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北伐军10万人能将70万北洋军打得惨败?最后有多惨?因为北伐军是富有理想的一支队伍,而且战斗力非常的强;与之相反,北洋军内部...
为何北伐军10万人能将70万北洋军打得惨败?最后有多惨?
因为北伐军是富有理想的一支队伍,而且战斗力非常的强;与之相反,北洋军内部则是贪污腐败横行,互相倾轧,各个派系之间互相争斗。
相信大家都有些好奇,这个在各种电视剧当中“神出鬼没”的北洋军阀,到底是怎么来的?
北洋军其实是清朝末年清政府为了抗击外来侵略势力而命袁世凯组建的一支现代化的军队,没有想到这支北洋军最后成了袁世凯的私家军队。袁世凯靠着这只强大的北洋军在全国胡作非为,最后甚至夸张到了称帝的程度。在袁世凯死了之后,北洋军政府内部就再也没有出现一位能够真的祝所有军阀的首领了。
换句话说,在袁世凯死了以后,北洋军阀内部就开始长达数十年的内部战争。我们在《少帅》这部电视剧当中看到的“奉直大战”就是奉系张学良和直系吴佩孚之间的爆发的内部战争,起因就是利益分配不均和地盘问题。
除了各个派系之间的军阀会互相打仗以外。在军队内部贪污腐败问题也是非常严重的。经常是上面把军饷发下来啦,发的时候是克扣一点。到了中层军官这里又要拿一点,底层军官这里又克扣一点,到了士兵手里那点军饷根本是不够的。老百姓去当兵,就是为了拿那几块军饷钱,要是连钱都拿不到了,自然就没有人愿意卖力打仗战斗力也就没有了。
像这样互相倾轧而且贪污腐败严重的北洋军,根本就无法抵挡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有革命信仰的北伐军。所以北伐军是势如破竹,而且北洋军阀是夸大了自己的实力----实际人数根本就没有七十万。
最后北洋军阀是投降的投降,被打败的打败,反正最后都是不复存在。
军队高达70多万的北洋军阀,为何会败于10万北伐军?
因为当时的北洋军阀全部都各自为战心怀鬼胎,每个军阀眼中都只有自己的利益,根本就没办法聚在一起合力去对抗北伐军,所以才会被这么顺利的被北伐军打败。再者来讲,虽然当时的北伐军刚开始人数确实比北洋军阀少,但是后面晋军以及西北军的加入之后情形就不一样了。
北伐军的主要敌人其实是:直系军阀吴佩孚,拥有20万大军,盘踞两湖、河南;皖系军阀孙传芳,拥有20万大军,占据闽、浙、苏、皖、赣五省;奉系军阀张作霖,拥有40万大军,占据东北以及华北地区以及拥有十万兵力盘踞山东的张宗昌。
看起来感觉北洋军阀人多势众,具有很强的实力,实际上都是一些花架子。早在北伐战争开始之前,西方列强就对中国进行了武器禁运,所以北洋军阀手里面没有比较好的武器。再有就是各个军阀手底下也并不安生,吴佩孚手下基本上就是一些土匪,战斗能力十分低下;孙传芳刚刚打下五省,地盘里的军阀都各有各的心思;至于东北王张作霖,他的手下郭松龄早就有了反叛之心,北伐战争期间之间倒戈,给了张作霖致命一击。
我们再来看看北伐军这边。北伐军也是由很多不同的军队组合在一起的,例如黄埔军、桂系军队、唐生智军、西北军、晋军等等,并且当时的北伐军还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帮助,苏联方面提供很多武器以及一些军事专家。在苏联的帮助下,来历不同的北伐军迅速整合到了一起形成了战斗力,底下的士兵们心中有了主义,自然比旧军阀的士兵要强很多。
北伐战争历时两年,沉重地打击了当时嚣张的军阀气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且为之后的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为什么北洋军和北伐军的战斗力相差这么大
为何几万北伐军能打倒北洋军阀呢?
北伐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北伐,而是一次各方力量你争我夺、纵横交错、几番角逐之后才获得胜利,所以,胜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第一,北伐军力量其实十分强大
其实北伐军远远不止十万,如果说北洋军阀有90万之众。那么北伐军应该也最少保持在80万人左右(冯玉祥40万左右,阎锡山30万左右,蒋介石10万),而且队伍还不断扩大和收编其他军队。
大部分人在说北伐军的时候,都以为只有蒋介石的部队是北伐军,其实冯玉祥和阎锡山也是北伐军的组成部分。
冯玉祥和阎锡山“劣迹斑斑”,但是阎锡山本身就是同盟会身份掌管山西政权,即使后来依附于北洋政府,也从来都没有进入北洋军阀;冯玉祥的事情我讲过很多次了,1926年的行程我再说一次吧,冯玉祥3月份到苏联考察,5月份到达莫斯科并且加入国民党,7月份回国,9月份五原誓师,拉起了一支40万人左右的队伍。苏联给予冯玉祥的援助丝毫不比给广州的少。可以说,苏联支持冯玉祥就是要冯玉祥参加北伐。
第二,北伐军主力军实力强劲
北伐军的核心力量比较强大,这批军队都是以桂系和粤系军阀为基础,绝大部分士兵和指挥官都在黄埔军校经过培训,无论是作战经验还是作战理论都很丰富。地方军阀相对于北洋军阀更能打仗,北洋军阀一直就有淮军的“基因”,一打仗就跑,地方军阀在复杂的斗争环境中,你若不能打硬仗,早就被淘汰了,后来在抗日战场表现比较好的桂系军阀和川军都是在复杂斗争环境中坚持到最后的。
而且这批军队拿的都是当时苏联援助的最先进的武器,可以说,同等人数交战,没有哪只队伍能打过当时的北伐军。
第三,北洋军阀内部不合,而北伐时机刚刚好
北洋军阀自从袁世凯死后为了主导北洋政府从1916年到1926年北伐之际,十年之间内斗不断,从1916年到1920年都是皖系的段祺瑞执政,到1920年直皖大战后,直系打败皖系,直系的冯国璋和曹锟相继执政,在1924年的第二次直奉大战时,直系又被奉系打败。在激烈的斗争中使北洋军阀不合,不能统一对抗北伐军,早在皖系执政时期,段祺瑞的智囊徐树铮就主张武力统一南方,但是由于各方矛盾,最后失败。
其中,三大系又不断分裂,奉系出现直鲁联军的张宗昌,直系除了吴佩孚又出现了东南五省联军的孙传芳。
到北伐的时候,北洋军阀就剩张作霖、吴佩孚和孙传芳三大主要军阀,吴佩孚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惨败还没有喘过来气,而孙传芳则刚刚称霸东南,还没有站住脚,在北伐的时候,北伐军采取了先打吴佩孚,再打孙传芳、最后打张作霖各个击破的战略方针,而在北伐军打击吴佩孚的过程中,同为直系出身的孙传芳竟然不救,可见北洋军阀离心离德到什么地步。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