望(吕尚)。古史记载他是一位落魄的贵族后代,其实不然。姜氏为周族中的母系贵族,因而才能在“亲亲尊尊”的时代受到重用,并且掌握大量的军权。古史中认为吕尚为东海人,但是却在渭河之滨遇到周文王,这明显不可能。因为当时的东海之滨是东夷之地,而之所以称他是东海人可能是因为他被分封于齐国的缘故。

姜太公像

周族最早起源于今山西南部地区,夏朝灭亡后,“奔戎狄之间”迁徙到了陕西一带。根据华夏族的迁徙路线来看,大约在3万年前,古羌族进入了中国大陆西南地区,大约在1万年前进入了甘青地区,出现了农业,也就是伏羲和女娲氏时代,大约在5000年前,进入了关中地区,4000年前进入了山西和河南北部地区。因此,周族迁到戎狄之间,实际上往回迁。而后周族长期在渭河流域发展,这一带就是炎黄族形成的故地。

周原

三,羌族也就是炎黄前身

目前,学术界已经基本认同古羌族和炎黄族具有渊源的关系。从分子人类学的角度来说,古羌族是中国很多民族的共同祖先,包括藏族、羌族、汉族、彝族都是从古羌族中分裂而出。这一学说被称为“汉藏同源”。

东亚人的迁徙地图

根据分子人类学研究,大约在5000年前,藏族和古羌族在甘青地区发生了分化,进入青藏高原的一支演变为了今天的藏族,后来进入渭河流域的成为了华夏族的祖先,也就是炎黄。又根据古文字学研究,甲骨文中的“羌”也就是“姜”。姜的本义就是牧羊的人,是炎帝一族人。

羌族与夏具有紧密的关系,《史记·六国年表》:“禹兴于西羌。”《后汉书·西羌传》:“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鲧娶于有莘氏,……产高密(禹),家于西羌。”。这些史料证明了羌和姜古代为同指,又证明了夏族也就是羌族演变而来。

石峁遗址出土文物

商朝人多次和羌族作战,实际上就是和夏族后代作战,商人把西边的民族都称为“羌”。而周族和夏朝同宗同源,和羌族也有联系。《史记》记载周族的始祖弃曾担任帝尧的农师,于是“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此后一直到夏朝,周族一直都担担任后稷,也就是农官。夏朝灭亡后,周族的不窋带领周族“失其官而奔戎狄之间”。

这些戎狄也就是黄帝族后代,春秋时期,他们还生活在黄土高原地带。根据《左转》记载,这些戎狄很多和周族是同宗的,为姬姓。《山海经·大荒西经》记载:“有北狄之国,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又有《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黄帝生苗龙,苗龙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白犬有牝牡,是为犬戎。”。

上古部族分布地图

夏朝灭亡后,夏族人大量迁回西羌和戎狄地区。《史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明显,司马迁认为匈奴族夏朝后代,原因是他认为中国北方的山戎、猃狁、荤粥等戎狄是夏朝后代,又认为匈奴是戎狄一支

1921年是什么朝代?

1921年是夏朝。

根据史书记载,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段历史被看作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从夏朝的建立开始。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与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缘上有宗法关系,政治上有分封关系,经济上有贡赋关系,大致构成夏王朝的核心领土范围。

夏时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数量的青铜和玉制的礼器, 年代约在新石器时代晚期、青铜时代初期。夏朝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东至河南省、山东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处,南达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这个区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师、登封、新密、禹州一带。



夏朝历史

夏朝的主要部族是羌,根据由汉至晋五百年间长期流传的羌族传说,没有理由再说夏不是羌。 有学者认为石峁古城是夏人首都,但石峁文化更接近“狄”的系统。古书称禹出自西羌,似与北狄无关。而如若在更广的背景下理解禹出西羌的说法。

夏朝是城邦联盟到封建国家的过渡期,因此没有明确的疆域。夏氏族与其他城邦的关系很多就像是宗主国与朝贡国一样,但又有些方国是受夏室分封的,就如同诸侯国,故仅能以势力范围来表示其影响力。

本文标题: 能否认为石峁就是夏后氏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8703.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卫青和李广,是否可以类比足坛的梅西和大罗(罗纳尔多)一个人的年龄越大,阅历就越丰富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