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真实的商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商鞅是中国历史上变法成功的代表。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国家,商鞅能令秦一夕巨变,委实令人...
在历史上,真实的商鞅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商鞅是中国历史上变法成功的代表。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国家,商鞅能令秦一夕巨变,委实令人讶异。
也因此,商鞅变法便衍生出不少有关改革的议题或答案,包括在思想、学术和文化都尚未定型时,是改革阻力最少的时候;民族性简朴的国家较具改革成效;法家信赏必罚的观念较符合改革色彩等等,不枚胜举。
而原因,似乎都指向了文化方面的问题。可是这些论点似乎无法解释为何商鞅最后竟遭受横死、被抄家的下场,于是我们仍需对他的人格特质作一番分析,方能找出他既“成功”又“失败”的缘由。
高傲固执、投机行险的“赌徒”个性
《史记·商君列传》一开头便有对商鞅个性的生动描写。商鞅不顾公叔痤的警告,断定魏惠王必不杀己,颇能突显他胆识过人的一面。
商鞅剧照
不过在胆识的背后,却也透露了商鞅具有不惜孤注一掷、奋力一搏的“赌徒”个性。他不走稳健的路子,先避锋芒以免遭到杀害,反而强势、固执地笃定自己的判断绝对无误,“卒不去”三个字,掷地有声地把他这种坚定、傲然的性格给写活了。
若细加分析,则商鞅在此展现出了两种很重要的个人特质。一是他的高姿态,他不屑为了自认微渺的丧命之可能性而亡命奔逃,那句“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的回答,充满了对公叔痤的无限讥诮——对于这样一个出卖自己却又假意关心的人,他毫不掩饰地就把自己心中的鄙夷表露了出来。
乃至后来,秦孝公对变法一事仍举棋不定时,商鞅并没有高处不胜寒的喟然,因为那是一种软弱的表现。他深知自己的优越、杰出,不仅引以为傲,也激起他睥睨愚人、俗人、甚至世人的心态。
秦孝公与商鞅剧照
所以“疑行无名,疑事无功”是商鞅一贯的准则,因为世间俗人原本就爱非议高瞻远瞩的智者,“故”与“礼”是为庸人而设的,智者、高人随时可以打破这些封条。另一则事例也颇堪玩味: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表面上看,商鞅是为了齐一观念、钳制意见,才向那些爱发议论的人施以惩戒。但骨子里,他何尝不是由于看不起那些庸人,所以这才做出这种无罪有罚的举措?
那些人一开始便与他作对,不信任他的新法,事后又欣然赞扬,甚至前来歌颂,这是十足的“后知后觉”且毫无骨气,这正是商鞅最瞧不起的,难怪他要施以“尽迁之边城”的报复了。凡此,都是他个性中高傲固执的表现。
商鞅剧照
商鞅的第二个特质,便是他的投机性。照理说,以他强势的行事作风和高傲的自信态度,应该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的坚持与无悔,但实则不然。前面说过,他不信公叔痤的劝告而不走,委实是一种玩命的做法。之后,商鞅见秦孝公的那一段则更具有代表性。
商鞅先后以帝道、王道、霸道游说秦孝公,都无法得其重用,最后摸清了孝公所需,这才以强国之术遂行所愿。这纯粹是应需求而随机应变,故“坚持理想”是不在商鞅考量之内的。
其实纵横策士本就以夤缘得位为主要目标,所以商鞅虽有“难以比德于殷周”之叹,也无法改变他投机以居高位的本质。
如此一来,“商鞅变法”便成了历代变法改革中最独特的范例,因为他既不起因于理想的动机,又不是为了解决国计民生而变革。虽然他曾对赵良说:“为其男女之别,大筑冀阙,营如鲁卫矣。”但这是他行强国之术的副效果,所以其变法之初衷,自然也谈不上是基于对高等文化的仰慕之心。
赵良剧照
商鞅与公子卬的会战,最能显露他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个性。为求胜利,他发挥其走偏锋、行险棋的特质,丝毫不以背信、险诈为意,目标达成才是荣耀的真正达成。在商鞅眼中,过程再怎么光明磊落、高伟岸然,若无成效可期,那么连最起码的工具价值都没有。
在商鞅心目中,人民、臣子都是刍狗而已,是任他摆布的棋子,其实说得真切些,这些都只不过是他的“赌具”而已,他借偌大的秦国进行了一场豪赌,果然一切尽在他预料之中,他取得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他岂不知自己因此树下的政敌有多少?
司马迁笔下“宗室贵戚多怨望者”一语,露骨地道出了商鞅的处境,所以他才会与赵良谈论许久,话语中尽是有关他的功过问题。
只是他那时正居高位、享极宠,对他而言,“赢”就是“道理”,所以赵良所提“仁义道德”那一套,不过是输棋者的牢骚之怨罢了。最后商鞅终于身死名裂,完全符合他那“赢则全收,输则精光”的投机模式。
商鞅剧照
刻薄与寡恩的政治手段
像商鞅这种个性张扬的人,其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自然也直来直往。他不隐瞒自己的恃才傲物,也以自己的成就沾沾自得,自比为“五羖大夫”百里奚。商鞅被新王追杀时,竟然还敢回奔魏国,似浑然忘却了当初自己是如何以诈道来计害魏公子卬的。
也许对商鞅而言,这亦是另一次的“孤注一掷”,只不过他这一次的投机未免太过天真,所以商鞅投机准确时令人惊叹,但错误时则令人哑然失笑、莫明所以。
终归一句,商鞅就是这样一个作风明确、表里相符的人,所以司马迁称其为“天资刻薄人”、“少恩”,因为他毫不忌讳地摆出高人一等的态度,也不惮别人对他投机作风的不满,甚至还视别人为跳板。
商鞅剧照
若从“法”的执行,来看待商鞅的个人特质,“认事不认人,认法不认人”也可以看成是其优点。但不可忘记,商鞅这种优点的背后,其实透显着一种“以人为刍狗”的态度,正因为视人为工具、手段,所以才能站在旁观者的角度,以冷静、理智的态度去执法、判断。
“利害”与“功利”乃是商鞅的最高目标,在这一点上,他与秦孝公可说是有志一同。在功利的诱导下,投机成了他的不二法门,刻薄寡恩成了他对待人、事、物的一贯原则。因此,旁人便不在他的眼中,高傲固执成了他惯有的作风。
历史上真实的商鞅,跟教科书上的完全不一样,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上真实的商鞅,跟教科书上的完全不一样,他究竟是个怎样的人?透过影视来看看商鞅是一个什么样的吧!一部《大秦帝国之裂变》主要讲的就是秦国是如何从贫穷走上富庶的道路!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主演商鞅!那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商鞅在剧中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吧!商鞅是一个睿智的人!商鞅授业恩师是鬼谷子,这个大家都应该知道鬼谷子非常出名,教出了很多著名的军事家纵横家等等,比如孙膑庞涓,张仪苏秦,似乎每个时代都是成对出现的!而对于法家大师商鞅确是独自一人!
名师出高徒,刚刚出道的商鞅不为人所知,他对吴起和李俚的法家思想比较遵从,于是他来到了当时最强大的魏国,跟随在当时的丞相公叔痤身边学习,他的法家思想以及在军事上的眼光被公叔痤十分欣赏,以至于公叔痤临终前向魏惠王进言重用商鞅否则就杀掉商鞅!由此而知,商鞅是多么厉害的一个人!商鞅对自己的法家理念信心满满,当时七国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对于每个国家来说都想像春秋五霸那样有着霸权主义思想!最早变强的国家莫过于魏国,在李俚变法之后,魏国变得强大起来,明显超过了其他六国许多!渐渐地其他六国也意识到了国家需要改革,而改革就需要像商鞅这样的法家,商鞅一时也成了一个抢手货。
一次齐国游历让商鞅觉得是时候展现自己才华的时候了,诸子百家齐聚齐国,商鞅当场就发表了他的言论,当然被很多人不认可!但是其中法家的大儒慎子和申不害都是代表着法家思想,都比较认同商鞅,同时也有着分歧!尤其是申不害跟商鞅打赌,看看谁的思想更适合当代发展的各个大国!商鞅最终选择了当时最弱小的秦国作为他的试验田,而此时秦国秦孝公当政,面对着国家的贫穷,面对着军队的羸弱,面对着邻国魏国的压迫,他迫不及待的需要改革,而商鞅的主张恰恰跟秦孝公的想法不谋而合,两者一拍即合!
在秦孝公大力的支持下,商鞅在秦国变法,使得秦国变得特别富强,然而国家变得强大没错,但是这也严重的触碰到大地主阶级的利益,若不是秦孝公极力护短,商鞅早就被人吃了!因此在秦孝公刚刚离世,商鞅就被无情的五马分尸!这就是一代商鞅的生涯!商鞅这一辈子没有什么好后悔的,虽然惨死是一个不完美的句号,但是他的抱负基本上都已经实现了!笨就笨在他没有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走,对比张仪,他凸显笨拙了一点,如果能够全身而退,他这辈子还真的挺有成就感的!或许是悲剧来的太快,就像龙卷风,打了个商鞅措手不及。人生就是这样,大起大落也是一种人生体验!一辈子活得就是要有滋有味,不能够流芳千古,那么就要遗臭万年!
商鞅,是个什么样性格的人呢?
商鞅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商鞅变法是历史上最为成功的一次变法典范。因此,商鞅受到后世的善遍赞颂。
但是,商鞅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一些严厉措施,也反映出他的性格缺陷。
商鞅在变法中未能对秦国百姓进行系统完整的教化,只是简单粗暴地要求秦国百姓完全遵守和执行变法条令,甚至对违犯法令的人采取极其残酷的刑罚。所以,商鞅在秦国并没有赢得秦国百姓的衷心拥戴,而是落下了刻薄寡恩、执法严酷的名声。
商鞅在推行变法的进程中,对保守派贵族进行了严厉的打击,丝毫不留情面。同时,他对于违犯法令的普通百姓也是毫不手软,动不动就是严刑峻法,使得秦国上下都对他心里很抵触。
但是商鞅亳不在乎,他只要求变法得以顺利推行,不管人心的向背。他的功利性太强,导致自己一味用严酷法令来强力推行变法,力求变法早日成功。
最后,变法成功了,商鞅却留下了刻薄寡恩的坏名声。在支持他的秦孝公病死以后,商鞅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自己又在秦国没能赢得民心拥戴,所以,商鞅很快就被打倒了。
另外,商鞅在世人眼中名声最为败坏的一件事,就是他为取得战争胜利,夺取河西之地,对魏军主帅、自己的老朋友公子卬采取了欺骗手段,卑鄙地赢得了胜利,达到了战略目的。
可是在这件事上,商鞅也被世人看透了,大家都清楚地知道商鞅这个人功利性极强,为达到目的,是毫无顾忌、不择手段的。
结语:商鞅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改革家,他的功勋千秋传颂。但是由于商鞅性格上的缺陷,导致了他的悲剧下场。刻薄寡恩,功利心太重,使得商鞅失去了人心,没有支持他的群众基础,因此,在失去了政治靠山以后,他就被守旧贵族势力很轻松地打倒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