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度量究竟如何?曹操这个在历史上一直受人们争议的人物,对其各种评论太多了,曹操到底是英雄,枭雄,或是奸雄?咱们今天暂且不去作...
曹操的度量究竟如何?
曹操这个在历史上一直受人们争议的人物,对其各种评论太多了,曹操到底是英雄,枭雄,或是奸雄?咱们今天暂且不去作太多的主观评价,但是,客观的说,不过是出于何种说法,毕竟,曹操用自己的手段成就了一番伟大的霸业。一个人能取得如此的成绩,得势于各个方面的因素,小编今天就曹操在用人方面的智慧简单的述说下观点。
曹操(字孟德)
咱们来还原一个历史事件,董卓之乱,陈琳避难于冀州,袁绍任用他做文书之事,官渡之战之前时,陈琳代袁绍写了一篇起讨曹操的檄文,正文内容是大赞袁绍的兵力雄厚,历数了曹操的种种罪状,更甚至直接把曹操的先祖都批判了。后来,袁绍败兵曹操,陈琳归附曹操,曹操问陈琳:“先生当初为袁本初(袁绍)草拟文书,只数说我的罪状就可以了,为何上及我的先祖呢?”陈琳表示谢罪,出人意料的是曹操不但没有怪罪于陈琳,反而,任命其为司空军谋管记室。后来,曹操的军国书檄,大多为陈琳所作。
曹操摒弃前嫌重用陈琳
从上面的这个事件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在用人方面的度量,正是因为陈琳有才能,曹操摒弃前嫌,忘恶而重用,用人要有气度,要有宽广的胸襟,身边才能聚集一群形形色色的人才,才能干成一番事业,曹操深深的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后来曹操征战的过程中,像荀彧,郭嘉,司马懿,荀攸,程昱等等一大批的人文武将都力挺他,最终实现了自己一统北方的宏伟目标。
曹操最终实现统一北方的目标
总结:“得人才者,得天下也”,从曹操用人方面的智慧,不夸张的说,曹操绝对是智者,真英雄。对于曹操的用人气度,试问有几人真正可以做到呢?欢迎读者朋友们在评论区留言交流一起探讨历史留给我们的思索。
真实的曹操是怎么样的人?他杀华佗杀杨修是因为他疑心重度量小吗?
看来,曹操是宽宏大量的。但是,这个宽宏大量的人却又心胸狭窄,斤斤计较,而且有仇必报,不择手段。没有什么他不敢杀的人,也没有什么他杀不了的人。据《三国志·武帝纪》裴松之注引《曹瞒传》,当年在兖州时,他就杀了鼎鼎大名的边让。边让,陈留人,博学有辩才,所著《章华台赋》传颂一时,大将军何进曾特予征召,蔡邕、孔融、王朗等名士也都极为推崇,他本人也做过九江太守,后来辞官在家。边让自己是名士,自然不大看得起曹操这个宦官养子的儿子,可能很说了些侮辱不恭的话,自以为曹操不敢把他这个大名人怎么样。谁知此时曹操这时还不是宰相,肚子里也还撑不了船,便悍然地把他杀了,而且还杀了他一家。沛相袁忠和沛人桓邵也看不起曹操,边让被杀后,两人逃到交州,家人却落入虎口。后来桓邵自首,跪在曹操面前求饶,曹操却恶狠狠地说:下跪就可以免死吗?当然不能。结果桓邵也被推出去斩首。
曹操干的这件事,影响极坏,当时就引发了一场叛乱,事后也一直被人们议论。前面提到的陈宫,也是因为边让之死而离开曹操投奔了吕布。有了这次教训,加上官也大了,野心也大了,慢慢学得“将军额上跑马,宰相肚里撑船”,报复起来,也就不那么直截了当。但报复还是要报复,嫉妒还是要嫉妒的。即便是老朋友,也不例外。比如娄圭,字子伯,少有猛志,智勇双全,追随曹操,立功极多,曹操常常自叹不如(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却还是杀了他。他和许攸的死,还有孔融的死,都记载在《三国志·崔琰传》裴松之的注里面,读者可以去查看。
这就是曹操了。他可能是历史上性格最复杂、形象最多样的人。他聪明透顶,又愚不可及;奸诈奸猾,又坦率真诚;豁达大度,又疑神疑鬼;宽宏大量,又心胸狭窄。可以说是大家风范,小人嘴脸;英雄气派,儿女情怀;阎王脾气,菩萨心肠。看来,曹操好像有好几张脸,但又都长在他身上,一点都不矛盾,这真是一个奇迹。
实际上,曹操是真实的,也是本色的。包括他的奸诈、狡猾、残忍、暴虐,都表现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真诚而坦然。这实在是一种“大气”。“惟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从这个角度看,曹操是英雄,而且是大英雄。不过,这个大英雄又是很奸诈的,因此也可以叫做“奸雄”,即“奸诈的英雄”。事实上,历史上对曹操的评价(英雄、奸雄、奸贼),总离不开“奸”和“雄”两个字。有强调奸的,有强调雄的,也有认为他既奸又雄的。所以我认为曹操是“奸雄”,不过前面要加上“可爱的”三个字。
那么,曹操是“可爱的奸雄”吗?请看下集:奸雄之谜。
对立且融合
如何评价三国中的曹操?
在这个世界上,做人特别难。
都说曹操是一世“奸雄”,篡权滥杀,目无君上。
说曹操是“奸雄”没有错,在那个尔虞我诈,步步陷阱的朝堂上,不奸能行吗?政治嗅觉迟钝,脑袋瓜子不够用的能有好果子吃?
说曹操“篡权”,也没有错。不篡权能行吗?如果把权力交还给汉献帝这种草包,就凭他那点水水,能治理好这个国家吗?曹操不篡权,无非就是另外一个人来篡权。就汉献帝那点手段,董卓篡不了他的权?王允篡不了他的权?还是李傕、郭汜篡不了他的权?
说曹操目无君上,也没错。那个时代,谁还把汉献帝当回事?袁绍也想“挟天子以令诸侯”,会敬重他?袁术都称帝了,会敬重他?孙坚盗玺想干什么?孙策和孙权就把汉献帝当回事了?说句不客气的话,就是那位刘皇叔,口口声声要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但刘备一个儿子名“封”(意为祭天),一个儿子名“禅”(意为祭地),儿子都祭天祭地了,老子想干什么?汉献帝真要落到刘备手里,真比在曹操手里强?
大家其实都知道,汉献帝害曹操可不是一次两次了,刺杀、下毒、栽赃、里应外合,手段是层出不穷,而曹操害过汉献帝一次吗?
骂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的刘备称帝了,汉献帝还活着呢,他们硬说是已经被害,坚持要称帝。骂曹操“老贼不死,孤不得安”的孙权也称帝了,他从来就没打算当汉室的忠臣。只有被万众唾骂依曹操至死也没有称帝。
也有人说,可曹操毕竟封为魏王了嘛。是啊,为了反对曹操得到这个魏王,荀彧死了,崔琰也死了。但我们想想,这个“王”和公侯相卿有什么区别。公侯,老子死了,儿子再继承那是要降爵的,地位降了,可以担任的职位竞争对手就是一大堆;而王位的继承是不降爵的,重要的位置仍然能掌握在自己儿子的手中。
曹操不当魏王能行吗?不当王,曹操死后,曹丕继承就必须降爵,可以担任的职位就会有很多同样爵位的人来理所当然地竞争。内乱丛生,权力大减,甚至曹氏和夏侯氏自己都能乱起来。一旦大权旁落,曹氏族人和曹操以前的那些忠臣猛将又会面临怎样的命运?何去何从?大家觉得汉献帝有可能善待曹家吗?
想想都不寒而栗。所以说,曹操做魏王,不仅仅是为了自己啊,没有持续的凝聚,倒霉的可是千千万万个曾经呕心沥血的忠臣,为国奋战的勇士!
曹操干得非常好,大家注意到,汉末三分时期,中原战乱频繁,国家处那么混乱的状况下,周边的乌桓、匈奴、羌胡、高句丽、羯氐等外围势力敢咋刺吗?曹操马上就会收拾得他们扁扁的,大气都不敢喘一口。曹操仅凭一纸书信就能让匈奴的右贤王老老实实地把老婆蔡文姬送还回来。而司马家的晋朝能办得到吗?
大家检索一下,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上,能同时获得军事家、政治家、诗人三个称号的伟人有几个?在我们的印象中,恐怕配得上这三大称号的只有两个人,一位是东临竭石观沧海浮沉的魏武,一位是冰封北国看万里雪飘的主席。
曹操之伟大,在于“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胸怀,在于“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气魄,在于“山不厌高,水不厌深”的度量,在于“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情怀,在于“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志向。
曹操,他也许对不住某些心怀兴复之志的汉室忠臣,也许对不住某些曾经追随他多年的老战友,但他对得起这江山,对得起这天下,对得起这千年历史。
历史上的曹操究竟能力如何?
曹操可以说是三国最厉害的人,没有之一。曹操是三国最全能的人。无论是军事,政治,文学,领导能力在三国都是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曹操。
军事:曹操是三国当之无愧的第一军事家,他一生虽然打过不少败仗,但是他还是打过很多漂亮的胜仗,多数人都认为他用兵,能够跟古代的孙子,吴起媲美。他凭借一己之力,荡平中原,统一北方。立下不世之功。
政治能力:他开创了屯田制,颁布了举贤令。这些都是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制度,推进了历史发展,缓解了社会矛盾。也让百姓安居乐业。
文学方面:曹操和他的两个儿子曹丕,曹植并称为三曹。曹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虽然表达了人生苦短,但是更重要的是表达自己壮心的情怀。年纪并不能成为限制人发展的因素。他的诗作《观沧海》以及《短歌行》在现在依旧脍炙人口。
领导力:曹操有野心,他乐于进取,不像其他人的守成,他有一统天下的理想和抱负。他统一并且统治北方多年。并没有什么大的差错。百姓安居乐业,心向曹魏。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