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巴达体制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难道是持续胜利来充当源源不断的能量

发布时间: 2021-12-31 15:01:00 来源: 励志妙语 栏目: 经典文章 点击: 96

书上常说的“斯巴达体制”究竟是怎样的?请详细描述斯巴达体制的基调是贵族共和制,在这种制度下,民主虽然是不充分与不完善的,但是还是...

斯巴达体制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难道是持续胜利来充当源源不断的能量

书上常说的“斯巴达体制”究竟是怎样的?

请详细描述
斯巴达体制的基调是贵族共和制,在这种制度下,民主虽然是不充分与不完善的,但是还是有最高的权威的。斯巴达体制内部分为几大权力要素,以两个国王,五个监察官(由长老议事会选举),长老议事会(由公民大会从有势力的家族中挑选),公民大会(全体成年全权公民的直接民主)互相制衡。最后形成了寡头统治体制,由五个监察官控制一切。但是监察官还是必须对全体公民负责,政治生活中还是以全体公民的大多数的意见具有最高的权威,至少宣战与媾和这种军国大事需要全体公民大会的多数同意。这种民主决策的程序与现代间接议会民主制也相差无几。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将斯巴达体制斥为专制制度是不恰当的
一.斯巴达体制不能归结为专制制度 根据古代与现代大多数历史学家与政治学家的看法,斯巴达的政治体制应归结为某种宪政制度。斯巴达体制的基调是贵族共和制,在这种制度下,民主虽然是不充分与不完善的,但是还是有最高的权威的。斯巴达体制内部分为几大权力要素,以两个国王,五个监察官,长老议事会,公民大会互相制衡。最后形成了寡头统治体制,由五个监察官控制一切。但是监察官还是必须对全体公民负责,政治生活中还是以全体公民的大多数的意见具有最高的权威,至少宣战与媾和这种军国大事需要全体公民大会的多数同意。这种民主决策的程序与现代间接议会民主制也相差无几。因此在这个意义上说,将斯巴达体制斥为专制制度是不恰当的。 根据历史记载,斯巴达在它的存在的全部过程中坚持了立宪主义的传统。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摧毁了它的兵力所及范围内所有城邦的僭主制度与民主制度,而扶植寡头宪政制度。因为在斯巴达的统治者看来,前者是一个人的专制,后者是大多数人的专制,都不符合宪政的原则。这种见解也是相当符合现代自由主义原理的。因为站在自由主义的立场上来观察,多数人的暴政与一个人的暴政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说不定更加为所欲为,无法制约。 朱学勤先生对以英美为代表的现代宪政制度推崇倍至,但是对于古老的斯巴达宪政制度却极度鄙弃,恐怕在学术立场上不够公正吧?当然,我们应该能够理解朱学勤先生和我们自己的爱憎与偏见:斯巴达是政治家与战士们的大学校和大兵营,要求全体公民过团结、紧张、严厉、活泼的集体生活,绝对服从以五个监察官为核心的最高领导集团,必要时不惜牺牲个人的生命来完成上级交待的任务。这种军事与半军事化治理风格的社会非一切自由散漫、目无领导的“臭老九”所能容身。因此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职业脱产的知识分子不会对斯巴达体制有任何好感,除了某些具有“哲人王”或“立法者”念头的知识分子政治家以外。 二.名不副实的雅典民主 躬逢其盛的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在评论伯里克利当政时的雅典直接民主制度时,说“雅典在名义上是民主政治,但是事实上权力是在第一个公民手中。”看来只要是实行直接民主制,不管是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还是广土众民的领土国家都通通免不了这种下场。伯里克利本人长得极象闻名的雅典僭主庇拉斯特图,为此早年他曾经遭到民众的猜忌。而且伯里克利本身也具有僭主的一切才能和技巧。闻名的自由主义大师伯林评论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话——“他拥有独裁者的一切的特质、精力与技巧,而他站在我们一边。”这句话也可以丝毫不差地用在伯里克利身上。 假如根据以色列闻名的思想家塔尔蒙的观点来分析,那么雅典民主实质上就是极权主义民主的最早源头和典型。十九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勒庞则一语道破——“那时的共和国本质上是一种贵族统治的制度,是由一小撮团结一致的暴君统治着一群绝对服从的奴隶构成的制度。这些建立在奴隶制上的贵族集体统治,没了这种奴隶制一天也不能存在。” 古往今来的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也都对雅典民主的不宽容性颇有微词,其中最能刺激知识分子的敏感脆弱的神经的就是苏格拉底因为特立独行的言论与作风而被民众判处死刑的故事。勒庞指出:“在一个从未想过思想自由的可能性,讨论城邦的诸神、法典和习俗就是最严重最不平常的犯罪的地方,‘自由’的含义与我们今天赋予它的含义有何相似之处?” 所谓的雅典娜女神是雅典城邦的保护神之类的宣传完全是荒唐无稽之言。但是在当时的民主领袖们看来,这种团结目不识丁的底层民众的意识形态天条是任何人都不能怀疑与嘲笑的。雅典的所有的现实主义的政治家其实都知道雅典娜在关键时候什么忙都帮不上,但碰到军国大事的时候还是装模装样地去神庙祈祷,而置政治对手于死地的最好办法就是攻击他们渎神了。所谓圣人神道以设教,古今中外都是一致的。当时的知识分子们虽然对此觉得厌烦和不可理喻,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小心谨慎,只敢腹诽,表面上还是毕恭毕敬,甚至还要完成一些官方指派的写颂诗的任务。所谓的犬儒主义,其实就是雅典知识分子们的典型生存状态,并不需要等到罗马帝国的大一统高压统治下才会出现。 在伯里克利这位伟大的民主领袖当政的雅典民主全盛的时代,雅典人还搞过一次轰轰烈烈的追查祖宗十八代阶级成分的政治运动,将很多混进自由公民队伍中的阶级敌人揪了出来变卖为奴。将近两万人的公民中,竟然查处了五千人,比例超过了百分之二十五,由此可见这些人的狭隘、偏执与残酷了!其实所谓的直接民主制就是理论上人人平等,实际上互相瞧不起,一旦有什么政治运动,就是互相排挤与陷害的最佳时机。后来伯里克利在雅典阵亡将士墓上的演说,那样美化雅典的自由、平等与博爱的精神,是不是把这一段残酷丑恶的历史全部给忘记了? 三.雅典经济政治制度的双重属性 雅典政制的精髓并不能以自由来形容,而应该以全体特权公民的直接民主制度来衡量。这种直接民主制必然带有政治上的平等主义与经济上的平均主义,综合起来就是社会主义的色彩。因为承认人人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那么无论是作为这种平等的不言而喻的前提或者理所当然的结论,经济权利上的平等就是呼之欲出了。而这就是民主制尤其是直接民主制的实质与必然结果,它是与平等以及果断地扶弱制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此在民主体制内部绝对有必要铲除那些对一般民众产生了威胁的杰出与特立独行的人物,陶片放逐法的广泛实行就是最为典型的事例。 7 雅典在第二次反波斯战争中获得全胜之后,建立了提洛同盟,之后将这个表面上平等的同盟变成了控制盟国的工具。雅典民主制的全盛时代正是靠了勒索与剥削本国的奴隶和盟国——实际上就是殖民地与半殖民地——才能够维持直接民主制的巨额的消耗。因为要维持甚至不断地提升普通公民的生活水平,并且还要脱离体力劳动获得闲暇的时间来参加政治活动,这在经济上是极为浪费的。雅典把一些最需要时间与体力的工作但是又最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如采矿业与金属冶炼与武器制造业,都将给了奴隶主们去承包。因为这些工作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几乎是无限制的工作时间,再加上根本就没有什么劳动保护,因此实行彻底的奴隶制是势在必行。同时为了消除国内的阶级矛盾,统治集团有意识地提倡殖民政策。这跟近现代历史上资本主义起飞阶段压制最底层的体力劳动阶级,对外移民扩张,以调和内部矛盾的行为模式是高度一致的。 在希腊诸邦中,雅典属于较早铸造金属货币的一批。铸造金属货币在古代世界是一个巨大的经济变革,因为货币在经济权力结构中的杠杆作用是极为巨大的。因此雅典的金融工具优势由于其政治军事霸权的巩固而具有无与伦比的威力,为雅典以不平等的交换榨取其它城邦的产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经济体制在城邦内部则导致了某些“资本家们”肆无忌惮地使用奴隶劳动。这种奴隶劳动在采矿业与铸币业方面极为普遍,而这两种行业就是雅典经济财政力量的源泉。因此对外的经济金融霸权与国内的大规模奴隶劳动的体制是雅典统治集团不惜一切代价要价以维护的。 在上层建筑中,尽管雅典政制把民主权利扩大到了全体公民,尽管穷人担任某些低级官职已经有津贴,但是富人们依旧有效地控制了政权,民主领袖伯里克利本人就是雅典的最大富豪之一。雅典的将军们几乎个个是殖民者与大商人,修昔底德就是其中最闻名的一个。顾准先生指出“在拿破仑战争中,英国商团是主力军。”看来这是有历史文化传统的。以舍死忘生的勇气去抢劫,再用抢劫来的东西体面地做生意,这就是那些古往今来的海盗殖民民族的不可改变的行为模式。 十九世纪的法国自由主义思想家贡斯当指出:“在雅典,商业消除了区分古代民族与现代民族的若干区别。雅典商人的精神与现代商人的精神颇为近似。色诺芬告诉我们,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雅典商人把他们的资本从阿提卡大陆运走,投放在列岛中。商业使他们建立了货币流通。在伊索克拉底那里,有迹象表明汇票的使用。”这些交易手段与交易工具的使用与完备就必然意味着投机走私、偷税漏税与贪污贿赂等活动的盛行,最终又将导致贫富极度分化,破坏直接民主制的经济基础。 四.雅典与斯巴达为何而战 在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继续与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作战进行讨论时,伯里克利表现了某种厚颜无耻的本质。他对雅典公民们说,雅典帝国实际上是靠暴力建立起来的,因此也只能靠暴力维持下去,放弃使用暴力就意味着帝国的覆灭。知今可以鉴古,伯里克利家族不就是一个商业殖民战争利益集团吗?伯里克利家族富可敌国,他们的财富是从哪里来的?不就是进行对外自由贸易以及到处建立殖民地利用野蛮民族的劳动力进行农业生产与采矿吗?而且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修昔底德本人就是大殖民者,在色雷斯拥有一座巨大的金矿。 更深入地思考这个问题,还应该看出,雅典的巨额财富是靠以暴力为后盾的国际商业体系获得的。没有这种不平等的贸易交换体制,雅典的经济马上就会走向衰落。雅典压制了其他城邦尤其是雅典帝国的附属城邦、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自治的权利,实际上是在贸易上对它们进行打击和压榨。雅典帝国与斯巴达同盟体系的矛盾在经济方面的原因是雅典在经济势力扩张方面跟斯巴达同盟体系的重要成员以及财政支持者科林斯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就是因为这两个城邦的经济模式是高度一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 在战争的间歇期,雅典开辟西方第二战场,去征服西西里岛最富庶和最强大的城邦叙拉古并非是一时冲动,而是出于长期国家战略的需要。叙拉古以及西西里岛和大希腊的很多城邦都是科林斯殖民者所建,科林斯对这些城邦拥有一种精神上的领导地位。希腊城邦与其殖民地之间的关系就象英国与其自治领地的关系,虽然在内政上完全独立,但是保持了宗教文化传统上的密切联系,在外交斗争中,一般给予心照不宣的支持。因此这些城邦在叙拉古的带动下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基本上都倾向于科林斯所在的斯巴达同盟体系,订立了同盟条约,但没有积极参加战争。 叙拉古当时也是实行与雅典类似的民主制度,由此也可以看出,雅典帝国与斯巴达同盟体系的战争根本就不是什么意识形态的大战,更不能归结为自由民主与专制独裁二元对立的模式。雅典所进行的每一场战争同样是为了夺取其他城邦以及其他民族的财富,开拓新市场,获得经济利益。太阳底下并没有什么新鲜事,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的新老殖民帝国也是如此行事的。古典时代的希腊人之间的内战——伯罗奔尼撒战争导致了西方古典文明的黄昏,近代欧洲人之间的内战——第一次欧洲大战也导致西方近代文明的黄昏。 斯巴达对雅典宣战是为了捍卫希腊世界长期以来存在的以城邦本位主义为基础的国际均势。斯巴达的比较单纯的政治军事霸权可以容忍这种城邦本位主义的存在,但是雅典帝国的经济扩张与经济剥削本质必将进一步窒息这种城邦自治的原则。将雅典帝国控制下的一切城邦降为丧失希腊人最珍视的传统独立性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这也是雅典帝国遭到其他城邦广泛痛恨的原因。 尽管在军事上战胜了雅典帝国,但是斯巴达也不能统一希腊,不仅因为希腊诸邦的强烈的城邦本位主义精神照样会对斯巴达帝国起限制作用,而且与雅典相比,它还缺乏经济与财政手段。其他希腊诸邦也没有人愿意过斯巴达式的艰苦朴素和艰难奋斗的生活,就象后来比较富裕的东欧国家不愿意跟苏联人均贫富一样。而且斯巴达的生活方式对于其他地区的希腊人来说是太矫情,太严酷了。有违暖和中庸,有节制与平衡感的希腊传统精神。 我一贯景仰的闻名学者何怀宏先生在《雅典的兴衰》一文中将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公民大会对处置战败城邦密提林的戏剧性讨论和行动与斯巴达对普拉底亚人的战争审判作了对比。不过,何怀宏先生对雅典民主制度多方维护,对雅典隐恶扬善,对斯巴达则相反,这在学术上不够公正与老实。这种表现跟修昔底德和基托的态度是一致的,只是在程度上有所区别。修昔底德是不动声色,仅仅将两个事件先后叙述;基托是长篇大论,对雅典和斯巴达爱憎分明;何怀宏先生则是画龙点睛——“但比较起来,民主制看来还是更有可能和平地纠正自己的错误。” 7 在处理密提林事件时,戴奥多都斯在雅典公民大会上的演说固然表现了他的悲天悯人和推己及人的高尚品质,但是绝对不能说明雅典民众的素质与觉悟。人道主义的原则竟然不能够直接表现,而要用利益的最大化这种迂回手段,难道说明了雅典人虚怀若谷,从善如流?只能够说明这些人从来就没有把真理和美德放在心中,在他们的心中就只有享受和利润!所谓的雅典人民的大民主就是人民永不犯错误,法不责众,墙倒众人推。东方知识分子在羡慕与惭愧交加的情绪下,在想象中任意美化雅典人的品行是极不明智与老实的,有违“不疑处有疑”的先哲之训。 纵观雅典的历史,它的每一次战争都是为了金银财宝而战,杀起人来一贯是良莠不分。雅典人后来在弥罗斯的大屠杀所使用的措辞与希特勒有什么不同?不就是赤裸裸的恃强凌弱与崇尚暴力吗?倒是斯巴达询问普拉底亚人的话——“你为斯巴达做过什么?”给人留下了坦白从宽和惩前毖后的空间。 五.雅典为什么会失败 孟德斯鸠指出,“假如偶然一次战败,这就是说一个非凡的原因摧毁了一个国家。那就必然还有个一般的原因,使得这个国家会在一次战斗中灭亡。总之,一个总的基础是会把所有非凡的事件带动起来的”虽然雅典不是没有取胜的机会,但是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是什么样的一个一般的原因决定了雅典最终不敌斯巴达,而且一蹶不振,再也无法恢复全盛时代的光荣了呢? 首先,是因为斯巴达公民跟历史上的游牧军事民族一样,自觉或者不自觉最大限度地压抑了本身的享受欲望,具有强烈的战斗意志与牺牲精神。再加上社会结构简单,具有平等人公社的氛围,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比较缓和,助长了集体英雄主义的行为模式。而任性轻佻的雅典花花公子们岂能与质朴刚健的斯巴达勇士相提并论,虽然在短期作战时,他们也能获得一些胜利。但是,一旦战争转入僵持阶段而且无利可图的时候,他们便暴露出了软弱与自私的本质。在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环境与逐利经济模式所培养出来的习惯于短期行为的政治家,也根本不是经过严格挑选与培养的深谋远虑的斯巴达战略家的对手。 与雅典人以暴力为后盾,尽一切可能扩张贸易与经济实力的政策相反,斯巴达统治集团为了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与职业政治家与战士的本色,拒腐蚀,永不沾,下令在交易中使用粗笨的铁钱,因此商人们都不光顾斯巴达了。一切干扰权力意志的奇技淫巧与声色之欲都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被拒之门外。这才是雅典与斯巴达统治模式更为深层的差异。斯巴达对盟国除了要求服从政治军事上领导以外以外没有经济上的剥削,而雅典的外向型自由贸易体制因为有巨额的利润,因此最后欲罢不能,象吃了兴奋剂一样,最终煽动了国内的民意,导致投机与逐利的欲望水涨船高。同时雅典统治集团对盟国的诛求无已导致了盟国的背叛。 斯巴达的胜利,本质上是存在着一个更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符合国家安全与对外军事外交斗争的要求。雅典的民主制没有政治重心,因此民意随波逐流,朝令夕改,完全靠偶然选举的最高领袖的天才。斯巴达对公民的设计的确是极为严酷的,其人生设计的目标完全是争夺政治军事的统治权。相反,雅典更加全面与均衡一些,但是,那些文化方面的修养与才能不能够直接转化为军事打击力,只是令后人为雅典文化的辉煌与雅典民主事业的颓败一掬同情之泪罢了。 德国共产党的先驱者们,李卜克内西与罗莎.卢森堡,将自己的组织命名为“斯巴达团”。这是因为他们看清楚了自由、欲望与集体主义的原则是截然对立的,放纵欲望在建设新社会的时候并非立即能够发挥出无穷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只有在干坏事或者不名誉的事的时候才有那么多的想象力。放纵欲望也不会使人们变得更加勇敢坚强,只会使人们变得更加软弱与糊涂。而且最终将颠覆一切高尚的理想与纯洁的社会。与伟大导师马克思对雅典民主体制的无限崇拜相比,他们这些晚辈们,在残酷无情的现实政治的斗争中,对这些问题看得更加清醒现实了。 至于现代斯巴达体制的苏联失败于现代雅典体制的美国,其根本原因无非是在现代人的眼里,人性至尊,欲望至上,决不肯为了道德上的完善而自我克制和自我损抑。共产主义的理想是以释放人的欲望为取向的,但在现实斗争中又要求绝情寡欲,这本身就是矛盾。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先知,对无限满足人类的欲望,具有过分乐观的天真,做出了过高的承诺。因此在社会主义在与资本主义较量中,两者争相比较看谁更能满足人们的各种各样的欲望。结果,社会主义在这方面远远不是资本主义的对手,导致了人们对社会主义制度与共产主义理想的失望与厌恶。
这位大神说的我有点看不懂

斯巴达的起源

关于斯巴达的起源
  斯巴达的起源: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来到了伯罗奔尼撒。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阿卡亚人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当时拉哥尼亚各城市处于迈锡尼国家统治之下。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从希腊半岛北部侵入了伯罗奔尼撒,其中的一支进入拉哥尼亚,毁灭了迈锡尼时代的城市文明。进入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分为三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由五个村落联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居住在这一带的多利亚人,称为斯巴达人。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730年斯巴达人逐渐征服了拉哥尼亚地区,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纳贡,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达人的周围,称作皮里阿西人(意为周围地区的居民)。后来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达人的压迫而发动了起义。斯巴达人将起义者镇压下去之后,将他们变为奴隶,称之为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中叶,由于斯巴达人本身社会分化加剧和人口增加,为了解决土地不足,斯巴达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亚,史称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约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20年)。结果,斯巴达人占领了整个美塞尼亚,把其居民也变成希洛人。把侵占的土地在斯巴达人与皮里阿西人之间分配,斯巴达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区土地。约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亚人不堪奴役与压迫举行起义(史称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虽然给斯巴达人以沉重打击,最后还是失败了。
古代希腊最强大的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达第二。所谓城邦,就是一个国家,它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象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斯巴达人在征服拉哥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又向邻邦美塞尼亚发动长达10年的战争,最后征服了美塞尼亚,将多数美塞尼亚人变成奴隶,并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将一半以上的收获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一首诗中写道:
像驴子似地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
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
从勤苦耕作中得来的果实,
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
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十分沉重。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人一次就征发了3.5万希洛人随军出征。他们被迫去打头阵,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敌方的虚实,消耗敌方的兵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达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暴行,经常举行武装起义。再加上希洛人在数量上比斯巴达人多得多,斯巴达人就用一种叫“克里普提”的方法来迫害和消灭希洛人。克里普提是秘密行动的意思,史诗中记载:“长官们时常派遣大批最谨慎的青年战士下乡,他们只带着短剑和一些必需的给养品。在白天,他们分散隐蔽在偏僻的地方,杀死他们所能捉到的每一个希洛人。有时,他们也来到希洛人正在劳动的田地里,杀死其中最强壮最优秀者”。在斯巴达和雅典的一次战争中,2000希洛人立下战功,斯巴达人答应给他们自由,把他们带到大庙中给神谢恩。但他们被埋伏在大庙中的奴隶主屠杀了。希洛人作为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人,但可以任意伤害希洛人。在节日里,斯巴达人常用劣酒灌醉希洛人,把他们拖到公共场所肆意侮辱。希洛人即使没有过错,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记住自己的奴隶身份。为了维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镇压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需要一只强壮的军队。斯巴达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制度,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值低廉的铁币。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象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国家形成和早期发展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来到了伯罗奔尼撒。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阿卡亚人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当时拉哥尼亚各城市处于迈锡尼国家统治之下。
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从希腊半岛北部侵入了伯罗奔尼撒,其中的一支进入拉哥尼亚,毁灭了迈锡尼时代的城市文明。进入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分为三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由五个村落联成一个新的**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居住在这一带的多利亚人,称为斯巴达人。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730年斯巴达人逐渐征服了拉哥尼亚地区,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纳贡,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达人的周围,称作皮里阿西人(意为周围地区的居民)。后来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达人的压迫而发动了起义。斯巴达人将起义者镇压下去之后,将他们变为奴隶,称之为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中叶,由于斯巴达人本身社会分化加剧和人口增加,为了解决土地不足,斯巴达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亚,史称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约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20年)。结果,斯巴达人占领了整个美塞尼亚,把其居民也变成希洛人。把侵占的土地在斯巴达人与皮里阿西人之间分配,斯巴达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区土地。约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亚人不堪奴役与压迫举行起义(史称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虽然给斯巴达人以沉重打击,最后还是失败了。
斯巴达的征服的过程,正是国家逐渐形成的过程。原来已经解体的氏族制度,在征服过程中解体得更加迅速了,结果斯巴达人的部落管理机构转化为镇压被征服者的暴力机关。到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国家的基本体制大致上已经形成。按古代希腊人的传说,斯巴达社会和**体制的确立出之于来库古的改革。

社会制度和**制度
斯巴达社会分为3个等级:
①斯巴达人。城邦中的全权公民,完全靠剥削奴隶劳动生活,最盛时约有9000户。斯巴达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种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者公社”,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统治阶层。
②“边民”,一译“庇里阿西”。被征服的边区城市的居民,约有 3万户。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权,但是没有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权。主要务农,也有的从事工商业。
③黑劳士。属于斯巴达城邦所有的农业奴隶(见黑劳士制度)。
为了镇压人数众多而又反抗性很强的黑劳士奴隶,斯巴达城邦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公民的孩子出生后,经体格检查合格才许收养。男孩 7岁就要离开家庭,编入儿童连队,受初步的组织纪律训练;12岁以后要受严格的军事和体育训练。男子成年结婚以后,平时必须生活在军营中,参加聚餐和操练,直到60岁才可退伍。
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有二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权力较大。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实际作用不大,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权讨论,只有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高低决定,声高即表示通过。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成员共30人,除去两个国王外,其余28人都是年逾60的贵族。任职终身,如有缺额,仍须从年逾60的贵族中补选。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如不能通过,长老有权宣布休会。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国事案件都由它来审理。监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年满30岁的公民皆可当选。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国王,审理国王不法行为,监察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的反抗。从公元前5世纪,他们的权力不断加大,代替国王取得了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原归长老会议审理民法案件的权力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是国家首要和经常的任务。每年监察官上任,首先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然后派遣斯巴达青年到希洛人住地,对希洛人进行集体的搜捕和屠杀。这种屠杀制度,名叫“克里普特”,意为秘密勤务。为了维持一支强大的镇压希洛人的军事力量,斯巴达国家在斯巴达人中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在斯巴达,婴儿刚出生,就需长老检查,健壮者抚养,体弱而畸形者丢弃。男童自7岁起即集中起来受严酷锻炼,18岁至20岁须受军事教育并参加屠杀希洛人的活动。他们从20岁起正式成为军人,30岁结婚。绝大多数时间住在军营里,出操、参加公餐,直至60岁退伍。妇女也从事体育锻炼,目的在于生育出健壮的后代。

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后的斯巴达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逐步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经常干涉雅典等邦内政。公元前 5世纪初,它没有派兵支援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反对波斯的起义。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达人在波希战争中曾任希腊诸邦盟军统帅,与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波斯的侵略。此后,随着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势力的增长,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日趋尖锐。公元前 464年大地震后,黑劳士乘机起义,为了挽救危局,斯巴达一度求助于雅典。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帮助下,斯巴达打败雅典,成为延续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者和全希腊的霸主。它的暴虐统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满和反抗。公元前4~前3世纪与雅典、忒拜、科林斯长期角逐,渐失优势。斯巴达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权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趋于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入侵希腊城邦忒拜,大败,国王战死。随后美塞尼亚独立,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公元前 3世纪后期,斯巴达的社会矛盾尤为激烈,亚基斯四世和克莱奥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继以失败告终。公元前 192年,斯巴达僭主纳比斯被杀,斯巴达被迫加入阿哈伊亚同盟,实际失去了独立。罗马帝国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公元396年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继而拜占庭入,以荷马史诗中的拉凯达伊蒙称此地。
现为希腊南部城市。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埃夫罗塔斯河右岸。人口1.4万(1981)。是尤罗莱姆平原的工农业中心,水果、谷物、橄榄油、葡萄酒等贸易甚盛。
波希战争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可以由波希战争里得见。
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殿后。
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殿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
有关300士兵战胜波斯大军的历史,华纳电影公司在2007年将有关历史改编拍成了电影《300》。不过为了顾及电影效果的关系,和史实会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争霸希腊
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斯巴达城的遗址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斯巴达恢复了独立的地位,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转。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时,曾尝试进行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亚该亚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雅典与斯巴达
在古希腊200多个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具有实力的。在当时,雅典是**、进步、文学繁荣的城邦。而斯巴达却是保守、**的。雅典的****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策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在经济上,双方也在为争夺矿产、奴隶而发生冲突,争端不断升级。最后,爆发了这场希腊大部分城邦都卷入的战役——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同盟
斯巴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实行对外扩张。公元前590年,斯巴达进攻提吉亚,经过30年战争,提吉亚终于被迫成为斯巴达的“盟邦”。如遇战争,提吉亚必须向斯巴达提供兵力参战。公元前546年斯巴达进攻亚哥斯,夺取了塞里亚提斯平原,迫使亚哥斯放弃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霸权。从此在斯巴达武力威胁下,除亚哥斯、阿卡地亚北部和阿卡亚以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达的领导,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温和麦加拉。
这个同盟被希腊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达在这个组织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规定斯巴达有权召集会议,其决议虽须经大多数入盟国同意后始能生效,但实际上由斯巴达操纵一切。同盟还规定对外作战时,各邦必须提供一定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指挥。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种形式,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常常干预希腊各邦的内政,充当了维护希腊贵族**的堡垒。
  斯巴达的起源~~~~~~
  斯巴达

  Sparta (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396年)
  古代希腊最强大的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达第二。所谓城邦,就是一个国家,它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象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斯巴达人在征服拉哥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又向邻邦美塞尼亚发动长达10年的战争,最后征服了美塞尼亚,将多数美塞尼亚人变成奴隶,并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将一半以上的收获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生活。有一首诗中写道:
  像驴子似地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
  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
  从勤苦耕作中得来的果实,
  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
  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十分沉重。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人一次就征发了3.5万希洛人随军出征。他们被迫去打头阵,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敌方的虚实,消耗敌方的兵力。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达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暴行,经常举行武装起义。再加上希洛人在数量上比斯巴达人多得多,斯巴达人就用一种叫“克里普提”的方法来迫害和消灭希洛人。克里普提是秘密行动的意思,史诗中记载:“长官们时常派遣大批最谨慎的青年战士下乡,他们只带着短剑和一些必需的给养品。在白天,他们分散隐蔽在偏僻的地方,杀死他们所能捉到的每一个希洛人。有时,他们也来到希洛人正在劳动的田地里,杀死其中最强壮最优秀者”。在斯巴达和雅典的一次战争中,2000希洛人立下战功,斯巴达人答应给他们自由,把他们带到大庙中给神谢恩。但他们被埋伏在大庙中的奴隶主屠杀了。希洛人作为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人,但可以任意伤害希洛人。在节日里,斯巴达人常用劣酒灌醉希洛人,把他们拖到公共场所肆意侮辱。希洛人即使没有过错,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记住自己的奴隶身份。为了维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镇压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需要一只强壮的军队。斯巴达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制度,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值低廉的铁币。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
  在军事训练同时,斯巴达人还向儿童灌输斯巴达人高贵、希洛人低贱的观点。教官常在儿童面前任意侮辱和鞭打希洛人,甚至带他们参加“克里普提”活动,直接屠杀希洛人。男孩到12岁,编入少年队。他们的生活更严酷了,光头赤脚,无论冬夏只穿一件外衣,平时食物很少,但鼓励他们到外面偷食物吃。如果被人发现,回来要挨重打,因为他偷窃的本领不高明。传说有一个少年,偷一只狐狸藏在胸前,狐狸在衣服内咬他,为了不被人发现,他不动声,直至被狐狸咬死。
  满20岁后,斯巴达男青年正式成为军人。30岁成亲,但每天还要参加军事训练。60岁时退伍,但仍是预备军人。斯巴达女孩7岁仍留在家里,但她们不是整天织布做家务,而是从事体育锻炼,学习跑步、竞走、掷铁饼、搏斗等。斯巴达人认为只有身体强健的母亲,才能生下刚强的战士。斯巴达妇女很勇敢和坚强,她们不怕看到儿子在战场上负伤或死亡。一个斯巴达母亲送儿子上战场时,不是祝他平安归来,而是给他一个盾牌,说:“要么拿着,要么躺在上面。”意思是说,要么拿着盾牌光荣胜利归来,要么光荣战死被别人用盾牌抬回来。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象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国家形成和早期发展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来到了伯罗奔尼撒。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阿卡亚人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当时拉哥尼亚各城市处于迈锡尼国家统治之下。
  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从希腊半岛北部侵入了伯罗奔尼撒,其中的一支进入拉哥尼亚,毁灭了迈锡尼时代的城市文明。进入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分为三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由五个村落联成一个新的**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居住在这一带的多利亚人,称为斯巴达人。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730年斯巴达人逐渐征服了拉哥尼亚地区,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纳贡,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达人的周围,称作皮里阿西人(意为周围地区的居民)。后来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达人的压迫而发动了起义。斯巴达人将起义者镇压下去之后,将他们变为奴隶,称之为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中叶,由于斯巴达人本身社会分化加剧和人口增加,为了解决土地不足,斯巴达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亚,史称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约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20年)。结果,斯巴达人占领了整个美塞尼亚,把其居民也变成希洛人。把侵占的土地在斯巴达人与皮里阿西人之间分配,斯巴达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区土地。约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亚人不堪奴役与压迫举行起义(史称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虽然给斯巴达人以沉重打击,最后还是失败了。
  斯巴达的征服的过程,正是国家逐渐形成的过程。原来已经解体的氏族制度,在征服过程中解体得更加迅速了,结果斯巴达人的部落管理机构转化为镇压被征服者的暴力机关。到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国家的基本体制大致上已经形成。按古代希腊人的传说,斯巴达社会和**体制的确立出之于来库古的改革。

  社会制度和**制度
  斯巴达社会分为3个等级:
  ①斯巴达人。城邦中的全权公民,完全靠剥削奴隶劳动生活,最盛时约有9000户。斯巴达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种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者公社”,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统治阶层。
  ②“边民”,一译“庇里阿西”。被征服的边区城市的居民,约有 3万户。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权,但是没有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权。主要务农,也有的从事工商业。
  ③黑劳士。属于斯巴达城邦所有的农业奴隶(见黑劳士制度)。
  为了镇压人数众多而又反抗性很强的黑劳士奴隶,斯巴达城邦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公民的孩子出生后,经体格检查合格才许收养。男孩 7岁就要离开家庭,编入儿童连队,受初步的组织纪律训练;12岁以后要受严格的军事和体育训练。男子成年结婚以后,平时必须生活在军营中,参加聚餐和操练,直到60岁才可退伍。
  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的国家。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有二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权力较大。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实际作用不大,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权讨论,只有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高低决定,声高即表示通过。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成员共30人,除去两个国王外,其余28人都是年逾60的贵族。任职终身,如有缺额,仍须从年逾60的贵族中补选。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如不能通过,长老有权宣布休会。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国事案件都由它来审理。监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年满30岁的公民皆可当选。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国王,审理国王不法行为,监察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的反抗。从公元前5世纪,他们的权力不断加大,代替国王取得了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原归长老会议审理民法案件的权力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是国家首要和经常的任务。每年监察官上任,首先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然后派遣斯巴达青年到希洛人住地,对希洛人进行集体的搜捕和屠杀。这种屠杀制度,名叫“克里普特”,意为秘密勤务。为了维持一支强大的镇压希洛人的军事力量,斯巴达国家在斯巴达人中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在斯巴达,婴儿刚出生,就需长老检查,健壮者抚养,体弱而畸形者丢弃。男童自7岁起即集中起来受严酷锻炼,18岁至20岁须受军事教育并参加屠杀希洛人的活动。他们从20岁起正式成为军人,30岁结婚。绝大多数时间住在军营里,出操、参加公餐,直至60岁退伍。妇女也从事体育锻炼,目的在于生育出健壮的后代。

  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后的斯巴达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逐步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经常干涉雅典等邦内政。公元前 5世纪初,它没有派兵支援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反对波斯的起义。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达人在波希战争中曾任希腊诸邦盟军统帅,与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波斯的侵略。此后,随着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势力的增长,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日趋尖锐。公元前 464年大地震后,黑劳士乘机起义,为了挽救危局,斯巴达一度求助于雅典。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帮助下,斯巴达打败雅典,成为延续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者和全希腊的霸主。它的暴虐统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满和反抗。公元前4~前3世纪与雅典、忒拜、科林斯长期角逐,渐失优势。斯巴达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权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趋于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入侵希腊城邦忒拜,大败,国王战死。随后美塞尼亚独立,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公元前 3世纪后期,斯巴达的社会矛盾尤为激烈,亚基斯四世和克莱奥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继以失败告终。公元前 192年,斯巴达僭主纳比斯被杀,斯巴达被迫加入阿哈伊亚同盟,实际失去了独立。罗马帝国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公元396年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继而拜占庭入,以荷马史诗中的拉凯达伊蒙称此地。
  现为希腊南部城市。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埃夫罗塔斯河右岸。人口1.4万(1981)。是尤罗莱姆平原的工农业中心,水果、谷物、橄榄油、葡萄酒等贸易甚盛。
  波希战争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可以由波希战争里得见。
  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殿后。
  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殿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
  有关300士兵战胜波斯大军的历史,华纳电影公司在2007年将有关历史改编拍成了电影《300》。不过为了顾及电影效果的关系,和史实会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争霸希腊
  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斯巴达城的遗址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斯巴达恢复了独立的地位,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转。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时,曾尝试进行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亚该亚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雅典与斯巴达
  在古希腊200多个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具有实力的。在当时,雅典是**、进步、文学繁荣的城邦。而斯巴达却是保守、**的。雅典的****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策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在经济上,双方也在为争夺矿产、奴隶而发生冲突,争端不断升级。最后,爆发了这场希腊大部分城邦都卷入的战役——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同盟
  斯巴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实行对外扩张。公元前590年,斯巴达进攻提吉亚,经过30年战争,提吉亚终于被迫成为斯巴达的“盟邦”。如遇战争,提吉亚必须向斯巴达提供兵力参战。公元前546年斯巴达进攻亚哥斯,夺取了塞里亚提斯平原,迫使亚哥斯放弃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霸权。从此在斯巴达武力威胁下,除亚哥斯、阿卡地亚北部和阿卡亚以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达的领导,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温和麦加拉。
  这个同盟被希腊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达在这个组织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规定斯巴达有权召集会议,其决议虽须经大多数入盟国同意后始能生效,但实际上由斯巴达操纵一切。同盟还规定对外作战时,各邦必须提供一定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指挥。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种形式,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常常干预希腊各邦的内政,充当了维护希腊贵族的堡垒。

斯巴达的士兵强悍很出名,那为何他们会如此的厉害?

一提到斯巴达,大多数人的脑海里就会立马浮现出“战斗”“强悍”等字眼,为什么斯巴达的士兵让人如此印象深刻呢?斯巴达是一个古代希腊的城邦,它的领土面积最大,在希腊城邦的多场战争中斯巴达表现出的一腔孤勇令人钦佩不已。


战火连天的争霸之路成为斯巴达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浑身肌肉赤裸的斯巴达勇士形象让希腊各城邦见到就害怕。那么为什么斯巴达的战士们战斗力如此强大,作为一个城邦的斯巴达能够在希腊众多对手中间脱颖而出必然有其出类拔萃的地方。


斯巴达的基本城邦概况和周围城邦的分布情况与其军队建立有必然联系,称霸希腊的愿望从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开始

斯巴达在中拉哥尼亚平原的南边,刚好又在坐落在拉哥尼亚平原上,平原三面环山,地形地势都十分有利,城邦的建立要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代初,有一批阿卡亚人来到了伯罗奔尼撒,他们组成了一个较小的希腊部落,在这里建立起一些城市。

拉哥尼亚那时是受迈锡尼国家的统治,城市建立的不算顺利。后来又过了将近一千年,另一批多利亚人组成的部落从希腊北方侵入城区,迈锡尼统治的拉哥尼亚地区彻底被占领,文化冲击助长了该地区的发展和演变。


公元前十世纪左右,他们把分散的村落聚集起来形成了一个不太规范的政治中心,这才有了斯巴达城邦的建立,那是连城墙都没有,根本算不上是个城邦。从建立城邦开始,这里的多利亚人(斯巴达人)就开始了侵略和扩张之路,经过百年的不懈努力,终于逐渐征服了整个拉哥尼亚地区,那些被征服的人们要向斯巴达人进贡,他们被称为皮里阿西人,在希腊语中是周围地区的人的意思。

一些不甘于被斯巴达人统治的居民自然要反抗,可是斯巴达人经过多年的迁徙和争斗早就有了一定的身体素质,一般这些居民是不可能反抗成功的,那些再次镇压下去的居民被当成奴隶,成为希洛人。因为人口众多、分布不均等问题,斯巴达面临土地面积紧缺、社会分化等状况,这就需要积极向外扩张,增加领土。这也成为斯巴达人早期有扩张想法的原因之一。就这样,一个建立起来不久的城市开始了自己的争霸之路。

公元6世纪中叶,希腊世界基本建立起伯罗奔尼撒同盟,这是希腊比较著名的城邦集团,是由斯巴达和伯罗奔尼撒半岛居住的其他城邦一起建立起来的。有了同盟作为后盾,斯巴达人更加肆无忌惮,他们经常干涉包括雅典在内的其他城邦内部的政治,这也引得很多城邦不满。


斯巴达城邦内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因素造就了骁勇善战的斯巴达士兵,他们从水深火热中屡战屡胜,成为传奇

从政治的角度分析,在斯巴达社会内部有三个等级,分别是斯巴达人,庇里阿西人和黑劳士。斯巴达人自然就是斯巴达城邦里的、有权利的公民,他们靠着剥削奴隶进行劳动和生活,斯巴达人人数的鼎盛时期差不多有9000多户,他们在斯巴达占据着最好的地盘,拥有着较高的政治地位,斯巴达的男性公民在成年之后会加入一个“平等者公社”,这是一个具有军事性质的组织,一旦加入这里就意味着成为了斯巴达城邦的统治阶级。

比斯巴达公民低一级的就是庇里阿西人,这指的是被政府地区的城边居住民,他们虽然没有斯巴达人的政治地位,但也是个自由民,自由民与公民的差距是他们可以在自己当地自治,可受到斯巴达的管制,需要向斯巴达人定期进贡物品和金钱。


最后的黑劳士是奴隶的意思,黑劳士有的体型庞大、性格倔强,想要镇压住他们为己所用并不容易,所以斯巴达公民从小时候就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这也是他们作战勇猛的一大原因。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也并不是每个孩子都会被选中参与,出生之后的孩子要经过身体检查,合格之后才会被收养,在父母身边只能待七年就要被送去儿童连队组织训练。

严格的军事训练让七岁的孩子身手敏捷、不怕吃苦,那些在皮鞭下哭喊着求饶的孩子基本都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斯巴达士兵,这就会面临淘汰和流放的危险。到了十二岁,斯巴达人认为是成为男子汉的标志,于是他们要和成年男子一样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锻炼出强健的体格是斯巴达对于士兵最基本的要求,经过多年风吹日晒,斯巴达少年们一腔热血只等报效城邦,这样的军事效果十分显著,像工厂一样为斯巴达输入源源不断的优质士兵。


经济方面,斯巴达有周边城邦和边民的进贡,加上本身是一个面积广袤的大城邦,所以经济发展比较稳定,作为农业城邦的斯巴达在商业方面的建树也很突出,强大的商船开往世界各地,把斯巴达人制作的黑陶等物品出口到各城邦、乃至世界各地。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才能保障那么多军队中军人的粮饷和生活,这也是能够经久不衰地参与战争的重要原因。

相对而言,斯巴达人对文化教育方面就不是很注重了,对于青少年只需要会写命令和便条,够平时生活和交流就行,毕竟从孩子出生开始就是为了参加军队、上阵杀敌的。同时,斯巴达的孩子不被允许拐弯抹角、扭扭捏捏,所以长大后的斯巴达人一般都是沉默寡言,说话简洁明了。这样的文化氛围也让斯巴达人之间的交流如同军事命令一般寡淡无味,比如有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说要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给他的回复只有一个字“请”,这是非常典型的斯巴达人交流方式。

都是军事主义体制,斯巴达是怎么管理并运作的?

在希腊城邦中,雅典以其发达的民主制度、繁荣的工商业、辉煌的文化成就闻名于世界。可希腊也有另外一种城邦,就是专制的,军国主义的斯巴达式的城邦。在城邦时代后期,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发生了旷日持久的战争,决定着希腊城邦的命运。斯巴达的制度,给了希腊人更多反思:在国家的强大和公民的幸福之间,到底应该如何平衡?

一,从氏族社会向国家的过渡

斯巴达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又被称为“拉西第梦”,也就是“拉哥尼亚首府”的意思。富饶的奥伦特河从平原穿流而过。平原三面被高山环绕,只有南面临海,因此成为了一个盆地,荷马史诗称为“拉西第梦凹地”。独特的地形决定了农业必然在斯巴达经济中扮演者重要的地位。



早在迈锡尼时代,这里就曾经出现过迈锡尼城邦。多利安人毁灭了迈锡尼文明之后,又重新在斯巴达建立了居住地,也称为斯巴达。来到斯巴达的多利安人有三个部落联盟和27个胞族,他们住在这里的5个村落中。伴随着不断的征服以及农业、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斯巴达的社会开始出现了分化。前6世纪,斯巴达的产品可以和希腊任何城邦相媲美。社会的分化加速了氏族公社的解体,斯巴达开始向着国家方向过渡。据说,斯巴达的国家制度是由德高望重的来库古立法确立的。实际上,来库古是斯巴达一个传说人物,是其城邦的象征。来库古的传说反映了斯巴达从氏族社会向国家过渡的情况,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氏族解体后,斯巴达形成了贵族政体。斯巴达有两个国王,分别由两大贵族世家担任。他们可以相互监督,负责对外征战。遇到战争,一个国王出战,另一个国王镇守国内。后来又形成了5人组成的监察委员会,专门对国王进行监督。很明显,斯巴达的王带有很强的军事首领色彩,其王权并未形成。最高权力机关是长老会议,是由氏族时代的酋长会议演变而来。长老会议有30人组成,包括2个王和28个年龄超过60岁的贵族代表,贵族代表都是终身制。长老会议掌握国家最高决策权和司法权。另外一个重要机构就是公民大会,在名义上是国家最高机关,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大约有8000人。公民大会拥有审核议案、选拔官员的权力,但是不能提出议案。在召开公民大会的时候,公民不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讨论,只能通过呼声的高低来决定通过提案与否。

从政治体制来看,斯巴达还保留了一些明显的氏族社会特征。而公民大会权力的下降,长老会议成为了真正的最高机构,也预示着斯巴达已经进入了贵族政治时代。

二,对外奴役和军事专制的形成

根据希腊的传说,野蛮的斯巴达人是英雄赫拉克勒斯的后代,十分具有侵略色彩。当他们定居于迈锡尼之后,就不断对周边民族进行了侵略和征服。大约在前800年,他们征服了拉哥尼亚,而被征服的居民沦为奴隶,称为“希洛人”。这些希洛人成为了希腊最底层,他们被迫从事生产活动,并且要向斯巴达人缴纳一般的产出。比希洛人地位稍微高一点的是皮里阿西人,他们是被斯巴达人驱赶到山区的“边民”,主要居住在拉科尼亚。他们属于自由民,对内拥有一定的自主权,但是必须要向斯巴达人纳税,也不能和斯巴达人通婚。


希洛人

希洛人最早的来源是居住在拉哥尼亚的亚该亚人和皮拉斯齐人等,在经过了几次美塞尼亚战争之后,大量的美塞尼亚人就沦为了希洛人。前743年到前724年,斯巴达发动了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战争持续了19年之久,战争波及了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其各邦都加入了战斗。最终美塞尼亚被征服,少量的居民逃亡西西里岛建立殖民地,大量的居民则被奴役。斯巴达要求美塞尼亚人发誓永远不能叛变,并且要求他们缴纳一般的产出。前685年,美塞尼亚人爆发反抗战争,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爆发,持续了39年,最终美塞尼亚还是失败,其居民基本沦为了希洛人。



美塞尼亚被征服之后,斯巴达人控制的希洛人多达22万人,而斯巴达居民却只有3.2万人,其中拥有公民权的只有8000多人。为对付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可谓疲于奔命。斯巴达人就如同生活在火山口上,随时都面临火山喷发的危险。如何来控制数量如此庞大的奴隶成为了斯巴达十分头痛的问题。为了镇压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就形成了军事专制制度。首先就是社会的分工,斯巴达人专门从事政治、军事,而希洛人则被迫从事生产,这就是所谓的“劳心者治人”。在斯巴达人内部虽然也有阶级分化,但是总体还不算严重。因此,斯巴达人总体都成为了统治者,以共同维护斯巴达的共同利益。

根据分工要求,斯巴达的国家体制一切都要为军事服务。斯巴达的妇女也要必须要参加体育锻炼,也保持健壮的体格,以保证出生者身体优良。孩子出生后,如果身体虚弱,就会被扔下山谷,只留下体制健康的。斯达巴的男子基本都为战争而生,他们必须从小就要经过严格的军事训练,过着公共生活。在训练的过程中,他们被逼迫挨饿,去偷盗,经受挨打等。刺杀希洛人中的强壮者是训练的重要内容。在一次重要的战争过后,希洛人也立下汗马功劳。斯巴达人就让希洛人推举2000多有战功的人,后来这2000人基本被暗中杀害。在20岁开始,进入正式的军事集体生活,严格训练到30岁,开始服兵役,直到60岁才退役。


斯巴达300勇士

斯巴达人接受的教育完全是军事主义的,他们认为健壮和勇敢才是善良,战死沙场是最高的荣耀,战败就是最大的耻辱。军事几乎是自己唯一的事业,30岁之下的人不能进入市场,30岁之后没机会进入市场。就是60岁退役之后去市场买卖东西也是被认为是不光彩的行为。除了军事训练和征战之外,他们其他的时间就是进行了歌舞、宴饮、体育、狩猎等和军事有关的娱乐活动,或者参与公共事务。


雅典教育和斯巴达教育的对比

色诺芬记载了斯巴达的军事编制,为6个骑兵团和重装步兵。每个团有四个连长,八个排长,共650人。每个排长指挥半连人,和十六个小队长。每团可以迅速形成单行队形或三行并列队形,或是构成大行并列队形。重装步兵是斯巴达的主要军队,他们装备精锐,又经过长期训练,因而战斗力十分惊人。直到前371年被底比斯击败之前,斯巴达的步兵一支在希腊保持常胜军的荣誉。不过斯巴达的海军力量则远远不如雅典。



斯巴达人的训练精锐,战斗力强悍,但毕竟人数较少。为了增强自己的力量,斯巴达又逐渐拉拢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各邦贵族力量,帮助各国建立贵族政体,打击各国的僭主政治和民主势力,形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根据同盟的规定,各国必须帮助斯巴达人一起征战,包括镇压希洛人的起义。同盟形成之后,就成为了斯巴达干预希腊各邦内政,争霸希腊的工具了。前431年,伯罗奔尼撒同盟和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爆发战争,战争持续到了前404年,最终提洛同盟失败,雅典民主制度被废除,同时也加速了希腊文明的衰亡。

三,落后的经济文化和走向衰落

斯巴达的制度是为军事服务,其经济也不例外。早在前8世纪,斯巴达的工商业就十分发达,然而在前5世纪,斯巴达的商品经济就突然衰落了。为了加强斯巴达人的凝聚力,保持其共同的利益,斯巴达贵族就采取了限制工商业发展的措施来防止内部的阶级分化。据说来库古废除了金银等重金属货币,转而推行了铁制货币,这种货币的价值低,其质量又大,十分不利于货物的交易。斯巴达贵族认为,限制工商业发展,可以避免国内的青年受到财富的腐化和贪污现象。为了他们还采取了闭关的政策,拒绝和其他城邦进行贸易。


白柱宫

没有了商业,斯巴达人的经济来源就几乎依靠农业。斯巴达的土地为国有制,被均分为许多分地,分给斯巴达人。国家规定土地不允许买卖,不过可以当做遗产来转让。斯巴达人自己并不从事生产,他们奴役希洛人进行了生产。显然,仅仅依靠奴隶制的农业是无法创造更多的物质的,这也使得斯巴达的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其他城邦,成为了希腊保守势力的大本营。

尽管斯巴达贵族一再限制工商业来限制阶级分化和政治腐败,但是最终还是没有能够避免。由于不断对外战争,斯巴达在国外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流入国内,就加速了斯巴达的阶级分化,导致上层贵族奢侈豪华,放荡腐化。普鲁塔克说“随着金钱的流入,贪婪与财富之欲求也泛滥起来。……从战争中带回大量的掠夺物,才在国家中充满了发财与奢侈的风气,因而破坏了来库古的法律。”这些都会造成国内统治矛盾的尖锐,最终加速了斯巴达的衰落。


斯巴达的妇女形象

经济的落后和事业的单一,造成了斯巴达文化的萧条。在军事专制制度形成之前,斯巴达也出现过优秀的文学和艺术作品。斯巴达曾经以抒情诗和音乐而著称,他们用富有节奏的“多利斯进行曲”鼓舞士气。前670年,著名的音乐家、诗人特尔潘达来被请到了斯巴达,据说他用音乐停息了斯巴达的内战。之后,斯巴达又请来了特尔潘达、阿克曼等著名的音乐家。可是在希腊城邦最辉煌的时代,斯巴达却在文化方面几乎毫无建树,因为斯巴达的教育都是培养一个个的战争机器。



斯巴达虽然长期在希腊城邦中保持强盛的国力,但是国内大多数公民并没有享受国家强盛带来的幸福生活。斯巴达的普通公民每天被迫从事于军事训练,过着集体的生活。他们对内镇压希洛人,对外掠夺财富。但是他们却没有享受这些财富,而真正得到实质利益的是斯巴达的贵族集团。因此,这样的国家必然不能长久存在。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后不久,斯巴达就走向了衰落。

结语

在雅典后期,民主政治走向了衰亡。苏格拉底看到了直接民主的弊端,而柏拉图则主张推行了“精英专制”。为了阐释自己的思想,柏拉图写下了《理想国》。有人认为,“理想国”的原型就是斯巴达。不过柏拉图过分看中了国家的利益,而忽视了个人的幸福。之后,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更合理的思想,认为一个国家应该是专制和民主结合,公有制和私有制并存,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并重。可以说,斯巴达和雅典两种不同的政治模式给了人们不同的反思。

斯巴达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有知道的帮帮忙
  电影介绍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薛西斯率50万铁骑攻向希腊。数月之战,希腊已沦陷过半,骁勇善战的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被众城邦选出担任守军统帅。英明神武的他力排众议,亲率300斯巴达勇士死守希腊中部的门户--温泉关。此一战力量悬殊,然而数万波斯精锐强兵,却不能攻下列奥尼达与300壮士用性命筑起的防守。直至最后一位斯巴达壮士血溅当场,波斯才最终胜利,然而300壮士的勇猛刚强,却为后世永远铭记。

  一部弗兰克米勒的漫画已经拍成电影,2007年3月9日上映,目前已公布预告片。影片片名叫做《300》,国内翻译作《300斯巴达勇士》。故事讲述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士兵前往军事要塞温泉关,与百倍于己的侵略者展开血战。波斯人大兵压境,斯巴达将士泰然自若,浴血会战3日后,以斯巴达王列奥尼达斯为首的勇士们全部壮烈牺牲。

  预告片开始时候斯巴达国王吼出的那句话并不是:“Tonight,we die in HELL!”。一个国王当然不可能在鼓舞战士的时候说我们今晚会死在地狱里。他说的是:“Tonight,we DINE in HELL!",今晚,我们在地狱用餐!效果如同《黑客帝国3》里面人类对机器的进攻进行防守前机械队长说的一样:"If we have to give our lives to these basterds,we give them HELL before we do!"。

  影片所创造的场景是无论现有或者搭建的外景都无法相媲美的,一种历史,一种勇猛和残败的沧桑都呈现在面前。同时,动作设计也相当凌厉,从演员的跳跃,厮杀等都可以感受到那种杀红了眼的氛围。整体看起来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沧桑历史风格,极其令人期待。还有一点,影片的音乐用的不是西洋交响乐,而是现代的电子摇滚。大家都是知道,西洋交响乐在表现宏大场面时候效果是一流的,《星球大战》的原声已经成为不必多说的经典了。但是,交响乐肯定无法表现那种急促爆发的厮杀场面,尽管场面也很宏大,但主要讲述的是300名斯巴达勇士和百倍于己的波斯战士的奋战,不必太多大场面。所以,用现代电子摇滚乐,表现爆发,泄愤,血腥,都是超级棒的。这部影片绝对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很令人期待。

  幕后故事
  新片《300 斯巴达勇士》的主演阵容周一在洛杉矶参加了影片的首映礼,之前竞争奥斯卡的Djimon Hounsou和金球奖提名者Aaron Eckhart均亮相红地毯。这部影片是教会传奇人物Frank Miller最喜欢的小说的改编作品。导演Zach Snyder对于能够在洛杉矶举行这部耗资6000万美元的影片的首映礼十分兴奋,他说:“星球大战就是在这里首映的,我很荣幸。”

  影片中,由Gerard Butler扮演的斯帕塔国王率领军队与入侵的波斯人战斗,Butler说:“我不知道我们是不是太幸运了,反正拍起来十分顺利。影片画面很美,而且很感人。”

  由于影片中一些人物穿着很少,看上去很性感,影片里少数的主要女性演员Lena Headey开玩笑说:“在第一周之后,我感觉有点闷,但能够看到那些男演员的性感演出很有趣,他们一点儿也不不好意思,他们简直是故意在显示自己的美体。”

  战争影片自然少不了血惺和政治,演员Rodrigo Santoro表示,影片的主题与现在的国际形势有点联系,所以观众们应该买张票去看。
是古代希腊城邦之一,斯巴达城位於中拉哥尼亚(Laconian)平原的南部,欧罗塔斯河(the Eurotas River)的西岸。斯巴达城是个战略要塞,三面环山,扼守着泰格特斯山脉(Taygetus)。斯巴达以其严酷纪律、独裁统治和军国主义而闻名。斯巴达的政体是寡头政治。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斯巴达及其同盟者战胜雅典军队并霸权整个希腊。但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在北方的马其顿崛起后,斯巴达失去了在希腊的影响力。
城市名称
英文:Sparta (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396年)
古代希腊最强大的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是古代希腊文明的中心),斯巴达第二。所谓城邦,就是一个国家,它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象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斯巴达人在征服拉哥尼亚的过程中,把原有的居民变成奴隶,称作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斯巴达人又向邻邦美塞尼亚发动长达10年的战争,最后征服了美塞尼亚,将多数美塞尼亚人变成奴隶,并为希洛人。希洛人被固定在土地上,从事艰苦的农业劳动,每年将一半以上的收获缴给奴隶主,自己过着半饥半饱、牛马不如的生活。
有一首诗中写道:
像驴子似地背着无可忍受的负担,
他们受着暴力的压迫;
从勤苦耕作中得来的果实,
一半要送进主人的仓屋。
斯巴达人经常对外发动战争,因此希洛人的军役负担十分沉重。希波战争期间,斯巴达人一次就征发了3.5万希洛人随军出征。他们被迫去打头阵,用自己的生命去探明敌方的虚实,消耗敌方的兵力。
希洛人的反抗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希洛人忍受不了斯巴达人的残酷剥削和野蛮暴行,经常举行武装起义。再加上希洛人在数量上比斯巴达人多得多,斯巴达人就用一种叫“克里普提”的方法来迫害和消灭希洛人。克里普提是秘密行动的意思。
史诗中记载:“长官们时常派遣大批最谨慎的青年战士下乡,他们只带着短剑和一些必需的给养品。在白天,他们分散隐蔽在偏僻的地方,杀死他们所能捉到的每一个希洛人。有时,他们也来到希洛人正在劳动的田地里,杀死其中最强壮最优秀者”。 在斯巴达和雅典的一次战争中,2000希洛人立下战功,斯巴达人答应给他们自由,把他们带到大庙中给神谢恩。但他们被埋伏在大庙中的奴隶主屠杀了。希洛人作为所有斯巴达人的公共财产,个别斯巴达人无权买卖希洛人,但可以任意伤害希洛人。在节日里,斯巴达人常用劣酒灌醉希洛人,把他们拖到公共场所肆意侮辱。希洛人即使没有过错,每年也要被鞭笞一次,目的是要希洛人记住自己的奴隶身份。为了维持对希洛人的压迫与剥削,镇压希洛人的反抗,斯巴达人需要一只强壮的军队。斯巴达人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政治制度,整个社会过着军事化的生活,孩子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军事训练。为了防止斯巴达人内部贫富分化,斯巴达人不许从事工商业,不用金银做货币,而用价值低廉的铁币。斯巴达人除了军事外,不得从事其它生计。斯巴达人崇尚武力精神,整个斯巴达社会等于是个管理严格的大军营。斯巴达的婴儿呱呱落地时,就抱到长老那里接受检查,如果长老认为他不健康,他就被抛到荒山野外的弃婴场去;母亲用烈酒给婴儿洗澡,如果他抽风或失去知觉,这就证明他体质不坚强,任他死去,因为他不可能成长为良好的战士。男孩子7岁前,由双亲抚养。父母从小就注意培养他们不爱哭、不挑食、不吵闹、不怕黑暗、不怕孤独的习惯。7岁后的男孩,被编入团队过集体的军事生活。他们要求对首领绝对服从,要求增强勇气、体力和残忍性,他们练习跑步、掷铁饼、拳击、击剑和殴斗等。为了训练孩子的服从性和忍耐性,他们每年在节日敬神时都要被皮鞭鞭打一次。他们跪在神殿前,火辣辣的皮鞭如雨点般落下,但不许求饶,不许喊叫。
斯巴达人轻视文化教育。青少年只要求会写命令和便条就可以了。斯巴达人要求他们的子弟语言简明,直截了当,从小养成沉默寡言的习惯。他们说话就象军事口令一样。有一次,一个国王威胁斯巴达国王,要斯巴达听从他的命令,否则把斯巴达夷为平地,斯巴达国王的回答是:“请!”这种简洁的回答后来被称做斯巴达式的回答。同样,斯巴达人轻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斯巴达城里,几乎看不到一座宏伟的建筑物,斯巴达人也没有制作出一件精致的艺术品传到后世。斯巴达人实行“二王制”。两个国王只有在打仗时才拥有无限的权力,一个国王充任统帅,一个国王留守国内。平时,一切重大问题都由30个人组成的“长老会议”决定。有5个执政官协助国王处理政务。一切有关城邦的重大事务,均由长老会议作出决定。然而,名义上还要由公民大会通过,方可有效。
斯巴达在长期的对外战争中,不断加剧对希洛人的压迫和剥削。英勇的希洛人多次举行起义。约公元前640年,希洛人发动长达十几年的武装起义。公元前464年,斯巴达境内的希洛人再次起义。他们英勇顽强,直逼斯巴达城下,坚持了长达10年的斗争。斯巴达人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给了起义军自由。斯巴达的统治也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公元前4世纪中叶以后,斯巴达一天天走向衰亡。

国家的形成

斯巴达城邦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约在公元前二千年代初,一批由阿卡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来到了伯罗奔尼撒。公元前二千年代中叶,阿卡亚人在拉哥尼亚建立了一些城市,当时拉哥尼亚各城市处于迈锡尼国家统治之下。公元前1100年左右,另一批由多利亚人组成的希腊部落从希腊半岛北部侵入了伯罗奔尼撒,其中的一支进入拉哥尼亚,毁灭了迈锡尼时代的城市文明。进入拉哥尼亚的多利亚人分为三个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他们在公元前10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由五个村落联成一个新的政治中心,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它名之为城,实际上既没有城墙,也没有像样的街道。居住在这一带的多利亚人,称为斯巴达人。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730年斯巴达人逐渐征服了拉哥尼亚地区,迫使被征服的居民向其纳贡,这些被征服者居住在斯巴达人的周围,称作皮里阿西人(意为周围地区的居民)。后来居住在南部沿海希洛斯城的被征服者不堪斯巴达人的压迫而发动了起义。斯巴达人将起义者镇压下去之后,将他们变为奴隶,称之为希洛人。公元前8世纪中叶,由于斯巴达人本身社会分化加剧和人口增加,为了解决土地不足,斯巴达人一方面向外殖民,另一方面侵入美塞尼亚,史称第一次美塞尼亚战争(约公元前740年至公元前720年)。结果,斯巴达人占领了整个美塞尼亚,把其居民也变成希洛人。把侵占的土地在斯巴达人与皮里阿西人之间分配,斯巴达人分得平原的土地,皮里阿西人分得山区土地。约公元前640年至公元前620年,美塞尼亚人不堪奴役与压迫举行起义(史称第二次美塞尼亚战争),虽然给斯巴达人以沉重打击,最后还是失败了。
斯巴达的征服的过程,正是国家逐渐形成的过程。原来已经解体的氏族制度,在征服过程中解体得更加迅速了,结果斯巴达人的部落管理机构转化为镇压被征服者的暴力机关。到公元前7世纪,斯巴达国家的基本体制大致上已经形成。按古代希腊人的传说,斯巴达社会和政治体制的确立出之于来库古的改革。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逐步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经常干涉雅典等邦内政。公元前5世纪初,它没有派兵支援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反对波斯的起义。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达人在波希战争中曾任希腊诸邦盟军统帅,与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波斯的侵略。此后,随着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势力的增长,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日趋尖锐。
公元前 464年大地震后,黑劳士乘机起义,为了挽救危局,斯巴达一度求助于雅典。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帮助下,斯巴达打败雅典,成为延续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者和全希腊的霸主。它的暴虐统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满和反抗。公元前4~前3世纪与雅典、忒拜、科林斯长期角逐,渐失优势。斯巴达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权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趋于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入侵希腊城邦忒拜,大败,国王战死。随后美塞尼亚独立,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公元前 3世纪后期,斯巴达的社会矛盾尤为激烈,亚基斯四世和克莱奥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继以失败告终。公元前 192年,斯巴达僭主纳比斯被杀,斯巴达被迫加入阿哈伊亚同盟,实际失去了独立。罗马帝国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公元396年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继而拜占庭入,以荷马史诗中的拉凯达伊蒙称此地。现为希腊南部城市。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埃夫罗塔斯河右岸。人口1.4万(1981)。是尤罗莱姆平原的工农业中心,水果、谷物、橄榄油、葡萄酒等贸易甚盛。
政治制度
斯巴达社会分为3个等级:
1、斯巴达人。城邦中的全权公民,完全靠剥削奴隶劳动生活,最盛时约有9000户。斯巴达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种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者公社”,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统治阶层。
2、“边民”,一译“庇里阿西”。被征服的边区城市的居民,约有 3万户。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权,但是没有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权。主要务农,也有的从事工商业。
3、黑劳士。属于斯巴达城邦所有的农业奴隶(见黑劳士制度)。
为了镇压人数众多而又反抗性很强的黑劳士奴隶,斯巴达城邦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公民的孩子出生后,经体格检查合格才许收养。男孩 7岁就要离开家庭,编入儿童连队,受初步的组织纪律训练;12岁以后要受严格的军事和体育训练。男子成年结婚以后,平时必须生活在军营中,参加聚餐和操练,直到60岁才可退伍。
斯巴达是奴隶主贵族专政的国家。它的国家机构由国王、公民大会、长老会议和监察官组成。国王有二人,分别由两个家族世袭,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涉及家族法的案件。战时,一个国王外出领兵作战,权力较大。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斯巴达男子组成。实际作用不大,对长老会议的提议无权讨论,只有表决权,表决时以呼喊声的高低决定,声高即表示通过。长老会议成员和监察官由公民大会选出,选举方式也是以呼喊声的高低来对候选人表示意见。长老会议是最高权力机关,成员共30人,除去两个国王外,其余28人都是年逾60的贵族。任职终身,如有缺额,仍须从年逾60的贵族中补选。一切国家大事先由长老会议讨论决定,然后交公民大会通过。如不能通过,长老有权宣布休会。长老会议又是最高司法机关,一切民法案件、刑事案件和国事案件都由它来审理。监察官共有五人,由公民大会一年一选,年满30岁的公民皆可当选。他们的职责是监督国王,审理国王不法行为,监察公民生活和镇压希洛人的反抗。从公元前5世纪,他们的权力不断加大,代替国王取得了主持长老会议和公民大会的权力,原归长老会议审理民法案件的权力也落到了他们手中。
对希洛人的残酷镇压是国家首要和经常的任务。每年监察官上任,首先举行对希洛人的“宣战”仪式,然后派遣斯巴达青年到希洛人住地,对希洛人进行集体的搜捕和屠杀。这种屠杀制度,名叫“克里普特”,意为秘密勤务。为了维持一支强大的镇压希洛人的军事力量,斯巴达国家在斯巴达人中实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制度。在斯巴达,婴儿刚出生,就需长老检查,健壮者抚养,体弱而畸形者丢弃。男童自7岁起即集中起来受严酷锻炼,18岁至20岁须受军事教育并参加屠杀希洛人的活动。他们从20岁起正式成为军人,30岁结婚。绝大多数时间住在军营里,出操、参加公餐,直至60岁退伍。妇女也从事体育锻炼,目的在于生育出健壮的后代。
[编辑本段]雅典与斯巴达
在古希腊200多个城邦中,雅典和斯巴达是最具有实力的。在当时,雅典是民主、进步、文学繁荣的城邦。而斯巴达却是保守、专制的。雅典的民主政治和斯巴达的贵族寡头政策处于水火不相容的地步。在经济上,双方也在为争夺矿产、奴隶而发生冲突,争端不断升级。最后,爆发了这场希腊大部分城邦都卷入的战役——伯罗奔尼撒战争。
争霸希腊
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从此走向衰亡。
斯巴达城的遗址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斯巴达恢复了独立的地位,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转。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时,曾尝试进行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亚该亚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伯罗奔尼撒同盟
斯巴达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实行对外扩张。公元前590年,斯巴达进攻提吉亚,经过30年战争,提吉亚终于被迫成为斯巴达的“盟邦”。如遇战争,提吉亚必须向斯巴达提供兵力参战。公元前546年斯巴达进攻亚哥斯,夺取了塞里亚提斯平原,迫使亚哥斯放弃了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东北部的霸权。从此在斯巴达武力威胁下,除亚哥斯、阿卡地亚北部和阿卡亚以外,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各邦都接受了斯巴达的领导,组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其中包括科林斯、西息温和麦加拉。
这个同盟被希腊人称为“斯巴达人及其同盟者”,充分表明了斯巴达在这个组织中的霸主地位。同盟规定斯巴达有权召集会议,其决议虽须经大多数入盟国同意后始能生效,但实际上由斯巴达操纵一切。同盟还规定对外作战时,各邦必须提供一定兵力和军费,由斯巴达指挥。伯罗奔尼撒同盟是斯巴达控制加盟城邦的一种形式,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常常干预希腊各邦的内政,充当了维护希腊贵族政治的堡垒。
波希战争
斯巴达人的骁勇善战。在温泉关战役,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一世以其本国精兵300人、700名底比斯人和6000名希腊各其它城邦的联军,在温泉关抵挡了数量上远远超过他们的波斯军队,长达三天,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不得寸进,并且死伤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当地的居民背叛希腊阵营,带领波斯军队沿着山区的小径绕到希腊联军的后方,见此列奥尼达解散了希腊联军,留下300名斯巴达精兵与700名底比斯志愿军垫后。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后,垫后的志愿军全军覆灭,但成功阻慢波斯国王薛西斯一世所统率的大军前进,结果最后希腊战胜了波斯,斯巴达人应记一功。有关300士兵战胜波斯大军的历史,华纳电影公司在2007年将有关历史改编拍成了电影《300》。不过为了顾及电影效果的关系,和史实会有出入,包括人物造型等。
一部弗兰克米勒的漫画已经拍成电影,2007年3月9日上映,目前已公布预告片。影片片名叫做《300》,国内翻译作《300斯巴达勇士》。故事讲述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人入侵希腊,300名斯巴达士兵前往军事要塞温泉关,与百倍于己的侵略者展开血战。波斯人大兵压境,斯巴达将士泰然自若,浴血会战3日后,以斯巴达王列奥尼达斯为首的勇士们全部壮烈牺牲。预告片开始时候斯巴达国王吼出的那句话并不是:“Tonight,we die in HELL!”。一个国王当然不可能在鼓舞战士的时候说我们今晚会死在地狱里。他说的是:“Tonight,we DINE in HELL!",今晚,我们在地狱用餐!效果如同《黑客帝国3》里面人类对机器的进攻进行防守前机械队长说的一样:"If we have to give our lives to these bastards,we give them HELL before we do!"。
[编辑本段]萨拉米斯海战
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战役。公元前549年,波斯一代英雄居鲁士统一伊朗高原。并灭亡了刚刚兴起不久的新巴比伦王国。虽然后来波斯发生内乱一度衰败,但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在大流士一世强有力的王权下,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最终发展到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包括埃及,西北到达欧洲巴尔干。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疆域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波斯统治者被自己的赫赫武功所鼓舞,将目光投降了当时欧洲最强大的对手,也是欧洲文明的代表——希腊。从大流士一世到薛西斯,始终梦想征服西方文明的象征——希腊。于是就有了漫长的希.波战争。
波斯人的进军并不顺利。波斯帝国第一次对希腊的远征,在马拉松战役中被希腊雅典击败。使大流士一世抑郁而终。而作为他事业的继承者的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他父亲的未尽事业。发动了第二次远征希腊的战争。
波斯的第二次远征希腊,作为波斯统帅的波斯王薛西斯事先做了充分的准备。波斯本来没有海军,但在征服地中海沿岸的腓尼基和埃及以后,波斯人用他们组建一支强大的舰队。同时,和当时地中海的海上强国迦太基结盟,让他们牵制住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希腊城邦西拉丘斯。另外,在划分欧亚的赫拉斯滂海峡〔今达达尼尔海峡〕修建了两座浮桥。在色雷斯境内沿路建立多个后勤基地。在波斯帝国强大的武力威慑下,众多希腊城邦国家无耻的投降了侵略自己的波斯帝国。更派兵派船参战。准备就绪后,公元前480年,薛西斯自小亚细亚起兵50万,经赫拉斯滂海峡进入欧洲,通过色雷斯和马其顿,开始远征希腊。
作为交战另一方的希腊,当时处于城邦格局状态。当时慑于波斯的强大武力,大部分北方希腊城邦国家纷纷投降。只有希腊两个最大的城邦国家雅典和斯巴达和其他少数城邦决定联合抵抗波斯的入侵。
在陆地战场,斯巴达王李奥尼达亲自率领本国精兵300人及伯罗奔尼撒半岛其他城邦的7000人负责防守希腊的第一道防缐 ——温泉关。李奥尼达和他的希腊勇士们面对数百倍与自身的敌人毫不畏惧,拼死抗击,使得波斯军队在头两天没有丝毫进展,而且伤亡惨重。但在第三天,一个希腊的叛徒引导波斯军队抄小路进攻李奥尼达的后方,而防守后方的希腊城邦盟军未做任何抵抗就逃跑。导致李奥尼腹背受敌,面对如此危局,李奥尼达下令让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军队先撤,而自己则和300名斯巴达勇士死守温泉关,在经过一番激烈厮杀,斯巴达全军覆灭。李奥尼达壮烈殉国。斯巴达勇士虽然战败,但他们英勇的事迹流芳千古,被历代希腊人所传送。而更重要的是,希腊军队在温泉关对波斯军队顽强的阻击为盟军雅典的海军展开和后方希腊民众的撤离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时间,因此,没有斯巴达勇士在温泉关对波斯的顽强阻击,很难预料后来战局会是如何。
斯巴达勇士的殊死抗击为盟军雅典军主帅特米斯托克利斯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波斯军虽然在温泉关战后速占领了希腊三分之二的土地,但当他们进入雅典城时,却发现雅典只剩下一座空城,全城居民早已撤走,结果波斯军只得焚城以泄愤。
希腊陆军虽然失败,但海军主力没有任何损失。公元前480年9月,在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斯指挥下,雅典300多艘战舰在萨拉米湾集结。萨拉米斯岛位于希腊半岛和波罗奔尼撒(半岛之间,东面和希腊半岛仅仅相隔一条海峡。萨拉米斯海峡曲折狭窄,最宽阔的地方不过两公里,当时属于雅典领土。
公元前480年9月,希腊海军统帅特米斯托克利派人假装逃兵,向波斯王薛西斯谎称雅典舰队内讧,应即时出兵,薛西斯当即上当,下令波斯海军全部600多艘巨型战舰驶进海湾。萨拉米斯海战正式打响。
波斯王薛西斯亲临战场督战,准备亲眼目睹这伟大的时刻。当时的波斯战舰普遍高大,属于大型战舰。而希腊海军战舰通常有三十五米长,宽五米,舰艏有金属包裹的冲角。战舰平时使用风帆航行,战斗时收帆放桨,以求速度和机动性。有桨手170名,水手15名,军官5名,以及士兵15到20名,士兵装备弓箭和标枪,希腊海军战舰追求的是高机动性。通常远用弓箭标枪射击,近则以舰艏冲角撞击敌舰。这成为其后几百年中海战的主要战术。
交战地域萨拉米斯海峡入口处被萨拉米斯岛阻挡,造成水道狭窄,波斯巨型战舰由于体积庞大笨重,一次只能通过几十艘,这使波斯海军被迫采用军事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逐次投入兵力。波斯舰队排成几个纵列进入海峡。这时正值涨潮,海峡内暗流涌动,波斯巨型战舰尾大不掉,很难控制方向。还没等波斯战舰们向左调转船头,等候已久的希腊舰队就如离弦之箭一般冲了上来。
此时进入海峡的波斯战舰大约只有一百多艘,而希腊联军有三百七十艘战舰,形成以众击寡的局面。波斯舰队最外围的战舰横向面对希腊战舰的冲击,几乎全部被撞沉,这样后面的波斯战舰才终於转过身来,和希腊舰队绞杀到一起。萨拉米斯海峡狭窄的水面上挤满了战舰,交战双方都很难移动,这时雅典战舰上的重装步兵开始发挥作用,他们运用接舷战战术,纷纷爬上敌舰和波斯士兵格斗。波斯战舰上的士兵基本是弓箭手,根本根本无法抗击身披重甲的雅典步兵的凌厉攻击,往往十几个雅典步兵就能够毫不费力地制服一艘敌舰。没有被占领的波斯战舰纷纷掉头逃跑,但都被接踵而至的后续舰队堵住回路。而此时海峡外面其他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海峡里面的战况,依然争先恐后地向海峡里冲击,希望在他们的国王薛西斯眼前表现一番。与是出现了这样一种局面——波斯海军在海峡里被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再消灭一批,再进来一批....如此循环往复,直到全军覆没。
萨拉米斯海战,希腊联军海军损失约四十艘战舰,波斯人的损失没有详细记录,史学家普遍认为超过六百艘,而人员伤亡数万。而当时波斯帝国参战的舰队一共只有六百艘。这就表明波斯海军已经全军覆没!战后,波斯战舰的残骸和溺毙的士兵被海潮冲到萨拉米斯岛对岸海湾里,在几公里长的海滩上堆积如山,让人触目惊心。此战以后,波斯海军一蹶不振,将爱琴海的制海权拱手相让。
波斯军队在萨拉米斯海战中的失败,是波斯彻底丧失了在爱琴海的制海权,由于是远离本土的跨还远征,波斯王薛西斯极其害怕被希腊海军切断他与本土之间的联系造成全军覆没。于是立即率领波斯军撤离希腊。至此希腊取得第二次希.波战争的胜利。
前479年,波斯王派大将统率50000大军最后一次远征希腊,斯巴达统率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共三万与波斯陆军在希腊普拉提亚进行决战,此战希腊联军击毙了波斯大将,波斯军大败,最终撤回东方。同年,以雅典为首的希腊海军反攻波斯,攻入小亚细亚,攻占了地中海进入黑海地区的咽喉拜占庭。原先臣服与波斯的小亚细亚诸希腊城邦纷纷脱离波斯的统治。公元前478年,波希战争以双方签订卡里阿斯和约而告结束,波斯帝国从此承认小亚细亚之希腊城邦的独立地位,并且将其军队撤出爱琴海与黑海地区。波斯帝国由此走向衰败。
公元前480年爆发与波斯和希腊之间的萨拉米斯海战,是整个希.波战争的转折点。在此以前,希腊方面始终处于防守地位。此战后希腊转入全面反击。并最终将波斯击败。而这一切都是因为萨拉米斯海战的胜利。
斯巴达人信仰的神是赫拉之子战神阿瑞斯,阿瑞斯也被称作是军神,这也和斯巴达人好战、残忍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在PS2游戏中《战神》阿瑞斯被斯巴达人“奎托斯”杀死而成为了新的战神,所以在现代的很多斯巴达迷中,有相当一部分也把“奎托斯”当作是斯巴达的神。
[编辑本段]斯巴达的衰亡
在亚历山大大帝死后,斯巴达脱离了马其顿帝国的阴影,但其衰亡已不可逆转。虽然克里昂米尼三世在位时,曾尝试进行改革,一度使斯巴达重现生机,但在公元前222年,克里昂米尼三世统率的斯巴达军队在塞拉西亚战役败给了亚该亚同盟和马其顿国王安提柯三世的联军,克里昂米尼三世被逼逃亡,斯巴达从此走向衰亡。最后在公元前192年,斯巴达被亚该亚同盟并吞,而该同盟不久亦为罗马共和国所灭,斯巴达沦为罗马共和国的领土,从此不再以独立城邦的姿态出现。
这是意大利十九世纪著名作家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一部杰出的历,讲述发生在古罗马时代的一场声势浩大的角斗士起义。以斯巴达克斯为首的角斗士们为争取自由和尊严,奋起反抗罗马人的暴政,他们英勇顽强地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一次又一次地出奇制胜,重创罗马军队。角斗士军队最终被强大的敌军包围并消灭,斯巴达克斯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小说真实地再现了两千年前那场被压迫者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塑造了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的不朽形象。
本书同时描写主人公与克拉苏的女儿达莱雅在战火中的真挚爱情,反映了革命者在战场上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态。
《斯巴达克思》是一部杰出的历史小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曾先后被译成数十种语言;意大利共产党创始人葛兰西曾高度赞扬了《斯巴达克思》的人民性,指出它是当时风行国外的为数极少的意大利小说之一。
作者简介:乔万尼奥里(1838—1915),19世纪意大利民主主义怍家,优秀的历史学家、文艺评论家。少年时代处于意弋利民族复兴运动蓬勃兴起的时期,因受父亲进步思想的影响,二十岁时毅然投笔从戎,后加入到民族英雄加里波第的队伍中。退伍后开始写作,一生中共写了六部历史小说、两部现代题材的长篇小说、两个剧本、一部诗集和两部文艺评论集。《斯巴达克思》是乔万尼奥里最出色的一部怍品,是意大利巧至欧洲文学史上描写劳动人民武装领袖形象的为数很少的优秀作品之一。
电影《斯巴达克斯》
内容简介:公元前七三年,罗马加普亚格斗学校的奴隶在斯巴达克斯带领下发动起义。
奴隶起义震惊了罗马的统治集团,激化了贵族派和平民派的矛盾,贵族将领克拉苏乘机击败平民派首领革拉古,篡夺了首席执政官的权力,实行独裁。 革拉古为了打击克拉苏,打算私下放走奴隶大军;克拉苏却重金收买了海盗。与此同时,罗马又召回在国外作战的两支大军。斯巴达克斯起义军三面受敌,寡不抵众,结果数万奴隶战死,他与六千幸存的战友被克拉苏所俘,被活活钉在十字架上。
斯巴达克斯的妻子带着刚出生的儿子在革拉古的帮助下获得了自由,逃出罗马城。
一个男人领着300个男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故事
本文标题: 斯巴达体制为何能存在如此之久,难道是持续胜利来充当源源不断的能量
本文地址: http://www.lzmy123.com/jingdianwenzhang/165016.html

如果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请赞助本站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扫一扫赞助
  • 微信扫一扫赞助
  • 支付宝先领红包再赞助
    声明:凡注明"本站原创"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励志妙语所有,欢迎转载,但务请注明出处。
    如何从历史角度评价新冠病毒相比左宗棠收复新疆,兆惠收复新疆为什么却很少有人知道
    Top