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被蒙古灭了,为什么被称之为亡国,而不是亡天下?亡国,朝代更迭;亡天下,民族绝种,文化涂改,文明断绝。南宋被蒙古灭了后,只是做...
南宋被蒙古灭了,为什么被称之为亡国,而不是亡天下?
亡国,朝代更迭;亡天下,民族绝种,文化涂改,文明断绝。南宋被蒙古灭了后,只是做到了朝代更迭,也就是南宋亡国了,蒙古人虽然入主中原,建立少数民族政权,但却没有亡天下。
亡国、亡天下的论调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国和天下的观念其实很早就出现在华夏文明的文化长河里,在春秋时期,就有“民、君王、社稷”的概念,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是儒家思想为封建统治阶级特定“设计”的一种忠君、忠国、爱天下的思想。
国、天下的思想一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精髓,这也是华夏文明的核心精髓,这种思想强大的统一了整个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也是这种忠国爱天下的思想一直深耕于所有的华夏子孙的灵魂里。
更是因为这一思想确保了蒙古虽然颠覆了南宋的统治,占领了中原王朝的全部领土,在华夏土地上建朝称帝,但依然无法更改文化,摧毁文明,他们甚至主动融入到华夏文明里,主动以中原文化为主导,以儒家思想为治国理念。
从某种意义来说,蒙古虽然灭了南宋,建立了大元王朝,但他们依然是我们华夏的政权,是我们华夏的一部分。
南宋亡国是肯定的,毕竟皇帝被逼死,都城被占领,政权被颠覆,天下所有的郡县、民众均成为了蒙古人的战利品。
国是亡了,无非是国号该宋为元,皇帝从一个赵姓汉人变为一个黄金家族的蒙古人,而政权的架构,朝廷的组成,郡县的分布等等几乎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在蒙古人统治下的原宋朝百姓们,依然是该耕地耕地,该纳粮纳粮,甚至读的什么书籍都没有多少变化,历代经典,各种圣贤书,孔子孟子老子等等。
文化和生活没有多少变化,地位略有降低,其他一切如常,这就是天下。天下并没有亡。
按照道理来说,异族的蒙古人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为什么没有进行文化更迭,强行推行蒙族文化,实行草原文明统治,断绝中原华夏文明呢?
做不到,也从没想过要改变华夏文明的精髓和延续,蒙古族统治者们非常清醒的认识到没有任何文化和文明能够取代、摧毁、灭绝华夏文明。蒙古人发展千年的文明也是我们华夏文明的一个分支,他们互相包容,互相接纳。
国之所亡,政之不当;天下之亡,文化弱靡。我们中华文明渊源五千多年的历史和文化,不可能,更也不会被灭亡,这是我们所有华夏子孙的信心。
蒙古纵横欧亚大陆,被称作“上帝之鞭”,但为何征服南宋却用了近50年?
在骑射打天下的冷兵器时代,别看南宋赢弱,强大的蒙古人遭到了以积弱著称的南宋拼死抵抗。蒙古灭金和西夏分别用了22年和21年,欧亚国家的抵抗更加微弱,灭中亚的花剌子模只有2年,其他都不超过10年,最长的征服俄罗斯建立金帐汗国用了15年,而蒙古人把陆秀夫和南宋小皇帝赶下海,彻底灭亡南宋用了40多年。
首先从地理气候角度讲,蒙古人更适应和他们同纬度的中亚和欧洲,那里是蒙古人熟悉的高寒地带,草原戈壁,山地沙漠,能让“上帝之鞭”纵横驰骋。而南宋方面江淮地区湖泊河系众多,江南水乡水网密布,其大大不利于蒙古骑兵的作战。士兵也不习惯南方高温湿热的天气,很容易水土不服患上疟疾等疾病丧失战斗力。所以蒙古人在灭亡南宋时遇到的客观环境造成的困难比征伐中亚欧洲国家时碰到的大得多。
其次是蒙古人给亚欧国家首次带去了他们从未接触过的火药热兵器技术和抛石机。在此前,亚欧大陆中世纪的城堡对于满身甲胄的骑士来讲,它固若金汤确实难以攻克,但是在火炮的爆炸威力和抛石机巨大惯性的作用下,城堡已经变得危如累卵。
蒙古人的火药,铁炮和攻城技术师承辽金和西夏,但其后者他们在那方面的家底都来自北宋,而南宋完全继承了北宋在军事生产技术上的所有成就。南宋拥有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经济,蒙古面对的是当时军事技术处于世界巅峰的宋帝国。
无法和强悍勇猛的蒙古骑兵正面抵抗,那么南宋只能依靠先进的防御战术,借助深沟高垒和城池来抵挡蒙古人的冲击。只要南宋方依仗的城市据点依山傍水,有持续的给养,蒙古人就会被牵制在城下经年累月。
比如由于无法突破南宋的堡垒战术,蒙古军队无力从四川东下进攻长江中下游地区,只能先攻下云南的大理国,从南边对南宋行成包围态势。为了缩小包围圈,公元1258年蒙哥汗率军入川,就在合州钓鱼城受到重大挫折。
钓鱼城地势险要,其补给又能自给自足,各种军事物资后勤保障俱全,之前摧枯拉朽,机动灵活的蒙古骑兵在这里一点都派不上用场。漫长的攻防战从冬天打到夏天,蜀中酷暑潮湿的天气让蒙古人难以忍受,强悍的蒙古军队被牵制在城下整整半年多,最后进攻方以蒙哥汗被防守方大炮击中殒命为代价而暂时撤军。
就是一个小小的钓鱼城,直接导致了蒙古灭宋战争的瓦解,使南宋再续命二十几年。由于蒙哥的死,忽必烈搁置南宋战区撤军北归,他得去争汗位,其他在欧亚大陆征战的汗位候选人为了同样目的也都急忙回军。
依靠远远超过蒙古人的火器技术,南宋在城寨防守方面成为敌人的梦魇,重镇襄樊守了足足六年,钓鱼城甚至南宋皇帝都跳海了都没有被攻破,在至元十五年(1278年)钓鱼城才打开坚守20年的城门有条件投降。
正是南宋以先进军事技术为支撑的城市防御体系,再加上南方不利于蒙古人的环境气候,增加了蒙古灭宋的难度,延缓了南宋的灭亡。南宋的灭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因为政治腐败和后期蟋蟀丞相贾似道的“助推”,而不是输在军事上面。
横扫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军,为何灭宋之战打的却如此艰难?用了多少兵力?
用了一百多万的军队。
马步军都元帅察罕率号80万大军,攻宋淮西,进围庐州(今合肥),欲克庐州后,造舟巢湖(今合肥南),以窥长江。
宝祐六年初,南宋蜀帅蒲择之发动的成都之战失败。七月,蒙哥汗统兵4万,号10万,自六盘山(今宁夏境)分兵三路进攻四川。
再到忽必烈南征,用兵总计一百多万。
扩展资料:
宋元战争
宋元战争,1271年之前又叫宋蒙战争,是大蒙古国(1271年改国号元)对南宋的战争,从第一次1235年-1241年和第二次1253年-1259年,到第三次1267年-1279年。
与蒙灭西夏之战和蒙金战争不同之处就是蒙古对南宋战争曾因中间内乱与南宋时战时和,而蒙古骑兵也并没有像对西夏一样在南宋长江淮河边疆一带进行不断地洗劫或袭掠。不过传统上,仍认为宋元战争是蒙古帝国对一个政权最持久的战争。最后元世祖忽必烈灭亡南宋,统一中国。
京襄之战
嘉熙二年,攻宋蒙古东路军,集中兵力进攻两淮,对长江中游的攻掠有所放松,宋廷乘机颁诏“收复京襄”。十月,新任京西、湖北路安抚制置使兼知岳州的孟珙,认为欲收复襄阳、樊城(今湖北襄阳市),必先取郢(今湖北钟祥)以通粮饷,取荆门军(今湖北荆门)方可出奇兵。
赴任至岳州(今湖南岳阳),乃檄江陵制司捣襄、郢,召诸将指授方略,发兵北进。宋将张俊复郢州,贺顺复荆门军。十二月,刘全战于冢头、樊城、郎神山,三战皆捷[2] 。
次年正月,宋将曹文镛复信阳军(今河南信阳市)。刘全攻襄阳、樊城,在宋军各路相继收复失地的形势下,原附蒙古的刘廷美约宋都统江海,及其弟刘廷辅夹击襄阳叛军。宋军顺利进至襄阳城下,刘全复樊城。
四月二日,江海率军出荆门,直趋襄阳,刘廷美为内应执游显以城降,宋军遂复襄阳。刘全遣谭深复光化军(今湖北老河口市西北)。孟珙在收复襄阳后,即奏请置重兵于襄阳,建立军事重镇。乃以息、蔡(今河南息县、汝南)降人创忠卫军。
集襄、郢降人创先锋军;招淮民359人创宁武军;招回鹘壮士百余人、老稚115人、马260匹,创飞鹘军;荆鄂都统制张顺招襄汉溃卒创忠义、虎翼等军。孟珙遂以江陵为基地,以襄阳为重镇,大兴屯田,训练军伍,使荆襄战场出现转机。
总结
此战,历时12年,由于忽必烈攻宋方略正确,善择伯颜等良将,注重发展水军和大力实行招降安抚政策,形成了军事、政治优势,致宋军于被动挨打境地,终于灭亡南宋,统一中国,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南宋则因政治腐败,治国、治军方针迂腐,奸相当权,排斥异己,任用庸才,赏罚失律,致使朝野上下,离心离德,招致败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宋元战争
在宋朝、金朝、西夏还有蒙古对持的时候,不可一世的蒙古骑兵,带着他们的军队与金朝和西夏发动了雷雨般的攻击,并一举消灭了他们,而在后来又紧接着消灭了南宋,建立了一个较为强大的元朝。
就以灭金朝、西夏朝和南宋朝的时间和顺利程度来说,灭西夏、金所花费时间是较短的,而在在这些国家中,花费时间最长的便是他们曾经瞧不起的南宋政权。就按照大家以往的记忆和所读到的历史书来看,宋朝是一个经济、商品以及文化发展较高的朝代,所以在后来人们称赞宋朝的时候,大多会夸赞那个时期、那个朝代中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以及文化的繁荣,但当时军队的水平是不及金朝和蒙古的。
蒙古的崛起
就按道理来说,蒙古和金人一样,都属于是游牧民族,也都是在马背上驰骋的民族,但是就崛起的时间和实力来看,在那个时候,金人的发展便远远的超过了蒙古人,并常常的压迫他们。但是在后来,他们的一些部族中看到了金人的崛起和强大,便觉得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们却不可以?!于是他们便开始了自强的道路。在后来,他们凭借着一种不服输的精神,最终实现了从弱小到强大的转变。
在他们组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战斗力后,他们开始筹划起了开疆扩土的事情;在他们将西夏国吞并后,便接着想去解决当时还是“巨无霸”的金国。而在蒙古的上层决定了这样的方略和方针后,在他们的阵营中有反对的声音,但也有同意的声音,反对的一派认为,当时的金国等于是亚洲大陆上的一个“发达国家”,而刚刚崛起的蒙古属于是“土著”,也就是现代的“发展中国家”,正因如此,在他们的阵营中,才会有反对的声音。但“认同”的声音确觉得此时的金国并不是不可取的。后来,在蒙古的细心计划下,他们利用高超的战术、战斗力,以及较快的急行军能力,将当时不可一世的“巨无霸”金国给吊打了。为了能够扩大战果,为了能够一举消灭金国,蒙古人决定利用南宋的力量。
在接到了蒙古人这样的请求后,当时的宋廷也有两个声音,他们一个是赞成,而另一个是不赞成。就第一个声音来分析,这些人是为了报金朝对于他们欺辱的大仇,为了能够雪耻当年的“靖康之耻”。可是不赞成的声音却认为,在蒙古灭了西夏后,先今存在的力量就剩下了蒙古人、宋朝以及金朝,这相当于是一种平衡,如果这个时候宋朝帮助蒙古人灭掉了金朝,就会使得宋国直接暴露在了蒙古人的铁蹄下,没了金朝的掣肘,会使得宋国很是危险。但是后来在这两派的声音中,赞成的声音较大,便使得宋和蒙古人联合一举灭掉了金国。
为什么打宋的时候花费的时间最长?
首先是因为蒙古人对于南宋的轻敌,他们认为自己在打军事大国金朝的时候都很是顺利,打南宋一定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于是便导致了蒙古军队整体的轻敌,这才使得宋军能够继续固守,能够继续的保卫着他们的国家。
而其次便是南宋军民对于侵略者所表现出的排斥,在经过了北宋的耻辱后,南宋的军民们对于侵略者便有了一种难以言说的仇恨,正所谓“靖康耻,何时雪”,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使得在后来南宋的军队能够豁出了命的和蒙古人“死磕”。
三是则是因为蒙古内部的一个内斗,内部产生了混乱,自然就不能按照以前的计划实现他们的统一大业了。
窝阔台死后,蒙古国的统治权力开始转变,新的掌权者就做出决定要在几年之内实现全国的统一,灭掉南宋政权,但是却困难重重,这个困难也恰恰几乎是他们自己带来的。在和南宋对抗的过程中,新的统领蒙哥也不幸战死,这个时候忽必烈趁机争夺汗位,蒙古内部的斗争也开始,所以蒙宋的斗争就在这样暂时停滞了一段时间。因为在蒙哥死之前,并没有选定接班人,所以继承人不明确,所以他的弟弟忽必烈就开始参与了权力的争夺战。
忽必烈掌权成功之后,改为元朝,也加速了灭亡南宋的脚步,最终蒙古统一了全国。
南宋在北宋灭亡之后,一直都生活在金国的虎视眈眈之下,所以南宋的军事防御能力还是非常厉害的,不然金国人早就灭掉了南宋,再加上,北宋的灭亡给了当时汉族人不仅是耻辱还有无法言语的悲惨生活,所以能够在汉族人统治下生活肯定比在少数民族统治下生活要好很多,所以当时南宋的军民反抗之心非常强烈,因此蒙古大军才会花了50多年才灭掉南宋。
北宋灭亡的时候,如果不是因为赵构逃离了金人的控制,那么有可能宋朝就灭于金国,所以南宋从建立之初便开始反抗金国,虽然这个反抗有些无奈,因为金国一直没有放弃过亡宋之心,可是北宋的灭亡让南宋人看到了,即便汉族臣服在这些少数民族的统治之下,也得不到安居乐业,除了耻辱啥都不剩,所以南宋才会玩了命跟金国抗争。
这一抗争就是百余年,但是这些年的抗争不是假的,南宋积累了大量的守城经验,金国人骁勇,但是金国人屡次南下想灭掉南宋,都没有成功,可见南宋人总结经验教训的能力还是不错的,因此当时南宋人出兵攻打别人,不一定能力很强,但是守城的经验倒是非常丰富,所以蒙古人再凶猛也架不住南宋人有的是经验与你打守城之战,所以南宋才能跟蒙古人打上几十年。
再者蒙古在灭掉南宋之前,是先灭掉金国,再灭掉金国之前是灭掉西夏,西夏与金国,蒙古人都花费了20多年时间才灭掉,所以当时蒙古人也是常年战争,虽然勇猛但是与西夏与金国同样骁勇的民族战斗多年,也非常疲倦,因此南宋才有机会跟蒙古人打了50多年的战斗。
东亚是蒙古的主战场,每次战役的兵力多一些也很正常。因为南宋是蒙古最后用兵的地方,也就是在统一了金和西夏之后才发动攻击的,基本上是泰山压顶之势。
另外,蒙古骑兵擅长以少胜多,而且部队辅助人员很少,与基辅的战斗,当时蒙古是八万多,几乎没有部队的辅助兵种,而基辅方面,虽然是十几万兵力,可是算上辅助人员,几乎将近二十四万。这样的对比,基辅也是完败。
另外基辅的精锐部队,是欧洲重装骑兵,蒙古人可以战胜比自己多的重装骑兵,我想,重装步兵也不算什么。
还有不要和蒙古骑兵比射箭,蒙古骑兵是世界上唯一一支全员可以使用安息人射箭法的部队。就是一边后退,一边射击敌军。
另外,蒙古骑兵并不是装备皮甲一类的轻甲装备,他们同样装备着钢甲,只不过不是重装而已。
还有一点,重装步兵部队如果编制为五千人,按照正常情况会有后勤部队,和维护装备的铁匠,实际战斗兵力也就打了很大折扣;重装骑兵后勤更多一些,除了重装步兵的基本人员外,还要大量的马夫。
最关键的是,重装部队的负重极高,全身的铠甲一般都会在一百二十斤以上,另外再加上兵器,兵员上限制很大,而且穿戴很费事,在对方袭营的时候,基本没用,原因就是敌人不会给你穿铠甲的时间。
还要注意的是,普通士兵在与骑兵对战时,能做到伤亡2:1就算大胜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