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这个时期很有意思,大家喜欢明朝的哪些人物呢?明朝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涌现出了有意思的历史人物,今天就让我们来...
明朝这个时期很有意思,大家喜欢明朝的哪些人物呢?
明朝是很多人关注的一个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涌现出了有意思的历史人物,今天就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明朝的历史人物。
第一,朱元璋。朱元璋是我们很多人熟悉的一个平民皇帝,他在小的时候就是一个家境贫寒的小子,但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明朝的皇帝。我们可以看到朱元璋小时候家里非常贫苦。长大之后因为太过贫苦,所以他只能去寺庙里面当和尚,后面再遇到官兵之后,他才发现自己身上的技能,所以开始领军打仗,所以我们觉得朱元璋是一个特别优秀的人才。朱元璋在当权期间经常做出一些残忍的行动,但是我们也知道他是为了保证清廉的国家才会这么做,但是他的行为也太过残忍,而且由于他太过注重政权,导致他的儿子都很无能。我们觉得朱元璋真的是非常值得大家研究和关注的一个历史人物。因此我们觉得明朝第一个历史人物就是朱元璋。
第二,朱棣。朱棣也是我们熟悉的一个明朝历史人物,他是朱元璋的儿子,为了得到政权和自己的侄子做了很多比赛,我们可以看到朱棣最后取得了政权,他成功把其他人赶下了皇位,所以他成为了明朝的掌权人。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后也做出了削藩王的政策,这些举动也帮助自己的政权有了进步。所以我们觉得朱棣是一个特别有政治才能的皇帝,他能够把明朝带领的更好,而且朱棣也拥有了许多有才能的人士。我们可以看到朱棣在后世的评价中是非常优秀的,虽然他夺取了自己侄子的皇位,但是他由于自己的才能非常出色,所以得到很多人的好评。因此我们觉得明朝第二个历史人物就是朱棣。
刘基在元至顺间中举进士,朱元璋即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1375年5月16日,刘基逝世,追赠太师,谥号文成。
方孝孺(1357年-1402年7月25日),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浙江宁海人,明朝文学家、思想家。
方孝孺著作甚丰,内容醇深雄迈,主题鲜明,议论大胆,代表作品有《逊志斋集》《方正学先生集》等。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而被凌迟处死并被灭十族,南明时被追谥“文正”。
四、张居正
张居正(张白圭,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1572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万历新政(又称张居正改革)。1582年张居正卒,赠上柱国,谥文忠。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1622年恢复名誉。
五、王阳明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故学者称其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朱元璋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一个个民族精英灿若星河。刚读完《明朝那些事儿》,掩卷而思,我满脑子里都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身影——说真的,我喜欢上了这位出身低贱的洪武大帝!
朱元璋是我们安徽老乡,1328年10月出生在濠州(今凤阳县)钟离村的一个赤贫农家。据说出生之夜天现瑞象,整个村庄红透半边天,邻人以为失火,这似乎注定了此人今后不同凡响。因为太穷,朱元璋的父母长年拖欠官府税赋,还借了别人许多债。为了生存,他们在淮河流域四处流浪。在朱元璋16岁那年,短短三周内,她的三位至亲——父母、长兄相继离世,这让年轻的朱元璋更加孤苦无助!迫于生计,他进了寺庙当起了和尚。但是过不了多久,庙里也闹起了饥荒,他和其他和尚一样,端起饭碗就外出要饭了。虽说食不果腹,可是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点也没有减少,他把游方的过程当成熟悉各地风土人情、结交各路朋友的良机。苦难的生活造就了朱元璋坚韧、刚强的性格。他的思想受到白莲教的影响,当时各地起义军蜂拥而起,在儿时伙伴汤和的鼓动下,毅然参加了郭子兴的义军,这一年他25岁,人生崭新的一面掀开了。
到了军中,朱元璋作战勇敢十分出色,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很快被提拔为将军,郭子兴还将自己21岁的养女马氏许配给了他。他成了有身份的将领,再也不能叫朱重八了,他自己给自己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朱元璋——我朱某人要成为消灭元朝的利器!若干年以后,朱元璋拉起大旗自立门户,相继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一个个对手,他利用自己的足智多谋和出色的组织能力,所向披靡,终于在1368年他40周岁那年登上大位。
朱元璋推翻了蒙元的暴政,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明朝。他在位三十一年,为了缓和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之间的矛盾,实行了抗击外侵、革新政治、惩治腐败、发展生产、安定民生等一系列有利于社会前进的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大力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开创了一个崭新强盛的封建王朝。
历史不是老师,却能教会我们很多东西。我无法揣测,当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在金銮宝殿上,想起当初只为吃饱肚子四处要饭时,又是一种怎样的心情?很多人抱怨眼下所学的课程毫无用处,是不是也应该学学他?毕竟你还不用经历他那种没有尊严的日子,不用放弃所谓的面子。没有人能预测未来将会怎样,你所能做的,只是以最好的姿态拥抱当下。如果朱元璋一开始就以做皇帝的姿态去面对生活,他会舍下面子乞食么?他会真的成为开国帝王么?
古语云:谋其上者得其中,谋其中者得其下,谋其下者则无所得。只有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做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才有资格去对未来品头论足。等太阳升起才去寻找光明的人,与那些黎明时分就已启程的人相比,他只会输在起点。
你最喜欢明朝哪个人物
明英宗在于谦是冤枉的情况下仍然要杀死于谦,于谦一生只知谋国不知谋身,他忠心报的是国,却不是皇帝!也正是因为此更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正如他写的《石灰吟》所说的一般: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内阁首辅期间,振衰起敝,中兴大明.
若无张居正,明朝在万历末年就亡了,而朝鲜可能提早四百年就沦亡於日本
你最喜欢明朝的哪个人物,为什么?
说到明朝,我最喜欢的就是吴承恩了,他写的《西游记》流传千古,不同的人看西游都有不同的观点,有的看出佛道之争,有的看出社会阶层的现状,有的看出人性,总之,千人看西游就有千种观点,如此著作堪称举世经典。
明朝值得一提的风云人物有哪些?
明朝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它在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成就,收复燕云十二州,郑和七下西洋,出现了私有资本的萌芽,明清小说。但是无可厚非明朝也是具有极大争议的一个朝代,明朝时期经济,明朝自从朱棣年间设立内阁制之后,后宫干政宦官兴风作浪不断涌起,设立的东厂西厂也残酷暴力,还有的皇帝汤与享乐。那明朝值得一提的风云人物有哪些?
——开国皇帝朱元璋
说到明朝的风云人物 ,不得不提到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本是布衣,在他的一生当中 ,可谓是相当传奇 ,他当过平民也当过乞丐, 当过将军也当过皇帝 。
但由于元朝末期统治的黑暗 ,导致朱元璋家破人亡,后来不得不揭竿起义 。打败陈友亮谅,张士诚陈后向元朝王都进军,打败元朝政府后 ,建立了大明王朝 。
对于朱元璋的评价,朱元璋一生勤勉,尤其是他自身出身布衣,所以他为百姓考虑的都很周到,但他对大臣极为苛刻,在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案,郭恒的空印案牵涉三万人,所以涉案官员都被杀光,在朱元璋时期肃贪力度很大。
——阳明先生王守仁
还有就是王守仁,也是我们熟悉心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格物致知推动了中国哲学的发展。但是他不仅仅在哲学上有贡献,同时他在朱厚照时期彻底剿灭江西土匪,并平反了宁王的叛乱 。
我在明朝的大臣当中,王守仁人是我比较钦佩的,因为 他做这些事情是为了心中的道义,为了百姓,不是为了加官进爵,也不是为了表现自我 。仅是因为这件事需要有人来做 ,需要有人去做 。
——保家卫国于谦
谈到明朝还有一个人物不得不提 ,那就是于谦 ,于谦他没有出现在我们的历史课本上 也没有出现在我们的语文书当中。明朝的光明和朝代的延续,也有于谦的功劳 。
在瓦纳袭击北明朝的北京保卫战当中 ,于谦的英勇挺身保卫了 明朝国都的安全 ,同时在朱祁镇被瓦拉鲁走的过程当中 ,于谦提出让朱奇玉担任皇帝来匡扶国政 ,维持了明朝政权的稳定 。
所以说于谦是在朱琪玉和朱启正朝代当中 ,是最受百姓拥护的大臣之一。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王守仁 ,还是于谦 ,他们是明朝中的脊梁,明朝朝代的延续有他们的巨大功劳 ,他们才是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的风云人物很多,大部分人先想到的可能是朱元璋、朱棣、张居正这些大明顶流,所以我选择谈几个稍微冷门的。
01
🔎一、李景隆——靖难影帝
可以说如果大明没有朱祁镇,那么大明战神这个头衔就是李景隆的了。
李景隆,小字九江。
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难,因长兴侯耿炳文大败。李景隆奉命接替率五十万大军北伐。
靖难要图
九月,李景隆驻扎河间,朱棣让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去劝说宁王加入自己的队伍。此时,李景隆围住了北平,在北平张掖门马上守不住的时候,李景隆选择了撤退。十一月朱棣回到北平,与城内守军联合打败李景隆的大军,撤退时李景隆把物资都留下,逃到了德州。
朱允炆认为李景隆的失败是因为权柄太低,于是赐他黄钺弓,加强他的权力。
1400年,李景隆和郭英、吴杰带六十万大军再次与朱棣会战白沟河再次战败。
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朱允炆命李景隆与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到燕军营地请和,表示愿意划江而治,被朱棣拒绝。不久,燕军兵至金川门。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开门投降。
同年六月,燕王朱棣即位,李景隆因有“默相事机之功”,被授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
1404年,朱棣遂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久,朱棣褫夺李景隆的爵位,但李景隆至永乐末年方才去世。
02
🔎二、于谦
于谦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没错,于谦就是这首诗的作者。
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叛,于谦随朱瞻基亲征。待高煦出降,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朱高煦被骂得抬不起头,伏地战栗。
1449年七月,王振怂恿明英宗亲征。于谦和兵部尚书邝埜极力劝谏,但明英宗不听。英宗在土木堡被俘,朱祁钰监国,于谦全权负责筹划京师防御。
夺门之变时,景泰帝朱祁钰重病,朱祁镇发动夺门之变,于谦没有阻止,朱祁镇恢复帝位,立即把于谦逮捕入狱,于谦被斩决。
03
🔎三、海瑞——最后一位门神
海瑞
一个举人,做到四品大官,知名著作《治安疏》,死后获赠太子太保,而且还有谥号忠介,死的时候连棺材都买不起,家里全是破布帘子。
海瑞《治安疏》
而且海瑞最厉害的地方不仅在于他始终如一的清廉,还有他那神一般的知名度。
有一年,海瑞母亲过生日,海瑞去买了从来不去买的猪肉,这个消息直接传遍全国。要知道在只有书信没有手机的年代,一般情况下,一封信寄出去最起码要一两个月才能收到,可是海瑞买肉的消息却能在短时间内传遍全国,绝对是明朝第一的知名度了。
THE END
明朝的风云人物,我在这里介绍我比较喜欢的一位,他是当时的能臣干将,为国家,为民族的前进作出自己的贡献,他成功收复了我国宝岛台湾,他就是明末清初的名将郑成功。
郑成功(1624-1662),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他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
郑成功塑像
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开始在沿海各地收兵买马,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1649年(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永历帝即册封其为“延平王”(郡王),从此亦有人称成功为“郑延平”。(清顺治六年,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打击闽南清军外,沿路还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
1650年(清顺治七年,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攻打潮州,后郝尚引清军入城以抵抗郑军,郑军围困潮州城三月攻不下、士气开始低落,又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1651年(清顺治八年,永历五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1652年(清顺治九年,永历六年)农历正月,清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于是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对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不久之后便攻下了长泰,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
1653年(清顺治十年,永历七年)农历五月,清军两度大败后,顺治帝敕封郑成功为“海澄公”,郑成功不接受。八月,双方与泉州府安平报恩寺内议和,郑军得以休兵筹措粮饷,稍事整顿。十一月,顺治帝再度敕封,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之地安置兵将,郑成功仍不接受。
自从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在小金门起兵抗清后,郑军转战浙、闽、粤等行省东南沿海,多次帮助明朝宗室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问题,郑成功决定听从何斌之建议收复由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的台湾岛。1661年4月(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农历三月),郑成功留下儿子郑经防守厦门、金门,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横渡台湾海峡,向台湾进军。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荷兰大员长官揆一投降条约上签了字。在十二月二十日向郑成功屈服,揆一率领残敌五百人狼狈退出台湾。
郑成功收复台湾图
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突然暴病而亡,年仅38岁,儿子郑经嗣位。 最初安葬于台南州仔尾,后迁葬于故乡南安的覆船山。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延平王祠 位于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
一说起明朝值得一提的风云人物有哪些,大家一定能够想到开国之君——朱元璋,明朝第一首辅——张居正,七下西洋的郑和。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另外几个风云人物:
🔎周遇吉
周遇吉是明朝抗清名将,于1642年11月在杨柳青曾经与清军大战三天三夜。并且在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的进军中,他是唯一一个与李自成纠缠十余日的“硬茬”。由于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一度准备放弃攻取宁武关,但他手下的将领们一再坚持,农民军因而再次对宁武关发起了猛攻,在火炮的轰击之下,关城不断坍塌,农民军冲锋的前队战死,后队马上跟进顶替,终于攻破宁武关。但是后来宁武关之战,力抗闯军,战死。追赠太保,谥忠武。
🎈李善长
《明史》评价他为“少读书有智计,习法家言,策事多中”。李善长少时爱读书有智谋,后投靠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前李善长为朱元璋出谋划策,谋划了很多大事和战役,是朱元璋身边的首席智囊和谋士。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
💖 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他立有不世之功,创造了明初盛世,但是呢,他好大喜功,多疑好杀。但是总体来说,功大于过。他在位期间五次亲征蒙古、收复交趾、东北设立奴儿干都司、西北设立哈密卫,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统一与完整。还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与外国的交流。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明朝,一个有骨气的王朝,外敌入侵不和亲,不称臣,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明朝虽然最后灭亡了,但明朝从未降过。接下来说说我心目中的明朝风云人物。
1、徐达,明朝第一开国功臣。
作为同老朱打江山的众多将领中的一个,徐达有着自己特有的军事才能,可以说老朱家的江山有一半是徐达打下来的。他最值得一提的便是这场战役,朱元璋登上皇帝位之后,徐达出任中书右丞相。等到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老朱下达了进攻的命令。于是徐达挥师由山东向河南进军,攻占汴梁。自此明军占领大都,元王朝被推翻,就此灭亡。徐达一生骁勇有谋,战功及筑边皆功劳显赫,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
2、民族英雄戚继光
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被称为倭寇收割机。戚继光在练兵排阵上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创造出的“鸳鸯阵”,变化多端,在与倭寇的作战中,对倭寇进行了毁灭性的打击。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被称为千古不朽的豪杰。
3、于谦
虽然他是一个文官,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北京保卫战时,如果没有于谦力挽狂澜,明朝必败。正如当年明月所说:于谦是独一无二的,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正是这个人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力挽狂澜,保卫京城和大明的半壁江山,拯救了无数平民百姓的生命。他身居高位,却清廉正直,在国家最为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承担天下兴亡。在这个污浊的世界里,他光明磊落地走完了一生。他不需要他人的评价,也不需要任何人的证明。
4、圣人王阳明
王阳明不仅仅是在思想上有着极高的造诣,在军事上同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在平定江西之时,他亲自率领精锐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战斗结束后,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盗贼,斩杀两千多人。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在王圣人一系列的操作之后,宁王战败被俘,宁王的叛乱仅仅历时35天便宣告结束。
以上是我心目中觉得明朝的风云人物,当然名将还有很多,也正是有了他们,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强盛而有骨气的王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