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就个人能力而言,司马师和司马昭,哪个能力更强?,一句流行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将司马昭谋朝篡位的内心大白于天下,连自己内...
单就个人能力而言,司马师和司马昭,哪个能力更强?
一句流行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就将司马昭谋朝篡位的内心大白于天下,连自己内心都隐藏不了的人,他的政治水平能有多厉害?与司马师相比,司马昭简直就是渣渣!司马师,司马昭同为三国长寿阴谋家司马懿的两个嫡子,由于家风和外部形象的维持需要,司马家的两兄弟一直非常和睦。司马师一生无子,司马昭就将自己的第二个孩子过继给了兄长。在司马家篡魏的过程中,司马师接过父亲的权杖,司马昭又接过兄长的权杖,到司马炎时,天下已大半归魏,而魏国权势则集中流向司马家,所以,司马炎灭吴称帝顺理成章。作为晋朝的奠基者,我们不免拿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来比较一番。一、高平陵政变司马家篡位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高平陵政变,当时,曹叡已逝,曹芳继位,七十岁的司马懿和长子司马师一起策划了高平陵政变,夷曹爽三族,清除了曹氏宗亲在朝中的势力,奠定了司马家的权势基础。这起政变中,司马师全程参与,冷静的让司马懿感到可怕。
包括政变的三千死士都是由司马师提供,可想而知,在曹魏的眼皮底下,尤其是在曹叡这个多疑的皇帝执政时,蓄养这样一批死士需要多么强的组织能力。反观司马昭全程是看客,整个政变基本没出多大力,在事变的前一晚,紧张的都睡不着觉。知子莫如父,在这样绝密的情况下,一个被司马懿依仗为肱股之臣、一个被司马懿当做普通人,两兄弟谁更胜一筹就非常清晰明白了。二、接位环境司马懿去世后,司马师继承父位,这时候朝政局面对司马家而言非常恶劣。
淮南爆发叛乱,诸多手握权力的大将参与;魏帝曹芳年满二十,正野心勃勃想要重掌权力,朝中想要干掉司马家的大有人在;吴国的诸葛恪和蜀国的姜维即将上台,这二位都是北伐的急先锋。面对这内忧外患,司马师做的只有一件事:杀。凡是不听话的全都杀了,典型的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思想,对亲弟弟也毫不留情,司马昭对仗诸葛恪失利后,直接被司马师削去了爵位。靠着这类似曹操的崇尚法治、御下严格、敢于杀戮的手段,硬生生的挺过了对司马家致命的四年。最重要的是,司马师还干了一件连曹操都不敢干的事,当众废掉了魏帝曹芳,另立曹髦为帝。虽然他选的曹髦给司马家带来一些麻烦,但不得不说,废帝的举动彻底让魏帝成为傀儡,它向世人宣告司马家的权势。
再看看司马昭上位时,曹室式微,朝廷大臣依附司马家,对外吴蜀两国无力北伐,局面简直不要太好。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司马昭一上位就敢干当众弑君,杀死曹髦,另立曹奂为帝;杀害竹林七贤精神领袖嵇康,掀起文化大迫害,之所以能这么做,就是司马家的地位在他兄长统治后已经非常牢固了。三、邓艾灭蜀司马昭在位期间,还发生了一件特别牛逼的事,即邓艾灭蜀。这件大功劳跟司马昭没有任何关系,邓艾是司马懿发现的名将,能灭蜀也是因为魏蜀力量此消彼长,再加上邓艾的秘密行军,突然出现在蜀都,逼得刘禅投降,从而蜀国覆灭。
而司马昭当时是魏国权力最大的人,所以,这份天降奇功自然而然被他拿出来炫耀,并且利用这份功劳给自己加官进爵,距离皇权仅一步之遥。综上所述,司马昭跟兄长司马师的水平不在一个等级,唯一胜过司马师的恐怕就是子嗣了。可怜司马师一代枭雄,却无亲生子嗣继承功业。
司马师和司马昭,谁的能力强?
司马师、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是亲哥俩。司马懿城府极深,阴险狠毒,这两个儿子也很像他,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两代人成了西晋王朝的奠基者,为三国的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
至于说这兄弟俩谁更厉害,综合来说应该是老大司马司师更胜一筹。可惜死的早,没有发挥更大的作用。当然这也与司马师身为长子,且长司马昭三岁,有很大的关系。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兄弟俩头一天知道计划后,司马昭心有牵挂,一夜没睡,而司马师却与平时一样,安然入眠。第二天行动的,竟然能集结了暗中培植的三千人的敢死队,指挥若定。连司马懿都赞叹不已,可见司马师的心理素质与远见卓识,在当时要强于司马昭。
司马昭曾率兵伐吴,却被东吴诸葛恪击败,致便司马昭被降爵。次年,司马师却用计大败诸葛恪。只是因为早亡,没有独自指挥太多的战役。司马昭后来指挥灭蜀伐吴,统兵西征灵州平羌族,北征沙漠收拓跋。招抚几百万的各民族群众归附,所以在军事能力方面,如果以成绩论,司马昭要强于司马师。不过这要怪司马师死的太早。
在擅行废立皇帝这一点,这,两兄弟却步调一致,同出一辙。司马师大开杀戒,除掉政敌,废曹芳,立十四岁的曹髦为帝。司马昭不甘落后,又杀了想独立自主的曹髦,为了洗白自己,让部下成济顶罪,并灭了成济三族,相比之下司马昭更加阴狠。
在国家治理方面,司马师在司马懿死后,掌控朝廷,一方面清除异己,巩固专政,另一方面选拔人才,举贤任能,整顿朝纲,使朝廷中的风气焕然一新,生机勃勃,倒也大有中兴之势,使司马昭掌权后深受其利,并学以致用,灭蜀之后,优待刘禅,对蜀地百姓减免赋税,安抚民心,对政权的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司马师在司马懿死后才独挑重担,至死时只有短短的四年,但在这四年中,他独揽大权,铲除异己,培植自家势力,打击外部敌人,已经为司马昭日后功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司马昭坐享其成。
司马师是长子,以古代世袭的规则,司马懿也会重点培养他,如果他不早亡,司马昭难能望其项背,历史的发展也许也是一样的,甚至更快。
所以相对而言,还是老大司马师的能力更强一些。至于司马家族的品行作为,是非功过,自有读者自行评定。
当年司马懿处心积虑要除曹爽夺大权;他办事极为秘密,只让司马师参与他的活动。「宣帝(司马懿)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司马师)潜画,文帝(司马昭)弗之知也。」(《晋书?景帝纪》)而司马师为了助父夺权,「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发动政变的前一晚,司马懿才告诉次子司马昭。当夜,司马懿对身边随从说∶「这兄弟俩身体不好,你去看看他们睡得怎样?」那随从看后回报∶「大公子睡得又香又甜,二公子不知有什么事牵肠挂肚,翻来覆去睡不好。」——优劣由此分也。
然而一个人的才能并不能决定其身后的名气,还要看历史给不给机会,给不给时间——历史给了司马师机会,但却没给他时间;他只当政短短几年,就随父亲匆匆地离开人世,历史舞台上于是只剩司马昭的戏了。
宣帝之将诛曹爽,深谋秘策,独与帝潜画,文帝弗之知也。将发夕乃告之,既而使人觇之,帝寝如常,而文帝不能安席。晨会兵司马门,镇静内外,置阵甚整。宣帝曰:“此子竟可也。”(晋书)
这段是说,司马懿要发动高平陵政变时,单独和司马师悄悄策划,没告诉司马昭。在将要动手的前一晚才告诉昭。之后司马懿派人窥视,师像平常一样入睡,而昭不能安然就寝。清晨在司马门会集兵队,景帝镇静内外,布置非常严整。司马懿称赞:“这个儿子终究真行啊
司马昭和司马师兄弟俩谁更厉害一点?
古有俗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见司马昭作为臣子,谋逆之心,篡位之意已经表现的多么直白。然而作为司马懿的次子,按古代的说法,他的成就不会超过哥哥司马师,况且他的野心如此暴露。然而司马师死后却选定司马昭为继承人,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探究一下。
司马师和司马昭分别是权谋家司马懿的长子和次子。司马家在三国后期的地位可谓权倾朝野。司马兄弟是一母所生,兄弟感情也很好。即使这样,司马师会将权力交给自己野心勃勃的弟弟吗?然而因为司马师没有儿子,只好把权力交给弟弟。好在这对兄弟政治理念比较统一。然而在司马昭的儿子继位后,发生了叛乱。总的来说司马师也应该承担一部分叛乱的责任。如果他当时直接称帝,晋国的情况会不会有所不同?
在父亲司马懿眼中,大儿子司马师处事更为冷静,小儿子司马昭却很急躁。司马懿发动兵变前,曾提前通知两个儿子。司马师非常沉着,司马昭却整夜难眠睡不着觉。可见司马师比弟弟有更好的心理素质和更大的预判能力。他才是最合适的继承人。司马昭却有着很强的责任意识,在他担任将军攻打东吴新堤坝失败后,他把全部过错揽到自己头上,使得部下和士兵不会收到太大惩罚。因此取得将士的忠心。这也能侧面看出司马昭具有更远的眼界和庞大的野心。两兄弟虽然存在着性格上的差异,在父亲司马懿的教导下也依然关系很好。在面对曹魏政权这个强大的敌人时,两匹孤狼只能报团生存。
司马家的遗传特性非常明显。一是长寿,二是凶残。只不过司马懿的凶残只在晚年时才表现出来。多年来权力倾轧,生死一线的挣扎压垮了这个权力顶峰谋生存的老人,他顽强的神经已经松弛,再也无法容忍潜在的威胁。在他开始大规模杀戮的时候,他没有意识到他的小儿子司马昭早已变成了一个和他一样嗜血好杀的人。不得不说司马昭的残暴和司马懿晚年的屠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凶残并没有为司马昭续命或者让他安心度过余生,在提心吊胆和疑心病的精神状况下,司马昭毒死了妻子,并处死了妻子的娘家人。在50岁时,没有完成皇帝野心的他与世长辞。
作为一个政治家,司马昭一生都在考虑士大夫的家事,国事,天下事。
灭蜀汉,打压曹魏皇室,分权治国。但他没有想到,他模仿春秋战国的分封制最终把国家推向毁灭。八王之乱他需要负大部分的责任。也许死去的司马师不会想到,这个野心勃勃的弟弟的一个错误最终导致了晋国的覆灭。从这点看,小编认为,他似乎真的没有看清司马昭的心思。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