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欧曾经是日耳曼人祖先居住的地方,因此纳粹入侵苏联不算侵略,是收复失地。,日耳曼诸民族的族源尚无确说。据说是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

如果罗马人抵抗住日耳曼人的入侵并把日耳曼人向东欧和北方驱逐,能否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的大一统国家

东欧曾经是日耳曼人祖先居住的地方,因此纳粹入侵苏联不算侵略,是收复失地。

  日耳曼诸民族的族源尚无确说。据说是使用铁器的北欧人与使用青铜器、操印欧语系的波罗的海南岸居民混合而成,青铜时代晚期,这些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的那片地方。最早使用“日耳曼人”这个词的是希腊历史学家
  波希多尼。他在约前80年时第一次使用这个词。也许他在与中欧的某一个今天无法考证的小民族接触时听到了这个词并将它用来称呼所有的日耳曼民族。有可能这样一个小民族的名字后来成为了整个民族群的名字。公元前51年恺撒在他的《高卢战记》中使用了日耳曼人这个名称。恺撒在东部高卢战役中,将来自于莱茵河东部的已凯尔特化的对手及其他混合人口统称为日耳曼人。而在此以前罗马人将欧洲西部的民族称为凯尔特人,而欧洲东部的民族被称为赛西亚人。到此时为止,罗马人才认识到日耳曼人并非凯尔特人,而是一个独立的民族群。塔西佗说高卢人称莱茵河以东的民族为“日耳曼人”。后来这些民族自己也称自己为日耳曼人。根据这个叙述这个词有可能是从凯尔特语过来的。严格地说只有从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才能将这些民族称为日耳曼人。欧洲北部的青铜器时代的人几乎可以肯定是日耳曼人。而所谓的战斧人与日耳曼人之间的关系还有争议。最新的理论通过对河流和地名
  的研究认为日耳曼人的产生地在今天德国中部山区的北部。但大多数学者对这个理论持怀疑态度。塔西陀时代,各个日耳曼民族都意识到彼此之间存在著一种亲属关系。一些在罗马军队中服役的日耳曼人有时会自称为日耳曼尼人(Germani),而那些生活在莱茵河以东的自由日耳曼人则没有一个专门用来称呼自己的集体名字,直到西元11世纪时,他们才采用了diutisc(现代德语deutsch,义为「属于人们的」)这个形容词来自称,由此这个词才流行开来。至于Germani这个族名及该族所用语言,其确切涵义尚不可考。
亲,你说的历史间隔时间太长了,肯定算侵略,照这样推算四大文明古国应该统领全世界了,就像以色列和阿拉伯一样,犹太人最早生活在耶路撒冷,最后种族颠沛流离,后来被阿拉伯人占领,再到后来犹太族强大了,又回到耶路撒冷,这算什么呢?还有一句,历史是由胜利者改写的,如果当年纳粹胜利的话,有可能算是收复失地,当然失败了,侵略失败,解答完毕,希望采纳,欢迎。追问
时间相隔超过一个世纪了,肯定是侵略

日耳曼民族对中东欧历史发展有什么详细影响?

如题,使用哈布斯堡家族为例
这个家族的历史可以被追溯到公元10世纪,最初这个家族坐拥阿尔萨斯(Alsace)和瑞士西北部的土地。而家族姓氏哈布斯堡也可能取自瑞士境内的一座城堡。

鲁道夫一世(Rudolf I)1271-1293

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个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的上台得到了教皇格里戈立(Pope Gregory X)的支持,因为教皇需要一个强大的北方盟友帮助他弹压意大利的查尔斯一世(Charles I)。然而对于鲁道夫一世的继位,在欧洲各国都引起了不满,指责这次皇帝选举并不公正。波西米亚国王阿托卡二世(Ottocar II),成为了反对派的首领,并开始发兵对抗鲁道夫一世。最终,在1278年,鲁道夫一世在玛撤费尔得(Marchfeld)战役大败了阿托卡二世,并同时进占了今天的奥地利地区,这里也就成为了日后哈布斯堡的家族核心所在。

艾伯特一世(Albert I)1298-1308

在父亲鲁道夫一世去世后,继承了其在奥地利的土地。但是此时的德意志选侯们并不愿意看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了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私产。他们于是选卢森堡公爵拿骚的鲁道夫(Adolf of Nassau)为皇帝。迫于实力的现实,艾伯特一世暂时接受了这个安排。但经过了几年的养精蓄锐后,他在1298年突然发难以武力逼迫鲁道夫推位,并强迫选侯们重新选自为皇帝。继位后继续巩固和加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地位。但最后还是遭到了反对派的暗杀据说他的侄子在幕后操作,其死后哈布斯堡的王座再次被颠覆,由卢森堡的亨利七世(Henry VII)继位。

此后的哈布斯堡只掌握着奥地利地区,直到了艾伯特二世才重新获得了帝位。

艾伯特二世(Albert II)1437-1439

最初艾伯特二世只不过是奥地利公爵,不过他却力争娶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杰斯蒙德的女儿,在老皇帝死后就已以女婿的身份继任了皇帝。当然,期间的反对声也是充斥于耳,艾伯特二世则开始采取武力政策。他马上支持在波西米亚的胡斯起义运动,不过却由于他的早亡而夭折,同时其对土耳其的作战也是损失惨重。不过,他无论如何还是稳固住了哈布斯堡的持续统治。

菲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1440-1493

以曾侄孙身份继位,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新首领。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个比较软弱的皇帝。一度由于作战不利,被匈牙利王考尔尼斯(Matthias Corvinus)赶出了奥地利地区同时也失去了波西米亚地区。不过,在内部家族方面他还是牢牢团结了整个家族的势力。

马克西米安一世(Maximilian I)1508-1519

在其父死后15年才正式被选为皇帝。在他正式登基前,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法王查尔斯八世(Charles VIII),同时又强迫布列尼坦(Charles VIII)公主嫁给自己。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婚嫁的手段,让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遍布欧洲大陆各国。同时他也介入了意大利战争,获得了对了意大利各小邦日后的传统控制权和影响力。

查尔斯五世(Charles V)1519-1556
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五世以外孙身份继位。此时马克西米安一世联姻政策已经开始开花结果,查尔斯五世开始了采摘的行动,纷纷继承各国的家业。其中最大的一个“果子”是匈牙利,之前马克西米安一世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匈牙利国王乌莱里德斯二世(Uladislaus II),在他死后,查尔斯五世就已远亲的身份外加武力保障使哈布斯堡家族成功吞并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同时也用同样的手段获得了对荷兰一带的控制权。其间,“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说法开始流行意为天下皆为奥地利臣民。

菲迪南一世(Ferdinand I)1558-1564

在哥哥死后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此时的哈布斯堡家族大帝国也随之分裂为两部,他的侄子菲利普二世(Philip II)的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两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马克西米安二世(Maximilian II)1564-1576

以长子身份继位。一改其祖辈们对新教的严厉镇压政策,开始实施对新教徒的包容怀柔政策。在和西班牙的关系上有恶化的趋势,关键还是在对于帝位的继承权问题。他也曾和土耳其人交战,并成功地在奥托曼帝国的侵攻中保卫了奥地利,成为民族英雄。死前拒绝了天主教的圣礼,被认为其实际上已经改信了新教,不过他自己从没有公开承认过。

鲁道夫二世(Rudolf II)1576-1612

以长子身份继位。他继承了其父的宗教观荣政策,为人善良忠厚,同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历史学者。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却很不幸。其间他同样遭遇了奥托曼帝国的侵攻,同时他的弟弟也就是日后马提亚皇帝在匈牙利发动了对他的叛乱,而教皇由于不满他宗教政策而支持马提亚。整个帝国陷入了混乱之中。

马提亚(Matthias)1612-1619

在兄长病死后,叛乱中马提亚马上宣布继位并通过武力加以巩固。随之而来的就是严厉的宗教清洗,大批新教人士被拘捕关押处刑。各地反抗和起义不断。这成为了日后“三十年战争”的序曲。

菲迪南二世(Ferdinand II)1619-1637

为菲迪南一世小女儿的孙子。在马提亚斯后被拥立为皇帝,实际上他还是在继续执行马提亚的宗教政策,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和恶化。而哈布斯堡家族自己并没有实质上扼制住新教的发展和蔓延,倒是国内国疲民穷,社会秩序崩坏。

菲迪南三世(Ferdinand III)1637-1657

任内解除了其司令华伦斯坦的职务,他自己成为了名以上全军统帅。然而之后帝国战局每日逾下,到了1648年菲迪南三世不得不签订了《威斯特法利和约》草草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糟糕战争。而战争实质上的结果就是终结了帝国在中欧的统治。

李颇德一世(Leopold I)1658-1705

在菲迪南三世长子死后,就任太子继位。在为期间可谓是腹背受敌,西面要应付来势汹汹的路易十四,在东面则是阴魂不散的土耳其人。他先是在第三次荷兰战争中参加了反法同盟,之后匈牙利又发生了起义。到了1683年,帝国首都更是受到了土耳其的人包围。不过,在波兰王约翰三世的援助下,李颇德一世也总算是化险为夷,把整个帝国的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而哈布斯堡家族也得以维系下去。同时在他的经营下,维也纳成为了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他本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作曲家。

约瑟夫一世(Joseph I)1705-1711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成为了皇帝,而没等战争结束就猝死而去仅仅在位六年。

查尔斯六世(Charles VII)1711-1740

以兄弟身份继位。治内结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东部他继续抵抗奥托曼帝国的侵攻。后参与于过波兰战争。其没有男性的继承人,所以在晚年致力于使各国承认他女儿玛丽亚-特里莎的继承权,最终各方达成了所谓《维也纳协议》,然而很快这就成为了一张废纸。

查尔斯七世(Charles VII)1742-1745

为菲迪南二世女儿的曾孙子,之前是巴伐利亚选侯。拒绝承认特里莎的继承权在普鲁士和法国的支持下自封为帝。其在位时间比约瑟夫一世更短只有三年就病亡了。

特里莎(Maria Theresa)1740-1780

一七四零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玛丽亚·特里莎成了哈布斯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女皇,同时也当上了匈牙利的女王。也成为了奥地利以及哈布斯堡的中兴之君。其刚刚上台,就因为对他女性继承权的问题爆发了战争。普鲁士和法国为主的国家纷纷宣战,菲特烈二世的大军更是长驱直入直逼维也纳。最后,特里莎在国内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被迫签订合约,割让了西里西亚给普鲁士。之后他和普鲁士的菲特烈就结成了宿敌,虽然在日后的七年战争等等刀剑的较量中始终未能击败菲特烈二世,但是却也没让菲特烈多占任何便宜。同时也提出了“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的说法,放弃了以往穷兵黩武的政策。在国内,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改良政府机构、普及教育的政策,重新恢复了宗教自由政策。被国内的百姓拥戴地称为“国母”。

注:期间他的丈夫实际上担任了帝国皇帝。

约瑟夫二世(Joseph II)1780-1790

和她母亲一样约瑟夫二世也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上台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良,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开发言论自由,并开始消减贵族特权,尝试建立民主议会。同时也向天主教会宣战,众多的教堂变成了医院和学校。他自己也被怀疑是共积会的成员。外交上他采取联俄共同对抗普鲁士的策略。然而他在登基的第十个年头,他就染上了怪病突然驾崩。以至后世一直怀疑这是不满他改革的贵族将其毒死。不过直到今天奥地利还流传着怀念约瑟夫二世的笑话。说的是,当约瑟夫二世把贵族狩猎的普拉特森林开放给普通百姓的时候,一些贵族争长论短,一个侯爵对皇帝说:“皇上,如果以后贱民都能到只有贵族才能来的地方,那我们这些人应该到哪里去呢?”约瑟夫二世笑著说:“如果只能是同等贵族才能聚在一起,看来我真要到皇家墓地里去散步了”

李颇德二世(Leopold II)1790-1792

以兄弟身份继位,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试图救出自己最小的妹妹安托内,但最终失败。在登基两年后也是染上怪病突然去世。

弗朗西斯二世(Francis II)1792-1835

以长子身份继位。上台后在贵族的怂恿下,几乎全部取消了之前约瑟夫二世的改革措施,国家整体有倒退的趋势。之后在数次和拿破仑的战争中,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光环被彻底打破,屡战屡败,都城维也纳数次沦陷于法国人之手。到了1806年,苟延残喘了数百年,被伏尔泰讥笑为“既没有罗马也不神圣”的神圣罗马帝国终于土崩瓦解。哈布斯堡的皇帝们从此也就失去了所谓帝国皇帝的殊荣,剩下的只是奥地利的帝位。弗朗西斯二世也就成了神圣落帝国的末代君王。之后的奥匈二元帝国开始形成。在拿破仑被彻底击败后,他也曾试图重建哈布斯堡的荣光,建立了所谓的“日耳曼邦联”,而此时普鲁士已经逐渐开始取代其地位,普鲁士的“关税同盟”也针锋相对般地成立。这种颓势已不是弗朗西斯所能阻挡的了。

菲迪南一世(Ferdinand)1835-1848

和他父亲一样是一个极端的保守派,只不过此时的他只有奥地利皇帝这一顶皇冠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第一共产国际联盟的创建而被引发。到了此年也就是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成为了穷苦无产者新的“圣经”,“无产者在这次斗争中失去只是锁链,而他们将赢得却是整个世界。”(The proletarians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their chains.They have a world to win)这成为了他们新的口号,大革命时的热情重新回归。3月,起义在维也纳爆发。结果,皇帝菲迪南一世被迫退位,他的年仅18岁的侄子弗朗西斯-约瑟夫(Francis Joseph)继位。

弗朗西斯-约瑟夫(Francis Joseph)1848-1916

1848年这个俊秀的小伙子从叔父的手里接过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业,之后的他统治奥地利长达68年。首先在10月,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军荡平了维也纳的起义分子,帝国的首都终于获得了陛下口中的“平静与安宁”。之后,弗朗西斯也认识到帝国积弊太深不得不进行改革。但是他很不走运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连连败北,哈布斯堡的威望将到谷底。国内的民族独立呼声愈演愈烈,靠着他的种种软硬兼施的政策才勉强得以维持统一。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份子在萨拉热窝暗杀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德大公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一战爆发,奥地利再次卷入战火之中。年老的弗朗西斯不识时务地盲目大懂得这场战争也为哈布斯堡家族敲响了丧钟。

老迈的弗朗西斯-约瑟夫

到了1916年还没有看到战争分晓的弗朗西斯-约瑟夫孤寂地病死在了美泉宫。

查尔斯一世(Charles I)1916-1918

以侄子的身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继位。两年后,奥匈帝国损兵折将兵败如山倒,整个国家陷入混乱,终于革命爆发。只当了两年皇帝的查尔斯一世就不得不带着皇室流亡瑞士,成了哈布斯堡的末代君王。

今日的的哈布斯堡家族

和别的被推翻的欧洲王族不同,哈布斯堡家族并没有因为革命而消灭或是分崩离析。哈布斯堡家族始终保持着十分紧密的家族联系。在日后他们也纷纷回到了奥地利,在当地的政界,商业界和文化圈里都可以发现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活跃的身影。同样他们也受到相当的社会尊敬,其中的皇族成员也都可以保持他们的皇家头衔。
以哈布斯堡家族为例:

这个家族的历史可以被追溯到公元10世纪,最初这个家族坐拥阿尔萨斯(Alsace)和瑞士西北部的土地。而家族姓氏哈布斯堡也可能取自瑞士境内的一座城堡。

鲁道夫一世(Rudolf I)1271-1293

哈布斯堡家族的第一个德意志国王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他的上台得到了教皇格里戈立(Pope Gregory X)的支持,因为教皇需要一个强大的北方盟友帮助他弹压意大利的查尔斯一世(Charles I)。然而对于鲁道夫一世的继位,在欧洲各国都引起了不满,指责这次皇帝选举并不公正。波西米亚国王阿托卡二世(Ottocar II),成为了反对派的首领,并开始发兵对抗鲁道夫一世。最终,在1278年,鲁道夫一世在玛撤费尔得(Marchfeld)战役大败了阿托卡二世,并同时进占了今天的奥地利地区,这里也就成为了日后哈布斯堡的家族核心所在。

艾伯特一世(Albert I)1298-1308

在父亲鲁道夫一世去世后,继承了其在奥地利的土地。但是此时的德意志选侯们并不愿意看到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冠了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私产。他们于是选卢森堡公爵拿骚的鲁道夫(Adolf of Nassau)为皇帝。迫于实力的现实,艾伯特一世暂时接受了这个安排。但经过了几年的养精蓄锐后,他在1298年突然发难以武力逼迫鲁道夫推位,并强迫选侯们重新选自为皇帝。继位后继续巩固和加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地位。但最后还是遭到了反对派的暗杀据说他的侄子在幕后操作,其死后哈布斯堡的王座再次被颠覆,由卢森堡的亨利七世(Henry VII)继位。

此后的哈布斯堡只掌握着奥地利地区,直到了艾伯特二世才重新获得了帝位。

艾伯特二世(Albert II)1437-1439

最初艾伯特二世只不过是奥地利公爵,不过他却力争娶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杰斯蒙德的女儿,在老皇帝死后就已以女婿的身份继任了皇帝。当然,期间的反对声也是充斥于耳,艾伯特二世则开始采取武力政策。他马上支持在波西米亚的胡斯起义运动,不过却由于他的早亡而夭折,同时其对土耳其的作战也是损失惨重。不过,他无论如何还是稳固住了哈布斯堡的持续统治。

菲特烈三世(Frederick III)1440-1493

以曾侄孙身份继位,成为了哈布斯堡家族的新首领。人们往往把他看作一个比较软弱的皇帝。一度由于作战不利,被匈牙利王考尔尼斯(Matthias Corvinus)赶出了奥地利地区同时也失去了波西米亚地区。不过,在内部家族方面他还是牢牢团结了整个家族的势力。

马克西米安一世(Maximilian I)1508-1519

在其父死后15年才正式被选为皇帝。在他正式登基前,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法王查尔斯八世(Charles VIII),同时又强迫布列尼坦(Charles VIII)公主嫁给自己。之后又采取了一系列的婚嫁的手段,让哈布斯堡家族的势力遍布欧洲大陆各国。同时他也介入了意大利战争,获得了对了意大利各小邦日后的传统控制权和影响力。

查尔斯五世(Charles V)1519-1556
西班牙国王查尔斯五世以外孙身份继位。此时马克西米安一世联姻政策已经开始开花结果,查尔斯五世开始了采摘的行动,纷纷继承各国的家业。其中最大的一个“果子”是匈牙利,之前马克西米安一世将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匈牙利国王乌莱里德斯二世(Uladislaus II),在他死后,查尔斯五世就已远亲的身份外加武力保障使哈布斯堡家族成功吞并了匈牙利和波西米亚。同时也用同样的手段获得了对荷兰一带的控制权。其间,“Austriae Est Imperare Orbi Universo”说法开始流行意为天下皆为奥地利臣民。

菲迪南一世(Ferdinand I)1558-1564

在哥哥死后继任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此时的哈布斯堡家族大帝国也随之分裂为两部,他的侄子菲利普二世(Philip II)的西班牙和神圣罗马帝国成为了两个独立的政治实体。

马克西米安二世(Maximilian II)1564-1576

以长子身份继位。一改其祖辈们对新教的严厉镇压政策,开始实施对新教徒的包容怀柔政策。在和西班牙的关系上有恶化的趋势,关键还是在对于帝位的继承权问题。他也曾和土耳其人交战,并成功地在奥托曼帝国的侵攻中保卫了奥地利,成为民族英雄。死前拒绝了天主教的圣礼,被认为其实际上已经改信了新教,不过他自己从没有公开承认过。

鲁道夫二世(Rudolf II)1576-1612

以长子身份继位。他继承了其父的宗教观荣政策,为人善良忠厚,同时也是一个很不错的历史学者。但是作为一个皇帝他却很不幸。其间他同样遭遇了奥托曼帝国的侵攻,同时他的弟弟也就是日后马提亚皇帝在匈牙利发动了对他的叛乱,而教皇由于不满他宗教政策而支持马提亚。整个帝国陷入了混乱之中。

马提亚(Matthias)1612-1619

在兄长病死后,叛乱中马提亚马上宣布继位并通过武力加以巩固。随之而来的就是严厉的宗教清洗,大批新教人士被拘捕关押处刑。各地反抗和起义不断。这成为了日后“三十年战争”的序曲。

菲迪南二世(Ferdinand II)1619-1637

为菲迪南一世小女儿的孙子。在马提亚斯后被拥立为皇帝,实际上他还是在继续执行马提亚的宗教政策,导致了“三十年战争”的爆发和恶化。而哈布斯堡家族自己并没有实质上扼制住新教的发展和蔓延,倒是国内国疲民穷,社会秩序崩坏。

菲迪南三世(Ferdinand III)1637-1657

任内解除了其司令华伦斯坦的职务,他自己成为了名以上全军统帅。然而之后帝国战局每日逾下,到了1648年菲迪南三世不得不签订了《威斯特法利和约》草草结束了这场旷日持久的糟糕战争。而战争实质上的结果就是终结了帝国在中欧的统治。

李颇德一世(Leopold I)1658-1705

在菲迪南三世长子死后,就任太子继位。在为期间可谓是腹背受敌,西面要应付来势汹汹的路易十四,在东面则是阴魂不散的土耳其人。他先是在第三次荷兰战争中参加了反法同盟,之后匈牙利又发生了起义。到了1683年,帝国首都更是受到了土耳其的人包围。不过,在波兰王约翰三世的援助下,李颇德一世也总算是化险为夷,把整个帝国的局势渐渐稳定了下来,而哈布斯堡家族也得以维系下去。同时在他的经营下,维也纳成为了欧洲文化艺术的中心,他本人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作曲家。

约瑟夫一世(Joseph I)1705-1711

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中成为了皇帝,而没等战争结束就猝死而去仅仅在位六年。

查尔斯六世(Charles VII)1711-1740

以兄弟身份继位。治内结束了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在东部他继续抵抗奥托曼帝国的侵攻。后参与于过波兰战争。其没有男性的继承人,所以在晚年致力于使各国承认他女儿玛丽亚-特里莎的继承权,最终各方达成了所谓《维也纳协议》,然而很快这就成为了一张废纸。

查尔斯七世(Charles VII)1742-1745

为菲迪南二世女儿的曾孙子,之前是巴伐利亚选侯。拒绝承认特里莎的继承权在普鲁士和法国的支持下自封为帝。其在位时间比约瑟夫一世更短只有三年就病亡了。

特里莎(Maria Theresa)1740-1780

一七四零年,年仅二十三岁的玛丽亚·特里莎成了哈布斯堡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女皇,同时也当上了匈牙利的女王。也成为了奥地利以及哈布斯堡的中兴之君。其刚刚上台,就因为对他女性继承权的问题爆发了战争。普鲁士和法国为主的国家纷纷宣战,菲特烈二世的大军更是长驱直入直逼维也纳。最后,特里莎在国内政局不稳的情况下被迫签订合约,割让了西里西亚给普鲁士。之后他和普鲁士的菲特烈就结成了宿敌,虽然在日后的七年战争等等刀剑的较量中始终未能击败菲特烈二世,但是却也没让菲特烈多占任何便宜。同时也提出了“宁要中庸的和平,不要辉煌的战争”的说法,放弃了以往穷兵黩武的政策。在国内,她推行了一系列促进商贸、改良政府机构、普及教育的政策,重新恢复了宗教自由政策。被国内的百姓拥戴地称为“国母”。

注:期间他的丈夫实际上担任了帝国皇帝。

约瑟夫二世(Joseph II)1780-1790

和她母亲一样约瑟夫二世也是一位开明的君主。上台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良,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开发言论自由,并开始消减贵族特权,尝试建立民主议会。同时也向天主教会宣战,众多的教堂变成了医院和学校。他自己也被怀疑是共积会的成员。外交上他采取联俄共同对抗普鲁士的策略。然而他在登基的第十个年头,他就染上了怪病突然驾崩。以至后世一直怀疑这是不满他改革的贵族将其毒死。不过直到今天奥地利还流传着怀念约瑟夫二世的笑话。说的是,当约瑟夫二世把贵族狩猎的普拉特森林开放给普通百姓的时候,一些贵族争长论短,一个侯爵对皇帝说:“皇上,如果以后贱民都能到只有贵族才能来的地方,那我们这些人应该到哪里去呢?”约瑟夫二世笑著说:“如果只能是同等贵族才能聚在一起,看来我真要到皇家墓地里去散步了”

李颇德二世(Leopold II)1790-1792

以兄弟身份继位,曾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试图救出自己最小的妹妹安托内,但最终失败。在登基两年后也是染上怪病突然去世。

弗朗西斯二世(Francis II)1792-1835

以长子身份继位。上台后在贵族的怂恿下,几乎全部取消了之前约瑟夫二世的改革措施,国家整体有倒退的趋势。之后在数次和拿破仑的战争中,这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光环被彻底打破,屡战屡败,都城维也纳数次沦陷于法国人之手。到了1806年,苟延残喘了数百年,被伏尔泰讥笑为“既没有罗马也不神圣”的神圣罗马帝国终于土崩瓦解。哈布斯堡的皇帝们从此也就失去了所谓帝国皇帝的殊荣,剩下的只是奥地利的帝位。弗朗西斯二世也就成了神圣落帝国的末代君王。之后的奥匈二元帝国开始形成。在拿破仑被彻底击败后,他也曾试图重建哈布斯堡的荣光,建立了所谓的“日耳曼邦联”,而此时普鲁士已经逐渐开始取代其地位,普鲁士的“关税同盟”也针锋相对般地成立。这种颓势已不是弗朗西斯所能阻挡的了。

菲迪南一世(Ferdinand)1835-1848

和他父亲一样是一个极端的保守派,只不过此时的他只有奥地利皇帝这一顶皇冠了。由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7年第一共产国际联盟的创建而被引发。到了此年也就是1848年,《共产主义宣言》成为了穷苦无产者新的“圣经”,“无产者在这次斗争中失去只是锁链,而他们将赢得却是整个世界。”(The proletarians have nothing to lose but their chains.They have a world to win)这成为了他们新的口号,大革命时的热情重新回归。3月,起义在维也纳爆发。结果,皇帝菲迪南一世被迫退位,他的年仅18岁的侄子弗朗西斯-约瑟夫(Francis Joseph)继位。

弗朗西斯-约瑟夫(Francis Joseph)1848-1916

1848年这个俊秀的小伙子从叔父的手里接过了这个摇摇欲坠的家业,之后的他统治奥地利长达68年。首先在10月,哈布斯堡王朝的大军荡平了维也纳的起义分子,帝国的首都终于获得了陛下口中的“平静与安宁”。之后,弗朗西斯也认识到帝国积弊太深不得不进行改革。但是他很不走运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连连败北,哈布斯堡的威望将到谷底。国内的民族独立呼声愈演愈烈,靠着他的种种软硬兼施的政策才勉强得以维持统一。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民族主义份子在萨拉热窝暗杀奥匈帝国王储弗朗茨—斐迪南德大公事件成了战争的导火线。一战爆发,奥地利再次卷入战火之中。年老的弗朗西斯不识时务地盲目大懂得这场战争也为哈布斯堡家族敲响了丧钟。

老迈的弗朗西斯-约瑟夫

到了1916年还没有看到战争分晓的弗朗西斯-约瑟夫孤寂地病死在了美泉宫。

查尔斯一世(Charles I)1916-1918

以侄子的身份在四面楚歌的困境中继位。两年后,奥匈帝国损兵折将兵败如山倒,整个国家陷入混乱,终于革命爆发。只当了两年皇帝的查尔斯一世就不得不带着皇室流亡瑞士,成了哈布斯堡的末代君王。

今日的的哈布斯堡家族

和别的被推翻的欧洲王族不同,哈布斯堡家族并没有因为革命而消灭或是分崩离析。哈布斯堡家族始终保持着十分紧密的家族联系。在日后他们也纷纷回到了奥地利,在当地的政界,商业界和文化圈里都可以发现哈布斯堡家族成员活跃的身影。同样他们也受到相当的社会尊敬,其中的皇族成员也都可以保持他们的皇家头衔。
青铜时代晚期,日耳曼人居住在现今瑞典的南部、丹麦半岛以及德国北部介于埃姆河、奥得河与哈次山脉之间。随着铁器的应用、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影响,从公元前6世纪左右,日耳曼各部落开始南迁。汪达尔人、格庇德人(Gepidae)及哥德人(Goth)自瑞典南部外迁,占据波罗的海南岸大体上相当于奥得河与维斯杜拉(Vistula)河之间的地区。早期的迁徙行动,也有向南和向西发展的。其结果是把居住现今德国西部大部地方的凯尔特诸民族(Celtic peoples)挤走了。公元前3世纪,他们沿着易北河南下到达波希米亚北部地区,又沿着萨勒河进入图林根地区。公元前2世纪末,定居在日德兰半岛的日耳曼部落侵入地中海文化区域,直接同罗马人对峙。公元前1世纪中期,大批日耳曼人从腹地出发来到莱茵河边,同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经过漫长的斗争,日耳曼部落的汪达尔人、勃艮第人和哥特人占领了维斯杜拉河流域。公元前1世纪中叶,又将凯尔特人逐出,最终定居于莱茵河以东、多瑙河以北和北海之间的广大地区。
公元前1世纪末,罗马奴隶制共和国被帝国所代替后,遂将其北部直接为邻的日耳曼部落作为征服对象。西元前9年,罗马人自莱茵河拓展其疆域东至易北河,凯撒(102~44BC)时代,日耳曼人已在莱茵河以西定居下来,向南则已达到多瑙河一带了。他们与罗马人之间最早的一次大规模战斗发生在西元前2世纪之末,当时辛布里人(Cimbri)与条顿人联合入侵高卢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但在前102及前101两年中,全部为马略(Gaius Marius,157~86?BC)所歼灭。罗马帝国的征服目标是,占领直到易北河的广大日耳曼部落居住区,将其划入帝国版图,组成罗马行省——大日耳曼尼亚。罗马帝国集中力量把莱茵河区建成军事基地。公元前12年,罗马帝国在莱茵一线集中36个军团,总兵力达3万人,并在这一年开始了对日耳曼部落的征服战争。
战争初期,罗马军队遇到了日耳曼各部落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公元8年,一支深入日耳曼腹地的罗马军队受到了日耳曼诸部落的沉重打击。罗马人“艰难地去征服前进道路上的对手,而每一次胜利,他们都得付出血的代价。”然而日耳曼各部落的抵抗都是各自为战,没有联合行动。这使罗马人可以集中优势兵力依次进攻各部落。经过10余年的战争,日耳曼部落大部分被征服。由于无力派出足够的军队去占领整个日耳曼人居住区,并对其实行有效的统治,罗马帝国只得迫使被征服的日耳曼部落向帝国称臣纳贡,建立强制性的条约依附关系。
经过多年的斗争,日耳曼人逐渐意识到,要战胜装备精良、经验丰富的罗马军队,必须改变各个部落各自为战的涣散状态。于是部落联盟开始出现了。
公元9年秋,日耳曼各部落的战士,在条顿堡森林同3万罗马军队遭遇,日耳曼人取得了重大胜利,罗马3个军团几乎被全歼。这次胜利后许多日耳曼部落重新获得独立。这就决定了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的边界不是在易北河,而是仍然在莱茵河流域一线。
公元11年,罗马帝国再次越过莱茵河,对日耳曼人发动新的征服战争,并取得了局部的胜利。公元17年,罗马军队占领施特拉斯堡、温迪施和美因茨。但罗马人已无力继续深入日耳曼人腹地。在公元1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罗马帝国逐渐把边界推进到莱茵河东岸,从而加固了罗马莱茵河——多瑙河边界体系。公元1世纪下半期后,罗马人开始在莱茵河东岸地区建立界墙。这意味着罗马帝国最终结束了征服战争。
公元1世纪初,罗马帝国正式把莱茵河与多瑙河上游划入帝国版图,建立了两个行省:上日耳曼行省和下日耳曼行省。前者首府是美因茨,后者是科隆。两省总督由当地罗马驻军的副将担任。
2世纪在日耳曼地区发生了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过去分裂的日耳曼部落联合为大部落,其次日耳曼人越来越多地对罗马边界进行袭击。这些日耳曼民族迁徙的原因今天还无法断证,可能的一个原因是随着日耳曼部落经济文化的发展、氏族公社制度的解体,部落上层渴望向外扩张掠夺新的土地和财富,部落下层民众也因人口的增长不得不向外迁徙,寻求新的能够谋生的土地。罗马帝国正日益衰弱,无力抵御外敌的入侵。或者有可能是饥荒造成的。总之从公元4世纪起,散居罗马帝国境外的,以日耳曼人为主的诸部落开始大规模向罗马帝国境内迁徙。
公元376年,日耳曼民族的西哥特人部落受匈奴人袭击,他们在获得罗马皇帝同意后,渡过多瑙河进入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第二年,西哥特人不堪罗马人的压迫又起义反抗。395年罗马帝国分裂,西哥特人又与当地奴隶、隶农一起打击西罗马帝国。418年,在高卢西南部建立西哥特王国。继西哥特人涌入罗马帝国的日耳曼部落还有:勃艮第人、法兰克人、东哥特人、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等。日耳曼民族大迁徙约持续了2个世纪,他们与当地的奴隶、隶农起义一起,摧垮了罗马帝国,在罗马领土上建立了许多日耳曼人王国,其中,法兰克王国逐渐成为日耳曼诸王国中力量最强的国家。
罗马帝国在莱茵河下游的边疆地区,面临著法兰克人的威胁。美因河流域在260年前后为勃艮地人所占,而位于黑森林地区的阿格里·戴可美特(Agri Decumates)则为阿勒曼尼人(Alemanni) 所据有。那些勃艮地人显然是从德国东部区域迁来的。法兰克人和阿勒曼尼人也许是两个民族联盟,他们在塔西图斯时代,曾各据一方,尽管有些可能来自东部的移民杂居在他们中间。塔西图斯所谈到的那些生活于波罗的海沿岸的各民族在二世纪的后半期内曾向东南方迁移。因之,哥德人在此时期控制了乌克兰和今罗马尼亚的大部分地区;格庇德人占有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以北的山地;汪达尔人则成为他们西部的邻居了。
到500年之际,盎格鲁人和撒克逊人已进入英格兰,法兰克人则拥有高卢的北部。勃艮地人占居隆河流域一带,西哥德人生活在他们的西边。东哥德人定居于意大利而汪达尔人到达了非洲。507年,法兰克人把西哥德人从其所占高卢地区的大部地方驱逐出去。西哥德人在高卢的领土当时已由庇里牛斯山一带扩展到罗亚尔河流域,他们被法兰克人逐出以后,便进入西班牙,直到711年才被穆斯林全部消灭。568年伦巴底人进入意大利,建立独立王国,到774年,这个王国被查理曼(Charlemagne,742~814)灭掉。德国东部一些地区自从哥德人和一些别的民族离开之后,便被斯拉夫人占领,斯拉夫人还向西扩张,远达波希米亚和易北河流域。8世纪以后,日耳曼人收复了德国东部地区、下奥地利地区和施蒂里亚(Styria)、卡林西亚(Carinthia)的大部分土地,把斯拉夫人从这些地方统统赶了出去。

日耳曼人简史?与德意志的关系?

日耳曼人是对一些语言、文化和习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会)的总称。这些民族从前2千年到约4世纪生活在欧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称自己为日耳曼人。在他们的漫长历史中他们可能也没有将自己看作是同一个民族。民族大迁徙后从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纳维亚民族、英格兰人、弗里斯兰人和德国人,后来这些人又演化出荷兰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和南非的许多白人。在奥地利也有许多日耳曼人后裔。许多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与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不一样。日耳曼是指一个种族。目前以日耳曼为血统的国家一共有9个国家,但民族成分最多也就是说日耳曼最纯粹的国家是德国(德意志共和国)。所以习惯上喜欢把德国人叫日耳曼人。
1.日耳曼部落
德意志民族的祖先是古代日耳曼人。大约在3000年前,他们就已居住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日德兰半岛、威悉河和奥得河之间的平原、波罗的海海滨和沿海岛屿上。日耳曼民族还包括英国和北欧诸国人,但今天人们却习惯把“日耳曼”一词专留给德国。
公元前600年左右,日耳曼人开始向南迁移,西达莱茵河下游.东至维斯杜拉河,占据了喀尔巴阡山脉和波希米亚山脉以北的广大平原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公元前后,他们继续南进,直至多瑙河上游地区,并与南方的奴隶制罗马帝国不断发生军事冲突。在恺撒时代,罗马人把所有居住在莱茵河左岸的日耳曼人赶向右岸。公元9年,日耳曼各部落在舍鲁斯克部落(der Cherusker)首领阿尔米尼乌斯Arminius(又名赫尔曼Hermann)领导下联合抗击罗马军团,在今日下萨克森州的托伊托堡山(Teutoburger Wald)获大胜。阿尔米尼乌斯被认为是第一位德意志民族英雄,人们在他当年打败罗马人的德特莫尔德附近为他建立了一座巨大的纪念碑-赫尔曼纪念碑。为丁抵御日耳曼人的入侵,自公元84年起,罗马帝国在莱茵河和多瑙河之间修筑了一条东南走向的“界墙”,并在莱茵河沿岸建造了城市。科隆、特里尔、美因兹等城市的起源可追溯到这个时期。此后,日耳曼人和罗马人和平相处近200年。
从公元3世纪起,日耳曼人部落开始结成部落联盟,其中较大的有法兰克、东哥持、西哥特、汪达尔、盎格鲁、萨克森、勃良弟等等。这些部落联盟为日耳曼民族的形成莫定了基础。公元4世纪,日耳曼人由于受到匈奴人和其他外族的驱逐,开始成群结队地涌向南部的西罗马帝国。公元476年,在日耳曼人的大举入侵和帝国境内奴隶起义的双重订击下,两罗马帝国宣告灭亡。日耳曼人在原帝国的领土上建立了许多王国。史称日耳曼人南移或者日耳曼民族大迁陡(Gemanische V�0�2lkerwanderung)。在民族大迁徙的过程中,日耳曼人和罗马人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得到厂发展和加强。日耳曼人向罗马人学到了许多先进的生产和文化知识,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开始向文明社会过渡。

2.法兰克王国
在诸多日耳曼王国中。法兰克王国(Frankenreich:486—911)对欧洲大陆的影响最大。法兰克人原居住在莱茵河下游和高卢北部。在民族大迁徒时,他们侵入罗马帝国,并结成政治和军事的统一体。481年,在部落首领克治维(Chlodwig 481-511在位)领导下,建立了法兰克王国,史称墨洛温王朝(Merowinger:481—751)。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信奉基督教,并在国内实行基督教化,从而取得了罗马教皇的支持。在教会势力的支持下,克洛维和他的继承者不断对外进行扩张。至6世纪,法兰克王国的领土已扩展到包括今天的法国、卢森堡、比利时、荷兰以及莱茵河以东的部分地区,成为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751年,克洛维建立的墨洛温王朝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加洛林王朝(Karolinge:751—911)。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个国王是历史上著名的卡尔大帝(亦译查理大帝)(Karl der Gro�0�8e:768—814在位)。他先后占领了意大利的大部分地区以及西班牙一部分,并且征服了萨克森,从而把领土扩展到易北河和萨勒河流域。至9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版图大为扩展。它东起易北河和萨勒河,西至比利牛斯山,南起意大利北部,北至北海,从而成为法兰克帝国。公元800年,罗马教皇给卡尔加冕称帝,称为“罗马人的皇帝”。此后,卡尔大帝成为原罗马帝国的继任者和基督教会的保护人。
卡尔大帝在位期间,帝国的发展达到了顶峰,特别是封建采邑制得到了发展和巩固。法兰克帝国貌似强大,其实外强中干。由于经济上、文化上和语言上没有统一的牢固基础,卡尔大帝死后.帝国开始分裂。843年签订的“凡尔登条约”(Vertrag von Verdun)和870年的“墨尔森条约”(Vertrag von Mersen)使法兰克帝国分裂成三部分:莱茵河左岸操罗马语(拉丁语)的西法兰克王国、莱茵河右岸操日耳曼语的东法兰克王国和南部的意大利王国。法兰克帝国的分裂为以后欧洲诸民族国家(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建立奠定了基础。911年,加洛林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驾崩,东法兰克王国的公爵推选康拉德(Konrad:911-918在位)为国王。从这时起,东法兰克王国被看作德意志国家,康拉德一世也被看作第一任德意志国王。德国史学家一般把公元911年康拉德当选国王视为法兰克帝国的彻底崩溃和德意志史的开端。
“德意志”这个词大约出现于8世纪,开始时仅表示在法兰克帝国东部地区使用的一种语言,后来逐渐产生多种涵义,说这种语言的人成了“德意志人”,这些人聚居的区域成了“德意志国家”。
本文标题: 如果罗马人抵抗住日耳曼人的入侵并把日耳曼人向东欧和北方驱逐,能否形成一个像中国一样的大一统国家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92359.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为什么中国历史教科书把中国史和世界史分开写玩信野游戏,发现织田信长最巅峰时所占也只是日本中部地区,为什么都说本能寺前离统一天下只差一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