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朝代四次大内乱,为何只有“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萎靡不振?为何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就萎靡不振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萎靡不振,主要...
四大朝代四次大内乱,为何只有“安史之乱”后的唐朝萎靡不振?
为何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就萎靡不振了?“安史之乱”后唐朝萎靡不振,主要还是因为因为皇帝无能,造成宦官专政、藩镇割据,使得唐朝政治颓靡,无法统一,内部战争不断发展加剧。因此,唐朝不断地衰落,唐朝也由强转弱,无法回归强盛时期的盛状。
汉朝有“七国之乱”、清朝有“三藩之乱”、唐朝也有“安史之乱”,明朝同样有“靖难之变”。四大朝代都有动乱,其他三朝平息动乱后,皇帝都加强了皇权,国内政治进一步稳定下来了,只有唐朝在走下坡路。
唐朝萎靡不振最关键的还是皇帝无能。如果皇帝没有把那些忠于唐朝的藩镇逼得造反,或许就不会有藩镇割据。皇帝没有耐心去寻找适合的方法减少武将的权力,却又害怕武将对国家不利。于是将宦官逐渐推上了历史的舞台,皇帝或许最后自己都没想到,不仅没有成功地解决武将的威胁,反而引来更大的麻烦,宦官专政,藩镇割据,使得国内政治颓靡。
宦官为了自身的权利和地位,对于藩镇割据问题的态度也很模糊不清。只要藩镇给予好处,宦官们其实对藩镇割据问题并不上心,这一行为更是加剧了宦官与藩王之间的矛盾。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损害了藩王的利益,藩王们自然会选择用尽一切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在封建社会,国家的强盛主要是看皇帝是否是明君。然而唐肃宗、唐代宗都算不上明君,他们重用宦官,自己躲在背后耍阴谋诡计。这就导致宦官权力越来越大,出现问题后还不主动寻找问题的根源,是一个极大的错失。
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代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唐朝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而汉经历七国之乱
唐朝安史之乱后潘镇割据,为何汉朝七国之乱后却走向兴盛?
若以肿瘤的治疗过程作比,汉朝是主动要求手术切除肿块,唐朝则是保守治疗养痈遗患。刘邦初立汉朝时,为了安抚六国旧贵族、功臣和刘氏族亲,分封了许多王侯,也留下了诸多隐患。而经历了五十年的休养生息后,中央朝廷一直都在招贤纳才,此时的汉朝不仅有治国人才,也有安国武将。感觉时机已到的景帝采纳了晁错的建议进行削藩,在七国之乱开始后,又给予将领自主权。
而文景二帝治下的百姓生活安稳,是民心所向。因此,中央的军队、将领、战略、民心等方面的实力都远强于七国,故此平叛顺利。而经历了七国之乱后的诸位王侯,名义上虽未削藩,但其实际地位如同汉郡一般。再加上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等政策,王侯们连名义都被削了,汉朝才真正进入了大统一时期,开始了最繁华兴盛的巅峰时代。
唐朝则完全相反,安史之乱前的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两大巅峰期,原本隐藏在繁华表皮下的问题慢慢浮现出来。唐朝军队战斗力强大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府兵制度,而在盛唐时期,土地兼并导致了府兵制度的崩溃,于是朝廷赋予了节度使招募士兵的权利,也导致了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的形成。除此之外,唐朝由于李林甫和杨国忠把持朝政,人才进入节度使地区效力,导致中央人才凋零。
安史之乱爆发后本来可以提前结束的,但由于唐玄宗和唐肃宗的擅自做主,瞎指挥将领,使得平叛军一败再败,将原本一年可以结束的战争硬生生拖到了八年。而在安史之乱结束后,皇帝在地方上实行“以藩镇制藩镇”,大大削弱了中央的权威,后期的唐朝皇帝们还继续重用宦官,导致出现了地方节度使,中央宦官管的局面,唐朝衰败不足为奇。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