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为什么还在原因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再三考虑,觉得周天子国度地盘很小,不会对秦国造成威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周天子...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为什么还在
原因是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再三考虑,觉得周天子国度地盘很小,不会对秦国造成威胁,所以才有了后来的周天子。
春秋时期,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与越王勾践先后充当诸侯霸主,但表面上仍然遵奉周天子号令,无人敢僭越称王,出兵作战也是以替天子讨伐不臣。进入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征伐不断,先后不断有人称王。
而且进行的是兼并战争,天子号令的作用微乎其微,各国各自为政,觐见周天子和天子的封号俨然成为一种荣誉性的礼节。自武王灭纣以来,分封制起,封大小侯国数十,例如太公姜尚封齐国,有熊氏后裔封楚国等等,起初这些诸侯国无论封地大小。
都严格遵从中央即周天子的号令,觐见纳贡,出兵勤王等义务履行得比较好,天子为尊,天下供奉,若有异心,天下共击之。其后,周幽王时期,王室内乱,外敌入侵,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称霸与兼并战争频起,各国也不再安于现状。
而是放眼天下,但是周礼作为当时社会的礼仪制度和道德规范仍然在当时大多数人心中占重要地位,即天下人仍然把天子看作是最高统治者,周天子的地位仍然高高在上。战国时期,魏国率先称王,后秦国,齐国相继称王,当时剩下的几大强国的国君也开始称王。
这一举动足以显示出其向最高统治者冲击的野心。但是外有强敌环绕,每一国家都有数个邻国,稍有不慎,便会给其出兵借口,群起而攻之,使本国遭逢大敌。所以韩国,燕国,赵国等小国其后才敢跟随大国称王,顺应潮流而且不会招来强敌。
后来在昏庸的周天子烽火戏诸侯之后,他的威信在众诸侯中逐渐下降,甚至到了一种诸侯不听命于周天子的地步。就这样,国力衰弱,当时建立分封制,是为了在周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及时的获得诸侯的相救,但是随着后来的昏庸。
各诸侯们就不再信任周天子了,一旦出现这样的信任危机,恐怕就再难以得到这种信任了,所以信任度逐渐下降,后来周天子找到了侵袭,这个时候,诸侯们不再听命于烽火这种信号了,所以导致周幽王被杀害,这个时候,周平王开始登上周天子的位置,并且迁了都城,这是一个新的开始。
如果这时的周天子能够历经图治,那么国家兴旺也是很有机会的。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又分成了东周和西周,其实所有的诸侯和周天子他们都是一家人,因为实行的这种制度之后,经过了几十年,几百年之后,其实关系都不如当时那么密切。大家之间开始有一些嫌隙。
那么这个时候当然周天子也是顾不上调节这些矛盾了。因为自己都已经自身难保了,所以到最后,周天子去世的时候,下一任周天子还特地向诸侯国借了丧葬费!谁会想到曾经称霸天下的周王朝也会落到这种地步。
虽然说这个时候东周已经是一个徒有虚名的国度但是各个诸侯,还是不敢轻易攻打周的,周毕竟是自己分封制的起源,虽然说诸侯,还是比较敬重东周。但是东周自己也是不争气,自己也是不努力发展自身。只是靠着各国的供奉过日子。
这样的状况没有维持多久,东周和西周就开始有了很多内讧。就这样,周的力量越来越小,逐渐的过了很久大家已经不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了。这个时候的周非常的虚弱。可以说,随便一打就可以打败。当时秦国的王,去到洛阳举鼎,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
一个逐渐兴起的大国,以至于过了几十年之后,秦国已经变得非常的强大,即使其他各诸侯国联合起来。也未必能够打到过秦国,就这样秦国的军队,进入了洛阳,周天子投降了,周朝灭亡,此后秦开始了征战,没过几十年,秦统一了天下日建立了秦国。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国家,周天子是什么国
周天子当时是什么国,有军队?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国家是战国七雄:齐国(妫姓田氏)、楚国(芈姓熊氏)、燕国(姬姓)、韩国(姬姓韩氏)、赵国(嬴姓赵氏)、魏国(姬姓魏氏)、秦国(嬴姓)。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国,如:西周国、东周国(姬姓,西周国是周天子从周国本部分封的国家,西周国又从自己的国土中分封了东周国);鲁国(姬姓);卫国(姬姓)等。
周天子是周国,名义上战国的各诸侯国都是他的属国。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的经济
1、冶铁
冶铁是一种新兴的金属冶铸业。最初大约始于春秋末,到战国时有了很大的进展。《山海经》中提到“天下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在叙述某山的各种资源时,常有“其阳多铜,其阴多铁”的话。
2、冶铜业
冶铜业在战国手工业中仍占据颇为重要的地位。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发现一处属于春秋到战国时期的铜矿遗址,矿井深达五十米,井下有纵横交错的巷道,为了防止坍塌,巷道中都架设木制的支架。
3、丝麻织物
丝麻织物的生产也颇为发达。东方的齐国就以多“文采布帛”而著名当时。一些古墓出土的麻织品中,有很细的麻布,每平方厘米有经线二十八支,纬线二十四支。
在湖北江陵马山的楚墓中出土一批数量很多的丝织品,保存较好,尤属罕见,其中包括绢、罗、纱、锦等不同品种,以绢的数量为最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天子
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国家是战国七雄:齐国(妫姓田氏)、楚国(芈姓熊氏)、燕国(姬姓)、韩国(姬姓韩氏)、赵国(嬴姓赵氏)、魏国(姬姓魏氏)、秦国(嬴姓)。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国,如:
西周国、东周国(姬姓,西周国是周天子从周国本部分封的国家,西周国又从自己的国土中分封了东周国);鲁国(姬姓);卫国(姬姓);滕国(姬姓);宋国(子姓);越国(姒姓);邾国(曹姓);中山国(姬姓,狄族所建立);另外,晋国(姬姓)在正式被赵魏韩瓜分、吕氏齐国(姜姓吕氏)在正式被田氏齐国取代以前,这两个国家也存在于战国初期。
以上是名义上从属于周朝的诸侯国。除此之外,巴国和蜀国也存在于这一时期,但各自独立成体系,不属于周朝诸侯国。北方还有林胡、匈奴、东胡等少数民族,他们也不属于周朝。
周天子,是西周和东周国王的称号,周朝国王自认为是上天的儿子,故称周天子。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是有军队的~
战国周天子是干什么的?
战国时,周王室连名义上的共主地位也没有了,但仍在洛阳一带勉强维持。西周初年营建雒邑时,共修建了两座城。西边的方十七里,叫王城,东边的小些,叫成周。
战国时,由于王室内部争权和分封,先后出现了居于王城的西周公和以巩邑(今河南巩县)为都城的东周公,真正天子的周显王寄居于东周公治下。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因赧王拒绝秦武王试举周鼎的要求,秦军逐赧王出成周王宫,赧王徙居西周王城。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秦军攻取韩国的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负黍(今登封西南)二地,斩首四万。
西周君联合诸侯军队出伊阙(今河南洛阳南)攻秦,以隔断秦与阳城的通道。秦昭王于是发兵攻西周,西周君不得不将其三十六邑全部献给秦,西周国灭亡。同年,周赧王死去,作为天子之国的周朝不复存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秦相邦吕不韦带兵灭东周公,东周彻底灭亡。
战国时期有没有周天子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周天子权威一落千丈,军队被严重削弱,至此再也无力管辖诸侯,只能自保。这是东周开始,分两个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1、所以,诸侯以扩充领土为中心,不以天子为中心;
2、这两个阶段,诸侯利用周天子时,才会纳贡,平时都不理。比如,齐桓公为了称霸,提出“尊王攘夷”,向天子纳贡。
3、国强必霸,称霸后会有大量财富,权势就大,可以主宰别人命运。因为这个时候,诸侯很多,丛林政治很明显,弱肉强食。
4、从东周第一任天子周平王,一直到最后的天子周赧王,都关不了诸侯。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在犬戎攻破镐京的时候,直接归天子管辖的军队几乎被消灭尽了。这之前的情况是天子的军队多于任何一个诸侯,但平王东迁之后,军队被消灭了很多,天子原来管辖的土地大量丢失,导致赋税和征兵人口都大大减少,所以,一蹶不振,强大一些的诸侯军队多于天子,所以天子管不住诸侯了。
战国时期,都有哪些国家,周天子是什么国
战国时期国家有,秦国、魏国、赵国、韩国、齐国、楚国、燕国,合称战国七雄。
周天子属于周国,是周国的天子,秦国、魏国、赵国、韩国、齐国、楚国、燕国七个诸侯国是他名义上的附属国。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小国,如:鲁国(姬姓);卫国(姬姓);滕国(姬姓);宋国(子姓);越国(姒姓);邾国(曹姓);中山国(姬姓,狄族所建立)等。
战国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
扩展资料:
战国时期,铁器开始出现与使用,取代了石器而与青铜器同时并进使用,商业的繁荣促进了货币的发展,而春秋时的井田制被取消。
农业进一步发展,各国人口增多。手工业的冶铁、青铜器铸造、漆器、丝织业的生产水平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各国之间的商业贸易得到大力发展。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加剧。诸侯国兼并土地战,争夺生存空间,代替了春秋时期政治上的霸权争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宋、鲁、卫、中山、滕、邹等,周天子是周朝,是天下共主,其他国家都是周朝的诸侯国。
1、齐
齐国(前1044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被周天子封为侯爵,分为姜齐和田齐两个时代。疆域位于现今山东省大部。
齐国国都是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齐胡公时曾迁都至薄姑(临淄西北五十里),田氏代齐之后,仍以临淄为都城。
公元前386年,田和被周安王列为诸侯,姜齐为田齐取代,田和正式称侯,仍沿用齐国名号,世称“田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334年,齐侯田因齐称王。
齐湣王时期,齐国对外扩张,南吞宋国,西却强秦,后招至五国伐齐,国势大减。前221年,齐王建向秦王政投降,齐国覆灭,秦建立了统一的封建王朝。
2、楚
楚国(?~前223年),又称荆、荆楚 ,是先秦时期位于长江流域的诸侯国,国君为芈姓(金文中为嬭姓 )、熊氏(金文中为酓氏)。周成王时期(一说即前1042年~1021年),封楚人首领熊绎为子爵,建立楚国。
楚宣王、楚威王时期,疆土西起大巴山、巫山、武陵山,东至大海,南起南岭,北至今河南中部、安徽和江苏北部、陕西东南部、山东西南部,幅员广阔。楚国至此进入了最鼎盛时期。
楚怀王时期攻越国,尽得越国故吴地,越国因此而分崩离析。但因为怀王用人不当以及秦相张仪欺诈导致国势渐衰。前223年,秦军攻破楚都寿春,楚国正式灭亡。
3、燕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周朝时期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始祖是周文王庶长子召公。
前323年,燕易王称王。前316年,燕国爆发子之之乱,两年后,齐宣王借平乱之名,派大军灭燕。前312年,赵武灵王扶持公子职(燕昭王)归国登基,燕国复国。燕昭王广纳贤士,励精图治,任用乐毅合纵攻齐、秦开破东胡朝鲜,盛极一时。
燕昭王去世后,燕国迅速衰落。长平之战后,燕国企图趁火打劫,结果连败于赵国,沦为弱国。
前228年,秦破赵都邯郸,陈兵易水,燕太子丹暗派荆轲刺秦,最终失败,荆轲被杀,秦王嬴政大怒,即命王翦发兵攻燕,前226年,燕王喜联合赵代王嘉抵抗秦军,战败后,率公室卫军逃辽东。
前222年,秦王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虏燕王喜,燕国灭亡。秦在燕地设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4、韩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先秦诸侯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公元前230年,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5、赵
赵国(公元前403年 —公元前222年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
前403年,韩、赵、魏正式三家分晋,周威烈王始命赵烈侯赵籍为侯。 国都曾先后在晋阳(今太原)、中牟(今鹤壁)、邯郸(今邯郸),前372年又立信都(今邢台)为赵之别都。
至赵武灵王时,赵国称王,施行胡服骑射,沿阴山修筑赵长城,前296年灭中山国。疆土囊括了河北省的大部分、山西省的大部分、内蒙古的阴山以南的部分。成为东方六国最强大的国家,与秦国展开了数十年的争霸。
前228年,赵国都城邯郸被秦军攻破。赵国大夫们北逃到代,共同拥立赵代王嘉继续抵抗秦军。前222年,秦军攻灭赵代王嘉,赵国灭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战国
战国时期的最主要的国家是战国七雄:齐国(妫姓田氏)、楚国(芈姓熊氏)、燕国(姬姓)、韩国(姬姓韩氏)、赵国(嬴姓赵氏)、魏国(姬姓魏氏)、秦国(嬴姓)。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