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题: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多于文化殖民,还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殖民多余文化交流?,正反方都要,答好一定加分正方:在全球化这一个趋势...
辩题: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多于文化殖民 还是全球化带来的文化殖民多余文化交流? 正反方都要,
答好一定加分在全球化这一个趋势中,世界形成了地球村这一个整体,各种资讯与社会活动在地球村快速及广泛的流传。全球化使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逐渐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在政治上,我们成立了联合国,推行了国际法,在经济上,经济一体化带来了跨国企业的崛起及国际商务的流通,并将文化产业这一门新兴行业,纳入了世界经济的版图。文化指的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演化进步。在世界史中,我们发现文化交流是一种不强迫,并给予多元选择的文化接触,而文化殖民则是具有强迫意味,并减少选项的文化碰撞。
全球化带来的文化交流多于文化殖民,理由有二。
第一,全球化所带来的国际秩序,更有利于的文化交流。
在全球化的时代,文化输出的方式不再是一个国家可以决定的,正如社会学家罗兰罗伯森所说,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也有了新的世界秩序。联合国于1945年签订的联合国宪章,反对国际关系上使用威胁和武力,而国际原则宣言也规定各民族都有追求文化发展的自主权。当全世界都必须遵循着国际间的法律时,强迫他人接受自己文化的文化殖民也失去了根据地。没有国际法前,日本可以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名义侵占南洋,强迫当地只有单一日本文化的存在。但现在,日本要输出自身的文化时,只可以选择用日剧、漫画等温和的方式,而不是利用枪支大炮来强迫别人。这种由强迫到尊重的转变,就是从文化殖民转向文化交流的体现。或许国际法的约束力还不够强,以致印尼排华事件依旧发生,但各国已经对霸道的文化殖民感到异常反感,并对印尼声声谴责,这难道不说明了全球化带来越来越多的文化交流吗?
第二,全球化拉近文化输出的鸿沟,减少选择强迫,增加文化交流。
各位,在全球化刚开始的时候,西方强国对文化产业的意识相对较高,也拥有更好的技术去进行文化输出。大量涌入的西方文化让我们不禁担忧,会不会被西方文化强势洗脑。因为铺天盖地的西方文化让我们无从选择,只能被迫的接受单向涌入的西方文化。但其实,这只是一个迷思。因为在全球化时代,无边界的网际网络为各国提供了一个公平的平台,提高了各国对文化产业输出的能力。这使到各国文化输出之间的鸿沟渐渐拉近。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道,亚太地区和欧美地区的文化市场占有率的差距在8年内就拉近了25%。当文化市场越来越百花齐放,我们也不再被强迫选择,届时,多元化的文化交流将会越来越灿烂。
反方:
(一)文化殖民主义并非全球化的文化陷阱
首先,从全球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向上来看,全球化的文化内涵是共性与个性、统一性与多样性、普遍性与特殊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几百年来,西方文化没有也不可能完全“ 吞并”东方文化,使之湮没无闻,以至“ 全盘西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主流趋势,是民族性和世界性在最高层次上的互动和融合,即在民族性中反映出世界性的走向,在世界性中体现出民族性的特点。从现状来看,虽然多元文化的现象从来就存在,但它的突出和被提出本身却是全球化趋势发展的必然结果。全球文化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似乎很难两全,但实际上,如果没有全球化,全球范围内有关多元化的提出和讨论也是不大可能的。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相互作用,其结果并不是趋同化,而是在新的统一的基础上又产生出新的不同。其次,从民族文化发展的主观诉求上来看,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强势文化在当今全球化的进程中成为一种主流趋势,但同时不容忽视的是作为回应,一种有意识的、以保护民族文化独特性为目的的多元文化发展趋势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并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对强势文化扩张、渗透态势的抵抗。如在1993年举行的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中,法国会同加拿大等国提出了“ 文化例外”的主张,认为文化产品有其特殊性,不能与其他商品等同起来,任意自由流通。而且法国和欧共体其他国家一道拒绝美国关于欧洲取消对美国影视产品的“ 配额限制”和“ 自由贸易”的要求。1994年4月,欧洲委员会发表“ 绿皮书”,决定充分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大力发展欧洲影视产品。〔5〕P117-118当然,发展中国家在这个方面也不可能无动于衷,他们也在大力发展本国文化,以抵制和排斥外来文化的入侵。例如,马来西亚为了强调其民族的统一性,坚持以马来语为国语,这种本来无书写文字的口头语便得到了新生。印度大力发展自己的软件产业和电影产业,以同外来文化对抗,并力图扩大自己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印度目前拥有700多家软件公司,25万软件工程师,140万编程人员,其产品远销75个国家。印度还大力发展电影产业,拥有称之为可与好莱坞媲美的“ 孟莱坞”。〔6〕P119-120因此,文化殖民主义并非全球化的文化陷阱。在全球化时代,只要生活本身还存着民族的特征和民族的独特历史进程,文化的民族“ 所有制”就不可能被轻易地废除。
(二)全球化有利于推行文化殖民主义一个显在的事实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文化在全球化 进程中居于主导地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前者把自己在经济、政治、军事方面的强势扩展到文化方面,这就形成了全球化中的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的差异。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凭借其超强的经济实力和科技优势,充分利用全球化在文化领域促成统一的一面,高举“ 世界主义”、“ 普遍主义”的大旗,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销其文化产品和文化价值观念,妄想在“ 普遍性”口号下取消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力图同化其他国家的文化,使弱势民族及其文化整合到一个由强势国家和民族及其文化所控制的同质的世界文化之中,使全球文化朝着单质化的趋向发展。从这个角度看,当前中心国家与周边国家在文化上的支配与被支配的世界经济与政治不平等关系,文化殖民主义的凸显,与全球化进程有很大的相关性。西方强势国家和民族在推进全球化的进程时有意识地推行文化殖民主义,把西方文化作为具有普世价值 的文化动力内化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之中,这就使全球化 进程在一定程度上被异化为西方文化的扩张进程。因此, 全球化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西方文化殖民主义的推行,这是我们绝对不能忽视的客观现实。
文化多样性的优缺点全球化是对文化多样性的威
优点:但丰富了人的思想,文化与文化之间达成了共识。纵观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可以看出: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提;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势。闭关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会作茧自缚.不利于发展中华民族同世界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不利于学习世界各族人民的优秀文化和科技成果,取长补短。
总结:
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丰富多彩,才是实际生活的本色。因为本来世界就是多样性的,中国也是如此。人们由于出身、经历、性别、年龄以及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环境影响的不同等原因,所以文化意识不可能都是如一个模子出来的。也正因为文化具有多样性,才能带来相互间的互补与互相参照,好多问题包括重大问题也只有在争辩中才能理出头绪,不会有片面性。中国古代齐国的稷下学宫,在当时对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起了极大作用,那些文人学者就是各抒己见百家争鸣,这是一个中国文化非常好的传统。
要辩证地看待文化的多样性现实。
文化的多样性同时也伴有文化的交流融合,文化领域中借鉴吸收。
文化共性与文化个性是辩证统一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世界大同,是美美与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一、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第一,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据估计,目前世界尚存的五六千种语言,在21世纪将有一半消亡,200年后,80%的语言将不复存在。有的科学家预言,到2100年,可能将有90%~95%的语种消亡或趋于消亡。美国阿拉斯加费尔班克阿拉斯加本土语言中心M·克劳斯指出:“据保守的推测,在下个世纪里,平均每年将有20种语言消亡。不用说那些濒危的少数民族语言,就是那些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也面临着激烈竞争。目前英语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是强势的,随着英语的传播和使用,英语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念也在不断向全世界扩展。现在互联网上的信息85%是用英语传播的,在联合国各种场合中使用的语言95%是英语,而国际经贸活动中几乎100%使用英语。经济全球化对英语的传播更是推波助澜。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的消亡,对文化多样性产生了威胁。
第二,经济全球化为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历史机遇。1922年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西文明比较》代写论文中写道:“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己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2]”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交流、融合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动力。世界上有60多亿的人口,200多个国家,2 500个民族,6 000多种语言,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共同努力创造了各种人类文化。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交融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经济全球化不仅使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广泛、更加频繁,也使各民族的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表现出更加鲜明的文化的多样性。因此,人们完全可以有理由说:正是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才进一步表现出具有各自民族特征的多样性。
第三,经济全球化不会导致文化单一化。目前,美国控制了世界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每年向国外发行的电视节目总量达30万小时。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中美国节目占到60%~70%,甚至占到80%以上。美国文化产品出口额超过航天航空和电子产品的出口额,达每年600多亿美元,成为美国最大的出口产品。因此,西方一些学者鼓吹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以美国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将代替世界多样性的文化: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美国的电视,美国的音乐,好莱坞的电影,将会代替世界上其他一切东西。实际上经济全球化不会导致文化单一化,在全球化背景下各民族文化通过交流、融合、互渗和互补,不断突破本民族文化的地域和模式的局限性而走向世界,在人类的评判和取舍中获得文化的认同,不断将本民族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为人类共享、共有的资源。同时,不同国家在吸收它国文化的基础上也会不断创造新的文化。如巴塞罗那市前市长特鲁诺所言:“自然界因为生物多样性而美丽,人类也因为文化多元化而丰富。如果全世界都吃麦当劳,喝可口可乐,世界该是多么单调。[3]”
二、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共同的遗产。人类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文化。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文化千姿百态,各有所长。文化的多样性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催生出新的文化形式。
第一,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人类文化的起源就是多元的。从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笔下描绘的埃及文化、巴比伦文化、印度文化、中国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墨西哥文化、西方文化等8种文化到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历史研究》中提出的26种文明形态;从具有区域特色的亚洲儒家文化、欧洲基督教文化、美洲印第安人文化、中东阿拉伯文化等到一个国家内部文化,如中原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等都以雄辩的历史展示了多元世界文化图景。现今地球上共有将近190个民族国家,从美国、日本这些经济技术大国,到克罗地亚这样的新国家和几内亚、毛里塔尼亚、贝宁这样一些经济上欠发达的国家,以及列入联合国最不发达国家名单中的其他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可以说,在世界范围内以民族国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在全球化时代得到了良好的发展。第二,企业文化蓬勃发展。经济全球化时代,
企业成为重要的国际关系体,其中跨国公司始终处于核心地位。美国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最近的调查报告说,2006年全球6·52万多家跨国公司及其58·5万多个分支机构,实现的产值占全球总产值的1/4。在目前全世界所有专利技术国际使用费中,72·8%左右是支付给跨国公司及其境外子系统的,这表明跨国公司正在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空前强大的势力。这些不同的国际关系体,无论是微软、沃尔玛、索尼等大的企业还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文化成为企业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源泉。
第三,网络文化正在成为全球文化的新亮点。发达的电信网络使信息的流动不再有国界的限制,从而导致各种有关文化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活动的范围被扩展到全球规模的水平上。网络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时空界限,为人们提供了体验全新生活方式的可能性,网络文化也由此得到了空前的丰富。
三、在全球化浪潮中,维护文化多样性,保护文化安全
俗话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社会就如同生物多样性对于生物界那样必不可少。一种文化如同一种基因,都拥有自己的历史精神和人文传承,有独特的魅力和智慧,多基因的世界才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在这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我们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多元化。但是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保护落后文化、拒绝先进文化和闭关锁国的理由。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振兴中国文化产业。文化多元化是人类进步和发展的产物。我们崇尚文化多元化,但是文化多元化不是简单地保留现状,更不是复旧。中国文化只有通过改革开放,不断吸取世界文化的精华,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影响,成为未来世界多元文化中重要的一元。扩大与国外的文化交流是最基本的战略选择,要吸取和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与现代文明相联系的优秀思想文化成果。只有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才能使中华文化园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同时,在中西方文化碰撞中,要建立先进文化体系,必须注意维护文化安全。只有处理好文化开放和文化安全的关系,才能为构建中国先进文化提供基本保障,才能振兴中国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精神产品的生产、交换和消费为主要特点的产业系统,是一个涵盖包括文化艺术业、新闻出版业、广播电视业、电影业、音像制品业、娱乐业、版权业和演出业在内的庞大体系。[4]”近年来,人们频繁地看到这样的数字:英国文化产业的年产值将近600亿英镑,从业人员约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5%;日本娱乐业的年产值早在1993年就超过了汽车工业的年产值;美国的文化产业更加发达,其视听产品出口额已经成为第一大出口产品,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了40%以上的份额。通过中国2008年文化产业发展报告,我们从数字上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平稳的发展。2006年,全国广播电视总收入为1 099·12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18·04%。通讯产业在整体上也是平稳快速增长,2007年在2006年基础上再次增加1亿用户,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3·68亿户和5·46亿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1·8亿。2006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65·4亿元,增速高达73·5%。中国的文化产业虽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我们发现我们的文化产业的影响力远远落后于欧美,我们必须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完善以文化投资主体多元化为核心的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以及相应的文化投资体系改革,牢牢掌握文化产业发展的主导权和主动权,不受制于任何外国文化集团;实施文化精品战略,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立足于国情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的远景规划,不断提升我国的文化产业力。
第二,加强民族文化传播,提升软实力。一个国家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不仅要拥有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如果一个国家不拥有软实力,那么它就只拥有一个物质外壳而缺少内涵,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强国。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潜在推动力,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托夫勒教授等认为,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不再作为衡量国家实力的主要目标,知识的控制是明日世界争夺的焦点。谁的文化成为主流文化,谁将成为国际权力斗争的赢家,谁将掌握未来[5]。尽管这代表一种文化帝国主义的极端观点,但是在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文化的重要性。
随着中国在经济力量方面同发达国家的差距缩减,软实力的差距就成为中国在国际环境中又一个主要制约因素。能否提升软实力,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途。提升软实力是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必由之路。胡锦涛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6]”新世纪以来,我国在文化传播领域取得长足的进步,基本上形成了多种语言、多种媒体并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跨文化传播模式。从广播电台、报纸和杂志到电视、互联网,中国的传媒在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然而我国的文化传播体系与西方国家全球化的综合信息传播体系相比,还处于弱势地位。为此,必须加快文化传播硬件和软件的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扩大报刊、计算机网络等在国内外信息辐射的范围;增强各种媒体自身的吸引力;同时必须加强现有媒体的合作与改造,形成中国传播事业的合力,共同迎接来自境外媒体的挑战成为必由之路[7]。
第三、增强公民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自觉性,抵御英语语言霸权。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侵袭下,英文成了世界上独霸的语种,它在国际交往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国际互联网络上的信息约有80%以上是通过英语来传递的。前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戴维·罗特科普夫曾经在美国《外交季刊》上撰文直言不讳地宣称:“美国应该确保:如果世界向统一语言方向发展,那么这种语言就应该是英语。[8]”英语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宣传其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以西方为中心的理论思想的载体。虽然汉语不是濒危的弱势语言,但是英语的霸主地位威胁到了汉语的影响力和在国际上的普及,为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保护,抵御英语的语言霸权。
试题答案 寒假作业答案 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优点,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的多... - :[答案] 试题答案寒假作业答案①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点,也各有其优点,都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②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的多样性正是世界丰富多彩的生动体现.③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夸大了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文化多样性的优缺点 - : 缺点:文化多样性会减弱民族文化的特色.各自为政的后果,多种文化又不融合,就会形成割据状态.甚至是倒退,会抵减由于文化多种的推动力文化多种能优化思想境界,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优点:但丰富了人的思想,文...
求 文化多样性 和 文化融合 的优点缺点.谢谢 - : 优点:了解到不同文化的特色 学会更多与人交流的技巧 懂得照顾和关心他人 缺点:种族歧视 因不懂民俗而造成相处的问题 在人不生地不熟的地方存在心理压力 缺点:文化多样性会减弱民族文化的特色.各自为政的后...
如何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 :[答案] 文化的独立本质和共通内容
1. 世界文化的特点是什么?其具体表现是怎样的? (1) 特点: - __ - 和___ - . (2) 具体表现: ① 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往往通过各具特色的 - __ - ... - :[答案] 1. (1) 多样性 丰富性(2) ①文化习俗 ②代表人物
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2000字 - :[答案] 经济因素和文化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⑴ 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的影响.冷战时期,在国际关系中军事因素占有突出地位,而... 1 .美国从在全球推行其文化和价值观的目标出发,同时为了商业利益,违背多数国家的意愿,反对“文化多样性”公约,其...
全球化对文化的表现、原因及影响、优点缺点 - : 1、全球化对文化的表现 在全球化这个大背景下,世界文化也因此呈现融合加深的趋势,各种族、各国家文明在不断交流、融合中得到创新和发展. 2、原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文化全球化...
世界文化发展中的优势和弊端有哪些 - : 优点: 1.纵观历史上的对外文化交流可以看出:国家统一、经济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文化交流的前提;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极进行对外文化交流始终是历史的主流;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也是世界文明进步的趋...
当今世界的文化多样性怎么样 - : 因为文化多样性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文化单调只会寸步难行,正如中国古代百家争鸣,出现了儒,道法家等学派,促进和奠定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长远发展,新中国成立后有个百家齐放的政策.
什么是文化的多样性与共同性?如何看待"全球化"这一问题 - : 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博采各国文化所长,特别要吸收能为我们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又适合我国国情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向世界展示我国文化成就,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如何论述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将淡化民族性?
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将淡化民族性的论述:
1、全球化将增进不同民族的人群融合
这方面的资料很多,如果从历史角度可以参考《大历史》,人类简史等书籍。人类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都有不同人种的交融。
2、促进各民族文化融合的角度
可以研究佛教传入中国最终形成儒释道三足鼎立局面的研究资料,季羡林,钱穆,南怀瑾等人的书籍中都研究到了儒道释三家思想如何汲取对方的养分。
不同民族的交流,形成了文化的交融。还有罗马帝国史书类,也介绍到了罗马帝国将不同民族的人融合到了一个帝国框架内的历史,以及宗教在国际交流中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是文化融合的资料。
3、从民族形成角度
只要研究匈奴等少数民族如何融入到汉族,最终形成现在的中华民族局面,就可以知道民族形成本身就是一种“国际”交融的过程。
现在所谓的民族,其实也是消灭各种不同的人群种群特性,吸收更多小的民族的结果。这方面需要收集一下,我记得很早前看过介绍德意志民族形成的历史的书籍,是一个吸收融合的过程,只是以前的国际不如现在那么广阔而已。
4、从消灭民族的角度看
国际化也形成了国际冲突,冲突的结果会导致民族的消失。这是民族性淡化的极端结果,就是这个民族的肉身的彻底消失。查下大航海的历史,就可以看到有多少民族消失于西方侵略者的刀枪之下。最近看到澳大利亚的新闻很多,澳大利亚原住民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
全球化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通用标准的数目的增长,例如版权法,国际贸易的增长比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更快,由跨国公司控制世界经济的股份的增长。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更多的国际间的文化影响。
例如通过好莱坞电影的出口,文化多样性的减少,各种文化的融合及创新,贫富差距可能扩大,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部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资源的掠夺,部分发达国家把工业垃圾倾倒到发展中国家导致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遭到破坏,文明以及价值观的冲突,通过诸如互联网和电话等的技术使得共享的信息资源不断增长,移民的增长,包括非法移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