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要保留一些传统习俗?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一代一代传下来,可以说那些习俗就是我们国家的代表,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每一...
为什么人们要保留一些传统习俗?
传统习俗的内容是复杂的,存在于一个社会的传统习俗大体上分两部份: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其源远流长,时代久远,具有社会性,集团性,民族性的特点.不同地区,不同集体,不同民族都具有不同的传统习俗,如不同民族的民风习俗.二是适应现实社会历史条件而产生的,如新中国成立后所倡导的新的生活习俗.
在社会主义社会,传统习俗有两重性,存在着新与旧,进步与落后,积极与消极相对立的习惯.一方面,存在着社会主义新风俗习惯,它是适应社会主义制度的新风俗习惯,是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在党和国家大力倡导下,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对评价人们的道德行为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存在着旧的风俗习惯.在旧的风俗习惯中,有精华,也有糟粕.对此,我们要进行具体分析,区分出精华和糟粕,以摒弃其糟粕,而吸其精华,为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所用.
为什么有些人的思想还是这么"传统"
所谓的传统是一种道德的约束和泱泱大国智慧经验的千万年的沉淀,不是现在西方媒体和一些伪潮流带动起来的所谓现代和开放。
潮流总是在变,而一个文明的底蕴只会逐渐沉淀。
说思想传统,倒不如说是现在的人思想浮躁。
还有就是,男女之间并不应该随便触碰身体的,即使是在相对比较开放的国外,也是如此。骂你变态固然不对,但你也应该注意自己的行为。
为什么要保持传统?
同样我们也要在保持传统同时 更高的是发扬和提高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因为那是我们民族的魂 这个就是为什么世界各个国家都要保护自己本民族的文化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如果我们连自己的本民族的文化传统都丢失的话 那我们真的是千古罪人了 那我们还有什么颜面去面对世界 面对别的民族强国 要知道我们民族是有几千年璀璨文化的古国啊
1.传统文化的价值
(1)特定意义
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它的现代价值,首先表现在对其它文化的开放性上。这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发展到今天并在现代社会发生作用的一个基本的前提。但传统文化或儒学的开放性还有它特定的意义,那就是主张每一个体对于他所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国家的开放性,强调个人对社会国家具有参与感。这种参与感的特点是重在参与的实践过程本身,而不是过分看重当下的功利性的结果。在如此的文化模式的熏陶下,人们能够暂时忍受艰难困苦,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这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文化动力。在科学已经成为群体和社会的取向的氛围下,在群体的要求下接受和追求科学也就成为了约束自己行为的道德自律的真实内容。修身养性的自我品格锻炼可以转化为树立、培养和坚守对科学文明的向往和信念。在某种意义上,当代中国的科学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伦理在促成和助长这一趋势过程中的积极的作用。而且,中国传统文化主张求变,《周易》讲:"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可以说中国文化的现代价值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大张旗鼓地宣扬通过变革以求发展的精神。可以说,变革与发展的互动,在当今中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实践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如此的"正气"塑造出了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维系着绵延不绝的文化传统。但传统文化并非不重视物质生命的价值。以物质生命承传为基础的孝道思想,使承载于生命的道德意识和自然知识的传播推广受到重视,不论是为功名、为财富、为名声,它都鼓励人的积极努力。尽管这个"为"的有意识追求本身在宋明以后成为"人欲",但作为一种内在的动力机制,它实际上支配着人的日常生活实践和价值追求。中国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中国人追求的终极的价值理想就是"闻道"。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它既是传统的,迄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同时又是现代的,甚至与后现代文化也可以相容。一阴一阳和合而成之"道",是"和而不同"的思维传统的产物。无论是阴是阳,任何一性自身都不是完善的,而不完善就需要向完善化方向发展,就需要异性的补充,就需要外来之性与自性的亲和与转化。这一点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为中西互补提供的最为重要的理论依据。 就流行的以天人分合模式看待中西文化及其价值的观点来说,中国文化既非典型的天人二分,也不是简单地一体合一。而是有合有分,分合互补。天人合一缘起于人与自然的原始亲和关系,道家的天人合一是建立在自然无为基础上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儒家的天人合一则主要是作为道德理想和精神境界发生作用,是儒家学者以伦理为本位建构自己的世界图景的产物。认识人与自然的差别并进行合理的调节,考虑和尊重人的价值,并使人的作用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是天人有分思想最为重要的特点。正因为中国哲学是合一与有分的统一,所以并不缺乏作为哲学的基础的主体性的观念。相信人本身的力量,相信主体能够把握客体,既是天人之际思辨的最合理的内容,也为今天中国的现代化所必需。
(2)思想信仰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中国最早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的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的。“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以及灿烂的传统文化,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称道。这不仅对于树立中国的自信心,也对于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当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日益侵蚀着人们的心灵,当人们面临“后工业化”、“后现代”的心灵荒原,当人们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再也找不到价值信仰。中国传统文化“内倾”性品质,以及“内圣外王”原则,给了多少人以心灵慰藉。当人们不再相信正义、善良,不再相信博爱和同情;当人们专注于爱情的肉欲性爱中,当人们只干着“损人利己”、“惟利是图”时,中国传统文化道德的纯粹性,给了多少人以行事准则,不再让他们在现代社会中找不到自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许多外国人所仰慕和倾倒,故宫、长城总会赢得外国人赞叹。这种真正属于中国的东西,具有十分重大世界意义。英国著名历史学者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允许他自由选择时间和国度的话,他说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公元1世纪的中国人。可见,中国古代文化对外国人的吸引力。如今,好莱坞,频频从中国古代历史故事中取材,拍摄电影,这都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性。在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在开发和利用资源的过程中,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其提供了准则。
2.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及其现代意义
(1)仁者的关怀: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色彩
相对于以宗教为主导的西方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浓厚的人本主义色彩。中国最早摆脱了神的权威控制。尽管中国古代也存在各式各样门类繁多的宗教仪式,如祭天、拜祖等等,但神学真正在思想信仰层面对人的控制或曰束缚是极少的。“子不语乱力怪神”,“未知事人,焉知事鬼”,中国传统文化对鬼神采取的是“敬而远之”的态度;相反它更关注人,关心凡身肉体所构成的芸芸众生,子曰:“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提倡对人的关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精华。这一点,与我们当代社会提倡的以人为本和民主民本的理念是完全一致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意义。
(2)道德的教化:构建文明的必然途径
除了对个体意义上的人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外,中国传统文化更注重对群体,伦理意义上的人的道德规范与教化。儒家有一整套道德规范体系,概括起来就是忠孝仁义。这种品德规范对于个体来说,内化为个人人格的修养,外化为在人伦关系中实践道德上的义务:尊老、爱幼、忠君等等。
这一点也是我们对传统文化争议颇大的一点:过去我们在批判传统文化时,总习惯于把封建文化中的三纲五常等作为首要批判对象,然后不计其余地把整个传统文化打入冷宫。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思路,不难发现这一整套道德体系在某种程度上是促进了而非阻碍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发展的。只是对于当代社会来说,我们需要的是剔除它(道德教化,或曰德治)在形式上所表现的不合理成分,去伪存真,弘扬一种现代社会正常动作所需的道德规范。而这种注重对人的道德教化,“以德治国”的思想,是非常值得我们今天构建精神文明所继承和发扬的。
(3)和谐: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中国传统文化的另一大精华所在,便是和谐的思想。“以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天人合一”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待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方面关系的时候,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和谐放在了首位。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强调不偏不倚,及而不过,强调一种中和之美,协调之美。“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在中国传统哲学看来,人的品性与天地合一,四肢对四季,五脏对五行,中国传统文化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描述得至善至美,“天人合一”是一种合谐的境界,更是一种诗化了的人生宇宙的至高境界。
对于当代中国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和谐,不仅具有极大的社会意义,更具有强烈的美学意义,哲学的况味,它所能涵盖的不仅仅是我们日常所说的人与环境关系的范畴,而且上升到了人生信仰的范畴,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人人生境界的提升,弥补信仰上的迷失,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如何定义和理解“传统”这一概念?什么是“传统”?
传统就是能够继承下来的文化,而所谓文化,这里不是指知识的积累,而是一种能够让人在某个人际圈子里提升个人素质的认知。最简单的就是人类穿衣服不仅是为了保暖,还有是为了遮羞。人有了羞耻感也是个人文化的一部分,几千年的沿袭也就成了人类的一种传统。 中国儒道学对中国传统影响根深蒂固,直接影响了作为华人圈子里个人为人处世的行为,这就是华人的传统。信奉伊斯兰教的男人留须,女人遮羞体(伊斯兰教认为头发是羞体),不管这个传统出自于什么原因,现在就是他们的传统。传统随着人类文化的进步也在不断的变化,因此穿衣服这件过去人类共同的单一的文化传统,在花色样式上依据不同的民族文化差异有了不同的传统。内衣从短到长,从长到短的变化反应着人类文化认知的变化,也就是传统的变化,但是遮羞的历史传统始终没有丢。
基督徒的智慧是十字架的智慧。不信的人以为愚拙,信的人却知道是神的大能。基督教的教条,信仰知识,价值观,伦理观等等不是传统,基督教的传统是生命之道。不是刻苦己身,而是耶稣基督成为智慧,公义,圣洁与救赎。正如圣经所言,在两千年前希腊文化影响的罗马文化环境的犹太族群中,希腊人寻求智慧,犹太人求神迹,耶稣的门徒却传讲耶稣基督和他钉十字架。人是完全堕落,无法自救,唯有仰望生命的主宰,才能出死入生。基督教信仰不是迷信,基督徒和想了解基督教的朋友应该独立思想,慎思明辨。
每一个人,每一群体的人,每一代人都在面对"传统"的问题。"传统"可能小到我们个人日常生活的小细节,也可能大到国计民生或者生死存亡。如何承上启下,如何继承所接受的,持定应当持守的,正确审视传统,不至于被既有的辖制,也不至于因创新而落入自高自大反而落入破坏的极端。文化传统和传承,在不同时期,不同思潮和思想体系的影响下,在破与立之中跌跌撞撞,在历史中留下一道唯一的痕迹。不同的时期,不同族群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下,发展出时代性的价值观,伦理以及道德体系。历史演变过程中,任何一个体系当时的人,当局者都以为自己所持有的是对的,时过境迁以后,后来人所继承和了解的成为他们后来世代的传统,而其后世代的人又以他们所能了解到的前面世代的一切可了解和认知的范畴,思想即成思想为传统。使用另外一个思想进路,每一个人,每一代人所面对的关于自己的人生,懒惰勤奋,安逸痛苦,努力和颓废,私欲和贪婪,爱情与快乐,痛苦与悲哀,疾病与死亡都是一样的。当然,我们在自己的挣扎与努力中也在面对别人同样的人性的一个很是复杂的排列组合后的一个巨大认知体系或传统。时间空间变换,人所面对的局面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没有一点改变,所遭遇的事情和几千年前的人经历的生命体验没有一点分别。顺命还是叛逆,安逸还是奋斗,舍己还是利己,在人有限的人生面对永恒与生命的价值方面却鲜有人认识到和正确认识。尤其是二十一世纪的当代,后现代,自由叛逆,放纵等"进口文化"等影响更是侵蚀和破坏了当世代的人的价值观体系,伦理体系,而这破坏的结果是使用几代人或是更长时间重新恢复和建造。传统唯有与永恒,与生命的价值,与维护人生命与超越时间空间,跨文化永恒之中的恒有的生命与至善的价值有关联的传统才是理应传承和发掘的。因为日光之下没有新事,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一群站立在时代的破口独立思考,寻求真智慧的人。生命是个恩典,永生的恩典更是生命的价值本应持守的,生命需要被重视和保护,而不是在放纵中,在放纵盲目的自我欺骗之中,黑暗昏花以致于灭亡。愿我们当世代的人,成为子孙后代的福气。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