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明朝古墓被挖距今500年,墓主是何方神圣?从古至今,历史上除了地上的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地下许多待发现的珍贵宝藏。而前明朝的古墓...
前明朝古墓被挖距今500年,墓主是何方神圣?
从古至今,历史上除了地上的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地下许多待发现的珍贵宝藏。而前明朝的古墓中,古墓距今有几百年的时间,墓主为顾佐之孙顾朴。据说,明代严惩贪腐,官员多是薄葬,所以墓内一般并无值钱器物。
据调查研究,这座被挖出的前明朝的古墓,干尸依然保存完好,根据墓志铭等判定,该墓主名叫顾朴,官至右都御史,系顾佐后人。墓志铭记载墓主是明朝的右都御史,此墓主姓顾,是明朝的官员,为明朝御史顾佐之孙,太康县文物部门获悉后,立即赶去现场,并由专人24小时值班看守。
根据历史的记载,顾佐为官刚正,被人称为北宋的包拯。流传顾佐入内廷办公,在一间小夹室,并不是议政,他不与官员们群坐,因此人们称他为“顾独坐”。顾佐于正统十一年去世,后葬于太康县,顾佐墓于1989年太康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墓高8米,周长80米,墓冢为圆锥形,墓前有石马桩两个。
相传在古墓中发现很多宝物,被人发现后并拿走,据调查在太康县的毛庄附近,确实发现了一座古墓,系明代顾姓官员之墓,现场发现干尸等。顾姓人在明代有多人为官,生活在太康的后人也很多。但是,经当地文物部门考察后,认定并无太多文物价值,对于文物被人哄抢的说法,其实并不属实。
湖北潜江市杨市办事处莫市村发现的古墓是哪个朝代的?
考古专家发现的明朝古墓,为啥有九条盗洞却没丢文物?
湖北省江汉平原北,有一处明朝古墓,墓主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24子郢靖王朱栋。然而到了近代,这位郢靖王墓却一直不得安宁,先是气势恢宏的地面建筑被侵华日军的炮弹销毁殆尽,后来就连古墓也多次被盗墓贼光顾。
只是这些盗墓贼运气不好,他们用尽了各种手段,却始终无法打开古墓,这也就使得文物部门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发起了抢救性的发掘。后来经过考古专家勘察发现了9条盗洞和炸药的痕迹,但是打开古墓后,文物却一件没丢,让人感到惊奇,这座古墓到底有何特殊之处?
郢靖王是朱元璋的第二十四子,因为从小体弱,因此,年仅24岁就去世在自己的封地,随后被葬入了郢靖王墓中。
根据史料记载,郢靖王墓分为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部分气势磅礴十分宏伟,不仅有127丈高的红色城墙,而且还有各种大殿以及房屋近40间。地下部分也很庞大,有大小墓室数6间。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郢靖王墓的地面建筑在日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时候被全部摧毁,成为了一片废墟,所幸日军并未对地下的古墓进行挖掘。
新中国成立后,许多盗墓贼窥觊郢靖王墓中的陪葬品,曾多次进行盗挖,最严重的一次是盗墓贼使用炸药,把墓顶上8米厚的土层全部炸完,也正是这次盗墓让文物部门感到害怕,他们不知道这些盗墓贼还会使用什么手段。
于是文物部门最终决定对郢靖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这座经历数次被盗,但是数次都躲过劫数的郢靖王墓,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惊喜。考古专家随即对古墓展开勘察,并在古墓四周发现了9条盗洞。在确定了墓道的位置后,考古队准备进行发掘。
然而,考古专家发掘的时候发现,墓道口的土是经过特殊处理的,土质不仅很硬,而且很干,土内还掺杂了许多杂质,发掘的器械碰上去都当当作响,按照往常的经验,发掘墓道一般5-7天即可完成,然而这个墓道却清理了半个多月。
当墓道终于被清理完毕之后,映入眼帘的却是3块巨大的封门石,每块巨石的重量大约都有1吨以上。这样的巨石矗立在这里,明显就是为了防止盗墓,不仅如此,这3块封门巨石用的是糯米石膏封合,普通方法已经无法将其打开。
无奈之下,考古专家请教了大量的石匠以及专家,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其打开,然而这还没没完,封门巨石后面还有封门墙,而封门墙后面就是两扇巨大的石门,石门的厚度达到了近20厘米。考古专家随即感叹,有这种防盗手段,难怪盗墓贼无法进入。
专家进入墓后发现了600余件珍贵的文物,其中一件元代青花瓷更是成为了湖北博物馆四大镇馆之宝之一。人们在欣赏这些文物之余,不由得感叹古人对于陵墓的防盗智慧,郢靖王墓前后共有4道防盗系统,尤其是前两道系统,差点连考古专家都给难住了。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