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6个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不能算,还要6个,快,在线等《10儒家代表与儒家经典【完结】》百度网盘免费下载链接:,https:/...
儒家的6个代表人物
孔子和孟子不能算,还要6个,快,在线等《10 儒家代表与儒家经典【完结】》百度网盘免费下载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kQtdm16PupJY1oXGEPIOsA
提取码: xmvk儒家的代表人物除了孔孟两人,可以称之为代表人物的是程颢 、 程颐、董仲舒、朱熹、陆九渊(是陆九渊,不是其他答主的陆守仁)、王阳明(原名王守仁)。
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程颐: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人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和兄程颢同为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强调“穷理”之说。主张通过内心修养的方法来悟得天理,获得知识。又主张“去人欲,存天理”,为纲常名教辩护。他和程颢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挥,世称程朱学派。
董仲舒: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陆九渊: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王阳明: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在六个代表人物中,个人比较喜欢王阳明,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对我们的行为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最近也在xi ma la ya FM上学习关于王阳明学说,觉得有几个课程还不错,价钱也可以接受,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啊,课程总归是比在各个地方拼凑的要系统一点
在今天,“十三经”作为反映先秦历史状况的古籍还有很大价值。分别是《诗经》、《尚书》、《周礼》、《仪礼》、《礼记》、《周易》、《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尔雅》、《孝经》、《孟子》。
程颢: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世居中山,后从开封徙河南(今河南洛阳)。北宋哲学家、教育家、诗人和北宋理学的奠基者。
程颐:北宋哲学家、教育家。人称伊川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和兄程颢同为理学的奠基人,世称“二程”。强调“穷理”之说。主张通过内心修养的方法来悟得天理,获得知识。又主张“去人欲,存天理”,为纲常名教辩护。他和程颢的学说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挥,世称程朱学派。
董仲舒: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大董故庄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推明孔氏 抑黜百家"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朱熹: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
陆九渊: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南宋哲学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苟知道,六经皆我注脚"。
王阳明: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
在六个代表人物中,个人比较喜欢王阳明,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对我们的行为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最近也在xi ma la ya FM上学习关于王阳明学说,觉得有几个课程还不错,价钱也可以接受,有兴趣的可以去了解一下啊,课程总归是比在各个地方拼凑的要系统一点
中国春秋末期孔子创立的学派。在先秦,儒家在诸子百家中为较大学派。秦代时“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汉初崇尚黄老,儒家一度消沉。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后,直至五四运动之前的2000多年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中国学术界,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延续时间最久。
基本特点 儒家内部,不论在政治观点或哲学观点方面,都是有差别和对立的。但2000多年来,作为一个学派,在思想上又有其共同特征:① 宗师孔子,视其言行如最高准则。②以《诗》、《书》、《乐》、《礼》、《易》、《春秋》为经典。③ 提倡仁义,以为行为准则。④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
创立和发展 创立 儒家之所以称“儒”,因其早期成员以“儒”为业。近代有的学者认为,“儒”的前身是古代专为贵族服务的巫、史、祝、卜;在春秋社会大动荡时期,“儒”失去原来的地位,由于他们熟悉贵族的礼仪,便以“相礼”为谋生职业。按这种说法,春秋末期,“儒”指以相礼为业的知识分子。孔子早年曾以“儒”为业,他除通晓养生送死的礼仪外,还具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34岁时,孟懿子、南宫敬叔来学礼,此后学生逐年增多。《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形成一个以孔子为核心的学派。后世称为“儒家”。
战国时儒家的分化和发展 儒家创始人孔子在政治上倾向于保守,但又有某种程度的改良倾向,他虽没有摆脱传统的天命思想,但却注重人事,不轻信鬼神。孔子的思想有多面性,孔门弟子对孔子的理解也各执一端,孔子死后,形成了子张之儒、子思之儒、颜氏之儒、孟氏之儒、漆雕氏之儒、仲良氏之儒、孙氏之儒以及乐正氏之儒。相互间争论也很激烈。战国时的儒家以孟子和荀子最为重要。孟子继承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和德政主张,并发展为仁政学说。在哲学上,孟子继承孔子的天命观点。但剔除天的人格神成分,赋予天以道德属性。他注意人性问题,主张性善,并认为仁、义、礼、智根源于性;人生的最高理想是通过尽心,知性,达到知天,即达到万物皆备于我的天人相通境界。荀子则继承了孔子思想中重人事、不重鬼神的一面,强调天人之分,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观点。他提出性恶说,强调对人的天性加工改造的重要性。荀子对道家、墨家、法家、名家各派以及儒家内部各派都进行过批判。孟、荀是先秦两派儒家的代表,他们各自从唯心和唯物方面发展了孔子思想。在孟、荀之外 ,战国还有一些儒家学者,解释《周易》,作成《易传》。《易传》认为,宇宙万物处于永恒的生灭变易之中,变易的根据在于宇宙中阴阳、刚柔相摩相荡。儒家思想由于孟、荀、《易传》作者和其他派别代表人物的发展,成为先秦显学之一。
秦汉时期儒家的变化 秦代及汉初儒家不为统治者所用,受到压制,一度消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又兴盛起来。此后,中国思想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道家、法家、阴阳家的思想逐渐与儒术融合。儒术成为以孔孟思想为主,融会其他学说的思想综合体。儒,成为一般知识分子的通称。
汉代儒家以读经、说经、注经、争论经书中的问题为主要任务。两汉经学有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分,古、今文经学不仅文字不同,治经的方法也不同,今文经学多“非常异义可怪之论” ;古文经学多详 章句训诂 ,其代 表是董仲舒。他出于政治上的要求,提倡天人感应说,认为天是主宰自然和人世的人格神,而阴阳五行之变则是天的德刑赏罚,其哲学是儒家天命观和阴阳五行家思想的结合。后来流于谶纬迷信(见谶纬之学)。汉代儒家把儒家伦理思想系统化为三纲五常,长期地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两汉时期另外一些儒家学者如扬雄、桓谭、王充、仲长统等,对董仲舒等人的天人感应说和谶纬迷信进行了批判。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的学术地位
两汉经学流 弊 很多,形式繁琐,内容驳杂,及至魏晋,便趋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玄学。对于玄学,一般看作是道家思想的复兴,但并不排除儒家思想在玄学中的重要地位。玄学的发展借助于两汉经学,王弼注《周易》,释《论语》,何晏作《论语集解》等等 ,都是玄学家们为经学玄学化所作的努力 。儒家的主要经典《周易》与《老子》、《庄子》被并称为三玄。玄学讨论的有无、本末问题,虽然来自老庄,但与《易传》思想关系密切。儒家思想在魏晋玄学时期有重要发展,它一扫两汉经学的繁琐芜杂,剔除了经学的天人感应说等神秘成分,使抽象思维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
唐朝中叶至北宋前期儒家的复兴 东汉时佛教传入中国,由于统治者的提倡,佛教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一些知识分子以信奉和研讨佛理为时尚,儒家在思想界的地位受到冲击。唐中叶韩愈站在儒家立场上提出了一 个由尧、舜、禹、汤、文武 、周公至孔 、孟的儒家“ 道统 ”,以同佛教法统抗衡。他认为“释老之害过于扬墨”。以继承儒家道统为己任。柳宗元虽“自幼好佛” ,认为浮国之言“不与孔子异道” ,但他也“以兴尧舜孔子之道”为务。北宋前期的范仲淹、欧阳修、胡瑗、孙复、石介等人继续提倡儒家思想,终于使儒学得到复兴。
新儒学的兴起与发展 儒学的道统思想到北宋中期发展成为新儒学,也即理学。理学是儒家发展的新阶段,源于北宋的周敦颐、张载、经程颢、程颐的发展,完成于南宋的朱熹。理学以儒家思想为主干,批评佛老,把中国古代哲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峰。理学依其对世界本原的不同回答可分为3派:一派以气为宇宙本体 ;一派以理为宇宙本体;一派以心为宇宙本体。以气为本体的学派以张载为代表。他提出“太虚即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坚持了气一元论。但张载的人性论思想含有很大的唯心主义成分。以理为本体的学派以程颐与朱熹为代表。他们认为万物生成有理有气,理在气先,理是根本。由于程朱学派的思想严密完整,有利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因此成为元、明、清 3 代的官方哲学。以心为本体的学派是陆王学派。陆九渊主心即理,王守仁主心外无物、心外无理。陆王学派强调主观意志的作用,曾产生过重要社会影响,在明中叶以后的一段时期达到鼎盛。
从春秋到战国的代表人物都有了,LZ挑一挑吧~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等等。
法家主要代表人物:荀子,慎到,申不害,商鞅,韩非子等等。
董仲舒,汉初大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始作俑者,西汉广川(今河北枣强县广川镇)人。功罪千秋评说。
严重的错误景县的广川镇怎么成了枣强的了 历史课本明确说渤海郡 今河北景县广川人 现在广川投资十亿元正在建设董子公园班固在《汉书·董仲舒传》曰:董仲舒广川人也。少治《春伙》,孝景时为博士。
《资治通鉴·汉纪九·世宗孝武皇帝上之上》曰: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土,上亲策问以古今治道,对者百余人。广川董仲舒对曰……
以上均直呼广川人. 通过“广川”的大概念与小概念、时空关系以及历史资料,可以得出董仲舒出生地在现今河北省景县温城乡大温城村。
20、郦道元, 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范阳24、刘备,河北涿州人,蜀汉皇帝。 (今河北涿县)人。
2100多年前,把儒家思想推上神坛的董仲舒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汉武帝即位时,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已成为封建统治者的迫切需要。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召集各地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策问。董仲舒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
董仲舒提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汉武帝赏识。
所以儒家思想完全成为封建王朝的统治思想,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西汉武帝实行的封建思想统治政策,也是儒家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在孔子生前没有儒教或孔教一说,也没有人把他称作"圣人"。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用政治手段把儒家学说宗教化,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说,天是自然神,君权神授,圣人是天的代言人,孔子的话就是天命、天志、天道、天理、天意,把一位民间儒学教师神圣化,一下子把孔子推举到了最高神坛,儒学的诗、易、尚、礼、春秋、孝、乐便成了全民信仰的经书,被先人称为圣经、"圣教",孔子也就成了当然的"圣人"。当然,这些都是孔子生前万万没有想到的。
董仲舒"天人三策"导致的后果就是,奠定了儒家思想在我国封建时代的统治地位,使父父子子、君君臣臣的封建伦常观念深入人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深刻的影响贯穿了我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
那么,董仲舒到底何许人也,他的一生到底经历过什么呢?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建议,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和"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为后世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
广收门徒阶段
在30岁时,董仲舒开始招收了大批弟子,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弟子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由于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策问高光阶段
汉武帝即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董仲舒在对策中,详细阐述了天人感应,论述了神权与君权的关系,并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董仲舒的三篇对策写得十分精彩,列群儒之首,颇得汉武帝的赞赏,均被武帝采纳,成为汉代治国安邦的三大文教政策,颁行全国。
两国为相阶段
汉武帝虽赏识董仲舒之才,却并未重用董仲舒其人,只委派董仲舒做了江都王刘非和胶东王刘端的国相,他在政治上也与孔子、孟子一样不得志。董仲舒为江都易王相六年,搞了不少祈雨止涝之类的活动。后来经公孙弘推荐又做胶西王刘瑞的国相。因董仲舒是知名的大儒,刘瑞对他还比较尊重。
弃官归家阶段
董仲舒小心谨慎,唯恐做国相时间长了遭到不测,遂于以年老有病为由,辞职回家。据说他回家后不问家产,潜心著书立说,授徒讲学,但仍心系天下,据《汉书·董仲舒传》记载:"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公元前104年,董仲舒病故。董仲舒死后葬于西汉京师长安西郊,因有一次汉武帝经过他的墓地,特下马致意,其墓地又称"下马陵"。
品读君曰:
董仲舒的出现可以说是历史的必然结果,"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当时思想得到统一、让儒学占据统治地位,使中央集权更加牢固、控制了人民的思想,顺应了历史统一的潮流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文化的繁荣。所以说,最终其实很难有一个明确的判定,有对,它符合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有错,它钳制了思想等方面的发展。
但是话说回来,没有董仲舒,也会有张仲舒、刘仲舒等其他人的思想来为君王服务,这是历史的必然!
儒家代表人物有哪些
儒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一种思想,儒家学说的创始人也是孔子,其主要思想以“礼”、“仁”为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对国家之后的思想影响很大。儒家思想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之后的思想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主导地位。倡导儒家思想的人物很多,但是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孔子、孟子、荀子、朱熹。
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主张“仁”。何谓“仁”?“仁”就是爱惜别人,君主爱惜百姓,做到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说:“自己不愿意经历的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还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仁爱的人爱别人,克服自己同时遵守理解就是仁”。
同时孔子也主张“礼”。孔子一生克己守礼,把复兴礼乐当做自己的任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意思就是不是礼貌的东西不看,不礼貌的不听,不礼貌的东西不说也不做。“中庸”也是孔子所倡导的,“中庸”就是把“仁”和“礼”相互结合。
孟子在孔子所提出的“仁”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孟子反对苛刻的对待百姓,孟子提出“不以仁政,不以平治天下”。就是说要想治理国家就要施行仁政。孟子认为百姓最重要,孟子是战国人,是在孔子之后儒家最重要的代表人物。荀子是战国人,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荀子提出了“天命有常”。荀子主张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不跟随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人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改造自然。使人和自然更好的结合。
孔子、孟子(稳坐儒家第二把交椅)、荀卿、董仲舒、程颐、朱熹(继孔子后最博学的大儒)、陆守仁、王阳明等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