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刘骏,刘子业的历史小说的!不是囚什么的!荒…乱……的凤囚凰,里面刘子业是配角,刘楚玉是主角,没有刘骏刘子业执政的时候,是如何...
关于刘骏,刘子业的历史小说的!
不是囚什么的!荒…乱……的刘子业执政的时候,是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的?
公元464年2月,刘宋孝武帝刘骏病逝,享年三十五岁,在位十年。临终前,刘骏任命太宰刘义恭、尚书令柳元景、始兴公沈庆之、尚书中事颜师伯和领军将军王玄谟等五人为辅政大臣,辅佐太子刘子业。
刘骏留给刘子业的摊子,其实并不算烂。
毫无家族背景和军政班底的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戴明宝、巢尚之)在权力中枢辅佐刘子业;皇族代表(刘义恭)与几个豪门士族、军政要员(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王玄谟)作为辅政大臣在政府中辅佐刘子业。
如果戴法兴等中书通事舍人妄图威胁皇权,必然会受到刘义恭等辅政大臣的联合抵制;反之,如果刘义恭等辅政大臣妄图威胁皇权,必然会受到戴法兴等中书通事舍人的联合抵制。
实际上,宋孝武帝刘骏设置的权力格局远比上述的更复杂。因为在刘骏的权力格局中,王谢等重要豪门士族以及除刘义恭外的其余皇族都没有出场,这股庞大的力量还在外围起着约束中书通事舍人和辅政大臣的作用。
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宋孝武帝刘骏设置的权力格局应该都是非常稳定的,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刘宋孝
前几天,我着重写了魏太武帝拓跋焘之死,主要是因为他集权速度过快,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其实,但凡是喜欢集权的雄主,必然都是猜忌心极重,为人极其严苛的。关于这一点,宋孝武帝刘骏和魏太武帝拓跋焘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现在,这个猜忌心极重,为人极其严苛的宋孝武帝刘骏去世了,中书通事舍人、皇族、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总算不用战战兢兢地活着了。
人被压抑久了就要释放,如果不能对着事主释放,则必然会对着其继承人释放。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是中书通事舍人还是辅政大臣,在刘子业面前总是一副倚老卖老的姿态,对刘子业更是动辄呵斥。
比如说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他就公然呵斥刘子业:“你这样胡来,是不是想当营阳王?”营阳王就是刘裕的儿子刘义符,当了不到三年皇帝,就被徐羡之等人联合起来杀死了。当皇帝与自己意见不一时,戴法兴居然敢拿一个被杀死的皇帝来威胁刘子业,他平时的表现是怎么样的?大家想想就知道了。
废帝年已渐长,凶志转成,欲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每谓帝曰:“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耶”——《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恩幸
此时的刘子业已经十六岁了,这个年龄的人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叛逆。
戴法兴
戴法兴作为一个臣子,居然想让皇帝事事听从自己的安排,本就是极其困难的。更何况,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处于青春叛逆期的皇帝。
宋孝武帝刘骏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用王僧达等人的鲜血阐述了一个事实:当皇帝与臣子有了意见分歧的时候,臣子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否则,王僧达等人就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现在,宋孝武帝刘骏去世了,刘子业继位,这一套是否还管用呢?
如果中书通事舍人能够与皇族、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的利益一致,这一套自然就不管用了,因为刘子业不具备他父亲宋孝武帝刘骏的实力。
但由于上述几大实力派之间也有着无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得罪刘子业的中书通事舍人戴法兴就显得格外孤独。
中书通事舍人这个职务的级别很低,通常都由寒族担任。只不过因为他们是皇帝的机要秘书,可以每天面圣,才显得格外重要。
可这样一个必须依附于皇权之上的职务,却与皇帝产生了矛盾,结果会怎样,还用说吗?当刘子业决定严厉打击戴法兴的时候,获得了皇族、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一致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戴法兴连一个回合都没挺过,就直接出局了。
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於家赐死,时年五十二。——《宋书》·卷九十四·列传第五十四·恩幸
刘宋孝
把戴法兴清理出局之后,刘子业并没有停手。他提拔王氏家族的代表人物王彧进入了权力中枢,这种做法引起了辅政大臣的集体恐慌,因为这意味着刘子业打算着手削弱辅政大臣的权力了。
庚午,以尚书左仆射颜师伯为尚书左仆射,吏部尚书王景文为尚书右仆射。——《宋书》·卷七·本纪第七·前废帝
面对刘子业的这种行为,据说刘义恭等人整天搞聚会商量对策,这种做法总给人一种密谋串联的感觉。过不了多久,刘义恭、柳元景和颜师伯,五位辅政大臣中的三位,竟然开始密谋造反了。
前废帝狂悖无道,义恭、元景等谋欲废立。——《宋书》·卷六十一·列传第二十一·武三王
至于另外两位辅政大臣——沈庆之和王玄谟,他们与刘义恭等人素来不和,沈庆之被排挤出了最高决策圈,王玄谟更是被排挤得外放青、冀担任刺史。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