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岛战役,中国指挥官是谁?珍宝岛战役,中国指挥官是: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肖全夫少将。肖全夫,新中国开国少将。1930...
珍宝岛战役 中国指挥官是谁?
肖全夫,新中国开国少将。1930年参加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9月,肖全夫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是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他当选12届中央委员。1985年被增选为中顾委委员、1987年再次当选为中顾委委员。1997年、2002年被选为十五大、十六大特邀代表。2005年2月4日逝世。
中文名
肖全夫
别 名
肖全福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安徽省金寨县南溪镇
出生日期
1916年
逝世日期
2005年
职 业
军人
信 仰
共产主义
政 党
中国共产党
军 衔
少将
人物生平、
肖全夫
肖全夫,1930年参加红军。1932年,16岁的肖全夫已屡建战功,被选调到红四方面军总部手枪队任排长。在川陕苏区的一次战斗中,他的右腿被炸伤,落下残疾,以致右腿比左腿短了一截。然而腿虽短了,他指挥作战却变得迅捷如闪电,决不脱泥带水。一些老首长因此亲切地称他为“飞虎”。
长征到达陕北后,1938年,肖全夫到抗大学习,后在抗大第二分校担任队长、支队长。抗日战争中,他曾任晋察冀17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肖全夫先后担任冀东军区13旅旅长,东北野战军9纵26师师长, 46军137师师长等职务。
他指挥作战注重讲求战争谋略和技巧,多谋善断,是一名智勇双全的战将。他的部下曾赞叹他“快赶上半仙了!”1948年11月攻打天津时,肖全夫指挥成为突击师的137师率先突破了天津城防。
1950年,肖全夫升任46军副军长。1951年赴朝鲜在39军观摩学习。1952年,36岁的肖全夫被任命为46军军长。率部入朝,接替42军在西海岸的防务。1953年夏季进攻战役,肖全夫指挥6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作战,共歼敌1.44万人。1953年7月肖全夫作为前线部队代表,出席了板门店停战签字仪式。他获得了朝鲜一级国旗勋章、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平时肖全夫最喜欢唱的歌是《我是一个兵》,因为这首歌是46军文工团创作的。
回国后,1954年肖全夫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后任沈阳军区副参谋长,分管作战、训练。
1969年2月,在东北中苏边界的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肖全夫负责指挥了珍宝岛之战。
上世纪七十年代,肖全夫还直接指挥了建造大庆到抚顺的输油管道工程和辽河油田公路会战,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七十年代末,北疆局势紧张,新疆军区升格为大军区编制,并更名为乌鲁木齐军区。中央抽调精兵强将前往边疆。1980年,本已委派为济南军区司令员的肖全夫被紧急调任乌鲁木齐军区司令员。他在新疆狠抓部队的基础建设和作风养成,加强战备训练,组织进行了一系列针对性强的实兵演习。积极推动军政、军民和民族团结,维护了新疆的政治稳定,为新疆的战备建设和军区部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总参谋长杨得志看了演习后评价肖全夫“气概不减当年”。
参加战争
珍宝岛之战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前和首长合影
1969年2月,在东北中苏边界的形势日趋紧张的情况下,时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的肖全夫受军区党委之托,将苏军对我进行武装挑衅的情况整理了一份材料,上报中央军委,并直接到北京向中央请缨。副总参谋长温玉成听取了他的汇报,总参作战部长王扶之陪同。温玉成问:“如果反击,你们准备选择在什么地段?”“珍宝岛。”肖全夫答道,“目前,我们边防站兵力单薄,除了已经把各军的侦察连调上去以外,还准备动用一些部队作为二线的预备队。我们立足于小打,也防备了他狗急跳墙。”温玉成说:“你们呈送军委的报告我们已经仔细研究过了,有关情况也直接向总理和主席做了汇报。中央同意你们的意见,对苏修的武装挑衅,要坚决予以反击。只不过,规模尽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即这是一场局部的边界冲突!”
1969年3月2日,苏军在珍宝岛悍然开枪袭击我边防站长孙玉国带领的巡逻队,早已严阵以待的我边防部队奋起还击,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武装冲突。这一战历时90分钟,我军牺牲20人,苏军亡40余人,伤30余人,击毁苏军装甲车、指挥车、篷卡车各1辆。当日,沈阳军区决定在前沿设立虎(林)饶(河)前指,由肖全夫和军区李少元副政委负责统一指挥。肖全夫的前指设在离珍宝岛不足10公里的五林洞,他调动了1个步兵团,3个炮兵营,1个通信连,18个炮连、侦察连和机枪连,并将23军67师作为战役预备队进驻牡丹江市。 周总理在北京问前来参加党的九大筹备工作的陈锡联谁是前线指挥员,当听说是肖全夫时,总理笑着说:“这回,苏军可是遇到对手了。”见陈锡联有些疑惑不解,周总理解释说:“我记得,这个肖全夫曾是南京军事学院的高材生哩,那里的教官都是苏联人,对苏军的那一套,他肖全夫清楚得很呢!”
3月13日,苏军3辆坦克开进我方的江*子。肖全夫立即向北京陈锡联和温玉成汇报。陈锡联下了打的命令,肖全夫却判断苏军坦克后面没有步兵跟进,是火力侦察,因此认为不能打。陈锡联:什么?不能打?敌人已经侵入了我国领土,难道可以不还击吗?温玉成也赞成打。肖全夫:不能打!一打,我们的作战部署就暴露了!陈锡联:我的话难道你也听不进去了?肖全夫: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前指”成立时,已经授权给我,对前方的一切战事我可以见机行事。陈锡联:你这样做,要犯“右倾”错误的!肖全夫:右倾我也不打!陈锡联气得没法:你是不是军人,懂不懂得服从命令?!聪明的肖全夫想到一个万全之策,命令部队用迫击炮轰上几炮,将苏军坦克赶走了事。这样使我军的火力配置和战斗意图不至于暴露,保证了在随后3月15日的几次大的战斗能达到预期效果,共击毁苏军坦克4辆、装甲车7辆,击伤坦克和装甲车4辆,毙伤苏军170多人,并击毙苏军上校和中校指挥官各一名。周恩来听到战果汇报后,赞扬说:这个肖全夫,打得不错嘛!
不久,总参谋长黄永胜亲自给肖全夫打电话,一番嘉奖勉励后,要肖全夫把苏军被击伤滞留在我方的坦克拖回来。这辆坦克,后来就放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
肖全夫在珍宝岛之战中展现出高超的指挥才华,出色完成了中央交给的作战任务,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在他的戎马生涯中达到了光辉的颠峰。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中涌现出了孙玉国、陈绍光、于庆阳、杨林、孙征民等一批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
冀东大作战
肖全夫
1947年的9月。31岁的东北民主联军9纵第26师师长肖全夫带领他的队伍,从冀东出关作战,在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上打的第一仗,对手就是陈诚手下的两个美式装备的机械化师。
当时陈诚刚刚赶走熊式辉,夺得了东北的统兵大权。为了给陈诚一个下马威,以挫其锋,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派出黄永胜的8纵,围歼陈诚爱将王铁汉的49军于杨家杖子,同时调詹才芳的9纵出关打援,在战役发起后,阻击锦西、兴城来援之敌。
此役打援任务非常艰巨,因为当时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上兵力尚有优势,士气未散;辽西紧邻国民党屯有重兵的沈阳、锦州,一旦敌人援兵突破我军阻击阵地,不仅消灭王铁汉的战役企图无法实现,8、9两个纵队也可能无法脱身。 8纵装备不错,攻击力强。而9纵武器较差,全纵队只有7、8门山炮,而且由于长期在敌后坚持,以游击战见长,陈诚这样的对手较量还是第一次。 对于这一点,8纵司令员黄永胜心中有数。他越想越不踏实,于是亲自给肖全夫打电报说,我们歼灭杨家杖子的敌人问题不大,就看你们能不能堵住援敌了。话语中含着明显的担忧。
9月18日,肖全夫接到9纵指挥部命令,要他率部于22日拂晓前,进至杨家杖子东南设伏。此时连日行军出关的肖全夫师距预定阻击战场还有300多里。在师党委会上,有人埋怨纵队不了解实际情况,部队千里驱驰,异常疲劳,天又正下着大雨,3天时间走300里,是不可能按时到达的。为此他们建议等雨停了再走,以使部队得到一点休整。更多的人认为,这么大的雨天,敌人的机械化部也不会行动。 大伙议论纷纷,而肖全夫的眼睛却一直盯着地图上的五岭山。这座山东距锦西10公里,西至扬家杖子16公里,峰高524米。看着看着,肖全夫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它的位置不正是像人的脖子吗?谁卡住了它,谁就控制住了锦杨通道。
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这才是真正的兵家必争之地!我能看出来,陈诚和他手下那么多将领就看不出来?而且一旦锦西之敌在我之前进占五岭山,会是个什么结果? 肖全夫越想越不安。就算不停下来躲雨,按纵队司令部的时间表行动,也未必有把握能抢在敌人前面。他再也不敢想下去了,站起身大声命令:“部队立即出发,哪怕走得只剩一个人,也要抢占五岭山!” 如注的大雨中,疲惫不堪的将士们开始于三天三夜的急行军。路上不断有人倒下,但部队却继续前进。看着这些跟随他浴血多年的冀东子弟。肖全夫热泪盈眶。
肖全夫带领先头部从于21日凌晨到达五岭山。当天黄昏。他的三个团也以日行军百里的速度,提前12小时抵达预定战场。入夜,部队顾不上休整就开始向主峰攀登。当76团1营2连登上前沿323高地时,发现敌暂60师一个连已经爬到了半山腰。“好悬!”望着敌人乱轰轰往上爬的影子,76团团长倒吸了一口凉气。部队哪怕只要晚到片刻,让对手占领了阵地,两个纵队恐怕都有可能陷入不测之境。他想起了肖全夫趴在地图前的情景,不由地赞叹道:“妈的,师长快赶上半仙了!” 2连一阵火力急袭,敌人懵懵懂懂地被打下了山。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3天前还在300里外的共军怎么会赶过了他们的汽车轮子。 22日清晨,战幕拉开了。 蒋军暂60师和第26师以7个团的兵力向肖全夫师阵地展开全线进攻,这是肖全夫师成军以来经历的最激烈的一场战斗。敌人以重炮猛轰,又出动了装甲车掩护步兵连续发起集团冲锋。肖金夫师仅守卫323高地的2营5连就伤亡余人。由于官兵们的英勇顽强,再加上抢占了有利地形,靠汉阳造和三八大盖装备起来的26师挡住了陈诚美械装备的7个团30多个小时的轮番攻击,取得了出关后第一场恶战的胜利。
纵队司令员詹才芳向前线打来电话,兴奋地告诉肖全夫;由于我军牢牢控制了五岭山,黄永胜的8纵在杨家杖子几乎全歼了敌49军,只有军长王铁汉带少数人漏网。这可真是给了陈诚当头一棒。
攻克装甲车
1947年秋,国共两军战事方酣,肖全夫率部破袭北宁铁路。这条从北平通往沈阳的重要铁路干线是国民党军连接东北和关内的重要交通生命线。当肖全夫的人马追击狗河桥逃敌至网户屯车站时,突然遭到敌人护路铁甲车的阻击。
这辆铁甲车堪称巨无霸。它身被两寸厚的钢板,共载兵员200余人,装备有固定的山炮、野炮和大批重机枪,被国民党军自诩为“铁老虎”。机枪和小炮打不穿;用炸药包也无法奏效,因为它机动性强火力猛,当进攻者付出重大伤亡靠近车身时,它早已经轮子一转跑得没影了。 肖全夫带着各团长趴在山梁上眺望了半天,别人都在看车上的枪和炮,唯独他却死盯着铁甲车的轮子。 “能不能让敌人的车轮停下来?”肖全无眼珠骨碌碌地转着说道。 “可咱们上不了车啊!”一位团长望着架在铁甲车上的机枪犯愁地说。 “上下了车还爬不上钱轨吗?”肖全夫眨巴着眼睛说。 团长们眼前一亮:“妈拉个巴子,怎么早没有想到这一点呢!”
各团的工兵立即出动了。“铁老虎”向东,他们把西进的路基拆除,“铁老虎”向西,他们把东边的铁轨锨翻。很快地,它的活动范围实剩下不足千米,“铁老虎”成了铁棺材。
敌人打出了白旗。不费一枪一弹,肖全夫生俘了这个铁轨上的巨天霸。老百姓把这件事传得神乎其神,说肖师长会法术,一念咒天上飞下千万把镐头,愣是把铁甲车播翻了。对于这些说法,肖金夫置之一笑。
“世界上没有无敌的武器,只有无敌的人,智者无敌。”多年后将军如是说。
第一天的战斗,军衔最高的为副连长陈绍光
第二天冲突升级后,指挥员为营长冷鹏飞
东北秋季攻势的野战军名将
黄永胜是员干将
秋攻伊始,辽西三战三捷,给刚上任的陈诚当头一棒,8纵司令员黄永胜功劳不小。
做为建纵不到一个月的小兄弟,8纵、9纵兵少炮少。8纵还不到2万5千人。以此不大的兵力优势,不到半个月歼敌1万6千多人,是颇见指挥员功力的。
第二次杨杖子战斗,以1:11的伤亡比例,47小时歼敌正规军1万2千多人。在此前的黑土地是少见的。
把王铁汉的援军诱至杨杖子,侦察报告是两个团。一打,打不动。再侦察,是两个师。刚从苏北调来的49军在秦皇岛下船时,一些士兵还穿着美式大裤衩子。冻得哆哆嗦嗦的49军,也是一支生力军。刚从地方部队升级的8纵,熟悉的是扒铁路,炸桥梁,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况且,一口吃掉两个师,过去连想都未想过。
纵队指挥所设在一座高山上,距敌几千米。落霞纷纷中,撤退命令已经下达了,有的部队已经向后运动了。眼睛熬得通红的黄永胜,一屁股坐在山坡上,摸出一盒揉得像纸团似的10支装的“小粉包”:抽支烟,神仙神仙。副政委邱会作和参谋长黄鹄显见了,上去就抢。黄永胜叫起来:别抢,我不是土豪呀。黄鹄显按着,邱会作搜身,一盒“小粉包”变戏法似的不见了。三个人嘻嘻哈哈滚成一团,警卫员站在一边笑。
咣咣咣咣,一阵炮弹突然打过来。一发口径挺大的山炮弹落在不到10米处,溅起的泥土石块,冰雹般砸在他们身上。没爆炸,是发臭弹,不然全完了。
邱会作坐起来:敌人要退?
黄鹄显道:“教师爷”说得对。
黄永胜拍拍身上泥土:通知部队,停止撤退,立即转入攻击!
电台已经撤了,电话也不通。司令部和政治部几个科长带上命令,分头去追赶和通知部队。
8纵追,9纵堵,一场阵地战变成了运动战。原是东北军的王铁汉也被截住了。可他凭借一口流利的东北话,又换了便衣,蒙混过去跑掉了。
8纵、9纵“开门大吉”,不但改变了热河局面,自己也鸟枪换炮了。8纵一下子发展到4万人。
林彪说:这个8纵,还真有点主力样子。
战场上,能够迅速地捕捉到貌似平常,却能表明敌人动向的些微变化,并迅速地做出判断,定下决心,这是一种真功夫。
1927年参军,只读过一年私塾的黄永胜,是凭借身经百战身上留下六处枪伤,获得这种真功夫的。
“旋风纵队”司令
谈起3纵司令员韩先楚上将,老人们都充满了怀念、崇敬和爱戴的深情。
也许,在所有曾以中国为敌的国家的情报部门,为中国将军所建立的那些档案中,韩先楚的那一本,在上将中应是最厚的。这位个头不高,黑黑瘦瘦的农民儿子16岁参军,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l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任乡苏维埃土地委员,参加游击队。
从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一个台阶没落升到大军区司令员,一笔一笔都有记载。当然,记述得最详细的,还是他指挥的那一个个辉煌壮观的战斗和战役。
秋季攻势中,3纵奇袭威远堡门歼敌53军116师,是共产党人在黑土地上最成功的战例之一。
这一仗怎么打,战前有两种意见。
3纵政治委员,罗舜初认为,53军三个师在开原以东和东北地区,相距不远,互为犄角。为避免两面受敌,我军应集中兵力,先歼灭西丰之敌,再向纵深扩大战果。
罗舜初曾任八路军总部作战科长,到东北后曾任辽东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戎马一生,主要是担任军事干部,打过许多好仗,深得部队信赖。更重要的是这种打法稳妥,符合“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所以,多数人都同意他的意见。
刚就任司令员的韩先楚不同意。他主张以主力长途奔袭,直插敌纵深威远堡门,乘敌不备,歼灭116师师部和1团,打乱其指挥。同时以部份兵力包围西丰之敌,相机歼灭其一部。如敌闻师部受击,回窜增援,就在运动中速战速决,而后再扩大战果。这是一个奇兵色彩极浓,带有冒险性的方案。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开头,一些人还各抒己见,后来就剩司令员和政委唇枪舌剑了。
两个方案同时上报“东总”。
孙敏当时是3纵机要科译电员。老人说,过去电报署名都是“韩罗”。这回是各发各的报,各吹各的号。都下半夜了,韩司令拿着电报,亲自跑到机要科。那字写得扒扒拉拉的,不少错别字,有的字不会写,画个圈。他一个字一个字说明,并说哪句话重要,让给“用括号括上”。科长给他解释,说可以括起来,但那不能表明重要。他就说:不管你们怎么弄,反正把我的意思表达出来就行。坐那儿看着发完报才走。
林彪很快回电:按先楚意见办。
战斗发展,同韩先楚的预想一模一样。
战后总结,罗舜初说:司令员指挥打仗,不拘一格,有正有奇,有独到之处,我们大家都要好好向他学习。
高尚的博大的共产党员的襟怀!
但这丝毫也不影响这一对老搭档在后来的岁月中继续争论,据说有时争论得更激烈,简直是面红耳赤。
这是两个共产党人纯净心灵的披现,是两个杰出的将军聪明才智的尽情发挥。共产党人为什么无往而不胜?此后的3纵为什么所向无敌,被黑土地上的对手敬畏地称之为“旋风纵队”?答案尽在其中了。
据说,在新开岭战斗打到节骨眼儿时,有人动摇了,要撤。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吼起来:要撤你们撤,把部队给我留下!
(有的老人谈到这里,说:我说的这些你可不能写呀,写出来有人不高兴。)
四平失守后,逼迫184师起义的鞍海战役,也是韩先楚指挥的。
夏季攻势开始后,一次吃掉对方一个师就不足为奇了,到辽沈战役后期简直就只是“小菜”了。可在共产党人连连败退的劣势中,能够回过头去吃掉一个师,谈何容易?
罗舜初讲完后,韩先楚说:政委的打法也有道理。威远堡门要是打胶着了,那可就不好办了。别看我一口咬定就那么打,仗没打完,这颗心也是吊在嗓子眼上呀!
谁也不是神仙。但在千钧一发时刻,在千军万马厮杀的千头万绪中,一眼就能窥透要害,并咬钢嚼铁地一锤定音,高屋建瓴的大将风度和将才,不就在那一瞬间爆发出雷电般的轰鸣和闪光吗?
应该把拿破仑那句名言再重复一遍:“对于一位伟大将领,决不会有一连串的大功绩都是由机会或幸运造成的;这些功绩常是熟筹和天才的结果。”
从著名的将军之乡湖北红安走来,又把骨灰撒在了那里的农民儿子韩先楚,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骄傲。
“跟他打仗心里有底”
黑土地上的两个主力纵队司令员韩先楚和刘震,挺有缘份。
相关事件
韩先楚当排长时,连里抓个“探子”。那时打听红军的人,常常被视为“探子”。他去一看,那人认识,就放了。放了“探子”还了得,撤职罚去炊事班背锅。刘震也背过锅,是因为夜里打遭遇战,背的一袋光洋弄丢了。两人都能打仗,平时到炊事班背锅,打仗了再回去当排长。若用后来的“阶级斗争”观点看,这种作法正好颠倒了个儿。两人都是红25军75师225团的。长征途中,徐海东指挥后卫团打阻击被包围,骑匹白马,眼看被敌人追上了,韩先楚是营长,刘震是营政委,两人一挺机枪轮着打,掩护徐海东冲出重围。又你帮我,我帮你,从死人堆里爬出来,赶上队伍。
授衔时,两人都是上将,当初的老班长陈先瑞却是中将。中将说,战士是上将,班长是中将,这兵叫我怎么带?上将说,什么这将那将的,战士到什么时候也得听班长的。
“跟他打仗心里有底。”
当年2纵的老人都这么讲。
(不光2纵,几乎每个纵队的老人,都这样评说他们的司令员。)秋季攻势中,2纵主要任务是在四平附近箝制新1军。
此前2纵的一篇力作,是夏季攻势第一仗――怀德、大黑林子歼灭战。
5月的吉林,春寒还带着股逼人的气势。清晨站在旷野里,脊背一会儿就凉嗖嗖的了。
怀德镇像个掺了些高梁面的窝头,隆起在春日潮润的黑土地上。城墙上明碉累累,城脚下暗堡重重,一道宽8米左右,深3米左右的外壕,环绕着城墙。壕外屋脊形铁丝纲和鹿砦,层层叠叠。周围一马平川,只在西南角有道雨裂沟伸到城下。沟旁灌木丛生,光秃秃的枝条上,鼓着淡绿色的叶苞。
突破口,主攻方向,箝制方向。兵力配置,主攻方向绝对优势兵力,一梯队,二梯队,预备队。炮兵阵地,纵队炮团和各师炮营及各团炮兵,全部使用在主要突破点上。
对于一个久经战阵的将军,当敌情和地形尽收眼底时,脑幕上就会像电子计算机屏幕一样,随之闪现出各种克敌方案和数据,而胜利也就在此刻同步前进了。
别看刘震打完仗就回哈尔滨,把部队扔给政委吴法宪等人,像个“甩手当家的”,打起仗来可是半点不含糊。更何况这是黑土地的反攻第一仗。就像一场篮球赛,一开场能否压住对手,一出手就投进三分球,还是被人连夺篮板球,事关全局,非同小可。
5月17日怀德还未打响,城南十里堡方向枪声骤起。长春新1军四个团援兵,被早已等在那里的1纵和独立师阻住了。接着,大黑林子地区又枪声大作,5师和从四平出援的71军两个师打响了。
来得正好。
激战一夜,怀德守军新1军新30师90团和保安17团大部被歼。残敌退守城东关帝庙和大烧锅内,拚死抵抗,不断打信号弹呼叫救兵。
这时,林彪命令独1师单独阻援,1纵迅速南下大黑林子,与2纵围歼71军主力。
这实在是节骨眼儿上的一招妙棋。如果攻占怀德再调兵打援,71军失去目标会拔脚溜掉,结果吃小鱼丢大鱼。现在小鱼把大鱼粘往了,靠不拢,不能溜,大鱼小鱼一锅烩。
林彪在双城踱得有板有眼有章法,还要前线指挥员打得有板有眼有章法。
黑土地上夏季攻势以后,有些战斗就是由于前线指挥员未能完成“东总”意图,而未能达到预期目的的。
刘震留下部份兵力围歼残敌,以主力迅速南移截断71军退路。结果,守敌和援敌全成了瓮中之鳖。
反攻第一仗,前线主要指挥员刘震,功不可没。
老人都说,战争年代摊上个能打仗的指挥员,那是福气。东南西北,甩开膀子打就是了。打胜仗,少流血,还能学到许多本事,否则,你就跟着窝囊去吧,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更不用说今天跟你谈论这些了。
军政双全——邓华
夏季攻势后,和8纵、9纵同时升级为主力的7纵,还未升级前(叫“邓华纵队”、“辽吉纵队”),就以主力的姿容驰骋在黑土地上。直到辽沈战役结束,7纵阵阵不落,而且都是独当一面的角色。
古今中外,一支军队能不能打,首先取决于指挥员的水平。兵无强弱,将有巧拙,强将手下无弱兵。
7纵司令员是邓华。
评价
很多老人都说邓华有谋略,看得准打得狠。有的老人还拿自己纵队的司令员和邓华比,说邓华“厉害”。有人说四平攻坚战前,面对敌人坚固的防御工事和多达3万4千人的兵力(林彪估计为2万人),邓华认为兵力(2个纵队)少,建议再增加一个纵队,林彪未置可否,只给了一个师,结果打了败仗。
老人都说邓华“军政双全”。这应该是无疑问的。不然,彭德怀从朝鲜半岛回国后,邓华大概不会是志愿军代司令员又代政委。
个性
按照常规,这样一位将军,应该是员风度谦和的儒将。一些老人却说他能打能骂:“狗养的”,“狗操的”,“娘卖X的”,骂你骂得狗血喷头,爱你爱得像儿子。
有的老人说,也不知怎么回事儿,有时挺不痛快的,领导骂几句反倒挺舒服了。大概那时不骂人的领导不多,就兴这个,骂惯了,“骂是爱”。不过,今天有天大理,你骂个试试?别说部下,亲生儿子弄不好都和你翻脸。
谈到7纵特色,一些老人说:真能打,也真能抢,两头冒尖,野。
人家在村里住上了,7纵来了,“起来!起来!”就得把热乎乎的炕头让出去。后来在辽西会战围歼廖耀湘兵团,过大凌河时,几支部队挤在那儿。7纵到了,机枪朝桥头一架:谁也不准过,谁过就突突谁!
钟伟为什么只评了少将?
钟伟在红军时担任的最高职务是师政治部主任。由于作战英勇,在解放战争时提拔得非常快,一度与四野的12纵队司令一职和黄永胜平级,到后来的四野49军军长和梁兴初平级,所以,55授衔时怎么也说也该是中将,可却偏偏只能有少将,他觉得低了,就曾公开说他的少将肩章是带到狗尾巴上去!四野中的人都说钟伟真是一个敢说敢干的人。其实,关于钟伟的军衔评定过低的事情,毛泽东也是清楚的,所以,钟伟的使用一直是按照中将甚至是上将的标准来的,他担任北京军区参谋长就是毛主席亲自点的名。
另外,段苏权也是评定过低的一位,他也是和钟伟一样不愿意给彭德怀落井下石而被萧华 整的下了课的老资格。段苏权是红军时期的独立师政委,解放战争的热河军区司令员、四 野8纵队司令。此人一向口碑很好,只是不会拍领导的马屁,在东北的时候,连续得罪林彪 、高岗等人,以致于长年得不到重用。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