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洛神赋》是有原型吗 如果有那么是谁

发布时间: 2022-11-16 09:00:12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8

《洛神赋》中的原型到底是谁?其实和甄宓一点关系都没有现在有非常多的人都认为,三国时期曹植的一篇《洛神赋》描写的是自己爱而不得,最...

曹植的《洛神赋》是有原型吗 如果有那么是谁

《洛神赋》中的原型到底是谁?其实和甄宓一点关系都没有

现在有非常多的人都认为,三国时期曹植的一篇《洛神赋》描写的是自己爱而不得,最终成为自己兄长的妻子的甄宓,将她比作洛水神女,寄托自己的思念。可是这些都只是一家之言,只不过流传的更广一些罢了,从历史上看,曹植第一次见到甄宓,也不过是十一二岁的年纪,又怎么会有什么感情呢?那么,《洛神赋》中的“宓妃”说的到底是谁?

似乎提到甄宓,必然会把她和曹植联系在一起。那么真实的历史上,甄宓和曹植之间到底有没有隐秘的情愫呢?

最早传出甄宓与曹植有绯闻的是唐代李善在《昭明文选》中《洛神赋》的注解中讲了一个故事:最开始爱慕和想娶甄宓的是曹植,结果被曹丕抢了先,曹植却念念不忘。甄宓死后,曹植觐见哥哥,曹丕拿出甄宓用过的金缕玉带枕给他看,曹植睹物思人,大哭一场。晚上,曹叡宴请叔叔曹植,并把这个枕头送给了他。曹植揣着枕头返回封城,途经洛水时梦见甄宓来与他幽会,有感而发,写成了千古名篇《洛神赋》。

这个故事很动人,还把《洛神赋》的写作背景给交代清楚了,可惜编得有些不靠谱。甄宓比曹植大差不多十岁,甄宓嫁给曹丕的时候21岁,曹丕17岁,而曹植只有十一二岁,从年龄上讲,曹植不大可能在曹丕之前就想娶甄宓。

再看看曹植有没有可能对甄宓心存爱意。曹丕继位后,对几个弟兄深怀嫉妒,先是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有一次命三弟曹植在七步内,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不能出现“兄弟”二字,若是做诗不成就痛下杀手。曹植出口成章:“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虽然冷酷薄情,却也有文人容易动情的一面,听了这首诗深受触动,便把曹植贬为安乡侯。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

对于曹丕的打压迫害,曹植毫无招架之力。公元223年五月(黄初四年),曹植和白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一起前往京城朝拜。曹彰乃是卞夫人所出,其人勇猛,武艺超群,深受曹操的喜爱,早年就受封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曾率军征讨乌桓,又降服辽东鲜卑大人轲比能。

曹丕对这个弟弟深为忌惮,害怕其势力越来越壮大,于是借朝拜之机将其毒杀,对外则宣称因急病暴毙。据说卞太后很伤心,哭着对曹丕说:“你已经害死了我的子文(曹彰),绝不能再害了子建(曹植),否则我跟你没完。”曹丕害怕短时间内连杀两个弟弟,引起别人的怀疑,就放曹植和曹彪回到封地。

三人同去京城,回来的却只有两人,心中的悲苦和不安可想而知。回各自封地的时候,曹植写了一篇《赠白马王彪并序》。全诗充溢着一股悲愤、愁闷、困苦的情绪,以及对朝不保夕生活的深深恐惧和焦虑。第六章末句“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反映出曹彰的暴死在曹植的心目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阴影。

可以说,曹植对于称帝后的曹丕而言就是等待未卜命运的羔羊,曹丕拼命的想找借口杀掉曹植,曹植有苦难言,步步后退。在这种情势下,如果曹植和甄宓之间有一丝的牵葛,曹植就不会有活路。退一万步说,曹丕明知道曹植暗恋甄宓,还写了文章歌颂这样的爱情,他大度的不计较,可是他是有多脑残,在赐死妻子之后,还把枕头拿出来故意刺激曹植,来给自己一顶绿帽子戴?他的儿子曹叡又有多智障,竟把母亲的枕头送给叔叔?

曹氏一门都是枭雄和文豪,这历史上都有确凿的记载,但你说曹丕和曹叡两个皇帝都是人事不懂的白痴我是不信的,更何况曹丕的小气、猜忌、反复无常是出了名的,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所以基本可以断定,李善的注解应该是为了《洛神赋》传播更广而杜撰的。

虽然故事编的拙劣,但却流传很广,后世之所以叫她“甄宓”或者“甄洛”,源头就是因为李善对《洛神赋》的注解,使得后世普遍相信洛神是甄氏的化身。事实上甄宓在正史中只有姓氏,并没有名字,严谨一些的文章提到甄宓的时候会叫她“甄姬”。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植被东郡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等奸臣谤奏,再遭贬爵为安乡侯。于是他亲到京师面陈滥谤之罪,并且得到了曹丕的谅解,于是又“诏令复国”。

回去的时候,曹植再渡洛水,内心悲喜交织,有绝处逢生的欣喜,更有命途多舛的怅然。故而《洛神赋》中有“容与乎阳林,流盼乎洛川”这样晴朗明快的诗句,更多的是“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的悲愁。所以从甄宓死的时间(黄初二年)推断曹植黄初三年为甄宓而作《洛神赋》,未免太过武断。

既然《洛神赋》与甄宓无关,那么曹植心目中那个美丽多情的洛神到底是谁的化身呢?从文中描述来看,洛神并非高高在上的神灵形象,而是一位和曹植地位平等的女子,他们产生了爱慕之情,但由于“人神之隔”,终于不得长相厮守而遥隔他乡。

笔者认为,《洛神赋》中的洛神原型是曹植原配崔氏比较符合历史现实。崔氏是名士崔琰兄长的女儿,崔琰先事袁绍,后加入曹操集团,因屡次公然指出曹操的错误被杀。曹操认为崔琰的过于张扬很不利于政局稳定,因而十分厌恶,杀了他还不解气,遂将为崔琰鸣不平的毛玠收监,又借口崔氏衣饰太过华丽而杀之。

崔氏在曹植心目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崔氏死后,曹操无缘无故为曹植增户五千,算是补偿。曹植却并不感激,多次故意与曹操政令违拗,不仅擅开司马门,还醉酒不受军命,以表达心中的不满。对此,身为父亲的曹操也只是“悔而罢之”。对于兄长曹丕,曹植当然不敢这么任性胡闹。

此外曹植还在《弃妇篇》中表达了对崔氏的深情,以及夫妻二人对于无子的无奈,因为倘若有子嗣的话,崔氏的命运或将被改写。此外,诗中明确表示“结发辞严亲,来为君子仇。”“结发”表明女子是刚成婚,甄宓和曹丕是二婚,因而很明显《弃妇篇》也不是为甄宓所作。爱屋及乌,《金瓠哀辞》是曹植唯一一篇陈述对子女深情的文字,文章心酸的表达了对崔氏所出嫡长女早夭的无限悲痛之情。

《洛神赋》中的洛神容貌姣艳宛如春日的花朵,琴声动听,歌声动人,衣着又很华美,非常符合崔氏“衣绣”的特点,而且明礼善言,能歌善舞,与崔氏活泼又文雅的形象很吻合。崔氏嫁给曹植是在青春焕发的少女时代,故洛神的形象也是青春而富有活力,与历史记载的甄宓少年老成,持重端庄的形象并不接近。

再从《洛神赋》的诗句来看,也隐含着对夫妇之情难以为续的哀伤。“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一句中“匏瓜”和“牵牛”都是以星宿喻男子,匏瓜星孤,牵牛、织女虽为夫妻,却遥隔河汉,表达的是夫妇离散之意。“悼良会之永绝兮”,在古代夫妇相会才可称为“良会”,其他的只能称之为约会和私会。“永绝”一词表达了夫妻再无重逢之日的沉痛。“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古代给男方“陈交接之大纲”的,一般都是明媒正娶的妻子,显然很不适用于曹植与甄宓的隐秘恋情。

曹植稍前的作品《古诗十九首·凛凛岁云暮》中,也出现了洛神的形象:“锦衾遗洛浦,同袍与我违。”吕延济注曰:“洛浦喻美人也。同袍谓夫妇也。”从文学形象一脉相承来讲,曹植提到的“洛神”应该都是自己的妻子,并非其他女子。

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曹丕也是一代文豪,曹植的《洛神赋》如果映射对甄宓的爱恋,他不可能看不出来,又怎么可能容忍这样的事?就算已经冷落甄宓很久,也绝不可能允许别的男人心存非分之想。

上文已经分析过曹植在曹丕的高压政策下如惊弓之鸟,抑郁寡欢,生怕曹丕会找借口,或者哪一件小事触怒了曹丕而被处死,他又怎么敢在曹丕活着的时候大胆表达对甄宓的觊觎?

曹植才高八斗,文采出众,但他也是一位有雄心抱负的政客,想要在政治和军事上一展宏图。也正因为这样,曹丕才如此忌惮,想方设法的迫害他。曹丕死后曹植三番两次的上书,想要施展抱负,可惜侄子曹叡也没有重用他,最后一代大文豪,竟抑郁而终。像曹植这样生在王室,长于军旅,又差点被立为王位继承人的天之骄子,如果真的内心对甄宓有想法,就不会愚蠢到留下《洛神赋》这样有违伦理道德的“把柄”给曹丕。

既然曹植和甄宓之间基本上是子虚乌有,为什么文人要编这样的一个故事,大家又宁愿对此津津乐道呢?甄宓美貌出众,因生于战乱之年而家破人亡,再嫁曹丕后很快失宠,最后被谗言所害,盛年而亡。曹植风流倜傥,玉树临风,而且才高八斗,壮志凌云,却屡屡被兄长迫害,难以施展才华和抱负,最终也是抑郁而死。

两人都是美好事物被“凶恶”事物击败而导致的命运悲剧,后世对二人的遭遇很是同情,因而给两个人安排一场超出世俗的爱情,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甄宓失宠被冷落的悲哀,也淡化了曹植一生不得志的悲剧色彩,寄托了人们对完美人生的向往。在中国人,特别是古人的眼里,才子佳人,本该是一对,让他们两个走到一起,其实是人们对曹植和甄宓命运悲剧的一种心理补偿。

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原型是谁

大体有三种说法,一般我们讲的都是第一种。
第一种观点:甄氏说
认为,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指的就是自己的嫂嫂甄氏。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授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妃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220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魏国建立。甄氏被封为妃,因色衰失宠最后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后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后生的太子曹叡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后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后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
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妃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后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234年),明帝曹叡继位八年后,为避母名讳,遂改为《洛神赋》。由于此赋的影响,加上人们感动于曹植与甄氏的恋爱悲剧,故老相传,就把甄后认定成洛神了。
第二种观点:君王说
这种观点认为认为,所谓的“洛神”并不是甄氏,甚至曹植和甄氏也没有发生过恋情。
宋人刘克庄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曹植字)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乾、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反对洛神即甄氏说。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第一,纳甄氏时曹丕18岁,甄氏23岁,而曹植仅13岁。对于一个比自己年长十岁的已婚女子曹植不太可能有过多的想法。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感甄赋》若是为甄氏而写,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从曹植的为人看,虽也有行为放任、不拘礼法,但绝不会做出类叔嫂私通等有违伦理的事来。
第三,叔嫂情的传说始自唐代李善注引《记》,此前400多年并无此说。而李善在《记》中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显然属无稽之谈。
第四,《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题名“感甄”实际是曹植在感伤身为鄄城王的自己。
第五,《感甄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曹植在赋中已表明“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是有感于宋玉的《神女赋》《高唐赋》两篇赋而作。可能是写给其兄魏文帝曹丕的。隐喻君臣大义说较为流行。[8-9]
第三种观点:亡妻崔氏说
一直以来,甄氏说都占据着主流,而君王论也时而露露头角。几年前,学术界另一种观点横空出世,认为洛神赋所描写的其实是曹植的亡妻崔氏。[10] 崔氏为名士崔琰兄之女,嫁给曹植为妻室,后因穿衣太过华丽被曹操所杀。(《三国志》裴松之注引《世语》曰:植妻衣绣,太祖登台见之,以违制令,还家赐死。)之后好多年,曹植都没续正室。洛神赋,其实是曹植怀念当年与妻崔氏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有感而作,其形象鲜明而具体,绝不似由想象。其中“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四句,是埋怨妻子为何当年抛下自己独自去了,使得此刻“人神之道殊”,天人两隔。“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是模拟崔氏心理描写,虽然处于阴间,但心里还是挂念着曹植。“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匏瓜本是一个整体,如今分而无匹,牵牛织女本是一对,如今只剩自己一人,都是反映由成对而分开的情形,来形容曹植与崔氏及其合适,而来形容甄氏实为不妥。此处只是抛砖引玉,点明一二,详情可参考所印文献,细细体会。

曹植洛神赋中的洛神原型是谁

洛神赋是曹植的后期代表作,被赞为是可以与屈原的《九歌湘君》相媲美的传世佳作,洛神赋构思神奇,形象生动,语言自然而绮丽,是建安文学中的代表作。人们也一直在猜测曹植的洛神斌是为谁而写的?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子,曹丕的亲弟弟,他博学多才,深得曹操的宠爱,曾经几次被立为太子。曹植因生性放任,饮酒过度,导致他在和曹丕争当太子的斗争中失败。 未解之谜洛神赋到底是为谁所写?历来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洛神赋是曹植为了怀念他死去的嫂子甄后所作,所以又名《感甄赋》。甄后原是袁术的儿媳妇,曹操攻城时见甄氏貌美如花,清新可人,就将她给了曹丕。 曹植一直很喜欢他的这位嫂子。《文选》记载甄后死后,曹植进京拜见曹丕,无意中看到嫂子甄后留下来的遗物,睹物思人,曹植不禁潸然泪下,在回封地的途中,经过洛水,由于极度伤心再加上旅途劳累,神情恍惚,眼前浮现甄后的幻影,曹植悲喜交加,一时文思泉浦,一气呵成写下了《感甄赋》。 魏明帝看后为他的才华所折服。但认为赋名不妥,改为洛神赋。但这种说法史书上没有记载,多流行于民间,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老百姓根据当时民间流行的《感甄赋》改编演化而来的,没有充分的文献证据不可信。 还有人认为,曹植在洛神赋中塑造了一个美丽痴情,但又被猜忌怀才不遇的洛神形象,曹植以此比喻自己空怀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图大志,却屡遭排挤迫害、无力回天的生活状态。这正好应了赋中人神相恋,但最终不能结合的悲惨命运。 千百年来,关于洛神赋是不是为甄后所写这个问题,人们一直争论不休,许多人认为洛神赋不可能是曹植为甄后写的,他们也举出了各自的理由,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有人认为由于当时所处的环境来说,曹植爱上甄后是不可能的。 遇一万步讲,即使曹植真爱上了甄后,就曹植和曹丕当时极度紧张的关系来看,曹植也不可能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曹丕本来就对曹植争夺太子之位取耿于怀,多次寻找机会至曹植于死地。还有人认为在中国封建社会小叔爱上嫂子,在民间看来是乱伦,是禽兽之举,是民间所不能接受的,如果这篇赋真是如此,也不会在民间广为流传。 还有一些人认为洛神赋中的女神形象是曹植比喻自己,历史上男性文豪用女性形象比喻自己的比比皆是,因此也不排除曹植用洛神比喻自己的可能。当然还有很多人坚待认为洛神赋是曹植为甄后所写,洛神就是甄后的比喻,井举出许多文献材料来证明。 曹植为何写洛神赋呢?关于这个问颐,也许未来的某一天,更多历史文献材料的发现,会为我们解开这个谜,我们期待那一天的早日来到。

曹植笔下的洛神到底是谁?听到答案后,大家都有点不能接受

洛神赋的原型是谁

洛神的原型是曹丕的甄氏王妃,是曹植爱慕依旧的女子,因为郭后的谗言致死,死的很惨。
甄宓
因为曹丕和曹植兄弟吵架时 甄宓总是很维护年幼的曹植 这种爱其实只是一直基于姐姐对弟弟的关爱 而不是男女之情 但是曹植对甄宓有了特有的依恋感情 洛神赋 的原名中好象就有甄宓的名字 不过后来曹植觉得爱恋之情太露骨 才更改了标题
曹丕的妻子甄妃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赢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只有曹植可以好整以暇地陪着这位多情而又美艳的少妇,消磨许多风晨雨夕与花前月下的辰光;耳鬓厮磨,了无嫌猜,当父兄折冲樽俎地为天下大事奔忙时,曹植与甄妃的浓如蜜糖的情意,已经快速升高到难舍难分的地步。
《洛神赋》中洛神的原形就是甄妃
原型就是甄宓啊

《洛神赋》的里洛神原形是?有关她的故事。

洛神原形是甄宓。

甄宓的故事:甄氏三岁丧父,建安中期,袁绍为次子袁熙纳之为妻。建安四年(199年)袁熙出任幽州刺史,甄氏留在冀州侍奉袁绍的妻子刘氏。建安九年(204年),曹操率军攻下邺城,甄氏因为姿貌绝伦,被曹丕所纳,甚得宠爱,生下儿子曹叡和女儿曹氏(即东乡公主)。

延康元年(220年),曹丕继位魏王,六月率军南征,甄氏被留在邺城。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山阳公刘协进献二女为曹丕妃嫔,后宫中文德郭皇后,李贵人和阴贵人都得到宠幸,甄氏愈发失意,流露出一些怨恨的话语,曹丕大怒,黄初二年(221年)六月,遣使赐死甄氏,葬于邺城。

黄初七年(226年)五月,曹丕病重,立甄氏的儿子平原王曹叡为太子。曹叡即位后,追谥甄氏曰文昭皇后。太和四年十二月辛未日(231年2月17日),明帝曹叡将甄氏改葬于朝阳陵。

《洛神赋》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所作。《洛神赋》为曹植辞赋中杰出作品。作者以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惆怅分离。

扩展资料

此赋虚构了作者自己与洛神的邂逅相遇和彼此间的思慕爱恋,洛神形象美丽绝伦,人神之恋飘渺迷离,但由于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最后抒发了无限的悲伤怅惘之情。

全篇大致可分为六段:第一段写作者从洛阳回封地时,在恍惚之际看到洛神伫立山崖;第二段写洛神容仪服饰之美;第三段写作者爱慕洛神既识礼仪又善言辞,虽相互赠答,但担心遇合受阻;第四段写洛神为“君王”之诚所感后将来而未至的情状和举动。

第五段写洛神来临扈从之多,终以人神道殊,含恨离去;第六段写洛神去后作者对顾望思慕不忍离去的深情。全赋辞采华美,描写细腻,想象丰富,情思绻缱,若有寄托。

曹植在诗歌和辞赋创作方面有杰出成就,其赋继承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为辞赋的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

《洛神赋》可以看作是汉代铺排大赋向六朝抒情小赋转化的桥梁,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为书苑和画坛增添了不可多得的精品。

作者简介:曹植,字子建,三国魏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子。封陈王,谥曰思,故世称陈思王。自称“生乎乱,长乎军”。天资聪颖,才思敏捷,深得曹操赏爱,几乎被立为太子,终因“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而失宠。

其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他是建安文学成就最高者,是第一位大力写作五言诗的文人,现存诗歌九十余首。宋人辑有《曹子建集》,今又有《曹植集校注》。

原型是甄宓。甄宓是三国时的绝代美女,其知名度仅次于貂婵和二乔。本来她是袁绍的儿媳妇,后来袁氏被曹操打败,甄宓也就成为战利品被曹家掳去,做了曹丕的老婆。在曹家,甄宓有过共侍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经历。

对于这样一个女人,紫衣不忍心说她一句不是,相反,充满了同情和敬佩。

自古红颜多薄命,尤其是古代战乱时期,美女的命运根本不属于自己。

袁绍的死加快了袁氏基业的溃败,后汉建安九年,曹操攻破袁氏老巢邺城。

江北美人甄宓的艳名早已天下皆知,曹操垂涎其美色,准备将她据为己有。

谁知“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丕深知父亲心思,他趁人不备,骑上快马抢先跑到袁府,抱起甄宓就直奔巫山云雨。

生米煮成了熟饭,曹操虽然气恼但也没法,只好为他们办了婚礼。

曹操对甄宓始终无法释怀,于是经常叫她来下棋。下棋当然只是个幌子,曹操醉翁之意不在酒。草草走几个回合,就挥手遣散了仆从,迫不及待将甄美人抱到床上去了。

除了闭上双眼,落下两行清泪,甄宓又能做什么呢?

身体由不得自己,但心里爱谁,却是如此的无可奈何!

一个夜凉如水的晚上,曹植与嫂嫂甄宓在铜雀台初见,竟似前世之约,两人一见钟情。

曹植是曹丕的弟弟,就是“建安七子”之首,“天下才一石,子建独占八斗”的曹子建。

甄宓与曹植可谓是才子配佳人!

假如甄宓是一个贪图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的女子,她就会安于现状,可她偏偏不是。

她是个才女,她的诗流露出对真正爱情的无限向往。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离别。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悲苦,夜夜不能寐。”

曹植是一个天才诗人,他投入全部身心与甄宓相爱,让甄宓感受到真爱的幸福和甜蜜。甄宓明白,只有曹植才是真心爱自己的男人,曹操和曹丕无非是爱她的绝世容颜而已。

当时,曹操对立谁为世子犹豫不决,曹丕、曹植两人为争夺世子之位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曹家禅汉是早晚之事,这个世子之位就是未来的皇帝呀。

然而曹子建是个情种。一次在曹丕家喝得酩酊大醉,对着曹丕跪倒在地,嚎啕大哭。

“哥哥,我不与你争世子之位,我也不要天下!

我只要这个女人,这世上我什么都不要,只要这个女人。

求求你成全我们,放我们归隐山林吧!”

可是曹丕并非性情中人,他既爱江山又爱美人,要他放弃美人岂不是与虎谋皮!

曹植对政治没有太大抱负,但因为他才情过人和善良的天性一直受曹操偏爱。

一次,曹操派曹植带兵出征,曹丕自然恼火,因为带兵出征就是掌握军权,父亲要培养弟弟曹植的意思已是明白无误了。

曹丕想起曹植那次酒后失态,计上心来。

出征的前一天晚上,曹丕宴请曹植到他府上饮酒,特意让甄宓作陪。

曹植为了这份无望之爱夜夜买醉,现在朝思暮想的爱人近在身边,却是咫尺天涯,泪眼相望,无语凝噎。

曹植只喝得天昏地暗,一醉不起。

第二天,曹操派人来传,连催几次,曹植仍昏睡不醒。曹操大怒,说曹植不堪大用,并取消了他带兵出征的决定。

曹植从此在政治上落了下风。

曹操去世,曹丕洛阳称帝,如愿以偿登上皇帝宝座。

曹丕登极后想到第一个要对付的人就是曹植,这个在政治上、爱情上都给他带来过威胁的弟弟。

他将曹植抓到洛阳欲以加害,曹植靠七步成诗和太后求情勉强保住了性命。

曹丕限令曹植回到邺城收拾东西,三天后前往他被贬逐的封地赴任。

邺城,这个让曹植魂牵梦绕的地方,甄宓就住在那里呀。

可是这次,甄宓与曹植的爱情,不得不画上句号了。

这短短三天就是他和甄宓爱情的今生今世啊!

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恐怕有生之年再没有相见的机会了。

曹植再不想忌讳什么了,再不想理会什么了。伦理纲常、人言可畏......一切的世俗约束都已经微不足道了。

三天后,管他山崩地裂、管他天威难测、管他是生是死!

曹植快马赶到邺城,直奔曹丕府上,与爱人甄宓抱头痛哭,寸步不离,难舍难分,生离死别。

曹丕听闻此事,十分生气。对于曹植,他可以用钝刀子杀人,不断将曹植贬官放逐。

对于甄宓呢,曹丕毕竟爱过这个女人,况且甄宓虽已年过三十,依然美貌异常。

于是曹丕下诏书到邺城让甄宓进宫封为皇后。可惜,甄宓对曹植的爱已是深入骨髓,如何还能再去陪伴曹丕,这个加害了自己爱人的男人呢?

在进宫做皇后母仪天下和自裁一死捍卫爱情的生死路口处,她毅然选择了后者。

阳光穿过丝丝的凉意,洒在薄雾迷朦的漳水,那是一个初秋的早晨,甄宓梳洗完毕,白衣白裙盛装而出,跨上一匹白马奔到漳水旁。

她说天下之水相连,她要将灵魂和爱情带到她的爱人曹子建的身边。

甄宓跳下马来,纵身一跃,投于漳水。

曹子建为纪念爱人甄宓写下凄美的《感甄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

魏明帝登极后,想毁掉此赋为生母甄宓遮掩这段情事,但始终不忍心,便将它改名为《洛神赋》。

曹植和甄宓的叔嫂之恋虽然不合伦理纲常,似乎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悲剧,但他们的爱感天动地,千古绝唱!

爱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我用江山如画,换你笑靥如花!”

对一个男人来说,为了爱情,放弃皇帝之位,放弃万里江山!

对一个女人来说,为了爱情,放弃母仪天下的尊贵,放弃如花美貌、青春年华!

曹植和甄宓这对有情人给世人诠释了爱情的最高境界!

洛神赋的原型是甄宓,她是魏文帝曹丕的妾室,也是魏明帝曹睿之生母。

洛神赋是由曹操之子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所写,他模仿战国时楚国宋玉的《神女赋》描写了一位美丽的洛神与他相识相恋的故事。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是三国时的一句流传很广的话,甄宓原来是嫁给了袁绍二子袁熙,但是袁绍让她和其婆婆留守邺城,结果城破后甄宓就被献给了曹丕。但甄宓自幼是一个才女,又是绝世佳人,所以也有野史说曹丕之弟曹植因此爱上了她,甚至写下《洛神赋》来赞美其美丽一诉衷肠。

而且,有一种说法说《洛神赋》其实原来叫做感甄赋,即是见甄宓有感,所以后来曹植似得也很蹊跷。

本文标题: 曹植的《洛神赋》是有原型吗 如果有那么是谁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5024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有没有什么从古到今的历史书美国人对于中国人(华工)的歧视是怎么形成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