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使用的农历这套历法有多牛逼 有哪些神奇之处

发布时间: 2022-01-03 23:02:4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84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历法?我国采用的阴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阴历,而是“阴阳历”。它既采用月相来计算日期,同时又采用闰月的方法...

我国在使用的农历这套历法有多牛逼 有哪些神奇之处

我国历史上有哪些优秀的历法?

我国采用的阴历,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阴历,而是“阴阳历”。它既采用月相来计算日期,同时又采用闰月的方法与太阳年协调一致。

由于阴阳二历每年相差约11天,3年就相差约1个月。为了能使这种历法适应天气冷热变化的周期,于是规定每两年或3年增加1个闰月,每19年设置7个闰月。19年为一个闰章,81章为一统,3统为一元,每元是4617年,元之后,又周而复始。

阴阳历在我国已经有3000多年悠久的历史了,早在中国黄帝时代,已经知道1年有365.25日,1月是29日,一年有12月,并以此为基础,编制了我国古代六历:黄帝、颛顼、夏、殷、周、鲁。比如我国采用19年7闰的方法,要比希腊早几百年,这说明我国古代历法是很先进的。西汉末年,刘歆依据邓平的《太初历》而改的三统历,南齐祖冲之编的大明历,唐朝傅仁钧编制的戌寅元历,都是有名的阴阳历。

阴阳历经过历代历法家的整理修改,在我国一直沿用到现在。它与农业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我们熟知的二十四节气和许多农谚都是以它为基础的,因此人们也管它叫农历。

在世界上真正的阴历早巳废止了,但在我国为了不打破传统的习惯,阴阳历一直保存下来。这就是日历上用小号字排印的农历的日子。

中国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阳历》

中国古历自秦汉以来共有100种以上。为什么历代如此频繁地改历呢?这是有其原因的。

早在周代,告朔(预告朔日)就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封建社会里颁历权是皇权的象征之一,改朝换代往往要改年号、改历法,这是政治方面的原因。

日月食同预推的不符,这是促成修改历法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唐代检验日食预报是否准确关系到天文官的脑袋问题,真是非同小可。事实上节气相差一两天是不明显的,而日月食误差几分钟就会感觉出来。

公元前104年,汉都城长安贴出了招募天文历算家来京制历的通告,接着从全国不少地方征募到20多人,其中有又阡、落下闳、唐都、公孙卿,壶遂等。他们讨论制定了《太初历》,这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历法。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司马迁也参加了制历的讨论。只是司马迁的建议未被采用。大概就是这个原因,司马迁写《史记.历书》,就没有提到《太初历》。

《太初历》规定1个月的长度是29天,平年12个月,闰年加1个月,19年中加7个闰月,这样计算,每年就是12月,相当于一年是365天。年和月的长度是制历的两个最基本数据,用现代测量值来比较,这两个数的误差虽都比较大,但对早期的历法,能做到这样却也是不容易的了。

当时参加制历的落下闳曾说,此历过800年后差1天。因此《太初历》不如后来的《四分历》精确。

《太初历》于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开始颁行,以该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这个时刻作为起算点,这是一个实际测量的结果。在公元前104年的十一月初一夜半时刻正交冬至节气,而这一天正好又逢甲子日,以这个时刻做起点对历法的许多周期数值的计算大为有利。因为一天的起点——夜半;一月的起点——朔旦;一年的起点——十一月;六十干支周的起点——甲子;二十四节气的起点——冬至,5个周期的起点都相会合在一起,就像五个赛跑者此时都正在起跑点上起跑。有了这个起点,对任何一个时刻,它们到了什么地方都可以由各自的周期简单地推算出来。

《太初历》共行188年,到公元84年时为后汉的《四分历》所代替。

祖冲之的《大明历》

汉以后我国的历法有了很大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不少较好的历法,例如三国时杨伟的《景初历》;南北朝时何承天的《元嘉历》和祖冲之的《大明历》等等,都是很有名的,特别是《大明历》有更多的创造性。《大明历》的制历者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科学家,在数学、机械制造、乐律等方面都有研究,特别是在数学方面成就很大。但是天文历法也是他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并且同样取得了重大成就,《大明历》就是他这方面的代表。

祖冲之在《大明历》中有不少创造,他取3939为分母,1月的日数是=29天,化成小数是29.53059日,同现在测得的朔望月长度非常接近,相差不到1秒钟。他认为,传统的19年7闰数值大了些,200年会差1天,于是他提出每391年中置144个闰月的闰周,这个数值的精确程度可以这样来验证:

如果19年7闰,则每年12个月,1年的长度就是:365.2468(天)

现在测得1回归年长度是365.2422天,每年相差0.0046天。所以祖冲之说200年要差1天。改为391年144闰,每年长度就是:364.2428(天)跟现测值只差万分之六日,即1年相差52秒,这是相当精确的了。

《大明历》的另一个创新是首次引进了岁差概念。祖冲之首次在编制历法时采用了当时的这个最新成就,使冬至点在恒星间位置每年向西移动一点点。别看移动的数值很小,它的影响却很大。它给我们提供了决定历史年代的科学依据,它给予人们星空在缓慢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那“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说教在《大明历》里是没有市场了。

交点月的数值在我国历史上由祖冲之第一次得到。交点月就是月亮两次过黄道和白道交点的时间,黄白交点对于发生日、月食极其重要,只有当朔或望发生在交点附近才可能发生交食,所以月亮每隔多少时间通过交点一次就是很重要的一个概念。祖冲之得出是=27.21223日,与今测值很接近,《大明历》这项进步对于推算日、月食有重要的意义。

《大明历》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历法之一,后代许多历法在年、月长度上不如它精确。它在祖冲之死后10年,即公元510年开始行用近80年。

优秀历法——《大衍历》

公元721年9月乙巳朔,太史局里人来人往。大家虽然忙,但没有什么声音,因为根据《麟德历》的推算,这一天要发生日食,但不知是否如预推的那样准确。大家在做着观测前的准备工作:有的在较准漏刻,有的准备记录簿,有的准备油盆……。预报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在油盆里,耀眼的太阳只显现出一个光亮的圆轮,日食情况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际观测的结果表明,预报同实际有较大的差别。这说明《麟德历》已同实际有了较大的偏差。观测报告送到了皇帝那里,唐玄宗下令:命一行(张遂)制定新历,以代替不准确的旧历。一行辛苦工作了6年,新历制成,他也与世长辞了。他制定的就是《大衍历》。唐玄宗命张说和陈玄景等人把他的遗稿收集整理,写成《大衍历术》和《大衍历议》两部分,今载在新旧唐书的历志里。

《大衍历》是我国历法上优秀的历法之一,内容分?个方面,既继承了前代历法的成绩,又为后代各历所依照。计有:推算朔望的方法;推算二十四节气各日的中午影长及白天黑夜长短;推算太阳运动、月亮运动,七十二侯和六十四卦;推算日月交食,五大行星运动等内容。

大衍历的基本数据是:

通法三千四十——即每天由3040分组成,全历中每一

数据都以此数为分母

策实百一十一万三百四十三——即1年的长度为

=365.2444,天

揲法八万九千七百七十三——即1朔望月的长度为

=29.53059天

乾实百一十一万三百七十九太——即一周天度数为

=365

岁差三十六太——为度,约82年半差1度

转终日二十七余千六百八十五秒七十九——即一近点月为

27=27.55460天

交终日二十七余六百四十五秒千三百二十二——即交点月为

2727.21221天

五大行星的会合周期为:

水星一百一十五日余二千六百七十九秒七十二,即

115=115.881天

金星五百八十三日余二千七百一十一秒十二,即

583=583.892天

火星七百七十九日余二千八百四十三秒八十六,即

77=770.935天

木星三百九十八日余二千六百五十九秒六,即

398=398.875天

土星三百七十八日余二百七十九秒九十八,即

378=378.921天

根据这些基本数据,再按照一定的法则就可以安排年的日历,推算交食和五星出没。中国古代历法中这些本数据所用的名称很古怪,这给我们研究古历中的计算法带来了麻烦,但弄清了这些名字的天文含义,其中计方法是不难的。现在有些同志称古代历法著作为“天书”主要是因为弄不清这些古怪名字的意思而难于理解。

《十二气历》和《天历》

古代的100多种历法中,绝大多数是阴阳合历,即太阳的视运动周期为年的单位,以月亮圆缺周期为月的位。由于两者没有整数倍数,所以要采用一定的调整措施这是阴阳合历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历史上有两种历法是纯阳历设计,避开了这个问题。其中一个是沈括提出的《十二气历》,一个是太平天国颁行的《天历》。著名的科学家沈括晚年在风景宜人的梦溪园里,记录他自己一生中对各种问题进行研究的心得和收获,写成著名的《梦溪笔谈》。书中提出了我国历史上第1个阳历方案:每年12个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大小月相间。二十四节气分成两组,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称为节气,置于每月的开头;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称为中气,置于月中。这样每年的日期和节气都固定不变,也不用设置闰月,推算很简便。沈括的阳历方案在历史上是无先例的,他明知会遭到攻击,但还是坚信以后总会使用这种设计的。

事情真如沈括所预言的,800年之后的太平天国起义军颁布了《天历》。

《天历》的基本结构,以366为1年,没有闰月。单月31日,双月30日,节气为月首,中气为月中。大月中气从每月的十七日开始,小月从十六日开始。这样除立春、清明、芒种、立秋、寒露、大雪6个节气为16日外,其余都为15日,所以非常简明整齐,几乎人人都能用它的推算方法来推算历谱。《天历》保留了古代的干支纪年、记日、记月的方法,并且使用星期周法。它是以立春为岁首的。《天历》1852年立春与清朝的《时宪历》一致,大约就是以此年立春作为历元。

《天历》将回归年取为366整,大概是为了从整齐完满和推算方便着想的,但这个数值与真值相差较大,4年就差了3天。考虑到这一缺点,太平天国的一位领导人洪仁歼于1859年对天历作了每40年一斡旋的修正。具体地说:每逢40的年份,改用每月28天;每个节气都恒定为14天。经过这次改定以后,天历的回归年长度相当于世界上通用的《儒略历》或我国古代的《四分历》。

我国传统的历法是农历,这是从哪个时期推行的?

农历是从哪个时期开始实行的?

 我国传统使用的历法是农历,但是现在社会也在使用阳历,我国是世界上同时使用两种历法的国家之一。在以前我国很多的人们都是习惯使用农历,而农历也叫阴历。尤其是出生的时候,人们都会习惯性以农历来计算,并将以农历的历法作为的生日日期。

我国使用的传统历法农历,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所以至今已经有两千多年了。在当代有很多人认为农历是世界上最科学的历法,其实农历的本质是一种阴阳历,而且农历和阳历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它们制定的方式不一样。农历是观测月亮来制定的,我们知道月亮有阴晴圆缺,并呈一定的周期性,根据这个周期来算的话一个月就是29天12小时44分,因此一年就有354天8小时48分。

而阳历则是根据观测太阳来制定的,依照的是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一个轮回为一年,所以需要的时间就是365天5小时48分。阳历是在现代社会运用最多的,也是运用范围最广的,几乎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使用阳历。

而且在农历中有一个特别的月份那就是闰月,因为阳历和农历在一年中会相差11天。而我国的古人非常的聪明,每隔两到三年就会设立一个月的闰月,以此来弥补相差的11天。所以在古代农历除了能够看月份外,还可以看季节,而且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也是依据农历来制定的。

应该是从汉代的时候开始的,其实我国的历法真的非常的悠久,特别是农历的历法。
我们国家传统的农历,出现的时期是在汉武帝时期,从那之后才使用了农历。
我国传统的历法是农历,这是从汉武帝时期开始推行的。
农历是从汉朝就开始推广了,所以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我们最应该致敬的就是我们的先辈。

为什么有学者说只有把阴历历法变过来中国才能强盛?

鲁迅先生是中国的脊梁,相信这不会有人反对。鲁迅弃医从文,想要用自己的文字来唤醒国人的良知,他的作品辛辣无比,让人读完久久不能平静。

除了鲁迅,在中国近代时期还有很多文人提出了自己对社会的想法,他们也曾经提出过自己的理论,想要改革人们的社会生活,从而在精神上使人摆脱封建束缚。

曾经我国就有一位大师,他对于中国精神文化的发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提出中国文化都要强盛,非要把阴历重新启用,他是谁呢?

他就是国学大师南怀瑾,他觉得中国的历史文化与阴历息息相关,只有采用阴历才能让中国的文化重新强盛。

一、阴历与阳历的不同

相信很多人在小时候都曾经有过疑问,那就是阴历和阳历到底有什么不同呢?看起来都一样。只不过阳历在说的时候会被喊为几月几日,阴历再说的时候就是几月几号,看起来没什么不同。

阳历就是公历,是目前全世界通行的历法,大部分的国家都采用阳历来计时,而国际会议也一般会用阳历的时间,可以说阳历在全世界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阳历的背后隐藏着的是科学的进步。顾名思义,阳历的算法,主要是依靠太阳。阳历的一年其实就是一个回归年,也就是太阳的中心连续两次经过春分点所花费的时间。

太阳离地球非常的远,当地球的光到达太阳时,几乎可以将其认为是平行的,太阳相比之于地球,几乎可以看成是一个恒定不动的点。

而地球有自己的自转和公转轨道,如此一来,地球公转一圈所花费的时间就是一个回归年。太阳的中心两次穿过春分点,也就意味着一年的时间已经完成。

当然,由于地球在公转的时候会有一些偏差,因此为了平衡每一年时间上的不同,便出现了闰年与平年。闰年与平年要多一天,平年是365天,闰年是366天,多的那一天被分配在二月。

每4个平年便会有一个闰年。只有这样才能修正公历的误差,不让公历产生太大的偏移。随着西方国家在全世界的殖民扩张,公历也被他们带到了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阴历的计算则是以月亮为基础,同样是地球公转,如果以月亮作为参照物,那么地球在公转时,我们可以看见月亮发生的变化。

比如说阴历15是满月,在初一时月亮几乎就只有一点点。这就是阴历的算法。以月亮的圆缺作为周期,每个周期为一个月。

当然,太阳离地球这么远,以太阳计算时间会产生误差,那么月亮离地球这么近,产生的误差就会更大。

这也就是为何在阴历当中会出现多一个月的情况。阴历虽然看上去是12个月,但实际上阴历每年都会多一个月出来。多出来的这一个月便被称之为闰月。

从1月开始每年都会闰一个月,所谓闰一个月,就是过完一个月份之后,再过同一个月份,只有这样才能抵消以月亮为周期进行计算时带来的误差。

如果不这样计算的话,可能真的会出现六月飞雪的情况。我们在历史当中经常会读到六月下雪,古人一般会认为这是上天对于人民的惩罚。

然而这却很有可能是由于古人所使用的历法不准确,如果不进行一个闰月的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看起来是过了一年12个月,但实际上并没有过完一整个回归年。

这样一来,就会发生月份偏移的情况。如果6月份恰好偏移到了冬季,那六月飞雪就不是神话,而是现实了。

中国古代社会一直都是用阴历来进行计算的,进入近代之后,为了与世界接轨,当时的中国便采用了阳历,也就是公历,传统的阴历,也就是农历并不再被采用了。

既然阳历是全世界都在采用的时间算法,那南怀瑾为什么要说应当将阴历重新采用呢?

南怀瑾的这一想法主要是为了提振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为的是让中国文化变得强盛。

二、南怀瑾的观点

阴历在我国也被称之为农历,顾名思义,也就是说这个历法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中国的农业生产早就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体系,而这之中,二十四节气在指导着每一代的农民从事农业生产。

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我国的农历在设计之时,并不完全是按照月相进行计算,同时也考虑了一定的太阳位置。

从实际上面来看,农历其实是世界上存在的为数不多的月亮与太阳同时考虑的历法,农历的算法非常的先进,在古代指引着人民数千年的农业生产,直到今天依然能够发挥作用。

虽然在很大一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已经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有很多地区的农民依然是按照节气进行农业宣传。到了一定的节气,他们便会做一定的事情。

除此之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也与阴历息息相关,中国所有的节日,端午节,重阳节,七夕节的,都是以阴历的时间来标志的。

近些年来中国社会早已经对过洋节进行了一系列的讨论,但是只要中国官方还采用公历算法,那洋节就必然会在中国继续存在。而中国传统的节日也就不可避免地会被人们所忽视。

目前唯一还被中国人民所承认的节日,恐怕就只有农历春节了。在这个盛大的节日当中,中国社会几乎所有的事情都将处于停摆状态。除了必要的公共服务部门不休息,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在春节的那一天回到自己的家中,阖家团圆。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因此国学大师南怀瑾才会认为中国文化如果要想走向振兴与强大,就必然要重新使用阴历,最起码要将阴历在年轻人的脑海当中确立起来。

其实,中国的阴历发展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早在商朝的时候,当时便有了非常先进的历法,而后历朝历代的君主无不对历法非常重视,将其认为是影响国际民生的大事,投入大量的人力资金进行研究。

在中国近代社会,为了与西方国家接轨,中国抛弃了很多传统文化,其中便包括了阴历。人们将阴历弃之如敝履,似乎这些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用处。

城市是最能兴起风尚的,既然城市当中都不用阴历了,那么普通农村的老百姓自然也就会对阴历产生质疑。

而如此一来依托阴历而产生出来的一系列文化,也就会被抛弃。比如9月9日的重阳佳节,其实在官方的假日当中,对于这些节日并不是非常重视。

如果能够再次将阴历启用,那么这些节日以及这些节日背后蕴藏的中华文化必然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复兴。这便是南怀瑾大师所想要看到的。

现在很多人都在网上说,中国要想强大,必须在文化上强盛起来。可是文化如何强盛呢,是有好的文化作品吗?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是中国的文化并不强盛。要想复兴中华文化,就得从一些丝毫不起眼的地方入手,比如说将阴历的地位抬高,如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才能够得到人们的发掘与尊重。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什么历法?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历法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农历的优点

1、农历属于阴阳合历,是兼顾了太阳、月亮与地球关系的一种历法。农历是定历,它具有天文年历的特性,能很好地和各种天象对应。

如它的节气严格对应太阳高度,历日较严格地对应月相,闰月的不发生频率和发生频率对应地球近日点和远日点,其它天象如日出日没, 晨昏蒙影,五星方位,日月食,潮汐等,就连历月也大致对应太阳高度。

2、农历历月的天数只有29日和30日两种,且由定朔日规定,人为因素较小,不易随意改动。

3、岁首有较强的天文学意义,具有阴月阳年的天文学意义。

4、阴阳合历,最体现汉民族天人合一、阴阳和谐的传统文化。

5、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纪年循环使用;由于它包含节气十分利于四季划分,由于它包含月相,所以也十分反映潮汐,日月食等天象和月亮对气候的影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农历 (中国传统历法)

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农历,中国传统历法。它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农历又有夏历、阴历、旧历、华历、中历等称。因使用“夏正”,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

历法概述

我国普遍存在的对历法的两种称谓:公历,农历(闰年有13个月,原因是其年月亮要绕地球13次才满一年)。

从分类标准来说,阴历是和阳历对应的,再加上阴阳历,只有这三种历法。世界上任何一种历法也跳不出这三种历法的分类。世界上通行的“公历”(新历)实际上是一种阳历,而中国传统历法的“农历”(旧历)属于阴阳历。

中国农历、印度历、犹太历是阴阳合历,一年有12或13个月;伊斯兰历是太阴历,一年只有12个月。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采用西方的公历,俗称“新历”,与中国旧有的历法相对。

中国的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法。

农历根据月相的变化周期,每一次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并把一个太阳回归年划分为24段,形成二十四节气。通过参考太阳回归年,设置闰月使其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农历融合阴历与阳历形成为一种阴阳合历历法。

常用术语

黄经:是在黄道坐标系统中用来确定天体在(天球)地球上位置的坐标值、共分成360度、在这个系统(天球)地球被黄道平面分割为南北两个半球,太阳移到黄经0度为春分、移到黄经90度为夏至、移到180度为秋分、移到270度时为冬至。

岁首:现通常用“岁首”来称呼历法的首月首日。其实严格来讲,“岁”是干支历特有的概念,岁即“摄提”,又名太岁,“岁首”原始含义是摄提(太岁)的首月首日,即立春。阴历是以月相朔望变化为一个月,阴历的首月首日多称为“元朔”。“岁”和“年”,在古时是有严格区别的:从立春到下一个立春,谓之一岁;从一月一日到下一个一月一日,谓之“一年”。

中国农历是一种阴阳历法。

旧时多称为夏历,1970年以后“夏历”改称为“农历”。农历属于阴阳合历,其年份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为十二个月;闰年为十三个月。月份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其平均历月等于一个朔望月。

总体历法分四种:

阴历(月亮历)、阳历(太阳历)、星辰历(北斗历)、阴阳合历。以朔望月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阴历,以太阳年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阳历,以北斗七星旋转为基本单位的历法是星辰历。

其基础历法规则经历多代逐渐完善形成,其形式一直延续至今。农历是在夏历(阴历)的基础上融合阳历成分从而形成的一种历法。农历在民间通常被错误地称作阴历,其实它是属于阴阳合历。

如果只有十二个朔望月,则设为平年,不置闰。如果出现十三个朔望月时,则从甲年冬至所在历月之后起算,将第一个不含中气的历月,设立为闰月,称作闰某月。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农历

现行历法主要有三种:阳历,阴历,阴阳历。农历属于哪种历法?

阴历有什么优点?

阴历的优点是:日期与月相相符,从新月、上弦月、凸月到满月,再从满月到凹月、下弦月、残月到朔,看看月亮的盈亏,就可知道日期了。海洋潮涨潮退,人们知道了阴历的这一天的日期,就可以推算出潮汐来去的时间,发生在正午和子夜,以后潮水一天比一天小,潮涨的时间每隔一天要移后40多分钟。这有利于沿海居民从事航海、渔业、防汛等工作。

阴历的缺点是它偏爱了月亮,却忽视了太阳,于是同季节变化不能相对应。回历的平均太阴年是354.366日,比回归年短10.8756日,大约每32个阳历年期间,回历要多出一个阴历年。因此,伊斯兰教规定的节日如古尔邦节等,常常在公历的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举行。

这样的“太阴年”,只适用于宗教、民族活动中,却没法满足农业生产的要求。因此,在太阴年以外,人们也用上了太阳历。

阴历优点少、缺陷多,我国从民国起,就采用公历作为法定官历,就是它的痛处。

农历优点:

农历是中国的传统历法,满足了中国传统文化对月亮的需要,中国喜欢月圆,传统节日几乎与月有关。农历可以指示传统节日。农历能知道月相、潮汐变化。

农历以阴为主,兼顾一点阳,以19年七闰平均天数接近真正一年,在阴历中相对比较算是很完善的历法。明末清初的时宪历是最成熟的传统历法,是农历的前身。现在以紫金历作为国家农历标准。

农历虽有日期不能安排农时的先天缺陷,为能满足农业需求,很早就发现了24节气,这是个创新。

农历缺陷:

农历太复杂繁琐,大小月、闰月毫无规律,有时能连续四个月大月、三个月小月,不借日历根本不能知道这些变化。至今也没有一个成功的计算算法能够解决农历历法的推算。

农历每年的天数有六种:353/354/355,383/384/385,参差不齐,与真正一年365.2422天相差太多。一年有12月、13个月两种,不利于工业统计。

农历的日期不能安排农时,会偏差正负15天,农历的农字名不符实,不得不借助于24节气这个阳历拐杖才能安排农事。

由于月亮运行的不规则、不均匀性,参数变化大,需要观测才能制定历法,工作量很大,投入大量的人力以解决历法问题。自古以来,每隔百年就因为偏差大,改历有二百多次,造成历史日期的混乱。

农历历法的不唯一性。不同的人、不同时代制定出的农历版本都会有些不同,民间历书、官方历书、其它国家如韩国、越南的阴历历法都会相差数天。所以,我国强制规定以紫金历为国家农历标准。

本文标题: 我国在使用的农历这套历法有多牛逼 有哪些神奇之处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5160.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公主和长公主,谁的地位更高尔朱荣当年有称帝的机会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