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
中国古代四大名著分别是什么?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按照成书顺序)这四部巨著。
1、水浒传
作者是北宋的施耐庵。全书通过描写梁山好汉反抗欺压、水泊梁山壮大和投降朝廷以及投降朝廷后镇压田虎,王庆,方腊等各路反抗宋朝政府的政治势力,最终走向悲惨失败的宏大故事,艺术地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
2、三国演义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3、西游记
作者是明代吴承恩。这部小说以“唐僧取经”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全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三人,西行取经,一路降妖伏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到达西天见到如来佛祖,最终五圣成真的故事。
4、红楼梦
作者是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的史诗。
扩展资料:
中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中一个全部是男人的世界,一个全部是女人的世界,一个神怪小说,一个是关于战争的三国间的争夺。
它们从不同角度给不同时代的读者全新的审美视角及思考空间,开启了众学者在各自领域对于它们新的传承、研究和艺术再表现,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这些作品将永存不朽。
四大名著不是某个人定下来的,而是在流传过程中广大读者研究、解读、衡量后评定出来的,四大名著承载了许多文化精华,在潜移默化中对许多人的思维智慧、为人处世方式产生了影响,对往后社会思潮、社会风气、政治生态变化有着深远影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大名著
四大名著是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者 罗贯中)、《水浒传》(作者 施耐庵)、《西游记》(作者 吴承恩)、《红楼梦》(作者 曹雪芹、高鹗)。诞生于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必读著作这四部著作历久不衰,是汉语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作品。其中的故事、场景、人物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四部著作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平,细致的刻画和所蕴含的思想都为历代读者所称道。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写作的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罗贯中写作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三国演义》。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1年)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简介:施耐庵(1500年-1582年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区)人,祖籍安徽省桐城县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因随祖父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鹗简介:曹雪芹(约1715—约1763)是清代著名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
西游记——吴承恩 明 水浒——施耐庵 明 三国演义——罗贯中明 红楼梦——曹雪芹 清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简称四大名著,是指《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汉语文学史中不可多得的经典作品,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
《三国演义》
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作者:罗贯中[9] ( 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三国演义》、施耐庵合著《水浒传》,另著有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三国演义
介绍:《三国演义》是综合民间传说和戏曲、话本,结合陈寿的《三国志》、范晔《后汉书》、元代《三国志平话》、和裴松之注的史料,以及作者个人对社会人生的体悟写成。现所见刊本以明嘉靖本最早,分24卷,240则。清初毛宗岗父子又做了一些修改,并成为现在最常见的120回本。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水浒传》
作者:施耐庵(1296年—1370年),《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谁具有争议,目前最广泛认可的说法认为作者
金圣叹所评“第五才子书”《水浒》
是施耐庵。历史上还有其它几种观点,包括了罗贯中说,施惠说,郭勋托名说,宋人说等。[10]
介绍:《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出现了话本《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加亮(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成为《水浒传》的蓝本。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以宋江领导的起义军为主要题材,通过一系列梁山英雄反抗压迫、英勇斗争的生动故事,暴露了北宋末年统治阶级的腐朽和残暴,揭露了当时尖锐对立的社会矛盾和“官逼民反”的残酷现实。
由于《水浒传》版本众多,流传甚广,其中也出现不同的故事,可大体分为“文简事繁本”和“文繁事简本”两个系统,“文繁事简本”较为细致,也流传最广,主要分为七十回本(无聚义后情节),一百回本(招安后,有征辽、征方腊等情节)和一百二十回本(在一百回本基础上增加征田虎、征王庆情节)。其中一百二十回本也被称为《水浒全传》 ,是水浒故事最完整的一个本。
《西游记》
作者: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西游记
《西游记》作者也存在一定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作者为吴承恩。
介绍:西游记以民间传说的唐僧取经的故事和有关话本及杂剧(元末明初杨讷作)基础上创作而成。
《西游记》前七回叙述孙悟空出世,有大闹天宫等故事。此后写孙悟空随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书中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形象刻画生动,规模宏大,结构完整,并且《西游记》富有浓厚的佛教色彩,其隐含意义非常深远,众说纷纭,见仁见智。可以从佛、道、俗等多个角度欣赏,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
《红楼梦》
原名:《石头记》等
红楼梦
作者: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清代小说家、诗人、画家。曹雪芹早年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六年(1728),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迁回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他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多年艰辛,终于创作出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
高鹗(1758年—约1815年),字云士,号秋甫,别号兰墅、行一、红楼外史。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出版史、传播史上首个刻印本、全璧本——程高本的两位主要编辑者、整理者、出版者之一,清代汉军镶黄旗内务府人,籍贯沈阳三台子,亦自署铁岭高鹗、奉天高鹗,其先世清初即寓居北京。
高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中举,乾隆六十年(1795年)进士及第,历官内阁中书、汉军中书、内阁典籍、内阁侍读、江南道监察御史、刑科给事中等职。有《月小山房遗稿》《砚香词·簏存草》等作品传世。
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至五十七年(1792年),高鹗应友人程伟元之邀协助编辑、整理、出版《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自胡适作考证,红学界长期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系高鹗续成。进入21世纪,这一说法遭到越来越强烈的批判。2007年始,人民文学出版社新版全本《红楼梦》停止使用“高鹗著”“高鹗续”等字样,更新为“无名氏续,程伟元、高鹗整理”,标志着“高鹗续书说”发生动摇。红学家俞平伯临终遗言:“程伟元、高鹗是保全《红楼梦》的,有功!”中国红学会会长张庆善指出:“高鹗不应该是《红楼梦》续作者,他应该是《红楼梦》最后出版的整理者……《红楼梦》能够流传,高鹗是第一功臣。”
介绍:《红楼梦》是一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早期仅有前八十回抄本流传,八十回后部分未完成且原稿佚失。原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程伟元邀请高鹗协同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定名《红楼梦》。亦有版本作《金玉缘》。
《红楼梦》讲述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朝代的封建大家庭中的人事物,其中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之间的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一些日常事件的描述体现了在贾府的大观园中以金陵十二钗为主体的众女子的爱恨情愁。而在这同时又从贾府由富贵堂皇走向没落衰败的次线反映了一个大家族的没落历程和这个看似华丽的家族的丑陋的内在。
《红楼梦》还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小说,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充分运用了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
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有关施耐庵生平事迹材料极少,搜集到的一些记载亦颇多矛盾。自20世纪20年代,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谱》、《施氏长门谱》和《兴化县续志》卷十三补遗载有《施耐庵传》1篇、卷十四补遗载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志》1篇。据这些材料分析,施于元明宗至顺二年(1331)中进士,曾官钱塘二年,因与当权者不和,弃职还乡,回到苏州写作《水浒传》,追溯旧闻,闭门著述,悒悒不得行其志。还有的传说他此时与元末农民起义将领张士诚有过联系
罗贯中,一名罗本,生於元末明初,山西太原人。
元代中期,由於灭宋战争的创伤逐渐平息,社会的经济、文化重心也开始由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南宋的故都杭州不仅成为人口云集、商业发达的繁华城市,也成为戏剧演出和「说话」艺术发展的重要中心。因此,不少北方的知识分子、「书会材人」,如关汉卿、郑光祖等等,都先后迁徙到了杭州一带。
身为小说兼杂剧作家的罗贯中,也必然受到这一社会潮流的影响,成为这类南迁作家中的一个。
罗贯中外号「湖海散人」,这个称号就寄寓著漫游江湖、浪迹天涯的意味。大约在西元一三四五~一三五五年间,他来到了杭州。许多说话艺人在这里说书,一些杂剧作家,也在这里活动。罗贯中与志同道合者为友。加上他对民间文学又极其喜爱,到了这里,自然不愿离开远去。也就这时,罗贯中结识了当时在杭州居住,但年龄他大二十岁左右的施耐庵。
罗贯中的籍贯又有「东原人」之说,这是他漫游出晋后在「东原」(今山东省)客居过一段时间的缘故。他到这里,是被当时社会上十分流行的梁山泊和宋江的故事吸引而来。他到那里考察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搜集在民间流传的水浒英雄故事材料。这是他后来参与《水浒传》编纂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关於「千圣姑」和「贝州王则」的故事,当时也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因此,罗贯中就在这一带对这个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以至有《三逐平妖传》之作。
曹雪芹本名曹沾 ,号雪芹、或芹圃,芹溪。为什么三个号都离不开一个“芹”字,这里有个民间传说。原来曹雪芹住在西山的时候,曾用野芹熬汤治好了一名茶馆伙计马青,从此医名大震,后来他用中草药治好许多人的病。为了进一步表明他的志向,他便特意给自已取了一个雪芹的号,意思是愿做一棵山乡的芹,既可给父老乡亲们充饥,又可为穷人治病。后来又取了芹圃、芹溪的号,他的正名倒不大有人提起了。
为什么“芹”字之前冠以“雪”字,周汝昌以为怕是从苏东坡《新春》诗:“园父初挑雪底芹”的意思中取来的。寒雪压芹,芹芽却以顽强的生命力破雪而出,迎接春天的到来。不是颇有深意吗?
同时,他还有“梦阮”的号。“阮”即是以蔑视礼教、率性任性著称的魏晋名士阮籍。“梦阮”之号表达了他薄名利、鄙流俗、重性情的人生品格追求。
曹雪芹的生年,研究者一般推测为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出生于江宁织造府。这时曹家不及先前那样兴盛,但曹雪芹赶上了家庭最后一段繁华时期。曹雪芹的先祖原是汉 人,被满人贵族掳为正白旗包衣,成为奴仆,入了旗籍,后来成为清皇室内务府的奴隶。曹家发迹是从上祖曹振彦开始。他随清兵入关,为清皇室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振彦儿子曹玺之妻孙氏当了康熙的保姆,康熙即位第二年曹玺任命为江南织造第一任监督,掌管宫廷所需织物和采购,这是个财赋要职。曹玺去世,康熙又命其子曹寅袭了此职。曹寅是曹雪芹的祖父,被称为“读书洞彻古今,负经济才,兼艺能”,他任职时期是曹家鼎盛时期。康熙6次南巡,就有五次以江南织造署为行宫,后四次在曹寅任上。曹寅死后,康熙又命其子 曹顒袭职,过两年, 曹顒去世,康熙又命曹寅之侄子曹 兆页 (可能是曹雪芹之父)过继给曹寅为子并袭职,直至雍正五年,因皇室争权夺利,互相倾轧,曹兆页 获罪 (据张书才先生考证:当时曹家亏空200万两银子以上,是获罪的重要原因),遭株连,后被革职抄家。曹家祖孙三代任江宁织造之职达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过着“锦衣纨裤”“饫甘餍肥”的豪华生活,曹家又是“诗礼簪缨之族”,特别是曹雪芹祖父曹寅,是当时有名的才子,著名的《全唐诗》就是他主持刊印的。他能作诗、词、 曲,有《楝亭诗抄》等著作,同时又是著名的藏书家,家有藏书数万册。这样一个有极深文学修养的家庭,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准备了优良的文化素质和艺术素质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
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着之一。
吴承恩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吏沦落为小商人家庭,他的父亲吴锐性格乐观旷达,奉行常乐哲学,为他取名承恩,字汝忠,意思希望他能读书做官,上承皇恩,下泽黎民,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忠臣。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少年时,就已名冠乡里,他除奋好学外,特别喜欢搜奇猎怪,爱看神仙鬼怪,狐妖猴精之类的书籍。如《百怪录》、《酉阳杂俎》之类的小说野史,这类五光十色的神话世界,潜默化中养成了搜奇猎怪的嗜好,这对他创作《西游记》有着重大的影响。
步入青年时代的吴承恩是狂放不羁、轻世傲物的年青人。社会地位的低下,贫穷困苦的处境,使这位大才子狂放不羁,招来了纷至沓来的笑声,被人交口称誉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吴承恩约二十岁时,与同乡一位姓叶的姑娘结婚,婚后感情甚笃。吴承恩虽然狂放不羁,但他品行端 ,忠于自己的妻室。
嘉靖十年,吴承恩在府学岁考和科考中获得了优异成绩,取得了科举生员的资格,与朋友结伴去南京应乡试。然而才华不如他的同伴考取了,他这位誉满乡里的才子竟名落孙山。
第二年春天,他的父亲怀着遗憾去世了。接受初次失败的教训,吴承恩在以后三年内,专心致意地在时文上下了一番苦功,在嘉靖十三年秋的考试中却仍然没有考中。吴承恩羞恨交加,这年冬天,竟病倒了。
两次乡试的失利,再加上父亲的去世,对吴承恩的打系是沉重的。在他看来,考不取举人,不仅付资无由,而且愧对父母,有负先人。但他并不以为自己没考取是没本事,而只是命运不济,他认为"功名富贵自有命,必须得之无乃痴?"
生活困顿给吴承恩带来的压力并不小于科考的失利。父亲去世以后,他需要操持全家的所有开支,但他却没有支撑门户的能力,更没有养家活口的手段。家中生活来源,除了每月从学府里领回六斗米外,只能坐食父亲所留遗产了。
品尝了社会人生酸甜苦辣的吴承恩,开始更加清醒地、深沉地考虑社会人生的问题,并且用自己的诗文向不合理的社会进行抗争。
一生穷困的吴承恩,奋尽全力完成中外闻名的《西游记》后,带着悲喜交加的心情,约于万历十年离开了人世。
他虽然终身未能腾达,但他和他的《西游记》,在中国学史上取得了光辉而崇高的地位,永将光照千秋
有关庄子的资料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但是,庄子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他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他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这是不得不预先声明的。
(一)贵族身世,落泊宋蒙公元前387年,在“战国七雄”中的楚国,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吴起变法。这件事对了解庄周其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的故事必须从这里讲起。从周天子裂土封疆到战国中期的六个世纪中,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大幅度发展,所谓的“男耕女织”,“五口之家,百亩之田”的宗法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日趋形成;与此同时,各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有闲阶层,“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各国有识之士纷纷起而倡导变法,力图拆去“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藩篱;一些精明的统治者出于富国强兵、称霸中原的需要,也乐于起用这些变法图强之士。吴起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战国时期,先后出现过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三大改革家。吴起作为一个才高德薄的历史人物,他俊逸豪迈,手段精明而老辣:为了能在鲁国统兵抗齐,他可以亲手杀死自己的齐国妻子;在魏国带兵时,他可以亲口为士兵吮吸浓疮。但是,作为一代英杰,他确实为楚国的强盛作出了生命级的贡献。楚国封国之初,本来还是一片落后的蛮荒之地,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湿,山川秀丽,楚人带着原始的浪漫和热情,很快发展了起来。到吴起变法时,楚国已是公族众多,财政匮乏,“贫国弱兵”,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将要激化了。楚悼主时吴起从魏国来到楚国,倡导变法,被楚悼王委以重任。他力主“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土”。具体说来,就是要把那些领奉不干事的闲官、散官裁汰一批,实行“减政”。对贵族的三代以下闲散子孙统统贬为庶民,让他们自食其力。然后用节省下来的财政收入养精兵以与中原各诸侯国争雄。为了使被贬为庶民的贵族后裔不致联合作乱,吴起下令让“贵人往实广虚之地”,也就是将他们疏散到边陲地区,让他们开荒种地,过自食其力的平民生活。庄氏是“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即位),卒于公元前591年。从前591年到前387年吴起变法已有二百余年,三十年为一代,到庆子父祖辈上,早已过了三代,所以无疑是被贬谪的对象。楚悼王公元前318年逝世,吴起失去了王权的庇护,变得孤弱无靠,被他打击的达官贵人立即联合起来,攻打王宫追杀吴起。吴起抱住悼王的尸体被乱箭射死,那些参与作乱的显贵们却因此而犯了伤害王尸的“夷宗”大罪,继位的楚肃王因此而诛灭“七十余家”。庄子的父祖辈大概就是这时为避“夷宗”之祸而越境迁居宋国蒙地的。“据公认的推测,庄周在楚国公族作乱十二年后即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家庭一下子落泊为平民,流亡异国,自食其力,必然是一个相当难以适应的艰难过程。由此可以想见,医子的幼年时代生活在一种动荡、忧患的环境气氛中,物质生活上的匮乏姑且不论,庄周那幼小的心灵过早承受了过多过重的压力却是勿庸置疑的。这样一种幼年生活经历,对天资聪颖的庄周来讲,形成一种内向型人格是完全顺理成章的事情。幼小的庄周必然很小就思考了很多问题,由于其家庭成员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他在耳濡目染中一定也读了许多书。这是庄子成为思想家,一个反传统、反异化、非理性,重内在精神修养的思想家的最为根本性的原因。
(二)委身漆园,工于技艺在抑郁寡欢中成长起来的庄周,对人类存在、社会规范、自然奥秘这些人类面对的亘古困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是一种哲人的忧思,一种探索真理的渴望,一种破译自然奥秘的科学求知的冲动。但是,人不能靠真理过生活。读书写作之余,他必须找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一个落泊域外的贵族后裔没有可以继承的田产,于是庄子只好靠手工业为生。庄于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他可以织出非常精细的草鞋,可以做出当时堪称一流的漆器,并对木工、陶工、屠宰、洗染等几乎所有的手工业都十分精通。司马迁记载“周尝为蒙漆园吏”,证明庄子曾因技艺的精湛,做过一任管理漆器作坊的小官吏。科学发源于技术。庄子在手工业劳动的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物质的属性一定会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井通过这种体验进入了“直观体道”,“道不可言”的精神修养境界和哲学境界。在《庄子》一书中,庄子记载了许多手工业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艰难思索后的哲学结论。比如,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木匠在堂下做车轮子。木匠停住手中的活问桓公:“您读的是什么?”桓公漫不经心他说:“圣人之言”。“圣人还活着么?”桓公说:“已经死了”。“那么说您读的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了!”桓公听了大怒,说道:“我在这里读书,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今天如果说出个子丑寅卯倒还罢了,否则就处你死刑”。本匠不慌不忙地来到堂上,对齐桓公说:“我这道理是从做车轮中体验出来的。榫眼松了省力而不坚固,紧了则半天敲打不进去;我可以让榫眼不松不紧,然后不慌不忙地敲进去,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嘴里虽然说不出这松紧的尺寸,心里却是非常有数的。我心里这个‘数’,无法传给我的儿子,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继承下去。所以我都六十岁了,还在这里为您做车轮子。圣人已经死了,他所悟出来的最深刻的道理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消失了,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是浅层次的道理。所以我说您读的书是古人留下的糟粕”。还有,庄子写道:一个屠大为文惠君宰牛,手摸、肩靠、脚踩、膝顶、刀尖刺、刀刃割、刀根砍、刀背砸,很有节奏,好像踩着《桑林》乐章在跳舞,似乎和着《经盲》的旋律在伴奏。文惠君说:“嗬!真棒。技艺竟然可以高到这种地步!”屠夫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艺的层面了。开始学宰牛,牛是浑然一体的;三年后,一眼就能看到牛的骨骼、肌肉、经络所组成的内在结构。现在我不用眼睛看,好像不是运动手脚在杀牛,而是全身心都贯注到了牛的自然纹理结构中割肉、剔骨,顺着牛的自然结构下刀,不会碰到任何大的障碍,连经络相连处我都可以轻松地分解开来。……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杀了几千头的牛,刀刃却仍然锋利如初。因为骨与骨之间有缝隙,而刀刃的刃端无厚度,无厚的刀刃进入有隙的骨节,当然就应该游刃有余。所以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在杀牛时遇到筋骨盘结处,我仍然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看准关键后,刀轻轻一动,牛就哗啦一声解体了,好像泥上散落一样堆在地上。这时我提刀站立,顾盼左右,感到一种惬意和满足,于是乎擦净刀收起来”。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这番话,连养生的道理都明白了。”类似这样的精湛技艺,庄子还记载了很多,如“大马捶钩”、“梓庆削鐻”(ju,音具。古乐器,像钟)、“津人操舟”等等。大都是借别人之名抒庄子情怀之作,其中既有大量的感性经验,也不乏直观的想象和逻辑的推理。这种悉心于技艺的经验体会成了庄子哲学思想逻辑展开的不竭源泉。他管理漆器作坊的时间可能并不太长。曹商出使秦国获得赏赐后来看庄子,他正在打草鞋,很可能是又在以打草鞋为生。所以庄子一辈子都是在清贫中度过的,据载他曾经向监河侯借贷过粮食,见魏王时也穿得十分破烂,这虽然也可能是有意衬托出内在的清高,彰显一种关于忍受贫穷的理论,但终庄子一生,他在清贫中过着一种恬淡寡欲的生活却是毫无疑问的。
(三)交友海徒,学海发微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庄子悟性极高,他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在工艺技巧的体验中发现了哲学意义上的普遍存在,即所谓“道”。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亘古不变的问题,在庄子这里的答案是:人从道中来,回归道中去。庄子的道为中国特色的世界本原问题提出了一种最为彻底、最为深刻、唯一可以和西方本体论相媲美的一种解释。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征服人,所以,虽然庄子的理论与当时流行的儒家学说正相反对,主张人应淡泊功名,养生全真,却由于其新奇、自圆其说的深刻性赢得了不少人的好奇和崇拜。于是一套本来属于退隐山林的学说,反而帮助它的创造者彰显了名声。所以,庄子也有一些弟于,甚至有层次极高的朋友,庄子与惠子的交往构成了庄子生涯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惠施是当时超一流的政治家、外交家,还是名家“合同异”派的代表人物。他在魏国先后当了十二年宰相,实际掌权近二十年,帮助魏惠王“为法……民人皆善之”,他主张“去尊”、“偃兵”,变法图强;开六国称王之局,是山东六国“合纵”政策的实际组织者。这样一个风云人物,却是隐士庄子一生唯一的谈友。惠施年长于庄子,大约于公元前314一310年之间去世,庄子从惠施墓前经过时,曾对随从的弟子们说:“楚国郢都有两个人,一人把蝇翅大小的一点灰泥涂在鼻尖上,另一人抡斧去砍削,斧头运行如风般地砍将下来,两眼一闭,‘噌’地一声,灰泥削得干干净净,鼻于却毫无损伤。二人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心不跳。宋元君听说后,就把抡斧匠人召来让他表演一番,匠人说:‘我原来是有这么个绝招,不过,我的伙伴早就死了’。自从惠老先生死后,我也像匠人一样失去了辩论的对手,我怕再也找不到一个能理解我的人来和我说说话了。”一种“子期不在对谁弹”,失去知音的悲哀充分说明了庄、惠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庄子和惠子在一起讨论切磋的问题范围广,深度大,其中最有趣的是所谓“壕梁鱼乐之辩”。他俩在濠水上游春,庄子说:“鱼儿悠然自得地摇头摆尾,游来游去,是多么快乐哟!”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说:“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想些什么,你也不是鱼,理所当然地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不就完了!”庄子说:“嗨!咱们回头想想,你问我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那已经假定了我是知道鱼的快乐的,你问我怎么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此外,他们还就“大而无用”、“人固无情”等价值论、人性论、本体论问题进行过十分深刻的阐述,有的甚至是现代人也无法回答的重大哲学问题。这里就不具一一了。庄子妻子死的时候,惠施作为退休宰相亲自参加吊唁活动,又是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的例证。有这么高档次的朋友,即使他如何与人无争,与世无求地退隐山林,他仍然会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在私学盛行的战国中期,庄子肯定有不少的学生和崇拜者,他的学生也有可能到惠施手下去为官。所以庄子仍不是一隐了之,而是在退隐理论的指导下,过着一种恬淡寡欲、清高自守、沉思默想、著述不辍的学术研究生活。
(四)笑傲王侯,抨击现实宁静的学术生涯给庄子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他为自己能如此深刻地理解人生、社会和自然而无限欣喜,而对权力、金钱抱着孤芳自傲甚至不同一顾的态度。惠施魏国做宰相时,有一次,庄子来到了魏国,有人以为他是来与惠施竞争宰相职位的;惠施深知庄子之志,完全不以为然;但他又怕庄子直接去见魏惠王,放荡不羁地争辩起来,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就让人到处寻找庄子。庄子也听到谣言说惠施为了不让庄子与自己争夺相位正在搜捕他。二人见面后,庄子绕着圈说:“南方有一只凤鸟,非校楝食不吃,非醴泉不饮。这只鸟飞向北方时,看到地上有一只老鹰正在抓一只死老鼠吃。老鹰看到凤鸟飞来,吓得‘唉哟’一声,赶快把死老鼠藏在身子下面,生怕被抢走了。你是不是也想拿你那个相位来吓唬我呀!”庄子见魏惠王时,穿着补着补钉的大有衫,甩草系到脚上一双破鞋。魏惠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呀!”庄子说:“这不是疲惫,而是贫穷。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治世主张不能实行,那才叫疲惫。衣服破一点。那不叫疲惫,而只是贫穷。我只不过是生不逢时罢了。您没见过那些猿猴?它们在林间树技上跳来跳去,悠然自得的样子,即使神射手羿和逢蒙也拿它没办法。一旦猿猴进入灌木丛,它们就会吓得东张西望,战战兢兢;这并不是它的骨骼肌肉出了毛病,而是环境不利,不能施展它们攀枝腾跃的技能了。现在这个社会、昏君在上,乱臣在下,像我这样的人不得不疲惫哟?您难道没听说过忠臣比干由于其忠诚而被殷纣王把心挖出来么?”宋国有个人名叫曹商,他以宋国使臣身份出使秦国,出使时带了几辆车,由于秦王喜欢他,又送了他一百辆车。曹商回来后揶揄庄子说:“要说在穷巷破屋里打草鞋。整天把自己弄得面黄肌瘦的,那我不如你,但是如果说一见君王的面,就可以让他十分赏识,赐车百乘,这是我的长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请医生,治好一个疮赏一辆车,为秦王舐痔疮的赏五辆车,手段越下流,得的赏赐越多。你大概是为秦王舐痔疮了吧!否则怎么会得到那么多的车呢?走你的吧!”这种有趣的揶揄和尖刻的挖苦,极力犀利地攻击了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的世俗人生观,表现了超越的价值追求和清高孤傲、洒说不羁的人格凤范。这种人格凤范作为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对后世封建士大夫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乃至于成了一种民族的心理积淀。在庄子看来,在社会生活中,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理正义可言。那些高高在上的君王、诸侯们,用现在的术语来讲,他们本身就缺乏“合法性”,庄子论辩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比如说齐国的田成子,他篡夺了姜氏的齐国政权,但是由于他有武力和财政作后盾,小国不敢说三道四,大国也不敢出兵讨伐。如果说臣子应该忠于君王,那么武王作为殷纣王的臣子不应该伐灭纣王;商汤也不应该伐灭夏桀。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念是一套骗人把戏,根本没有经过理性的考察,也没有任何可证实的根据。政治、伦理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仅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人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充分自由的,任何人包括君王本人在内,都不具有限制别人自由的权力;在庄子的“建德之国”和“至德之世”理想中,“无为”是基本的生活原则,从上到下,大家都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而在当今的社会中,统治者为穷一已之私欲,用强制的方法治理民众,把社会搞得一团糟,逼得人饥寒交迫,铤而走险,那完全是统治者的罪过。但是,被逼得铤而走险的民众却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而所谓“汤武革命”同样用武力强劫到政权后,不但可以不受任何谴责,而且可以南面称王,安享人间尊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完全是强盗逻辑。这就是历史理性在法理上的荒谬性。而儒家挖空心思为历史理性论证,说穿了不过是为虎作伥罢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在庄子看来,合法的统治不需要进行合法性沦证,一旦需要借“圣人”之言为自己的统治论证,这统治就一定是非法的。“圣人”以自己的才学为非法的政治论证,事实上便成为“窃国大盗”的帮凶。这是庄子所不齿的。
(五)终身不仕,独成一家从自然之道的价值悬设出发,导致了庄子对社会现实的基本否定倾向。这样,他就很难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甚至社会生活了。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华,就派使者携带重礼去拜访庄子。使臣对庆子说道:“如果您愿意出山理事,楚国准备让您担任宰相的重任。”庄子笑了笑说:“你带来了一千两金子,这是很厚重的礼物;允诺我当楚国的宰相,这也是很尊贵的地位。但是,您难道没见过国君郊祭时用来作为牺牲的牛么?好草好料养它几年,祭祀时为它披上彩色的锦绣绫罗,然后把它牵入太庙的祭坛之上,到了这种时候,这头牛想跑到野地里孤伶伶地啃干草以免一刀之刑,它还能够做得到么?请您早点回去吧,不要骚扰我宁静的生活。我宁愿像泥鳅一样在污泥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图个身心愉快,而决不为侯王所用,让他们用宰相的枷锁把我限制起来。”抱着这样一种清静无为、潜心学术的态度和人生志向,庄子顾就了一番万世不没的文化事业。在人生哲学上,庄子提供了一套缓解人们精神危机的修养方法,表现出对精神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在自然哲学上,他的洞察力使当代理论物理学家们都感到吃惊;时空是相对的,物质世界不像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样,由不可分不可入的“原子”和“虚空”构成,它的构成方式很可能像庄子设想的“气”那洋,是一片人类永远难以彻底认识的“浑饨”。在认识论上,庄子的观点和当今流行于西方世界已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现代主义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存在主义者音节应和,遥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思想对消化佛学理论起到过关键性的作用,曾经构成了魏晋玄学的主旋律并直接影响了整个的传统文学艺术。宋代思想家叶适评价庄子道:“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鲁迅先生说庄子的文风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先秦诸子莫能先也。闻一多先生说自魏晋以来,中国文化中永远留下了庄子的影响。当代哲人金岳霖十分推崇庄子的思想,他写道:“也许应该把庄子看成大诗人甚于大哲学家。他的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赏心悦目的寓言,颂扬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任何西方哲学不相上下。其异想天开烘托出豪放,一语道破却不是武断,生机勃勃而又顺理成章,使人读起来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在庄子“这种怀疑主义里,可以说希腊的明朗渗进了希伯莱的美妙,希伯莱的美妙软化了希腊的明朗。有幸接近这种理想的人会妙趣横生,怀疑主义并不使他尖酸刻薄,美妙也不使他冒冒失失地勇往直前。”崔大华在《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一书序言中评价庄子思想在民族文化中的历史作用说:“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发展演变中的最活跃的、不衰的观念因素,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理解、消化异质思想文化的最有力的、积极的理论因素。”这些评价说明我们不可能在忽视庄子思想的情况下从传统走进现代。(六)参透生死,浪漫达观死亡,这一人生的自然大限,构成了人类悲剧意识的本根性原因。卡西尔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无疑是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人类本能之一。一切迷信活动、神话乃至于宗教都与人类的死亡意识有。庄子思想为人类超越死亡意识的恐惧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庄子到楚国去的路上,碰见一具空髑髅(dulou,音独娄。死人头骨),庄子用马鞭敲着髑髅问道:“你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而死的么?是国破家亡,遭到刀斧之刑而死的么?是自己干了罪恶的勾当,有愧于父母妻子而死的么?你是因贫穷冻饿而死,还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的呢?”问完了话,庄子就枕着髑髅睡觉。半夜,髑髅在梦中对庄子说:“听你说话像是能言善辩的人,不过,你说的都是活着的人的忧患,死了之后便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你想听听死人的道理么?”庄子说:“可以。”“死了以后,上无君下无臣,也没有为生活奔忙的四时之事,轻轻松松地以天地为春秋,其快乐程度即使你们南面为王的君主怕也比不上的!”庄子不相信,就说:“我让掌管生死的鬼神恢复你的形貌,归还你的肌肉骨骼,送还你的父母妻子和朋友乡亲,你愿意干么?”髑髅一听很不高兴,紧锁眉头说:“我怎么会放弃比南面称王还快乐的事去到人间受那些烦心劳体的罪呢?”这里,庄子把死亡描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安乐之事。既然死比生还要快乐,关于死亡的恐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这种说法固然不能证实,但也没人能够证伪。但是,庄子的基本思想并不是以死为乐,而是“齐一生死”。庄子妻子死的时候,惠施前去参加吊唁活动。看到庄子叉腿坐在地上正敲着瓦盆唱歌。惠施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你老伴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都七十多岁了。现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还要敲着盆唱歌,这也大过分了吧!”庄子见是惠施来了,就回答说:“她刚死的时候,我咋能不动感情呢?但想也役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而且也看不到形体的物质元素‘气’,气原来是混杂在冥冥之中的,变化后成为气,然后才成形,然后才转化为生命。现在她又由生转化到死,这不是和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一样吗?她的尸体现在还躺在天地之间,我却哇哇叫地在她身边痛哭流涕,自以为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生命现象,所以就停下来不哭了。”在庄子看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人也不例外,“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正因为他执著于这样一种“通天下一气”的观念,自然就对死亡抱着一种十分浪漫达观的态度。庄子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知道后用幽默的口气说:“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丰厚么!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不得他说:“老师呀!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心眼呢?”一位思想深透而敏锐的哲人,一位仪态万方的散文大师,就这样以一种浪漫达观的态度和无所畏惧的心情,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在一般人看来那令人万般惶恐的无限的虚无,这就是庄子。据学术界考证,庄子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现在商丘民权县尚有庄子墓和其他一些庄子遗迹。
庄子(约公元前369-约前286),名周,是战国中期宋国蒙地(今河南商丘市东北)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庄子一生隐默无闻,却著述甚丰,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老、庄与孔、孟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但是,庄子作为一个沉思默想、不求功名的隐士型思想家,他基本上没参加过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所以,我们无法非常自信地为他写出一部线条清晰、先后承接的传记,这是不得不预先声明的。
(一)贵族身世,落泊宋蒙公元前387年,在“战国七雄”中的楚国,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吴起变法。这件事对了解庄周其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以,我们的故事必须从这里讲起。从周天子裂土封疆到战国中期的六个世纪中,随着铁器的出现,生产力大幅度发展,所谓的“男耕女织”,“五口之家,百亩之田”的宗法农耕自然经济生产方式日趋形成;与此同时,各诸侯国内部也出现了一个日益庞大的有闲阶层,“生之者寡,食之者众”,社会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复杂。在这种形势下,各国有识之士纷纷起而倡导变法,力图拆去“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藩篱;一些精明的统治者出于富国强兵、称霸中原的需要,也乐于起用这些变法图强之士。吴起就是其中非常著名的一位。战国时期,先后出现过魏国的李悝、楚国的吴起、秦国的商鞅三大改革家。吴起作为一个才高德薄的历史人物,他俊逸豪迈,手段精明而老辣:为了能在鲁国统兵抗齐,他可以亲手杀死自己的齐国妻子;在魏国带兵时,他可以亲口为士兵吮吸浓疮。但是,作为一代英杰,他确实为楚国的强盛作出了生命级的贡献。楚国封国之初,本来还是一片落后的蛮荒之地,由于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湿,山川秀丽,楚人带着原始的浪漫和热情,很快发展了起来。到吴起变法时,楚国已是公族众多,财政匮乏,“贫国弱兵”,不堪重负,社会矛盾将要激化了。楚悼主时吴起从魏国来到楚国,倡导变法,被楚悼王委以重任。他力主“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土”。具体说来,就是要把那些领奉不干事的闲官、散官裁汰一批,实行“减政”。对贵族的三代以下闲散子孙统统贬为庶民,让他们自食其力。然后用节省下来的财政收入养精兵以与中原各诸侯国争雄。为了使被贬为庶民的贵族后裔不致联合作乱,吴起下令让“贵人往实广虚之地”,也就是将他们疏散到边陲地区,让他们开荒种地,过自食其力的平民生活。庄氏是“楚庄王之后,以谥为氏”。楚庄王公元前613年即位),卒于公元前591年。从前591年到前387年吴起变法已有二百余年,三十年为一代,到庆子父祖辈上,早已过了三代,所以无疑是被贬谪的对象。楚悼王公元前318年逝世,吴起失去了王权的庇护,变得孤弱无靠,被他打击的达官贵人立即联合起来,攻打王宫追杀吴起。吴起抱住悼王的尸体被乱箭射死,那些参与作乱的显贵们却因此而犯了伤害王尸的“夷宗”大罪,继位的楚肃王因此而诛灭“七十余家”。庄子的父祖辈大概就是这时为避“夷宗”之祸而越境迁居宋国蒙地的。“据公认的推测,庄周在楚国公族作乱十二年后即公元前369年出生于宋国。一个养尊处优的贵族家庭一下子落泊为平民,流亡异国,自食其力,必然是一个相当难以适应的艰难过程。由此可以想见,医子的幼年时代生活在一种动荡、忧患的环境气氛中,物质生活上的匮乏姑且不论,庄周那幼小的心灵过早承受了过多过重的压力却是勿庸置疑的。这样一种幼年生活经历,对天资聪颖的庄周来讲,形成一种内向型人格是完全顺理成章的事情。幼小的庄周必然很小就思考了很多问题,由于其家庭成员有着极高的文化素养,他在耳濡目染中一定也读了许多书。这是庄子成为思想家,一个反传统、反异化、非理性,重内在精神修养的思想家的最为根本性的原因。
(二)委身漆园,工于技艺在抑郁寡欢中成长起来的庄周,对人类存在、社会规范、自然奥秘这些人类面对的亘古困境陷入了深深的困惑,这是一种哲人的忧思,一种探索真理的渴望,一种破译自然奥秘的科学求知的冲动。但是,人不能靠真理过生活。读书写作之余,他必须找到一份可以养家糊口的职业。一个落泊域外的贵族后裔没有可以继承的田产,于是庄子只好靠手工业为生。庄于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他可以织出非常精细的草鞋,可以做出当时堪称一流的漆器,并对木工、陶工、屠宰、洗染等几乎所有的手工业都十分精通。司马迁记载“周尝为蒙漆园吏”,证明庄子曾因技艺的精湛,做过一任管理漆器作坊的小官吏。科学发源于技术。庄子在手工业劳动的实践过程中,对各种物质的属性一定会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体验,井通过这种体验进入了“直观体道”,“道不可言”的精神修养境界和哲学境界。在《庄子》一书中,庄子记载了许多手工业者,并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和艰难思索后的哲学结论。比如,齐桓公在堂上读书,木匠在堂下做车轮子。木匠停住手中的活问桓公:“您读的是什么?”桓公漫不经心他说:“圣人之言”。“圣人还活着么?”桓公说:“已经死了”。“那么说您读的只是古人留下的糟粕了!”桓公听了大怒,说道:“我在这里读书,你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今天如果说出个子丑寅卯倒还罢了,否则就处你死刑”。本匠不慌不忙地来到堂上,对齐桓公说:“我这道理是从做车轮中体验出来的。榫眼松了省力而不坚固,紧了则半天敲打不进去;我可以让榫眼不松不紧,然后不慌不忙地敲进去,得之于手而应之于心,嘴里虽然说不出这松紧的尺寸,心里却是非常有数的。我心里这个‘数’,无法传给我的儿子,儿子也无法从我这里继承下去。所以我都六十岁了,还在这里为您做车轮子。圣人已经死了,他所悟出来的最深刻的道理也随着他的死亡而消失了,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是浅层次的道理。所以我说您读的书是古人留下的糟粕”。还有,庄子写道:一个屠大为文惠君宰牛,手摸、肩靠、脚踩、膝顶、刀尖刺、刀刃割、刀根砍、刀背砸,很有节奏,好像踩着《桑林》乐章在跳舞,似乎和着《经盲》的旋律在伴奏。文惠君说:“嗬!真棒。技艺竟然可以高到这种地步!”屠夫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道,已经超过技艺的层面了。开始学宰牛,牛是浑然一体的;三年后,一眼就能看到牛的骨骼、肌肉、经络所组成的内在结构。现在我不用眼睛看,好像不是运动手脚在杀牛,而是全身心都贯注到了牛的自然纹理结构中割肉、剔骨,顺着牛的自然结构下刀,不会碰到任何大的障碍,连经络相连处我都可以轻松地分解开来。……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了,杀了几千头的牛,刀刃却仍然锋利如初。因为骨与骨之间有缝隙,而刀刃的刃端无厚度,无厚的刀刃进入有隙的骨节,当然就应该游刃有余。所以我这把刀用了十九年还像新的一样,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在杀牛时遇到筋骨盘结处,我仍然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看准关键后,刀轻轻一动,牛就哗啦一声解体了,好像泥上散落一样堆在地上。这时我提刀站立,顾盼左右,感到一种惬意和满足,于是乎擦净刀收起来”。文惠君说:“好啊!我听了这番话,连养生的道理都明白了。”类似这样的精湛技艺,庄子还记载了很多,如“大马捶钩”、“梓庆削鐻”(ju,音具。古乐器,像钟)、“津人操舟”等等。大都是借别人之名抒庄子情怀之作,其中既有大量的感性经验,也不乏直观的想象和逻辑的推理。这种悉心于技艺的经验体会成了庄子哲学思想逻辑展开的不竭源泉。他管理漆器作坊的时间可能并不太长。曹商出使秦国获得赏赐后来看庄子,他正在打草鞋,很可能是又在以打草鞋为生。所以庄子一辈子都是在清贫中度过的,据载他曾经向监河侯借贷过粮食,见魏王时也穿得十分破烂,这虽然也可能是有意衬托出内在的清高,彰显一种关于忍受贫穷的理论,但终庄子一生,他在清贫中过着一种恬淡寡欲的生活却是毫无疑问的。
(三)交友海徒,学海发微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庄子悟性极高,他在对大自然的观察中,在工艺技巧的体验中发现了哲学意义上的普遍存在,即所谓“道”。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这些亘古不变的问题,在庄子这里的答案是:人从道中来,回归道中去。庄子的道为中国特色的世界本原问题提出了一种最为彻底、最为深刻、唯一可以和西方本体论相媲美的一种解释。理论只要彻底,就能征服人,所以,虽然庄子的理论与当时流行的儒家学说正相反对,主张人应淡泊功名,养生全真,却由于其新奇、自圆其说的深刻性赢得了不少人的好奇和崇拜。于是一套本来属于退隐山林的学说,反而帮助它的创造者彰显了名声。所以,庄子也有一些弟于,甚至有层次极高的朋友,庄子与惠子的交往构成了庄子生涯中最动人心弦的一幕。惠施是当时超一流的政治家、外交家,还是名家“合同异”派的代表人物。他在魏国先后当了十二年宰相,实际掌权近二十年,帮助魏惠王“为法……民人皆善之”,他主张“去尊”、“偃兵”,变法图强;开六国称王之局,是山东六国“合纵”政策的实际组织者。这样一个风云人物,却是隐士庄子一生唯一的谈友。惠施年长于庄子,大约于公元前314一310年之间去世,庄子从惠施墓前经过时,曾对随从的弟子们说:“楚国郢都有两个人,一人把蝇翅大小的一点灰泥涂在鼻尖上,另一人抡斧去砍削,斧头运行如风般地砍将下来,两眼一闭,‘噌’地一声,灰泥削得干干净净,鼻于却毫无损伤。二人从容不迫,面不改色心不跳。宋元君听说后,就把抡斧匠人召来让他表演一番,匠人说:‘我原来是有这么个绝招,不过,我的伙伴早就死了’。自从惠老先生死后,我也像匠人一样失去了辩论的对手,我怕再也找不到一个能理解我的人来和我说说话了。”一种“子期不在对谁弹”,失去知音的悲哀充分说明了庄、惠之间的关系非同一般。庄子和惠子在一起讨论切磋的问题范围广,深度大,其中最有趣的是所谓“壕梁鱼乐之辩”。他俩在濠水上游春,庄子说:“鱼儿悠然自得地摇头摆尾,游来游去,是多么快乐哟!”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很快乐呢?”庄子说:“你也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想些什么,你也不是鱼,理所当然地不可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不就完了!”庄子说:“嗨!咱们回头想想,你问我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时,那已经假定了我是知道鱼的快乐的,你问我怎么知道的,现在我告诉你:“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此外,他们还就“大而无用”、“人固无情”等价值论、人性论、本体论问题进行过十分深刻的阐述,有的甚至是现代人也无法回答的重大哲学问题。这里就不具一一了。庄子妻子死的时候,惠施作为退休宰相亲自参加吊唁活动,又是二人关系非同一般的例证。有这么高档次的朋友,即使他如何与人无争,与世无求地退隐山林,他仍然会有很高的知名度。因此在私学盛行的战国中期,庄子肯定有不少的学生和崇拜者,他的学生也有可能到惠施手下去为官。所以庄子仍不是一隐了之,而是在退隐理论的指导下,过着一种恬淡寡欲、清高自守、沉思默想、著述不辍的学术研究生活。
(四)笑傲王侯,抨击现实宁静的学术生涯给庄子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他为自己能如此深刻地理解人生、社会和自然而无限欣喜,而对权力、金钱抱着孤芳自傲甚至不同一顾的态度。惠施魏国做宰相时,有一次,庄子来到了魏国,有人以为他是来与惠施竞争宰相职位的;惠施深知庄子之志,完全不以为然;但他又怕庄子直接去见魏惠王,放荡不羁地争辩起来,招来杀身之祸;于是就让人到处寻找庄子。庄子也听到谣言说惠施为了不让庄子与自己争夺相位正在搜捕他。二人见面后,庄子绕着圈说:“南方有一只凤鸟,非校楝食不吃,非醴泉不饮。这只鸟飞向北方时,看到地上有一只老鹰正在抓一只死老鼠吃。老鹰看到凤鸟飞来,吓得‘唉哟’一声,赶快把死老鼠藏在身子下面,生怕被抢走了。你是不是也想拿你那个相位来吓唬我呀!”庄子见魏惠王时,穿着补着补钉的大有衫,甩草系到脚上一双破鞋。魏惠王见了说:“先生为什么如此疲惫呀!”庄子说:“这不是疲惫,而是贫穷。知识分子有自己的治世主张不能实行,那才叫疲惫。衣服破一点。那不叫疲惫,而只是贫穷。我只不过是生不逢时罢了。您没见过那些猿猴?它们在林间树技上跳来跳去,悠然自得的样子,即使神射手羿和逢蒙也拿它没办法。一旦猿猴进入灌木丛,它们就会吓得东张西望,战战兢兢;这并不是它的骨骼肌肉出了毛病,而是环境不利,不能施展它们攀枝腾跃的技能了。现在这个社会、昏君在上,乱臣在下,像我这样的人不得不疲惫哟?您难道没听说过忠臣比干由于其忠诚而被殷纣王把心挖出来么?”宋国有个人名叫曹商,他以宋国使臣身份出使秦国,出使时带了几辆车,由于秦王喜欢他,又送了他一百辆车。曹商回来后揶揄庄子说:“要说在穷巷破屋里打草鞋。整天把自己弄得面黄肌瘦的,那我不如你,但是如果说一见君王的面,就可以让他十分赏识,赐车百乘,这是我的长处”。庄子说,“听说秦王有病请医生,治好一个疮赏一辆车,为秦王舐痔疮的赏五辆车,手段越下流,得的赏赐越多。你大概是为秦王舐痔疮了吧!否则怎么会得到那么多的车呢?走你的吧!”这种有趣的揶揄和尖刻的挖苦,极力犀利地攻击了名利权势、富贵荣华的世俗人生观,表现了超越的价值追求和清高孤傲、洒说不羁的人格凤范。这种人格凤范作为一种潜在的精神力量,对后世封建士大夫的心理产生了巨大的心理影响,乃至于成了一种民族的心理积淀。在庄子看来,在社会生活中,根本没有绝对的真理正义可言。那些高高在上的君王、诸侯们,用现在的术语来讲,他们本身就缺乏“合法性”,庄子论辩道: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比如说齐国的田成子,他篡夺了姜氏的齐国政权,但是由于他有武力和财政作后盾,小国不敢说三道四,大国也不敢出兵讨伐。如果说臣子应该忠于君王,那么武王作为殷纣王的臣子不应该伐灭纣王;商汤也不应该伐灭夏桀。儒家的政治伦理观念是一套骗人把戏,根本没有经过理性的考察,也没有任何可证实的根据。政治、伦理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仅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人都是大自然的产物,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应该是充分自由的,任何人包括君王本人在内,都不具有限制别人自由的权力;在庄子的“建德之国”和“至德之世”理想中,“无为”是基本的生活原则,从上到下,大家都过着宁静而幸福的生活。而在当今的社会中,统治者为穷一已之私欲,用强制的方法治理民众,把社会搞得一团糟,逼得人饥寒交迫,铤而走险,那完全是统治者的罪过。但是,被逼得铤而走险的民众却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而所谓“汤武革命”同样用武力强劫到政权后,不但可以不受任何谴责,而且可以南面称王,安享人间尊荣。所谓胜者王侯败者贼,完全是强盗逻辑。这就是历史理性在法理上的荒谬性。而儒家挖空心思为历史理性论证,说穿了不过是为虎作伥罢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在庄子看来,合法的统治不需要进行合法性沦证,一旦需要借“圣人”之言为自己的统治论证,这统治就一定是非法的。“圣人”以自己的才学为非法的政治论证,事实上便成为“窃国大盗”的帮凶。这是庄子所不齿的。
(五)终身不仕,独成一家从自然之道的价值悬设出发,导致了庄子对社会现实的基本否定倾向。这样,他就很难再参与任何政治活动甚至社会生活了。楚威王听说庄子很有才华,就派使者携带重礼去拜访庄子。使臣对庆子说道:“如果您愿意出山理事,楚国准备让您担任宰相的重任。”庄子笑了笑说:“你带来了一千两金子,这是很厚重的礼物;允诺我当楚国的宰相,这也是很尊贵的地位。但是,您难道没见过国君郊祭时用来作为牺牲的牛么?好草好料养它几年,祭祀时为它披上彩色的锦绣绫罗,然后把它牵入太庙的祭坛之上,到了这种时候,这头牛想跑到野地里孤伶伶地啃干草以免一刀之刑,它还能够做得到么?请您早点回去吧,不要骚扰我宁静的生活。我宁愿像泥鳅一样在污泥中自由自在地玩耍,图个身心愉快,而决不为侯王所用,让他们用宰相的枷锁把我限制起来。”抱着这样一种清静无为、潜心学术的态度和人生志向,庄子顾就了一番万世不没的文化事业。在人生哲学上,庄子提供了一套缓解人们精神危机的修养方法,表现出对精神自由的强烈向往和追求;在自然哲学上,他的洞察力使当代理论物理学家们都感到吃惊;时空是相对的,物质世界不像西方人所想象的那样,由不可分不可入的“原子”和“虚空”构成,它的构成方式很可能像庄子设想的“气”那洋,是一片人类永远难以彻底认识的“浑饨”。在认识论上,庄子的观点和当今流行于西方世界已达一个世纪之久的现代主义思潮,特别是其中的存在主义者音节应和,遥在中国思想史上,庄子思想对消化佛学理论起到过关键性的作用,曾经构成了魏晋玄学的主旋律并直接影响了整个的传统文学艺术。宋代思想家叶适评价庄子道:“自周之书出,世之悦而好之者有四焉: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泊俗者遣其累,奸邪者济其欲”。鲁迅先生说庄子的文风汪洋恣肆、仪态万方,先秦诸子莫能先也。闻一多先生说自魏晋以来,中国文化中永远留下了庄子的影响。当代哲人金岳霖十分推崇庄子的思想,他写道:“也许应该把庄子看成大诗人甚于大哲学家。他的哲学用诗意盎然的散文写出,充满赏心悦目的寓言,颂扬一种崇高的人生理想,与任何西方哲学不相上下。其异想天开烘托出豪放,一语道破却不是武断,生机勃勃而又顺理成章,使人读起来既要用感情,又要用理智。”在庄子“这种怀疑主义里,可以说希腊的明朗渗进了希伯莱的美妙,希伯莱的美妙软化了希腊的明朗。有幸接近这种理想的人会妙趣横生,怀疑主义并不使他尖酸刻薄,美妙也不使他冒冒失失地勇往直前。”崔大华在《庄学研究——中国哲学一个观念渊源的历史考察》一书序言中评价庄子思想在民族文化中的历史作用说:“庄子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发展演变中的最活跃的、不衰的观念因素,也是中国传统思想理解、消化异质思想文化的最有力的、积极的理论因素。”这些评价说明我们不可能在忽视庄子思想的情况下从传统走进现代。(六)参透生死,浪漫达观死亡,这一人生的自然大限,构成了人类悲剧意识的本根性原因。卡西尔认为:对死亡的恐惧无疑是最普遍最根深蒂固的人类本能之一。一切迷信活动、神话乃至于宗教都与人类的死亡意识有。庄子思想为人类超越死亡意识的恐惧感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方法。庄子到楚国去的路上,碰见一具空髑髅(dulou,音独娄。死人头骨),庄子用马鞭敲着髑髅问道:“你是因为违背自然规律而死的么?是国破家亡,遭到刀斧之刑而死的么?是自己干了罪恶的勾当,有愧于父母妻子而死的么?你是因贫穷冻饿而死,还是寿终正寝自然死亡的呢?”问完了话,庄子就枕着髑髅睡觉。半夜,髑髅在梦中对庄子说:“听你说话像是能言善辩的人,不过,你说的都是活着的人的忧患,死了之后便不存在这些问题了,你想听听死人的道理么?”庄子说:“可以。”“死了以后,上无君下无臣,也没有为生活奔忙的四时之事,轻轻松松地以天地为春秋,其快乐程度即使你们南面为王的君主怕也比不上的!”庄子不相信,就说:“我让掌管生死的鬼神恢复你的形貌,归还你的肌肉骨骼,送还你的父母妻子和朋友乡亲,你愿意干么?”髑髅一听很不高兴,紧锁眉头说:“我怎么会放弃比南面称王还快乐的事去到人间受那些烦心劳体的罪呢?”这里,庄子把死亡描绘成一种至高无上的安乐之事。既然死比生还要快乐,关于死亡的恐惧自然也就不存在了。这种说法固然不能证实,但也没人能够证伪。但是,庄子的基本思想并不是以死为乐,而是“齐一生死”。庄子妻子死的时候,惠施前去参加吊唁活动。看到庄子叉腿坐在地上正敲着瓦盆唱歌。惠施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说,“你老伴和你生活了一辈子,为你生儿育女,都七十多岁了。现在她死了,你不哭也就罢了,却还要敲着盆唱歌,这也大过分了吧!”庄子见是惠施来了,就回答说:“她刚死的时候,我咋能不动感情呢?但想也役有形体,不但没有形体,而且也看不到形体的物质元素‘气’,气原来是混杂在冥冥之中的,变化后成为气,然后才成形,然后才转化为生命。现在她又由生转化到死,这不是和春夏秋冬的四季更替一样吗?她的尸体现在还躺在天地之间,我却哇哇叫地在她身边痛哭流涕,自以为这是没有真正理解生命现象,所以就停下来不哭了。”在庄子看来,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气”构成的。人也不例外,“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正因为他执著于这样一种“通天下一气”的观念,自然就对死亡抱着一种十分浪漫达观的态度。庄子快要死的时候,他的弟子们准备厚葬自己的老师。庄子知道后用幽默的口气说:“我死了以后,大地就是我的棺椁,日月就是我的连璧,星辰就是我的珠宝玉器,天地万物都是我的陪葬品,我的葬具难道还不丰厚么!你们还能再增加点什么呢?”学生们哭笑不得他说:“老师呀!要那样的话,我们还不是怕乌鸦老鹰把老师吃了么?”庄子说:“扔在野地里你们怕乌鸦老鹰吃了我,那埋在地下就不怕蚂蚁吃了我么?你们把我从乌鸦老鹰嘴里抢走送给蚂蚁,为什么那么偏心眼呢?”一位思想深透而敏锐的哲人,一位仪态万方的散文大师,就这样以一种浪漫达观的态度和无所畏惧的心情,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在一般人看来那令人万般惶恐的无限的虚无,这就是庄子。据学术界考证,庄子大约死于公元前286年,享年八十三岁。现在商丘民权县尚有庄子墓和其他一些庄子遗迹。
(汤书昆)�
庄子其人及其传闻事迹�
庄子,名周,战国时代宋国蒙人(今安徽省蒙城县人)。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与梁惠王、齐宣王为同一时代人。一生多在民间,据记载曾经任过蒙地漆园的管理人——漆园吏,堪称平民哲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大宗师,一生非常有飘逸出群的魅力,其人、其事、其学说均嬉笑怒骂,具有很强的传奇性。司马迁《史记•老庄申韩列传》中记前代故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当然,这类渺远的事迹不一定确实有其事,更多的是通过一种庄周式的“叙事结构”,来表达这位哲学大师的观念与风采。�
《庄子•至乐》中又记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庄子妻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君,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NB03A��NB03A�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终庄子一生,怪异不群与深刻通透融为一体,拉出了一道鲜活灵动的人生与学术风景线,从而令后世无限景仰。�
有《庄子》一书,为庄周及后学合著汇编而成,系道家经典著述,亦名《南华经》,与老子《道德经》并称。班固《汉书•艺文志》记载《庄子》共52篇,今传33篇,一般认为内篇7篇为庄子本人的作品,外杂篇为体现庄子学派精神的门人与后学混著。�
《庄子》的文化与学术定位�
庄周生活在先秦思想解放高潮时期,所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一时各派思想大师纷起,形成著名的“九流十家”格局,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基础性结构。�
在先秦各大思想流派中,儒、道、法三家影响最为深广,墨家、兵家、阴阳家、纵横家次之,名家、农家又次之;但从精神实质上溯源,与《周易》均有内在的相容性,可以说文化的基础结构相当。汉代开始,佛学各流派东传后蓬勃兴旺,才又建立了差异性比较鲜明的另一类文化基础结构。中古以后,随着禅宗、心学的崛起,两大基础结构柔性接轨,中国经典文化进入圆融化阶段。�
道家是典型的东方自然哲学集大成者,源起于楚地文明,诡秘玄奥、抽象深刻、穿透性极强。在诸子百家中,道家是中国文化两大基础结构接轨运行的最佳思想中介,曾以“儒道互补”命题成功地搭建了中国人心灵的超稳态构成,影响确实极为深远。�
《庄子》与《老子》一书同中有异:《老子》玄妙莫测,冷静收敛,基本上是在十分抽象的终极原则层面推演天地逻辑。《庄子》自由挥洒,一针见血,重在揭示人生逻辑里的认知陷阱,理缜密而说形象,又切近人性的最直接层,故而极有哲学魅力。古谚云:“少不读《庄子》,老不读《三国》。”言其最有“易性”力量也。十分奇妙的是,道家学说在现代自然科学中获得了相当大的思想空间,仅以20世纪论,著名科学家中,量子力学的宗师玻尔,大家泡利、惠勒等均十分推崇道家动态系统平衡演进模型,玻尔甚至把太极图作为其研究所的标志;中国科学史研究巨匠李约瑟毕生探索东方科学智慧,对老庄自然哲学的精妙推崇备至;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汤川秀树从庄子学理中悟得宇宙玄理,曾撰《濠上之鱼》等数篇文章阐述体会,并在国际会议上特别推动主题性研讨;美国物理学家F•卡普拉以《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而轰动全球,其中对老庄之道的科学透视开辟了当代学术研究的新思维空间。�
《庄子》的核心思想述评
1� 哲学思想核心
即庄子自己感到非常得意的“相对主义”。《齐物论》篇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是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彼是方生之说也,虽然,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话说得山环水绕,但却非常深刻地揭示了主体参与角度与定位点及规律的相对性把握问题,指示了人类认知的前提存在逻辑迷误点。他在同一篇文章中又举例道:“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麋鹿见之决骤。四者孰知天下之正色哉?”
因此,庄子认为世人自认为清理明白的规律与标准其实是相对的,一旦脱离人类中心论这样的前提性假设,“仁义之端,是非之途,樊然�NB03B�乱,吾恶能知其辨!”庄子在二千多年前的认识,固然有往虚无化一端牵引的影响,却也有破除大迷津的棒喝作用。庄子的“相对主义”从学理上说与量子力学有神气相通处,但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风马牛不相及了。
2� 人生哲学核心
基本上可以归纳为二大取向。其一称“以无厚入有间”,俗谓滑头主义哲学。《养生主》篇有著名的庖丁解牛故事: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倚,砉然响然,奏马�NB03C�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由庖丁解牛故事中洋洋自得的主题来看,庄子人生观上重个人而轻团队,不太肯折损自身去冲锋陷阵,导向上与儒家学派大不相同。�
庄子人生哲学的第二大取向可称之为“自由精神”,特别强调人生品质以自由无拘无束为贵这一宗旨,无论是其名文《逍遥游》,名寓言《惠子相梁》,还是漆园为吏的生存选择,典型表现了这一点。庄子在《养生主》篇中论述着:“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虽神王不善也。”野鸡虽然有生存艰辛的磨砺,但自由自在,志趣在自然中获得舒展,因而神清气朗,羽毛光鲜;家鸡笼中生涯固无饮食之忧,但心志沦丧,难得快乐。�
3� 社会观要义�
或许是乱世的影响,庄子对社会建设失去了基本的热情,他常常宣称的名言是:“天下混浊,不可与庄语”,无所谓社会信念与是非依据。《齐物论》中有著名的“朝三暮四”典故:“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在庄子看来,礼崩乐坏,人心险恶,标准混乱,理想虚妄,当此之际,重要的是自我不要被社会潮流和理念卷走,如果不能保持清醒自立,很可能会像众猴子一样迷误而自得。当然,这一立场反映了庄子人生理想的消极萎缩,多少有些落入空境。�
4� 自然观要义
庄子与老子一样,对原生的自然态充满敬畏和赞颂,而对改造与雕琢自然异常反感,认为违背本原之道。在老子,则概括成“抑止人力”与“绝圣弃智”;在庄子,则总结为整体圆融,纯朴不散,所谓“混沌哲学”。�
《应帝王》篇有著名的浑沌大帝故事:“南海之帝为�NB03D�,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NB03D�与忽时相遇于混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NB03D�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庄子为典型的收缩哲学,以无为为大有为,在宇宙宏观层面颇受后人关注。
5� 艺术观要义
庄子的艺术追求对东方艺术有很深的影响,他所极度推崇的“天籁”至高至美理论为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创造了一大基础结构,所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陶渊明抚无弦琴的人生品味,司空图、严羽等弘扬的境外之韵、象外之味,均可视为承庄子艺术血脉生发出的清流。
6� 生死观要义
庄子对生死情结的达观态度很知名,随顺自然,静心面对,面对种种变迁,没有惶恐不安和我为变化抛�NB03F�的表现。《知北游》篇记道:“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NB03E�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类悲之。解其天�,堕其天�NB250�,纷乎宛乎,魂魄将往,乃身纵之,乃大归乎!”�
存在主义领袖萨特曾提出一个著名的命题:人生就是学习选择死亡!由生死观往往能见出一个人的深隐本性。就庄子而论,自然随意、视野开阔是令人敬佩的一面。�
《庄子》书的情趣、理趣与意趣作为东方思想文化史上一部光彩洋溢的名著,《庄子》确有十分独特的表达魅力,在思维方法、情理构成、描绘手段、论证风格、审美意韵诸方面开一代新风,对后世有十分深远透彻的影响。
《庄子》的文章最突出的风格是“汪洋恣肆”,情、理、意融为一体,挥洒淋漓,如风起波涌,海天一色,漫无边涯,堪称典型的整合思维。鲁迅先生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李泽厚则概括为“以奇特夸张的想象为主张,以散而整的句法为形式,使逻辑议论融解在具体形象中而使其说理具有一种高举远慕式的‘飘逸’。”�
庄文的这一特点当然是以思想与心灵的大破大立为根基的,勇猛精进的解放创新才会带来新意迭出,才会瓦解诸多规则与规律的拘束。读庄子散文,经常会遇到逻辑线路大出意料之外,而掩卷一品,又深感极合情理,发人深思处很多,往往令人拍案叫绝,这是一般思想家少有的审美气象。�
庄子是寓言故事说理表情的大师,他创作了相当多妙意横生的寓言来展示奇特的哲学理念,看似随手拈来,仿佛全无痕迹,但都是精心又精彩的杰作,诸如惠子相梁、大匠运斤、山边之树、濠上之鱼等等,回味隽永,意趣绵厚,读后长久难忘。�
《山木》篇选读�
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繁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
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
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则离,成则毁;廉则挫,尊则议,有为则亏,贤则谋,不肖则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乡乎!”�
1� 解析之钥
《山木》共由九组寓言故事组成,此为第一组,写在多患难的人间如何免祸全身。本节以两难逻辑揭示了远害全身之难。庄子的方式带有比较强的精神自慰性质,以保全精神自由、避免陷入工具价值之中收束,“不为物所役”为中心点。�
2� 读庄警言
庄子为一代圣哲,但特别需要警省的是:庄子时有奇特之论,往往出于常规思路甚远,但庄子思想是一个整体,有内敛之场息效应,如果只津津乐道于奇诡逻辑和反俗言行,执其一端而投身其中,便容易走入迷误。�
思考题:
1�老子和庄子在思想方法上有哪些异同点,试提炼陈述。�
2�庄子的“浑沌观”表示了什么样的哲学立场?�
3�为什么说庄子散文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推荐阅读书目:
1�《庄子今注今译》,陈鼓应译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2�《庄子集释》,〔清〕郭庆藩,中华书局1961年版�
3�《庄子内篇校释》,见《闻一多全集》(1),闻一多著,三联书店1982年版��
庄子传奇
视权贵如腐鼠
《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有人急忙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哩。”惠子很慌恐,想阻止庄子,派人在国中搜了三日三夜。哪料庄子从容而来拜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凤凰,您可听说过?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这时,有只猫头鹰正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好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视之道:‘吓!’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宁做自由之龟
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是贫穷,不是潦倒
《庄子·山木》载:一次,庄子身穿粗布补丁衣服,脚着草绳系住的破鞋,去拜访魏王。魏王见了他,说:“先生怎如此潦倒啊?”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大王您难道没见过那腾跃的猿猴吗?如在高大的楠木、樟树上,它们则攀缘其枝而往来其上,逍遥自在,即使善射的后羿、蓬蒙再世,也无可奈何。可要是在荆棘丛中,它们则只能危行侧视,怵惧而过了,这并非其筋骨变得僵硬不柔灵了,乃是处势不便,未足以逞其能也,‘现在我处在昏君乱相之间而欲不潦倒,怎么可能呢?”
视钱财如粪土
《庄子·列御寇》载有两则庄子挖苦自己卖弄得志的故事,刻薄得淋漓酣畅,美妙得无以复加……
宋国有个叫曹商的人,为宋王出使秦国。去时,宋王送车数乘;归时,秦王又送车百乘。回到宋国时,路遇庄子,嘲笑庄子道:“至于身处穷阎陋巷,贫困得靠织麻鞋为生,瘦得脖子枯槁、面带菜色,是先生之所长,我营曹商之所短也;而一见万乘之主便得车百乘,却是我曹商之所长也。”庄子镇定自若,从容说道:“我听说秦王有病召医,凡破痤疮挤脓者便得车一乘,而舔痔疮者则得车五乘,所治的病愈下作,得车愈多。您莫非是专门舔他的痔疮的吧?怎得车这么多?您快滚开吧!”
另一故事讲的也是某个因拜见宋襄王,而被赏车十乘的人,驾着车在庄子面前炫耀。庄子对他说:“河边有户穷得靠编织苇席谋生的人家,其子潜入深渊,捞得千金之珠。其父见了。慌忙说:“快用石头砸了它吧!想那千金之珠,肯定在九重深渊的黑龙颔下。你能拿到它,一定是碰巧黑龙正在睡觉。假使黑龙醒了,你恐怕性命难保。而今宋国之深,非只九重之深渊也;宋王之猛,非只凶狠之黑龙也。你能得车,必是碰上他睡觉了;假使宋王醒来,你将粉身碎骨矣。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 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历代均有一些研究庄子的学者,其著作数百种,近年又有《庄子白话》、《庄子现代版》等问世。1989年秋,中外学者云集于蒙城,举行了全国首届庄子学术研讨会。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在这 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历代均有一些研究庄子的学者,其著作数百种,近年又有《庄子白话》、《庄子现代版》等问世。1989年秋,中外学者云集于蒙城,举行了全国首届庄子学术研讨会。
好看的穿越小说?
①亲们认为你们看过的很值得一看的穿越小说rnrn②写十四阿哥(宫锁心玉里的十四阿哥)的小说!rnrn谢谢!女主很强,男主原来就有几个老婆,但是对女主慢慢不同,我觉得这种理智中成长到不可分割的感情是比较容易让人认可的,封建的男人不是没有真情,只是他们相信三妻四妾而已,但是让他们认识到什么是真情的时候,就是幸福的女主不用再穿越回来的理由,也挺喜欢男二商文柏的,但是因为女主心里清楚是哪一种喜欢,所以我看的一点也都不觉得沉闷。
2 《蔓蔓青萝》作者:桩桩女主:李青萝
女主穿越宁国,成为一喜欢卖女入皇家的相国之女,母亲原是青楼花魁,随母亲习得一手好琴,得四皇子和安清小王爷的喜爱,四皇子为了替母后报仇要继皇位,而与女主无缘,女主最终喜欢上了安清小王爷,安清小王爷也是性情中人,只愿一生有她一人足够。文中虽有权谋但不压抑,感情也很真挚。推荐一看
3 《菩萨蛮(完结》) 作者:悄然无声主角:夜宴,锦瓯,谢流岚
皇家权谋,夜宴这位女主聪明而擅权谋,只是爱错了人,谢流岚辜负了她的爱,爱着她的爱人也爱她的姐姐,而锦瓯,她的皇弟却深深的爱着她,为了她而不顾伦常,只求她能陪在他身边,这种绝望中的爱,让人感动,最后夜宴还是香消玉殒了,而锦瓯也无心于国事,这故事带着悲剧的色彩,但真情还是让人感动。后部名叫胭脂蓝,写的是夜宴女儿的故事,她女儿和她一样,为爱执着,可惜那部里太暗沉的色彩,太晦涩的爱情,我看了一半没看完,但是悄然的另一部《香墨弯弯画》正好评如潮。
4 《和亲公主》作者:鲜橙 主角:福荣,承德.南宫越
这篇文还没有完结,但是语言鲜活幽默,看来轻松愉快,是我最喜欢的类型.而且没有那么多没必要的误会,有的更多的信任与浓烈的爱,承德做为王子最后会继承五位吧,而福荣,应该是离不开承德了,可惜了小越越.爱的那么多,只是迟到了,看来人生中迟到不得
5 《风花风葬》 作者:宋之贤
女主是穿越到民国时候,成为金沙江边淘金者中武功最好的金子来的老婆,初识中有挣扎,相处中有感动,恋爱中唯见生死与共,看至后来有落泪的感觉,幸好是个美丽的结局
6 《淡极始知花更艳》作者:小醉猫主角:小竹李默
女主穿越来后是陈家的天命之女,但是没有受过洗礼,所以她其实没有什么异能,有的,只是前世的经验而已.她命中要嫁的是太子李默,然李默所面临的形势大有被人取而代之的样子,小竹和他相携一路走到王座,两人也有了感情.后面的这段其实我是最欣赏的,帝王都应该是认定可以三宫六院的人,李默也如此,他虽然体贴小竹,只在小竹不在的时候去找其他的妃子,可是小竹在他有了异样的时候也是不能忍受的,所以两种观念的碰撞中,感情越来越浓厚,李默越来越认识到不能失去小竹,他为小竹离去而伤心吐血,为小竹回来而喜不自胜,很真实的感情.
7 《蝶双飞》 作者:镜子主角:蓝翾戎晅
她与他,究竟是缘深缘浅?若说无奇缘,为何穿越异域时空,穿越重重叠嶂终得相见?若说有奇缘,又为何,聚少离多,波折难断?
8 《山雨欲来风满楼》 作者:风止云栖主角:水冰清,风满楼
风满楼绝对是个妖孽,不在意国家的命运,不在意百姓的安危,不在意他之外的任何人的生命,因为从小他被预言为妖孽而受苦受难,所以他当然不能辜负预言,人要预言成真,只是他遇到了穿越女主水冰清,在她的身上妖孽看到了温暖与趣味,所以她成了他的玩偶、娃娃、妻子、爱人,我真的蛮喜欢妖孽的,他没有事事都让她知,她也不介意与她无关的事情,更不象其他的穿越女主那般万能到挽救国家,她只是在最后带着妖孽离开,过自己的生活,也让世人免受妖孽祸害,而妖孽的命长,女主命短,妖孽是不会离开女主的,他在女主寿终正寝之时,成为穿越殉情男主第一人
9 《我的皇后》作者:谢楼南主角:凌苍苍萧焕
凌苍苍这个丫头太幸福了,做了人家的皇后,还得到萧豢的心,最后还能过上想要的江湖首领的日子。作者对她也太好了吧!
反观她家的萧焕就比较可怜了,“死”了两回,被亲娘追杀,时常遭亲妹下毒,还被我们可爱无比的凌苍苍小姐在胸口留下两块“爱”的印记,动不动还处于磕血不止的状态。这位男主究竟是遭的什么孽啊,被作者虐的死去活来。
爱情嘛,本来就要来的轰轰烈烈,象这小俩口一样,隔三岔五闹点小脾气什么的,再夹杂些庙堂江湖之阴谋与爱情,多有滋味啊!萧焕这家伙,也就仗着自己武功好,轻易死不了,要不然,怎么会一直处于“病美人”的角色中啊!美男要是病倒了,那也是病西施,赚人眼泪,骗人同情。
10 《桓城深深》作者:直道相思主角:李未盈桓涉
避情而走的女子,亡命天涯的男儿,兵荒马乱之时,冰天雪地的邂逅。不是武侠,只点缀了一些战争,并非风花雪月,但镶嵌了几许诗情。使我心动的,是那长久的相思,默默的爱恋。不是出身贵族,没有衣袂翩翩的潇洒,桓涉的身上看到最多的是伤痕!但是从这伤痕里面,可以看到他的恋恋情深,可以看到他的坚忍不拔,更可以看到男儿的洒脱豪气……这是在很多的小说里面看不到的人物。
11 《尼罗河之鹰》作者:水心沙主角:展琳雷
在尼罗河三部曲中,第一部这个雷之卷,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感情真挚的原因吧,看琳与雷与法老的感情都觉得很自然,情节也流畅,埃及的味道不浓,宫廷的黑暗也少些,但是我喜欢的调子,琳是特警,在执行保护法老遗物的任务中穿越到奥拉西斯法老王时期,奥拉西斯派手下将军雷调查琳的怪异,结果法老与雷都喜欢上了琳,但是琳喜欢雷,雷在任务中失忆,法老与琳带军队去救他,雷死了,法老也死了,琳重伤回到现代,而法老的哥哥为了挽救弟弟,运用天狼之眼重新带回了琳,让时间重回战争的那一刹那,雷与法老都免于死亡。
12 《天狼之眼》作者:水心沙主角:黎优俄塞利斯
第二部可能是我看的三部曲中最快的一部,仅用了二个小时,原因很简单,不是很喜欢。在这部中,俄塞利斯,法老的哥哥,虽然运用天狼之眼开了三界之门带回琳,救了弟弟,但是却让天狼之眼坠入了轮回转世中,成为了黎优。阿努出现在这个时空中,企图在琳被首次带回古埃及之前,彻底断掉琳出现在古埃及的事端。但是他没能带走天狼之眼,反而由于混战和琳、小奥的亡灵一起被抛回了古埃及。构成了第三部的因。
13 《法老王》作者:水心沙主角:展琳奥拉西斯
第三部,说实话,因为看过第一部,也因为看的很喜欢,所以第三部的开始就看了一头
雾水,直到快结局才有些明白过来,不过我看的很累,不知道别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我总觉得这三部曲,只有第一部可以和《法老的宠妃》相媲美,后两部就见仁见智了,我不是太喜欢玄之又玄的小说,第三部中,亚述尼斯坦出现,世界即将坍塌,神奥西里斯为了挽救这个即将坍塌的世界亲自出面,将越生界的琳送回去再改变一次历史,挽救这副倒塌的多米诺骨牌,在这部中,琳喜欢的是奥拉西斯法老王,男配是阿努,没雷什么事了。
14 《法老的宠妃》作者:悠长一世主角:艾薇,拉美西斯
细腻的感情描写,丰富的人物设定,跌宕的故事情节,这是我喜欢这部小说的原因。拉美西斯法老的爱恨都很分明,爱时如烈火,时刻烧灼女主与他共舞。恨时如寒冰,承受不了爱就全国封口,让爱成为禁忌,但被这样的人爱过,谁又能忘怀?即使有千年的时光阻隔,所以在现代他们还是注定要重新相遇。
15 《暴动王妃》作者:李密主角:洛蜜(蒂蜜罗雅),诺菲斯法老
女主为了赎回前世的罪孽,而返回前世成为法老的第一王妃蒂蜜罗雅,她本身的善良与温柔更兼之蒂蜜罗雅的美貌,很快的再次受到法老的宠爱,但是作为洛密,她一直想知道,没有美貌时,法老是不是还爱她。在她到埃及的第七年刚刚生过孩子不久的她因为还完前世的罪孽,而被带回了现代。可是她思念法老与孩子,所以她又身体穿越回了埃及,遇到小小年纪就不可一世的儿子,她用温柔与母爱呵护着儿子,也吸引着法老,可是因为不是原来的容貌,法老只是觉得她象王妃,有王妃的物质,也爱她,却也害怕自己喜欢上她,因为原来那个蒂蜜罗雅时的洛密是他的最爱,他要留下位置,谁也不能取代她,现在这个还在连载中,不过我还是挺喜欢的
16 《法玛传》作者:安塔列斯 女主:蓝基娅法玛男主:菲拉斯,阿玛克尼亚
我比较喜欢开局至中部的部分,阿玛克尼亚做为黑伯爵这条暗线,让女主最后也产生爱的感觉,我不觉得写的很成功,起码我喜欢阿玛克尼亚,我没觉得把我的喜欢写出来(我够自恋,人家作者喜欢就好了)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小说,喜欢蓝基亚,喜欢美少年菲拉斯
17 《第一皇妃》作者:犬神犬犬 主角:阿尔缇妮斯、萨鲁
她是天之骄女,一个传说、一场梦、一次穿越,让她来到三千年前的古代赫梯,从叛军首领到米特女王,她的冷静聪慧在这古老的时空中无往不利,却偏偏逃脱不了他狂肆的爱.他为帝王,权力、狡诈、野心,一样不缺,但权力是为了保护她,野心是为了给她最好的一切,狡诈则是为了能够得到她。命运注定了他们此生的相遇,更是千世轮回的因果,历史洪流潺潺,爱情缱绻绵绵,融合成那遥远的时空纷飞的一页。
看的我揪心,爱的那么惨烈干嘛呢,唉~~~~~~`
18 《破棋》作者:吾梦方惊主角:宁远致,任天堂
她以为他只是她的一个游戏,可是却忘了,她自己不知不觉中也成为了这个游戏的一部分。
他以为她只是他的一个棋子,却没有发现,那个下棋的人,早已变成了,别有用意的——命运。
喜欢这篇,是感觉和于晴的那部<是非分不清><斗妻>中的东方非、阮冬故很象,只是阮冬故没有宁远致这样狡猾,东方非的感觉倒是很象,我还是喜欢这样的权相类的小说吧
19 《静悟词》作者:湮主角:湮花,马行之(惜月)
女主穿越而成马行之这个二公子的丫环,但丫环自然是穿越人不普通,马行之也绝非二公子这样的简单,商家、朝堂、江湖,女主一路行来轰轰烈烈,最后与失忆的惜月也就是马二公子共度快乐生活去了
20 《偏偏心动(完)》作者:纪红主角:杨雪儿瑞阑
女主穿越而来受杨家之恩成为大小姐,帮助杨家打理生意,而她的未婚夫喜欢的是杨二小姐,为报恩情,女主嫁给了不受宠且早心有所属的九皇子,因为九皇子在困难时帮助她,所以她尽心尽力的帮助九皇子改善处境,结果竟改善成了皇帝。。。女主因为成见在先,所以一心要离开皇宫,而九皇子虽从未纳其他妃子,可也放手让大小姐离开,而离开的女主才知道,她和九皇子瑞阑其实是相爱的,于是生死契阔,与子成说。。。。。。。
21 《梦落繁花—蓝雪》作者:凤凰雪主角:蓝雪
作者说:我的故事里,没有一个人是单纯的。因为我总觉得这个世界上,没有纯粹的爱情,那只不过是,大家一厢情愿的梦想而已。而在这不纯粹中,能够坚持去爱的人,才是真正的,令人感动的,有血、有肉、有心的人。
女主穿越而来喜欢上了自己的哥哥,可是哥哥却一再的用她来换取最大的利益,最后女主才知道,她喜欢的是一直包容她爱她的皇帝,只是其实女主的哥哥也是爱她的,只是她是妹妹啊。
22《樱花红破》作者:樱花红破 主角:云雨,云箫,燕舞寒
雅致清丽的文字,女主爱情的纠葛,几个世界顶端的男子。。骑马的少年,在江南如画的景色中漫步。西湖边的酒楼,几个俊秀的男子,谈笑间,激昂文字,指点江山。巍峨的高塔,少女拉开手中的剑。塞外的铁骑,江南的烟雨。青翠的茶园,嫣红的枫林。浩瀚的海,缥缈的湖。美丽的少女轻轻的揭开面上的红帕,这是嫁衣么
23《缘未央》作者:横斜 主角:韩承影,祝未央
她闲适,淡然,只想过着一个人舒服的日子。他为了得到权力,不择手段。他们属于不同的时空
该怎么开始又该怎么结束。情之一字,最是伤人!这文不长,但是还是很有感染力的,结局也不错
24《忍凝眸》作者:轩泽 主角:李凝无尘
这文前后各半部的风格有些各异,但是都不失为好文.写的婉转流畅。情节设置的浑然天成,无论是心理,场景,还是人物的描写也都很令人赞叹.
25《迷路》作者:武陵溪 主角:林颜青夜
她有着冷淡的性子,却偏生做了济世救人的医生。掉下楼的那一刻,深深后悔…………他生就帝王之家,看尽世间风华,却对她——渐渐倾心。一场时空的迷路,一场失控的恋情!谁爱上了谁?谁又负了谁?
女主穿越为被废的皇后,但生性冷淡的她自得于这样的生活中,可是这样的她反而再次引起了皇帝的爱,只是当她认识到爱的时候,她的身体已经不能再继续和皇帝相守下去,只待来生的相识,幸好,,,,
26《夜深沉》作者:浮灯枫台 主角:秋晚夜幕客白
医大首席美女质优生竟然因为晕血穿越时空附身于南北朝时北朝一个身患绝症的大夫之女——秋晚夜身上。但是随着一连串古怪玄疑的事情一件件发生,才发现,自己在现代的生活已经是穿越,其实已经穿越了两次,而且自己的身份也是不那么纯粹,不由迷茫中,自己的身份到底是哪个?医女?第一美人?还是那个祈愿女神?
27《三救姻缘》作者:笑声主角:任云起,佑生
这是我无意中看到的小说,看守太多小说,看到动情的小说却是不多,而这篇就是其中之一了,作者文采翩然,文中男主历尽磨难,依旧温和宽仁,执着于爱,让人看了忍不住地喜欢,喜欢他对感情的忠实和清醒,喜欢他对女主的理解和宽容,宁可自己伤心也决不给对方负担。女主虽然有着太强的自尊心,但是她认真、聪明、勇敢,看到她和男主在一起时,就会觉得他们不仅是在书中,就是在生活中也会是绝配。这文与他文不同之处在于,女主虽然也是很强,但不卖弄,不万能;男主并未如他文一样为女主散了小妾,他怕小妾们后半生无靠或寻短,所以他仍供养她们,但后半生他也不曾离开女主一步,他们相爱相随走完一生。但这文也太虐男主,男主一出场就是被虐完的样子,看着心酸啊,幸好有女主啊,天意啊
28《清平调》作者:西雅 主角:崔纳兰,皇帝李重
我要绘一幅皇家生活清雅而华丽的画卷;我要写一位明慧美丽的皇后和一位俊逸却不解风情的皇帝;我要讲一段少年结发,但要几经变故后才心心相印的爱情。我要唱一曲雍容华贵又清雅迷人的歌调
29《绝代风华之绝晓篇》作者: 用红色偏爱葱主角:夏候弃绝晓
他要江山也要美人,为了江山他可以娶很多的女子,但深爱的只有她一个,只是她也生在帝王家,为什么不懂这皇宫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她她什么都不要,她只要是他唯一的爱,她怕在深宫中迷失自己,所以她逃避入他的皇宫,只是逃的再远,也逃不出心中的爱,她折磨着自己,也折磨着他,而他,只在得到一切的时候才发觉,没有她,这一切有什么意义呢幸好结局不错,文笔很好的,很有感染力.
30《千里东风一梦遥》作者:姬流觞 主角:纪红锦,杨不愁
文案: 一个新郎,两个新娘。夫妻交拜时的等边三角形,是不是从此后各走各的路?朝堂,江湖,我没有一技之长,只有求生的欲望。委身于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功利的目的;爱上任何人,都用尽全身的力气。爱是女人的涅盘,我在涅盘中重生,一次又一次
虽文案不曾激起我的兴趣,可是因为对作者的喜爱(先看了他的未完结的<哪一年让一生改变>)才跑来看的这个,看过觉得女主很特殊,不能说她很强,只能说她幸运的在一次次磨难中没有死掉,虽自私自利,但起码坦白着微笑面对,所以才最后得了幸福,我喜欢这样的女子,很现实,很磨难,很幸运所以推荐大家,值得一看
31《牵情》作者:Jassica主角:雪泠,司空清
男主是皇帝刻意培养锻炼而从放置民间的皇子,但他一直以为皇帝是害了母亲的凶手,所以生性与人疏远,女主是异世的孤魂,因可以感知他人的思想,从小被认为是怪物,最后在被亲生母亲掐死的时候穿越而来,但她与男主虽都孤单,却相互契合,相互坚信着最后走到一起。文案::他,清冷淡漠,魔教之首,更有着另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她,带着异于常人的能力,以新的身份,落在新的时空中重生。。。。。。两人相遇,将谱写出怎样的情曲?她是否能融化他心中的冰冷?他是否能让她丢开能力的桎梏,摆脱碰触的梦魇?
32《倾城别传》作者:李李翔主角:秋开雨谢芳菲
男主,作为小说人物来讲,是我觉得塑造的最活生生的人,有长有短,有爱有恨,他残酷无情,为了天下与权利,他甚至找到师傅的弱点,杀了师傅,同样也为了天下与权利,他发现自己对女主情根深种时,一次次的伤害女主,离开女主,可是他终是狠不下心,一次次的再救回女主,甚至为女主的去世假象而疯狂。这种狠烈浓挚的爱,真的很配魔教教主的爱,女主是穿越来的现代女,对魔教她没有太深的成见,她只喜欢她所要喜欢的,她爱秋开雨,没有他,她也不会独活,容情爱她,她感动,但是也清楚的告诉容情,她的心里只有秋开雨,这与其他所看的NP文不同,这种清楚的爱,更让人感动,而容情的纯情与爱恋也让人落泪,战火中的乱世,纠缠中的爱恋,出色的文啊,大家有空定要看看啊
33《情深缘浅》作者:月若主角:龙天澈沈落音
情很深,缘不浅,虽没有生生世世的誓言,可是今生情重,已不枉此生,感于男主的深爱,女主还不错,值得一看
34《月斜碧纱窗》作者:蓝色狮 主角:南宫若虚,宁望舒
看过觉得内心一片温暖,喜欢南宫这样的人,病弱的身体,聪明的头脑,性格看似温润如玉,却是最坚定执着,真的很喜欢啊.他,闲时管管帐本的大少爷,百病缠身,过得一天少一天;她,闲时盗盗富家的小偷儿,鲜龙活虎,冒险精彩每一天.
35《千年情牵》作者:Ceile 主角:玉儿,杨广
这个是与城城的《谁是李世民》一同下载来看的,原打算先看李世民的,毕竟唐宗要好过隋炀帝太多太多了,历史的评价在那里,我喜欢的更多是温馨吧,可是一看到李书的结局,女主怀着的恨意与怨怪,让我心里一片凄凉,不看也罢了,看千年情牵时,也害怕男主太坏,可是历史的结局是一定的,男主相对于历史来说,真的已经算是好很多了,所以看过后推荐大家,《谁是李世民》有想看的,也可以去,因为结局不合我意,我没看,大家原谅
邪帝狂宠:纨绔大小姐
她,唐门唯一的继承人,意外身亡,来到天元大陆。 他,北玄国禁欲出名的王爷。这个样他,偏偏看上了干瘪四季豆的她,一个被侄子抛弃了的小萝莉?
重生之嫡女归来
三书六礼,十里红妆,嫁给自己心仪的男子。用尽所有人力物力手段,将他一个不受宠的皇子扶上了皇位。愿他三冬暖,愿他春不寒,他的心里也不再有她的一席之地。皇后之位被夺第,她被人踩在脚下。家族被灭,亲子被杀。他道:“朕念你从前种种,赐你全尸,谢恩吧。”一杯毒酒喝下,林静怡立下毒誓:定要他们血债血偿!苍天有眼,让她重生回十四岁那年,悲剧未生,亲人还在,她还是那个别人要暗中傻乎乎的嫡女大小姐。这辈子,唯一的愿望就是大仇将报!且看谁斗得过谁!
作者:金子
事实上我是上、下全看完了的,这里仅列出上部,因为上部实在是清穿文的经典之作,我宁愿漠视下部,就当那是别人写的吧。
《交错时光的爱恋》作者:席娟
读大学的时候就看的,这可以算是第一批穿越文吧!90年代读大学爱看小说的女生要是没看过这篇文就太难以形容了。
《清风吹散往事如烟灭》作者:楚湘云
穿清文,八爷党的必修经典课。连载中,我追了半年多,并且是和《梦回大清》的下部一起追的,和《梦》下部的罗嗦阴谋比较起来,凸现了这文的清新自然。看了这篇文,《步步惊心》和《瑶华》就显得差多了。
《巧婢奇缘》作者:几境尘
穿越+魔法,女主超强,超可爱,文笔轻松活泼搞笑,心思巧妙,就是男主太单薄了些,是篇休闲好文。
经典程度:★★★☆
兽血沸腾,绝对好看
跨过千年来爱你
最近看过中最好的
风流刑警在清朝,异世之风流大法师,到异界泡妞去,幻神
穿越时空之绝代皇后
穿越时空之失宠皇后
穿越时空之新一皇后
穿越时空之皇后
穿越时空之黑道皇后
穿越时空之律师皇后
穿越时空之泼辣皇后
穿越时空之蓝月皇后
穿越时空之兼职皇后
穿越时空之杀手皇后
穿越时空之绝色皇后
狩猎美男之古旅~虽然很老了~还是推荐下~经典额~不过是NP~但是是搞笑的~
穿越经典步步惊心,独步天下..
清风吹散往事如烟灭(女主的性格很NICE,不小白又不是现代人的风格)
(以上3个是清穿,不喜欢的话就可以直接PASS了)
法老的宠妃
寻找前世之旅(3部,外加流年转,很好看)
美人殇(3国穿,很好看)
笑倾三国(建议你先看美人殇)
穿越与反穿越(经典搞笑,,暴走..)
还有些好看德非穿越,很喜欢,也推荐给你
大漠谣,云中歌(云中歌到后来很虐,慎看..)
帝王业(很棒很好看)
且试天下(很喜欢女主)
我说的这些真的都是超好看的,不看会后悔哦
..
【深宫风云之铿锵玫瑰】从高一跟文到高考后才看完呢,作者中间有一段时间没跟新但是鉴于它的吸引力很大,本人
一直关注哦,女主角很强(男主角当然出色),结局很好
【云中歌】蛮好看滴,尤其云歌被迫和打胎药那里,我哭得唏哩哗啦,值得一看呢
,是悲剧啦
【步步惊心】穿越经典哦,本人读的第一本穿越作品,文笔细腻,我读了好几遍,是一种淡淡的悲伤,清穿
【此心无垠】强力推荐,无非有的作品,结局好,女主男主都超强,女主角是第一美女哦
【浮世绝香】这两本都是无非有的作品,写得很好哦,文笔情节都很棒,不过浮世绝香没完结
,本人一直跟文啊。
【绾青丝】本人也有看啦,前面很不错我一直追文,不过不喜欢结局啊,很喜欢宇,可是作者就是不让女主喜他所以
的挺郁闷的好不容易云峥死了,女主又跟安远兮(哎其实本人在那本书里最不喜欢的就是安远兮)
【木槿花西月锦绣】有是一部好书,但是同样看的我不爽,我喜欢段月容,可是女主却喜欢原非白,还有这个文没完
结的
【独步天下】正在看ing,觉得不错,值得看,是看到很多网友推荐哦,同样清穿,不过是到皇太极哦
【梦回大清】应该是穿越必看吧,清穿
【潇然梦】【
寻找前世之旅】【醉玲珑】这些都是完结的
本人较喜欢的
我也喜欢女主强的,还有文笔好的,有的虽然女主很强,文笔很小白,搞得女主也向小白发展了。。。
1、《永夜》作者:桩桩(强推)
这是蔓蔓青萝的那个作者写的,绝对质量保证!感觉作者的文风比以前更成熟了,人物刻画得很生动,女主漂亮厉害,而且很有悬念,不知不觉就被吸引着看下去。。
2、《犹记惊鸿照影》作者:风凝雪舞(强推)
3、《红绿装之军营穿越》作者:金子(强推)
当初看了这个文案是个军营题材的,所以一直放在那里没去看,后来没事的时候去瞅了两眼就一下子被吸引了,这本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之后就爱上了军营题材的文章,但还没见过比这本好看的~~~女主在军训时被人砸回十年前,但是生活背景改变了,不剧透了,自己看吧,女主非常强,讲话很幽默。另外说下,这本是现代的。
4、《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者:唐七公子(强推)
这部不是穿越,是仙侠的,虽然是讲神仙的,但是很生活化,LZ不喜欢神仙的话可以把它当古代文来看,我很喜欢这个作者的文风,当然女主也是非常强的,漂亮,聪明,背景好,天之骄女一个。。这个文的男主偶也非常滴喜欢。。
5、《弦歌南望》作者:夜幽梦(强推)
又是一篇质量保证~~这个是写玥影横斜的作者写的,也不是穿越,但是非常的好看,所以一定要推荐一下,女主是个城主,很强悍,男主是个极品腹黑,总体上讲就是一个腹黑女vs腹黑男的故事。。。
6、《妍惑》作者:流浪的鱼(强推)
这本不是很新了,就是好看~~里面两个男主让人难以取舍,但是越到后来越喜欢第二男主,心痛啊~~~配这种男主的女主当然不会差,长相,计谋,都很强。
7《除了我你还能爱谁》作者:四叶铃兰
女主很漂亮,喜欢女扮男装,也是强人一个,还有里面两个男主斗智斗勇的场面也很有看头,比较轻松的一个故事。
8、《夜行歌》作者:紫微流年
女主是魔教的雪使,冷血,多疑,擅谋,且机心重重,但对男主一直很好,文笔好,故事好,是篇强强文。
9、《擒情记》作者:翩若惊鸿
女主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军,男主是个扮猪吃老虎的小王爷,两人纠结了十年,但是故事不虐,值得一看。
以下是一些比较老的文,所以没有强推,但是还是很好看的,关键是女主都是强人,没看过的话可以看一下~~
《穿越,没有理由》作者:amanda
《诛颜》作者:雪藏当年追了很久的一本书。。
《和亲公主》作者:鲜橙
《双阙》作者:海青拿天鹅
《黄雀纪事》作者:双目囧囧很有特色的一个故事~~
《且珍行》作者:懒调弦女扮男装
《满朝文武爱上我》作者:云霓题目那是相当的雷啊!差点因为这个题目错过了一篇好文。
《流光夜雪》作者:十四阙推理型的,女扮男装,女主超强
《天命最高之九五至尊》作者:我见青山多妩媚额,又是一篇女扮男装,由此可见,这型的女主绝对是强人啊~~
《歌尽桃花》作者:靡宝
《深宫风云之铿锵玫瑰》内容有点忘了,只记得蛮好看的。
《绾青丝》作者:波波绝对是小强女主的经典啊~~
《何凤来栖》作者:凤来栖这个虽说女主是个强人,但是文笔不怎么样。。
《皇后策》作者:谈天音结局不好,LZ无视好了。
《熙元记事》作者:赤焰冷
《长生Ⅰ+Ⅱ》作者:书闲庭至今还没完结,女主之前是一个女尊社会的皇帝,结果死了穿越到了男权社会。。。
《凤囚凰》作者:天衣有风这个是强推,差点忘了,开始的时候有点雷,看下去会发现很多悬念,很吸引人的一本书。
梦三生的美人系列都不错,个人最喜欢《美人劫》。。
以上除了《长生》外均是完结文,LZ看过的就不列了。。。
绝对个人原创,谢绝复制~~~打字打得好累啊!!LZ就算不选为最佳答案也一定要把上面的书看一下啊,有空交流哈~~
和亲公主
穿越四部曲:
1.穿越时空气死你
2.穿越时空整死你
3.穿越时空玩死你
4.穿越时空只为你
其他的嘛,我同学推荐的,智商算高的穿越有《穿越千年之倾君》,《玥影横斜》,《醉玲珑》。
其他的嘛,你参考下:
薄荷荼縻梨花白
(穿越)
女主的经历很传奇,很喜欢男主。男主是个太子,帅又有个性。很好看!很好看!
歌尽桃花(穿越)
哎~这真的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说!!!绝对经典!男主很幽默,帅也酷。女主也很聪明!这部小说前面较轻松,后面就开始讲宫闱。情节很紧凑.推荐!
不负如来不负卿(穿越)
男主是罗什,这部小说超越了一般小说的高度。是一部很精彩的小说。情节很感人很感人!
梦落繁花蓝雪(穿越)
女主狠,有手段。男主忘了个性了。但是这部小说确实好看!
花落燕云梦(穿越)
讲的是朱棣。看了这部小说,你会感觉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朱棣。心狠但却深情。你看了这部小说绝对是对他又爱又恨!!女主是穿过去的。感情很曲折。好看!!
蔓蔓青萝(穿越)
相当喜欢男主。有个性,对女主深情!
孤芳不自赏(架空,非穿越)
很大器的一部小说。
帝王业(架空,非穿越)
绝对经典。男主是个将军,后成就帝业。女主超级有才,好看好看!
凤囚凰
这不是一部女尊。男主容止超级腹黑,心思复杂的很,感觉一切都在他掌握中一样。为人绝情,但偏偏为了女主放弃了帝业的机会。好看!
满朝文武爱上我
穿越之陌上花
逃嫁新娘
这是部很奇特的小说
因为它是穿到民国时期的
是部很精彩的小说
把我看震撼了
凤城飞帅
非穿越
诛颜
替身皇妃子芳草天涯
这部书赚足了我的眼泪
太感人了
失踪的王妃
是写的和一个王爷的
也很好看
王爷的弃妃
笑倾三国
中国四大古典戏剧有哪些?
四大古典戏曲,也称“四大古典戏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长生殿》和《桃花扇》创作的年代背景大致是相同的,两部戏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在剧情的组织安排上也有很多类似的地方,都是在一个宏大的背景下展开,描绘社会生活事件十分广阔,就其中心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爱情与政治”。
王实甫《西厢记》实现有情人的爱之梦,文学价值很高,被视为古代剧的范本;汤显祖用《牡丹亭》呼唤着一个人性解放的新时代,勇敢而自主地追求人性自由的女性,是此前戏剧乃至文学的妇女形象中从未出现过的。
扩展资料:
《长生殿》的男主人公是唐明皇李隆基,是一个国家最高统治者。身为帝王,他本职工作是治理好国家,但他却纵情误国;身为天子,他有后妃三宫六院,因此他难免有用情不专的一面;正因为如此,他很难能可贵的是又钟情专一的一面。
马嵬坡上,面对着生死诀别,作为帝王的他不可能像那平常的痴男怨女一样选择殉情。但他此时表现得“无语沉吟,意乱如麻”,“贵妃,好教我难禁架”,感叹到“堂堂天子贵,不及莫愁家”。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其中滋味绝非普通的痴男怨女所能体会得到。
而造成这悲剧的一幕的原因是什么呢?不错,是安史之乱,但导致安史之乱的原因又是什么呢?究其原因,唐明皇沉湎于与杨贵妃的爱情,不理朝政,宠幸佞臣(李林甫)、外戚(杨国忠),致始他们先后“专权误国”;
安禄山本来因贻误军机解京候审,但通过贿赂杨国忠,不仅得免,而且不降反升,最后雄霸一方,起兵作乱;叛军陷潼关,明皇携贵妃仓皇出逃,于马嵬坡在六军将士的强烈要求下不得已杀之。《埋玉》一出中,六军将士杀杨贵妃,也不算是太枉了杨贵妃;
但是只杀了一个杨贵妃而不察究其根源乃是在明皇本人,所以又似乎冤了杨贵妃。李、杨相爱本没有错,但他以帝王的身份“驰了朝纲,占了情场”,结果给国家民族带来了灾难,这同样也了导致他们爱情的悲剧。
四大古典戏曲,也称“四大古典戏剧”。即王实甫的《西厢记》;汤显祖《牡丹亭bai》;孔尚任的《桃花扇》;洪升的《长生殿》。
1、《西厢记》 作者:元·王实甫
张生在普救寺相遇相国小姐崔莺莺,一见钟情,而无计亲近。恰遇叛将孙飞虎率兵围寺,要强索莺莺为压寨夫人;张生在崔母亲口许婚下,依靠友人白马将军的帮助,解除了危难。不料崔母却食言赖婚,张生相思成疾。
莺莺心爱张生而不愿正面表白;几经波折,在红娘的帮助下,莺莺终于至张生住处私会。崔母觉察迹象,拷问红娘,反被红娘几句话点中要害,勉强答应了婚事,却又以门第为由,令张生立即上京应试。
十里长亭送别之后,张生到京考中状元;而郑恒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老夫人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给郑恒。后张生赶来,郑恒撞死,崔、张完婚。
2、《牡丹亭》 作者:明·汤显祖
福建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杜丽娘到花园游玩,梦中与书生柳梦梅幽会。梦醒后她为相思所苦,伤情而死。
三年后,柳梦梅去临安应试,经过杜丽娘的墓地,拾得她的自画像,和杜丽娘的鬼魂相会,并掘墓开棺,使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结为夫妇。但杜宝不承认他们的结合,直至柳梦梅中了状元,由皇帝作主,事情才获得圆满解决。
3、《桃花扇》 作者:清·孔尚任
明思宗崇祯末年,“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来南京参加科举考试,落第未归,寓居莫愁湖畔,经杨龙友介绍结识李香君,两人情好日密。订婚之日,侯方域题诗扇为信物以赠香君。
当时隐居南京的魏忠贤余党阮大铖正为复社士子所不容,得知侯方域手头拮据,遂以重金置办妆奁,托其结拜兄弟杨龙友送去以笼络侯方域,意欲借以缓和与复社的关系,被李香君看破端倪,义形于色,退回妆奁,阮大铖因此怀恨在心。
李自成攻占北京,马士英、阮大铖在南京拥立福王登基,改元弘光,擅权乱政,排挤东林、复社士子。时镇守武昌的宁南侯左良玉以“清君侧”为名兵逼南京,弘光小朝廷恐慌。
因左良玉曾得侯方域之父提拔,侯方域遂写信劝阻,却被阮大铖诬陷为暗通叛军,侯方域为避害只身逃往扬州,投奔督师史可法,参赞军务。阮大铖等逼迫李香君嫁给漕抚田仰,李香君以死相抗,血溅定情诗扇。
阮大铖邀马士英在赏心亭赏雪选妓,被李香君趁机痛骂以泄恨,但仍被选入宫中教戏。李香君托苏昆生将桃花扇带给侯方域,侯方域回南京探望,却被阮大铖逮捕入狱。
清军渡江,弘光君臣逃亡,侯方域方得出狱,避难栖霞山,在白云庵相遇李香君,在张道士点醒之下,二人双双出家。
4、《长生殿》 作者:清·洪升
唐明皇自登基后励精图治,国力日渐强盛,因此自满,耽于声色,下旨选美。才貌双全的杨贵妃被选中,册封为贵妃,享尽荣宠,她的哥哥杨国忠被封为丞相,三个姐妹也都被册封为夫人。其中虢国夫人不施脂粉,淡雅美丽,被唐明皇宠幸。
后来,唐明皇私召梅妃,杨贵妃醋意横生,口不择言,惹恼了唐明皇。唐明皇愤而让高力士送她回娘家,之后却又十分后悔。高力士将此事告知杨贵妃,她将自己的一缕头发剪下来,托高力士送给唐明皇。
唐明皇见到头发,非常感动,连夜将杨贵妃接回宫中,两人冰释前嫌,于七夕之夜在长生殿立誓,永不分离。此后,杨贵妃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两人终日玩乐,唐明皇根本无暇理会政事。
这段时期,安禄山通过贿赂杨国忠,得到唐明皇的重用,被任命为范阳节度使。他招兵买马,积蓄力量,终于起兵谋反。唐明皇带着杨贵妃和一些大臣匆忙逃离,走到马嵬坡时发生兵变。
唐明皇在将士们的逼迫下处死了杨国忠,并赐杨贵妃自尽。后来,安禄山叛军被大将郭子仪击败,唐明皇重返长安,日夜思念杨贵妃,还让人为她招魂,最终打动了上天,到天上与杨贵妃重逢,两人长相厮守,永不分离。
扩展资料:
《西厢记》鉴赏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主张,具有更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题。
首先,《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
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
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她并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虽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轻功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大古典戏曲
(元)王实甫《西厢记》
(明)汤显祖《牡丹亭》
(清)孔尚任《桃花扇》
(清)洪昇《长生殿》
唐代传奇小说,
唐代传奇小说的概述~!唐代称小说为传奇。唐人传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短篇小说的成熟。因为它已超出了记录传闻逸事的范畴,而成为文人有意识的创作。唐人传奇大体可分为三类内容:
1�神怪故事。这是直接继承笔记小说的神仙怪异小说,著名作品有沈既济的《枕中记》、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这两部作品讽刺了热中功名富贵的封建士子。
2�恋爱故事。这一部分是唐代传奇小说中最有价值的作品。如《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任氏传》、《柳毅传》等都是有名的作品。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争取婚姻幸福的妇女形象。
《柳毅传》讲的是落第书生柳毅替遭受婚姻折磨的洞庭龙女传书,使她获得解放,后历经坎坷,俩人终成眷属的浪漫故事。人物描写是这部小说最成功的地方。柳毅的正义、龙女的深情、钱塘君烈火般的个性,都刻画得十分鲜明。它用幻想反映现实的手法,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
《李娃传》通过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这对地位悬殊的恋人历经风雨,终于获得幸福的故事描写,批判了封建门阀观念,歌颂了郎才女貌的爱情标准。小说人物形象丰满,情节曲折,笔法清丽。
3�侠义故事。这类作品描写侠客义士惩强扶弱的英雄行为,代表作品有《红线传》、《谢小娥传》等。
唐人传奇不仅在题材、思想上超越了前人小说,而且艺术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在唐人传奇中,很多篇章描述了一个人物某段时期或一生的经历,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点及思想发展。唐人传奇是中国风格小说形式的开始,它的体制短小,但初具长篇小说的轮廓。
http://www.ccnt.com.cn/literature/wenxue/xiaoshuo/1.htm
从文体学角度看唐代传奇小说的成熟
文学院01-5 薛 扬
提 要 唐传奇是一种成熟的古典小说形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从文体学角度看,唐传奇已经具备了独特的文体特征和艺术特色,在中国文坛上开创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
关键词 唐传奇;小说;文体
小说是一种历史悠久、不断发展的文学样式,有着独特的文体特点和不朽的艺术魅力。中国的小说有着上千年的历史,其源头可以回溯到远古,“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动人的神话传说都是先民智慧和想象的结晶。不能否认,中国小说深受神话传说的影响,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到唐传奇、宋话本,再到明代的《西游记》、清代的《聊斋志异》,都可以清楚地看到这种一脉相承的痕迹。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志怪、志人小说出现了,志怪小说的代表是《搜神记》,而志人小说的代表是《世说新语》。无论是写神怪灵异,还是写名士风流,都是作为一种史实记载下来的,是靠实地访问,从民间搜集而记录下来的,因此叫作“志”。“志”是记录的意思,而不是创作。所以最初的小说,是同历史归于一类的。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与神话传说相比,志怪小说和志人小说已有了长足的进步:能够以更长的篇幅、更生动的笔墨叙述奇闻怪事,能够抓住人物某一小事或寥寥数语凸现人物性格。
魏晋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留下了不可抹杀的成就,不过, 尽管六朝志怪并不完全是为宣扬神道而作,它也有娱乐的目的,但总体来说,它们受神道意识的影响毕竟很深,作为文学创作的意识反而不明确 , 基本上还是“粗陈梗概”而缺乏深入细致的描绘。 如果从文体学方面来考察,真正可以被称为是成熟小说形式的古典小说至少要到唐代才产生。从另一方面讲,我国的小说脱离历史领域而成为文学创作,也是进入唐代之后的事。
在唐代文学史上,与诗歌蓬勃发展同样值得瞩目的就是传奇小说的应运而生。唐传奇就是唐代的文言短篇小说,多以神怪、剑侠、爱情为题材,无论是篇幅长度、人物描写还是结构布局跟神话传说及魏晋志怪、志人小说相比都有了长足进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异,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这些唐传奇已经把小说从“从残小语”、“粗陈梗概”发展到了“篇幅较长”、“叙述婉转”的高级阶段。 在唐传奇中不但出现了较六朝志怪更为宏大的篇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小说结构,而且其情节更为复杂,内容更偏于反映人情世态,现实性更强,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人物心理的刻划,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唐代小说的发展还表现在富于想象虚构与讲求文采,它们不再是历史性质的东西了,而是发挥想象创作而成的,更多地加入了创作的成分,这就同过去的作品有所区分。参照萧统的文学定义看,虚构、想象正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则正是讲求文采。从此,小说便发展成为文学创作了 .所以说,从唐传奇开始,中国小说进入了自觉创作的新时期 ,唐传奇宣告中国古典小说开始进入成熟阶段。
从文体学角度来看,小说是人类对于自然和自身,现实和幻想的理解和再现,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和生活场景描写来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样式,只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俱全的文学作品才具有作为小说的资格。从这一点来看,上古神话传说因篇幅短小,人物形象塑造往往过于单薄,情节也相对简单,仅仅是叙述故事而已,也很少有环境背景的描写。至魏晋,志人、志怪小说虽篇幅略有增长,但在创作技巧上仍不够成熟,往往通过只言片语或一二小事来表现人物性格某一方面,不能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结构上也比较简单 ,在环境方面也着墨不多。
唐传奇小说在刚出现的时候,还带有志人、志怪小说的痕迹,但同时也显示出了自己的新发展。如王度的《古镜记》,虽然同志怪小说的题材相类,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但它作为唐传奇开山始祖的功绩却是不能忽视的。接下来出现的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通过主人公欧阳纥失妻后历经艰险,终于夺回妻子的描写,表现了他对于妻子的挚爱。这篇小说已经开始着重描绘人物的活动,情节曲折,结构也趋于完善,还有对白猿所居幽险环境的生动描写。同时期的《游仙窟》、《隋文帝狮子骢》等传奇都情节动人,描绘如生,已经能充分地体现出小说的艺术特色和文体特征。
到了中唐时期,唐传奇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质量上看都有了新的进步,可谓是传奇小说的黄金时期。从内容上看,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据了主要地位,即使谈神说怪,也往往具有社会现实内容,这方面的杰出代表是沈既济的《枕中记》和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它们都曲折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子热中功名富贵的思想,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险恶和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丑态,结构严整,情节丰富,脉络清晰,深具讽刺小说的精粹。
以爱情为题材的传奇小说如《柳毅传》、《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等在传奇小说中成就最高。它们大多歌颂坚贞不虞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创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妇女形象。这些作品常运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有的充满诗意的想象,情节离奇富于戏剧性;有的如实反映现实生活,联系广阔的社会生活来描写爱情,通过人物的性格冲突推动情节发展;还有的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文笔清丽优美,为人称道。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一些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传奇小说,如无名氏的《李林甫外传》等,丰富了唐传奇的题材范围。
晚唐时期出现了大批传奇专集,充分反映了晚唐文人对传奇这种文学形式的进一步重视,如薛用弱《集异记》、牛僧儒《玄怪录》、牛肃《纪闻》等。
唐传奇的兴起有多方面的原因,到唐代,文、笔区分的意识已经淡化,因而文人在写作野史及传闻杂录一类东西时,也往往驰骋文采。刘知几批评当时之史, “ 其立言也,或虚加炼饰,轻事雕彩;或体兼赋颂,词类俳优 ” (《史通 · 叙事》)。这对于严格的历史著作当然不妥,但各种传闻杂录,本来就不是严格的历史著作,它经过有意识的 “ 虚饰雕彩 ” ,反而更向文学靠拢了。文坛上风行的这种大胆虚构创作的风气,无疑对传奇小说的兴盛起了推动作用。
唐代城市繁荣、商业经济发达,因而产生了多种面向市井民众的俗文学形式,如说话、变文等,都是以虚构故事来吸引听众的。它们不仅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也引起文人士大夫的兴趣。如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他弟弟生日时请来的 “ 杂戏 ” 表演中,就有 “ 市人小说 ” 即民间说话。又元稿《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在 “ 光阴听话移 ” 一句下自注云: “ 尝于新昌宅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 ” 这条注说的应该就是元稹与白居易二人一起听艺人说话。这一类新兴的俗文学受到世人的注目和欢迎,必然会给文人创作带来刺激,并促使他们从“当代”生活中不断吸取新鲜的素材。尽管士大夫中轻视小说的态度没有完全改变,但唐代贵族文化意识在逐渐衰退,并不足以阻止传奇小说的崛起,所以越来越多的文人都把注意力投入到这种比诗文辞赋更富有趣味性的创作中去了。
唐传奇最兴盛的时期是在中唐,这里面也有社会心理的因素。唐代总体上说来,是富有浪漫精神的时代,这种浪漫精神曾经以充满激情、充满自信和进取意识的特点出现在初盛唐的诗歌中。而到了中唐,社会和时代的变革使得文人士大夫对社会对人生都不再那么抱有期望,他们的心灵渴望回避残酷的现实而需要在现实以外的世界中求寄托。而小说正是提供了一种虚构的世界,可以让人们在其中幻想人生、解释人生,表达对于人生的种种愿望。这就为传奇小说的风行提供了心理上的解释。
在分析了唐传奇兴盛的情况及原因后,让我们再从文体学角度对唐传奇作为中国真正成熟的小说形式加以简单的分析。
我们认为,唐传奇实际上已经具有了作为短篇小说的资格,经过对数十篇唐传奇小说的分析总结,试将唐传奇的文体特征归纳如下:
• 篇幅短小,字数少则千字,多则万字。
• 情节精巧、紧凑,通过提炼紧凑、典型的情节来表现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生活。
• 人物集中、鲜明。由于篇幅有限,唐传奇一般只集中塑造一两个典型化程度很高的主要形象,并且已经能通过社会环境因素的作用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 结构精美、严密。一般只有一条线索,单纯集中,枝蔓少,围绕主要矛盾展开情节。
• 语言精练、优美、生动,概括力和表现力都很强,能用俭省的笔墨写出丰富的内容。
• 有的传奇小说中夹入诗篇,虽然造成小说文体的不纯,但却为传奇小说增添了魅力。
• 唐传奇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体式。较之六朝骈文,它是自由的文体;较之唐代 “ 古文 ” ,它又多一些骈丽成分和华美的辞藻。这些特点从小说的要求来看未免过于文章化,但读来自然流畅而富于文采。
由此看来,唐传奇对于小说文体特征诸要素的表现已经相当充分,与后世成型的现代短篇小说相比,可谓别具魅力,各有所长。
当然, 唐传奇作为文学史上开始进入成熟阶段的短篇小说,难免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譬如传奇往往采用史传的简洁笔法,而省略必要的交代和细致的描述,有时更用归纳的方法写人物,与后世小说相比显然过于简练而不够高明。唐传奇作品中还普遍存在议论成分,由作者出面直接向读者表明意见,显然会影响读者的自由解读。
但尽管如此,唐传奇毕竟以成熟独特的艺术魅力登上文坛,展开了一片崭新的艺术天地。与以往产生文学样式如诗歌、骈文相比,传奇小说能够更自由更方便更具体地反映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理想,更深刻更直接地表现人们的外在环境和内在思想,从而影响人们的生活趣味。由此而言,它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另一方面看,作为真正成熟的古典小说,唐传奇的题材、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所表现的反对封建婚姻制度,抨击门第观念,追求爱情自由,歌颂侠义行为,否定荣华富贵等思想,成为了后世小说戏曲的传统主题。同时,唐传奇“作意好奇”,运用想象、虚构和曲折情节,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叙述宛转,文辞华艳等特点对后世小说发展也产生了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文坛采编 日期:2005-10-27 19:10:40
--------------------------------------------------------------------------------
中国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鲁迅说:“小说亦如诗,至唐代而一变,虽尚不离于搜奇记逸,然叙述宛转,文辞华艳,与六朝之粗陈梗概者较,演进之迹甚明,而尤显者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中国小说史略》)
唐人小说之称为“传奇”,始自晚唐裴刑的《传奇》一书,宋以后人遂以之概称唐人小说。对于小说,历代正统文人总是采取鄙视态度的。《汉书·艺文志》固然摒之于九流之外,唐人也“每訾其卑下”。但是实际上,当时参加传奇小说创作的人,却有不少是著名的历史家、古文家或诗人。李肇说:“沈既济撰《枕中记》,庄生寓言之类;韩愈撰《毛颖传》,其文尤高,不下史迁:二篇真良史才也。”(《唐国史补》下)这说明唐人传奇由于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在思想艺术上都取得新的成就,已经逐渐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看法了。
唐代传奇的兴起和发展,首先是由于唐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给传奇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使它由单纯的谈神说鬼,向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发展。同时,随着商业经济的发达,市民阶层兴起,为了满足他们对文化娱乐的需要,产生了“市人小说”,为文人的传奇提供了一些新的思想内容与艺术方法。而唐代举子们的“温卷”,对传奇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宋赵彦卫《云麓漫钞》说:“唐世举人,先借当时显人以姓名达主司,然后投献所业,俞数日又投,谓之‘温卷’,如《幽怪录》、《传奇》等皆是也。盖此等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由于名利关系,“温卷”的风气,到中晚唐尤为盛行,这和唐代传奇的发展情况也是一致的。此外,佛道教义、神怪传说的流行,对传奇创作也有相当的影响。
唐代小说的发达,也是文学本身不断发展的结果。虽说“传奇者流,源出于志怪”,但终与志怪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其它文学体裁对它的影响。唐代传奇作家如王度、沈既济、陈鸿,都是史官。他们利用《史记》以来传记文学的传统经验,使本来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体制更为阔大,波澜更加曲折,人物性格更加鲜明,这是很自然的。其次,唐代变文、俗赋、话本、词文等通俗文学的盛行,对传奇的创作也很有影响。从《游仙窟》、《柳氏传》、《周秦行记》等传奇中,我们可以看到类似变文的散韵夹杂的文体;而《李娃传》更来源于民间的《一枝花话》(注: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光阴听话移”下自注云:“尝于新昌宅听说《一枝花话》,自寅至巳,犹未毕词也。”又明梅鼎祚《青泥莲花记》中《李娃传》附注亦云:“娃旧名一枝花。”)。最后,唐代古文运动与诗歌的发展,也影响传奇的创作。这不仅表现为一些传奇作家如沈既济、李公佐、白行简、陈鸿、沈亚之等和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的作家有过联系;更重要的是新乐府运动的现实主义精神既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传奇作家面向现实,而古文运动对文体的解放,又使传奇作家能够充分利用其成功经验,自由地抒情叙事。再则唐传奇如《长恨歌传》、《莺莺传》、《李娃传》、《无双传》等,都是小说与诗歌相辅而行,诗人与小说家互相协作,比如白居易写了《长恨歌》,陈鸿就写了《长恨歌传》;元稹既是写《莺莺传》的小说作家,又是写《李娃行》的诗人。正是在各种文学形式的交互影响下,形成了唐代传奇以诗歌与散文结合、抒情与叙事结合的独特风格:既有美妙的意境,又有细致的刻划;既有丰富的想象,又有如实的描绘。因此无论就现实意义或美感价值来看,唐代传奇都超过了六朝志怪小说。唐传奇优秀作品多出于中唐,原因也正在这里。
第十一章、第二节 唐代传奇的思想与艺术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文坛采编 日期:2005-10-27 19:10:40
--------------------------------------------------------------------------------
今存唐代传奇小说,数量不少,其中流传较广的有几十篇。这些作品大都收入宋初李方等编集的《太平广记》里,它如《文宛英华》、《太平御览》、《全唐文》等总集类书中也收载了一些。但明清以来,书商以此贸利,“往往妄制篇目,改题撰人”,有许多作品被窜改淆乱。鲁迅为“发意匡正”“斥伪返本”,曾在编成《古小说钩沈》后,选录了《唐宋传奇集》。
唐人传奇根据它的历史发展情况,可分三个时期:
(一)初盛唐时期 这是传奇小说初步发展的时期。作品数量很少,内容还和六朝志怪小说相去不远,艺术上也不够成熟,但已逐渐注意到形象的描绘与结构的完整。
《古镜记》是现存唐传奇中最早的一篇。作者王度(585?—625?),太原祁人,是初唐诗人王绩之兄。这篇作品“犹有六朝志怪余风,而大增华艳”。故事内容是记述一面古镜降妖、伏兽、显灵、治病以及反映阴阳变化的诸种灵异。它虽在叙述中透露出一些社会动乱和民间疾苦的影子,但主要是宣扬迷信和天命无上的消极思想。作者按时间顺序,将古镜灵异的十二段独立故事贯串成章,比起六朝志怪的零篇散录,在结构上有了进步。
无名氏的《补江总白猿传》写梁将欧阳纥的美妻被白猿劫走。欧阳纥率兵入山,掩杀白猿,而妻子已孕,生子如猿,聪悟绝人。作品的思想内容虽仍是搜奇猎异,却通过欧阳纥失妻后的痛愤和不避艰险,终于夺回妻子的描写,表现出了他对妻子的挚爱。与《古镜记》相比,它已开始着重描绘人物的活动,情节更为曲折,描写白猿所居环境的幽险也较形象,是一篇粗具规模的传奇作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胡应麟《四部正讹》都认为它是“唐人以谤欧阳询者”。用小说影射真人,以达到人身攻击目的的恶习,很可能就是从此开始的。
《游仙窟》作者张琢(660?—740?),字文成,高宗调露初进士,颇有文名。他的《游仙窟》久已失传,而唐时即流传于日本,近世始由人钞录带回中国。作品自叙奉使河源,途中投宿仙窟,与神女邂逅交接的故事。其中多通过书信投赠、诗语对答来表现男女调情,实际是轻薄文人纵酒狎妓生活的再现,色情成分极浓。但从作品已基本上脱离志怪而转向现实生活的描写来看,它在传奇发展过程中仍有一定的意义。张琢在《朝野佥载》中还写了一些小故事,是较为健康的。如《隋文帝狮子骢》(注:今本《朝野佥载》无,见《太平广记》四百三十五卷引。),通过狮子骢初到长安时的神骏和后来流落磨坊时的憔悴,寄寓了英雄末路的感慨,故事曲折动人,描绘栩栩如生,和魏晋志怪小说已有明显的不同。
(二)中唐时期 这时期作品空前增多,是传奇小说的黄金时代。从内容上说,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占据了主要地位,即使谈神说怪,也往往具有社会现实内容,如《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
《枕中记》作者沈既济(750?—800?),苏州吴(今江苏吴县)人,曾任左拾遗与史馆修撰等职,并撰《建中实录》。《枕中记》是受了刘义庆《幽明录》“焦湖庙祝”的启发,借以表现唐代官场的现实的。作品写卢生在邯郸逆旅中,借道士吕翁的青瓷枕入睡,梦中经历了他生平热烈追求的“出将入相”的生活。一旦惊醒,还不到蒸熟一顿黄梁饭的工夫。于是他大彻大悟,万念俱息。《南柯太守传》的作者李公佐(770?—850?),字颛蒙,陇西人,尝举进士,今存所作传奇四篇,而以《南柯太守传》成就为最高。作品除受“焦湖庙祝”的启示外,还受《搜神记》“卢汾梦入蚁穴”的影响。它写淳于棼醉后入梦,被槐安国招为驸马,出任南柯太守,廉能称职,深受百姓爱戴。后因与檀罗国交战失败,公主又随之谢世;于是宠衰谗起,终被国王遣送出郭。淳于棼醒后惊异,寻踪发掘,始知所谓槐安、檀罗国者,原来都是蚁穴。从此他深感人生虚幻,乃栖心道门,不问世事。
这两篇作品都曲折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子热中功名富贵的思想,也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场的险恶和争权夺利互相倾轧的丑态。但因作者受道家影响过深,对现实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作品的思想性也就不高。他们越是渲染卢主、淳于棼的飞黄腾达和身受排挤,也就愈发加强了作品所宣扬的“人生如梦”的主题。然而这两篇作品都能融合寓言与志怪的表现手法,具有讽刺文学的某些特色,在艺术上是有价值的。《南柯太守传》穿插颇多而结构严整,情节丰富而脉络清晰。结尾尤为成功。鲁迅说:“篇末命仆发穴,以究根源,乃见蚁聚,悉符前梦,则假实证幻,余韵悠然,虽未尽于物情,已非《枕中》之所及矣。”(《中国小说史略》)李公佐还有一篇《古岳渎经》,写楚州刺史李汤于龟山水中见一怪物而不识,后作者泛洞庭、登包山、入灵洞,得《古岳渎经》第八卷,乃知其物为淮涡水神无支祁,禹治水至桐柏山,加以降伏,镇锁龟山足下,使淮水安流。这个神话反映人民战胜了水灾,创造了一个“神变奋迅”的神猿形象,它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是不无关系的。
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如《任氏传》、《柳毅传》、《霍小玉传》、《李娃传》、《莺莺传》等,在唐传奇中成就最高。它们大都歌颂坚贞不渝的爱情,谴责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对妇女的迫害;并且经常运用写实手法来刻画人物性格和环境气氛,创造了一系列优美的妇女形象。这些作品从男女双方的自身条件出发,以“郎才女貌”为理想的爱情标准,比之当时要求“门当户对”的婚姻,有一定的历史进步意义。作品所虚构的美满结局,也反映了人们争取幸福婚姻的善良愿望。然而有的作者把高科及第当作解决矛盾的出路,则表现了他们庸俗的封建思想。
《任氏传》和《柳毅传》都是具有神怪色彩的爱情小说,而充满人间社会的清新气息,是对六朝志怪传统的大革新。沈既济的《任氏传》写富公子韦金的贫女郑生与孤女任氏相爱,韦金惊羡任氏的美艳,欲施强暴,为任氏以大义所折服。任氏又为郑生划策,谋取厚利。后郑生远出就职,任氏预知此行不吉,拟不从行,为郑生强邀而去,途中果为猎犬所害。整个故事缠绵悱恻,委婉动听,既有现实生活基础,又富于浪漫主义精神。作品塑造了一个动人的狐女形象。她纤丽多情,聪明勇敢,因为对郑生无比忠贞,才能以一弱女子抗拒韦金的无礼,揭发他“忍以有余之心,而夺人之不足”的不义行为。然而作者让她用诱窃美女的办法来报答韦金的恩义,未免有损这形象的完美。作品写郑生两次遇见任氏和任氏抗拒韦金强暴的情景,有许多精采生动的细节描绘。任氏的形象实际是概括了教坊中妇女的性格特征。作者写她能够“遇暴不失节,旬人以至死”,表明他是看到这些市井人物性格健康的一面。
李朝威,陇西人,生平不详。他的《柳毅传》写落第书生柳毅途经泾河,遇见洞庭龙女牧羊荒郊。龙女自述在泾河夫家备受虐待,要求柳毅传书至洞庭。柳毅慨然允诺,入洞庭龙宫。洞庭君弟钱塘君闻讯大怒,凌空而去,诛杀泾河逆龙,救出龙女。后经许多曲折,龙女终于和柳毅结成美满婚姻。作品中的龙女是反抗夫权压迫、追求幸福爱情的妇女形象。父母包办的婚姻给了她无限的痛苦和折磨。但是经过她的坚决反抗,终于和柳毅结成夫妻。柳毅是一位富有正义感的书生。他的传书,纯系激于义愤,没有个人企图,因此当钱塘君酒后逼婚时,他竟毅然拒绝。他后来爱上龙女,也不单是慕色,而是感于龙女的深情。作者对火龙钱塘君的描绘,有声有色,有他出场前,就借洞庭君之口加以渲染;并通过洞庭君的软弱谨慎,陪衬出他那烈火般的刚强性格。他的对答简短干脆,与个性完全切合,所以着墨不多而形象鲜明。总之,《柳毅传》的人物描写相当成功,全篇荡漾着诗意的想象,浪漫色彩非常浓厚,情节也离奇曲折,富有戏剧性。它比较典型地运用了通过幻想反映现实的表现方法。《全唐文》编者以为“猥琐”而并删《柳毅》与《霍小玉》二传,则恰好说明了它们反封建的鲜明倾向和细节描绘的动人。
蒋防,字子微,义兴人。所作《霍小玉传》写歌妓霍小玉和书生李益的爱情悲剧。李益在长安与霍小玉相恋,后来李益以书判拔萃,授郑县主簿,临行向小玉发誓偕老,归家后即变心易志,另娶贵姓女卢氏。小玉相思成疾,沉绵不起。侠士黄衫客激于义愤,挟持李益重入小玉家。小玉悲愤交集,痛责李益,气结而死。冤魂化作厉鬼,使李益夫妻不和,终身受到猜疑与嫉妒情绪的困扰。
作者以最大的同情,把霍小玉塑造成一个温婉美丽,受尽封建社会压迫凌辱而不肯屈服的悲剧形象。她本是霍王婢女所生,霍王死后,以庶出被逐,沦落为娼。这种不幸的经历,使她深刻地认识到封建贵族家庭的冷酷无情,即使在李益最迷恋她的时候,也总是涕泪盈面,相信被弃的命运是必然的。然而现实比想象还更冷酷,连她那希望欢爱八年之后,即永遁空门的最低要求也终归破灭。她不甘心就此罢休,连年变卖服饰,嘱托亲友,到处探寻李益。她这种执着不移的痴情,不仅使读者更加同情她的遭遇,也越发反衬出李益的刻薄无情。但当她的希望一旦幻灭,缠绵的爱便立刻转为强烈的恨。作者这样描写了她和李益的最后会面:
玉沉绵日久,转侧须人。忽闻生来,炎然自起。更衣而出,恍若有神。遂与生相见,含怒凝视,不复有言。羸质娇姿,如不胜致;时复掩袂,返顾李生。感物伤人,坐皆欷虚。顷之,有酒肴数十盘,自外而来。……因遂陈设,相就而坐。玉乃侧身转面,斜视生良久,遂举杯酒,酹地曰:“我为女子,薄命如斯。君是丈夫,负心若此。韶颜稚齿,饮恨而终。慈母在堂,不能供养。绮罗弦管,从此永休。征痛黄泉,皆君所致。李君李君,今当永诀!我死之后,必为厉鬼,使君妻妾,终日不安!”乃引左手握生臂,掷杯于地,长恸号哭,数声而绝。
就这样,作者通过生动的性格冲突的描写,把故事引向了高潮。霍小玉在现实中失败了,然而在道义上胜利了。作者托名李益,创造了一个心理活动比较矛盾复杂的薄幸男子的形象。他最初爱上小玉,纯为“重色”,以后共同的生活,虽也在他心上引起过一点爱情,背约后感到过一些惭愧,但终于选择了门当户对的封建婚姻而作了负心人。正因为他既给霍小玉以希望,又亲手粉碎了它,这就给霍小玉带来更大的痛苦,他自己也终于成为道义上的罪人。作者运用烘托手法,联系霍小玉探访李益的情节,描写了一连串的陪衬人物。他们是社会舆论的化身,尽管身分不同,地位各异,都一致同情小玉,谴责李益。化鬼报仇的结局带有因果报应的迷信色彩,但也表现出作者鲜明的爱憎。《霍小玉传》在反映唐代封建社会中妇女被侮辱、被损害的悲苦命运的同时,揭示了豪门士族和市井细民间的对立矛盾;并且能够联系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来描写爱情,刻画人物,通过性格冲突推动情节发展,因此结构谨严,形象完美,富有典型意义。
《李娃传》的作者白行简(776—826),字知退,白居易之弟。作品写妓女李娃与荥阳公之子某生的爱情故事。李娃是一个感情真挚的妇女形象。她最初虽顺从鸨母的意旨,被迫抛弃了某生;但当她看到某生在风雪中饥寒交迫的惨状时,就痛自谴责,与鸨母斗争,挽救了某生。作者有意在某生沦落为丐与高第得官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境下,安排了李娃与荥阳公的出场,通过客观对比,表现了出身于两个不同阶级的人物的鲜明对立的精神面貌。在某生沦落时,荥阳公为了家族门第的尊严,不惜置亲子于死地;而李娃却在其最艰危的时刻挽救了他。某生富贵后,李娃有感于封建门阀的压力,为了不妨碍某生的仕宦前途,忍痛割爱,悄然欲去;而荥阳公却立刻认儿认媳,前倨后恭。人们不难从这些场景中看到:一个被人贱视的妓女却有比较高尚的品格;而一个道貌岸然的“老爷”,其灵魂却虚伪狠毒到了可怕的地步。《李娃传》通过某生与李娃的结合,表现了一对社会地位贵贱不同的青年男女,经历千辛万苦,赢得爱情幸福的主题,具有强烈的反对门阀制度的意义。它好象告诉人们,门当户对的门阀婚姻原则不是不能突破的。而妓女可以封为“岍国夫人”的设想,也相当大胆。但是荣华富贵的团圆结局,不仅表明作者的思想局限,也为后世的戏曲、小说提供了一种廉价的俗套。
这篇小说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人物有血有肉,情节波澜起伏,引人入胜;文笔清丽圆转,描写淋漓尽致。例如写某生被骗过程相当生动细密:李娃、假姨、信使,每一个人物都在这场诡谲的骗局中成功地扮演了规定的角色;无论是笑语常谈、托词谎语、行止进退……真真假假,都令人莫测高深。又如东西两肆争胜斗歌的场面和气氛,也刻画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常。从而反映了唐代长安繁华复杂、充满陷阱的都市生活,大大加强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元稹的《莺莺传》写张生和崔莺莺一度相爱,终于负心背弃的故事。王性之根据元稹生平及其诗篇,指出张生形象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有一定的可靠性。小说的女主角崔莺莺刻画得很成功。她出身名门,深受封建意识的熏陶,举止端庄,沉默寡言。因此,虽有强烈的爱情要求却不能不深藏在心底,以致有时采取了完全违反自己初衷的行动:她自己约了张生来,却又板起面孔,斥责他的“非礼之动”。这正表明她的封建意识和爱情要求间的深刻矛盾。但事后不久,莺莺忽然自动乘夜至张生住所私会。这种大胆突破封建礼教的行动,对如此一位大家闺秀来说,确实有一定的反抗性。然而,当她意识到张生将要抛弃她时,却无力起来斗争,只能自怨自艾、听凭命运摆布。莺莺性格中的这些弱点,是与她的贵族身分地位、教养熏陶分不开的。至于张生,只是一个玩弄女性而毫无羞愧的封建文人。他对莺莺始乱终弃,是封建制度下醉心功名富贵的士子的真实写照。作者对他的卑劣行径,非但不加指斥,而且从封建的道德规范出发,赞许他为“善补过者”。这反映了作者世界观中严重的封建思想。从艺术来说,作品后半篇以大量诗文来代替生动的叙述,也大大减弱了形象的感染力量。但因为《莺莺传》写的是“才子佳人”的恋爱,所以深受文人喜爱,宋以后有许多作品就是根据它演变而来的。其实,无论就思想或艺术来说,《莺莺传》都比不上《霍小玉传》和《李娃传》。
描写爱情的传奇,还有陈玄右的《离魂记》、许尧佐的《柳氏传》等,它们在思想和艺术上也各具不同的特色,但成就都不能跟上举各篇作品相比。
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传奇小说在这一时期中成就并不很高。郭提的《高力士传》、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无名氏的《李林甫外传》等,大都写统治阶级人物故事,并杂以神怪。值得一提的有陈鸿的《长恨歌传》和《东城老父传》(注:近人以《东城老父传》篇末叙述陈鸿祖问贾昌开元遗事,确定本篇为颖川陈鸿祖作。然《太平广记》与《宋史·艺文志》均作陈鸿。在未有确证以前,姑仍旧说。)。前者系配合白居易《长恨歌》而作,故事情节大致相似。其中对李杨爱情的描写客观上反映了封建帝王的荒淫误国。后者前半叙斗鸡童贾昌得宠的经过,可以从中看到唐玄宗骄奢淫佚的生活实况。后面写向往开元的“太平盛事”,也流露出对腐败时政的不满。
(三)晚唐时期 大批传奇专集的出现,表明晚唐文人对这种文学形式的进一步重视。作品有牛僧孺《玄怪录》、李复言《续玄怪录》、牛肃《纪闻》、薛用弱《集异记》、袁郊《甘泽谣》、裴刑《传奇》、皇甫枚《三水小牍》等。这些专集中每有可喜之作,但总的来看,倾向于搜奇猎异、言神志怪,六朝遗风复炽,现实主义内容受到削弱。然而这一时期的传奇也表现了一些新的题材,描写剑侠的作品,便属此例。当时藩镇割据,互相斗争,往往蓄养刺客以牵制和威慑对方,而神仙方术之盛,又赋予这些剑侠以超现实的神秘主义色彩。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找不到出路的人民,也希望有这样一些人来仗义锄奸。于是这类题材的作品便应运而生。其中一些较好的作品,也充满矛盾。它们反映了人民要求改变处境的愿望,却强调了一条错误的个人斗争的道路;它们既表彰了剑侠英勇义烈的品质,又有意地宣扬他们为主效忠的动机……这正是统治阶级文人创作的弱点。杜光庭《虬髯客传》以杨素宠妓红拂大胆私奔李靖的爱情故事为线索,描写隋末有志图王的虬髯客在“真命天子”李世民面前折服,出海自立的故事。其创作意图虽是在晚唐动乱不安的现实中宣扬李唐王朝的神圣,但确也刻画了这“风尘三侠”的风貌:虬髯客的豪爽俊伟,红拂的机智勇敢,李靖的风流倜傥,都跃然纸上,比身居统治地位而实为“尸居余气”的杨素有生气得多。袁郊的《红线传》和裴刑的《聂隐娘》,都充满知遇报恩的思想和带有神秘色彩的描绘。不过《红线传》写红线制止了田承嗣想吞灭薛嵩的阴谋企图后说:“两地保其城池,万人全其性命,使乱臣知惧,烈士安谋,某一妇人,功亦不小”,表现了反对藩镇战争的思想;而《聂隐娘》除了从中可以看到藩镇争权夺利、互相残杀的丑恶真相外,主题思想则一无可取。聂隐娘本人也不过是一个善于倒戈避害的军阀爪牙而已。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侠士排难解纷的精神,也渗透到爱情传奇的领域中。裴刑的《昆仓奴》便是描写一位武艺高强的老奴,帮助少主窃取豪门姬妾,成全他们爱情的故事。而薛调的《无双传》中也出现过一个感恩知己的人间侠士。
《无双传》是晚唐爱情传奇中最好的一篇。它在社会变乱动荡的背景上,突出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王仙客与刘无双——悲欢离合的故事。在赞扬那种不以贫富改移的爱情的同时,作品揭发了掖庭、军阀给人民正常生活带来的祸害。此外,皇甫枚的《步飞烟》、牛僧孺的《崔书生》、裴刑的《裴航》也都是描写爱情故事的较好的作品。牛肃的《吴保安》则写出一对患难朋友的深情厚谊,十分动人。
晚唐时期还出现一些含有教训意义的神话小说。它们发展了志怪传统,采取寓言笔法,对某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作了意味深长的解释。牛僧孺的《郭元振》写郭元振斩除猪魔,拯救无辜少女的故事,含有劝人分清善恶的用意。李复言《李卫公靖》写李靖骑天马为龙母行雨,为了拯救旱灾,违命多降雨水,反而酿成水灾。这实际是在告诫人们:必须按照规矩办事,否则好心会带来恶果。裴刑《韦自东》写义烈之士韦自东为一道士聘去护丹抗妖。妖魔化作巨蛇、美女,都被他一一识破,结果为一个变幻作“道士之师”的妖魔所欺骗,前功尽弃。作品提供了这样一条教训:要善于识破伪装,不能以貌取人。然而,这类作品既取材于释道神怪之说,便不可避免地受到宗教迷信的影响。
总之,晚唐传奇虽为数不少,但无论从思想内容或艺术成就上看,都远逊中唐时期那些著名的作品。
第十一章、第三节 唐代传奇的地位和影响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文坛采编 日期:2005-10-27 19:10:40
--------------------------------------------------------------------------------
唐代传奇的产生,标志着我国小说的发展已逐渐趋于成熟。从此,小说正式形成了自己的规模和特点,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而且出现了一些专门从事传奇创作的作家,促进了小说在艺术上的丰富和提高。它揭开了我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序幕,反映了城市社会生活的繁荣复杂,把反对封建门阀制度和礼教压迫当作自己的基本主题。一些优秀的作品则往往兼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六朝志怪如《搜神记》中的“韩凭夫妇”、“紫玉韩重”,《搜神后记》中的“白水素女”等表现反封建的爱情主题的作品,讴歌的对象是一般士子平民。而在唐传奇中,娼妓婢妾则第一次大批成为被赞颂的主角。霍小玉、李娃、红拂、步飞烟等生动的形象,连同她们身上体现出来的反抗思想:坚持爱情自由的理想,反对封建势力的压制……成为后来小说戏曲中反复歌颂的主题。不少优秀的民间文人和天才作家,从各自特定的历史条件出发,进行了不少创造、提高、改编的工作,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这种先进的思想。在宋元话本《碾玉观音》中的秀秀和“三言”中的杜十娘、花魁娘子等人的身上,我们固然可以看到霍小玉、李娃的影子;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不少作品则显然是唐代传奇的嫡系。他大量描写人神狐鬼间的爱情故事,在思想内容和题材手法上,都受到《任氏传》、《柳毅传》等的影响,而又超过了它们。戏曲里根据唐传奇改编的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郑德辉的《倩女离魂》、汤显祖的《邯郸记》、洪升的《长生殿》等更不胜枚举。唐传奇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成就。六朝志怪与轶事小说往往只是“丛残小语”,即以比较完整的“王嫱”(《西京杂记》)、“玉镜台”、“官宁割席”(《世说新语》)等而论,也都只截取某一个生活断片,来描写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唐传奇则比较全面地采用了史传文学的手法,把一个人前后完整的一段生活,甚至一生的经历都描绘下来,形象地揭露社会矛盾,表现出人物的微妙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体制简短而有长篇小说的规模,这种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小说形式,是由唐传奇开始的。而传奇中大量出现的惊奇情节、大胆想象,以及生活细节的细致刻划,对后世戏曲小说创作都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唐传奇还以简洁、准确、丰富、优美的语言,把古代散文的巨大表现力,发挥到了很高的地步。它的不少人物故事成为后世诗人中常用的典故是并非偶然的。
但是也必须看到,由于作者生活和思想的局限,唐传奇中并没有深刻反映民间疾苦和阶级斗争的作品,也没有一个劳动人民的形象。这一点,既赶不上当代的诗歌,也不及后来的小说。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