纣王为何会众叛亲离?残暴无道的纣王,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众叛亲离。王子比干的七窍心纣有一个亲戚,人称“王子比干”,为人性情耿直,屡次...
纣王为何会众叛亲离?
残暴无道的纣王,最终的结局只能是众叛亲离。
王子比干的七窍心
纣有一个亲戚,人称“王子比干”,为人性情耿直,屡次对纣劝谏,都遭到斥逐,但他仍不灰心。看到局势的危急,他更加心急如焚,当众发誓说:“主有过不谏,非忠也。畏死而不言,非勇也。有过则谏,不用则死,忠之至也。为人臣者,不得不以死争。”王子比干来到纣寻欢作乐的地方,向纣痛陈国家的危难,君王应当机立断,杜绝荒淫的生活,施行德政,关心民众疾苦;善待诸侯,使四方都来归附;训练军队,保卫王畿和属国领土。但商纣对比干的进谏不理不睬。比干一连进谏三天,站在那里不走,翻来覆去诉说进谏的话。商纣听得不耐烦了,大怒道:“我听说圣人心有七窍,你就是这样的圣人吗?”说罢,就下令卫士剖开比干的胸膛,挖出比干的心来观察。王子比干,直言极谏,最后竟被商纣剖胸挖心,用极其残忍的手段处死了。
微子远离殷商
纣的长兄微子启没有当上太子,继承王位,他总认为自己的命不好,因而常常忍气吞声,得过且过。但他对自己小弟的所作所为和殷朝国运的兴衰,还是十分关心。当他得知西伯昌灭了黎国,殷纣拒绝忠臣的劝谏而声称“我有命在天”时,微子知道殷朝很快就要灭亡。摆在面前的有两条路:一条是逃离殷朝宫廷,一条是以死诤谏纣,使其醒悟。两条路究竟走哪一条呢?微子拿不定主意,便和他的好友太师、少师两位乐官商议。微子说:“太师、少师啊!我们的先祖商汤过去为建立国家,成就了许多伟大的功业,而今天我们的国王却沉湎于酒色之中,败坏了我们国家的道德法纪。殷国大小官吏,都不遵守法典,随便行事,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对那些犯罪的,不逮捕法办。小民忍无可忍,正在起来反抗。殷国将要沦丧了,好像正在涉渡大水,茫茫无际,找不到能上的岸。太师,少师啊,我要么回到我的封地,以死向国王劝谏,要么装扮成一个糊涂的老人,遁避于荒野之中。我究竟应该走哪条路呢?”
太师听了微子这番话,无限感慨地对微子说:“王子啊,上天降下灾祸给我们殷国,使我们的国王沉湎于酒色之中,不怕亡天的惩罚,违逆年长德高的大臣的忠告。如今殷国的小民,甚至去盗窃祭神的牲畜贡品,这是因为他们衣食无着,无路可走。我们的国王大肆搜刮民财,已经引起人民的强烈反对,而他仍不悔改。这些罪恶都是国王一个人引出来的,小民受尽疾苦却无处申告。国家现在有灾难,我们首先受到其害。现今国家若能治好,我们即使身死也没有怨恨;但若死去也不能治好国家,那么死又有什么意义呢?还不如离开这里,逃到别处去。”微子觉得太师的话有道理,但他对商朝都城还是十分留恋,这是他从小生活的地方,下不了出逃的决心。过了一段时间,微子听说王子比干因为直言进谏被纣剖胸挖心,死得好惨,就发表议论说:“父子有骨肉之情,君臣只是以义相处。父有过错,做儿子的三谏不听,只能跟随其父在一旁哭泣;做臣下的三谏君不听,则义不能合,就可以离君而去了。”太师、少师听了徽子的话,也劝微子赶快离开。于是,微子便打点行装,悄悄从商都溜出,朝着他封地的方向走去。他并没有到微城,而是在附近的民间藏匿下来。
箕子装疯卖傻
箕子是纣的庶兄,为帝乙的庶妃所生,比纣年长几岁。因为他有一块封地在箕(今山西太谷东北),封为子爵,故人称“箕子”。箕子对纣当殷王能否治理好国家十分关心。他头脑灵敏,能见小知大。有一次,纣吃饭要用象牙筷子,箕子就开始感到不安。他感叹道:“用象牙筷子吃饭,那么盛饭菜和饮酒的器具一定不会用粗陋的土器,而必将用犀牛角或美玉做的杯子;用象牙筷、美玉杯一定不会吃普通的饭菜,而必将吃旄象肉、豹子胎这些珍奇美味之物;吃旄象肉、豹子胎的,一定不会穿粗布短衣住在茅屋之下,而必将锦衣九重而建筑广室高台,出门时驾起豪华的马车。奢侈浪费、滥用民力之风从此开始,发展下去将会怎样呢?令人忧虑啊!”果然不多时,纣开始大建宫室,造起酒池肉林,挥霍财物,纵情享乐,不顾百姓的穷困和国家的危亡。对于纣的所作所为,箕子也作过劝谏,但纣根本不放在心上,依然我行我素。
由于日日夜夜在酒池肉林中玩乐,商纣竟不知道当天是什么日子了。他问左右的随从人员,左右的人也都记不清了。于是,商纣派人去问他的庶兄箕子,因为他知道箕子的头脑最清醒。箕子听说纣派人来问现在是什么日子,就对他的徒弟说:“纣做为天下的君主而忘记了所过的日子,天下将面临危险了。君主都不知道日子而独有我知道,我也将要有危险了。”箕子恐怕纣因为他头脑清醒而加害于他,所以也假装喝醉酒的样子,对纣的使者支支吾吾地说:“我也不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
等到王子比干因直言极谏被纣挖心处死,纣的长兄微子启听说如此惨祸逃亡失踪,有人劝箕子也远走高飞,以避灾难。箕子冷静地分析说:“知道君不会听你的话还要去劝谏,这是愚蠢的行动,但如果当臣下的因谏君不听而逃亡出去,这是彰明君主的罪恶而自己取悦于小民,我也不忍去做那样的事啊!”箕子知道谏纣无用,又不肯逃亡而使君的罪恶在民间流传,于是就披头散发,假装疯子,混在奴隶中间。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别人认为箕子精神错乱,能够原谅他不去劝谏;另一方面可以使纣认为箕子是精神病患者,而不加害于他。
箕子虽然蓬头垢面,装疯卖傻,内心却十分痛苦。他经常隐藏起来,独自一人弹奏三弦琴,嘴里哼着他自己编的小调,神情抑郁悲伤。
你经历过哪些众叛亲离的时刻?
众叛,曾经最好的发小,在我最艰难的时候电话不接 微信不回,怕我张口借钱,我只想想对他倾诉一下,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找不到一个可以说的人,虽然现在困难还没度过,我失去了我最爱的人还有工作,我现在拼命在赚钱 ,一切都会好转的,我相信。
国史通鉴中普天之下指的是什么?
周武王联合各部落的力量,推翻了商朝,建立了周。但是,这样的胜利,好像周武王竟然没多大喜悦。都城迁到了镐京。他竟然夜不能寐。他弟弟看出来了。
他弟弟是周公姬旦。周公跟着他,间他。周武王说,六十年来,商是怎么的景象? 众叛亲离,小人聚于朝,所以我们得以消灭他。这是天不佑商。那么,周凭什么得到保佑? 他讨教箕子。这是商纣王的庶叔。
箕子曾做过商的大臣,曾猛烈批评过商的政治。箕子是君子,不说商的坏话。只告诉周武王要敬天爱民。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姜子牙呢? 也许也请教了。但史料无载。我推测人才也是专才,姜子牙是军事家。但未必是好政治家。
也可以认为一朝天子一朝臣。治天下是不是要用新班底? 周建立后,是不是姜子牙太功高,不能让他功高盖主? 总之,姜子牙 没出现。还是周公帮了忙。周公策划下,武王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他们逐渐建立起周的统治。
一个人众叛亲离,一起恩恩怨怨都烟消云散了吗?一个人无一技之长,怎么生存于世间?
众叛亲离是一种什么感受?
众叛亲离就是在你已经濒临绝境的时候,你的亲人还要来瓜分你最后的一文钱,而你还不能愤怒!
众叛亲离的体验犹如瞬间的天崩地裂和万丈悬崖,众叛亲离是被五马分尸、坠入地狱般的感觉。生活中,众叛亲离的感觉往往发生在被人误解之后。
痛苦,焦灼,绝望,崩溃,抑郁甚至严重者会走向极端,走向灭亡的路途。人生下来就是受苦的,人生本身就是绝望的。生命的意义在于执着地活下去,从绝望中寻找希望。
近义词
分崩离析 [ fēn bēng lí xī ]
【解释】:崩:倒塌;析:分开。崩塌解体,四分五裂。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出自】:《论语·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译文】: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国家或集团分裂瓦解。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