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术的机关术简介法自术起,机由心生。在各种机械装置里,机关堪称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隐秘,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控制着整体的运...
机关术的机关术简介
法自术起,机由心生。在各种机械装置里,机关堪称最要害的部分,它微小而隐秘,却“牵一发而动全身”,控制着整体的运动趋势,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至高体现。当现代人用理性的眼光来打量古人生活中充满奇思妙想的机关之术时,已不仅在寻找机关本身,还会发现机关背后古人的心思。
在中国人心目中,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这位精于内政、长于战略的武侯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谜团,其中之一就是他的制造之术。
正史《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评说:“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推演兵法,作八阵图,咸得起要云。”上述种种制作,的确是孔明的手笔,可以大胆地推测,孔明的机械制作术,很可能是继承了战国时期墨子和鲁班的机关之术,并加以发挥改进,成为令人叹为观止的古代科技。
先看连弩,《三国演义》第一○四回,孔明逝世前把这种武器传给了姜维,书中说“其法长八寸,一弩可十发。”《汉晋春秋》上也有“谓之元戎,以铁为矢”的解释。由此推断,这种武器的个头儿不算小,行军携带也不方便,孔明出祁山北伐时,因路途艰险,没有用它来装备部队,所以没有用于实战,直到诸葛亮去世后,才在蜀国批量地生产了一点。由于连弩杀伤力极强,把它作为守城的武器是十分理想的。后来,钟会率领大军进攻蜀国的时候,诸葛亮的连弩发挥了巨大作用。奇怪的是,至今流传下来的却是一弩一箭的小型弓箭,武侯的十矢弩神秘地消失了。
木牛流马在《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即孔明六出祁山时才出场的,而《三国志》中,则有蜀汉建元九年(公元231年)孔明第四次北伐的粮草“以流马运”的记载,甚至还涉及到制作方法和尺寸比例。书
中说,木牛流马这种工具“载多而行少”,“人行六尺,牛行四步,每牛载数十人所食一月之粮,人不大劳,牛不饮食。”正如后人所幻想的那样,既要马儿跑得快,又要马儿不吃草。
诸葛亮是一位机械制造的行家里手,他的妻子黄氏也是一位发明家,民间传说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说她发明了一种可以用来推磨的木头人,只要开动机关,那木头人儿就不知疲倦地推起石磨。如果传说成立,那这个木头人儿便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机器人。然而传说毕竟只是传说,目前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这木头人存在过,况且,若想要源源不断地推动石磨这种“重量级”的工具,强大充足的动力是必不可少的,在三国时期,怎可能有方便且充足的动力来源。
我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机关之术也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鲁班在从事伟大的营造和工具发明之余,还发明了一种可以在天上飞翔的“木鸢”,这个飞翔的木质大鸟,应该是飞机的祖先。
因为战争的缘故,中国古代机关术很多用在了军事上,最为典型的是诸葛亮的八阵图,许多史籍中都有记载,最为详尽的还是《三国演义》第八十四回中,陆逊误入八阵图后“狂风大作,飞沙走石”,落得惨败。《水经注》中这样论定:“八阵既成,自今行师,庶不覆败矣。”说明这个阵法的确是很厉害的,因为它不仅有通常的军事要素,而且,似乎还有许多深奥的玄学,分为“生、死、惊、伤、景、开、休、杜”八种阵法,而且能“变化为周天三百六十五”这样的阵法,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古代机关之术,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流传至今,成为现代科技的基石。而很多却已经失传,湮没在浩瀚的历史中。机关一词在古代汉语中主要指泛指一般的机械、器械以及为捕捉鸟兽所设的陷阱等等,及至近代则又衍生出了政府办事机构等含义。本文所介绍的机关术自然属于机关的前一种解释,追寻着中华机关术起源的我们需要回首那遥远的过去,那是中华文明的神话时
墨家机关术是真有其事还是虚构的?
秦国时的墨家到底是做什么的?古时候的他们真的有着机关术这种东西吗?墨家的机关术是确实存在的,可以从《墨子》这本书里面得到考证。但是,影视剧里面对进行了一个过度的夸大,增加了许多玄幻色彩,让我们对墨家的机关术产生了一个错误的认识。
墨家的机关术,用现在的语言来解释,就是机械制造的技术。我们都知道墨子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在军事和物理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通过自己的物理知识,建造了许多防御武器,这些武器大多数都是建在城墙之上,所以又有了机关城这个说法。
在《墨子》中提到了三种城防武器,第一种是连弩车,它被放置在城墙之上,十个人进行操作,一次能够射出几十或者上百只弩箭,箭的尾端系有绳子,绳子又连接在一个轱辘上,这样射出的箭可以快速的回收回来,提高弩箭的使用效率。
第二就是转射机,有点像上个年代的高射炮,也是安放在城墙上,射程比连弩车远,由两个人操作,一个人负责射击,另外一个人负责调整方向,所以操作更加灵活。第三种就是籍车,类似投石车,但是它是城防类武器,通过投掷炭火,来抵御敌人的攻城部队。
墨家机关也只是一些利用了物理机械知识的城防武器,在我们现代人眼里,这些设备都是非常简单的机械。但在当时从生产力水平下,这已经是非常高的科技了,在当时拥有非常强大的杀伤力。这现象就像我们提起激光武器,还有核武器时内心的感慨——这大概就是武器的终极了吧,所以我们会把这些武器写得非常恐怖,千百年以后的人们可能也觉得现在的我们非常厉害,但是如果他们知道我们在说的是什么,他们就只会呵呵了。
儒家和墨家作为当时的显学,尤其是墨家,所追崇的兼爱非攻思想,历来被中下贫农所接受。
墨子擅长工巧和制作,在军事技术方面高于其他诸子,堪称博学多才。据说他能在顷刻之间将三寸之木削为可载300公斤重的轴承。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载:“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他利用杠杆原理研制成桔槔,用于提水。他还制造了辘轳、滑车等,用于生产和军事。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即所谓的“墨守”),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或者说有些技术已经流传下来了,只是没有准确的文献表示这些就是墨家机关术中的一个。但是墨子这个人本身就是很出色的,所以我相信墨家机关术是真的有的,只是因为时间的久远,所以我们已经不能完全还原了。
侦查木鸢,这是墨子花了3年间用木材制成的飞鹰,据说能在天上飞一天,这样敌军的行动就能了如指掌。
转射机,转射机也是一种要置于城墙上的装置,由两人操控,一人射箭一人控制方向,最变态的它还是能综合分析敌军的攻城器械,军力配备等几个因素给出最佳反击位置。
连弩车,连弩车是一种置于城墙上的装置,能同时放出大弩箭六十支,小弩箭无数支,攻击力十足。
古代一些神奇的“机关术”,为何大多都失传了呢?
为何大多失传?古代有很多神奇的机关,至今都是未解之谜。就比如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再比如诸葛亮的妻子黄月英曾发明的木狗、木羊以及推磨机械等。这些机关术都已经被人们传的神乎其神,但是现代却无法将其还原出来。那么这些神奇的机关术,为何大部分都失传了呢?
第一,时间久远,以讹传讹,机关术的真实性已经得不到充分的证明。
几千年已经过去了,随着一代代口口相传,免不了其中有夸大的成分,然后经过一代代的夸大,可能已经是用想象中的事物代替了它本身存在的真实事物。就比如古代人信奉的神,更有人曾说自己见过神。但是理智的我们都知道神是不存在的,它只是我们心中存在的一种信念。
第二,很多机关术不符合科学规律。
就拿诸葛亮发明的木牛流马来说,据说这样一种神奇的木牛流马,只要一按机关然后不用人力,这些木牛流马就能够跋山涉水、如履平地。这样听起来比我们现在的代步工具,电车、摩托等都要神奇。那么作为学过 物理的现代人,我们都知道机械是不可能没有动力,就永无休止的运动下去,所以这是不存在的。
第三,优胜劣汰,消失的东西即使真的存在过,也必定有其消失的原因。
就通过第二点的分析而言,我们知道所谓的永远转动下去不需要人力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那只是人们以讹传讹的一个美好想象而已。那么如果有的机关术真的很好用,是绝对不可能失传的,一旦失传则说明它可能是被淘汰了,这是大自然中优胜劣汰的规律。
墨家机关术真有传说中那么厉害吗
就像小孩心里的大人,农民心里的教授。当然是历害!
历史上的墨家和其他大多数流派一样,重要之处在于为各国君王提供治国理念等,而不是自己去参与实际战场。
墨家的确有机关一类的东西,但不是影视作品中那样违背物理规则的机关,而是一些攻守城器械为主,虽然也有一些小玩意儿,不过没那么神奇。
机关一类的当时比较厉害的是鲁国的公输班,即平时说的鲁班。
中国古代的机关术名震天下,究竟有多厉害?
上个世纪,全球机器人技术有两个大国——美国和日本。20世纪70年代前后,美国注重机器人在军事领域应用,而日本注重机器人在工业领域应用。后来在机器人技术民用化的进程中,日本的机器人工业基础实力雄厚,而美国则有更多的“黑科技”。机器人技术从20世纪中旬发展到现在,也不过数十年。中国后来居上,年轻一代学习能力非常强,通过学习跟进和自主研发缩短差距赶上国外水平,而不为人知的是比这项黑科技更加神秘的就是我国古代机关术。
战国时期,《列子·汤问》中就记录了一个“偃师献技”的故事:西周穆王是爱好游山玩水的风流天子,传说他驱八骏西游会见西王母以后回国途中,遇见了一个奇人,是个手艺奇巧的技师,自称来自洛邑的偃师。因此人们都叫他偃师。
偃师和一个穿着花花绿绿的人同来谒见穆王。“大王,这就是小人制作的一个会歌舞的人。”偃师恭恭敬敬地说。穆王仔细一看,感到非常惊讶,这个假人的形态外貌,一举一动;竟和真人一模一样。真是妙极了,他收缩着腮帮能唱歌,挥着双手能跳舞;唱起歌来有板有眼,舞蹈起来合乎拍节,千变万化,随心所欲,舒展自如,一点也不呆板。穆王越看越疑惑不解,心想:这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真人吗?
表演快要结束时,只见那个假人不住地眨动着色迷迷的眼睛,挑逗穆王左右的嫔妃,向这些美人儿表示爱慕。穆王勃然大怒,立刻命人把偃师推出去斩首。偃师吓慌了,赶紧抓住那个还在卖弄风情的假人,拧下他的脑袋,剖开他的胸膛,扯断他的手脚,给穆王看:原来都是用一些皮革、木块、胶、漆等材料制成的。穆王再仔细看看,五脏俱全,每样东西都是假的,再把这些东西一件件组装起来,又成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时候,方才那种眉目传情的光景又出现在眼前了。
穆王大为诧异,为了弄个明白,命人把假人的心脏摘去,假人立刻唱不出歌声了;把肾脏摘去,假人立刻不能走路了。穆王这才转怒为喜,感叹地说:“人的技巧竟能达到这般地步,真算是巧夺天工了!”
这个故事本身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倒不能当作史实,不过这篇“传说”也是在当时一定科技基础上发展而来。《礼记》中有“谓为俑者不仁”。孔颖达正义:“刻木为人,而自发动,与生人无异,但无性灵知识。春秋末战国初,公输般已能削竹木为鹊,墨子已能造木鸢“飞之三日而不集”,
秦汉之际,出现了能演奏各种乐器的铜人。
不难看出这个名叫偃师的匠人及公输、墨子等人都已够着了那个叫科技的学问,虽然那时还未有机器人这一名称,偃师制作的能说会动的人形物应该称为“机关人”或“傀儡人”,但是这已经属于机器人的范畴了。
中国机器人最早的记载,恐怕就是黄帝与蚩尤的那场史前大战,为对付蚩尤布下的雾阵而发明的指南车,车无论怎样前进、后退、转弯,木人的手一直牢牢地指向南方。后世对指南车的真伪一直有争议,但东汉张衡,魏马钧,南朝刘宋刘格,南齐祖冲之都曾复制或者得过指南车。
秦汉之际,出现了能演奏各种乐器的铜人。据西汉刘歆撰《西京杂记》:汉高祖入咸阳宫,见宫中有“铜人十二枚,座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琴筑笙竽,各有所执,皆点缀花缲,俨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众乐皆作,与真乐不异焉”。
这12枚铜人,在绳索拽动空气鼓吹之下,能演奏出与真乐一样的各种声音,可见其构造已经比较复杂。又据《汉书·陈平传》段安节《乐府杂录》记“自昔传云”汉高祖困于平城,陈平“即造木偶人,运机关舞于陴间”,乃傀儡子之始。
《三国志·魏书·方技传》裴注引傅玄记“天下之名巧”扶风马钧“三异”,其三为:“设为女乐舞象,至使木人击鼓吹箫;作山岳,使木人跳丸掷剑,缘檀倒立,出入自在;百官行暑,春磨斗鸡,变巧百出……马之巧,虽公输般、墨翟、王尔,近汉世张平子,不能过也。”
古代机器人有一部分也用于杀伤敌人,如明代焦周著的《焦氏说槽》中记述:“近有发陆逊墓者,丛箭射出。又闻某墓,木人运剑杀人。”此外,在《史记》、《山海经》及赵无声的《快史拾遗》等书中,也有类似的记载。中国古代机器人的程序桉古籍记载大致可分为固定程序的和可变程序的机器人。
稍后,还有一些佛经提到“机关木人”,如西晋月支沙门法护译《生经》卷三《佛说国王五人经》第二,北凉昙无谶译《大般涅盘经·如来性品》第四之二,东晋译本《华严经·菩萨明难品》第六,后秦鸠摩罗什译《大智度论·解了诸法释论》第十二等等。初期的佛教传扬不易,所以常依附于黄老道教而行。两晋时期为格义佛学盛行之际,在当时的先秦古籍中,必定已经有了类似机器人的说法,才会在翻译佛经时出现这个术语,否则人们是难以理解的。
由此可见在古代历史的长河中,我们遗失了多少古代祖先的珍贵记忆。哀哉哀哉!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