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欧洲国家受影响较小甚至因此获利

发布时间: 2022-06-29 12:00:5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1

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怎样的影响?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破坏。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2,英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欧洲国家受影响较小甚至因此获利

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怎样的影响?

1 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破坏。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2 英国削弱.,和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4 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5 政府机构职能的改变,各国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调整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
战争历时四年,死伤人口约3000万人给人类带来浩劫,给各国带来灾难
我觉得使欧洲丢掉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从而让美国捡了个便宜
无数人失去了生命
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时间长达4年零3个月,在这次战争中,参加国家多达30多个,约15亿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总数的67%。按当时的美元计算,参战国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也达1516亿美元。战争主要发生在欧洲,有人估计,欧洲的工业生产水平至少倒退了8年。
战争给人类带来了重大损失,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沙皇俄国、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等四大帝国覆灭了。而巴尔干半岛与中东地区的民族国家则随之而起,如南斯拉夫、匈牙利及伊拉克等
原来为世界金融中心及世界霸主的英国,在战后虽然领土有所增加,但其对领土的控制力却因战争的巨大伤亡与物资损失而大大削减,而其经济亦因战争大受影响,出现严重衰退,从此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让给了美国。
《凡尔赛条约》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全部推给了德国,从而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骄傲的日耳曼民族为了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桎梏,各派政治势力、各种政治思想在德国你争我夺,显得尤为激烈,这为德国成为一次新的大战提供了条件。结果德国在希特勒的纳粹党的领导下,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大战期间,俄国发生十月革命,世界上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影响:政府调节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社会发生了许多比战争本身要持久得多的根本变化。首先正如人们早已知道的,战争深刻地影响了资本主义制度。旧资本主义制度(或曰经济自由主义,或曰自由私人企业)的实质,包含着这样的思想:政府应让企业独立地活动,或者说,至多是制定某些共同规范,在此条件下工商业可以经营其本身的事务。早在1914年以前,各国政府已日益参与经济领域的活动。它们提高关税率,保护民族工业,通过帝国主义扩张活动以寻找市场或者原料,或者批准颁布有利于雇佣劳动阶级的社会保护法规。在战争期间,所有参战国政府日益不断地控制其经济体制。的确,“计划经济”的思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先得到了应用,因为交战中的各个国家都试图将整个社会的财富、资源与道德意图统统引向单一的目标。

  由于没有一个国家预料到要进行一次长期的战争,因而也没有哪一国拟订工业动员的计划。每一件事情都必须临时准备。1916年,每一国政府都建立了一套政府部门、署局机关、政务会和专门委员会等,以便在各方面协调政府进行战争的努力。其目的是设法将所有的人都有效地利用起来,而国内全部的自然资源与一切能进口的货物,都要用到能发挥最大效益的地方去。在战争紧迫的形势下,自由竞争是浪费的,无法指导的私人企业又太不稳定和过于缓慢。这些私人企业出于追逐利润的动机进行活动,致使其声名扫地。而那些利用物资短缺谋取暴利者则被谴责为“投机商”。民用方面或者纯粹以奢侈为目的的生产已被削减到最低限度。企业主不能随意建立或关闭工厂。如果未经政府批准,要兴办新的企业是不可能的,因为为创办企业而出售股票和有价证券的活动都是受到控制的,同时只有经政府许可才能获得原料。同样地,要关闭从事军火生产的企业也是不行的。如果一个工厂无效益或者毫无盈利,政府也要千方百计补偿其损失,使之能继续经营。这样一来,有时候,企业经营可以期待政府的支持。在这里,竞争和唯利是图的原则都丢弃了。

  如今,新的目标是为了整个国家的利益而使生产达到协作,或者“合理化”。工人们对缩短工作日与提高工资的要求受到了劝阻。大的工会都普遍同意禁止罢工。在上层阶级和中产阶级,公开显示舒适生活情况,变得叫人感到忸怩不安。节衣缩食已成为爱国的行为。如果仅就共同的事业得到富人与穷人同样的赞助这一点来看,战争甚至对实现经济平等的思想也给予了新的推动。

  征兵就是人力分派方面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征召委员会通知一些人向军队报到,批准另一些人免服兵役,以便安稳地在军火工业部门劳动。鉴于前线的伤亡率,政府对个人生命的决定权也就无以复加了。部队人员需求的增长,使得原来免役或是体格不好的男人也被征募了去,这样大量妇女流入工厂和管理部门。在英国,有的甚至进入新组成的军队的妇女团队中。妇女们接替了许多过去被认为只有男子才能承担的工作。战后,妇女们没有以如此大的数量留在劳工队伍中,主要是要让位给退伍军人;但这一次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时经历是社会转型的组成部分,由此,所有国家的劳动力队伍都得以扩充,妇女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千百万妇女的个人生活与眼界都更为积极地从家庭转向国民经济生活。第一次世界大战因此而有助于人们重新界定或改组女性工作——这是一个在工业革命早期就已开始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及其以后的年代还要得到加强的社会过程。

  在战争期间,各国政府并没有直接地强迫人们(包括妇女在内)丢弃原有工作而接受另一项工作。除了德国以外,各国并不实行经常性的劳役制度。可是,政府通过左右工资级别,准予免服兵役,强迫某些工业扩大、另一些工业缩小或者维持原状,以及宣传在军事工厂工作就是爱国等做法,使得大批工人转到军工生产上去。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尽管德国人滥用了国际法的某些规定,但既没有采取强迫的或者“奴隶式”的劳动,也没有强迫战俘服劳役,这极少能说是由于他们的谨慎,更重要的还是来自于国际的压力。

  各国政府都控制了全部对外贸易。对私人任意地运走本国物资的行为是不能容忍的,同样也不能容许他们耗费外汇以输入不需要的货物,或者通过彼此竞争来提高必需品的价格。对外贸易已实行国家垄断,私人公司的对外贸易必须在严格的特许和限额下进行。美国成为最大的输出国,1914—1918年间,其每年的输出额从20亿美元增长到60亿美元。对美国农产品和工业品无止境的需求,当然使价格提高。但是对最重要的产品,1917年还是通过法律把价格固定下来。
由于战争异常残酷,许多城市变成一片废墟,很多难民流离失所,战争直接造成的损失非常巨大。战后,由于继续战时封锁,更使欧洲经济雪上加霜,形成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欧洲经济崩溃,各国外汇储备告罄。原来经济主宰的地位被美国取代。由于战后缺乏重建资金,搭理吸引美资注入,致使经济发展直接受到美国金融行业的影响,大萧条时期欧洲基本就是受到美国连累,德国尤其严重

一战对世界的影响

一战对世界的影响 越详细越好 字数2000字左右 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会分
1、帝国主义列强力量的消长: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霍亨索伦王朝统治的德意志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奥匈帝国灭亡了。欧洲的三个反动堡垒被摧毁,代之而兴的是人类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和德意志共和国、奥地利共和国、波兰共和国、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匈牙利共和国等一系列资产阶级共和国。

英、法虽然是战胜国,但在战争中被严重削弱了。从表面上看,英帝国的疆域更加扩大,但各自治领的离心力日益加强,英帝国终于改组为英联邦;印度等殖民地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如火如荼,再也无法把它们平息下去。英国作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早在1913年已经让位给美国,战后英美之间经济实力的差距则拉开得越来越大,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也一去不复返了。

战后,法国一度是欧洲大陆上最强的国家。但它想长远压制德国的企图遭到了英国和美国的反对与破坏。1924年法国占领鲁尔失败后,便最终丧失了处理德国问题的主动权。当30年代纳粹德国崛起后,法国统治阶级只想苟安求和,保住既得的利益。而一般的百姓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巨大伤亡和破坏记忆犹新,人心厌战。朝野上下弥漫着和平主义和畏战情绪,以致在1940年5月德军进攻时,不仅没有再出现凡尔登的奇迹,而且在短短的40多天内就战败投降了。

总之,欧洲已经走向没落,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已经兴起的美国和日本却利用战争之机大大发展了自己的力量。美国除未遭受战争破坏外,其战争费用也比其他国家低。英国的战争费用占国民财富的32%,法国占30%,德国占22%,美国只占9%。战争中,美国接受了各国的大批订货单,从1914年6月到1917年6月,美国共输出了69亿美元的商品,美国的贸易顺差由1914年的4.3亿美元激增到1917年的35.6亿美元。出口的猛烈扩大带动生产的急骤发展。从1915年起,美国进入了一个为时5年的新的“战争繁荣”周期。以制造业为例,1913年至1920年的7年间,欧洲制造业生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至1920年,美国的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全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2/3。参战前的1916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1313亿美元, 1918年上升到1518亿美元。农业总收入从1914年的78亿美元,激增至1915年的100亿美元的空前未有的水平,再猛增至1919年的177亿美元(以上均按1958年的美元价格计算)。

战后美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英国的黄金储备量从1913年的2亿美元到1921年只增加到8亿。国际金融中心开始从伦敦转向纽约,美元在世界货币中的地位上升,英镑地位开始下降。

第一次世界大战也使日本获得了异乎寻常的畸形发展。它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几乎独占了中国东北的市场,趁英、荷、法忙于战争,加紧向其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俄、英等协约国的大量军需订货也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由于德国实施潜艇战,协约国船只遭到打击,日本海运业首先发展起来。海运业又带动了其他行业,工农业生产空前活跃起来,兴办企业投资越来越狂热化,公司利润成倍激增。大战期间,对外贸易增加4倍,银行资产增加2倍,各项生产平均增长1倍。1914年至1919年工业总产量实增1.8倍,其中尤以造船和海运最为突出。短短几年内,日本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不过其工业化水平和技术水平仍不高),由外贸长期入超变成出超,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1914年至1919年日本国际收支顺差额累计为30多亿日元,除抵偿日本战前所欠外债17亿日元外,还购买英、法、俄国战时公债和贷给外国27.7亿日元。

2、战争引起的一系列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最重要的政治后果之一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在俄国的胜利以及在俄国革命影响下一系列无产阶级革命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爆发,这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在发动战争时所绝对没有料到的。

战争开始时,双方都抱有速胜希望,但到1916年底战争已形成僵持局面。这时,协约国的前后方军队已达2500万人,同盟国也达到1500万人左右。每一次大战役都是一场大屠杀。由于大批农民被征入伍,以致许多土地荒芜,农畜产品普遍减产,物价则不断上涨。1916—1917年间的严寒冬季给交战各国的劳动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许多人冻饿而死。人们越来越怀疑究竟为什么要打这场战争。随着交战国经济危机的加深,人民的反战运动日益高涨。法国的罢工人数在1916年为41000人,1917年猛增至29万人,罢工工人提出了“打倒战争”的响亮口号。德国1917年4月的罢工最为激烈,参加人数达30万,工人们强烈要求实现不兼并别国领土的和平。前线士兵的反战情绪高昂。1917年5、6两月的法国兵变最有代表性。大约有3至4万士兵拒绝执行作战的命令,他们说再也不愿为每日的5个苏(相当于1/4法郎)去送命。

在交战各国中,反动、腐朽的沙皇俄国危机最深,因此在这里首先爆发了革命。列宁说:“沙皇制度的极端老朽和腐败(加上极其痛苦的战争的打击和负担)造成了一种反对自己的莫大的破坏力量。”俄国的落后经济本来就支持不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更何况国民经济在战争中还遭到了严重的破坏。1914—1917年间,有1500万人应征入伍,但仅制造了330万支步枪。无枪的士兵在暴风雨般的霰弹片中耐心等待着拾起倒下的同伴的步枪。由于农民大批入伍,农业劳动力大大减少,耕畜从1914年的1800万头减至1917年的1300万头。粮食收获量减少1/4。指挥无能,再加上严重缺乏武器弹药,俄军到1917年1月底已损失600万人(包括死、伤、失踪、被俘)。战争临近结束时,损失人数增至800万左右。工人、农民和士兵忍饥挨饿,流血牺牲,他们忍无可忍,只得起来斗争。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执迷不悟,继续帝国主义战争,这就决定了它必然走向灭亡。在布尔什维克党和列宁的领导下,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终于取得成功。

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又爆发了震撼欧洲的德国十一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匈牙利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以及英、法、美等国无产阶级支持苏俄的政治罢工。

3、民族解放运动的新高潮

俄国1905年革命以后,土耳其、波斯、中国相继发生了革命,印度也出现了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进一步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宗主国忙于互相撕杀,暂时放松了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控制,它们的民族工业得以乘隙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队伍也随之壮大起来,成为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的政治力量和社会力量。帝国主义国家还从殖民地大量征兵,这就促使殖民地的人民熟悉了军事技术装备和革新的机械,他们返转过来又利用学到的本领去反对殖民统治者。列宁说:“帝国主义战争也唤醒了东方,把东方各族人民卷入了国际政治生活。”中国的“五四”运动、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等等,说明:“在当代革命中,东方各民族为了不再仅仅充当别国发财的对象而参与决定世界命运的时期到来了。”

4、、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19世纪的国际格局是欧洲列强统治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表面上看来,帝国主义列强仍然统治着世界,战胜国设计并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似乎将维持很长一段时间。但 是,战后兴起了两股巨大的政治力量,是帝国主义所无法摆布的。第一是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以及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蓬勃开展的民族解放运动。这两股力量结合在一起,使得19世纪和20世纪初期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世界的政治格局再也无法维持下去了。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本身也包含着无法克服的矛盾。战败的德国不堪忍受屈辱的、苛刻的和约,一定要复仇。战胜的意大利和日本觉得分赃太少,伺机重新瓜分世界。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首先在远东打破了华盛顿体系,继之意大利在1935年进行了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又在非洲和地中海区域打破了凡尔赛体系。1935年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936年德军进驻莱茵非军事区,则是对凡尔赛条约的公然撕毁。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两个战胜国和一个战败国终于结合在一起,缔结了同盟,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出现了上述两股新兴的、巨大的进步政治力量,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不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那样是帝国主义战争,而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并且从一开始就具有这种性质。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进步过程加速了,但这当然是帝国主义战争发动者所预料不到的。
   ( 1)大战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破坏与灾难。
  (2)大战造成了欧洲的衰弱分裂和美日的兴起,世界格局发生改变。
  (3)为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条件,诞生了苏维埃俄国。
  (4)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如中国五四运 动 ,巴尔干地区、原奥斯曼帝国辖境、奥匈帝国辖境新兴的民族国家)。
  (5)导致了三大帝国的崩塌。
  第一次世界大战(英语:World War I、First World War或Great War,简称WWI或WW1)简称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向其终极阶段,即帝国主义过渡时产生的广泛的不可调和矛盾、亚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强瓜分完毕,新旧殖民主义矛盾激化、各帝国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秩序划分不对等的背景下,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而爆发的一场世界级帝国主义战争.
美国:战争初期保持“中立”,战争中后期,加入战争,属于协约国集团。是战争的最大获利者之一,经济实力居世界首位。成功的崛起为当时的首要国家之一。战后又由于国内的孤立主义因素导致在“和谈”中没有取得政治实利,却意外的取得道德制高点——因鼓吹国际合作而广受尊重和尊敬。
日本:战争的最大获利者之一,在亚洲的影响力与美国不相上下,但是在世界范围来说还是个中等实力国家。
英国:一战的主要参与者,是个名副其实的“日不落帝国”。在经济实力开始衰退了,但仍然是当时的世界霸主。
法国:一战的主要参与者,当时的首要国家之一。在战争中遭到严重削弱,但在站后的“和谈”中获利甚多。
意大利:一战的主要参与者,是属于中等实力的国家。一战爆发前后时是同盟国集团的成员,一战后期转变立场——和协约国集体一起对付同盟国集团的其他国家。
俄国:一战前是世界的首要国家之一,一战期间因革命而退出战争,一战结束初期孤立于世界。
德国:同盟国成员,一战的主要参与者。战前的经济实力仅次于美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中的后起之秀,但是由于战败而在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奥匈帝国:同盟国成员,一战的主要参与者,战前属于中等实力国家,因战败被肢解为奥地利和匈牙利。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德国战败,割地赔款;
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在战争
中牟取暴利,一跃成为经济强国。战后帝国主义奴役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分赃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
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战争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却引起了革命。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为二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本文标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欧洲国家受影响较小甚至因此获利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81564.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摘隐形眼镜的正确方法坚持梦想还是与家人妥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