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唯一彻底废除冕服制度的朝代吗

发布时间: 2022-07-18 16:00:07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109

冕服制度在什么时期进行统一规定的?秦统一中国后,彻底废除了周礼,对其冕服制度,在吸取其他各诸侯国服样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统一规定...

清朝是唯一彻底废除冕服制度的朝代吗

冕服制度在什么时期进行统一规定的?

秦统一中国后,彻底废除了周礼,对其冕服制度,在吸取其他各诸侯国服样的基础上,制定了新的统一规定。秦制定的包括服饰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为汉以后、隋以前各朝遵行并沿用。

清朝是废除衮冕的朝代吗

严格说是的,只有清朝。大顺朝不被正史承认,李自成还没来得及做就被赶出北京。至清朝建立,因服饰政策变更冕服制度在中国亦随之终结,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纹”清代仍饰于帝后礼服、吉服等服饰上。

冕服,是古代的一种礼服名称。主要冕冠、玄衣、纁裳、白罗大带、黄蔽膝、素纱中单、赤舄等构成。是古代帝王举行重大仪式所穿戴的礼服。玄衣肩部织日、月、龙纹;背部织星辰、山纹;袖部织火、华虫、宗彝纹。纁裳织藻、粉米、黼、黻纹各二。即所谓的“十二纹章”纹样。另外,还有中单、蔽膝。均织织藻、粉米、黼、黻纹。此外还有黄、白、赤、玄、缥、绿六彩大绶和小绶,玉钩、玉佩,金钩、玉环及赤色袜、舄。

中国的衣饰史历史非常长远。《易经》话「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黄帝始去皮衣,为上衣以象天,为下裳以象地。」河南荥阳发掘出5500年前的麻布,并同时得到带有淡绛色罗、纱、纨等带色带花的实物。到了夏禹时期,《论语》记载「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即大禹不在意自己衣裳而看重公家的制服。商朝是有确切文字记载的朝代;《尚书》记载「伊尹以冕服奉嗣王归于亳」,等同证明冕服确实存在。在甲骨文中也发现了「冕」字,是殷王的自称。

周朝是冕服正式确立的时代,后世记载「尊古礼」都是意图去还原周朝的典章制度。《周礼·司服》的冕服分成六款(大裘冕、衮冕、鷩冕、毳冕、闝、玄冕),因此叫「六冕」。可以穿正冕服的有天子、公、侯、伯、子、男、孤、卿、大夫。各级人员在重大祭祀场合,祭拜先王、宗庙的时候,需要穿着自己所属级别可以穿的最高级别的冕服。
冕服的制度,周代已经大备,上衣下裳,腰闲束以大带,前系蔽膝,足缠邪逼。而此后历代都有所不同。

战国
由于此时周室衰微,战国七雄在里约上都有所减损,对于实际需要上无用的韨佩等去而不用,到始皇时将六冕服的制度完全废止,只用元冕(即玄冕),也有说皆服袀玄之衣的。

西汉
根据现存的文献记载,对于西汉的冕服制度不甚明详,也没有提及其具体的形制。但并不能说是完全没有,从淮南王刘安的《主术训》中我们仍能发现当时人对古代的冕服制度还是略知一二的。此后到了王莽时期,冕服的形制已经略见端倪。大抵因其性质未完备,有不合古制之处,又经战乱,形制再失,直到东汉时才重新恢复。

东汉
孝明帝永平二年,诏有司采《周官》《礼记》《尚书 皋陶谟》篇,天子冕服从欧阳氏之说,备绣文彩十二章,玄上纁下。臣下从夏侯氏说,三公、诸侯用龙、山九章;九卿下用华虫七章,都有五彩,赤舄朐履。天子前后皆有十二旒,白玉珠。三公、诸侯七旒,青玉珠;卿、大夫五旒,赤玉珠,皆有前无后,旁垂黄纩。

曹魏
至明帝时,一直沿用汉代的制度,只是天子冕服刺绣,公卿等用织成的纹样。垂旒改为珊瑚珠。


初期仍沿用旧法,惟冕綖驾驭通天冠上,皂衣绛裳,以赤皮为韨,其余同前代。东晋时以翡翠、珊瑚、杂珠等饰冕旒。成帝时以白璇珠饰冕旒。

宋(指刘宋)
依魏、晋的制度,规定皇太子衮冕九旒。


仍照旧制,冕又名平天冠,广七寸,长一尺二寸,垂珠十二,皂衣绛裳,十二章纹,素带四寸,赤皮韨。


介帻通天冠,以白玉珠为旒,改韨为韛,佩白玉,垂朱黄大绶,革带,带剑。其余皆同前。


依梁制而有所减损,皇太子衮衣九章,诸侯等助祭平冕九旒,由前无后,画龙、山以下九章,五彩大佩,赤舄朐履。

北魏
孝文帝十年始制冠服制度,制式可见因袭北魏的北齐。

北齐
天子平冕黑介帻,垂白玉珠十二旒,用五彩玉,衮服皂衣绛裳,十二章,裩带朱韨,佩白玉,带鹿卢剑,黄赤大小绶,赤舄。皇太子平冕黑介帻,垂白珠九旒。上公九旒,三公八旒,诸卿六旒。三公用山、龙八章,九卿用藻、火六章。

北周
天子有冕服十二种,通用十二旒,但根据场合不同,章纹数量有所差降。其下公、诸侯、伯、子、男、上大夫、下大夫、士各有相应的冕服,亦以冕及章数分别差降。至此冕服的制度已经改变古制而变得乖异。

隋:开皇年间改革北朝的规制。
制衮冕垂白玉珠十二旒,黄纩充耳,玉笄,元衣纁裳,共享山、龙以下九章。革带、大带,素带朱里,外有上朱下绿缘边,韨同裳色,绣龙、火、山三章,鹿卢玉具剑,垂白玉双绶,绶闲饰三玉环,朱袜,赤舄。皇太子衮冕九章,垂白珠九旒,衣裳九章。其下的公、侯、伯、子、男根据等级,旒的数量依次递减。大业二年又增加大裘冕。衮冕按《礼记玉藻》《尚书》等采十二章的制度,增加日、月、星三章,大带,朱韛,其余同开皇制。此后天子惟用衮冕,自鷩冕以下不再服用。


初期因袭随代旧制,至武德四年着衣服令。天子之服有十四,大裘冕黑缯表面,以纁色为里,无垂旒,后长孙无忌以为大裘冕在夏季时不能穿着而请求废止,但是虽具令文却没能实施。其余冕服同样根据等级不同,其组成有所差减。皇太子衮冕九旒,衣服九章。群臣依据品级的不同,分别有鷩冕、毳冕、絺冕、玄冕、元冕,不仅在佩饰上依次差等递降,在颜色上也有所区别。此后开元年间又制定《开元新礼》,但总体上变化不大。五代:后唐以贞观四年冠冕制度为制;后周皇帝服衮冕。


宋代的冕服制度,议论纷争,几经修改。宋代开寳年间的冕服制度,无寳锦珠翠之饰,后加以珍异巧缛,虽经礼官和儒者的驳议,但最终因为其承袭已久,未能改革。至和三年,虽去其繁缛,稍还古制,但依旧是景佑年间以前的形制。至政和年间形制稍定,高宗中兴后乃按此而制之。其不足包括:冕板虽前圆后方,但作成方圆难分,俯仰不易辨;青衣绯裳,不合古制;山纹作尖锐形,失之稳重;笄变为青碧锦织成的天河带等。纹样仍为十二章。


衮冕垂白玉珠十二旒,黄纩充耳,玉簪导,元衣纁裳十二章,白纱中单,韨,革带,大带、剑、佩、绶。舄如金饰。


大抵依宋早期的形式。冕板天板下有四柱,前后珠旒二十四,青碧锦织成天河带,用十二章纹,中单,蔽膝大绶。小绶三,闲有三玉环。玉佩二,舄重底,有凉带一。也是不循古制而重加繁饰。


取宋早期及金代的制度,天河带加长至地,冕旒用珍珠,衮服用青萝,饰以生色销金,仍以十二章为纹,数量较金代有所增加。皇太子元衣纁裳,中单,蔽膝,玉佩、大绶、朱袜、赤舄。初期群臣不设冕服,后又依据宋制设立冕服制度,大致相同。大德十一年,拟采唐及宋代制度,但并未实行。


明代冕服制度亦多有更改,其制度更为具体,在沿袭前代的基础上,亦有所不同:冕綖下承以冠武,而不加于通天冠上;嘉靖年间将不相属的裳改为连属如帷的形式;将日、月纹的半径定为五寸;充耳用黄玉;变古制的五彩玉为七彩玉;华虫、宗彝纹绣之于袖。天子之下,皇太子、亲王、郡王、世子亦有冕服,形制依据身份等级不同而各异,但公侯以下则不设冕服。
秦朝也废除了,东汉重新搞的

清朝是唯一彻底废除冕服制度的朝代吗?

冕服之制,传说殷商时期已有,至周定制规范、完善,自汉代以来历代沿袭,源远流长,虽冕服的种类、使用的范围、章纹的分布等等屡有更定、演变,各朝不一,情况较为繁复,但冕服制度一直沿用到明,至清朝建立,因服饰政策变更冕服制度在中国亦随之终结,但冕服上特有的“章纹”清代仍饰于帝后礼服、吉服等服饰上,民国三年定制的“祭祀冠服”亦将“章纹”施于上衣圆补,作为区分等级的标志。但是袁世凯洪宪帝制时,也恢复了冕服之制,但短暂的恢复也只是落日黄花。根据你的问题,清朝确实是唯一彻底废除冕服制度的朝代。
汉服都废了,你觉得他们会穿冕服吗?自汉至明,冕服十二章纹一直没变,不过在清朝时期,朝鲜越南还有琉球的国王还是穿冕服的。
清朝是唯一彻底废除冕服制度的,满清知道得政权不是终点,必须从文化着手。而服饰、发型则是文化外在的最显眼的符号,于是“剃发易服”发动了。

中国古代王朝常服经常变化,为什么帝王冕服总是固定不变?

帝王冕服都有哪些意义?

       帝王冕服的象征意义亘古不变,代表着皇权至上,秦朝和西汉也算是废除冕服制度的朝代。秦始皇被称为裂冠毁冕,到东汉明帝才恢复。虽然有说法是秦朝保留了六冕之中的玄冕,但一般还是以东汉作为帝国时代中国冕服制度的起始点。皇帝是天之骄子,臣民敬仰的对象。必须有皇帝的威严。

       缀玉珠是为了提醒皇帝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不要动作无状,让玉珠摇摆过度。在明朝的时候,皇帝比较注重礼仪,所以每当有不同仪式的时候,都需要更衣后,才会去参加仪式。比如黄色的龙袍也仅仅是一般朝政或者是普通仪式上穿的衣服而已。要去参加最为隆重的仪式的时候,皇帝往往会穿上冕服,头戴冕冠,冕冠前后还有挂有珍珠串,形成珍珠'帘',但是这东西在皇帝看来,都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有时候,皇帝戴着冕冠,看东西还要把遮挡在面前的珍珠'帘'掀起来。而且皇帝,也不全是穿龙袍,还有的皇帝喜欢穿皮弁服,甚至还会穿着皮弁服去参加重要的礼仪典礼之类的活动。所以在这之前,黄色的龙袍并不是皇帝穿衣的标准。反而黄袍还是一种比较低级的龙袍而已。

      大多数宋朝皇帝的通天冠服像和冕服像都丢失了,我们看到的只有故宫南薰殿藏的大部分皇帝常服像和一张通天冠服像(赵弘殷像)。宋朝的礼服是历朝历代最奢华的,无论通天冠还是冕冠都缀满珠宝,只不过现代人只能靠文字记载想像了。

那是古代天子的象征,自然是马虎不得,其制大概生产于商周时期,一直到明末才结束。
皇帝的冕服是中国古代服饰制度最主要的代表,也是帝国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没人敢改。
帝王冕服是尊贵的象征,自从有了帝王开始样式基本已经固定的了,如果有什么变化就算不上正统了,所以一直是固定不变的。
一统天下的象征怎么会变来变去的呢 都是非常慎重 有很多意义的 不会变

历史各个朝代的官服是怎么样的?

唐朝以前没有明显标志,
从唐朝开始有补子和顶珠。
明清时期的顶珠和补子盛行,二者成为权势的象征。
望采纳。
  古代官服的颜色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绯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隋统一全国,一方面推行汉族已经形成的的服饰制度,另一方面也难以摆脱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隋炀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将相各服其服。下令不准百姓服黄色衣裳,从此黄色也了皇帝专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当时丝织业的发达,审美观念的独特,所以当时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颇为流行,女服色彩艳丽。五代十国享祚日浅,服饰大体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变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也曾经多次修改。但与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创新,色调趋于单一,有向质朴、洁净、自然方向倾斜的趋势。男子上身以圆领长袍为主,以季节不同而服凉衫、紫衫、毛衫、葛衫、鹤氅等。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南宋时期,“服饰乱常”,也尚北服。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饰则仍是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一般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形制多样,儒生文士则以襕衫、直裰为常衣。妇女服饰主要有袍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
  清代官服以顶戴花翎显示其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官服中的礼冠名目繁多,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行冠、雨冠等。男子的服饰以长袍马褂最为流行。妇女服饰在清代可谓满、汉服饰并存。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汉族妇女则仍以上衣下裙为时尚。清代中期始,满汉各有仿效,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颇盛,甚至史书有“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之记载。而汉族仿效满族服饰的风气,也于此时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妇女服饰的样式及品种至清代也愈来愈多样,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层出不穷。
  古代帝王官服
  5000年的服饰花色繁多,变化万千,数不胜数,应从哪里说起呢?我们就从在中国历史上起过重要作用,成为贯穿数千年来礼仪制度主要成分的帝王官员礼服谈起。
  商周时期的礼服,代表当时最高级的服饰式样。衣服有长及足部的长袍,也有分为两截的上衣下裳。衣,一般是窄袖、紧口、领子缘有宽边,以对襟为主,也有偏衽的式样。裳是长齐小腿的裙子。腰间束带。腹前悬挂一块长方形的"黼黻"。当时没有裤子。只在小腿上缠绕裹腿,古人叫作"行滕",或"邪幅"。脚上穿各种质料制的鞋子。头上戴的,是贵族男子专用的冕、冠、弁等"头衣"。
  在寒冷的冬天,人们要加穿各种兽皮制成的皮裘。贵族的礼服大多是狐皮裘袍,特别是白色的狐裘,极为珍贵。贵族们为显示礼仪,就在毛裘外面罩上丝织的锦衣,叫作"裼"。有时在裼衣上还可以再加上一层外衣,叫作正服,这是在重大礼仪中穿的礼服外衣。 西周宗法礼仪制度的形成,不但确定了尊卑上下各个等级的不同服装式样。而且要求随着不同的礼仪换用不同的服饰。
  周代的帝王礼服由衮、冕、黻、带、裳、幅、舄、衡等服饰组成。衮,是绘制上或刺绣有各种图案的彩色上衣。冕,是帝王戴的顶上有平版的冠帽。黻,又叫蔽膝,是腹前悬挂的长方形织物。带,指用皮革制作或丝线编织的腰带。裳,是下身穿的长裙。幅,又叫邪幅是缠在腿上的布带。舄,是金线和红线编织的厚底鞋。衡,是用来固定冠冕的头饰。
  帝王礼服的装饰品和专用花纹,大概也是从周代开始有了具体规定。帝王的服装花纹共分成12种。如有龙纹、山纹、华虫纹、宗彝纹、藻纹、火纹、粉米纹、黼纹、黻纹。这些花纹,只有在天子的服装上才会全部出现。诸侯们只能使用龙以下的纹样,士用藻纹与火纹。大夫的服装上可加上粉米纹。
  经过动荡不安的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废除了原有的六种冕服,仅留下一种黑色的玄冕供祭祀时使用。因为秦人根据五行学说认定自己符合水德,水与黑色配合,所以秦代尚黑,从帝王到平民都穿用黑色服装。秦始皇对旧礼制进行了彻底破坏,使得到了汉代初年仍没有统一的礼服、制服。
  西汉的官服,只不过是一种长袍而已。而且是一年到头都穿黑色的袍服。官服相同,只能靠冠帽来区分官职的不同和高下。不同的官员佩带的冠不同。加上自周代开始,官员们就要佩带绶带。这种官绶制度在汉代被严格执行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帝王百官的礼服官服基本上沿袭汉代的式样,直至隋唐时期才有了一个重大改变。隋唐的帝王官员礼服制度也是十分完备的,形成了个等级森严的等级制度。 隋开皇年间改革了北周的冕服形式后将它定型,唐代则因循了隋代的定制。唐武德四年,颁布衣服诏,规定了皇帝的服装共12种,其中冕服依照周制定为6种。群臣的礼服有10种。大臣们穿礼服时,除冕以外,还使用其它4种冠服。这些冕服只在盛大的典礼中穿。在其它的日子里,皇帝百官都另外穿统一规定的朝服、公服及常服。朝服,是朝见时穿的服装,只限七品以上的官员穿用。公服又叫省服,它与朝服基本相同,但更为简便一些。常服以襕衫为主,是一种圆领窄袖,左右开衩的长袍。
  在隋代末年,隋炀帝下令用颜色来区分官员和平民的衣着,限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别用红、绿两色,小吏们用青色,平民用白色,屠夫商人只许穿黑色衣服,士兵穿黄袍。
  宋朝统一全国后,在宋太祖建隆二年,颁布了新的服饰制度。宋代的官服仍分为祭服、朝服和常服三种。祭服维持唐代的式样,但各种的等级略有降低。宋初,朝服的式样仍与唐代朝服相同,仅将进贤冠的梁数做了改变,由二梁开始,直至五梁。到元丰二年,宋神宗废除了隋唐以来依照官员品级确定冠绶的规定改由官员职位决定服饰,共分为七等冠绶。 从宋代开始,官员穿朝服,必定在脖子上套一个上圆下方的饰物,叫作方心圆领。宋代的常服继承了唐代的衣式,并和唐代一样,常服靠颜色来区别品级。 宋代官服中变化最大的是头的幞头。唐代的软幞头在宋代变成了硬胎硬脚的一种帽子,有了固定的形状。胎架用铁丝和竹篾制成,外面罩漆纱。官员最常戴的是直脚幞头,脑后有两根直尺一样的脚,水平伸出。开始较短,后来越伸越长,甚至有一丈长。至于低级吏员和皂隶,服装较为简单,衣裾较短,衣袖较窄,戴的多是脚向上弯起的交脚幞头。
  辽国在北方与北宋并峙,所以辽国的官员服制就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辽代官员分南北两班,太后和北班契丹大臣们穿用契丹本族的服饰,而国王和南班汉族大臣们使用汉服,就是沿循唐代官服制度的后晋服式。它由圆领长袍、玉带和裤、靴所组成。
  继辽国之后在北方兴起的金国,自天眷三年正式宣布冠服制度。这种制度较多吸收了唐宋时代汉族帝王官员服饰的特点,只是比较简单一些。皇帝的祭祀礼服采用通天冠、绛纱袍;朝服是淡黄袍,腰束乌犀带。官员们的朝服为红色大袖罗衣、红罗裙、戴进贤冠;公服采用襕衫。
  蒙古族入主中原后,建立了元朝。在元代中叶,元仁宗在保持蒙古人固有衣冠的基础上,下令中书省规定服色等级,严格了衣冠服饰制度。在唐宋官服式样的基础上确定了和它们大致相似的冕服、朝服、公服。
  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后,帝王官员的服饰制度达到了最完备、最繁缛的地步。帝王服装上增加了团龙纹,这是明代才开始形成的礼仪制度。龙纹成了帝王的专用徽记。这种绣龙的帝王常服,是明代皇帝最常穿的服装,是明太祖在洪武三年正式制定的。除了织有金盘龙纹的圆领窄袖黄袍外,还有折角向上巾,玉带和皮靴几种成分。明世宗嘉靖七年,曾经规定了一种皇帝的新常服,叫燕弁服,由乌纱弁帽、玄色袍、玉带和白袜黑履组成。明代给每级官员都设计了一种动物图案作标志,把它绣在两块正方形的绵缎上,官员常服的前胸后背各缀一块,这种就是补子,这种官服就叫补服。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法令规定:文武百官的朝服都沿袭唐宋朝服的式样,外穿红罗上衣、下裳和蔽膝,内穿白纱单衣,足登白袜黑履,腰束革带和佩绶,头戴有梁冠。官员的等级通过冠的梁数和绶带的不同纹饰表示。明代官员们在重大朝会的场合要穿公服。公服由展脚硬幞头和盘领宽袖长袍组成。袍服的颜色根据官品而定。
  由东北关外的女真民族建立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专制王朝。清朝的官服突出了满族的民族特色,彻底改变了延续几千年的汉族官服面貌。这些服式的满族特色突出表现在冠帽、马蹄袖、袍褂和长裤上。
  清代官员的礼帽十分特殊,就是人们很熟悉的拖着羽毛长翎的圆顶大帽。它分为两种:一种是从8月戴到来年2月,叫暖帽,另一种在3月至8月戴 ,叫作凉帽。暖帽为圆形,中间圆顶,周边有一道宽折檐,用黑色的呢料、绒布或绸缎制成。帽檐是貂皮、海龙皮、狐皮等名贵皮料做成。帽子顶上缀有红色的帽纬,中央装着顶珠。顶珠用宝石、珊瑚、金、银等制作,是区分官品高下的重要标志。凉帽是一个圆锥体的笠帽,用玉草或藤丝、竹丝编成。外面罩上罗纱,缀有红色帽帏,加有顶珠。皇帝的帽子最为华贵,有3层帽顶,上面嵌有金龙。冠顶用金丝嵌制,上镶4条金龙,每条龙都口衔宝珠,冠顶中央嵌1颗大珍珠,周围也嵌有珍珠宝石。 马蹄袖,本名"箭袖",是武士射箭时挡在手部的防护衣物。外形酷似一只马蹄。它装在清人常穿的开衩箭衣袖口上,平时可以翻起,行礼时放下来盖住手。它是清人特别看重的满族民族服饰。
  满族袍褂是最主要的礼服,它与汉族袍服明显不同,上身紧窄贴身,袖子较细瘦,下身的前后左右开衩,这也是有等级限制的。皇室袍子开四衩,官员百姓的袍褂只许在前后开两衩。袍子均为圆领,右衽。皇帝的礼服袍子用明黄色,绣有龙纹。官员和命妇们穿绣有蟒纹的袍子。
  在袍服外面加穿外褂,是满族服装的一大特征。外褂比袍子短,一般是对襟、圆领、袖子较宽松,袖口平齐。马褂是一种非常短小的外褂,长不及腰,袖子不过肘部。对襟马褂也经常被当作宫中礼服穿用。黄色的马褂最为尊贵。与马褂相近的还有马甲,这也是由骑射生活决定的衣服式样。马甲没有袖子,主要贴穿,用以保暖,后来逐渐成了外衣。
  清代的官服
  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雁,五品白鹇,六品鸬鹚,七品鸿漱,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为: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
  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
  官服分颜色从唐朝开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的字样;州的长官刺吏,亦不拘品级,都穿排袍。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品级。清代官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用绛色;外褂在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隋统一全国,一方面推行汉族已经形成的的服饰制度,另一方面也难以摆脱北族服饰形制的影响。隋炀帝制定了隋代官服制度,帝王将相各服其服。下令不准百姓服黄色衣裳,从此黄色也了皇帝专用的服色。唐代衣冠服饰承上启下,博采众长,是中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由于当时丝织业的发达,审美观念的独特,所以当时官服质地款式更加讲究,幞头形制富于变化,品色衣形成制度,胡服颇为流行,女服色彩艳丽。五代十国享祚日浅,服饰大体沿用唐代制度,但在首服上也略作变化。
  宋代崇尚文治,冠服制度渐趋繁缛,也曾经多次修改。但与唐代相比,款式缺乏创新,色调趋于单一,有向质朴、洁净、自然方向倾斜的趋势。男子上身以圆领长袍为主,以季节不同而服凉衫、紫衫、毛衫、葛衫、鹤氅等。宋代妇女的日常服饰,大多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缕、毅、绢。尤其是裙子颇具风格,其质地多见罗纱,颜色中以石榴花的红色最注目。褶裥裙也是当时裙子中有特点的一种,有六幅、八幅、十二幅不等,贵族妇女着裙的褶裥更多。南宋时期,“服饰乱常”,也尚北服。
  元代是蒙古族入关统治中原的时代。其服饰既袭汉制,如皇帝及高官的服饰仿照先秦时代的古制而成;又推行其本族制度,如一般百姓服饰则仍是披发椎髻,夏戴笠,冬服帽。元朝初建,也曾令在京士庶须剃发为蒙古族装束。蒙古族的衣冠,以头戴帽笠为主,男子多戴耳环。然至元大德年间以后。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认其便了。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朝的皇帝冠服、文武百官服饰、内臣服饰,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名目,其样制、等级、穿着礼仪真可谓繁缛。一般男子服饰,以袍衫为主,形制多样,儒生文士则以襕衫、直裰为常衣。妇女服饰主要有袍衫、袄、霞披、褙子、比甲、裙子等。
  紫金鱼袋
  唐、宋官衔常有此名,紫指紫衣;金鱼袋,用以盛鲤鱼状金符。一般佩于腰右。
  官服分别颜色,从唐代开始是: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鱼袋;五品以上绯(大红)袍,佩银鱼袋;六品以下绿袍,无鱼袋。官吏有职务高而品级低的,仍须按照原品服色。如任宰相而不到三品的,其官衔中必带赐紫金鱼袋;州的长官刺史,亦不拘品级都穿绯袍。
  另金鱼袋\银鱼袋也可作为一种类似荣誉称号的职位授予官员。以上历代略有不同。
  这种服色制度,到清代才完全废除,只在帽顶及补服上分别出品级。简言之,清代公服原则上都是蓝色,只在庆典时可以用绛色;外褂平时都是红青色,素服时改用黑色
本文标题: 清朝是唯一彻底废除冕服制度的朝代吗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9767.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十四年抗日战争期间,日本本土国民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和中国大陆老百姓比呢你想对霍去病说什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