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北宋理学家邵雍

发布时间: 2022-06-21 05:00:54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2

周敦颐和邵雍哲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邵雍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象数学家、理学家,既是思想家、史论家,又是诗人。他的著述及其所反映的哲...

如何评价北宋理学家邵雍

周敦颐和邵雍哲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邵雍是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象数学家、理学家,既是思想家、史论家,又是诗人。他的著述及其所反映的哲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易学哲学史及宋明理学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封建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仍有重大发展。北宋前期百年内,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颇为繁荣,科学技术取得惊人成就。思想文化领域涌现大批出类拔萃的人物,有社会改革家王安石、范仲淹,史学家欧阳修、司马光,词人苏东坡、黄庭坚、柳永,创造发明家沈括、苏颂、毕?。尤其是哲学界人才辈出,邵雍与张载、周敦颐、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卓越风流人物,同时活跃在北宋历史舞台上,群星灿烂,光彩夺目。
邵雍是理学的重要奠基之一。他以《易传》为基础,以象数为中心,以易图为张本,创先天易学。他玄思宇宙,吞吐六合,创元、会、运、世之说;编黄、帝、王、伯年史演变之体系。邵雍又是一位诗人。赋江山之气派,抱风月之情怀;以诗评史,以诗明理,以诗寄兴。身为匹夫,志在畎亩,交通王侯,心忧天下。

生平:
邵雍(公元1011-1077)字尧夫,祖籍河北范阳,随父邵古迁居河南共城(今辉县市),后又移居洛阳。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邵雍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雍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雍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雍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雍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雍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雍为师。
邵雍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雍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雍的天津之居划为官田,邵雍命其园居为“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雍,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雍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雍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
邵雍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雍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雍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邵雍在洛阳闲居近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邵雍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平生。他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平时与司马光、程颢、程颐等人交往密切。二程兄弟与邵雍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雍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雍其人。晚年患病,“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候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逝世,享年67岁。
邵雍身上,儒者气象十分浓厚。他饱学诗书,精通儒门经典,力行儒家纲常,与人交往,忠孝之言,仁义之道,不离于口,一派仁者心胸。他主张分别君子与小人,提倡重义轻利;劝勉孝悌,褒扬忠良。程颢称赞他的“内圣外王之学”,“纯一不杂”,并非虚美;有人建议让他从祀孔庙,不为无由。邵雍一生,不图名,不图利,责己重以周,待人宽而和;明诚见性,仁慈为怀,以古圣为楷模,不阿谀媚世,不虚假待人,坦坦荡荡处事,堂堂正正做人,典型的儒者风度。宋代君主赐谥康节先生,康熙大帝题匾“学达性天”,对一代名儒的如此褒扬,名正言顺。
主要思想
邵雍的哲学思想,主要是“先天学”。他创造了一种系统的唯心主义象数体系。他运用一分为二、二分为四、四分为八这样简单的等比级数的抽象概念,说明现实世界,推测过去和未来。他的象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事物在矛盾中发展变化的规律,推进了古代象数学的发展。他坚持唯心主义观点,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即“道”、“心”。他据《周易》关于八卦形成的解释,掺杂道教思想,绘制“先天图”,说“天地万物尽在其中”。
邵雍学术思想,气象恢宏,在几个重要领域,大胆地转换主题,开拓思想境界,创立新思想。第一,他的思想有一个象数派授受的来源。他不论空无本体,放眼六合,玄思宇宙,倡导“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的象数学。象数派特别重视“数”,故邵雍的学说时人多称之为“数学”;第二,与周敦颐提倡的孔颜乐处相呼应,他提倡“安乐逍遥”的精神境界,不辨名教自然。在这两点上,他受道教的思想影响很大。邵氏易学思想,别开生面,传承陈抟《先天图》,创立先天象数学,以《易传》为依归,以象数为基础,创制精妙易图,以之“弥纶天地,出入造化,进退古今,表里人物”,开宋代图书学之先河。
邵雍醉心古史,纵其史慧,放论古今。不为《史记》、《汉书》体例所拘挛,创立元会运世之史纲,阐述皇帝王伯之递嬗,呕心沥血,编篡世界历史年谱和中国历史年鉴,总结历史兴衰,评说社会治乱,臧否历史人物,上下数千年,剥复否泰,如数家珍。
邵雍吟诗三千首,编为《击壤集》,独具风格,世号“康节体”。以诗论理,而有哲理诗;借诗评史,写下咏史诗;吟风啸月,留下脍炙人口的田园诗。读其诗,若见其人。“西自昆仑东至海,其中多少不平声”,袒露内圣外王的仁者情怀;“花前把酒花前醉,醉把花枝犹自歌”,一派风流潇洒的隐士风度。
“先天之学”和宇宙循环论
“先天之学”是邵雍移居洛阳之后逐渐发展并完善起来的。邵雍对“先天之学”和“后天之学”的界定是:“先天之学,心也;后天之学,迹也。”凡有文字卦画之“迹”者,皆当属于“后天之学”范畴,而不应该划入心易思维之学的范畴。“乾坤纵而六子横,易之本”,是“天地定位一节,明伏羲八卦”之图;“震兑横而六卦纵,易之用”,是“起震终艮一节,明文王八卦”之图。“易之本”和“易之用”,皆为文字《易传.说卦》所有,所以,有迹的两幅八卦方位图,本无“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之名。邵雍用“太极”的自我运动来解释世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更利用象数的关系来推衍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

就天道与人道的地位而言,表面上看,邵雍似乎更重天道,他不仅将自己的著作称为“观物篇”,以“观物”为认识天道的重要思维方法,而且将人看成是“物”-“天”的一分子,认为“盈天地万物者唯万物。”然而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从立论路径上看邵雍是先论天道后论人道,先论先天后论后天,先论物理后论性命,而推天道、先天、物理是为了明人道、后天、性命,人道、后天、性命才是邵雍的立论目的,天道、先天、物理不过是邵雍的立论根据。用邵雍的话说,它们之间是“体用”关系,先天为体,后天为用,后天从属于先天,后天阐发的人性、人道高于先天阐发的物性、天道。这里的“先天”与“后天”是相对关系,邵雍又把“先天”与“后天”统称为“先天之学”。先后天是体用不离,相含相依的,体者言其对待,用者言其流行,是一个统一的天人之“道”的两个不同方面,同时又是一个统一的“道”的变化过程的两个不同阶段。
邵雍的象数学的特点是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的先验象数学。世界的一切都从“一”分化出来。邵雍认为先民在先天时代行事,天合于人而不违人,人与自然间协调得十分完美;后天时代人们行事,须奉顺上天,从天而动。先天之时天人和谐一致,后天之时天人间的相互协调则有所欠缺。邵雍的先天象数学是建立在奇谲精微的图式系列上的。邵雍的图像体系中乾交巽的?卦一阴在下、五阳在上,表明一阴初生,称为“月窟”;坤交震的复卦一阳在下、五阴在上,表明一阳初生,称为“天根”。先天图自?卦的一阴初生至坤卦的全阴无阳,是阴由弱生长发展至极盛的全过程;自复卦的一阳初生至乾卦的全阳无阴,是阳由弱生长发展至极盛的全过程;阴主物,阳主人,因此说探月窟而知物,蹑天根而识人。?卦在上位,故言“探”,复卦在下位,故言“蹑”。

能预知北宋百年历史的奇人,在水浒中处于什么地位?



在《水浒传》正文中,第一个出现的人是无赖高俅,但是,在整部《水浒传》里,第一个出现的人则是名儒邵尧夫。

请看《水浒传》的开篇: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江山。

寻常巷陌陈罗绮,几处楼台奏管弦。

人乐太平无事日,樱花无限日高眠。

话说这八句诗,乃是故宋神宗天子朝中一个名儒,姓邵讳尧夫,道号康节先生所作。”

邵尧夫并不是施耐庵虚构的人物,他就是北宋中期的大学者邵雍(字尧夫)。



施耐庵为什么选择邵雍来开启《水浒传》这部历史小说呢?因为据说邵老先生是一位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仙级人物。前知五百年并不困难,难的是后知五百年,邵雍的预言诗《梅花诗》则更上一层楼,以象征性隐语讲述了八百年间的历史大势。



在此,请诸位借一斑以窥全豹,品读一下《梅花诗》中预言明朝史事的第四首: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虽然邵雍先生拥有预言数百年间政治大势的特异功能,但他并非和政治关系密切的官场中人,相反,他一生不求功名,一直过着隐逸的生活。邵雍先生对官场一毛钱的兴趣也没有,他曾经数次拒绝皇帝发来的让他去做官的政府征召,真正做到了“皇帝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邵雍对官场弃若敝屣,对知识则是求之若渴,他自幼即博览群书,“于书无所不读”,读书时浑然忘我,“寒不炉,暑不扇”,数年间“夜不就席”,胳膊肘一支就在书桌上酣然入眠了。



邵雍深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之人生真谛,读了足够多的书籍之后,便“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把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游了个遍,然后,“幡然来归”,开始专心致志,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搞研究,先后写出了《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渔樵问对》 等重要哲学著作,当时的文化名人,如司马光、程颢、程颐,都对邵雍非常敬仰,以能够与他交往为荣。

邵雍先生兴致来了的时候,也会写写诗,填填词,这些作品后来都收入了《伊川击壤集》。邵雍的诗以哲理取胜,但也时有清新风趣之作,比如这首脍炙人口的小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此诗出自哲学大家邵雍笔下,想来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邵雍不但学高,令人敬佩,而且身正,令人景仰。他诚实正直,“望之知其贤”;善良宽厚,“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谦虚低调,不好为人师,“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安贫乐道,“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邵雍是一个有大家风范的儒者,在他的感染和带动下,他所居住的洛阳地区

“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间人才辈出,忠厚之风闻于天下。邵雍先生不仅功在当时,而且对后世影响也很大,施耐庵以他的诗作为《水浒传》开篇就是一个明证。

邵雍先生在当时有多么受人敬重爱戴呢?说出来可能很多人都难以相信。



据《宋史》记载:(邵雍)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以和“安乐窝”相对应,作者加)。

用现在的话说,邵雍先生绝对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受欢迎的程度比当前的明星大腕有过之而无不及,更为可贵的是,老百姓对他的喜爱,包含着由衷的,发自心底的敬意。

这敬意无关权势,无关金钱,无关名气,而是来自他高尚的人品和渊博的学问。

邵雍是哪个朝代的人?

我知道他是个诗人,但不知道是哪个朝代的?
  北宋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主要作品《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
  《宋史》评价:雍高明英迈,迥出千古,而坦夷浑厚,不见圭角,是以清而不激,和而不流,人与交久,益尊信之。河南程颢初侍其父识雍,论议终日,退而叹曰:“尧夫,内圣外王之学也。
北宋哲学家。字尧夫。因隐居苏门山,后人称其为百源先 生,卒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今河南辉县)。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周游天下名胜古迹,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曾造访其家,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日:“幸受教。”乃从之才学,受《河图》、《洛书》、《伏羲八卦六十四卦图象》。雍妙悟神契,洞彻蕴奥,遂行伏羲先天之旨,著书十余万言,世人知其道者甚少。朝廷屡征不应,四时耕稼,自给衣食,名其居室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当世名贤甚敬重之,晚年病重时,司马光、张载、程颢、程颐晨夕相候,将终共议丧葬事。卒年六十七。程颢《墓志铭》称其道“纯一不杂”。著有《皇极经世书》、《伊川击壤集》、《渔樵问答》等(见《宋史》本传)。

屡授官不赴。后居洛阳,与司马光、吕公著等交游甚密。曾据《易传》关于八封形成的解释,参杂道教思想,虚构成宇宙构造图式和学说体系,形成其象数之学(也称“先天学”)。认为宇宙的本原是“太极”,亦即“道”、“心”。“太极不动,性也;发则神,神则数,数则象,象则器,器则变,复归于神也。”(《皇极经世•观物外篇》)。太极永恒不变,而天地万物皆有消长、有终始,按其“先天图”而循环变化。又从古代三皇五帝等传说及某些历史现象出发,以为人类社会已盛极而衰,提出了“皇、帝、王、霸”四个时期的历史退化论。所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等。邵雍(易》学,远承陈抟一派所传“先天象数”之说,对宋《易》“象数”、“图书”学派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附:
安乐先生 邵雍传
(1011——1077)
邵雍是北宋五子之一,他同周敦颐、张载、二程都是两宋理学的创始人。他建
立的象数学体系,企图用一个完整的图式来说明宇宙演化和社会、人生的全部运动
程式。这个象数体系虽是由主观推演而成,但也具有一些合理的成分。邵雍是第一
个把象数学理论和方法同理学思想相结合的理学大家,在理学史上的地位很高,影
响很大。
一、青年刻苦自励 隐逸不涉仕途
邵雍字尧夫,又自称安乐先生,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
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谥康节。其先世为河北范阳人,曾祖邵令以军职
随从宋太祖部下,后来移居衡漳(今河北省南部),他青年时随邵古再迁家于共城
(今河南辉县),最后才移居洛阳定居。邵雍在幼年时期,其家境并不富裕,他的
曾祖父做过小官,祖父和父亲都是隐居不仕的知识分子,在他跟随父亲从衡漳迁去
共城时“居苏门山百源之上,布裘蔬食,躬器以养父之余,刻苦自励者有年。”
(《宋元学案•百源学案上》)尽管如此,青少年时期的邵雍却能“自雄其才,慷
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
席者数年。”(《宋史•道学一》本传)因此在当时就获誉为“好学”青年的名声。
他不但能刻苦钻研书本知识,而且亲自出门游学,了解社会实际,曾逾河、汾,涉
淮、汉,周游了齐、鲁、宋、郑之墟。经过一段时间,他幡然省悟道:“道在是矣”!
便决定定居于洛阳,不再外出。
由于邵雍享有“好学”的美誉,受到了共城县李之才的赏识,并亲自去邵家访
问。李之才问:“你了解物理性命之学吗?”邵雍答:“希望在这方面得到教诲”,
于是乃师事之才,从其学。李之才看中了邵雍的才气,随后又将《河图》、《洛书》
和伏羲八卦及六十四卦图像传授给他。邵雍的象数学,从渊源上讲,同道教有很深
的联系。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种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
传邵雍。”(《宋史•儒林五•朱震传》)指出《先天图》传自著名道士陈抟。后
来,邵雍著《皇极经世》,推衍宇宙变化,其思想资料在很大程度上即取材于道教
典籍。关于《皇极经世书”的思想来源,徐必达在《邵子全书》的附录中说:“先
生少事北海李之才挺之,挺之闻道于汉阳穆修伯长,伯长以上虽有其传,未之详也。”
联系到朱震所述,穆修以上是种放,种放以上就是陈抟了。
邵雍所学虽与李之才的传授密不可分,更重要的是他自己能够探赜索隐,妙悟
神契,洞彻蕴奥,并且能够广览博取,吸收别家之所成,故其成就多属自创。
邵雍虽然博学多才,通五经义奥,知古今之变,尤精《易》理,但终身没有做
官。这并不是因为他没有做官的机会,而是他自己不愿做官,他学成之后,一直在
洛阳过着隐士生活。初到洛阳时,生活十分清寒,其家“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
樵囗以事父母,虽平居屡空,而恰然有所甚乐。”(《宋史•道学传》)。那正是
王安石当政,朝中一批地位和名望很高的旧党大臣,如富弼、司马光、吕公著等人
都退居洛阳,这些人知道邵雍是一位贤者,对其十分雅敬,并与之结交。嘉佑(公
元1056—1063年)年间,朝廷下诏寻求隐士,当时的洛阳留守王拱辰积极推荐了邵
雍,因授为将作监主簿,接着又举进士,补颖州团练推官。对这些官职,他都不愿
接受,后因固辞,不允,才勉强受命。可是他竟“称疾”,不去上任。邵雍有诗,
写道:“平生不作皱眉事,天下应无切齿人,断送落花安用而,装添旧物岂须春……”
(引自《宋元学案•百源学案》),说明他不愿意涉足政事,以免自寻烦恼,只求
平平安安生活下去。
实际上,邵雍也不是一个真正的隐士,由于他在学术上很有成就,其先天象数
学自能独具一格,加之他在上流社会中表现出高雅风度,深为当时的儒者和文士们
所推重,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后来,司马光等20多人为他筹措了一些钱,买
了官地园宅让他居住。其住宅契寄司马光名下,园囿契寄富弼名下,田庄契寄王郎
中户名,在上述诸人的庇护之下,邵雍就免去了应交官府的赋税。当时,他与司马
光、富粥、吕公著、祖无择等一些旧党大官僚结为至友,相互往来甚密,常以诗酒
唱和。因此,邵雍名为隐士,实际上却是一位地位很高的社会名流。
邵雍一生著述很多,其代表作计有《皇极经世书》和诗集《伊川击壤集》近百
万言。明代徐必达编有《渔樵问对》、《无名公传》(即《邵雍传》)和《洛阳怀
古赋》等。
二、眼底海阔天空 胸中春晴日午
这两句话,是清乾隆时期,学者王植在《皇极经世全书解》中对邵雍的评语。
结合前人所记述的其他有关史料来看,这一评价对邵雍是比较合适的。程颐在《邵
雍节先生墓志铭》中说:“(邵雍)德气粹然,望之可知其贤。不事表暴,不设
防畛,正而不谅,通而不汗,清明洞彻中外……群居燕饮,笑语终日,不取甚于人。”
(《明道文集》卷4)这是说,邵雍是一位道德高尚的贤者,为人正派,同人交往有
其原则,同而不汗。他的头脑清醒,能洞察明暗,同时又是一个十分乐观的人。
《墓志铭》还说他为人豁达、开朗,“接人无贵贱”,不摆架子,平易近人。《宋
史•道学传》称赞邵雍与人交谈时不讲他人的坏处,喜欢称道别人的长处,有人向
其请教,则有问必答,从不盛气凌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因此博得人
们的好感,正派人士喜欢他的美德,不正派的人也能服其教化。人们认为,他的为
人对洛阳一带的士风有着良好影响。
史书和墓志铭对邵雍不免有溢美之词,但至少可以看出他确实具有很多优良品
德和作风。
邵雍初到洛阳时,家境十分清寒,虽然过着贫困的生活,仍然自有乐趣。只是
因为他后来结交了一批达官贵人,受其资助,生活才变得优裕起来。但司马光等20
余人为他购置的园宅,规模并不很大,他“岁时耕稼,仅给衣食。名其居日安乐窝。”
(《宋史•道学传》)当然,既称“安乐窝”,可能收入不止仅给衣食,至少是比
较优裕。不过,这只是他死前六七年的事。邵雍的晚年,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
的。在这样的条件下,他觉得十分满足,如他在《击壤集》的《后园即事》中说:
“太平身老复何优,景爱家园自在游,几树绿杨阴作合,数声幽鸟语方休。竹侵旧
径高低迸,水满春渠左右流,借问主人何似乐,答云殊不异封侯。”因此将自己的
园宅称为“安乐窝”,又自号“安乐先生”。这说明他不但不以做官为荣,而且不
谋取功利的态度。
这位安乐先生,在生活上十分安闲自在,“旦则焚香燕坐,脯时酌酒三四瓯,
微薰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同上)别有一番情趣。于春秋时节,
出游城中,风雨时不出门,出游时乘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喜欢到哪就到哪,行无
定所,无拘无泥。由于他在洛阳结交了很多文人儒土、官僚学者,并在这些人之中
享有声誉,受到“雅敬”,当他乘坐的小车出现,“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
无论童孺家仆,都欢喜地说:“吾家先生至也。”又据《宋人轶事》说:邵雍每当
“天色温凉之时,乘安车,驾黄牛,出游于诸王公家,其来,各置安乐窝一所,先
生将至其家,无老少妇女良贱,咸迓于门,争前问劳,凡其家父姑妯娌婢妾有争竞,
经时不决者,自陈于前。先生逐一为分别之,人人皆得其欢心。餍饫数日。复游一
家,月余乃归。”由此可知邵雍的人缘之美。据说当时有十余家为他准备了像“安
乐窝”一样的住所,随时接待他的到来,名曰“行窝”。邵雍去世后,有人写挽词
云:“春风秋月嬉游处,冷落行窝十二家”,自此以后,这十二家人就失去了一位
十分逗人喜爱的客人,他们对邵雍的逝世感到非常惋惜。
从表面上看,邵雍是一位十分乐观、随和,与世无争,不求荣利,安时顺处的
人。但若从更深层的情况来看他对世事人生的态度,却又另有情由。作为一个思想
深邃的思想家,他对历史、对社会、人生乃至宇宙万物都有更深刻的观察与思考。
他对当时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之复杂性更有比较透彻的了解。因此,对自己应该怎
样立身处世,自有一套人生态度。邵雍之所以不求名利,与世无争,能够安时顺处,
自寻乐趣,是因他从历史和现实中,看到了许多阴暗面,因而奉行了一套以保全自
己为要的处世哲学。关于这一层,可从《击攘集》的诗篇中看得明白。如《安乐窝
中吟》组诗中的第一首云:“安乐窝中职分修,分修之外更何求?”第四首有云:
“安乐窝中万户侯,良辰美景忍虚留。”他的职分就是在安乐窝中写作《皇极经世》
和看花、饮酒、赋诗。于外一切,皆无兴趣。
自号“安乐先生”的邵雍,与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大不相同,他不恣意行
乐和狂放不羁,而是适可而止,很有节制。在饮食方面,只是每日哺时(申时)饮
酒三四瓯,微薰即止。他说:“酌有浅深存燮理,饮无多少系经纶,莫道山翁拙于
用,也能康济自家身。”又有诗云:“美酒饮教微醉后,好花看到半开时”(《安

乐窝中吟》第十一首)。“饮酒莫教成酩酊,赏花慎勿至离技”(同上)。朱熹对
此有看法说:“康节凡事只到半中央便止,如‘看花切勿看离技’是也”。有学生
问朱熹:“如此则与张子房之学相近。”朱熹说:“因是,康节固有三诗称赞子房。”
这说明邵雍只是求乐,而不是享乐主义者,只是对人生采取达观态度,故而能够自

待其乐。他还有诗写道:“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剩日无忧”,这也说明他为什
么不重名位,能够清虚自守。邵雍的处世态度的确受张良之影响,难怪朱熹说他
“有个自私自利之意”(《朱子语类》卷100)。邵雍曾在《张子房吟》中称赞张良
是一个“善始又善终”的人,这就是一证。由于他既不参加政治活动,但又善于同
一些上层人物融洽相处,当时的著名大臣有诗说:“先生不是闭关人,高趣逍遥混
世尘。”(《邵子全书》卷20)。这无疑是道家“和其光,同其尘”的处世态度。
在当时的政治斗争中,他虽然同旧党大官僚有很好的交情,并且也不赞成王安
石的新法,但不应该把邵雍同旧党官僚相提并论。邵雍为人宽厚,遇事不走极端。
如他重病时,敌视新法的程颐去看望他,问道:“从此永诀,列有见告乎?”邵雍
“举两手”示意说:“前面路径须令宽,路窄则自无著身外,况能使人行乎?”
(《宋元学案•涑水学案》)又如,当旧党领袖司马光在邵壅面前称旧党骨干人物
傅尧具有“清、直、勇三德,人所难兼”,邵雍不以为然,他说:“清而不耀,直
而不激,能而能温,是为难耳。”(同上)在他看来;仅有清、直、勇三德并不难,
能具有“不耀、不激、能温”三德才是不容易的。这个事实说明,邵雍并不赞成旧
党的过激行为,这就是他对新旧两党在政治斗争中的态度。过去一些论者把邵雍等
同于一般反对变法的旧党人物,这是不公允的。
三、先天象数之学 巧绘宇宙图式
象数之学盛行于汉代,当时的易学家曾运用《周易》的数字模式去解释天地宇
宙之构造及其演化现象。到了魏晋时期,由于王弼首创用“义理”解《易》的方法,
此后象数之学渐不为学者所重视,后来,汉代的象数目籍也只有纬书《周易乾凿度》
被保留下来,象数之学只在民间以神仙方术的形式进行传布,另外还有一些不名于
世的隐士还续继研究,用秘密的方式流传下来。到了五代末年和北宋初年,有道士
陈抟以象数解《易》,后又以《先天图》的形式传至种放,又四传至邵雍。然而,
陈抟的象数学已不同于汉儒之象数学,他的象数学即所谓“先天学”。因为宋儒称
伏羲之“易”为“先天”,称文王之“易”为“后天”,研究伏羲之“易”之学谓
之“先天学”。所谓先天象数学,就是用象数推演方法去解释《周易》关于宇宙万
物生成演化的学说。象数学派是哲学史上出现的一个独特的哲学派流。
邵雍的先天象数学,主要包含在他的《皇极经世书》中。《皇极经世书》的内
容十分丰富,体系也很庞大。在这本书中,他力图构制一个说明宇宙、自然、社会、
人生的完整体系,并力求追寻出一个贯穿于整个体系的最高法则。邵雍的学说虽然
上有承传,但《皇极经世书》基本上是用自己创造的象数体系来概括宇宙之间的一
切。主要是由于他“探迹索隐,妙悟神契,洞彻蕴奥,汪洋浩博,多其所自得者”
(《宋史•道学传•邵雍传》)。
下面来介绍邵雍的宇宙万物演化图式。周敦颐《太极图说》所建构的宇宙图式
是从象学推演出来的,邵雍的宇宙图式则是兼用象学和数学推衍出来的,所以邵雍
的图式较周敦颐的图式更为详细。
关于宇宙的本原问题,邵雍认为天地万物是由一个总体的“道”产生出来的。
他说:
道生一,一为太极;一生二,二为两仪;二生四,四为四象;四生八,八为八
卦;八卦生六十四,六十四具而后天地之数备焉。天地万物莫不以一为本原,于一
而演之以万,穷天下之数而复归于一。”(《皇极经世》卷上)
这里所说的一、二、四、八、六十四就是“数”,与数相对应者是“象”,即
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
具体地说,作为宇宙本原的“道”演化为天地万物的过程,就是道生天地,
“天为阴阳,地分刚柔,刚柔则二分为四。天生于动,地生于静,此天地之道;动
之始阳生,静之始阴生,此天地之用,刚柔为天地之用。天生出太阳、少阳、大阴、
少阴,即日、月、星、辰;地生出太柔、少柔、太刚、少刚,即水、火、土、石。”
(同上)此处所讲的太阳、少阳、太阴、少阴,是为天之四象,它们各自代表的具
体物质就是水、火、土、石,《皇极经世》又说:
物之大者无若天地,然而亦有所尽也,天之大,阴阳尽之矣;地之大,刚柔尽
之矣。阴阳尽而四时(春、夏、秋、冬)成焉;刚柔尽而四维(东西南北)成焉。
夫四时四维者,天地至大之谓也。(《观物内篇》之一)“四时”指时间形式,
“四维”指空间形式。“四时”、“四维”是标志整个宇宙的总概念。这里顺便指
出,既然断言至大的天地以阴阳和刚柔尽其作用,又表现为“四时”“四维”的宇
宙形式,毫无疑问,这个宇宙就是物质性的宇宙。这可以看出,邵雍的宇宙观是唯
物主义的。
前面所讲的地之四象为水、火、土、石,也就是说,《皇极经世》是把水、火、
土、石作为构成地的基本元素,而不是以金、木、水、火、土为基本元素,这是为
什么?有人认为,邵雍以日、月、星、辰为天之四象,以水、火、土、石为地之四
体,这是讲的天地之物象,而金、木、水、火、土谓之五行;四象、四体乃先天所
具有,五行为后天所生。后天是先天所生,五行乃水、火、土、石所生,水火土石
才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因为金、本、水、火、土都包含于水、火、土、石之中。
这是因为,“金出于石而木生于土,有石而后有金,有土而后有木。”
有了日、月、星、辰和水、火、土、石之后,天地之体就形成了。有了天地之
体,然后再经过变化,就生成了天地万物。这个变化的顺序如下:
日为暑,月为寒,星为昼,辰为夜,寒暑昼夜交而天地之变尽之矣。水为雨
(水气所化),火为风(火气所化),土为露(土气所化),石为雷(石气所化),
雨、风、露、雷交而地之化尽矣。(《观物内篇》)
接着又说:
暑变物之性,寒变物之情,昼变物之形,夜变物之体,性情形体交而动植之感
尽矣,雨化物之走,风化物之飞,露化物之草,雷化物之木,走、飞、草、木交而
动植之应尽矣。(同上)
这就是说,有了天地之体,然后产生昼夜寒暑;然后有雨、风、露、雷;有了
寒暑昼夜,然后产生动物、植物。经过上述变化,宇宙万物就产生出来了。
说到这里,要弄清一个问题,就是邵雍所讲的产生万物的“道”或“太极”的
属性问题。“道”(太极)是物质,还是精神?我们认为,邵雍之作为宇宙本原的
“道”、“太极”、“气”都是同等程度的范畴。他说:
道为天地之本,天地为万物之本。以天地观物,则万物为物;以道观天地,则
天地亦为万物,道之道尽之于天地类,天之道尽之于地矣;天地之道尽之于物史;
天地万物之道尽于人矣。(《观物内篇》之三)
作为天地之体的“道”,可以从天地万物与它的相互关系中看出其物质属性。
前面讲过,天地为阴阳二气所变,表现为“四时”、“四维”的空间形式,是物质
性的,所以说,“以天地观万物,则万物为物”,“以道观天地,则天地亦为万物”,
“道之道尽于天,天之道尽于地,天地之道尽于物,天地万物之道尽于人”。十分
明显,这里的“道”不是精神实体,而是与天地万物相统一的物质范畴。
在另外一处,邵雍说出了天地之本是气,认为天地为一气所生。他说:
本,一气也。生则为阳,消则为阴,故二者一而已矣。
天,以气为主,体为次。地,以体为主,气为次。(《观物外篇》上)
既然本为一气,就是认为宇宙的根本是气,气表现为阴和阳,阴阳是二而一
(统一于气)的,那么,太极生阴阳同气分阴阳这两种说法就是一回事了。“天以
气为主,体为次,地以作为主,气为次”的意思是:天体是以气为主,其实体为次
的物质(因为有形体的日月星辰,仅仅是无限的天体中的次要形式),地主要是由
气凝聚而成的有形实体,其中的气态物质是次要的东西。总而言之,这就是庄周说
的:“通天地一气耳”。在邵雍看来,天和地的分别,只在于气的聚散不同。如此
看来,邵雍讲的道生天地或太极生两仪,实际上都是说的气生天地。因此,我们认
为,邵雍所说的“道”、“气”、“太极”,都是同等意义的范畴。
对上述说法,还可以从邵伯温的一段话中得到证明:
夫太极者,在天地之先而不为先,在天地之后而不为后,终天地而未尝终,始
天地而未尝始,与天地万物圆融和会而未尝有先后始终也。有太极,则两仪、四象、
八卦以至于天地万物固已备矣。非谓今日有太极而明日方有两仪,后日乃有四象八
卦也。虽谓之日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其实一时具足。……是故
知太极者,有物先本已混成,有物之后未尝污损,自古及今,无时不成,无时不在。
邵伯温是邵雍之子,象数学的正宗继承人,对其父的学说最了解,’也是最忠
实的继承者,并对邵雍的著作有所发挥。在前面引文中,将太极看做是与宇宙万物
同时存在、可分离的东西,因为在天地产生之前,整个宇宙是个混沌未分的物质
存在,它与天地万物园融和会而不可分别。只有在它分化之后,才有了万物之别。
然而,这时的天地万物仍然统一于太极,并且各具太极之性。“太极”与天地万物
之别,只在于“太极”是根本、是总体,并且具有超时空的永恒性和绝对性,而天
地万物则不具备这种特性。由此看来,产生天地万物的“太极”只能是物质性的,
不能说它是绝对精神之类的东西了。
最后,邵雍讲到了人。他说:“学不际天人,不足以谓之学。”(《观物外篇
下》)天、地、日、月、星、辰、水、火、土、石和动植物产生之后,当然也产生
了人。人是什么?邵雍认为,人也是万物之一,但他们是宇宙发展的最高级产物。
他说:“人亦物也。……人也者物之至者也;圣人者人之至者也。”(《观物内篇》)
又说:“万物之道尽于天矣,天之道尽于地矣,天地之道尽于物矣,天地万物之道
尽于人矣。”(同上)所以人为万物之灵。人之所以为万物之灵,在于人有灵于万
物之感官,能收万物之声色气味,更重要的是人有思维,能通万物之情。他还指出,
万物都受性于天,但又各有其性:在人,则为人之性;在禽兽,则为禽兽之性;在
草木,则有草木之性。”(《观物外篇上》)这就指出了物质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并指出了人高于万物的区别之所在。
以上的观点,基本上是合理的,然而,当邵雍讲到人的社会性时,立即便离开
了唯物主义而滑向了唯心论。他说:“天有阴阳,人有正邪;正邪之由,系于上
(君)之好也。”(《观物内篇》),这就是说,人的正邪是由君上之爱好来决定
的,归根结底是由天之阴阳来决定的。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此外,邵雍又把人分
为普通人和圣人,圣人与普通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能以一心观万心,一身观万
身,一世观万世者焉;其能以心代天意,日代天言,手代天工,身代天事焉;其能
以上识天时,下尽地理,中尽物情,通照人事者焉……。”(同上)这就把圣人神
秘化了,显然是唯心主义论调了。

因字数所限,未能转贴完。请参阅:
http://www.xiuqi.com/zyzt/syz3.htm
http://www.qxzc.com/ldyqs/6bs/shaoyong.htm

在这里有关于邵雍的书:
http://www.dangdang.com/product_detail/product_detail.asp?product_id=8954313
宋代最伟大的哲学家
宋代.数术家
北宋人,哲学家。
本文标题: 如何评价北宋理学家邵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78261.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供品可以用洋快餐么中国正史都有索引目录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