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立了军令状,关羽和马谡的结局为何不一样?关羽和马谡的结局为何相差非常大?因为关羽立下军令状,但是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这是小说虚...
同样是立了军令状,关羽和马谡的结局为何不一样?
关羽和马谡的结局为何相差非常大?因为关羽立下军令状,但是在华容道放走曹操这是小说虚构的情节,罗贯中在写《三国演义》的时候总不能在这个时候就把关羽杀死,基本的人物史实是要符合的。马谡被杀是街亭失守直接导致北伐失败,也是为了安抚益州蜀地的门阀士族。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影视作品,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为了某些目的,比如凸显人物性格、制造矛盾而进行个人加工,即使是历史题材的文艺作品也是一样,都是有加工的地方,不可全信。“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这一段在《三国演义》中,作者进行的个人创作就很明显,这一段剧情的设置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谋和关羽的忠义。
《三国演义》中关于这一段的描写是这样的,诸葛亮战前布置追击败退的曹操,故意没有理睬关羽,直到关羽发文,诸葛亮才回答说是关羽太过于义气,曹操当年对关羽很好,担心关羽因为这个恩惠,放跑曹操。关羽就表示他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报答过曹操了,绝对不会放过曹操,并且在之后立下了军令状,才去追击曹操,
结果如军师所料,最后关头在曹操的求饶和看在张辽的份上,关羽还是放了曹操。通过《三国演义》的这一段描述,是表现了诸葛亮的机智,提前料到曹操行军地,料到关羽会放跑关羽,也体现塑造了关羽重义的人物形象。
那么《三国志》上面关于这段历史是怎样描述的呢?《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因战船被毁,曹操等人只得率军从华容道步行。华容道一路泥泞不堪,战马都很难行走,不仅如此,当天风很大,行军更是困难。这种情况下,曹操只得下令让孱弱的士兵割草垫路,军队才得以通过,而那些孱弱的士兵很多都深陷泥潭。在大军快要通过华容道的时候,曹操哈哈大笑,曹操身边的将领就问”主公为何发笑“曹操回答到:“刘备的才智与我不相上下,但他的计谋总是不如我;假使他提前派兵快马加鞭到华容道放火,我等必定全军覆没了。”然后曹操就接到探子报刘备的追兵已经在后方顺风点火了,但是曹操的大军已经都通过华容道,直奔江陵而去。
历史上哪些人立下了军令状
司马懿大兵压境,马谡自请镇守街亭,并立下军令状,最后街亭失守,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马谡和关羽都立下过军令状,为什么结局完全不同?
关羽和马谡都曾经立下过军令状,而且都没有完成任务。关羽立下军令状守华容道,结果这大兄弟把曹操给放跑了。马谡立下军令状守街亭,结果街亭被张郃给攻破了。
虽说这两位的遭遇相当,可是结局却完全不同。关羽就算没完成任务,也没有被斩首。而马谡没有完成任务,却被诸葛亮杀了,这是为什么呢?
两个人的背景不同,关羽的靠山是刘备。
关羽是什么人?那是刘备集团的原始股东,当年刘备一穷二白的时候,是关羽和张飞一直陪在他身边,这才让他有了勇气建立大业。
所以说关羽的身份非常特殊,他既是刘备的手下,那也是集团的二老板。诸葛亮作为一个打工仔,这么晚才加入集团,就想把二老板给收拾了,这可能么?
云长曰:“关某特来请死。”孔明曰:“莫非曹操不曾投华容道上来?”云长曰:“是从那里来。关某无能,因此被他走脱。”孔明曰:“拿得甚将士来?”云长曰:“皆不曾拿。”孔明曰:“此是云长想曹操昔日之恩,故意放了。但既有军令状在此,不得不按军法。”遂叱武士推出斩之。---《三国演义》
诸葛亮虽然聪明,但是当时的资历实在是太浅了,连糜竺糜芳都比不了,又拿什么去斩杀关羽呢?
再说了,即使诸葛亮坚持要斩杀关羽,那刘备和张飞也是不可能答应的。因为这两位跟关羽是生死之交,两个人必然会出面保住关羽。
而集团内部所有人都是听从刘备的调遣,明知道关羽是杀不掉的,诸葛亮又何必坚持杀关羽呢?这样做岂不是要得罪一大帮人么?
马谡就不同了,马谡的唯一靠山就是诸葛亮,除此之外,他家的那个兄长马良在跟随刘备出征的时候,已经死掉了,他没有任何其他的依靠。
而且马谡在蜀汉军中的资历也不够深,所以他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诸葛亮。也就是说诸葛亮主宰了马谡的生死。
相比较而言,马谡就很容易杀掉了,除非诸葛亮自己不愿意,否则谁也拦不住。
没背景就是这么尴尬,或许,这就是人生吧。
诸葛亮杀马谡是为了治军严明,是杀给蜀中所有人看的。
关羽放走曹操的时候,刘备集团的最高领导人是刘备,诸葛亮不需要去管治军是否严明的问题,他只需要管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
也就是说,纵容关羽的人,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
即使以后有人犯了同样的错误,比较难看的,那也是刘备。
等到马谡犯了军规的时候,蜀汉集团的实际领导人是谁呢?
并不是刘禅,而是诸葛亮,诸葛亮无疑是军中的最高领袖。
这么一来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诸葛亮一向以公正严明治理蜀汉。
不管是军中还是朝中,诸葛亮都讲究依法治国,讲究公平公正。
过去刘备活着他管不了,现在刘备不在了,他要挑大梁了,就必须要管好这件事。否则他根本就没办法服众。
为了今后能够管理好蜀汉,诸葛亮必须要杀掉马谡,以正军法。否则他根本无法再继续管理蜀汉的内外事务,因为没人会信服了。
如果换成霸权的曹操,这种事情完全不叫事儿,自己不想杀的人,绝对不会杀。刘备也是一样,他们都拥有绝对的权威。
谡自缚跪于帐前。孔明变色曰:“汝自幼饱读兵书,熟谙战法。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汝若早听王平之言,岂有此祸?今败军折将,失地陷城,皆汝之过也!若不明正军律,何以服众?汝今犯法,休得怨吾。汝死之后,汝之家小,吾按月给与禄粮,汝不必挂心。”叱左右推出斩之。---《三国演义》
可是诸葛亮不一样,诸葛亮面对的是蜀中荆州派、东州派以及益州派三股力量的监视,他需要平衡这么多股力量,而他又不是最初创业的大老板,他当然要处处在意。
北伐失利,总要找个人来背锅才行。
说实在的,当时蜀汉人才凋零,五虎上将只剩下个赵云了,法正、庞统等人也都去世了。在这种情况下,马谡这样的人才,是真的不该杀的。
培养一个人才真的不容易,诸葛亮心里也清楚这件事。可问题是马谡丢了街亭,所带来的影响实在是太坏了。
丢了街亭,未必真的就要全部撤军,但是诸葛亮是一个谨慎小心的人,既然战机已经失去,就没有必胜的把握了,如果不退兵,就有全军覆没的可能。
既然有这种可能的存在,那诸葛亮就绝对不能答应。为此诸葛亮只能选择找一个人出来背锅,将街亭的功能无限放大,那么他退军回去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马谡成了这样的背锅侠,他被杀了以后,诸葛亮自己也自贬三级,都是为了给退军找个借口罢了。毕竟大军一进一出,耗费的钱财,实在是太多,必须要有合理的借口才行。
钱就是命,既然那么多钱花出去了,一点儿成果都没有,那就必须要找人来顶罪了。诸葛亮当然是要负责任的,但是杀掉马谡以后,诸葛亮的责任可以轻一点。
这就是马谡必死无疑的重要原因,诸葛亮自贬三级,这也就是演演戏罢了。毕竟他还是三军总司令,这是没跑的。
可以说,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是跟在刘备后面实习的。他虽然是名牌大学毕业的,但是到了大企业也只是从管培生开始做起。
就算智商再高,也必须要慢慢熟悉军中的大小事务。在这一点上,刘备有很多知识是可以教给诸葛亮的。
诸葛亮当然也从刘备身上学到了用人的方法。刘备是非常会用人的,而且他也是吸引人才的高手。比如说关羽张飞,宁死也要跟着刘备混,赵云也被他从公孙瓒那边拐过来了。
此后诸葛亮被刘备求来了,庞统、张松、法正、李严等等这些人才都跑到了刘备身边,而且起到了很大作用,刘备可以说是个用人高手。
可惜诸葛亮跟着刘备并没有完全学到其中的精髓,他用马谡守街亭就是一个巨大的失败。杀马谡,或许也只是为了掩盖这一点罢了。
为何都立下军令状的关羽和马谡,只有马谡被杀了呢?
赤壁一战,摧毁了曹操的自信,如此惨败差点让他丧命如此。因关羽重情重义,为报答曹操昔日厚待之恩而放了他一马,所以曹操才能留下性命,后而感慨痛哭,若奉孝仍在,我怎会有此大败!
此前,关羽已立下军令状,若没能拿住曹操便是死罪。但事实上,他却保住了一命,这是诸葛亮心软了吗?
并不是,看看同样立下军令状的马谡,因擅自妄为使得街亭丢失,撤军之后,马谡却落得被斩首的惨境。同样是立下军令状,关羽能留得一命,而马谡却是人头落地,这是为何呢?
其实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个就是关羽与马谡在蜀汉阵营中的地位差别,论及地位和权势,马谡都不及他。诸葛亮就算有心要处死关羽,也没这个能力。原因之二,两人所立军令状根本就不是同一个级别,而诸葛亮也没有按照同等的法令去执行。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点,关羽是蜀汉阵营老大的结义兄弟,这个地位就相当于免死金牌了!刘备当老大,而关羽自然是老二了。更何况,关羽的资历比诸葛亮都还要老,别提马谡了,更何况刘备还不待见他。众所周知,刘备的识人眼光属于一流水准。
在刘备创业之初,关羽就已经誓死跟随了,跟随刘备出生入死,情谊自然另当别论。关羽被杀,刘备举国之兵前去报仇,便知他们的情谊多深。
接下来我们再看曹操被关羽放走后,众人的反应。诸葛亮欲斩杀关羽,而刘备却苦苦求情,说关羽虽然有错,但毕竟是我结义兄弟,这过错先记着,望日后将功补过。由此可见,诸葛亮就算有心想要处死关羽,也没这个能力,只得作罢。
关羽在蜀汉集团中有着坚不可摧的地位,自然不会轻易被处死。
反观马谡,虽得诸葛亮器重,赞他气量过人,但是刘备对他却是没什么好感的。刘备在临终前,曾对诸葛亮说了这样一番话:“马谡言过于实,浮夸犹甚,此人不能担大任,日后对他还要多番考察。”
诸葛亮心中却是另有想法,他认为马谡还是能有大用的。因此诸葛亮就让马谡任参军一职,并且经常邀他到营帐中论及军事,常常一谈就忘了时间。
不过,器重归器重,若是真犯下大错,那么该杀之时还是不能留情的。毕竟破坏了北伐事宜,死罪是不可赦免的。就算诸葛亮有心护他也没这个能力。
所以说,关羽在蜀汉阵营中的地位,马谡是比不了的,自然遭遇也不一样。
至于第二个原因,当初诸葛亮让关羽立下军令状,并且让他去拦截曹操,其实早就算定了关羽是无法完成任务的,而诸葛亮交给马谡的任务却是不能有失的。
我们先来看看关羽立下的军令状,当时诸葛亮已经有言在先:“我并不是不想用你,只是我担心你太重情义,会把有恩于你的曹操给放走。”但是关羽却一再保证能够拦下曹操,将他捉拿住。
于是便有了这个军令状,如果放走了曹操,就军法处置,毫无怨言。
诸葛亮已经料到了关羽会放人,之所以还派关羽去,其实是另有原因。
虽是三国鼎立,但蜀汉实力却最为弱小。若是杀了曹操,那么东吴一旦来犯,蜀汉是抵挡不了的。所以曹操是不能杀的,而且还得放他走。
当然,曹操须放但也不能明着放,还得换一个形式,让人们看不出破绽。所以说,关羽立下的这个军令状压根就是个形式而已,曹操顺利逃脱才是诸葛亮的真正用意。既然关羽顺利完成了任务,那为何还要惩处他呢?
至于后面的要军法处置关羽,其实也就是意思一下,走个过场而已,他也算准了刘备会求情,于是诸葛亮便顺水推舟,而关羽则保住了一命。同时,这也是诸葛亮借机压制一下关羽的气焰,让他收敛一些,可谓是一举两得。
而马谡的遭遇就不一样了,诸葛亮交给他的任务就是要让他认真作战,而不是要见到街亭失守的局面。
虽然两者都是立下了军令状,且都没能完成任务。但是事情的性质却完全不一样,马谡让北伐大计付之一炬,是不可饶恕的,必死无疑的,所以诸葛亮只得挥泪斩杀了他。
现在大家应该领悟到诸葛亮的用意了吧。同样是立下军令状,关羽可放而马谡当斩,这已经是注定了的。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