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时御史大夫能不能监察丞相

发布时间: 2022-09-23 19:01:23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1

御史大夫的职责有哪些?御史大夫,古代官名。秦朝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品秩中二千石(丞相、太尉均号万...

秦朝时御史大夫能不能监察丞相

御史大夫的职责有哪些?

御史大夫,古代官名。秦朝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品秩中二千石(丞相、太尉均号万石),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为丞相的助手,相当于副丞相。
西汉时,御史大夫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绣衣御史等。御史中丞之秩为千石,其职掌是外督部刺史或守、令,在朝可举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某些有关刑狱之事,如武帝时御史中丞咸宣治主父偃及淮南王狱。侍御史员十五人,秩为六百石。汉代所谓的御史,有时就是指侍御史。其职掌是举奏百官的非法和违失,也可奉诏逮捕和拷问有罪的官吏。
秦代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在秦统一六国以前,没有御史大夫这么个官名,这个官职是在秦代出现的。史书上说:“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是辅佐丞相的,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也负责对百官进行监察和纠劾。
秦时做大官的人都佩带官印,把官印装在腰带里,将绶带垂在腰旁。印的质料有金、银、铜、玉等。绶是一条较宽并织有花纹的丝带,官位不同,所佩绶的颜色和织法也明显不同,使人一望便可知佩绶人的身份。在当时,最尊贵的是金印紫绶,接下来就是御史大夫佩饰的银印青绶,表明御史大夫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在丞相和太尉之下。
由于御史大夫要协助丞相处理朝政,所以监察的职能主要由御史丞和御史中丞去完成,其中御史中丞具体执行监察权。御史中丞经常跟随在皇帝身边,负责监察朝中文武官员。除本职工作外,御史中丞也做一些行政事务,比如主管公卿百官的奏章,掌管图籍秘书等。
御史,中国古代的官名。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就已经有了御史,当时它的职责主要是掌管朝廷的文书和记录。秦汉时期御史官的种类开始增多,朝廷中央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或柱下御史等。同时,御史的职责也与春秋战国时期大不相同,不再掌管朝廷的文书与记录,开始“纠察之任”了。

  其实这种转变有其内在权力运行的逻辑性。在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御史的官阶低下,并且只是掌管文书和记录,类似于现在政府领袖的秘书,但是这些官员因为时时跟随最高权力拥有者,身在权力的中枢,所以很容易得到掌权者的信任。到了秦朝开始,帝王为了控制和监督官员,开始安排自己信任的官员行监督之责,这些被帝王信任的“秘书”首先进入提拔的范围,出任“纠察之任”也就顺理成章。

  秦时的御史大夫主管监察、考课,并参与机要事务,成为丞相的副手,其地位仅次于丞相。所以后世常将监察御史称为“亚相”、“副相”。在御史大夫之下,朝廷还设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监御史等,专门执掌监察职能。当时在内廷监督百官并且保管档案的称之为侍御史,派往各地监察郡县的叫监御史。

  到了汉代御史制度更加完备。中央设置御史府,东汉改成御史台,为国家最高专门监督官员的机构。并且将御史中丞作为“主管干部”,专门“察举非法”。到了汉武帝时期,朝廷又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取名为“刺史部”,每个“州部”设立一名刺史,直接隶属于中央御史台。核心职责就是监督地方官吏和地方豪门强族有无“倚强凌弱、以众暴寡”,“背公向私”,“侵渔百姓、聚敛为奸”,“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烦扰劾暴、剥截黎元,为百姓所疾”,“苟阿所爱、蔽贤宠顽”以及“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等不法行为。汉代的刺史权力非常大,本来各地的刺史履行监察百官之责,但是因为手中握有的权力愈来愈大,到了后期,俨然演变成地方长官,称之为“州牧”,东汉末期,各地军阀大多都是出身于当地的州牧。譬如董卓是并州牧,袁绍是冀州牧,刘璋是益州牧,刘表是荆州牧等等。由于中央政府无力制约,这也直接导致了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内战频繁。
秦代最高的监察官,始皇时此官位次于左、右丞相,后逐渐成为御史台长官。西汉时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故丞相、御史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御史大夫之秩为中二千石。由于御史和皇帝亲近,故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西汉初,诸王国也设此职,景帝中元三年(前147)时省去。先秦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

西汉时御史大夫虽居副丞相之位以协助丞相综理大政,但仍偏重于执法或纠察,不仅可劾奏不法的大臣,而且还可奉诏收缚或审讯有罪的官吏。

御史大夫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绣衣御史等。御史中丞之秩为千石,其职掌是外督部刺史或守、令,在朝可举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某些有关刑狱之事,如武帝时御史中丞咸宣治主父偃及淮南王狱。侍御史员十五人,秩为六百石。汉代所谓的御史,有时就是指侍御史。其职掌是举奏百官的非法和违失,也可奉诏逮捕和拷问有罪的官吏。

绣衣御史不常置,其职务主要是奉命镇压人民的武装反抗活动。成帝绥和元年(前8),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并将其禄秩提高到丞相的标准,与丞相、大司马合称三公。哀帝建平二年(前5),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前1),又改名大司空。从此到东汉,遂沿续不变。献帝时,在曹操专权的情况下,又恢复了丞相和御史大夫。

西汉晚期,从原来的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马变为三公并立,是汉代官制中一大变革。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的官属,由御史中丞总领,中丞替代御史大夫而成为执法和监察机构的首脑人物。魏晋南北朝有时也恢复御史大夫,或替代司空,或替代御史中丞。隋、唐以后所设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外,均为御史台长官,不再具有汉、魏三公的性质。明改御史大夫为都御史,自此其官遂废。
御史大夫,古代官名。秦朝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品秩中二千石[1](丞相、太尉均号万石),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为丞相的助手,相当于副丞相。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设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台长。明代燕王朱棣攻陷南京,将御史府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
中文名
御史大夫
职责
监察百官
创建朝代
秦朝
地位
秦汉为副丞相,唐宋低于六部尚书
品级
唐朝从三品,宋朝正三品,在六部尚书之下
快速
导航
历史地位
历史沿革
秦汉
先秦的御史本为殿中执法官及文书。秦始置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位次左、右丞相。御史大夫地位远低于丞相和太尉,秦汉时丞相和太尉品秩均号一万石,御史大夫品秩为中两千石[1] ,丞相和太尉为金印紫绶,御史大夫则是银印青绶[2] 。

百科x混知:图解三公九卿制
唐宋不设丞相,太尉在唐宋均为正一品,御史大夫在唐朝为从三品,在宋朝为正三品。御史大夫的品级、地位和权力均在六部尚书之下。明清改御史台为都察院,改御史大夫为左都御史,品级升至和六部尚书同级,但左都御史排名仍在六部尚书之后,六部地位仍高于都察院。
西汉沿置,秩中二千石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由于御史和皇帝亲近,故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此为汉初之情况。西汉初,诸王国也设此职,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时省去。
西汉时,御史大夫属官有御史中丞、侍御史、绣衣御史等。御史中丞之秩为千石,其职掌是外督部刺史或守、令,在朝可举劾百官,又主管朝中或地方上某些有关刑狱之事,如武帝时御史中丞咸宣治主父偃及淮南王狱。侍御史员十五人,秩为六百石。汉代所谓的御史,有时就是指侍御史。其职掌是举奏百官的非法和违失,也可奉诏逮捕和拷问有罪的官吏。绣衣御史不常置,其职务主要是奉命镇压人民的武装反抗活动。
成帝绥和元年,更名御史大夫为大司空。汉哀帝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复为御史大夫。元寿二年,又改名大司空。东汉光武帝刘秀于建武二十七年,去大司空的“大”字,改称司空。献帝建安十三年,复改司空为御史大夫。
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的官属,由御史中丞总领,中丞替代御史大夫而成为执法和监察机构的首脑人物。
魏晋至明代
魏晋南北朝有时也恢复御史大夫,或替代司空,或替代御史中丞。隋、唐以后所设御史大夫,除宋代为虚衔外,均为御史台长官,不再具有汉、魏副丞相的性质。明太祖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御史台,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御史大夫废置。建文帝改制时,改都察院为御史府,左右都御史改为御史大夫,秩正一品。燕王朱棣陷南京,改回都察院,自此御史大夫遂废。[3]
历史地位
监察机构最高长官
秦代中央监察机构的最高长官是御史大夫。在秦统一六国以前,没有御史大夫这么个官名,这个官职是在秦代出现的。史书上说:“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御史大夫是辅佐丞相的,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也负责对百官进行监察和纠劾。
秦时做大官的人都佩带官印,把官印装在腰带里,将绶带垂在腰旁。印的质料有金、银、铜、玉等。绶是一条较宽并织有花纹的丝带,官位不同,所佩绶的颜色和织法也明显不同,使人一望便可知佩绶人的身份。在当时,最尊贵的是金印紫绶,接下来就是御史大夫佩饰的银印青绶,表明御史大夫的地位是比较高的,在丞相和太尉之下。
御史大夫 [yù shǐ dà fū ]
御史大夫,古代官名。秦朝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品秩中二千石[1](丞相、太尉均号万石),负责监察百官,辅佐丞相,为丞相的助手,相当于副丞相。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侍御史之率”的名义改属中丞。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设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台长。
唐宋不设丞相,太尉在唐宋均为正一品,御史大夫在唐朝为从三品,在宋朝为正三品。御史大夫的品级、地位和权力均在六部尚书之下。明清改御史台为都察院,改御史大夫为左都御史,品级升至和六部尚书同级,但左都御史排名仍在六部尚书之后,六部地位仍高于都察院。
西汉沿置,秩中二千石 。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由于御史和皇帝亲近,故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此为汉初之情况。西汉初,诸王国也设此职,景帝中元三年(公元前147年)时省去。

御史大夫是丞相助手,负责监察系统,那御史大夫是不是要对丞相负责,还是直接对皇上?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直接受命于皇帝】,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御史大夫是辅佐丞相的,但【不是下属的关系】,可以代皇帝起草诏令,接受皇帝的差遣出使,处置一些军国大事,当然也负责对百官进行监察和纠劾。

秦朝时,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

?
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督百官。
……
(2021·黄石)秦朝御史大夫分管的是监察。
(2021·黄冈)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御史大夫。
(2021·荆门)秦朝官僚机构中,具有监察职责的是御史大夫。
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
秦朝时,御史大夫的主要职责是-掌握律令并监察百官.
秦代最高的监察官,始皇时此官位次于左、右丞相,后逐渐成为御史台长官。西汉时御史大夫掌副丞相,故丞相、御史并称,丞相府和御史大夫府合称二府。凡军国大计,皇帝常和丞相、御史共同议决。丞相位缺,也可由御史大夫升任。御史大夫之秩为中二千石。由于御史和皇帝亲近,故群臣奏事须由他向上转达,皇帝下诏书,则先下御史,再达丞相、诸侯王或守、相,因而皇帝可利用御史大夫督察和牵制丞相。
本文标题: 秦朝时御史大夫能不能监察丞相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225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螃蟹、龙虾、蝎子之中谁的钳子劲最大《女医·明妃传》,历史中确有其人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