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统一中原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是哪次,对于李唐立国贡献最大?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是哪次?对于唐朝统一中原过程之中最具有...
唐朝统一中原过程中,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是哪次,对于李唐立国贡献最大?
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战是哪次?对于唐朝统一中原过程之中最具有意义的战斗应该是发生在公元619年到公元621年之间的李世民讨伐王世充之战。在公元619年即武德二年,王世充当时废掉了隋皇泰祖,自己在洛阳称帝,于是王世充他也成为了中原最大的割据势力领袖,因此李渊在占领关中之后,便是在620年派了李世民去攻打王世充,李渊希望在此战之后夺得中原。
虽然王世充当年的实力的确是强大的,但是在他的援军前来救援的道路被李世民所隔绝之后,王世充便是已经变成了瓮中之鳖。后来就算在王世充向其他人求援之时,那些援军依然是被李世民阻挡在了虎牢关之外的,因此王世充的军队就是变成了一支孤军。
不久之后,王世充更是开城投降。也是在这一年,唐军又是南下占据了江南、巴蜀、湖南三地,之后更是乘胜追击、就此统一了长江中游及岭南地区。至此,即公元621年唐国基本统一了全国。
而这场唐朝统一战争对于唐朝意义也是十分的深远,李世民父子也是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消灭了随军主力以及中国大的割据势力,李渊、李世民父子也是依靠着自己的军事经验以及强力的背景统一了全国,避免了隋末之后中国的再一次的历史大分裂。可以说这场战争不仅对唐朝影响是深远的,对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是影响十分深远的。
隋末群雄争霸,为何最终花落李家呢?
首先那些看起来人多势众的起义军,真正有机会夺得天下的并不多。
像什么王薄、孟海公、梁师都之流根本一开始就没有机会,他们也没什么大志,最多就是割据一方,可惜这个目的也没有达成,迅速就被剿灭。
然后就是刘武周、杜伏威、窦建德、薛举这类的,虽然已经割据一方,但是根本没有门阀士族的支撑,所以看似凶猛,但天花板就在那里,最后也只能被人给摘取。
其中刘武周和薛举都曾凶悍一时,但是刘武周不施仁政,失却民心,薛举就有些可惜,威震长安,但是离奇暴毙。其子完全是饭桶,迅速被灭。
所以真正撼动天下,并且有实力夺取天下的只有三位:李密、李渊、王世充。
隋末最终大乱,还要靠李密,李密杀了大隋顶梁柱张须陀,让其名声大振,众多盗匪来投。
将杨广困于江都,等于是推到了隋室的最后一堵墙,从此大隋就成了谁都能进的院子,需要时就保持个隋室名号,不需要就摘掉了。
最强盛时聚众数十万,夺取了天下重仓,连李渊都厚着脸皮写信讨好交盟。
但是一直想要攻下洛阳而不得,最终导致被王世充击败,投奔李渊。又反叛被杀。
讽刺的是,当年他曾是杨玄感的部下,曾建议杨玄感舍却洛阳,直攻长安,杨玄感未从兵败。
在李密围观洛阳时也有部下向他建议先取长安再复攻洛阳,而此时的李密就成了杨玄感,最后也是一样的结局。
第二个就是王世充,这个人心狠手辣,善于谄媚,得到杨广的喜欢,最开始靠镇压民兵起家,明明当众说好投降不杀,但是最后三万多降兵全被他坑杀。但杨过最讨厌民乱,因此还大大嘉奖。
之后有了兵权多次平民乱,他的起家还要靠李密。最开始虽然败于李密,但是后来李密骄傲,被王世充一战给打回原型。
从此王世充开始权臣之路,兼并了李密原先的势力。他与李渊一东一西占据了大隋的京城。而且两人最为倚靠的都是大隋的府兵。
但是李渊身后是关陇门阀,在当时就是操作天下的势力,包括大隋也是靠着关陇门阀起家。
而王世充本身就是心狠手辣,这样的人往往多猜忌,还喜欢用重刑惩罚那些要逃跑的人,结果就是逃跑的人越来越多。
到最后李唐攻打的时候,根本就没什么抵抗,基本称得上望风而降,即便王世充最后联合窦建德,但还是难逃一败。
由此可见,李唐夺天下真是在那个时代注定了的,手下精兵良将无数,光是宗室里就有李道宗李孝恭等名将,还有个超级巨星李世民。
又有门阀支撑,放眼当时的天下,真是无人能敌了!
唐高祖的功绩
唐高祖的功绩唐时期的版图图册
唐朝开国后,许多地方还在分裂之中,农民起义军和隋朝残余将领割据各地。李渊在长安安定之后便开始了长达10年的统一战争。
薛举曾是隋朝金城郡的豪绅,公元617年,先称西秦霸王,后又称皇帝,占据了全部陇西,兵力有十多万人。薛举起兵也想取代隋朝,自己做皇帝。公元617年12月,李世民率兵在扶风将薛举打败,将唐的势力扩充到陇右一带,进一步稳定关中局势。公元618年8月薛举病死,他的儿子薛仁杲继续威胁长安。李渊命李世民为元帅第三次出征,这次在浅水原将薛仁杲彻底击溃,薛仁杲也投降了唐朝,陇西收归唐朝。
平了薛举父子之后,李渊又开始对付割据河西的李轨。在李渊建立唐朝之际,李轨称帝。
公元618年,李渊为了进攻薛举,曾派人和他结盟通好。李轨非常高兴,主动让弟弟到长安做人质,李渊封他为凉王。但册封使节到达时,李轨的下属对是否接受唐朝册封产生分歧,李轨没有听信部下的话,又不肯屈居李渊之下,对李渊自称“大凉皇帝臣轨”。虽然用了“臣”,但李渊并不领情,他不能允许还有一个皇帝的存在,于是加紧了对李轨的军事行动。
为了避免战争,李渊派安兴贵去劝说李轨投降,安兴贵是李轨户部尚书安修仁的哥哥。李轨听了安兴贵的劝说没有改变主意,反而说安兴贵是为了报答李渊的恩情才来劝说他的。安兴贵害怕李轨加害自己,便和哥哥一起谋划,最后发动兵变,俘虏了李轨。河西于是平定。
刘武周也是李渊的一个劲敌,他起兵较早,和突厥勾结势力比较强盛。公元629年,刘武周联合突厥南下占领了并州,唐朝的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无力抵抗,弃城而逃。李渊先派裴寂出击,也大败而归。李渊这时想放弃这个地区,遭到李世民的反对。最后李世民领兵出征,用坚壁清野消耗对方的战术,全面击溃了刘武周的部队。刘武周逃到突厥,后来被杀。唐朝又恢复了原来在河东地区的统治。三个周围的劲敌消灭之后,李渊便把注意力投向了中原。
在中原的主要对手是王世充,他原是隋朝的江都通守,隋炀帝杨广被杀之后,他拥立杨侗为帝,又打败瓦岗军,除了李密和部分军队外,其余的瓦岗军都被王世充收编。到公元619年,王世充踢开杨侗,自己称帝,建立郑国,定都洛阳。
李渊派李世民东征王世充,最后将王世充包围在了洛阳一座孤城里,王世充向北边的窦建德求援。窦建德最后被李世民击败成了阶下囚。王世充绝望之下只好献城投降。窦建德的部将刘黑闼又举兵反唐,不到半年就又恢复了原来窦建德的领地。
李世民又奉命征讨,和刘黑闼所部两万人激战,从中午到黄昏不分胜负,李世民便命唐军决堤水攻,刘黑闼败退投奔突厥,然后又卷土重来。李渊命李元吉征讨,被刘黑闼击败。太子李建成又亲自出征,他采纳了谋士魏征的策略,安抚民心,最终瓦解了刘黑闼的部下,刘黑闼在败退时被杀。河北和山东地区终于平定。
隋朝末年,萧铣趁乱割据在江陵一带。萧铣占领的地区非常广阔,南到交趾,北到汉水,西达三峡,东及九江。但萧铣和其他割据者一样只是想偏安一地。萧铣是原来南朝梁宣帝的曾孙,祖父萧岩在梁被隋灭时逃到了陈朝,陈被隋灭时,萧岩被押到长安斩首。但在隋炀帝杨广时,因为萧铣和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同是南朝梁的后裔,所以又被任命为罗县县令。由于隋末各地起义不断,作为梁朝的后裔萧铣被地方将校推为首领,割据反隋。于是,萧铣也声称要恢复梁的疆土。隋炀帝杨广死后,一些隋朝的将领也投靠了他,其地盘不断扩大,成了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
李渊在派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的同时,命大将李靖领兵南下攻取长江中游的萧铣。然而,萧铣这时为了防止众将夺其兵权,竟说要罢兵经营农业,导致自己和部将矛盾加深,许多将领离他而去。面对富有军事韬略的李靖的大举进攻,萧铣虽然由于部将的叛离力量削弱,但也只得硬着头皮应战。李靖出奇制胜,在长江水涨、萧铣认为他不能用兵时,李靖偏偏说服众将趁机进军,大败萧铣军。萧铣最后听从了中书侍郎岑文本的劝告,投降了唐军。
割据江淮一带的是杜伏威,他占据历阳,自称总管。唐军围攻洛阳时派人招降他,杜伏威便投降了唐朝,被李渊封为吴王。杜伏威让属将辅公石留下统领兵将,自己请求入朝,留在长安做了人质。几年后,辅公石起兵反唐,称帝对抗唐朝,结果李渊将杜伏威杀死,派大将李靖等讨伐,不久,辅公石被当地武装抓获,送唐军营中处死,江淮地区也宣告平定。
修明政治 奠定盛世
开元通宝图册
李渊称帝后,百废待举。他一面组织力量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一面注意加强政权建设。唐朝前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在李渊时期基本上粗具规模。
地方的政权机构基本是两级,即州和县。长官分别是刺史和县令。刺史每年要巡查各县,考核官员政绩,还负责举荐人才。县令要负责一县的各种事务,官很小,却是最繁忙的官员。
唐朝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完善了很多。参加考试的一是国子监所属学校的学生,叫“生徒”,一是各地的私学中通过州县保举的学生,叫“乡贡”。科举的形式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常举,二是制举。常举每年定期举行;制举则由皇帝临时进行,亲自主持,考试科目也临时确定,时间和录取人数不定,没有常举那么频繁。常举的考试科目主要有秀才、进士、明经、明法、明算等,其中进士和明经最受欢迎,因为这是做官的重要途径。进士一科主要考诗词和歌赋,还有时务政策。这科很难考,录取率只有5%左右,有的人白了头发还在考。
在文化教育方面,李渊也做了一些有效的工作。
在唐朝,儒家非常受尊崇,儒家的经书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周易》、《左传》、《礼记》、《尚书》。李渊对教育的重视可以从他专门颁布的敕令中看出来:“自古为政,莫不以学为先,学则仁义礼智信五者俱备,故能为利深博。朕今欲敦本息末,崇尚儒宗,开后生之耳,行先王之典谟。”
同时,李渊对佛教采取抑制政策。在唐朝初年,最早反佛的是相州邺人傅奕。李渊在做隋朝地方太守时和傅奕结识,李渊建立唐朝后任命他为太史令。公元624年,傅奕请求灭佛,认为佛教宣传的是“不忠不孝”的思想,迷惑百姓。傅奕所提倡的儒家思想是用忠孝来达到巩固政权的目的,而佛教却与此背道而驰。但李渊最后没有采取措施实施傅奕的灭佛思想。
在文化贡献方面,李渊下诏编撰了《艺文类聚》,这是一部类编图书,引用的古籍共有一千多种,为后人保存了很有价值的历史资料。李渊还下诏开始修订各朝历史。
隋末群雄逐鹿,李渊为何能够建立唐朝呢?
隋炀帝杨广挥霍无度,修大运河,筑长城,建新都洛阳,还三次东征高丽。此外他还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杨广为满足其骄奢淫逸的生活,在各地大修宫殿苑囿、离宫别馆。其中著名的有显仁宫、江都宫、临江宫、晋阳宫、西苑等。
这些暴政造成国力衰竭,民不聊生,一时间,全国范围内农民纷纷起义,仅大业8年(公元612年)见诸史籍记载的新的起义军有二十一支,其中,山东十四支,江淮四支,河南、关中和河西各一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和隋炀帝还是表兄弟。李渊的祖父李虎,和父亲李昞都曾经担任过柱国大将军这样的高官,李渊在7岁的时候就袭封唐国公。大业十三年(617年),李渊正式任太原留守、晋阳宫监,成为这一地区最高军政长官。
李唐军趁中原李密和王世充混战时期,平定了河东薛秦、凉州李轨、朔方梁师都等附近势力,正式建立唐朝。这一时期,洛阳的王世充也击败李密占据中原,建立郑朝。河北的窦建德击败孟海公占领东部,建立夏朝。一时间三国鼎立。唐武德3年(公元620年),李世民率领10万唐军东进,李渊又派太子李建成等人率兵进驻山西蒲州,并州,加强北方防务。李世民与王世充在洛阳附近激战,最终将王世充围困。
为救援王世充,第二年窦建德亲自带领主力西进救援。李世民率军在洛阳东部的荥阳虎牢关阻击,窦建德多次失利。谋士凌敬和窦建德的妻子曹氏都建议渡过黄河,夺取唐朝的山西根据地,这样围魏救赵,军事处于主动。从公元617年到624年,唐朝用了7年便基本统一天下。可以说隋末这盘群雄逐鹿的大棋,唐朝下得非常好,而李密,王世充,窦建德等对手屡屡下出臭手,导致这局棋唐朝中盘就屠龙获胜,后面剪除地方割据势力,不过是锦上添花了。不过最重要的还是养了个李世民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