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为什么打不赢土木堡一战

发布时间: 2022-08-03 23:01:1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9

明朝50万大军,为何会在土木堡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明朝的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之变时被瓦剌三万大军击溃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瓦剌是骑兵,...

明朝为什么打不赢土木堡一战

明朝50万大军,为何会在土木堡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

明朝的五十万大军在土木堡之变时被瓦剌三万大军击溃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瓦剌是骑兵,而明君是步兵在这点上瓦剌就占据极大的优势,当然最要的就是明英宗自己指挥不当,导致五十万的明朝大军相当混乱,根本就不能抵挡对方的进攻。

土木堡之变可以说是明朝的一个转折点,当时明英宗因为受到宦官王振的蛊惑御驾亲征,率领五十万大军亲征瓦剌,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就是五十万的明朝军队最后却被瓦剌的三万骑兵击败了,甚至是明英宗也被瓦剌俘虏了,可以说是明朝最耻辱的一次战役了。

明朝的五十万大军之所以会被瓦剌三万骑兵击败还是有诸多原因的,第一个就是兵种的原因。古代是冷兵器时代,骑兵的战斗力要远远高于步兵,比如说战国时期的胡服骑射,宋朝的岳家军都是因为有强大的骑兵才所向披靡的,所以虽然瓦剌只有三万人,但是都是骑兵,战斗力是一点也不低的。

还有就是当时明君有很多新式武器,比如一些火器什么的。但是虽然有这些新式武器,但是他们这些士兵根本就不会使用,会的也是少数,所以这些新式武器不仅没有取得帮助,反而是明君的累赘。

前面这些原因都只是客观原因,最重要的就是明英宗的原因,因为明英宗的原因,导致明军一直动来动去,被王振这个宦官一直使唤,再加上当时的天气不好导致明军的阵营相当混论。当看到瓦剌骑兵杀进来的时候就慌成了一团,根本就没有一点战斗力了,给瓦剌的感觉就如同是在打人机一般。

明朝,作为历史上有名的朝代,得益于它强大的军队。那么当时明朝那么多大军,为何会在土木堡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呢? 明英宗时期,遭遇土木堡之战,明英宗也被俘虏,当时的明朝也陷入了统治危机。为此,明英宗也是无可奈何。今天我们来看下这明朝大败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原因吧!

蒙古军是很强大的么?明朝失败的最重要的原因也是有章可循的:宦官当权,听信谗言。当时的明朝已经内忧外患了,实在没有真正的实力去面对瓦拉的强强进攻,明朝实际上是没有军力来对抗的。当时的宦官也是左右逢源,于是劝谏英宗亲征,英宗不明事理,总是听信。

当时的大臣侍郎于谦及一众人早已看清局势,纷纷劝阻英宗,不让他听信小人谗言,但是英宗只信赖王振,就这样出征了。不久军中粮草用尽,又没有兵力支援,很快明军就在明英宗带领下全军覆没,英宗被俘,杳无音讯。

大败之后,王振并无采取措施,实际上他不懂军事,不听其他大臣的建议,才送明军走上不归路,全军覆没。这次的土木堡战败,不仅暴露了明朝的封建统治,缺乏军事力量,同时内忧外患的形势也让明朝由盛转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为蒙古骑兵都骁勇善战,而且土木堡的地形地势根本就不利于明朝军队的作战。
首先在明朝人心涣散,君主昏庸,根本不利于打仗,其次,土木堡地势不利于打仗,而蒙古骑兵则对这种地势很是熟悉。
这应该与当时都地理位置有关吧,虽然明朝有50万大军,可是在战地地势上却是处于劣势,所以蒙古骑兵才能把他们一举而破。

土木堡之战为什么会输?

土木堡之战是发生在明朝正统十四年,也就是1449年,明朝在正统皇帝朱祁镇的的带领下和瓦剌之间的战争,最终以明朝兵败告终,这场战争,明朝损失惨重,且明英宗朱祁镇被捕。那么在明朝本来有优势的情况下,为什么会惨败呢?

明朝疆域图

一 历史背景

明朝初年,朱元璋就一举降伏了北方的鞑靼和瓦剌部落,他们也开始向明朝纳贡称臣。到永乐年间,瓦剌部脱欢逐渐掌握实权。脱欢死后,其子也先继位。每年瓦剌部落都会向明朝纳贡,礼尚往来,明朝作为泱泱大国,自然也会给也先丰厚的赏赐。 开始的时候,也先派出的使者也不过几十人,后来为了贪图朝廷的赏赐,派出的使者越来越多,一度增加至上千人。1449年,也先派出2000人的队伍向明朝纳贡,为了获得更多的赏赐,却谎报为3000人,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要按照实际人数给,并且减去马价的五分之四,这就惹恼的也先。这年七月,也先兵分四路进攻明朝。

二 御驾亲征

当时英宗宠信的宦官王振,陷害忠良、扶植党羽,成为当时朝廷的实际控权人

,当时也先帅军攻占大同,大同前线战败的消息不断传到北京,朱祁镇在王振的煽动和要挟之下,准备了御驾亲征。1449年七月,朱祁镇带领官员100多人,50万大军从北京出发,向瓦剌进军。不懂军事的王振却成了最高统帅,王振他们是到了大同,但是由于其他地方兵败,王振害怕了,就下令撤退,而且临时改变了撤退路线,结果明军撤退过程中与瓦剌大军相遇土木堡,加上当时指挥失利,明军50万大军惨败,大部分官员在战争中牺牲,朱祁镇也被捕了

土木堡地理位置图

土木堡之战之所以会败,是由于当时明朝社会的腐败,宦官当道,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导致大权旁落、用人不当,也导致明朝社会越来越衰败。

当然是因为明军指挥无能,对敌人的情况丝毫都不了解,敌人对明朝军队的情况却非常了解,所以肯定会失败的。

“土木之变”明朝为什么败得那么惨?

明成祖朱棣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马上天子”,他在军事方面的成就非常突出,除了人所共知的“靖难之役”外,五次亲征漠北打击蒙古各部势力也给后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明史》中称之为“六师屡出,漠北尘清”。

在朱棣去世二十多年后,又有一位明朝皇帝打算效仿当年永乐大帝横扫漠北的雄风,他就是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十四年(1449年)8月,朱祁镇带着20万大军(一说50万)御驾亲征。然而这支宣称汇集了大明朝举国精锐的王者之师却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东)遭蒙古瓦剌部的突袭,20万精锐折损过半,所有随军出征的明朝高级将领和朝臣都在当场被杀,朱祁镇本人也成了瓦剌人的俘虏。历史上将这一明朝最大的军事惨败事件称为“土木之变”。那么问题来了,同是御驾亲征,朱棣当年能横扫蒙古,朱祁镇为什么还在关内就被吊打呢?

大部分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将“土木之变”惨败的原因归结到皇帝朱祁镇和大太监王振身上,认为正是这两人胡乱指挥才导致了全军溃败。然而夜读史书认为,从当时的客观情况来看,明军惨败是注定的结果,虽然朱祁镇、王振胡乱指挥导致局势全面恶化,但即便他们在指挥上没有出错,此战想要翻盘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因为明朝还是那个明朝,明军却再也不是当年的明军了。

朱棣在位时期,明军的规模维持在250万左右。但到了朱祁镇在位时期,军队人数已只有当年的一半。虽然125万人的军队也是非常惊人的数量,可是明朝幅员辽阔,边界线很长,一百多万人的军队分散到全国各地,那就所剩不多了。

如果仅仅是军队人数减少,那么问题倒不是很大,毕竟一百多万人的常备军在当时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首屈一指。可关键问题出在明军兵员素质下降到了不忍直视的程度。明朝军队实施的是兵农合一的卫所制度,每个卫所中的士兵都分成两拨人,一部分专门负责作战,一部分专门负责屯田。明太祖朱元璋曾不无得意地说道:“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然而随着国家承平日久,军队又不想养闲人,于是原来负责作战的士兵也都被分配去种地了。到了朱祁镇在位前期,明朝的军屯制度已彻底变质。军官一方面报称军粮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又将大量军屯种出的粮食装入私人腰包拿出去售卖,士兵则沦为免费的劳工。

此外,在明军中服役并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情。除了那些被迫参军的军户子弟外,明军中还充斥着大量因犯罪被判罚参军的人员。这些人打心眼里对统治阶层充满敌意,想指望他们来保家卫国显然不太现实。

艰苦的生活,军官的盘剥让普通明军士兵苦不堪言,以至于彻底丧失了战斗意志。只要一有机会,他们就会选择逃离军队。正统年间明军之所以比永乐年间减少了一半,并非朝廷精兵简政,而是大量士兵逃亡造成的。

虽然逃兵的现象日趋严重,但明朝军官们却乐见其成。因为士兵逃走后,他们在兵部花名册上的名字仍在,朝廷还得照样发放粮饷。而这些逃兵的粮饷自然就被军官们给笑纳了。

因此,“土木之变”的惨败虽然明英宗朱祁镇和太监王振都难辞其咎,但明军本身实力不济才是导致彻底崩盘的主要原因。一群羊永远打不过几只狼,朱祁镇所率的明军虽号称精锐,但在战场上一触即溃,连羊都不如,他们又怎么抵挡得住瓦剌军队如狼似虎的进攻呢?

参考文献:《明史》

因为轻敌,当时明英宗听信太监谗言,御驾亲征结果被俘虏,损失了很多兵马。
一是瓦剌势力不断壮大,蒙古骑兵对明朝北方边境的侵扰从未停止;二是明英宗好大喜功,把战争想的太简单;三是明朝军政体系十分颓废,军事实力的孱弱没有被明英宗重视。最后明英宗在御驾亲征时被俘虏,50万明军死伤过半的奇耻大辱。
指挥不当,明英宗宠信宦官,在行军路线上贻误战机。其实当时明朝本有机会取胜的,可惜没有很好的指挥。
本文标题: 明朝为什么打不赢土木堡一战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7485.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知乎上的明吹这么多为什么没有以火枪时代(1500-1850)为背景的FPS游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