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的军制

发布时间: 2022-09-02 22:01:3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隋唐的军职划分李唐的武散阶共四十五级:,武散阶四十有五;从一品曰骠骑大将军;正二品曰辅国大将军;从二品曰镇军大将军;正三品上曰冠...

隋唐的军制

隋唐的军职划分

李唐的武散阶共四十五级:

武散阶四十有五;从一品曰骠骑大将军;正二品曰辅国大将军;从二品曰镇军大将军;正三品上曰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下曰怀化将军;从三品上曰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曰归德将军;正四品上曰忠武将军;正四品下曰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从四品上曰宣威将军;从四品下曰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正五品上曰定远将军;正五品下曰宁远将军、怀化郎将;从五品上曰游骑将军;从五品下曰游击将军、归德郎将;正六品上曰昭武校尉;正六品下曰昭武副尉、怀化司阶;从六品上曰振威校尉;从六品下曰振威副尉、归德司阶;正七品上曰致果校尉;正七品下曰致果副尉、怀化中候;从七品上曰翊麾校尉;从七品下曰翊麾副尉、归德中候;正八品上曰宣节校尉;正八品下曰宣节副尉、怀化司戈;从八品上曰御侮校尉;从八品下曰御侮副尉、归德司戈;正九品上曰仁勇校尉;正九品下曰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从九品上曰陪戎校尉;从九品下曰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唐代能世袭的只有勋官,军职的除授必须经过铨选。

战斗力绝强的府兵与府兵制在隋唐时期是怎么衰亡的?

府兵制,是源自于鲜卑部落的一种生产还有战斗结合的军制,和后世明朝卫所制度,还有清朝八旗军制类似,于汉朝屯田军也差别不大!

本质就是生产和战斗为一体的军户制度。

(府兵就是生产建设兵团)

关于府兵制最早的文献记录来自于《魏书》

“既定中山,分徙吏民及徒何种人、工伎巧十万余家以充京都,各给耕牛,计口授田。天兴初,制定京邑,东至代郡,西及善无,南极阴馆,北尽参合,为畿内之田;其外四方四维置八部帅以监之,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

意思也很简单,就是由政府给予军户生产资料还有生产工具和土地,这是给他们的待遇,而相对应的责任则是为国作战!

算是均田制授田的主要方式!

所以府兵制是和均田制相辅相成存在的一种特殊时期兵制!

(隋唐府兵制沿袭与北魏)

而他们的军制规模在唐朝也有明确规定,如唐朝府兵是以折冲府为单位,一个折冲府兵员从800-1200人不等,集合大军按照折冲府军队数量想加在综合之后算出兵力!

可是这样的军制其实有好处也有坏处。

好处就是养兵基本不费国家什么钱,军队管理更方便,不会产生拥兵自重现象。

坏处也很明显,因为属于半雇佣制度,所以军队训练也好,配合作战也好,都受限于折冲府的关系而联系不够紧密,组织度低下!

因此,协同作战、将领引领士气这两个问题是府兵制下作战胜负的关键难题。

府兵制其实是鲜卑部落化军制从游牧变为农耕方式的时代产物。

而其最流行的时期,就是隋唐时期。

原因也很简单,那时候北方混乱,战局不断,有大片无主土地可以供府兵制的经济基础均田制分配!于是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府兵制组建的军队还是很有战斗力的。

(战斗力源自唐朝的扩张其期那无数财富)

因为有土地可分,有战功可拿,府兵们觉的有奔头!

唐朝前期,唐帝国不断开疆扩土就是这种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于初唐而言,府兵制应该是最划算的募兵制度,国家不用出钱仅仅将无主的土地给予军户就可以维持庞大的军队,并且这个军队战斗力还杠杠的,因为他们受到国家恩惠感恩戴德。

这是其一,其二吗,跟着战斗有军功,有军功又有新田地,这是现实利益!

于是无数府兵在听闻唐朝要作战或者远征时候无不兴奋无比,目的还是利益驱使!

而这一切在唐王朝经济不断发展强盛之后,却成为了伪命题!

原本的府兵制受益者,最早的府兵成了地主阶级,他们的战斗激情随着财富的增加而减少,安逸的生活让他们失去了武勇!

后进的府兵则因为农田的减少,没有了新的动力。

(府兵堕落,节度使应运而生)

土地兼并的不断深化将府兵制的基础均田制破坏殆尽!

府兵制就此成了一个伪命题,就如后世明朝军户制,在历史的趋势中由战士,成为了农户!

没有利益驱使,没有新的天地可以均分,府兵制就此成为过眼云烟!

代之而起的就是募兵制的施行,而唐王朝野因为募兵制留下了灭亡的隐患。

那就是节度使制度的盛行,最后尾大不掉,成为帝国顽疾!

可以说,府兵制一路跟随大唐的兴起,最后在大唐王朝最鼎盛时期衰败,又被新兴的募兵制代替。这应该算是经济发展之后的必然结果,绝对的公平均分从不存在。

归根结底还是人性使然吧!

隋唐军队官制由小到大是怎样排的?

官位大小根据品级来。

隋唐的武将根据三省六部制的编制如下:

尚书左仆射:从二品 左右仆射分掌六部,一般兼任六部尚书;直接上级尚书令,下级六部尚书;一般尚书省不置尚书令,左右仆射最大;
兵部尚书:正三品 掌管国家军事;直接上级尚书仆射,下级兵部侍郎;
民部尚书:正三品 掌管国家负责财政、国库; 直接上级尚书仆射,下级民部侍郎;
门下纳言:正三品 掌管门下省,负责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 上级:皇帝/宰相,下级:门下侍郎;
左翊卫大将军:正三品 掌宫廷近卫,皇帝出入警卫;上级:皇帝;下级:左翊卫将军;
左武侯大将军:正三品 掌管皇帝车驾出入,京城巡逻,烽火驿道管理等; 上级:皇帝/宰相,下级:左武侯将军;
御史大夫:从三品 掌管监察和弹劾; 上级:皇帝/宰相。下级:侍御史;
内史侍郎:正四品 掌管出纳王命,就是写诏书;上级:内史令,下级:内史舍人;
黄门侍郎:正四品 辅助门下纳言,负责审核诏书;上级:黄门纳言,下级:散骑常侍;
太史令:从七品 掌管记录皇帝言行,天象记录;上级:秘书监,下级:太史郎

唐朝武官等级
1 天下兵马大元帅(正一品)
2 统兵大都督(正一品)
3 天策上将(正一品)
4 镇国公(正一品)
5 靖国公(正一品)
6 辅国公(正一品)
7 护国公(正一品)
8 卫国公(正一品)
9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10 安西节度使(从一品)
11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12 神策大将军(正二品)
13 龙武大将军(正二品)
14 神武大将军(正二品)
15 镇国大将军(正二品)
16 左卫上将军(从二品)
17 右卫上将军(从二品)
18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上)
19 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20 羽林将军(正三品)
21 骁卫大将军(正三品)
22 武卫大将军(正三品)
23 威卫大将军(正三品)
24 领军大将军(正三品)
25 金吾大将军(正三品)
26 监门大将军(正三品)
27 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
28 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29 云麾将军(从三品下)
30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31 轻车督尉(正四品)
32 壮武将军(正四品下)
33 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34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35 中郎将(从四品上)
36 明威将军(从四品下)
37 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38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39 骑都尉(正五品)
40 宁远将军(正五品下)
41 怀化郎将(正五品下)
42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43 游击将军(从五品下)
44 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45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46 骁骑尉(正六品)
47 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48 振威校尉(从六品上)
49 飞骑尉(从六品)
50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51 云骑尉(正七品)
52 怀化中候(正七品下)
53 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54 武骑尉(从七品)
55 归德中候(从七品下)
56 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57 宣节副尉(正八品下)
58 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59 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60 御侮副尉(从八品下)
61 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62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63 怀化执戟长(正九品下)
64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65 归德执戟长(从九品下)
66 军曹
67 军士
68 新兵
69 马夫
卫士 伙长 队正 旅帅 校尉 果毅都尉 折冲都尉 将军 大将军。
中央统领府兵的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十二卫即左右卫、左右 骁卫、左右武卫、左有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谙卫置大将军各一人、将军各二人。左、右卫皆领60府,其他诸卫领40~50 府。东宫六率即太子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左右清道率,各领3~ 5府。折冲府分上、中、下三等,上等1200人,中等10000人,下等 800入。每府置折冲都尉为长,左右果毅都尉各二人为副。每军府 辖4~6团,团200人(有时以300人为团),团设校尉。每团辖2 旅,旅100人,旅设旅帅。每旅辖2队,队50人,队设队正。每队分 为5火,火10人,火置火长。府兵总称为卫士,善弓马者为越骑, 余为步兵、排矛手、步射。
http://bbs.tiexue.net/post_5010439_1.html。
唐代武官等级:
从一品 骠骑大将军
正二品 辅国大将军
从二品 镇军大将军
正三品上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千牛卫大将军,正三品下 怀化将军
从三品上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下 归德将军
正四品上 忠武将军,正四品下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
从四品上 宣威将军,从四品下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
正五品上 定远将军,正五品下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
从五品上 游骑将军,从五品下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
正六品上 昭武校尉,正六品下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
从六品上 振威校尉,从六品下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
正七品上 致果校尉, 正七品下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
从七品上 翊麾校尉, 从七品下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
正八品上 宣节校尉, 正八品下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
从八品上 御侮校尉, 从八品下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
正九品上 仁勇校尉, 正九品下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
从九品上 陪戎校尉, 从九品下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
由于唐代前期实行府兵制度,所以在朝廷设立十六卫。
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千牛卫是保卫皇帝权贵的军队。

隋朝军事制度有什么特点?

军事制度方面,隋朝分置诸卫,统率军府宿卫的制度源自西魏北周时的十二大将军制,设置司卫、司武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侯府统率府兵巡警京城,各置上大夫。隋初沿北周之制,隋文帝设置中央管理机关为十二卫,此即十六卫的前身。十二卫分为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和左右御卫。十二卫负责戍卫与征战,戍卫分为内卫与外卫。有战事时,皇帝诏命行军元帅或行军总管为战时指挥官,组成作战组织。例如隋灭陈之战因为战区较大,行军元帅有杨广、杨俊及杨素,由杨广统一调度。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将十二卫扩充成卫统府的制度,这是为了扩张军事力量、加强中央侍卫力量以及分散诸将权力。卫统府有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或十六府。新成立的四府为: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十二卫负责统领府兵与宿卫京城;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十二卫率领外军,属于左右翊卫的骁骑卫军、左右骁卫的豹骑军、左右武卫的熊渠军、左右屯卫的羽林军、左右御卫的射声军和属左右候卫的佽飞军。左右翊卫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的亲、勋、翊三卫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达官子弟担任。

隋文帝又将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军事区域,设总管负责该地区军事,平时备边防患,战时奉命出征。总管设有总管府,分上中下三等。另外尚有四大总管:晋王杨广镇并州、秦王杨俊镇扬州、蜀王杨秀镇益州、韦世康镇荆州。隋朝共设有三十至五十多个总管,以长安为中心分为东西南北四大军区,驻守天下诸州以抵御外患。并且以北部边疆地区为重点,镇守要害。军区共有:北及西北八府,主要防御突厥汗国;东北七府,防御突厥汗国和契丹;中西部八府,拱卫畿辅,扼守江源;东南九府,守南方形胜险固之地;另有防御吐谷浑的叠州,镇爨族之南宁;之后又增加遂、泸二府以防备当时的西南各部落。后来唐朝也继承这种作法,并且发展成“道”的军区或监察。隋文帝对府兵制也有所改革。将北周官职品级制度和文臣武将都纳入同一个等级系统内。590年颁布关于将军户编入民户的命令,军人除了自己本身军籍,还可以同家属列入当地户籍,按均田制授田,免除租庸调,并按规定轮番到京城宿卫,或执行其它任务。这个命令减轻中央朝廷经济负担,并且使军人能够和家属同住,也扩大朝廷兵源,堪称兵农合一。

隋朝是中国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重要朝代,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分裂割据历史,重开国家统一局 面。因唐朝与隋朝的文化、制度、社会特点一脉相承,故史学家常将两朝合称为隋唐。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定国号为“隋”,北周覆亡。隋文帝即位后,为了巩固统治,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以加强对军事的控制。隋朝军权高度集中于皇帝。军队的建置、调用,将帅的任免、迁 升,皆由皇帝亲决。隋朝分置诸卫,统率军府宿卫的制度源自西魏北周时的十二大将军制,设置司卫、司武官,统率府兵宿卫宫禁;又有武侯府统率府兵巡警京城,各置上大夫。隋初沿北周之制,隋文帝设置中央管理机关为十二卫,此即十六卫的前身。十二卫分为左右翊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左右候卫和左右御卫。十二卫负责戍卫与征战,戍卫分为内卫与外卫。有战事时,皇帝诏命行军元帅或行军总管为战时指挥官,组成作战组织。例如隋灭陈之战因为战区较大,行军元帅有杨广、杨俊及杨素,由杨广统一调度。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将十二卫扩充成卫统府的制度,这是为了扩张军事力量、加强中央侍卫力量以及分散诸将权力。卫统府有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或十六府。新成立的四府为: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十二卫负责统领府兵与宿卫京城;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十二卫率领外军,属于左右翊卫的骁骑卫军、左右骁卫的豹骑军、左右武卫的熊渠军、左右屯卫的羽林军、左右御卫的射声军和属左右候卫的佽飞军。左右翊卫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的亲、勋、翊三卫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达官子弟担任。

本文标题: 隋唐的军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21000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9 月 3 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现在,我们应如何弘扬抗战精神请问五度相生律是什么 可以通透解释吗,简明扼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