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最大的趋势是什么?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
21世纪最大的趋势是什么?
21世纪初世界经济贸易发展趋势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
21世纪前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紧密相关。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反映在经济上,实质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90年代初,冷战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而宣告结束。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缓慢回升的阶段。发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也说明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的需要。
(一)世界经济仍处于调整期,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出现了两次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终导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低于80年代与70年代。由此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区域,经济状况的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个调整在对世纪的前5年还将继续。
(1)东亚地区的经济调整将基本完成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最近20年,东亚经济年平均增长8%,远远高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年平均4.3%、发达国家年平均3%的经济增长率。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打断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区,对90年代末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
因此,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21世纪的前5年中,东亚经济将进入一个低速、稳定增长的阶段。东亚区域各国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东亚区域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我国同东亚其他国家的竞争将会加剧。
(2)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欧洲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
欧洲经济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欧洲的不同区域其影响力又有较大的差别。欧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块,俄罗斯、独联体和欧洲其他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为一块,这一块除俄罗斯外,其余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甚显著。第二块是前东欧国家(现在一般称为中东欧国家),包括10个国家。它们在政治、经济方面都积极向欧洲联盟靠拢,但自身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中东欧国家同我国的经贸合作规模较小,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大。第三块是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这一块是欧洲经济的主要部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大,同我国的联系也很密切。
进入21世纪时,欧盟在经济调整方面将可能加快步伐,其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维持低速稳定增长的态势。21世纪前5年,欧盟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影响的事件有:欧元完成过渡阶段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和欧盟的东扩(第五次扩大)。
欧元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正式进入流通,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很大的影响。1999年1月1日欧元在领定同区内各成员货币汇率的同时,正式亮相。原本各国寄予厚望,预测欧元将是一种强势货币,但欧元一登台很快就开始持续走低。欧元走低是有利于欧盟经济发展与调整的,它可以推动欧盟出口增加,但欧元走低却不利于欧盟形象,也不利于欧元区下一步的扩大。如何提高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是 欧盟进入新世纪时的一项重要任务。欧元的发展必定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已经开始了东扩的行动,准备将中东欧10个转轨国家和1个地中海国家分批吸纳到欧盟。东扩如果成功,欧盟将由现在的15国扩大到26国,从长远来说将使欧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尽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方面进展较大,但它在经济调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难题。例如,目前的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998年为10.6 %)。降低失业率成为欧盟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还有如欧元区成员同其它欧盟成员之间的经济协调问题。经济一体化的任何措施、行动,都必须首先确保整个欧盟一体化不受到损害。
(3)美国仍将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美国在21世纪的前5年中,将进一步调整其以全球为目标的政治、安全和经济战略。依据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加强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对整个世界绎经济的领导作用。1996年7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利国的技术》报告,得出的 一项结论是,“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国创造知识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一世纪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带动下,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约107个月。从美国经济目前调整的情况看,只要没有重大偶然因素,未来5年中美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90年代后半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因此进入到了一个调整阶段。这一调整在下一世纪初的5年里可望完成。整个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发达国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调整速度可能会快一些,调整的效益更容易体现。
从经济调整的内容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将处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仅仅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时期,但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进入“先进经济体”的行列。在21世纪的前5年里,这部分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走向将趋于明确,它们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务和管理等领域推进和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将真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的经济调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识与智力资源,借助所拥有的强大经济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获取高额利润。
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可能到2005年方能结束;二是涉及范围广,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被卷入这一调整的潮流;三是调整内容发生质的改变,不仅要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而且要通过科技和信息来推动这一调整进程
(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世界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程度不断提高。据一份研究报告称,1960年一196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贸易量增长2%。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度达到空前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使世界各国(地区)的比较利益更加明显,促使各国进行进出口结构调整。如果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进,将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获得一定改善。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在21世纪的前5年里,国际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贸易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价格则相对较低且变化无常。同它相对应的是,制成品贸易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较大比重。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压力将推动初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缓慢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展示知识化经济时代的特征。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导纤维、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软件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将成为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贸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经济差距
21世纪初的前5年,国际贸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将进一步拉开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下述几个方面的状况可能在未来5年里继续存在。
(1)发达国家仍将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所占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丧失。
(3)发展中国家内部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国,在经济发展上更接近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处于原料提供国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这些国家由于处在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的最底层,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限制,因此,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将是有限的,经济可能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四)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推动
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会有很大发展,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将显著加强,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约1/5强,上升到21世纪初的1/3以上。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在下世纪初的国际贸易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贸易的推动也将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还是亚欧经济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其目标都是推动区内相互贸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欧、日本、东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将保持世界主要市场或重要市场的地位。这是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变化
(1)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银行贷款、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21世纪初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证券投资将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这是信息革命推动下,金融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另外,国际直接投资在下世纪初,仍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投资的方式将有很大变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
(2)未来几年国际资本的流向仍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输出国。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吸收国。原因是这部分国家在下世纪初,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自由化和私营化将进一步发展。
(3)伴随国际直接投资在21世纪的扩张,投资部门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即从初级产业、资源加工型产业转而投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将进一步趋向于采用兼并与收购。
(4)跨国共购继续成为外国直接投资(下文简称FDI)的重要方式。东道国吸引投资的目的是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则是为了在国际间增强竞争力,两者之间必须进行协调。从国际间的情况来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关键在于能否采取适应跨国公司的政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全世界有60个国家对145项涉及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进行了修改,其中136项(占总数的94%)的修改是为了给FDI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连续性的特征。20世纪后半期,尤其是8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将深刻地影响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加深和知识经济的推进对新世纪的影响最大。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的变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晴雨表。反过来,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又在质与量两方面影响着国际贸易、投资与生产。
21世纪前5年世界经济的基本状况
21世纪初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并不是一夜之间突然形成的,它同20世纪的国际政治、经济现实紧密相关。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建立在两次世界大战和持续近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世界之上。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冷战,反映在经济上,实质是两种经济体制的竞争。90年代初,冷战格局随着苏联和东欧剧变而宣告结束。90年代前期,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从衰退到缓慢回升的阶段。发生在90年代后半期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起的世界经济陷入低谷,也说明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并不完全适应变化中的国际经济的需要。
(一)世界经济仍处于调整期,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
20世纪90年代,世界经济经历了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出现了两次经济增长速度大幅下降的局面,最终导致90年代的全球平均经济增长率低于80年代与70年代。由此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一方面,在世界不同区域,经济状况的差异比较大;另一方面,这个调整在对世纪的前5年还将继续。
(1)东亚地区的经济调整将基本完成
据亚洲开发银行统计,最近20年,东亚经济年平均增长8%,远远高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年平均4.3%、发达国家年平均3%的经济增长率。东亚地区成为世界上最具经济活力的区域,同时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与投资市场之一。1997年的金融危机不仅打断了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且不同程度蔓延到了其他地区,对90年代末世界经济的影响很大。
因此,我们的一个基本观点是,21世纪的前5年中,东亚经济将进入一个低速、稳定增长的阶段。东亚区域各国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以求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东亚区域经济复苏,对我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尤其是在贸易与投资方面。我国同东亚其他国家的竞争将会加剧。
(2)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欧洲经济将逐步走出低谷
欧洲经济对于全球经济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但欧洲的不同区域其影响力又有较大的差别。欧洲大体上可以分为三块,俄罗斯、独联体和欧洲其他国家以及波罗的海三国为一块,这一块除俄罗斯外,其余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不甚显著。第二块是前东欧国家(现在一般称为中东欧国家),包括10个国家。它们在政治、经济方面都积极向欧洲联盟靠拢,但自身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中东欧国家同我国的经贸合作规模较小,对我国的影响也不大。第三块是以欧洲联盟为代表的西欧国家。这一块是欧洲经济的主要部分,对整个世界经济的影响极大,同我国的联系也很密切。
进入21世纪时,欧盟在经济调整方面将可能加快步伐,其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维持低速稳定增长的态势。21世纪前5年,欧盟对世界经济将会产生影响的事件有:欧元完成过渡阶段正式进入流通领域和欧盟的东扩(第五次扩大)。
欧元能否顺利完成过渡正式进入流通,对世界经济将产生很大的影响。1999年1月1日欧元在领定同区内各成员货币汇率的同时,正式亮相。原本各国寄予厚望,预测欧元将是一种强势货币,但欧元一登台很快就开始持续走低。欧元走低是有利于欧盟经济发展与调整的,它可以推动欧盟出口增加,但欧元走低却不利于欧盟形象,也不利于欧元区下一步的扩大。如何提高人们对欧元的信心,是 欧盟进入新世纪时的一项重要任务。欧元的发展必定会对国际货币体系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已经开始了东扩的行动,准备将中东欧10个转轨国家和1个地中海国家分批吸纳到欧盟。东扩如果成功,欧盟将由现在的15国扩大到26国,从长远来说将使欧盟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
尽管欧盟在一体化进程方面进展较大,但它在经济调整方面也存在一些难题。例如,目前的失业率仍处于较高水平(1998年为10.6 %)。降低失业率成为欧盟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还有如欧元区成员同其它欧盟成员之间的经济协调问题。经济一体化的任何措施、行动,都必须首先确保整个欧盟一体化不受到损害。
(3)美国仍将保持世界经济领头羊的地位
美国在21世纪的前5年中,将进一步调整其以全球为目标的政治、安全和经济战略。依据在经济、科技领域的绝对优势,以加强其在全球的主导地位,继续发挥对整个世界绎经济的领导作用。1996年7月,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发表的题为《利国的技术》报告,得出的 一项结论是,“到20世纪结束时,信息将成为世界经济系统中的最重要商品。美国创造知识 的速度以及利用新知识的能力,将决定下一世纪美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在信息产业发展的强有力带动下,美国经济已连续增长约107个月。从美国经济目前调整的情况看,只要没有重大偶然因素,未来5年中美国经济将保持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由于受到90年代后半期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因此进入到了一个调整阶段。这一调整在下一世纪初的5年里可望完成。整个世界经济将呈现低速、稳定增长态势。发达国家以及受90年代末金融危机影响较小的国家,调整速度可能会快一些,调整的效益更容易体现。
从经济调整的内容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将处于工业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水平。有一些发展中国家,甚至仅仅处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过渡的时期,但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已经或正在进入“先进经济体”的行列。在21世纪的前5年里,这部分国家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走向将趋于明确,它们努力在科技、信息、服务和管理等领域推进和提升自己的产业结构。发达国家将真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它们的经济调整是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知识与智力资源,借助所拥有的强大经济基础,在世界范围内获取高额利润。
这次世界经济调整的三个主要特点;一是持续时间长,可能到2005年方能结束;二是涉及范围广,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将被卷入这一调整的潮流;三是调整内容发生质的改变,不仅要解决产业结构失衡问题,而且要通过科技和信息来推动这一调整进程
(二)贸易的增长速度将继续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增长率连续超过世界生产的增长率。世界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程度不断提高。据一份研究报告称,1960年一196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42%;1970年—1979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世界贸易量增加1.25%;1990年—1994年间,世界生产每增长1%,贸易量增长2%。贸易增长与生产发展的相关度达到空前的水平,并且还在不断提高。
世界经济的结构性调整,将使世界各国(地区)的比较利益更加明显,促使各国进行进出口结构调整。如果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得以更好地推进,将使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获得一定改善。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将更加频繁,贸易仍将是各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在21世纪的前5年里,国际贸易结构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是,原材料等初级产品贸易数量将大幅增加,但价格则相对较低且变化无常。同它相对应的是,制成品贸易将大幅增长,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将占世界贸易总额的较大比重。出现这种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人口增加的压力将推动初级产品贸易的发展。
第二,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尤其是那些最不发达国家只能依靠初级产品出口量的增加,缓慢推动经济增长。
第三,世界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展示知识化经济时代的特征。以微电子、生物工程、新材料、光导纤维、航天工程海洋工程、计算机软件和新能源为代表的新兴工业日新月异,极大地推动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从而推动出口商品结构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加工、附加值高的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将成为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内容。
(三)国际贸易格局分布不平衡加大经济差距
21世纪初的前5年,国际贸易格局分布的不平衡将进一步拉开不同类型国家间的经济差距。下述几个方面的状况可能在未来5年里继续存在。
(1)发达国家仍将占据国际贸易的主导地位。
(2)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这一现象一方面说明,有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加到国际贸易中来,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在增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所占份额下降,并不意味着发达国家主导地位的丧失。
(3)发展中国家内部将进一步拉开差距。一些经济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重要的贸易国,在经济发展上更接近于进入发达国家行列的水平。而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基本上仍处于原料提供国和制成品销售市场的地位。
这些国家由于处在国际生产与分工体系的最底层,受到种种国际、国内因素的限制,因此,从国际贸易的发展中获得的利益将是有限的,经济可能继续处于低水平状态。
(四)跨国公司、区域经济合作对国际贸易的推动
国际贸易发展中,服务贸易将会有很大发展,在整个贸易中的比重将显著加强,可望由90年代中期的约1/5强,上升到21世纪初的1/3以上。服务贸易、技术贸易与商品贸易成为国际贸易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主力,在下世纪初的国际贸易中,必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区域经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对贸易的推动也将是十分明显的。无论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还是亚欧经济合作,或者是跨大西洋的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合作,其目标都是推动区内相互贸易的自由化。北美、西欧、日本、东亚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将保持世界主要市场或重要市场的地位。这是同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联系在一起的。
(五)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变化
(1)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形式有三种,即银行贷款、证券投资和直接投资。21世纪初国际资本流动的一个重要变化,是证券投资将成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方式,这是信息革命推动下,金融全球化发展的结果。另外,国际直接投资在下世纪初,仍将是国际资本流动的重要形式,但投资的方式将有很大变化,对各国经济的影响十分显著。
(2)未来几年国际资本的流向仍然是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也是国际资本流动的主要输出国。一部分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将成为国际投资的重要吸收国。原因是这部分国家在下世纪初,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自由化和私营化将进一步发展。
(3)伴随国际直接投资在21世纪的扩张,投资部门结构也将发生变化,即从初级产业、资源加工型产业转而投向服务业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将进一步趋向于采用兼并与收购。
(4)跨国共购继续成为外国直接投资(下文简称FDI)的重要方式。东道国吸引投资的目的是刺激本国经济的发展,而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目的则是为了在国际间增强竞争力,两者之间必须进行协调。从国际间的情况来看,能否更多更好地吸引FDI,关键在于能否采取适应跨国公司的政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1999年世界投资报告》,1998年全世界有60个国家对145项涉及外国直接投资的法规进行了修改,其中136项(占总数的94%)的修改是为了给FDI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最大的趋势就是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经济体。
中国的泡沫经济,越来越严重了。
中印关系问题?
详细点哈‘‘‘最好再介绍点锡金问题... 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国际关系格局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大国关系同样被放在关键性的位置上。以“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和“发展中国家关系”对中国的对外关系进行简约表述,反映出中国对世界格局的基本判断,是把握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的关键所在。
在论述大国关系时,中国学术界一般有两个维度,即中国与大国的关系,以及大国与大国的关系。而在大国名单中,通常只有两类,其一是超级大国美国以及冷战期间的苏联,其二是德、英、法、日等经济强国。
20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许多国际战略研究者认为,尽管这三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但是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现实影响以及潜在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将这几个国家的发展称为“崛起”,中、印、巴也由此而成为“新兴的大国”。
20年前,当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引起世人注目时,美国的印度问题专家科亨在其著作中指出人们对印度的看法还存在分歧:“世界对印度的看法分为两类。第一类分析家认为印度会是(或已是)一个‘大国’,……另一类分析家的看法则完全不同。”[1]然而到21世纪初,对印度发展持怀疑态度的人已经大大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把印度看作是IT产业的佼佼者,而且从整体上将其列入新兴大国的行列。科亨以“印度正在崛起”为名撰文指出,“印度看来已经准备好在世界领导性国家(theworld's leadingnations)中占有一席之地。”“印度需要像一个大国(major power)那样行事,美国也需要认识印度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2]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在2005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21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美国在全球经济霸主(global economic supremacy)位置上的竞争者。”不仅如此,中国与印度还抱有“在多极化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雄心”[3]。中国学者马加力则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印度的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至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4]此外,日本、法国、德国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也对印度的快速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有趣的是,印度学者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始对中国的发展持正面的评价,并认为印度可以从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得到许多启示。
显然,随着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国家进入大国的行列,两国间的关系也必然会相应发生变化,成为大国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关系相比,中印两国关系具有许多一致的特点: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中印这两个新兴国家关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在论述大国关系时,中国学术界一般有两个维度,即中国与大国的关系,以及大国与大国的关系。而在大国名单中,通常只有两类,其一是超级大国美国以及冷战期间的苏联,其二是德、英、法、日等经济强国。
20世纪后期,中国、印度、巴西等国的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许多国际战略研究者认为,尽管这三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不完全同步,但是其对世界格局产生的现实影响以及潜在影响将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将这几个国家的发展称为“崛起”,中、印、巴也由此而成为“新兴的大国”。
20年前,当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引起世人注目时,美国的印度问题专家科亨在其著作中指出人们对印度的看法还存在分歧:“世界对印度的看法分为两类。第一类分析家认为印度会是(或已是)一个‘大国’,……另一类分析家的看法则完全不同。”[1]然而到21世纪初,对印度发展持怀疑态度的人已经大大减少,越来越多的人不仅把印度看作是IT产业的佼佼者,而且从整体上将其列入新兴大国的行列。科亨以“印度正在崛起”为名撰文指出,“印度看来已经准备好在世界领导性国家(theworld's leadingnations)中占有一席之地。”“印度需要像一个大国(major power)那样行事,美国也需要认识印度已经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2]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U.S. National Intelligence Council)在2005年1月的一份报告中指出:“到2021年,中国和印度将成为美国在全球经济霸主(global economic supremacy)位置上的竞争者。”不仅如此,中国与印度还抱有“在多极化世界秩序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雄心”[3]。中国学者马加力则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印度的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至少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4]此外,日本、法国、德国以及许多东南亚国家的学者和政治家也对印度的快速发展予以充分的肯定。有趣的是,印度学者也几乎在同一时期开始对中国的发展持正面的评价,并认为印度可以从中国发展的实践中得到许多启示。
显然,随着中国与印度这两个国家进入大国的行列,两国间的关系也必然会相应发生变化,成为大国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与一般意义上的大国关系相比,中印两国关系具有许多一致的特点:
首先,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两国交往带有巨人对话的特点。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中印两国现在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就以最能反映国家总体国力的几项指标为例:国土面积,中国列世界第三,印度第七;人口,中国列世界第一,印度第二;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中国列世界第六,印度列第十一;军事力量,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国际影响力,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其次,两国都将对方看作与本国战略利益关系重大的国家,从而将其放置在大国的位置上。1998年,时任印度国务部长的昆瓦·辛格就认为印度与中国的关系并不是一个领土边界的问题,与处理印度的外交政策紧密相关。在印度主要政党的执政纲领中,也将与中国的关系放在突出的位置上[5]。这与中国对印度的态度完全相同,中国政府首脑在许多场合都高度评价对印关系的重要性,在2003年和2005年两国政府首脑互访时发表的联合声明中,也都把这种双边关系提升到战略合作的高度。
再次,中印关系的影响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双边关系影响,对周边地区乃至世界都产生了一定影响,有美国学者撰文指出:“部分观察家相信,中国和印度能够成为合作伙伴以抗衡美国的霸权。”[6]日本学者则认为随着中印两国在2050年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日本将难以避免出现“小国化”的趋势,因此“现在日本应该改变只追随美国的思路,建立包括亚洲在内的整个世界的共存关系”[7]。在更多研究者的观点中都透露出一种强烈的信息,即人们愈来愈多地关注中印这两个新兴国家关系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不知道你们那么关心中印问题是为何?难道是你们其心可表吗!还是又是什么作业什么的;又还是要写什么论文的,没有那个能力,写不到又出来求助别人不还是等于自己写不到嘛!!何必了、、、、老是这一套。。。
21世纪初,最重大的发现:狭义相对论被推翻。因为相对性原理的不成立
好像还没有吧
扯淡
胡说!
真的假的?!
难道发现比光还快的物质了?
难道发现比光还快的物质了?
扯淡
本文标题: 中印关系可成(21世纪)(最重大)的双边关系吗 请注意(最重大)和(21世纪)这个词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5092.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