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军队在壬辰倭乱平壤战役中是怎样取胜的?壬辰倭乱即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明军援朝之战。韩国和朝鲜称为壬辰之乱,日本...
明朝军队在壬辰倭乱平壤战役中是怎样取胜的?
壬辰倭乱即明朝万历21年(公元1593年),明军援朝之战。韩国和朝鲜称为壬辰之乱,日本称为文禄之役,中国称万历朝鲜之役。日本“关白”(官衔)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万历20年(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意在占领和统治朝鲜后,以此为跳板,进一步侵略中国。日军很快攻陷王京,占平壤,朝鲜八个道几乎尽失。朝鲜国王遣使向明朝求援,明即发兵援朝。
日本进入了战国时代,各路诸侯互相争斗,最终丰臣秀吉脱颖而出,他取代了织田信长,成为了一统日本的著名人物。统一日本以后,丰臣秀吉给自己规划了一条统一整个亚洲的计划。要想统一亚洲,首先要征服的就是大明朝,而大明朝的沿海显然已经不适合攻取了,所以他们想到了朝鲜。
丰臣秀吉打算从朝鲜登陆,征服了朝鲜以后,再跨过鸭绿江,进入明朝境内,继而夺取整个大明朝的江山。理想十分丰满,估计他做梦都在笑。可惜他似乎低估了明朝军队的战斗力,朝鲜战斗力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万历21年,倭寇的军队一上岸,迅速占领了王京、平壤等地,朝鲜不得不向明朝求援。
明朝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提督,率兵大举援朝。到了朝鲜以后,立刻将原先驻扎朝鲜的明军和朝鲜本地部队全部整编在一起,手里边有了6万大军。
李如松第一个要收复的就是平壤城,可是这里也聚集着大量倭寇军队。为此李如松采取了声东击西的方针。他先派遣大量人马猛攻城西,在这里遭到了倭寇的顽强抵抗,大量倭寇都被吸引到了城西与明军较量。没想到在城南、城北都有大量明军杀入,平壤城眨眼之间就被攻克了。首次大战取得了胜利,日本损失了1.1万人左右,而明军由于攻城伤亡较大,所以损失也不在少数,约有两千多人。于万历21年(1593年)二月围攻平壤,打垮日军精锐小西行长部,收复平壤,继而又克服开城。
日寇手里没有大城市,真的是很难在朝鲜待下去。日军放弃王京,退据釜山,汉江以南千里江山复归朝鲜。平壤之捷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战局,士气为之大振。毕竟在朝鲜粮食补给、军需输送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此平壤之战的胜利,是李如松大军击败整个日本军队的关键,至少让他们有了栖身之所。碧蹄馆之战以后,李如松才可以轻松回到平壤休整部队。
明军在壬辰倭乱平壤战役,是通过什么手段获胜的?
而说到明朝,我们就不得不说我们的朝鲜国,朝鲜国一直是明朝的附属国,而明朝作为宗主国,在朝鲜发出求救时,也是很大气的去帮助了朝鲜。明朝和朝鲜的相处方式也就类似于大哥和小弟的感觉,只要小弟有难,大哥一定帮忙。
因此,明朝就经常接到朝鲜国的求救,而侵略朝鲜国的不是别人,正是倭寇也就是现在的日本人,在明朝时候,东南沿海倭寇肆虐,让朝廷头疼不已。而这倭寇也是一视同仁,不仅是在明朝的沿岸抢劫,也去朝鲜半岛上逛逛。然而,他们在朝鲜半岛的逛逛和在我们明朝的逛逛是不一样的,很多次日本就差点占据了朝鲜半岛,如果没有明朝的阻拦的话。
而在壬辰倭乱:第三次平壤之战中,明军在朝鲜人民的千呼万唤中终于到达了平壤,因为日本将领小西行长不知道明军的深浅,所以迟迟没有进攻,这就导致错失了彻底灭亡朝鲜的的最好时机。
而兵临城下的李如松并没有直接进攻,而是派人去告诉小西行长,说大明皇帝已经答应丰臣吉秀对朝鲜领地的要求,不日就将在平壤里签订条约。然而小西行长害怕明军耍诈,所以一直不停地派出探子去试探明军的底细,但是并没有得到实际有用的信息,直到快到年关的时候,小西行长出来试探一下明军,明军知道他的来意,所以热情的招待了他们,并且和他们一起高谈阔论,说明军与你们天长地久,一直等到他们喝醉的时候,李如松就拿大刀将他们一路斩杀了,这就是著名的朝鲜鸿门宴。
明朝与朝鲜的战争
求:朝鲜壬辰卫国战争的背景及作战过程。
最好再附上一些图片,那就更完美了。谢谢了。1593年8月,朝日双方开始“议和”。由于日本提出苛刻的领土要求,致使谈判最后破裂。1597年2月起,丰臣陆续增兵14万、战舰数百艘再犯朝鲜。日军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两军为先导在釜山登陆,分东西两路齐头并进,连占庆尚、全罗、忠清三道。李氏朝廷中日本离间计,罢免李舜臣水军统制使职务,重用庸将元钧,致使朝鲜水师几乎全军覆没;后在朝野要求下,再次起用李舜臣。李舜臣以仅存的12艘舰船和130名水兵为基础重建水师,于10月在鸣梁海峡迎击日军(330余艘舰船、2万余人),利用有利地形和潮汐条件击毁敌船30余艘,消灭日军4000余人。应朝鲜政府要求,中国动员川、陕、浙、蓟、辽等地陆军及福建、吴淞水师,再次出兵援朝。同年秋,朝中联军在稷山、青山等地重创日军,迫敌退守蔚山、泗川、顺天等城。1598年8月,丰臣病死,遗嘱撤军。10月,联军进攻蔚山、顺天。12月,蔚山日军遁逃;顺天日军多次突围未果,遂向泗川日军求援。朝中水师在露梁海域截击援顺天日军,沉毁敌船数百艘,歼敌万余人。激战中,朝鲜名将李舜臣和中国老将邓子龙壮烈牺牲(见露梁海战)。至年底,残余日军或逃或被歼,战争结束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