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统一六国后,如果废除商鞅之法,强大的秦国还会灭亡吗?我们在谈到秦国历史时,往往会为强大的秦帝国自豪,同时也为其二世而亡感到可惜...
秦统一六国后,如果废除商鞅之法,强大的秦国还会灭亡吗?
我们在谈到秦国历史时,往往会为强大的秦帝国自豪,同时也为其二世而亡感到可惜。曾经综合实力无比强大的秦国,为何在始皇帝死后就迅速崩溃?秦国真得仅仅是因为法律严酷而导致灭亡的吗?
秦统一六国后,原本频繁的对外战争逐渐烟销云散,秦始皇的主要精力也开始转向对内治理。通过文化、经济、社会和制度统一,力求建立春秋万代的大一统政权。同时,秦始皇还大量征发徭役,兴建阿帝宫、秦皇陵、长城、灵渠、秦直道等大型国家工程,这些工程既有防御作用的,也有体现统一国家威权的,还有是促进经济的,当然也有秦始皇个人好大喜功的因素在里面。
主流的历史教科书认为,秦灭亡是因为法制过严,用民无度。主要由头是陈胜、吴广发动的大泽乡起义,一群被征召去服劳役的农民,因为雨期无法按时到达要被斩守,被迫起兵。那么要问,如果秦统一后,废除严刑竣法,秦国就不会有危机吗?
商鞅变法后,秦国在国内进一步加强耕战制度,全国上下一切经济和社会活动服务和服从于对外战争,农民闲时通过努力耕种支持国家,战时奋力打战获得军功加官进爵。秦国还通过保甲连坐、严禁私刑、户籍控制等办法,最大限度减少国家内耗,逐步积累实力。
这些法度除了促进秦国综合实力大涨外,还有个副产品就是控制了国内人口自由流动,可能还有言论集会能一切不利于国家安定的因素,形成秦国“上下一盘棋”的氛围。秦灭六国后,各国的王室贵族并没有消失,秦王通过人口迁移至首都的各种手段千方百计严防六国复辟,商鞅之法不仅不能废除,某些方面还得加强。
大泽乡起义爆发后,蠢蠢欲动的六国贵族复辟势力终于等到了机会,迅速成为主导四方起义的领导力量。此时秦始皇已逝,主要军事力量又都在岭南和长城沿线,秦二世无法全面掌控局面,朝廷内赵高乱政,曾经不可一世的秦铁血军团在这期间犹如消失一般,仅靠名将章邯武装了几十万临时部队,还差点剿灭了义军,要不是项羽的横空出世,历史犹未可知。
如果再给秦孝公20年时间,他能完成统一天下大业吗?
秦国之所以能统一中原主要是秦孝公的功劳,若不是他重用商鞅,为秦国打下坚实的基础,恐怕秦国连中原都进不去。
有人问,如果再给秦孝公二十年的时间,他能不能带着商鞅一起实现统一大业呢?其实是不能的!
我们先来看看秦孝公是如何把秦国带上富强之路。秦孝公在公元前362年继位之后,他看到中原各国的奋发图强,感叹秦国之微弱。毕竟当时的秦国一直被魏国所挟制,从西南边陲到中原的通道被魏国所管理,秦国的发展一直停滞。
所以秦孝公向天下发布了一条《求贤令》,其实就是为了改变秦国的现状,拿出了很多丰厚的条件来吸引战国时期天下各地的谋士,而商鞅也是看到这个求贤令才去到秦国。
当时的商鞅其实是在魏国公孙痤手底下工作,他主张的变法图强没有得到魏国的欣赏,毕竟当时的魏国已经是战国时期最强大的,因此商鞅郁郁不得志。
直到商鞅看到秦孝公的诏令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其实商鞅刚开始去到秦国的时候也是不受重视,毕竟秦孝公的求贤令遍布天下,前来的谋士非常多,商鞅一开始也没有什么机会。
直到商鞅被景监的举荐之后,商鞅才见到秦孝公。按照当时中原诸国的主流,商鞅“自上而下”的彻底改革思想是不受重用的,而秦孝公却是一个独树一帜的君主。
当商鞅跟他滔滔不绝地讲休养生息、仁政德政这些中原主流的治国理念的时候,秦孝公听得直打瞌睡,最后还把商鞅轰了出去,毕竟这些中庸老成的思想根本不适用于想要快速发展的秦国。
商鞅经过几次的试探之后明确了秦孝公的心思,他拿出了他压箱底的想法,也就是法家“霸道”的治国理念,秦孝公非常有兴趣,跟商鞅谈了几天几夜都不知疲惫。
秦孝公听完商鞅的所有规划,他直接表示会毫不动摇地支持商鞅的变法,有了君主全心全意的信任,商鞅终于可以大展拳脚,秦国在自上而下、大刀阔斧的变法改革之下逐步变强,无论是国力、经济还是军事实力都大幅度提升。
可以见得,秦孝公对商鞅的支持展现出他长远的眼光,就算秦国旧势力的阻挠,秦孝公依旧不留余力地支持商鞅,单凭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他是一个明君。
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已经逐步具备跟东方各国争霸的实力,秦孝公其实也有他自己统一天下的想法,第一步就是先灭韩、魏这两个历史悠久的周朝诸侯国,第二步就是把南方强楚给灭掉,第三步是北上灭赵、燕,最后就是跟老牌强国齐国争霸。
在秦孝公时代,六国依旧强盛的时期,天下一统的思想只限于百家争鸣中流传,实力不够、不得民心的前提下,哪怕是秦孝公和商鞅协力用二十年时间也根本完成不了统一大业。
嬴政用十年时间灭六国,他只是因为站在了前辈的肩膀之上,如果没秦孝公、秦惠文王等几个先王的积累,哪怕嬴政再雄才大略,他也会面临秦孝公的局面,仅有称霸之力未有统一之能。
假设没有商鞅变法,最后统一天下的会不是会赵国?
即使没有商鞅变法,统一天下的也不会是赵国,而是会在秦国与楚国之间产生。
为什么不会是赵国?
主要有三个原因:
1、赵国“重武轻文”。
赵国是从晋分出来的诸侯国,他真正的强大是从赵武灵王开始的,从胡服骑射开始的,所谓的胡服骑射就是穿着胡人的服装,模仿胡人骑马射箭。
这就是一种单纯的模仿,其目的就是加强士卒个人的武力和技艺,所以赵军的单兵作战能力是六国中最强的,但是,战争从来就不是看单兵作战能力,战争拼的是综合国力,靠的是战略正确,打的全局战争,单兵能力强并不代表就能统一天下。
2、赵国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强大。
赵武灵王时期是赵国最强盛的时期,这里的强盛就是军事能力超强,灭亡中山国,打败了东胡和楼烦,这也是赵国历史上开疆拓土最好的时期,即使是如此伟大的赵武灵王,在政治上的表现,也近乎平庸,甚至不如一个普通的国君。
赵武灵王在自己壮年的时候就把王位传给幼子,这是废长立幼,后来又想反悔,又想封自己长子为王,与幼子共治赵国,这是分裂赵国的行为,最后赵武灵王甚至又想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争斗,以便让自己拿回权力,这更是愚蠢的政治行为,最终付出了自己的生命。
赵国的强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单纯的军事强大,赵国的人才不少,但真正文治武功都杰出的国君一个也没有,算不上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强国,从来没有真正强大过。
3、赵国的地理位置不具备大一统的条件。
赵国地处河北与山西,除了楚国之外,赵国与秦国、燕国、韩国、魏国、齐国都交界,此外还有匈奴的外患,交界的国家多了,就会有不断的战争与纠纷,赵国与周边的国家基本上都打过仗,严重削弱了赵国的实力,而且赵国时刻面临内忧外患,就连在灭亡边缘,周边国家也在趁火打劫,比如长平之战后,燕国就继续攻打赵国,一点也不懂得辱亡齿寒的关系。
再一个,赵国境内唯一的天险就是太行山,将其国土一分为二,分为东西两个部分,这种地理位置让赵国在面对战争时,显得不那么灵活,比如敌人攻打邯郸,赵国山西这边要救援邯郸就得翻山越岭,不方便,这种地理位置不具备大一统的条件。
即使没有商鞅变法,相比较而言,秦国和楚国才是最有可能统一天下的。
秦国主要有两个原因:
一、地理位置太好了。
秦国有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用来提供粮食和后勤保障,又有函谷关、武关、大散关、萧关四大关阻挡了外来之敌,这叫易守难攻,虽然是一步步争取来的,但这种地理位置造就了秦国统一天下的基础。
二、延续了几百年的艰苦奋斗。
秦国是较晚建国的诸侯国之一,从东周开始,秦国才算正式立国,秦国与西边的戎人进行了几百年的战争,一点一点地抢夺了戎人的地盘,发展壮大,几百来的艰苦奋斗让秦人的战斗素质很高,并且上至国家,下至平民,都保持着一种刻苦进取的精神。
没有商鞅变法,秦国也会想各种办法富国强兵,东进中原是秦人几百年的梦想,有梦想的人总是容易成功的。
楚国跟秦国有点相似,楚国有可能统一天上的原因有:
1)、楚人从五十里的子爵国发展到五千里的大国,这是艰苦奋斗。
楚国立国的时候很小,只有五十里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成为春秋战国最大的诸侯国,人口、控制区面积、城池都是最多的,这是楚人的艰苦奋斗,这已经成为一种精神,这种精神不断发展,就会让楚人统一天下。
2)、楚国的地理位置非常好。
楚国占据了整个南方,注意是整个南方,势力最强的时候,甚至兵临黄河,从长江流域成长起来的楚国,境内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平原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楚国还占据了今天的浙江、江苏和山东部分地区,连江南的鱼米之乡也被控制,境内水网密布,非常适合种植,这是粮食的保证。
汉水和长江也算是楚国的天险,当年周昭王南征就死在了汉水,楚国的战略纵深非常大,从最东边的四川一直到东海都是楚国的势力范围,战略纵深就表示楚国的强大,也是统一天下的条件。
所以说,楚国和秦国有统一天下的条件,而赵国并没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